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許久前曾經思考過二十世紀當中,誰才能稱得上是最偉大的哲學家這類無聊的問題, 雖然很白癡,這想法卻也在自己空洞的腦海中,試圖排列了一下,要回答,哪位仁兄可以 在當代哲學界中稱雄,這肯定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因為每個哲學領域分歧甚大,每個 人也有著自己的思想英雄,不過我們或許還是可以約略地推論出這份名單,其中必定有著 許多夠格的哲學家,但這裡為免卻麻煩似乎也不用把這清單完全列出。 從思想深邃的角度以及影響的範圍觀之,名列前茅的候選人之一,肯定不會漏掉維根 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這號人物,在1998年,有一群哲學學者甚至遴選維根斯坦為 哲學史上貢獻排名第五的哲學家,排名在亞里斯多德、柏拉圖、康德和尼采之後,甚至在 修姆和笛卡兒之前,從這證據來看,把他擺上這名單上,肯定不是獨斷的偏好,從這份票 選更可以看出維根斯坦思想貢獻的一面;懷海德曾說過,在哲學發展的漫長過程,只不過 是在為以往柏拉圖的哲學做出補充的註腳罷了,但似乎也有人認為,這句話應該加上「在 維根斯坦之前的確是如此」,這句話似乎有點誇大,細看也未言過其實,維根斯坦啟發了 二十世紀中曾獨領風騷的維也納學圈及邏輯實證論,雖然他肯定不想承認這事實;更深刻 影響了牛津日常語言學派,甚至遙遙牽動了後現代思想脈絡,二十世紀哲學領域的「語言 學轉向」,維根斯坦的思想扮演了極其重大的角色,稱他為二十世紀為最偉大的哲學家似 乎也不為過。 另外,在二十世紀中,曾以寫下《開放社會及其敵人》而擁有一時盛名的哲學家—卡 爾巴伯(Karl Popper),也是當代一位極富開創性思想的哲學家。他是一個常被誤解的哲 學家,維也納學圈認為他是他們的一份子,巴伯卻認為自己終結了邏輯實證論,這種學術 上的爭議,我們先存而不論,仍必須承認巴伯在科學哲學界中有了一重大的影響與更新, 甚至在科學哲學的教科書上,絕對不會沒有他的名字,所以即使在當代哲學的影響光譜排 列上,巴伯似乎比起維根斯坦倒也不惶多讓許多,原本並不曉得這兩位哲學家之間存在著 如何千絲萬縷的糾結,或是單方面的瑜亮情結,在看了《維根斯坦的撥火棒》之後,才知 道他們之間的關係竟然曾經如此的逼近,在遠觀下,卻又如此的遙遠,或許可以說有著一 道看不見的壕溝橫跨在其間。 在1940年代,英國哲學界的菁英有一組織—英國劍橋道德科學俱樂部(MSC),這些俱 樂部成員由劍橋各學院的菁英所組成,定期會聚集在國王學院吉布斯大樓的一組房間—H樓 梯間的三號房間(H3),研討艱澀的哲學問題。就在1946年10月25日晚上,MSC邀請巴伯來 演說,該場演講重量級的聽眾有當時擔任俱樂部主席的維根斯坦與當時已名望一時的哲學 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這次會面似乎是當時三大哲學家唯一一次共聚一堂的機 會,只是這場演講到最後卻鬧得不歡而散,這段不小的插曲,造成往後在談及巴伯與維根 斯坦時,似乎每每必提這個八卦,可知那事件在當時可算是名動一時的。 在那場演說中,巴伯與維根斯坦在關於某些哲學問題的討論上,發生了激烈的語言衝 突,巴伯在自傳中認為維根斯坦當時在盛怒之下,揮舞著撥火棒威脅他(書中甚至提到有 傳言說他們兩人以撥火棒互鬥,不過這是誇張的說法),當巴伯在自傳中如此陳述時,還 尚未遭到嚴重的側目;就在1997年,當時在場的一位目擊證人—瓦特金斯(John Watkins )的回憶錄中,也認同巴伯自傳中的陳述時卻遭逢排山倒海的批判;在哲學領域中有一傳 說,就是哲學家通常都老而不死活得特別長久,這句話在此可以得到印證,因為當時在場 目睹的人有幾位尚且在世,故當下這樣的觀點引發不同陣營的互相攻訐,使得這事件像是 羅生門般各說各話、撲朔迷離,只是過了這幾十年後,他們爭的已經不是複雜的哲學理論 ,而是關於一根短金屬棒到底有沒有被拿起來揮舞的事實,這點的確非常諷刺,也帶著淡 淡的幽默。 