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強勢品牌成長學》讀後心得:六個步驟打造首選品牌 認識企業品牌如何從策略到布局,讓你總是不由自主掏出腰包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wer-brand/ 你想過這一個問題嗎:「為什麼同樣是阿拉比卡豆沖泡出來的咖啡,裝進星巴克的杯子裡 就特別有格調,你也願意用相對高昂的價格去買?」你可能就是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感覺 」,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生活中隨處可見品牌對我們的影響,你知道企業是如何打造 品牌的嗎?你想學習如何打造一個品牌嗎? 這本書在說什麼? 《強勢品牌成長學》的作者是資深廣告人王直上,他曾於奧美集團服務23年,專注於品牌 專業知識的耕耘。他在這本書中大量引用行為經濟學的觀念,搭配他的「品牌恆星」架構 ,依序用六個打造品牌的步驟,帶我們瞭解打造一個品牌的完整心法和流程。 這些步驟包含診斷出消費者的目標,活用指導方針來設計品牌主張、品牌聯想。採取協調 一致的行動來達成有名、有情、有形的目標。這三大部分缺一不可,透過這些元素彼此的 整合,就能確保一個品牌整體策略的完整,並且落實成清晰的具體行動。 行為經濟學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大量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名作《快思慢 想》的發現,人類大腦的思考模式分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就像是大腦的自動導航系統,主宰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選擇和無意識的行為。 人類無法用意志力去控制系統一,但它卻包辦了95%左右的決策。「系統二」是大腦中的 理性思考機制,重視的是邏輯與推理,但是用起來又慢又累,除非不得已,否則人們會下 意識地避免使用系統二。 「品牌」就是善用消費者大腦中「系統一」的各種本能和直覺反應,把品牌的元素不知不 覺間埋進消費者的大腦裡面。作者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品牌不在老闆的保險箱哩,也不 再企業的財報裡,品牌在消費者的腦袋裡,只有消費者能擁有品牌。」 那麼,要如何打造一個深植人心的品牌?關鍵就是要打造出足以影響人類大腦「系統一」 的各種元素。以下介紹作者圍繞著這個觀念而設計的「品牌恆星」中的六大步驟。 1.消費者目標 消費者能夠透過有效率地「雇用」品牌,大腦喜歡用直覺快速想到的東西,當消費者想要 解決問題、想要獲得滿足的時候,才會想起品牌。 作者強調,人們消費是為了滿足「目標」,如同哈佛大學行銷學教授希歐多爾.萊維特( Theodore Levitt)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人們要的不是四分之一吋的電鑽,他們 要的是四分之一吋的孔!」所以企業必須深入瞭解消費者心裡真正的目標是什麼。 打造品牌要注意一件事情,品牌是否能幫消費者滿足與實現他們的自我目標,尤其是內心 深處的「隱性目標」。當一個品牌滿足的目標愈是一個普世價值,舖蓋面就愈廣。 2.品牌主張 品牌要實現的「核心價值」與「承諾」,能夠直指消費者目標,並回應企業的生意思考, 樹立品牌在競爭環境中的獨特身分。厲害的品牌主張除了能滿足顧客的顯性目標,還能精 準地滿足顧客的隱性目標。 像是特斯拉電動車,顧客的顯性目標是買一台車、從A地可以開到B地。但是特斯拉的品牌 主張滿足了顧客的隱性目標:優越感、環保先鋒的光環、站在科技前端。顯性目標是「理 性」的外顯功能和規格,隱性目標則是「感性」的內在情感和價值觀。 3.品牌聯想 規範品牌在任何接觸點上產生「一致的抽象感覺」,讓品牌在消費者的「系統一」累積固 定的痕跡。工具包含了「品牌聯想詞」和「品牌情緒版」兩個部分。 品牌聯想就很像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們看到品牌的有形元素,藏在冰山 下面的則是我們對品牌產生的抽象聯想。