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3681510 這是Tenny Frank的第二部著作的中譯,前一本也是屬於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系 推出的《羅馬帝國主義》,雖然難逃歌頌羅馬的嫌疑,但仍不失為詳述上古外交 史的名作,譯筆也尚可。基於此,本書一推出後,就立馬買下,雖然拖到現在才 看完,但說真的,非常失望。 不是內容,是譯筆。 本書譯者兩位:王桂玲、楊金龍,稍微查了一下,只查到前者是山東煙台大學法 學院講師,也寫過不少古羅馬的論文,但這譯筆只能說,我看原文都可能懂比較 多。 https://pic.pimg.tw/fatisuya/1461057296-144236934_l.jpg?v=1461057299 就這段,不知道有哪位有慧根的可以參透,煩請告知。 其他就不說了。 這個書系翻譯不少作品,譯者都找一些學者,但品質就不能保證,看來以後要掏 錢真的要拿著現貨翻閱再三啊。慎之! 不過,本著勤儉持家的壞習慣,還是勉強的把它翻閱完了,大致上參透了兩三成 吧。 Tenny Frank的這本書,主要是描述共和國時代的羅馬經濟,這方面在華文界尚無 相關作品,帝國到晚期則有羅斯托夫采夫的《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也有出色 中譯問世,當初作者原有續寫的念頭,也因此作罷,只有補強了幾章帝國前期的 一些內容而已。 義大利半島雖然不如高盧有廣闊平原,也沒有伊比利半島有豐富礦藏,但四面環 海,氣候溫和,適合耕種,也能四方貿易。埃特魯斯坎跟南部“大希臘”都偏重 商業,居中的羅馬人則選擇了以農立國。也多虧了如此,擁有著勤奮耐勞,能吃 苦的農民做為兵源,羅馬軍團方能征戰四方,所向無敵。Frank在他的《羅馬帝國 主義》中雖然說羅馬的擴張多屬被動,但本書中他也承認拉丁平原承載不了如此 人口才是其向外的動力。 羅馬經濟最大的特色在於,儘管帝國擴張併入了許多商業人口,但他們始終對於 沒有十分重視這塊,既沒有刻意的發展,也沒有既定的政策,只是依照著過去的 那些民族的政策去施行。這批人形成了一個階級-騎士,但不受重視,也不太有 政治話語權,他們不是現代的資本家,但常被野心家利用。 而帝國的成就也帶來了副作用。長期的戰爭破壞了農業,也讓參軍的公民荒廢了 土地;湧進來的財富為貴族們所獨佔,被拿來投資地產跟高利貸,拉大了貧富之 間的差距。於是原本還能跟貴族共同構成共和國基石的自由農公民,要嘛淪為佃 戶,要不就從軍。這兩個轉變的共通後果都是損害了羅馬的公共精神,莊園貴族 握有土地,逃避稅收,拒絕兵役;無產公民從軍需要軍餉,於是忠誠心從國家轉 向了承諾戰後給與土地的領袖,成為個人的私兵。 共和國的崩壞是有識之士可以預見的,奧古斯都偉大之處,就是他重整了破碎了 的羅馬社會體系,將之成功轉化為一個帝國,依靠皇帝個人的威望來維繫所有。 Frank雖然不像羅斯托夫采夫那樣強調階級對立,但他強調羅馬過去依靠的公民 /農民的淪喪,使帝國難以再維繫過去的公共精神,倒是跟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 所警示的有異曲同工之妙。羅馬逐漸失去它的吸引力跟控制力,只靠皇帝個人才 能來發揮功效,當晚期登上至尊的全都是群只想保持自己權位,從不思考社會跟 經濟真正所需的野心家時,就算勉強推出的政策也只是力圖維繫早已衰敗而低效 的行政機器。在這種情況下,各行省開始自行其是,不再以全帝國為念。而真正 最後的打擊則是來自於,由於農奴莊園制的盛行導致公民無法參軍,皇帝只能雇 用蠻族來守衛邊境,直到他們反過來接收這個帝國為止。 總而言之,不管是羅斯采夫托夫還是Frank,他們都強調“一個維繫社會兩端的 中間階級是文明興衰的關鍵”,也許兩人的定義有些不同,但著眼的點都是一樣 的。也正如現在許多學者所強調的M型化的為害,在討論過去的同時,也會對當 下產生許多感慨。 -- 某冬天的夜晚,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下雪了耶。 貂蟬:飄在空中的雪,好美的舞姿..... 伊達楓:現在只有我們兩個..... 貂蟬:........(繼續看著前方,似乎沒在聽) 這個沒有結局(超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92.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61069044.A.D23.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69.192.182), 04/19/2016 20:31:07 ※ 編輯: fatisuya (1.169.192.182), 04/19/2016 20:31:28
freeunixer: 不是繁中譯本就幫不上忙,我的抓錯回報網只管繁中譯本. 04/19 20:39
chchwy: 推 04/20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