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終身受用的五個重點和讀書心得 經典必讀,巴菲特 50 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or-charlie/ 股神華倫.巴菲特在投資界的非凡成就,是一項眾所皆知的事實。但是你知道嗎?他其實 有一位十分低調的「神隊友」,他甚至稱這位神隊友比他更聰明、更有智慧,還盛讚對方 「使用思想的力量,讓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今天要介紹的這 本書,就是這位神隊友的人生哲學。 這本書在說什麼?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作者是波克夏公司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 )他和巴菲特自從 1959 年認識以來,就是最親密的朋友和投資夥伴。相較於巴菲特的廣 為人知,蒙格顯得低調許多。但是你可別誤會,蒙格的眼光和智慧可絲毫不遜色於巴菲特 。 這本書收錄了蒙格過去 20 年來主要的 11 場公開演講,這些講稿全面展現了這位傳奇人 物的聰明才智。書中也收錄了他對於普世價值的評論,文字當中充滿了這位老人家的幽默 、犀利、聰敏和機智。這本書不走傳統的投資理財書路線,也不是一本教你照著步驟走的 工具書,我認為它更像是指引了我們普世智慧的方向,在未來我們遇到問題時也能夠回頭 翻閱的一本「人生指南」。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到有點雜亂無章,看似讓自己學到了許多智慧,但是缺乏讀 後的總整理,時間久了就忘掉大部分的內容。最近,恰逢要舉辦一場線上讀書會(和愛書 人 Jacky 和 Jun 合辦),所以我又重新讀過一次,試著梳理書中內容,分成以下五個大 類別來探討。 1.心智模式 讀完這本書後,最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個關鍵字「心智模式」(Mental Model),蒙格 認為:「心智模式就是大腦做決定時所使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愈多,你就更有 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心智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對於事情的 「判斷」和「決策」。 我們需要在頭腦裡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框架,有了這個框架系統之後,就能逐漸提高自己 對事物的認知。但是,他同也說了:「只有摧毀自己的錯誤觀念,才能建立起新的觀念。 如果哪一年你不曾打破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你這一年就白過了。」你曾經建立起來的思 想和框架,也有可能被推翻的一天。 因此,我非常喜歡他把大腦的思考內容譬喻成「工具」的概念,因為只要是工具,就有機 會被替換、被更新、被淘汰。如果,你的思考工具已經太過於老舊和不合時宜了,不要執 著於堅持舊的觀念,要懂得升級自己的工具,勇於去更新自己的思想。你思想的進步跟堅 持舊念的自尊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你想探究更多關於「心智模式」的內容,我很推薦另外兩本延伸閱讀的書目。《思考 的框架》屬於入門等級,簡單好懂的小篇幅架構,讓我們可以快速掌握最常見的九種思維 模型。《超級思維》的舉例豐富、故事性更強,可以視為一本心智模式的百科全書。 延伸思考:今年對你最受用且還沒被摧毀的觀念是什麼?你今年曾經摧毀的舊觀念是什麼 ? 2.投資理財 蒙格的投資原則是從「能力圈」出發,他強調:「你必須弄清楚自己有什麼本領。如果要 玩那些別人玩得很好、自己卻一竅不通的遊戲,那麼,你註定一敗塗地。要認清自己的優 勢,只在能力圈裡競爭。」他跟巴菲特都謹記這個原則,只對自己認識且熟悉的產業下注 (儘管他們承認因此錯失許多報酬)。 他的投資策略是「集中投資」,他提到一個人如果用絕大多數的財富,長期投資於三家優 秀的美國公司,絕對能發大財。」對於波克夏公司的投資歷史,他則這麼說:「如果我們 剔除掉我們 15 個最好的投資決策,我們的業績將會非常平庸。」如果發現了一次定價錯 誤的賭注,而且非常有把握會贏,就應該狠狠下注。 這些值得下注的企業,就是被他稱之為「卓越」的企業。他認為購買股價合理的卓越企業 ,勝過購買股價便宜的平庸企業。而且一旦決定買進,就要長期持有。他的建議是避免頻 繁的交易,在書中他這麼說道:「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投資必須三思而後行。 他提到巴菲特曾在商學院講課時告訴學生:「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 」這張卡片上有二十格,所以只能有二十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 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巴菲特說:「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 會真正慎重考慮你做的事情,你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真正想清楚的投資項目上。這樣你的 報酬會好得多。」 只不過,蒙格和巴菲特這種「下重注」的方式,適合我們普通散戶嗎?