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0rz.tw/6NHFK 一開始單看書名《布汶的星期天》,我承認確實忽略了這部作品。直到有人向我介紹,這 才仔細一瞧,是個有意思的主題,而且是位重量級的作者! 本書作者喬治‧杜比(George Duby)是法國年鑑學派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在中世紀領域上 享有極大的聲譽,而這本《布汶的星期天》是他為“締造法國的重要之日”系列而撰寫, 也是反映其畢生史學功力之作。本書主題,旨在描述一場可能早已為世人所遺忘,但曾經 是眾所矚目的戰役:布汶之戰,它在法國歷史,乃至歐洲歷史上曾扮演的角色。而杜比採 取了非傳統的新史學手法,捨棄了一般的敘事史,用不同的切入點來了解整個始末。對讀 者來說,這是不同的體驗,也是需要先做好的功課。 第一部分,杜比先簡單的做了歷史介紹,交戰三方的背景,然後讓讀者閱讀當時的記載, 布列塔尼的紀堯姆撰述的布汶之戰。這是一段歌頌性質的紀錄,不是什麼中立客觀的史料 ,而作者讓我們看這段的用意,與其說是了解整個始末,不如說是先讓我們對當時人是如 何看待此事件有個印象。 第二部分,作者開始跟我們述說整個時代的大脈絡,那是社會各個階級秩序重新整合的轉 折,通過幾點細微的變化,杜比將告知讀者潮流向何方而去。 ‧接近西元1000年的時候,隨著末世論的出現,教會企圖建立一種新的秩序與道德觀。暴 力是人類肉體與生俱來的罪惡,但如果他教會的管制下被用在保護老弱、復仇跟擴展信仰 之上時,就是合乎規範的。 最初承擔起這樣責任,建構和平與秩序的是國王,但隨著國王被發現無力承擔這個重責大 任時,教會變義無反顧的出來接手。它們將子民分成三等分:祈禱者,作戰者跟勞動者, 即修士、騎士跟農民。這三個階級的人各司其職,堅守本分,就能達到“上帝的和平”。 特別是握有武力的騎士,它們深受教會的嚴厲規範,只能在“上帝的指示下揮劍”。如今 ,教皇及其教會開始嶄露出集權政體的模樣了。 ‧隨著王室的力量開始復甦,他們開始企圖從教會的手中奪回“控制秩序”的權力。例如 卡佩王朝即是如此,路易七世利用十字軍重振權威,順便向領地內各大小諸侯展示力量, 使其服從王權約束,任何糾紛,都要經過國王的仲裁調解,王室司法審判。 玩過Paradox的經典中世紀遊戲CK2的讀杜比描述的這段一定心有戚戚焉,特別是扮演國王 時看底下封臣動不動打成一團心裡不爽,但國內法律發展不夠君權不彰是無法禁止內部私 鬥的。 不過卡佩王朝運氣好,代代都有男丁,還出了幾個有能的,王室擴張領地後強大能夠建立 集權政府,對付教會與其鬥爭時腰桿子也硬多了。這個王朝的創業歷程,基本上就是法國 王權的發展史,隨著卡佩家越來越強大,國王有能力控制底下封臣,張顯權威,“法蘭西 ”也逐漸成形。 ‧隨著中世紀早期的動盪逐漸趨向穩定,貨幣經濟開始復甦,一部分有錢的貴族不願意再 負擔服役的義務,願意出錢尋找替代人員,於是就有傭兵團的出現做為回應。這些人的構 成除了部分來自一些貧窮的小貴族外,大部分都是社會底層,做為一種生存手段而從事。 他們不接受貴族們的軍事規範,作戰技能上也毫不遜色,對統治層來說是把雙面刃。 他們實用,對酬勞忠誠,本身也是一個消費體,可以帶動經濟;但同時,這群人握有武力 ,一旦失控開始燒殺擄掠時也是難以阻止的力量。 教會對這些在它們規範的三階層中之外的人是持批判立場。 但他們無法阻止這股力量的持續發展。傭兵團會持續影響西歐,直到常備軍的興起。 ‧不理解中世紀的戰爭運作的法則,則無法研讀一些事件的真正意義。 騎士對於統治者來說是雙面刃,他們是爭權奪利的工具,和平的時候,則要想辦法讓他們 有發洩管道。比武大會就是一種方法。既可以弄出“榮耀”讓他們去爭取,從而消耗精力 ,也可以使其保持戰力,不至於怠惰,但也不會過於好戰而惹事生非。 騎士之間的戰鬥絕非以死亡為終結,恰恰相反,這正是極力避免的。不論是在比武中還是 在戰場上皆然。尤其是後者,死人只會製造更多的爭端,俘虜卻是活著的財富--大量贖金 ! 中世紀,一個忠貞的基督徒是不能隨意使用暴力,必須師出有名。而戰爭與戰鬥是不同的 戲碼。前者是一場場爭端跟無意義的騷擾跟鬥爭,目的只在於最終逼對方上談判桌,或出 來進行“戰鬥”。是的。戰鬥是個人決鬥的升級擴大版。對利益跟矛盾的最終裁決,遵守 上帝的旨意,勝利者即可名正言順的取得一切,而且死者很少。說來諷刺的是,通常會被 奪走性命的恰好是問題的根源--國王,名義上是被神裁了,但我們都懂解決問題最好的方 法就是把製造問題的解決了。 戰鬥是一種神裁。所以在開戰前會有各種儀式,禱告,演說,宣稱對方的不是等。以布汶 之戰來說,選擇在主日作戰就是錯誤的決定,神羅皇帝奧托跟英格蘭國王約翰都遭到絕罰 已經失去了上帝的恩典,所以腓力‧奧古斯都的勝利將會是理所當然。 簡單的來說,在種種跡象背後,於布汶之戰,腓力‧奧古斯都獲得的勝利象徵著卡佩家族 追求王權的擴張最巔峰,也是法蘭西民族國家踏出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比較偏史學,也是讓讀者比較容易覺得枯燥的部分。杜比試圖告訴讀者的,是當 代人怎麼看這場戰役,以及它之後又是怎麼在不同的時代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例如,它在 普法戰爭時曾被當作民族之間的鬥爭,而現在,歐盟的大和解則讓人們不再提起此事了。 這也正好印證了“一切史都是當代史”這句名言。 這不是杜比的作品第一次被引進,他主編的那套知名作品《私人生活史》就在幾年前面世 ,可惜翻譯評價很糟。另外還有一套負責主編《法國史》、一本也翻的失敗的《騎士、婦 女與教士》。幸好,這本《布汶的星期天》翻譯基本上沒太大問題,足夠讓讀者一品大師 的風采。此外,最近也又推出了套作者跟人合著的《法國文明史》,似乎也是值得期待的 大作。 總之,想體驗年鑑學派新史學的撰史手法,本書是值得推薦的選擇。 -- 我的志願是擔任台灣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大使,請各位鄉民多多支持。 敝人政見: 1.促成兩岸元首互訪。 2.中台平等互信的外交聯盟,共同市場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 3.強化兩岸正妹帥哥交流團的往來………XDD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89.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57542492.A.98C.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36.224.89.180), 05/11/2019 10:43:20 ※ 編輯: fatisuya (36.224.89.180), 05/11/2019 10:43:38
pshuang: 簡體書啊? 05/11 11:38
curance: 推 05/11 15:35
as4723903: 謝謝介紹這本書,只看書名令我誤會他了 05/11 20:25
fatisuya: 是簡體 05/12 00:36
chi12345678: 學術 05/12 18:25
YXL5: 謝謝分享 05/12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