《維根斯坦的撥火棒》一書就是以這件廣由流傳的八卦為緣起,試著耙梳對比兩位當 代偉大的思想家的思想、性格及背景之差異及類同,所造成兩人深刻不容的歧異面貌,更 以這故事為起點,部分探究了納粹與猶太人之間的關係,這方面作者參以豐富的資料,佐 以歷史縱深的考據,建構了兩個思想典範的生平與遭遇圖像,更點出了兩人激烈衝突對立 的時代側面景象。 我們稱維根斯坦與巴伯曾經近若咫尺,是因為他們同樣身為奧地利猶太人後裔,在維 也納之時,兩家的住宅相距不過一英里,甚至社交圈互有交錯,兩家交錯的社交圈中,有 兩個著名的交疊點,就是其長輩分別有著與佛洛伊德的交往,以及他們與海耶克之間的親 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或許兩人曾經在維也納街頭錯身而過也說不定;在與維也納學派 的關係上,兩人也藕斷絲連地與之分合;而稱兩人距離遙遠,是在許多面向上,在家庭背 景上,維根斯坦身為維也納鋼鐵鉅子之子,擁有鉅富的背景,巴伯僅是沒落律師家庭裡的 獨生子;在天分上,維根斯坦像是劃過暗黑天際的一顆慧星,在嶄露頭角之時,就被以天 才視之,羅素與維也納學派等人分別奉為精神上的開創者而受尊敬,巴伯卻同時在羅素與 維也納學派間,受到冷落與不重視;在生平經歷上,遭逢納粹危難之時,一人因鉅富全家 得以保全,一人卻落寞地喪失了許多親人;學術上,一人得以擔任哲學重鎮—劍橋的研究 員,一人卻僅能遠赴當時地處偏鄙的紐西蘭任教,之後也未能獲得劍橋教職,只能在雖然 也是優秀學校但仍次一級的LSE教書;在外貌性格上,一人被稱為有魅力的帥哥,擁有許多 追隨者的模仿與效法,雖然有著神經質般的氣質,但卻極有自信,一人卻因外表缺陷而有 著不為人知的自卑,因此與人交往不善,許多不同的差異,讓他們兩人之間產生了許多截 然不同的生命轉折,儼然決絕地劃下防線。 《維根斯坦的撥火棒》是一本近似八卦卻又有內涵深度的著作,透過維根斯坦與巴伯 之間的莫名衝突為始點,讓當時的情景能夠真實地再現於讀者眼前,同時也透過兩人錯綜 複雜的交疊脈絡比較,表露了巴伯為何從始至終仇視維根斯坦,另一方面也側寫當時許多 人物與他們的交往情形,更重新探究猶太人當時如何被納粹對待的情境,這方面在資料的 收集整理與文字鋪陳上,都具備相當的完整深度與通暢信實的理據內涵,讓我們得以管窺 當時偉大人物的獨特行止及性格衝突,該書更深一層的意義也是藉由他們的經歷,從這背 後讓我們見證了一段紛亂時代的氛圍與精神。 在以哲學家為主角的書籍之中,免不了些微觸及到兩人或其他哲學家的思想特點,這 方面,本書卻只是深入淺出的帶過,並無特別艱澀枯燥的論證,如沒有知識背景的讀者, 應也不難進入文本的溫暖懷抱,或許還可藉由這機緣,一探他們哲學思想的幽微精深之處 ;而有著哲學知識背景的讀者,應該更必須一讀這本有趣的著作,這類讀者應該能輕易地 就能從字裡行間的文字與思想中,獲得滿足愉悅的閱讀享受。我們可以試圖想想,能在八 卦見聞中,得見兩位偉大哲學家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地,為讀者搬演一齣深刻動人的悲喜 劇,這應屬於熱愛知識的讀者們的莫大福份才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196.142
ycjjen: 謝謝你的簡介,不過從最後一段大概可以看出這本 141.156.188.85 05/19
ycjjen: 書是故(軼)事重於兩位大師的「哲學內容」,換句 141.156.188.85 05/19
ycjjen: 話說,is "free will" a linguistic puzzle or 141.156.188.85 05/19
ycjjen: a real philosophical problem? 這本書可能不會 141.156.188.85 05/19
ycjjen: 追根究底。無論如何,仍然是值得一讀的入門書 ^^ 141.156.188.85 05/19
Jey:光讀思想雖可將瞭解他人的阻礙降到最低140.119.149.227 05/19
Jey:但透過軼聞趣事卻更能貼近讀者的內心140.119.149.227 05/19
Jey:哲學家不再是哲學家,哲學家也是人(儘管他本身的確140.119.149.227 05/19
Jey:毫無疑問地,就是人):p140.119.149.227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