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0rz.tw/SD6Os 拜ISIS跟各種恐怖攻擊所賜,關於伊斯蘭的書大量激增,但其實在此之前,相關作品也不 算少,甚至包括用穆斯林自己角度來敘說的作品,也早已存在。例如:《當穆斯林發現歐 洲》、《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軍東征》,這兩本我都有,但都至今沒看(遮臉)。最近廣場 引進了《中斷的天命》吸引了我的目光,查了一下,作者塔米‧安薩里(Tamim Ansary) 是阿富汗裔美國人,專欄作家,編寫過教科書,其回憶錄頗受好評,本書也是其代表作。 《中斷的天命》的副標題是“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簡單來說,就是有別於過去以歐洲 或者是號稱“全球”的方式,把敘事主體跟觀點放在伊斯蘭身上,以此來談伊斯蘭世界是 如何走到今日。每個高度發展的文明都會有“我者”與“它者”的自我中心,華夏自稱“ 中國”,穆斯林崛起後也把自己在兩河流域的國度視為“中央世界”,在這種角度下看待 ,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觀點。但很多人似乎不曾去了解過。 有道是:「屁股決定腦袋。」站在什麼立場,難免就只會用某種觀點思考。有許多衝突跟 不解都是因為被侷限了的眼光所造成,同一個事件,會有不同的思維,沒有努力的去破除 這種框架,是找不到真正的解決之道。作者嘗試的就是要讓讀者們理解,看待我們原本所 “熟悉”的歷史,也能有不一樣的觀點。 好比說,在歐洲被很看重的圖爾戰役(Battle of Tours),在伊斯蘭史也不過就是擴張進 程裡的一個小挫折,就像條頓堡森林戰役之於羅馬人,是失敗了,但無損於帝國接下來的 繁榮。而一直被描述成聖戰,文明衝突、大交流的十字軍東征,在伊斯蘭史觀中,更只是 十一、十二世紀的那場大浩劫中的苦難之一,是“蠻族入侵”,更是真主對於墮落的穆斯 林的懲罰。這像不像五世紀羅馬帝國崩潰時,基督徒看待日耳曼蠻族跟匈人的角度呢? 不過我更喜歡的是,作者安薩里沒有把筆墨花費在瑣碎的事情,而是更多在介紹思想變遷 史上。伊斯蘭不只是宗教,它更是一種文明,是生活的方式、精神的寄託、國家的體制跟 經濟的法則,它從方方面面決定了一個穆斯林如何存在。而它也不是在先知之後就一成不 變,隨著時代更迭,經濟社會環境變遷,伊斯蘭的神學思想也不斷的推陳出新。不論是在 繁盛時期面對希臘哲學時面對科學與神學的對立,十二世紀衰敗後的再思考還是十八世紀 以後面對歐洲人的各種衝擊引發的改革運動,許多穆斯林學者提出各式見解也造成了許多 內部的百家爭鳴。坦白說,就像基督教世界內部也山頭林立,伊斯蘭也不是鐵板一塊,更 何況後來混入了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等利益糾葛,早已不是什麼“宗教問題”那麼簡單了 。(要真這樣說不定還比較好辦哩!) 不過,安薩里在談到十九世紀的改革運動中,有一個人的學說引起了我的興趣。他是賽伊 德‧賈邁勒丁‧阿富汗(Sayyid Jamaluddin-i-Afghan)。此人是現代主義者,但他堅守著 伊斯蘭的傳統,並不認為現代化就等於歐洲化,雖然沒有留下什麼政治哲學的著作,但他 遊歷四方,影響了代代人。賈邁勒丁在埃及時,他宣稱伊斯蘭裡面也存在兩種民主的概念 :早期哈里發歐瑪爾為了選定後繼人,建立了一個叫舒拉(Shura)的機制,目的是向麥地 那的穆斯林社群徵詢意見並取得其同意,類似某種鄉村的直接民主。另外一個是伊吉瑪 (ijima),意思是“共識”。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知說過的一句話:「我的社群將 永遠不會對錯誤的事情達成共識。」這被用來當法庭判例上運用,也被賈邁勒丁再詮釋成 民主共識。這是個相當有趣的觀點,誰說伊斯蘭跟民主不相容? 雖然本書中文版裝訂起來看起來像是大部頭,但其實安薩里的原意只是想寫一本輕鬆的啟 蒙入門之作。在序言作者提起了自己兒時的有趣經歷,他兒時在阿富汗故鄉曾遇見著名史 家湯恩比,收穫甚多,更蒙他贈送一本房龍寫的《人類的故事》,大大激發他追求史學的 動力,我想寫出同樣的作品應該是作者的目標吧。