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1600944 這本的繁體是《歷史大口吃》,是直接買版權過來的,現在猜有沒有繁簡也是一種樂 趣了....(菸)。 基本上,舉凡任何生命,補充能量是首要之事,只有人類,在從採集狩獵轉農耕後, 食物充裕到可以讓一部分人不用從事農業轉職後,文明開始出現並複雜化,歷史就走 到另外一個方面去。也因為這樣,所謂的美食學開始出現,除了吃飽外,還要吃的好 ,吃的營養,當然啦,前提是真的要有錢。反正都是圍繞在這方面走。 這本書探討的就是這個,從人類怎樣馴化動植物開展了農業,到為了追尋香料跑遍世 界,企圖甩掉馬爾撒斯幽靈而進行綠色革命等,歷史大致上就是圍繞著食物在前進, 所以,不要誤以為本書是在介紹食材的來源之類或美食風俗。作者不是本科的學者, 或許是這樣才能運用更多元的角度跟領域來說明這個主題,雖然有些事情可能看來比 較通俗,但作者常在裡面隱藏著可以深思的議題。像他就指出,人類從採集轉向農耕 後,雖然也許可以比較不用“靠天吃飯”(真的嗎?),社會也可以複雜化跟轉型,但 事實上有許多農民的工作時間都遠比遊獵社會的人更長更久;而且,正因為食物是可 以積存,生產效率發揮作用,也就開始形成了“富裕”跟“貧窮”的差別,作者引用 一些現存的“原始”社會還可以見到的風尚,當地都是講究“平等”主義,大家都一 定要工作,食物要拿出來共享,能力強弱不被重視。這些都跟我們現在的觀念格格不 入,但是在最近貧富差距懸殊跟M型化的時代,人們正在強烈檢討跟質疑資本主義的時 候,看到這些故事格外令人警醒。人類是不可能退回原始的採集社會,但是,真的如 福山那樣說的,資本主義就是“歷史的終結”了嗎? 相信這應該是這些年許多知識份 子心上最大的問題吧。 同樣被作者在書中提出來討論的還有把食物轉成能源的效率性,跟有機農業與綠色革 命後的化工農業之爭,都是很值得一看的議題。 蠻適合做為參考讀物來看,可以推薦。 -- 某春天的早晨,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微風吹來真舒服。 月英:空氣很好,正是適合沉思的時候... 伊達楓:我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要跟妳說! 月英:.........(疑惑貌)                  結局請看續集(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62.22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414899421.A.F4F.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223.140.62.224), 11/02/2014 11:37:13 ※ 編輯: fatisuya (223.140.62.224), 11/02/2014 11:37:45
as4723903: 物質與心靈平衡真的很難,尤其現在越來越傾向物質了 11/03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