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小時的力量》心得:今年你最該培養的超能力習慣 每個平凡無奇的早晨才是挑戰,每個日常的片刻都是重大的抉擇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wer-hour/ 我想邀請你一起想像一個假想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對, 一天變成25小時),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先別急著回答再貪睡一小時(我 知道你想),想想你比人多出的這一個小時,是不是能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能 幫你達到目標的事情?或是那些你還不敢嘗試的挑戰?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小時的力量》的作者是保健專家艾德莉安.赫伯特(Adrienne Herbert ),他主持 的 Podcast「Power Hour」時常邀請各界表現卓越的人,包括了奧運選手、得獎的醫生、 暢銷書作者、企業家以及頂尖的企業教練,暢談他們如何善用一天的「全力一小時」。 全力一小時指的也是我們每天「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再這個時間內進行的活動常常被 稱為「晨間習慣」或「晨間儀式」。作者發現當一個人掌握了起床的時間優先做自己想做 的事情,將會日積月累地,將微小的改變成巨大的成功。 在這本書裡,她透過六個元素教我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全力一小時,包含建立心態、培養習 慣、維持運動、改善睡眠、善用人際網絡、制定目標。她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搭配許多 受訪者的經驗分享,讓我們認識並嘗試全力一小時,讓我們可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活出 理想的生活。 我對這本書的想法 我本身同樣是一個晨間習慣的實踐者,過去兩年多來,我保持六點起床的習慣,做一個半 小時的晨間習慣之後才出門上班(對,我的是黃金一個半小時)。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改 變我人生最大的習慣之一,我也喜歡把這句座右銘掛在嘴邊:「如果你贏得早晨,你就贏 得了這天。」 這次受出版社之邀掛名推薦這本書,讓我感到十分開心,特別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發現 這本書給我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感覺。我讀過前一本類似的書籍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 時》,在那本書的閱讀筆記〈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文章當中,我詳細分享了自 己的晨間習慣內容,截至今日,我仍然採取相同的習慣內容。 這兩本書的異同在於:《起床後》同樣是訪談各界傑出人士,但它比較偏向每個人的經驗 匯總,你可以把那本書當成是一個「晨間習慣百科」,從裡面挑選你喜歡的習慣。《一小 時》這本書則比較多著墨在作者對六個面向的探討和自身經驗的整合,訪談則是補充的材 料,這讓我可以從作者的個人故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啟發。以下列舉幾個書中讓我印象 深刻的觀點。 為什麼不要按貪睡鍵? 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喜歡用智慧型手機設定鬧鐘擺在床頭。當早上鬧鐘一享,我們 會下意識按下貪睡鍵,再多睡個幾十分鐘也開心。作者認為,習慣按下貪睡鍵的行為,可 能代表了另一層的意思。 她舉了個例子,想像一下你在等公車,準備前往某個你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假設是某某遊 樂園)。然後,當第一班公車駛來的時候,你會說:「喔!讓它過去吧!我坐下一班車就 好!」 欸…你真的會這樣說嗎?不可能嘛!你一定會馬上跳上公車,因為你超想趕快去 那個地方!對吧!? 所以,當你越來越習慣按下貪睡鍵,就等於承認你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其 中一個問題出在於,你可能沒有對生活進行是當的規劃,因此缺少了期待、樂趣、驚喜, 按下貪睡鍵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動作。如果你也有類似情形,這是恐怕是一個值得注意的 警訊。 何不試試看開機鍵? 比起貪睡鍵的討論,我認為培養晨間習慣更是像建立一個「開機鍵」的功能。相信我們都 有過早上起床之後,卻仍然昏昏欲睡,隨著腦袋自動導航去刷牙洗臉,隨手抓了件衣服就 迷迷糊糊出門的經驗。用這個方式開啟新的一天,似乎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我喜歡做「瑜珈」當成自己醒來後第一件事情,書中一位同樣喜愛瑜珈的受訪者分享了這 樣的想法:「隨著呼吸越來越深、越專心,透過更多的氧氣進入肌肉和大腦,幫助身體甦 醒過來。