安薩里對於爭議的史實謹慎,批判的時 候則幽默與犀利兼具,讓人忍不住莞爾。比如說,在談到蒙古征服時,不是有些人認為「 蒙古人確實破壞了不少城市,但也留下許多完整的。甚至以“現代的標準”來講,這些破 壞是“無關緊要”。更何況後來伊斯蘭接納了蒙古人,算是接納了新鮮的血液跟氣象。」 作者淡淡回應:「以上的說法都對,但也有點像是在說二戰破壞其實無關緊要,是死了很 多人,也很多人沒死,當初那些國家,現在不也都恢復得很好嗎?」後來又語帶嘲諷的補 充了一段:「有些人讚賞蒙古人用大屠殺來威嚇人放棄抵抗,好似他們是大發慈悲在避免 不必要的流血呢。」個人讀到此處,再也忍不住的笑了出來。之後類似這樣的史論還有很 多,證明作者確實是有見地的史家。不過他在不熟悉的部分也難免犯點小失誤,比如說把 困擾中國的匈奴跟阿提拉的匈人直接劃上等號,把成吉思汗伐金說成宋朝等,但這都瑕不 掩瑜。 作者的文筆極佳,思路清楚,許多複雜的思想、事件等,都能清晰的向讀者介紹;譯者也 不錯,沒怎見到一般那些語法沒調整好的句子。不過編輯上,錯字略為偏多,而且我覺得 其實本書整體應該可以縮小成偏文庫本,比較符合作者那種入門輕鬆讀的原意,這樣厚厚 一本感覺倒是大部頭作品了。不論如何,還是向對於伊斯蘭感興趣的一般讀者推薦。 -- 某冬天的夜晚,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下雪了耶。 貂蟬:飄在空中的雪,好美的舞姿..... 伊達楓:現在只有我們兩個..... 貂蟬:........(繼續看著前方,似乎沒在聽) 這個沒有結局(超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42.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92223282.A.8DB.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4.25.42.100), 04/15/2017 10:28:07 ※ 編輯: fatisuya (114.25.42.100), 04/15/2017 10:28:33
hwider: 感謝分享 04/15 10:45
in09: 很多書都該做成文庫本,閱讀方便,但放在書架上不好看,這似乎 04/15 15:31
in09: 不合台灣讀者/出版社的意 04/15 15:31
tooth9: 這本好看,11章之前很像故事書,12章之後跟歐洲糾纏在一起 04/15 16:53
tooth9: 後則描繪出伊斯蘭內部複雜的路線差異,提供不同觀點 04/15 16:54
Eressea: 還有一本伊斯蘭製造也是用伊斯蘭觀點來看的~ 04/15 17:16
Eressea: 當穆斯林發現歐洲的作者好像常被罵西方觀點 04/15 17:17
Eressea: 雖然我看不出來,然後這本書台灣標題改譯成"曾經,穆斯林 04/15 17:18
Eressea: 雄視歐洲" 04/15 17:20
ams9: 謝謝分享 04/15 20:23
viable: 真的很奇妙 明明曾有遠勝黑暗時期的歐洲的璀璨的科技文明 04/18 21:13
viable: 卻在大家印象都普遍是跟造成黑暗時期的蒙古一樣是遊牧民族 04/18 21:14
viable: 蒙古是到哪裡就想夷平做草原放牧,伊斯蘭三個字原意是和平 04/18 21:15
viable: 順服。根本完全不同的族群,普世的印象卻都是沙漠中的遊牧 04/18 21:16
viable: 民族,..... 04/18 21:16
viable: 不知道伊斯蘭中東國家為什麼會這樣 沒多做點公關宣傳 04/18 21:17
parisya: 謝謝原po分享,譯者是我的朋友,他看到這篇文章非常感謝 05/07 15:43
parisya: 有關文中提到的錯字及翻譯上的指教,都歡迎與他聯繫討論 05/07 15:44
parisya: 他的email是[email protected] 希望未來有機會再版 05/07 15:45
parisya: 時可以有機會改正, 謝謝! 05/07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