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0404877 在看《羅馬的崛起》時,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民族是真的“天生麗質難自棄”, 內在的願望跟強大的實力使之非要統治地中海不可,還是只是恰好一連串的偶然機 遇促使這個結果的誕生。《羅馬帝國主義》,就是嘗試回答本問題。 本書作者Tenney Frank是美國古典學者,這本是他在1914(!)發表的,頗具有影響 力的著作(現在就不知道了)。他試圖從外交的角度,去回答羅馬人發展成龐大帝國 ,究竟是怎麼樣的環境與原因去促成。而他的答案也饒有趣味的:大部分時間,羅 馬人是希望維持地中海的和平勝於征服。 相信很多人聽完後應該會皺皺眉。Tenney首先主張,羅馬一直依循“外事祭司法則” 在行事,簡單來說,就是由宗教方面的信仰來控制外交事務,不得主動侵略,在 “羅馬及其盟友”遭到不正義時,也必須在警告之後,由神明見證下,發動反擊。 這種方式在今人眼中當然顯得不可思議,可在過去那種迷信的年代,又是一種合乎 常理的舉止(其實台灣人也不要太大驚小怪,看看我們的民間信仰吧)。基本上,羅 馬人都是在這條法則內行事,至少,表面上也要努力做做樣子。與迦太基人的爭戰 之前,羅馬就是在義大利半島中爭取一個生存空間裡壯大,然後在第二次布匿克戰 爭裡改變了內在本質,成為西地中海的霸主地位,也變成了一支強大的戰爭機器。 這時候,羅馬人開始試圖加入東方希臘化世界的“大遊戲”中,由於其實力,自然 而然的成為了勝利者。又由於,這座城邦自己本身日漸軍閥化,國家與軍隊變成野 心家角逐私人名利的工具,擴張與征服就是他們最好戰果,終於促使帝國的最後成 型。 確實,羅馬並不像是十六十七世紀以後的歐洲那樣的擴張,儘管他們也是會四處建 立殖民地,但在本質上並不相同。誠如Tenney在提到第二次布匿克戰爭時說的:若 非漢尼拔,或許羅馬跟迦太基會找出一個共存之道,歷史的走向也會大不相同。 此外,Tenney對於Caesar的評論也很有意思,他認為這位野心家稱王的意圖雖然在 羅馬城遭到挫折,但他依然不死心,企圖效法亞歷山大,當他遠征帕提亞建立不世 功勳後,就可以反過來利用東方人的奴性建立起自己的王朝,用來逼羅馬人就範, 又或者是如同數百年後晚輩君士坦丁所為那樣。慮及Caesar對克麗奧佩托拉的態度 跟安東尼這位他拙劣的仿效者的行為,Tenney的推論似乎頗有說服力。 本書中譯本由上海三聯經典人文書庫發行,考慮到書系性質,初版時間100年似乎也 不是那麼驚人,而且華文界中對於羅馬史的專書選擇性依然不足,《羅馬帝國主義》 的內容也極具有參考性,仍是值得推薦。此外,Tenney的另外一本《羅馬經濟史》也 在去年由同一個書系翻譯出版,可以一併參考。 與大家分享之。 -- 某冬天的夜晚,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下雪了耶。 貂蟬:飄在空中的雪,好美的舞姿..... 伊達楓:現在只有我們兩個..... 貂蟬:........(繼續看著前方,似乎沒在聽) 這個沒有結局(超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50.14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8.165.150.144), 時間: 02/21/2014 11:22:16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8.165.150.144 (02/21 11:22)
acbwanatha:初版時間100年似乎也不是那麼驚人。很怪的用語 02/21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