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元宇宙》讀後心得:如何理解這個虛實難分的世界 元宇宙會怎麼改變產業與社會?將如何顛覆價值觀?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metaverse-begins/ 你喜歡玩遊戲嗎?我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第一玩電腦遊戲《毀滅戰士》時的悸動,我手心冒 汗、眉頭深鎖,在幽閉的太空基地探險、用電鋸斬殺異次元怪獸。現實的我是一個乳臭未 乾的小屁孩,在虛擬世界裡卻是剽悍的陸戰隊員。在後來的《龍族》和《魔獸世界》裡, 我則是到處刷寶打怪的魔法師。現在回想起來,打從那時開始,我的身體早已流著元宇宙 的血液。 這本書在說什麼? 《元宇宙》的作者是韓國政府的元宇宙顧問李丞桓,目前任職於韓國軟體政策研究中心, 致力於元宇宙、延展實境(XR)、人工智慧的研究。他想透過這本書說明「元宇宙」( metaverse)這個近期非常火熱的概念,從科技、社會、商業等不同層面切入,全面性地 探討這個正在改變人類命運的玩意。 這本書涵蓋的內容很完整,作者會解釋元宇宙的前世今生(這概念其實很早就出現了), 然後說明因為科技的快速進步,讓各種看似科幻電影的應用得以發生。書中提供了元宇宙 在未來的發展線索,包含了對各種產業的革命性應用,還有會社會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最 後則提供了政府和企業轉型元宇宙模式的基本策略。 對我而言,這本書一次整理好了各種元宇宙相關的資訊,讓我接觸到原本不熟悉的科技, 也認識了許多正走在「元宇宙革命」這條路上的新公司。作者將元宇宙影響的革命對象分 成三種:人、空間、時間,這個區分的方法讓我更容易理解未來的可能發展。 以下分享三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以及我自己對於元宇宙的想法。 元宇宙對人類五感的革命 各種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 的科技應用愈來愈成熟,主打的賣點就是讓人 類的「感知能力」可以「延伸」到虛擬世界當中。像是人類身體的基本感知有五種:聽覺 、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而 VR 科技針對每一項知覺,都在快速演進當中。 走在最前面的革命是「視覺」,也就是 VR 眼鏡(例如 HTC VIVE),讓我們可以戴上 VR 眼鏡,就直接沉浸到另一個虛擬世界當中。發明家馬克.佩斯(Mark Pesce)曾經說 過:「低頭看畫面這件事已經瀕臨淘汰。下一個畫面不再需要低頭尋找;這個世界就是畫 面,未來會跟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完美整合在一起。」在未來的元宇宙裡,我們或許不 再需要盯著手機和電腦螢幕當「低頭族」,而是戴上 VR 眼鏡的「抬頭族」。 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艷的是「觸覺」的革命。書中提到像是 Tesla Glove 和 HaptX Glove 這類型的「觸感手套」,就是利用手套上的電極去刺激穿戴者的神經,讓人直接感受到觸 感、壓力和阻力。Facebook 最近改名後的 Meta 母公司也推出了 Haptic Glove 的原型 產品,在示範影片裡面可以看到兩位測試員可以互相握手,還可以在虛擬世界裡一起玩疊 疊樂。 當人類能透過科技體驗到熟悉的「感知」,發展到極致之後,電影《一級玩家》或許就像 是大型預告片,率先演繹了我們未來生活的樣貌。 元宇宙對空間的革命 你覺得需要有多大的「空間」,才可以容納得下 7800 萬名觀眾的演唱會?2020 年的時 候,韓國防彈少年團(BTS)的新歌演唱會,就選擇在遊戲平台《要塞英雄》上面舉辦。 數千萬名遊戲玩家湧入虛擬的場地,一邊聽音樂一邊跳舞,除了享受活動,還可以在遊戲 裡購買相關的週邊產品。 美國內華達州每年舉辦的火人祭(Burning Man),是一個聚集許多人在一起分享創作作 品,最後則焚燒大型神殿和人造木像的活動。2019 年的實體活動參與人數為 8 萬人, 2020 年改成在元宇宙的虛擬空間舉辦,則高達 50 萬人參與盛會。或許新冠疫情扮演了 一道強力的催化劑,愈來愈多的實體活動轉往虛擬世界中舉辦,而且常常會獲得高出數倍 的收益。 我最近也在學習 NFT(非同質化代幣)這項新應用,它透過區塊鏈賦予數位作品「獨一無 二」的識別碼,其特性是限量、無法被取代、無法被竄改。例如 Decentraland 這個遊戲 中的「土地所有權」就是透過 NFT 紀錄,玩家可以在上面買賣土地。 當虛擬世界能夠突破「實體空間」的限制、帶來實體空間沒辦法給予的優點之後,更有「 升值」幅度的資產,是實體空間,還是虛擬空間? 元宇宙對時間的革命 如果你想見到逝去的親人,有什麼辦法讓「時間」倒轉嗎?