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27903104 「近百年來中國一共只有三個半時代:孫文跟袁世凱掌權時間不長,未成形成一個 時代。清亡後,第一個時代是蔣介石,接著是毛澤東,最後是鄧小平。蔣經國只有 偏安一隅,算半個。」 韓文甫在他的《鄧小平傳》的導論如是說,筆者頗為贊同。他認為,一個皇帝、元 首要在位時間長,有自己的執政特色、思想體系,方能成為一個時代。以此為標準 ,得出上述結論。 在台灣,要找到鄧小平的傳記不容易。阮銘有一本《鄧小平帝國》,光看書名我就 興趣缺缺了。大概是我的偏見吧。後來在圖書館看到這一套書,博客來顯示已然絕 版,於是只好乖乖用借地回來閱讀。 作者出生於中國,但任職於香港,撰寫本書的時候,鄧小平還在世。繁體版,也就 是本書出版時是1993年,距離傳主過世也還有四個年頭。不過,坦白講,這對於撰 寫這個人物的傳記的問題處理等,其實影響不大,因為,本來就這麼難。中共對於 許多事件,仍然諱莫如深,以其政體性質,要有公布的一日也是癡心妄想,這也連 帶著讓這本傳記有些不一樣的特色。 韓文甫先生撰寫《鄧小平傳》的手法,讓我想起了裴松之注《三國志》的方式。由 於關於傳主的生平,有許多事件跟資料仍然混亂複雜,真相不明,所以作者在撰寫 的時候,有時需要進行個人主觀的辯證,對於矛盾的資料作出選擇,多種說法給予 一個交代。當然,這多少牽扯到作者本人的主觀意識與解讀,但筆者讀完本書,基 本上未必能全然認同→尤其是一些評價,猜測→但也不至於覺得反感。 此外,為了顧及一些對於中共政治史不熟的讀者,韓文甫在一些鄧小平沒有扮演主 要角色的事件,也花了篇幅說明。雖然把整本書字數增加了許多,但個人認為這算 是應為之舉。在章節之間,使用了類似問答的方式,也是不錯的一種思考法。 基本上,韓文甫的《鄧小平傳》自然不會是最完美的一本,但筆者私以為,至少這 是本階段性的作品,畢竟,經過淬鍊,才能有成熟的日子。在這之前,本書仍然是 非常值得推薦一看,關於鄧小平的傳記,與大家共勉之。 PS:反正鄧也是民國的人嘛,都要百年了記得要多研究喔。(喂) 最後,筆者自己對於鄧的想法。 先前讀陶涵寫的《蔣經國傳》的時候,我曾經拿他與鄧小平比較,如今讀完本書後 ,我又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我以為這是個不能比的命題。 小蔣跟小鄧都是“改革派”,能走多遠,本來就是注定的。 前者,且不論國民黨最後到底與立黨初衷偏差了多遠,但其終極目標終究是“實行西 方式的民主政體”,小蔣只是殊途同歸,走回應該要走的道路上來而已。 後者不同。中共,不,即使是列寧的蘇共,要走的也是“人民民主專政”,並不是我 們所熟悉的代議式民主體制。在這種系統環境出身下的小鄧,要求他在遲暮之年,驟 然改變多年的信仰,到底是緣木求魚。 所以,鄧終究只能是鄧,而小蔣在特殊環境與條件下,卻能成為今日之小蔣,是命定, 不可變也。 此外,本書有段篇幅在討論香港回歸的問題。這是之前筆者就頗感興趣又不知何處有 好的紀錄的故事,在韓的筆下讀完之後,更覺得香港這個“一國兩制”是個不折不扣 的負面教材。某位中國演藝圈的大哥說台灣的民主是個笑話,真遺憾,香港卻連這種 笑話都鬧出來,豈非更可悲乎? 至於六四天安門,十年前看跟十年後的今日讀來,感受全然不同。當然,筆者想表示 的是,儘管對於此事與鄧小平仍持以負面評價,但仔細思來,事情會結果如此,也絕 非單是一方的責任耳。或許從後見之明觀之,此一風波至少可以不用如此血腥的落幕 ,但遺憾的是,群眾運動往往鬧到最後的結果總是會激情失控,此亦是歷史上之一無 奈,惜哉。 -- 我的志願是擔任台灣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大使,請各位鄉民多多支持。 敝人政見: 1.促成兩岸元首互訪。 2.中台平等互信的外交聯盟,共同市場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 3.強化兩岸正妹帥哥交流團的往來………X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5.132.25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58.115.132.25 (12/17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