身體會告訴大腦:『我很平靜,可以忍受這種不舒服,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 」一個簡單三十分鐘的運動,對心情可以帶來難以言喻的寧靜,還強化了我對自己人生掌 控度的感受。 設計一個晨間儀式,等於是幫自己打造了一個開機鍵,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能夠 逐漸甦醒。作者提到她會在晨間問自己以下這六個問題,並且寫下來她的答案: 1. 我今天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動力? 2. 我今天可以向誰學習? 3. 我今天可以幫助誰? 4. 今天的我可以做什麼事,好讓我在一年之後,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5. 我今天最期待什麼? 6. 我今天最感謝的是? 這些問題對我還滿有幫助,之前我單純習慣在早上的時候,透過「子彈筆記」的方式手寫 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及規劃當天的重點任務。現在我會嘗試回答這幾個問題,看起來會 讓自己更「有意識地」展開新的一天。只不過「今天最感謝的是?」這題我仍會留到睡前 回答,我認為用回顧的方式感謝一天當中值得感激的人事物,更有助於美好的睡眠。 為什麼用「拿回」時間這個說法?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掌控全力一小時就像是拿回自己的時間」這樣的說法,她的解釋讓 我對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她喜歡用「拿回」(Get Back)這個詞,這是因為我們是去拿 回原本屬於我們的東西——也就是時間——無論它是被你浪費或被別人偷走了。 仔細想想,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一直以來都好好地待在那邊。只不過我們時常以晚睡熬夜 、貪睡賴床…等種種的理由,把它晾在一旁。當我讀到書中的一段訪談,我有了一些新的 想法。 作者訪談英國田徑選手摩根.雷克(Morgan Lake),聽她分享了她為了達成田徑鍛鍊的 目標,犧牲許多童年的玩樂時光,她說:「真正偉大的夢想,需要真正巨大的犧牲,這讓 我能夠不斷前行,而且內心非常清楚,我想達成的目標,遠比我為了達標所付出的犧牲大 很多。」 這個信念符合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的觀念:「你的行為要跟得上你的雄心壯志。」你每天 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轉念一想,養成晨間習慣的代價是「 犧牲晚睡熬夜」、「犧牲按下貪睡鍵的衝動」,然後就可以「拿回」原本就屬於你的起床 後黃金一小時?你覺得這樣的犧牲划算嗎? 後記:晨間習慣是一種超能力 讓我們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你會利用這 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當你每天都能用一個小時的全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長 期下來的成果肯定很不可思議對吧? 這個問題是作者喜歡在 Podcast 的尾聲,對受訪者提出的問題。他們說想讀更多書、打 電話給自己的父母、練習彈琴或彈吉他、寫下對於新事業的想法。無論是什麼,都是他們 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其中 一位受訪的前橄欖球員瑞奇.諾頓(Richie Norton)形容這簡 直像是擁有了一項「超能力」,他說: 「生活中有許多不確定。每個早晨都有些不同,但如果以儀式或慣例開始一天的生活,你 就能決定一天該怎麼過。清晨的運動能清空我的思緒,讓我的身體進入良好的狀態,它是 相當有用的工具,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接下來這一整天。你一踏出門面向世界,外界 的人事物會持續影響你的心理狀態。因此,你需要先在心裡挪出一個安靜的空間。」 每天挪出一小時,一年就有365小時,有意識的度過這一小時,比起無意識任由時間被揮 霍來得更讓人心滿意足。如同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名言:「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 ,每天的一小時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正因如此,每個平凡無奇的早晨才是真正的挑戰。每 個日常生活的片刻都是重大的抉擇。 想要擁有超能力,我們不需要被蜘蛛咬到,也不需要被生化改造,只需從最小的細節開始 ,逐漸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就能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26.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6422278.A.9AA.html
cp3wade: 想問這本和原子習慣主要差在哪 07/16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