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創造與漫想》我讀亞馬遜股東信的五個心得和收穫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親述,從成長到網路巨擘的選擇、經營與夢想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vent-and-wander/ 貝佐斯把網路書店變成「什麼都賣」的亞馬遜商業帝國、研發 Kindle 電子閱讀器顛覆紙 本出版業、開設 Amazon Go 全自動化購物超市、打造服務全球大小公司的 AWS 雲端運算 平台,還推出尊榮會員、一鍵購買、智慧語音助理 Alexa、智慧音箱 Echo。到底,這些 獨特且原創的想法如何誕生? 這本書在說什麼?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 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 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他對商業、科技、人文的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大名鼎鼎《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以近二萬字的專文導讀,解析貝佐斯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與經營手法。他認為 貝佐斯是一位足以媲美達文西、富蘭克林、賈伯斯、愛因斯坦的創新者,不但擁有強烈的 好奇心,並且熱愛藝術與科學。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探討亞馬遜成功的書籍,那這本書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這樣的: 其他書籍多以旁人的角度觀察和解析這家公司,但是這本書完整收錄貝佐斯本人的親筆信 件和演講內容,讓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視角,看著亞馬遜從1997年名不經傳的網路書 店,逐漸成長到2020年後龐大的商業帝國。透過貝佐斯的一字一句,讓我們得以窺見這趟 旅途當中,他經營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思考的脈絡。 這本書給我的五個收穫 我很喜歡亞馬遜的故事,曾經讀了介紹貝佐斯生平和亞馬遜創業歷程的《貝佐斯傳》、亞 馬遜在職員工談《跟貝佐斯學創業》和「飛輪效應」的應用、以及商管專家談亞馬遜管理 系統的《顛覆致勝》和「第一天」企業經營的哲學。但是,我卻沒有完整讀過貝佐斯寫的 每一封股東信。這次,藉由讀這本書中的股東信,我體驗到了貝佐斯的思考內容之下更多 的內涵。以下簡單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 1.第一天,永遠是第一天 關於貝佐斯的「第一天」經營哲學,許多媒體都已經報導了無數次,簡單來說就是始終牢 記最初的價值觀,持續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依據這個心態做出所有決策。這個概 念在1997年第一封信就已經提出來,並且在之後每一年股東信的最後,仍然會附上這封 1997年的信。 在每一年的股東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搭配貝佐斯充滿熱情的口吻: 「今天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今天是電子商務的第一天」…等等,他認為眼前的成就 都不是理所當然,他永遠舉著旗子吶喊,寧可徹底顛覆,也願不安於現況。 在2016年的股東信他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天意味著停滯,然後變得無足輕重,接著是極 其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保持第一天心態的原因。」他 不忘強調總是要專注於顧客,同時擁有大公司的眼界和實力,還要擁有小公司的精神和用 心。 2.我們使用的工具會改變我們 貝佐斯認為,人類會隨著使用的工具進化:「我們改變了工具,工具再改變我們。」特別 是近年來,網路工具改變了我們,使人們開始偏好淺嚐資訊,注意力也會隨之縮短。便利 性和去除阻礙會讓人更投入,如果我們的工具是讓淺嚐資訊變容易,那我們就會開始偏好 淺嚐資訊,較少閱讀長文。 所以亞馬遜設計 Kindle 電子閱讀器就是為了閱讀長文而打造。雖然,起初在公司內部有 許多主管大力反對這項專案,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打擊紙本書籍的業務,但現在看來 ,Kindle 反而有許多優點:書籍永遠不會缺貨、不會庫存太多、不會浪費太多紙本,而 且顧客漸漸愛不釋手。 貝佐斯說:「只要某樣事物變簡單了,阻力減少了,人們就會更投入。」他也期許這類型 的裝置,能在往後幾年,逐漸帶我們走向注意力延伸的世界。所以,我們不妨也問自己一 個問題,留意一下你手邊常用的工具,是讓你偏好淺嚐資訊的?還是幫助你延伸注意力的 ? 3.從需求逆推,發展新能力 貝佐斯總是重視長遠導向和顧客優先,他也提到為什麼亞馬遜這麼具備「創新」的能量。 傳統來說,「技能導向法」是常見的經營方式,從企業已知的能力出發,試圖推動商機。 這種企業會問自己:「我們很擅長做X。我們還能用X來做什麼?」這雖然是一種很實用的 經營方式,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這項技能,那公司就永遠不會有開發新技能的動力。 相反的,當你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產了所謂「逆向工作法」,這種做法是從顧客 需求往回推,「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這種工作法通常會要求企業 學習新技能、施展新長出來的肌肉,不在意剛踏出前幾度時有多麼不自在和彆手彆腳。 把同樣的道理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穩扎穩打的方式是技能導向法依 據自己既有的技能,提供這個職場或社會所需要的價值。