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2557861 先說一下,本書是北京商務推出的書系“古典文明譯叢”的首發,但它的亮點或說 重磅是M.I.Finley的《古代經濟》跟R.Syme的《羅馬革命》。譯者雖然都是請知名 教授,但品質就不能掛保證了。本書《羅馬共和國政制》就是一例。 晏紹祥是位著作頗多,學問有成的老師,但他的譯筆就差強人意了。最棒的翻譯當 然是讓讀者一眼就看懂的流暢感,次之就是看了一兩回還能通,似懂非懂或完全不 知所云的就不及格了。很遺憾,這本書頗多地方就都是如此,跟他之前參與翻譯的 Finley的《古代世界的政治》一樣毛病,實在可惜..... 自從芬納的《統治史》後,關於這類制度研究最大的感想就是,人類的各個體制的 出現,幾乎都是要“土生土長”的才能運作自然,強行移植的,要嘛就是一敗塗地 ,不然就是橘逾淮為枳,完全走調。羅馬的政體讓西方學者念念不忘,主要是因為 很多人都認為“三權分立”這個概念是從此取材。“衝突、平衡、自制”是這個政 制的主要價值觀,失去了就會崩壞。從君主制中誕生的羅馬保留了執政官來維持統 一指揮權,但又讓元老院來協助跟控制,並以人民大會跟保民官做為最後的平衡。 換句話說,貴族取得了特權,平民保住了自由(先不管這個字在古代跟現代的差別) ,但是,我認為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才是維持這個體制的關鍵,那就是:外敵。 羅馬自崛起以來,就是一路打打打打,正因為有危機,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才都能 達成最終妥協以求共存。但是自從迦太基滅亡後,放眼地中海大概難有能真正威脅 羅馬的勢力了,所以腐化也來的很快。這個教訓美國人很懂。 總之,波里比阿稱道的羅馬共和是一種“混合體制”(相對於亞里士多德的六種分類) ,它不是哲人所建構出來的藍圖,也不是某立法者如梭倫的心血,而是歷史的產物, 是羅馬人自己摸索出來的,它的出現代表著這個民族的特徵,是優點也是弱點,會 走向滅亡不該奇怪。今天的時代,人們或許可以向其他國家取經來建構體制,但運 行的成敗終歸要看該國國民素質而定;我並不否認“我們有自己的玩法”,但自從 法國大革命之後,有些價值是可以變成普世的,在這個前題之下,走出屬於自己的 體制並不斷的改良進化才是強大的正道。當然,這背後也隱藏著,失敗了那就該問 你們自己了。美國人那套他們自己可以玩的很好,小朋友不要亂學,今天羅馬人的 體制所剩下的歷史意義,也許開始不如雅典能給的。 -- 鄉民: 「我們要新憲法!」 統派: 「都要統一了要憲法幹嘛?」 獨派: 「要台灣國憲法不要中華民國憲法!」 中間派:「憲法不能吃,我們要Money!」 阿共: 「反正都是擺好看的,這裡有本台灣地區自治法要不要參考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207.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35888140.A.3D8.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69.207.48), 07/03/2015 09:49:09 ※ 編輯: fatisuya (1.169.207.48), 07/03/2015 09: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