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人公司》生活只能遷就於工作?你其實有別的選擇 如何靈活運用技能與知識,圍繞理想的生活型態來打造工作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company-of-one/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人公司》作者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是一位網頁設計師與個人品牌顧問,主 要想傳達給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一個概念:「『規模成長』不是讓企業變得更好的萬靈丹 ,而是得以『客戶成功』為優先考量,將成長視為需要質疑且審慎評估的選項看待。」 如果你是企業管理者或是經理人,這本書有許多企業案例,說明盲目追逐規模成長是短視 近利的表現,關注於提供客戶價值與客戶成功才是首要之務。嚴格檢視那些需要成長的機 會,並在接受這些機會之前對它們提出質疑。 如果你是創業者,或者在經營個人品牌或者小型工作室的自營者,這本書完全就是為你而 寫的。保羅從小規模的優勢開始說明,然後講如何建立一人公司的思維模式,接著教你關 注客戶與建立系統化的業務,推出產品並且不斷測試與改良。 我是帶著後者的心態與問題來讀這本書,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生活步調,同時又能滿足自己 對工作的期待。以下整理出書中三個讓我獲益甚深的重點。 1.為何要圍繞著生活型態來打造工作? 保羅講到一個讓我清醒的概念,他說:「一般人是因為工作,屈就自己的生活形態。而一 人公司的做法則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圍繞著它打造你的工作。」 網路行銷達人于為暢在推薦序的這段話,也讓我不斷省思:「在大公司上班,短期內沒什 麼風險,因為穩定,可是長期來說,它的風險卻是比較高」。 這個世紀的傳統學校教育,是工業革命之後的制度產物,目的是培養出很多基礎勞工,進 入工廠與公司工作。我們被教育成要填標準答案、服從考試體制、認為照著前人的腳步走 就會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 出了社會後,大多數人只是把這個思維原封不動搬到職場上,期望扮演好一顆螺絲釘安穩 工作到退休。保羅鼓勵讀者跳脫這個框架來思考:如何靈活運用自己的技能與知識,圍繞 著理想的生活型態來打造工作,讓工作本身即代表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從我讀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之後,深受這句話影響:「夢幻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 是被創照出來的,而這個創造,需要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便開始著手進行系 列專案,用自己的人生來實踐。 《一人公司》書中提供許多真實案例(包含作者保羅的故事),提供我們採取不同角度去 思考各種工作型態的可能性,認識到即使維持小型規模,仍能在這個世界創造出不凡的價 值。 |所有的企業都是一種生活型態,每種各自代表你對自己生活的選擇。 |Every business, theoretically is a lifestyle business, in that each |represents your choice of how you want to live. 2.該關注企業是否成長?還是客戶能否成功? 研究指出,增加新客戶的成本是保留舊有客戶成本的五倍。一味追求成長的企業若不斷地 追求客戶數量與市場規模,卻不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服務是否有越來越好,產品是不是有 越來越優秀,終將敗亡。 書中非常強調「客戶成功」才是企業能賺錢的基石。專注為舊有的客戶,做出最好的服務 品質跟服務內容,讓舊的客戶成為你最有利的宣傳。 例如作者保羅本身是網頁設計師,平常客戶口頭說的是想要架設一個很棒的網站,但背後 的思維其實是「我想做一個看起來很棒,也能創造更多收入的網站」。保羅改變執行與宣 傳手法,開始在部落格談論如何幫助潛在客戶獲得更多利潤。往後的客戶不但變多,而且 更加忠實,也成了最有力的推銷員。 我想到的另一個鮮明案例,是《訂閱經濟》書中舉例電吉他這項難學的樂器。芬達樂器公 司(Fender)製造一流的電吉他,電吉他新手佔了一半的銷量,但90%的人在購買之後一 年就會放棄。如果是傳統的成長思維,想的可能是如何找到更多客源,賣出更多的吉他以 維持公司規模的成長。 但是,芬達改變心態推出線上影音課程,教導新手學會彈奏,不但大幅降低流失率,也把 多數新手轉化成了終身顧客。