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29694245 這個月蠻多納粹德國或二戰的書, 這本小書也推出一段時間,就拿來當先發好了。 《永遠活在希特勒陰影下嗎?》的作者Heinrich August Winkler是洪堡大學 當代史教授,這本書是他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或者是學校發表的文章收集而成 的作品,內容時代當然是德國近代史,不過主題還頗多樣化。 這幾年來的閱讀,個人認為,如果要研究德國,尤其是納粹時期,如果沒有讀過 《第三帝國興亡史》跟哈夫納的作品,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如今,我會想要 再推薦這本小書。 作者Winkler對於這個時期的德國史有它自己的視角,同時,他討論的範圍也不是 那些納粹的是非善惡等等問題,有很多是從社會因素跟歷史層面,還有放在整個歐 洲大環境的視角去談,也頗有新意。 普魯士對日耳曼民族來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存在。德意志國因其而生,也因其而 敗。在1871年成立的那個國家的主要構成要素,長久一直左右歷史的局勢,皇帝、 容克、軍官團,尤其是後兩者,直到納粹時期依舊保持著影響力。俾斯麥無疑的, 是德國史上的偉大人物之一,也是十九世紀不可忘卻的一個角色,少了他,相信歐 州歷史會轉個大彎。但,沒有人能夠超脫自身的侷限性,去做出之外的事業,這位 「鐵血宰相」也不例外。他帶給了德國統一,但卻沒有賦予人民在1848年想要的另 外一個目標:民主。 誠如前述,這是吾人很難去強求的一種限制。即便是如此,日耳曼人本身,也許是 出於對「三十年戰爭」中,血腥跟動亂的恐懼,他們始終是不歡迎革命帶來的暴力 ,任何過分逾越的變革,都很難見到,1848是如此,1918年也是如此。在民主的道 路上艱辛的走著,直到1945年的徹底毀滅後,才誕生出新的一個國家出來。 在這個基點上回頭看1918~1945,或許是威瑪共和本身的缺陷,還有政治人物對於 戰後一些關鍵點沒有做出應有的堅持,導致這個國家在分岔路上越走越偏差,最後 在1933年定調,12年後毀滅。 其實,德國人對於發動戰爭這件事情,本身的“懺悔”程度不大,他們在意的其實 是猶太大屠殺這件事情上。儘管有些學者辯稱,這如果與史達林或者是赤色高棉等 人的所做所為相比之下,其實也沒有那麼突出跟特別,就又顯得不思反省了。 不可否認的是,德國引發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續的效應在雅爾達會議發酵,世界分 成兩半,一部分的歐洲壟罩在鐵幕之下,直到四十五年之後,才又解脫。當然,日 耳曼人本身也承擔了這樣的結果,這是他們“理所當然”要背負的。可如果單單的 討論過去也顯得太過不思進取,如今,眼下的德國已經重生,但過去的經驗仍在, 分裂的記憶,跟已學得的“西方意識”,或許都是他們可以拿來跟東歐鄰居分享, 甚至引領的目標→三權分立、法治民主國家跟人權價值。 本書的翻譯頗為流暢,內容不多,很有閱讀性,相當推薦給對於這個主題有興趣的 朋友。 共勉之。 -- 某秋天的晚霞,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秋天到了。 甄宓:嗯,好美的落葉啊..... 伊達楓:是啊,美麗的夕陽,但...更美的是.... 甄宓:...........(凝視著對方)                  別等續集了,結局想不出(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5.187.177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82.235.187.177 (09/09 20:11)
wlcaroline:感謝推薦!有機會弄來看看 09/10 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