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JsRY7AC ]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看板: historia 標題: [介紹]《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讀後感。 時間: Thu Jul 31 11:31:15 2014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1196286 古羅馬史家塔西陀留下來的作品,除了一本論演說的之外,其他《編年史》、《歷史》 跟《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都有被翻譯成中文出版。而前兩本台灣商務有引 進,現在要介紹的這本則沒有。 《阿古利可拉傳、日耳曼尼亞志》是兩個作品合在一起成一書,那是塔西陀的短篇, 前者講述他的岳父一生,後者是記錄羅馬當時最大的敵人之一日耳曼諸民族的風俗習 慣。如果有閱讀過塔西陀其他作品或了解過這位史家的特色,就會知道他的字裡行間 向來帶著一種批判的色彩,姑且不去評論這點,且說在這兩篇裡面,自然也不可免的 有著塔西陀對於他所處的當時羅馬社會跟政治的諷刺跟檢討。 這之中給筆者最強烈感受的是,也正如其他評論者所指出的,塔西陀對於當時自國的 腐化墮落的強烈不滿,轉化成他藉由讚揚異族的淳樸文化來做一個反襯,正如他在 《阿古利可拉傳》中說到許多不列顛人開始羅馬化時,諷刺的寫道:「...他們被奴役 了而不自知....」當然,這種情況在《日耳曼尼亞志》中表達的更加明顯。當然,綜 觀人類歷史,許多“民族”在初誕生之時,必然是朝氣蓬勃,淳樸簡單而富有活力, 但也正如人類這個構成的有機體單位會生老病死,“民族”也是會有走向黃昏的時日。 塔西陀的羅馬也已經邁入中年,文明發展在到達巔峰的同時也開始墮落,或許這是人類 不可免的宿命。他萬難想到的是,再過兩三百年,自己稱讚的日耳曼民族會進入帝國內 ,融合基督與羅馬文化轉成新的中世紀文明,這是一種延續還是新的開始,就見仁見智 了。 每個時代都會有類似的作品跟史家,已經過世的東尼‧賈德的《戰後歐洲六十年》就隱 約帶著這樣的氛圍,另外一本《厄運之地》也帶著這樣的屬性。最近話題性極大的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更是一種對於現今社會的直接批判。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下 的我們要理解塔西陀寫作時的心情,應該比起父兄輩更加容易吧。 -- 某夏日的午後,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其實我在等妳問我一句話..... 孫尚香:什麼話啊? 伊達楓:我在等妳...等妳問我「你真的愛我嗎?」... 孫尚香:.....(臉紅) 結局還是等續集(二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4.6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406777479.A.28C.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8.169.4.69), 07/31/2014 1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