例如星巴克的品牌聯想詞就是:優雅、友善、咖 啡師。全聯福利中心的品牌聯想詞則是:很台、很實在、冷幽默、生活哲學。 前可口可樂行銷副總哈威爾.拉米拉斯(Javier Lamelas)曾經說過:「卓越的行銷不是 給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是讓人們感覺你想讓他們感覺到的東西。」品牌聯想帶給消費者的就是一個抽象的感覺,會引起人們的情緒,以及和特定實 物產生聯想。 4.有名 指的是品牌的知名度,來自於「人類覺得容易回想起的東西比較重要」的人性本能。「有 名」能推動品牌的市場滲透率,需要靠重複曝光與擴大鋪貨來建立。 心理學有一個術語叫做「單純曝光效應」,說的就是我們接觸越多、越熟悉的事物,我們 就傾向於越喜歡他們。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讓受試者連續看許多不同形狀的幾何圖 形,然後問他們比較喜歡哪一個。結果規律很簡單,人們會喜歡他們看過最多次的那個幾 何形狀。 科學家則這麼解釋,這就很像人類演化發展出來的本能:「如果你能認出自己看過的動物 或植物,就代表它還沒有殺掉你」。這些現象再次說明了「系統一」的強大,重複曝光的 效果,能夠喚起人類本能的熟悉感,也能讓人在潛意識內對品牌產生喜歡的印象。 5.有情 指的是品牌的情感力,來自於「帶來正面情緒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這條捷徑。「有情」帶 動的是市場佔有率的成長,除了廣告之外,也能透過互動與體驗建立。 「情感」在英文的名詞是 emotion,這個字來自拉丁文字根 movere,意思就是「移動」 。如同科學家發現的,情感會推動我們產生「行動」。曾經有實驗找來一些動過腦部手術 的康復者,他們腦中負責處理情感的部位已經受損。這些人的共通現象是無法做出決定, 即使平常可以理性思考,但是連吃什麼、穿什麼都難以抉擇。 所以品牌需要在消費者的心中埋下情感的連結,讓人們在潛意識中,再次遇到相同的事物 時,「系統一」就會本能地把這個感覺提取出來。因此,作者才會強調要持續帶給消費者 正面的情緒和體驗,讓他們再次看到品牌時,就能夠直接跟情緒產生連結,進而採取行動 。 6.有形 指的是品牌的識別流暢性,因為「系統一」認定容易快速辨識的東西更有價值,所以「有 形」決定了品牌的溢價空間。流暢性要靠「顯著性」來建立,有十大類元素可供選擇。 人類的演化發展出一種本能:「每當遇見容易辨識、理解的事物或資訊時,就會讓『系統 一』處理起來又快又輕鬆,不需要消耗太多大腦的能量,感覺順暢、舒服、省力,因此對 所辨識的東西產生正面評價。」 這種流暢性泛指人們接觸到品牌的顏色、圖案、聲音、包裝、商標等元素,越流暢的感覺 會讓人們情不自禁地給予高評價。一切的行銷和品牌設計,都要訴求能夠帶給消費者一致 的流暢性。 後記:我該怎麼用? 《強勢品牌成長學》書中舉例非常多耳熟能詳的企業案例,搭配具體的品牌恆星框架和六 個執行步驟,在每個章節之後還有條列式的重點整理,讓我非常快速、有效率地吸收這個 打造品牌的方式。我覺得這本書真的非常適合初入門想學打造品牌的讀者閱讀。 書本的尾端有提到小企業和一人公司怎麼使用,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每個打造品牌的環節 背後,都是為了滿足「讓顧客更容易選擇你」的科學邏輯。這些步驟和行動要落實的對象 ,終究還是有血有肉的消費者,具有科學和行為經濟學支撐的策略,想必會非常通用。 我很享受這本書介紹的各種品牌故事,讓我在讀的時候非常有「代入感」,再加上我自己 也持續在學習品牌和行銷等相關的知識,希望能活用在自己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和下一本讀 什麼 Podcast 的經營。 透過這篇文章的重點整理,我也找到了更多的靈感,即將一步步落實在未來的經營當中。 我想,打造品牌或許就是這麼一回事,必須從以往不曾想過的觀念和視角切入,在影響別 人的腦袋之前,我們得先改造自己的腦袋。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54.1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7479388.A.A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