當你有能力嗅到職場或社會「需 要」什麼,而剛好是沒有人擅長、還沒有成熟市場的需求,這時候就適合用逆向工作法, 從需求回推,發展自己尚未擁有的技能。 4.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貝佐斯時常幫公司開設領導課程,也會對實習生進行演講,總是有很多人問他,工作與生 活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他其實不喜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他認為這樣會誤導別人。 他反而喜歡說:「工作與生活和諧」。 他認為,當工作做得很起勁、樂在工作,感覺到自己正在創造價值、融入團隊,做著讓自 己有活力的事情,自己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稱職。同樣的,如果自己在家裡很快樂,就會 是個更棒的員工、更棒的老闆。但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有時不得不多加一點班 ,但工作時數並非重點。重點通常在「活力」,工作是否令你喪失活力?還是工作帶來充 沛的活力? 書中有個譬喻說得很傳神:「你正在開會,有一個人走進來。有些人加入會議能帶來能量 ,有些人加入會議只會讓大家洩氣、把會議裡的活力抽乾。你得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類 人。在家裡也是如此。」我讀完這段話後,猶如人生跑馬燈一閃而過,我們該時時刻刻警 覺自己正在成為哪一類的人。 5.與眾趨同將無法生存 整本書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2020年的股東信末這段話,貝佐斯提到了一則富有深意的引 述。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盲眼鐘錶匠》這本書中談到一段生物的原理 : 『生物要不斷努力,才能避免死亡。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就會死亡,回到與環境一致 的狀態。去量一量生物的體溫、酸鹼度、含水量或電位,你會發現,活著的生物體狀態數 值與周遭環境截然不同。例如,人類的體溫通常高於周遭環境,在寒冷的天氣裡,人體必 須努力運作,才能維持著溫度上的差異。假如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再運作,溫度的差 異就會開始消失,到最後,他的身體溫度會變得與周遭環境的溫度一樣。並非所有動物都 會努力避免與環境溫度趨同,但所有動物都有類似的機制。舉個例子,乾燥國家的動植物 會想辦法避免體內水分散失至體外,努力保持細胞含水量,對抗水往乾燥處流失的自然作 用。如果這些動植物的努力失敗就會死亡。總體來說,要是生命體不積極防止差異消失, 就會融入周遭環境,再也不是自主的生物。生命體死亡後,便是這個情景。』 這段話是很好的隱喻,在說所有的企業、組織和我們每個人。這個世界多麼努力的讓你變 得與眾無異?你要多麼努力才能保持與眾不同?你要多努力,才能一直保有讓你與眾不同 之處?貝佐斯希望我們去擁抱「獨特性」,務實地了解必須花多大的心力才能維持自己的 獨特性。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 如同之前我讀過《黑馬思維》這本書所寫下的筆記,對於勇於反抗標準化的體制、創造自 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發覺內在動力、 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貝佐斯最後說:「『忠於自我』的童話故事告訴你,只要你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發光發 熱,你就不會再痛苦了。但那是誤導人的故事。忠於自我是值得的,但你不能以為很容易 ,或者可以不勞而獲。你必須不斷付出努力。」永遠、永遠、永遠別讓宇宙把你融入周圍 環境、變得無異於眾生。 後記:下一段旅程 《創造與漫想》原汁原味呈現了貝佐斯創業和經營的心路歷程,從書中一系列股東信裡, 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如何面對各種失敗、如何永保初衷堅持長期發 展和顧客至上。貝佐斯也即將在2021年卸下亞馬遜CEO的職務,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 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貝佐斯心中,他還有一個太空夢。在這本書中摘錄了他對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 Blue Origin)和太空計畫的論述。他想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年輕一輩的創業家和探險 家站在紮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真正的太空產業。 他心目中的太空英雄吉姆.洛威爾在阿波羅八號任務環繞月球,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伸 出大拇指後發現,在千里之外,他可以用拇指遮住整個地球。所有我們知道的一切,都可 以用一個拇指遮住。然後他說了一句了不起的話:「我希望自己死後上天堂,但我在那一 刻明白了,你一出生時就在天堂。」 地球就是天堂,明天仍然是第一天。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204.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1519322.A.9CC.html
rtoday: 推,寫得真好! 05/20 22:33
Freezebreeze: 推 謝謝分享 想看 05/21 08:05
ChulingChou: 謝謝 05/23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