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0rz.tw/Je8SB 華文圈在這幾年,向讀者貢獻了不少伊斯蘭相關的作品,以台灣的廣場來說,《中斷的天 命》就是一本相當出色的入門通史,作者文筆幽默,深入淺出。現在,他們又向我們推出 了本書:《真主大道上》,一本講述阿拉伯帝國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並擴張的故 事。 本書作者羅伯特.霍伊蘭(Robert G. Hoyland)是古代晚期跟伊斯蘭文明的研究者,但他更 專注於研究基督教、伊斯蘭與猶太人之間的連結與身分認同的問題,還有一些文化知識的 保留與傳播上。而他在序言自述在本書中的想要表達的目標更是吸引我想閱讀的動力。 首先,霍伊蘭在對於傳統研究者在史料的選擇上提出了質疑,他對那些“因為是伊斯蘭的 歷史,應該優先注重他們自己的記述”這個理論不以為然。作者主張,穆斯林自身的許多 史料,都是在八、九世紀之後的創作,距離阿拉伯帝國的征服與創立這個事件本身也有一 定的年代之隔,霍伊蘭相信這些史家回顧過往的時候,不見得就有多中立客觀。相反的, 他更樂意去從“接近當代的不同立場的史料”中去挖掘,進行比對跟考察。作者並不認為 “基督教的記述就一定帶著敵意跟失實”。他在書中一直會存在這樣的觀點,讀者可以自 己看看霍伊蘭到底怎麼檢證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在書後附錄了有運用過的相關史料,想深 入研究的也可以去找找。(不見得有中譯就是) 其次,霍伊蘭深入地解釋了“阿拉伯征服”(他不稱“伊斯蘭征服”的原因是,作者並不 認為參予這次行動的全部都是伊斯蘭信徒) 的快速成功的原因。他指出,阿拉伯人的征服 並不是像匈人對中東或東歐,還是西班牙人對美洲那樣“突如其來”。他們做為黎凡特地 區的“鄰居”已經很久,並扮演了很多重要的角色,例如傭兵,或者是成為波斯、東羅馬 (拜占庭) 兩強競逐中的拉攏合作的戰略夥伴。 而且,與其說他們的征服造成了兩大帝國的衰亡,不如說是,拜占庭與波斯之間的劇烈鬥 爭導致兩敗俱傷,露出了極大的破綻,才誘使這場入侵的開展;做為鄰居,阿拉伯人非常 清楚兩大帝國的底細,當伊斯蘭社群成立後,他們便充分的利用了這個弱點。不過,作者 有特別解釋,為何拜占庭能夠倖存,而波斯不能。主要原因是,波斯戰後陷入內亂,幾乎 跟“插標賣首”沒有兩樣;而且他們國家的地形破碎,地方貴族本來就依靠中央的統合聚 在一起,當波斯國王失位,首都淪陷,就各自為政,難再統合反抗。至於東羅馬,擁有一 個得天獨厚的首都,而小亞細亞地形只能蠶食不能鯨吞提供了廣大的戰略縱深,雖然丟失 了大半領土,可至少保住了部分核心。我們看到,伊拉克略雖然對波斯反敗為勝看起來有 中興之氣,但其實是強弩之末,面臨阿拉伯的征服一開始集結了聲勢浩大的軍隊反擊,但 吃了一場大敗仗後就無力重振,大部分的領地都只能自求多福。況且,伊斯蘭對投降者相 當寬大,投降者的利益幾乎獲得了保證,對於當地宗教跟傳統也都允以尊重,只要你乖乖 繳稅即可。這種手段幾乎是世界史上成功的征服者必備的技巧,阿拉伯人也運用的爐火純 青,讓他們在各地甚少面臨重大的反抗。(除了阿富汗,那裡做為“帝國的墳場”真是“ 自古以來”。阿拉伯人在那邊吃鱉了三次,只好乖乖認栽。) 其三,霍伊蘭問了一個問題:這些征服者究竟是什麼人? 穆罕默德在早期其實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政治智慧的政策,他向所有一神教的人們提出了協 議書,大家共同遵守信仰,並且忠誠跟互信,向多神教徒開戰。這讓他聚攏了許多方面的 人們,形成一個“穆民”社群,並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隨著戰爭的勝利,越來越多被 征服者,或者機會主義者倒戈過來,伊斯蘭社群逐漸擴大,成分也更加多元,統治者在必 要時也擴大了“阿拉伯人”的解釋以符合政治需求。雖然後面八、九世紀的伊斯蘭史學家 很不喜歡提及這段歷史。