那倒不見得。聽聽 看巴菲特在 2016 年的股東信裡說的:「投資人 — 無論大戶或散戶 — 都應該堅持於低 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的指數基金就能幫你獲取市場報酬,而且收費極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何苦為了獲取市場報酬,而冒著賠錢的風險下重注? 延伸思考:你是蒙格口中適合集中投資的人?還是巴菲特口中適合分散投資的人? 3.商業策略 關於做出決策,無論是人生、職場、商業、投資,蒙格提倡的「逆向思考」方式總是特別 實用。他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如果你想要幫助一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不 是:「我要怎麼樣才能幫助這個人。」相反的你應該問:「我要怎樣才能傷害這個人?」 你就會找出對這個人造成最大傷害的事情,然後避免去做。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想 出正向思考時想不到的東西。 對於一個決策所造成的結果,蒙格是這麼說的:「糟糕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準備不足 和倉卒決策是不可原諒的。」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個決策不是你「深思熟慮」的產物,即 使因為運氣好而碰巧成功,也不值得大肆慶祝。如果是準備充足的決策卻導致失敗,則事 後才有機會回頭檢討,並且改善下一次的決策過程。好的決策可以時時把握,但是好的運 氣不會天天降臨。 有時候,在重大的商業策略上面,你可能會跟其他人抱持完全相反的想法。蒙格保持清醒 的方式是問自己:「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有力反駁自己的立場,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 論點。」當我們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去瞭解對方是基於什麼樣的「事實」而擁有那樣的想 法時,這時候才有機會發掘自己的盲點,去思考那些原本考慮不周延的事情。 延伸思考:你會用什麼方式提醒自己「反過來想」? 4.跨領域學習 如果一個人只鑽研某一個學科領域,而不抬頭接觸其他不同領域的事情,就很容易落入蒙 格調侃的這種現象:「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他認為任何一個 小小的院系,都不可能涵括人世間全部的智慧。我們必須學習各種跨學科、跨領域的基本 知識。 因此,他提倡廣泛閱讀的重要性,他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沒有 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蒙格透過閱讀,建立起了自己深邃且複雜的思考 框架。 閱讀也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學習,他這麼說道:「我相信,把別人發現的事鑽研到極致, 才是王道。」成功的人,就是把大量有限的、基礎的、已建立的、本質上不會改變的知識 建檔,然後取用這些知識,用來應對真實世界中無數的特定問題。 無論你透過什麼方法學習新的領域,只有當我們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與思考系統,才能 更容易去判斷什麼是真實的、什麼事該質疑的。學習的方式最好是親自動手,如同蒙格說 的:「如果是透過親自摸索去搞清楚,而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死記硬背,對那些思想的掌 握才會比較牢固。這種樂趣永遠不會枯竭。」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在《跨能致勝》這本讀書筆記寫過的例子。一個化學老師除了鑽研自己 的專業之外,如果還具備高超的演說技巧,就成了化學名嘴。若具備寫作技巧,就成了化 學名嘴兼作家。如果還具備一些網路數位技能,就成了網紅型化學名嘴作家。隨著不同領 域的拓展,他會成為非常稀少的人才。 也就是說,當你在某一個領域超越50%的人並沒什麼了不起,但是當你在兩個領域都超越 了50%的人,你就成了綜合這兩個領域前25%的人。以此類推,當你在五個領域都超越一半 人的成就,你就能成為前1.6%的領頭羊(50%^5=1.6%)。跨領域學習,可以解決難題,還 可以創造價值。 延伸思考:你有沒有透過跨領域、跨學科的方式,解決過當下問題的經驗? 5.美好人生 如果這本書只能讓我帶走一句話,我會挑選蒙格說的這句:「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 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他舉例說,找到一個好配偶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唯一 之道,是你首先必須「值得」擁有好配偶,因為從定義上來說,好配偶可絕不是傻瓜。 他提到自己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而他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夥,部分因為他想 努力做到能與他們匹配。