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0rz.tw/C0Khe 阿拉伯之春肯定是二十一世紀初最重大的國際級政治事件,它將跟“蘇東波”、“第三波 ”等運動一併放在歷史書內相提並論。2017年的時候,這本《烈焰焚春》剛剛出版,一開 始猶豫了一下沒買,後來在二手書店看到,還是買了一本,現在想來,頗為慶幸,雖說拖 到現在才開始看。 作者羅伯‧沃斯是長期派駐在中東的公共事務研究員,本書是他親身經驗跟採訪當事人編 織而成的紀錄,是分別發生在埃及、敘利亞、突尼西亞、葉門及利比亞的故事,每一篇都 有不同的主題跟想要表達呈現的一面。它是屬於報導跟紀錄性質,是從比較微小的角度去 看待這個大事件,讓讀者“見微知著”,期待像一般歷史著作那樣看大脈絡的可能就會失 望了。 但,個人現在是蠻喜歡這種觀察的方式。今天的新聞是明日的歷史。類似這樣的事情其實 導火線往往都是在細微末梢,而這卻常是被學者忽略或難以還原的地方。就好比說,我們 現在也很難以真正了解巴黎市民們怎麼看待大革命的爆發,當下的許多人的反應若何。然 而,他們也是推動歷史的一員啊。所以說,由作者記載的這些故事,相信也都會成為日後 書寫的材料。而讀者當下閱讀時,除了可以嘗試感受,也一定能體會出其中的脈動。 例如,個人認為本書中作者的主軸是放在埃及跟突尼西亞這兩個對照組。首先,埃及推翻 了穆巴拉克,留下來的真空,一時間並不知道該由誰來接手。伊斯蘭世界也是同樣在十八 世紀之後,必須面對歐洲帶來的“西方文明”的衝擊,為了“現代化”,人們各自提出了 自由派(純世俗主義)跟伊斯蘭主義派(回歸宗教教法的純淨與現代化的融合)的主張(這是 最簡單的分類,實際更複雜),在面對獨裁者時一度聯手,現在達成目標後就要決定道路 。作者在書中講述這段故事時的主角是伊斯蘭主義派兄弟會的風雲人物穆罕默德‧貝勒塔 吉(Mohamed el-Beltagy),他是高知識分子階級的醫生,是主張各派和解的寬容主義者。 一開始,他反對兄弟會在大家有疑慮且尚未準備好時就出來執政,結果未被聽從,選上台 的穆爾西只是個固執保守的無能者,壓不住兄弟會內部的激進份子的躁動改革,也無法平 息其他派系的疑慮與怒火。而作者惋惜的說,貝勒塔吉在許多方面都犯了錯,更重要的是 他也未能堅持著一貫的主張,在派系衝突中最終站在了自己派系的那方,當自由世俗主義 跟軍方聯手政變時,他也就失去超然立場。在失去女兒的同時,理想也隨著破滅了。 埃及的故事中也有一個值得深思之處。日本知名作家田中芳樹在他的經典的政治寓言小說 《銀河英雄傳說》裡,有這樣的橋段。代表民主一方的“自由行星同盟”當時已腐敗至極 ,於是軍方便以改革為訴求發動政變。小說中的主角楊文理拒絕了獨裁者的提議,堅持民 選政府一方,僅因其“合法性”,以及其深知當“武力奪權”這個惡魔再次被從潘朵拉的 盒子釋放,就難以收拾的危險。可惜小說到底是小說,現實就沒有這樣美好了。或許,這 還是有討論空間,到底現在埃及與其政府的歷史評價如何,只能留待後人去論說。 不過,要說埃及的故事,還是有給世人帶來一些正面的意義。至少,隔壁的突尼西亞就不 能忽視其鄰近國家發生的點滴。同樣是推翻了獨裁政權,伊斯蘭主義派的領導加努希 (Rached Ghannouchi)在面對相同困境時,就謹守教訓,堅持了一個原則:“決不內戰” 。他找上了世俗主義派極具威望艾塞布西(Beji Caid Essebsi)談判,表白自己的主張, 希望能“異中求同”,避免手足相殘。這兩位都已經是知天命的歲數了,他們在艱苦中互 相磨合,總算讓突尼西亞至少踏上了和解之路的開始。個人覺得這多少是有點運氣的,就 像當年如果戈巴契夫遇上的不是葉爾欽,如果能夠有更多的歷史教訓可供參考,蘇聯的歷 史是否不同呢?不管怎樣,突尼西亞或許讓這場運動看起來“不那麼不幸”。 因為,整體來說,“阿拉伯之春”可能比較像作者所說的其實是一場“寒冷的冬天”,而 不是如其名般的美好。其實,那些革命者們只是想要建立一個能真正賦予他們公民權跟尊 嚴的國家。然而,現實中卻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得。造成這樣的原因很多,個人是比較想借 用知名英國歷史學家理查‧埃文斯爵士(Richard J. Evans) 在他的替《企鵝歐洲史》其 中近代史篇寫的那本書名《競逐權力》的概念來表示。埃文斯爵士說十九世紀的紛擾,是 因為當時,不論是政府政治家、企業資本家、宗教人士到社會改革人士等,都在企圖“競 逐權力”而造成。這是他書名的來由,也是我借來解釋“阿拉伯之春”之後的失序原因。 我們在本書另外的幾個故事中,可以找到支撐這個論點的情節。革命不難,難在重建秩序 。 作者在最後講述了一位埃及革命青年艾哈默德‧達拉威(Ahmed Darrawi)的故事。他原本 是位積極樂觀的運動家,他放棄了優渥的生活希望改革自己的國家,卻在現實中不斷的挫 敗,軍事政變後,他灰心喪志,消失的無影無蹤。再次出現時,他以經成為ISIS 的一員 ,並為之犧牲了生命。艾哈默德最後留給親朋好友的留言中,表露出他的絕望,以及最終 為何轉向。唯一不變的是,他仍在追求心中的理想國家,一個自己的,能保護子民,給予 尊嚴與權利的國家。 而在當下(2019),雖然美國擊殺了ISIS的領袖巴格達迪,但有識之士心裡都清楚那句話: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沒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之前,不會有什麼改變。 本書推薦給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 -- 某春天的早晨,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微風吹來真舒服。 月英:空氣很好,正是適合沉思的時候... 伊達楓:我有一個很重要的事要跟妳說! 月英:.........(疑惑貌)                  結局請看續集(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00.1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3309115.A.F98.html
kantantantan: 推推 11/10 01:35
nomorethan: 推 11/10 02:09
swimbert: 我們需要從歷史做更多思考 11/11 08:18
psion: 在一神論強烈深入人心的國度推行民主,恐怕前路多艱 11/11 11:24
garhorng: f大推文每篇必詳讀 11/12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