芬達協助他們達成長期的目標成果:成為「會彈電吉他」的 人,而不只是「擁有電吉他」的人。 因此,若採取一人公司的思考方式,就要以客戶能否成功為主,企業成長的手段為輔。永 遠要問自己:「我能做些什麼讓我的企業與客戶變得更好?而不是我能做些什麼來成長我 的企業?」 3.如何找到熱情與勇氣? 這本書有一個段落讓我非常有共鳴,保羅談到許多人踏上一人創業時汲汲營營地尋找「熱 情」跟「勇氣」。但這件事情不會一夕之間發生,而且「沒有捷徑」。 你不必浪費時間去找出你對什麼事充滿熱情,也不必期望哪一天突然找到內心的勇氣,只 管全心投入你想做、正在做的事情。熱情與勇氣幾乎無法控制,它們也可能很容易讓你覺 得自己很糟。 你專心在解決問題或者做出改變時,熱情可能也會隨之而來。因為你確實「投入」在你正 在做的工作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專注於你能為世界提供什 麼,而不是世界能給你什麼。 單純在有需求的領域上努力把事情做到非常好,探索這些技能如何應用到其他領域,並用 小方法測試你的想法,看看是否有人願意買單,這反而是更容易做到的事。因此,保羅建 議我們採取工匠思維,專注於自己能提供的價值。 |工匠思維可以讓你專注於你能為世界提供什麼,而熱情思維則是專注於世界能給你什麼 |The crafts person mind-set keeps you focused on what you can offer to the |world, the passion mind-set focuses on what the world can offer to you. 感嘆到自己很晚才體認到網路跟數位化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只將數位世界當作娛樂的媒介 ,不曾成認真看待它也可以是職業生涯,甚至是人生志業的一部分。什麼時候創業最好? 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自己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時,抱持著這個心境:「做就對了」。實踐的路上才逐 漸發現內心的聲音,以及為何自己得以堅持下去。每當心中浮現雜音,我便問自己:「你 採取行動了嗎?你做了多久?你有多努力去做?」 所以說,熱情與勇氣通常是行動之後的產物,我會推薦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來幫助記憶,由 中世紀波斯詩人魯米(Rumi)所說:「當你開始踏上路途,路就會自己展現」(As you start to walk on the way, the way appears.)。 後記 讀完《一人公司》之後,除了對一人公司的概念更加了解之外,我也很喜歡保羅的人生觀 :「一個豐富的生活,勝過擁有很多錢」(Rich life over riches.)。他不執著於規模 與數量的提升,反而不斷回歸到自己能提供給客戶的價值與高水準的服務品質。 他也強調建立「獨特風格」的重要性。大公司的趨勢是成為香草冰淇淋,客戶普遍能接受 但平淡無味;一人公司則是成為開心果冰淇淋,客戶要不非常喜歡,要不無法忍受奇怪的 味道和顏色。 最後,這本書給予我很多對於工作思維的啟發,讓我在摸索與實踐工作與生活型態的路上 有了更多的切入角度。引用創意力作家奧斯汀·克隆(Austin Kleon)這段令我印象深刻 的話,勉勵你也跳脫框架思考與實踐自己的「一人公司」。 |人們都想成為名詞,卻不想在動詞上下功夫。 |Lots of people want to be the noun without doing the verb. -- 閱讀前哨站:閱讀筆記|投資觀點|公益計畫|https://readingoutpos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0847055.A.726.html
winken2004: 推 10/12 12:10
habodaha: 你的每篇心得都簡單、明確、有條理,很讚!謝謝推薦 10/12 14:32
eastsea1: 感謝整理 10/12 18:37
wangm4a1: 推 10/12 19:23
daidaiken: 感謝分享!你的心得有一種魔力,會點燃讀者對書本的興 10/12 23:59
daidaiken: 趣 10/12 23:59
cielQ: 謝謝分享 10/13 00:39
wackynoteis: 感謝欣賞!能把閱讀帶給我的改變傳遞出來令我樂此不疲 10/13 10:23
pshuang: 能套用在UberEATS上嗎? 10/14 10:10
maskulin: 推 10/14 16:27
wackynoteis: p大指的是當UberEATS送貨員?或沿用概念創一人公司? 10/14 22:40
labby520: 推分享//覺得很有共鳴:) 10/15 18:34
sasas: 推分享,喜歡大大的文筆與呈現方式< 02/16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