韓國 MBC 文化廣播公司的 VR 紀錄片《遇見你》,就是一段媽媽與過世女兒在虛擬世界相見的故事。影片中,媽媽 帶上 VR 眼鏡和手套,跟透過 AI 高度還原的過世女兒共度一段美好的時光,在旁的工作 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隨著科技的不斷突破,元宇宙相關概念的應用,讓我們可以想像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像是運用人工智慧呈現出現實世界中已經不存在的女兒,並且使用可以有觸摸真實物體 一樣感覺的觸感手套進行互動,就好像真的跟女兒相見一樣,是一個沈浸感極高的體驗。 元宇宙可以創造出超越人類感官、空間、時間的全新體驗。 這一段應用,也讓我想起前陣子看過的好萊塢電影《追憶人》,主角專門幫助人「重遊」 特定記憶,只要躺進特製的高科技水箱,就能彷彿回到過去時光一般,再體驗一次特定片 段的回憶。 或許,未來更有商機的,並不只是體驗和消費「別人」創作出來的故事,而是活在「自己 」想要的故事當中? 元宇宙不是新東西? 當我在書中看到許多新的元宇宙應用之後,讀到尾聲的這一段話,令我感到特別印象深刻 ,這段話是這麼說的: 「未來將會不斷發明出更廉價的新方法,協助人們體驗本身能力無法實現的體驗,且只有 國民可以享受新方法的時候,才能成為時代的特徵,因為這些發明的對象是普通人,而不 是特權階級。這些方法可以幫那些沒有空出門、或不得不留在家中的人,提供有如真實世 界般的旅行體驗。在他們微不足道的世界之外開啟嶄新的世界,透過內省以獲得資訊,不 斷擴大產生共鳴與興趣的領域。」 這句話,很像在說元宇宙的概念對吧? 你猜猜看,這句話是誰在「什麼時候」說的? 謎底揭曉前,我們先看一個故事。在 19 世紀時,英國軍隊為了偵查目的,他們以巨幅的 畫作來觀察敵方陣營的周遭場景。之後,他們把整張「全景圖」搬到倫敦的萊斯特廣場, 向市民展示國家的軍隊活動。全盛期的全景圖有 200~300 幅,超過 1 億 2 千萬位觀眾 曾經前往欣賞過。古時候的人第一次看到全景圖的激動程度,不會比現代人第一次戴上 VR 眼鏡還低。 原來,最前面那句話,就是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 19 世紀時對全景圖 的一段評語。那句話即使搬到現在,也一樣說得通。或許,人類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對 元宇宙雛形的想像。 但元宇宙就是未來 我在讀《元宇宙》的過程中,試著去回答一個自己內心的問題:「元宇宙是真實存在的嗎 ?還是終將泡沫一場?」與其面對著未來猜測答案,我選擇先回頭看。 我想起前幾年讀的《人類大歷史》這部精采作品,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曾 經論述道,數萬年前,「國家」是個不存在的東西,人們透過「故事」而達成「共識」, 凝聚成一個部落,然後演變成國家。「貨幣」原本已不存在,是國家為了稅收而演變出來 的東西。有太多我們「現在」看似理所當然的「實體」,都是從故事和共識演變而來。我 們都相信這個故事,因此我們賦予它「價值」。 現在,我們都知道「網址」很值錢,例如你大概一輩子買不起 apple.com 這個網址。可 是,如果你們跑回去對 19 世紀的人說,未來這串 apple.com 英文字會價值連城,大概 會被人當瘋子。人們會認為無法「眼見為憑」的東西,為什麼我要花錢買?而現在,我們 看不見網路,但是它已經無所不在。 在未來,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面試穿衣服、試戴眼鏡、試擦化妝品、在虛擬的居家環境 試塗油漆,而這些事情則透過虛擬貨幣來交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體驗到的情緒是真實 的、感受是真實的、進行買賣的交易也是真實的。 未來的元宇宙,究竟是無法「眼見為憑」的虛幻,還是「無所不在」的真實?我想,歷史 已經告訴我們答案。身處於元宇宙裡面的人們、產品、服務、公司可能會來來去去、潮起 潮落,但只要故事繼續被傳唱下去的一天,它就是真實。 我們能做的,就是主動去尋找故事、謀求共識、創造價值,畢竟機會只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90.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4313162.A.A3C.html
brella: 推 02/08 18:58
skyhawkptt: 推閱讀心得!只是怕FB又是搞出一次科技泡沫... 02/09 19:52
darkMood: 反正也是騙錢的垃圾啦,這世界永遠不缺騙錢的垃圾 02/10 01:33
skyhawkptt: 精彩的閱讀心得在只會發某種文的人眼中永遠都一樣 02/12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