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2984542 這本書的最早翻譯是簡體版,不過看風評不佳就沒有下手,這次八旗有自己的譯版, 就仔細的再次考慮。John Toland很多產,他的不少作品都有簡中版,而且頗容易讓 人想到威廉‧夏伊勒。不過他這本《帝國落日》風格跟《第三帝國興亡史》略略不同 ,雖然同樣都有紀實文學的味道,可能是取材或者是關心的方向所致吧。 這本書的內容很多並不陌生,但Toland還是給了幾個不錯的點讓我覺得不枉一讀。 首先,他在著墨開戰前關於二二六事件等花了不少功夫,但更多的是日美談判上的進 程。最強烈的感受是,有別於以往對日本政府高層“普遍好戰”的態度這種刻板印象 ,Toland筆下的東條英機,從軍人轉成首相時,因為“屁股決定腦袋所想”,也對開 戰一事持慎重態度,更別提其他鴿派的活動。甚至,還有一段文字是說,東條在戰後 承認:“如果當時知道美國要求他們退出「中國」並不包括滿州、台灣的話,那他肯 定會接受協議。”,這個頗有爆點的不是嗎? 但不管怎樣,人們總還是會思考,日美走向開戰真的是宿命嗎?關於這樣的書跟提出 此論的絕對不會少。前陣子讀過《夢遊者》跟《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這樣的著作 後,就常思考那些開啟戰端的主事者,是否常常犯下“把自己綁上由自身發動的失控 戰車之上”的錯誤?確實,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接二連三的擊敗比自己強大的清朝(這 個多少會有人存疑)跟帝俄,就像是一個運氣極佳的睹徒收不了手;那麼,日本帝國 是否真的無法在和平之中找到存在的空間?仰或是“帝國主義終究是不免一戰?”這 是個可以另開主題討論的。雖然就結果論來說,現在的日本可能更接近明治維新的那 些志士想要的面貌? Toland引用了很多參與戰爭的軍官士兵回憶錄,因此本書有不少敘述細節的篇章。但 他的目的是想要表達對於這種殺戮之殘忍的關懷,不論是戰俘,還是對於日本士兵內 心的糾結與轉折。我想Toland寫這本書的那個時空中,很多美國人可能還是不太理解 日本兵那種自殺式的風格,所以他才會特別花筆墨在這上面。如今的當下,關於這個 主題就算不看文字,也有很多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影音問世。幾年前拍的電影“硫 磺島兩部曲”,HBO的影集“太平洋戰爭”,日本拍的“永恆的零”,都是很值得推薦 在看完這部分還意猶未盡的讀者。 關於日本投降前的那些部份特別令人火大,尤其是那些死硬派的軍人,動輒什麼“本 土決戰”,“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之類,甚至不惜政變。剛好想到,拿破崙戰爭時也 有一部分普魯士軍官違背了國王的意思自作主張,卻說這才是“真正的忠誠”,看來 日本陸軍也真的是把他們老師的精神學的有夠徹底。筆者又想到田中芳樹在他的銀英 傳中那種對於軍方的厭惡跟帶一點無政府主義的味道,或許跟本國曾發生的歷史不無 關係吧。總之,“那種自己想死還要拖著別人下水”的“自我陶醉的病態”真的是讓 人退避三舍,不敢領教。 總之,這本《帝國落日》在各方面上的確都不比《第三帝國興亡史》遜色,兩本看完 讀者就差不多弄懂軸心國的二戰軍政始末(啥?義大利...那重要嗎?XD)。不過,有些 話不得不說的是,雖然我知道本書厚厚兩大冊字數驚人,但編輯品質還是超過了我的 容忍極限,從頭到尾“判軍”不知道出現幾回,中間還有排版出錯的狀況,實在可惜 了這樣精心設計的質感。 雖如此,但譯文流暢的優點,還是值得有興趣的朋友收藏。以上。 -- 如果這輩子一定要寫些書讓自己不白活, 我希望能夠效法Edward Gibbon,寫出《中華民國衰亡史》, 媲美蘇維托尼烏斯,留下《台灣五帝傳》(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06.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5483076.A.E42.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36.230.206.49), 10/22/2015 11:04:43 ※ 編輯: fatisuya (36.230.206.49), 10/22/2015 11:04:54
blockyang: 這本不錯,很值得買來看 10/22 15:34
cching1021: 感覺非常好看呢! 10/22 15:51
fallengunman: 推 10/22 16:13
achiekkd: 推 10/23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