與其苦苦哀求和追求對方的賞識,他的做法是,先讓自己「配得 上」。當你想要變得配得上,就必須堅持終身學習。如果沒有終身學習,一個人是不會有 很高成就的,因為他終將「配不上」那些成就。 關於生活的哲學,蒙格同樣運用了反過來想的思考方式,他說:「我從來不試圖成為非常 聰明的人,而只是持續避免讓自己變成蠢貨。」同時他也打趣地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 在哪裡,那我將一輩子不去那個地方。」變聰明是條很難走的路,但是避免自己犯蠢、避 免低級的錯誤則容易許多。 最後,他認為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總是太快變老,又太慢變聰明。」這句話很難否認 ,尤其愈當我們年紀漸長,愈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悲哀。改善這件事情的方法或許就是「閱 讀」吧?保持年輕心態,學習不同人物的思想,汲取偉大人物的智慧。我認為,閱讀能讓 一個人的心態逆齡、智慧超齡。 延伸思考:跟你期望自己變成的那個人之間,距離還有多遙遠?你有試著讓自己「配得上 」嗎? 後記:老年智慧、年輕心態 這一次我重新讀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之後,感受到跟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心境。透過分 類和整理的方法來爬梳這本書,頓時覺得蒙格的思想脈絡更加清晰了起來。如果你即將第 一次讀這本書,可以先把它當成一位老爺爺的爐邊談話來聽,讀完之後先擱置一陣子,回 頭重讀時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最後,我想引用蒙格提到《論老年》這本書中,最知名的一段總結:「晚年的最佳保護鎧 甲,是一段在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 德的生活;過這種生活的人從年輕時就致力提升自己,而且在其晚年收割最幸福的果實; 這不僅是因為有益的知識、光榮的功績和高尚的品德將陪伴他終生,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也因為他見證了人生的良心,和對美好成就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無比的安慰。」 這句話令我深感震撼,就像是已經年老的自己乘坐著時光機,回到現在對著自己說:「過 一段在你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德的 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自己慢一點變老,快一點變聰明?答案往往不言 自明。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230.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0311905.A.215.html
lahornjames: 推心得 12/24 12:41
jzoosuck: 推 12/24 13:15
vinca: 推心得 12/24 13:50
yudofu: 這本書因為不是分主題而是是不同的文稿的合集,因此看到最 12/24 14:31
yudofu: 後幾乎都是開始那幾個論點在讀者面前反覆橫跳,如果這篇文 12/24 14:31
yudofu: 章的心得都能聽進去,這本書真的就不需要買了。 12/24 14:31
mexilo: 推樓上推文 12/24 14:39
ptolemy: 推心得整理 12/24 15:39
viaggiatore: 推心得 12/24 16:01
viaggiatore: 裡面讓我好奇的是"每天"閱讀的頻率,因為能每天都閱 12/24 16:02
viaggiatore: 讀不管是不是不同的書,對我來說都已經變成奢侈的事 12/24 16:03
hermithsieh: 推 12/24 16:23
chintz: 推瓦基 12/24 20:00
emile1224: 推 12/24 21:01
drpi60: 很棒的心得,推! 12/24 21:46
Nasta: thanks 12/24 22:26
EDGE: 推心得整理分享~ 12/25 02:54
skyhawkptt: 謝謝推薦 已列入必讀書單 12/25 03:02
dustree: 簡單的說 這本的主題很雜 對察理孟格想進一步了解的人倒 12/25 09:53
dustree: 是可以入手 12/25 09:53
Simplebest: 找到 “價格合適”的偉大企業 看對、下大、抱住~ 12/25 13:40
empirica: 發現Taleb與他有些共同點,蠻有意思的。 12/25 16:54
Fortran95: 感謝分享 12/25 18:26
userid: 推整理 12/25 18:55
brella: 推 12/25 21:10
js01078687: 推 12/25 21:48
a2006003: 推 謝謝介紹 12/25 22:22
william2001: 我猜這板有很多人不看書的,專門看這種心得文就以為 12/25 22:56
william2001: 讀過書了。 12/25 22:56
TIEW: 推 12/26 16:36
skyhawkptt: 好書是值得多次推薦滴,隔行如隔山.. 12/26 17:43
camphor0614: 推整理 12/31 12:34
lsz6404: 大推心得分享! 02/01 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