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0392949 台灣似乎是找不到幾部像樣的羅馬帝王的傳記,不過這也不意外,畢竟在簡體市場 也好不到哪去。想要更深入學習羅馬史,恐怕還是要練好英文比較實在。不過話說 回來,現階段在中文書區還是能挑到幾本不錯的譯作,王以鑄先生的這本《凱撒評 傳》就是值得推薦的作品。 這本翻譯自前蘇聯學者(!)烏特琴柯的作品,小弟買之前,是基於王以鑄這位大老 的信心才出手,畢竟他老人家是頗負盛名的專業翻譯家,雖非本科系出身,但翻譯 過的史料集著作之多,是很多後輩難以企及的。當然,這本書也沒讓筆者失望。作 品一開始,王以鑄先生就用了數頁篇幅介紹了自已對於這本《凱撒評傳》的觀點跟 原作的論點一些補充說明。試想,有幾個譯者能夠做到呢?(不過筆者對於周全先生 是十分推崇的,他譯的德國史相關著作也都很有高水平的表現)更別提本文內滿滿 的註解與補充評論了。其次,王先生在一些論述性的語句的翻譯固然還是有點小瑕 疵,但基本上認真的思索一下還是能懂原意,算是可以接受的。像這種譯作,如果 翻譯的不好,一切就都免談,在這點來說是上等之作的。 至於原作者烏特琴柯,筆者不才,找不到更清楚的資訊,就書中所言,原作大約是 在上個世紀七零年代左右發表。不過出人意外的是,在這部《凱撒評傳》中,吾人 是找不到那種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氣息的。相反的,就“評傳”這點上來說,作者討 論到凱撒一生功業事跡時,是把論述建立在原始史料跟許多歐美重要學者的研究成 果之上,當然,作者也自陳:“與其說是拼湊各家說法,毋寧是希望找出自己的見 解”。讀者可以從中讀到過去的一些羅馬史大家的觀點外,也能看到作者深刻的見 地,光這點就讓筆者為之激賞。 凱撒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具有爭議性色彩的人物,了解他越深,筆者腦海中不斷浮現 曹操跟袁世凱的形象。在同樣的時空或略晚的那些人們,從紀錄上流傳下來的評價 ,有很多都肯定其在軍事上的功業,卻認為凱撒做為“國務活動家”(治國者?)是 不及格的。擁有後見之明優勢的近現代史學家的立場又不盡相同,德國最著名的羅 馬史家蒙森的筆下,凱撒就是個不出世的完美天才。當然,這是有其本身的目的使 然,但其文筆出色生動跟論述有據,以至於其他史家在討論凱撒時,仍不得不就蒙 森所建立起的形象做基準。主要的錯誤追根究柢還是目的論這種充滿著後見之明的 說法,也就是,或許有些人會看到凱撒成就的功業,就反過來推論“自幼有遠大抱 負”云云的觀點。就像《羅馬人的故事》作者鹽野小姐,就認為羅馬帝國的成形是 自凱撒始,而成於奧古斯都,就於提比略。 事實上,軍事獨裁的惡例遠在馬略、蘇拉的惡鬥即已開始,龐培繼之,凱撒也只是 眾多參與者之一。就後見之明來看,毋寧說奧古斯都建立的帝制是從其養父的精神 而來,不如說更類似於龐培的“元首制”,那種堅持披著共和外衣的獨裁。事實上 ,凱撒在晚期的作為更類於“希臘式君主”制,所以才在最後被反撲。也正由於他 的失敗,才造就了奧古斯都的路線選擇。或許這只是歷史的偶然,所以如果說“凱 撒的許多作為都在為帝制”鋪路,就犯了上述的錯誤了。當然,更別提說什麼“自 幼立志奪權云云”的論點。正如當曹操在許都迎立獻帝,如果有史家說他當時就有 篡漢之心,也是笑掉人大牙的推論。 可就以上觀點來看,又有一個有趣的命題就是,假設凱撒幸運的躲過了三‧十五又 如何?當代的許多人都評論他在國政上的建樹表現並不如奧古斯都(跟鹽野的觀點 徹底相反),但凱撒實際上的治世很短,即便在他死前也還在規劃對帕提亞的遠征, 或許這是相當不公平的比較。可誠如烏特琴柯自書中所論,凱撒堅持的“仁慈”政 策,企圖包容各階級各派系的作風,注定是個失敗。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 民主體制下至少還可以透過政權輪替來消除歧見,但獨裁之下,反對派唯有透過直 接對抗當權者,方能找到宣洩口了。換言之,即便凱撒躲過了一次,也閃不了跟著 會陸續而來的陰謀吧。 最後要說的是,王以鑄先生除了這本《凱撒評傳》外,還有翻譯一本《奧古斯都》 ,另外一部大部頭的《古代羅馬史》也重新出版,相信都是出色的中文羅馬史作品。 共勉之。 -- 某春天的早晨,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微風吹來真舒服。 月英:空氣很好,正是適合沉思的時候... 伊達楓:我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要跟妳說! 月英:.........(疑惑貌)                  結局請看續集(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5.187.17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82.235.187.177), 時間: 02/19/2012 00:51:34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82.235.187.177 (02/19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