然而,這非常符合當時地中海世界的身分認同觀。同樣的情況我 們可以在西歐的日耳曼諸國看到,當地在消融的羅馬認同背後支解了“整體”,重新建立 了“法蘭克人”、“哥特人”、“倫巴地人”,在定義上也都非常複雜,異於我們現在基 於十九世紀民族主義的見解。 接著作者又問:為真主還是為利益而戰? 兩大帝國的衰弱招致周邊部族的蠢蠢欲動,這在歷史上並不奇怪。而阿拉伯半島在四、五 世紀面臨經濟困境,例如古老的葉門王國的滅亡導致貿易衰退,都迫使當地人必須另尋出 路。搭配伊斯蘭信仰中的驅使討伐不信者的教條,這成為共同驅動這場大征服的重要原因 。至於到底為何而戰,可以說兩者都是吧。 最後,霍伊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命題:雖然阿拉伯的征服快速又成功,但他們維持一個統 一的帝國卻也十分短暫,何故? 他的解釋有兩個。第一,曾經困擾過波斯的地形導致的區域破碎化,同樣困擾著阿拉伯統 治者,疆域太大了,包容的傳統跟民族太多,有些利益是無法兼顧,交通線的困難同樣妨 礙著治理。第二,伊斯蘭的宗教意識型態並不鼓勵帝國統治。真主阿拉把權柄交給哈里發 ,但這個職位並不該是世襲化,儘管也有部分學者支持,但這種對立造成了不合;此外, 阿拉伯人最初是遊牧民族,他們的傳統是利益均霑,但後來的寡頭統治階級開始獨占利益 ,就引起了不滿。從內部開始,帝國出現了裂痕。 討論完這些問題後,霍伊蘭繼續向讀者分析伊斯蘭文明。他說,這個新興宗教最初征服了 廣大的土地與民眾,吸收了許多傳統與文化,融合了許多特色與概念,形成了獨樹一格的 文明。雖然它沒有像基督教或佛教那些跟最初創立的族群分割,但也不至於像猶太教、印 度教等宗教那樣帶著排外的色彩。不過,作者曾提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做為同樣是亞伯拉 罕系的一神教,伊斯蘭因為吸收了波斯文化的特色而發展出不同道路,假若非如此,它跟 基督教是否還會如今日般的差別呢? 總而言之,霍伊蘭在本書中帶給讀者一場相當有趣的思辨之旅。他在每一章敘述完史實背 後,都會展開探討與分析,而作者的文筆出色,見解言之有物,個人相當的喜歡這場閱讀 體驗。廣場這次的翻譯也基本上沒太大的問題,除了幾個地方的人名沒有依照慣常的翻譯 外(例如大名鼎鼎的Charles Martel 變成了戰槌查爾斯)。編輯方面除了提供的地圖中後 兩張年代標錯(分別是685跟750),沒太大的問題。 是可以放心推薦的作品。 --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不得變更之。」 http://tinyurl.com/y9sbdup 所以趕快去收復這些土地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99.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64041547.A.733.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36.224.99.86 臺灣), 07/25/2019 15:59:16 ※ 編輯: fatisuya (36.224.99.86 臺灣), 07/25/2019 15:59:33
kingofu: 跟著F大的介紹文 看了好幾本 真心感謝 07/26 04:46
kantantantan: 推 07/26 11:44
garhorng: 大推中斷的天命,真主還沒看過但極有興趣 07/26 13:40
DelNaja: 感謝推薦,加入書單了 07/26 20:42
cowbon: 中斷的天命真的好看 好希望有電子書可以買xd 07/27 10:55
Eressea: 中斷的天命有電子書啊 07/27 14:01
cowbon: 有嗎?在哪個平台? 07/27 19:40
cowbon: 喔 在kobo看到了 感謝提醒~ 07/27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