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2681890 這本書之前有人推薦過,北京商務一出,馬上就訂了本回家讀完。 相信應該很多人,就算沒讀過也該知道華勒斯坦及其《現代世界體系》,而這本 《歐洲霸權之前》,則是知名的社會學家Janet L. Abu-Lughod基於這個理論之上 ,提出的一個見解:世界體系在16世紀之前便已經存在,歐洲人只是“重組”, 然後改寫其中的規則。 在她的理論中,世界幾個文明本身就存在著“子系統”,比如說中國海-印度洋, 而在科技允許的情況下,貿易是必然的事情。當然,在十二~十四世紀自然不是像 現在的全球化,而是個彼此有“聯結”的子系統,就像玩具九連環那樣,一個扣著 一個。此外,在這個體系裡面是不存在“霸權”,就算是蒙古帝國,也不能像日後 的歐美那樣頤指氣使。裡面的文化彼此協調,配合,共存。這樣的體系在12世紀成 型,十三世紀達到巔峰,十四世紀衰退。 Janet L. Abu-Lughod認為,這樣的體系是自然成型的狀態,各個子系統彼此交換 所需,就會達成共通的聯結,而其“衰退”,也不盡然是一種“毀滅”,可能只是 當初所構成的要件更改了,或者是子系統內部本身出現什麼問題所致。而且,體系 本身也不是“消失”,也許它在某個時間點顯得“衰頹”,但其實還是存在。而十二 ~十四世紀這個體系跟“現代世界體系”的關聯,只是一種“重組”。 眾所周知的是,十五世紀以後新大陸的發現,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挾著在美 洲豪取掠奪來的資源,逐漸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改寫了“原本的遊戲規則”,並 把各個子系統控制成他們所要的模式,形成一個由歐美所主導的“現代世界體系” 。這就是其中的差別。 對於作者來說,她提出這個理論想表達的是,體系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歐美霸權 所主導的現在這個世界,有很多要素正悄悄的更改,或許哪一天,它也能“重組” 回之前的多元子系統模式。 在筆者看來,Janet L. Abu-Lughod的理論是頗具說服力,就她的觀點來說,就算 是往前推到希臘羅馬這些古典時代,透過絲綢之路等方式,應該也是存在“某種 體系”。人類的貿易網應該都是此起彼落,就像現在的經濟週期,但只要“子系統” 存在,它就有“重組”的一天。至少我是頗為認同。 而這本《歐洲霸權之前》的譯筆算是可以及格,除了幾句論述不甚通順外,基本上 不影響閱讀跟看懂整體內容。而原作者分析每個子系統的方法,是很有其“體例” ,也是個幫助了解當時的世界貿易文化的好讀物。跟大家推薦。 -- 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在研究所的窮學生的時候, 說了一個笑話,正妹說很難笑,叫我滾。 十年後,我開著名牌跑車身穿西裝戴墨鏡, 講了一個同樣的笑話,正妹說我人好幽默風趣。 是好笑,也是不好笑,矛盾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95.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38783250.A.BF1.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69.195.17), 08/05/2015 22:00:58 ※ 編輯: fatisuya (1.169.195.17), 08/05/2015 22:01:15
wlcaroline: 推推 08/05 22:40
as4723903: 謝謝分享!讓我對這本書有點認識~ 08/06 12:57
william2001: 這種書真得太多了。我讀得太慢了 08/06 22:41
aceone: 多看文學經典談吐就比較有氣質啦 不然那種書看一堆還是自 08/10 23:29
aceone: 我感覺良好而已… 08/10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