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2019381 Charles C. Mann,他的著作不約而同的在華文世界登場,分別是本書 《1491》跟衛城出的《1493》,都是講述美洲的故事,以哥倫布的到來 為基準點講“之前”與“以後”的歷史。 我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是,衛城沒有選本書而是選了《1493》,這本當 初我覺得跟《哥倫布大交換》重疊性會很高,所以一直到最近才趁著書 展撿回家。 Mann似乎不是學術界內的人,但他身為一個媒體人,充分的掌握了現有 的研究,還有他自己親身到現場的經驗,撰寫了這本《1491》--其實它 很不好寫,因為這是個非常破碎跟缺乏證據的“史前”年代。而作者也 不是寫了一本編年史,事實上這本書比較像是《國家地理》之類的雜誌 的放大深入版。 霍姆柏格之誤(Holmberg`s Mistake),意指用片面的觀察,去推論全體 的事實所造成的偏差。作者在一開始即引用這個詞,表示現在美洲考古 學界正充滿著這樣的問題: 1.對美洲的人口的推測及人類何時到來的偏差。 2.對美洲文明的起始年代的低估。 3.對美洲人(印地安人)的人口銳減的原因的錯誤歸咎。 作者嘗試用自己的看法去撰寫這些問題,當然這些並沒有什麼“標準答 案”,就跟其他上古文明一樣,考古不能解答的事情仍然太多,只是讀 者可以透過Mann的書,重新去了解跟認識這些問題。 我個人嗜吃玉米,所以對他討論印地安人怎麼開始種植跟發展成主要作 物感到特別有印象,尤其是,事實上學界對於玉米究竟是自己獨立的 一個物種還是透過配種雜交而栽培出來的尚未定論,而作者微帶辛辣的 筆調說,若是後者,那麼印地安人可是在上古時期就進行了一場偉大的 基因改造工程,並且影響深遠到頒幾個諾貝爾獎都不過分。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Maya文明消失崩潰之謎,一直是學者們心中 的禁忌,因為至今尚無人能解。或許有人認為是他們過度破壞了環境導 致毀壞,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環境保護者為了警告世人編織出的神話。而 Mann則引用了對亞馬遜河當地的住民跟其生態的一些研究,主張事實上 印地安人並非“破壞者”,實際上他們扮演的是整個生態體系中的一環 ,甚至是“平衡者”的角色。真正導致一切失控的是歐洲人跟他們所帶 來的疾病。正如同鼠疫或黑死病曾在歐洲扮演過的角色,大量人口銳減 必然破壞整個社會結構,而外敵的入侵就成為最後一擊,或許這才是真 正的解答。 而作者真正最有趣的論點是他最後探討印地安人的“遺產”,或者是帶 給現代文明的“影響”,即這個人們眼中的原始社會,充滿著平等、自 由、男女平權等精神,他們散播到了當地的歐洲殖民者的身上,然後反 過來成為了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等變革的火種。這個論點有點讓人驚 奇,但反過來想,即使在所謂的舊大陸,人類社會最原始的面貌當也是 如印地安人般生活,如今也只是“走回過去”而已。 這本《1491》目前只有簡體版,翻譯是還算流暢,只是他的註解處理法 讓我有一頭霧水之感,中信有保留也有翻譯,但注腳卻不見了,只在最 後標示大概是哪頁出現,這是一種幽默嗎?還是原文如此,就不得而知 了。扣掉這個不談,本書依然是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如果對這方面有 興趣,Mann算是展現了一次成功運用跨學科的標準範例。 --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不得變更之。」 http://tinyurl.com/y9sbdup 所以趕快去收復這些土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208.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24334614.A.28E.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223.142.208.233), 02/19/2015 16:30:21 ※ 編輯: fatisuya (223.142.208.233), 02/19/2015 16:30:40
wlcaroline: 推推 02/19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