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古代目錄學的種類和作用 目錄學是研究圖書目錄工作規律的科學。我國古代傳統目錄學有著悠久的歷史。“目”的含義是篇目﹐即一書的篇和卷的名稱。“錄”把敘錄﹐即對一書的內容、作者生平事跡﹐對書的評價﹐校勘經過等﹐作扼要的介紹的文字﹐二者合起來稱為目錄﹐或曰書目。一個完整的目錄﹐大致包括書名、卷數、作者、版刻、提要、分類諸項內容。各個歷史時期關於目錄的稱謂有所不同。有的稱“錄”﹐如西漢劉向之《別錄》﹔有的稱“略”﹐如劉向子劉歆之《七略》﹔有的稱“志”﹐如東漢班固之《漢書‧藝文志》﹐宋晁公武之《郡齋讀書志》﹔有的稱“簿”﹐如晉荀勖之《晉中經簿》﹔有的稱“書目”﹐如晉李充之《晉元帝四部書目》﹔有的稱“書錄”﹐如唐毋煚的《古今書錄》﹔有的稱“解題”﹐如宋陳振孫所編《直齋書錄解題》﹔有的稱“考”﹐如元馬端臨之《文獻通考‧經籍考》和清朱彝尊之《經義考》﹔有的稱之為“記”﹐如明末清初錢曾之《讀書敏求記》﹔有的稱為“提要”﹐如清紀昀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 我國古代目錄學的分類法主要是七略和四部兩大體系。“七略”是漢代劉歆所創而見於《漢書‧藝文志》的分類﹐即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輯略是提要遣H□□導飾□□罄唷A□章園□e笫浪姆址g□木□俊6凡濬恢鈄勇約醋硬濬□□槁院褪跏□鑰曬槲□硬濬皇□陳約春罄吹募□俊7郊悸栽蛑饕□□ㄒ椒揭郊跡□笫酪嗷□樽硬俊K牟糠擲嚳ㄊ怯晌鶻□髹謾督□芯□盡匪□矗□□約住14搖1□6::牟糠直鶇□砭□19印6貳12□□蕉□□畛渥□督□□鬯牟孔苣俊芬滓也課□凡濬□妝□課□硬濬□牟堪淳□6貳19印12□帕小4喲耍□庵址擲嚳u慍晌□儺奘檳康奈ㄒ環擲嚳椒a>□恐饕□且住6欏6□18芾瘛14搶瘛16竇恰19蟠□9攘捍□9□虼□18塾鎩1214□6□擰19獻擁仁□□□約敖餼□氖楹托⊙□ㄎ淖幀14粼稀13第□□皇凡恐饕□羌痛□逭□芳氨嗄晏濉12褪鹵灸╢迨肥欏14笆罰□□緄乩懟20柯肌15脊擰2□睢19嘁塹紉擦腥朧凡濬蛔硬恐腹漚裰鈄櫻□□a逗菏欏□瘴鬧盡返摹笆□搖幣約胺稹5饋1□欏6□欏7郊肌14躚簟10逍械齲患□堪□u□恰1鵂□19薌□6□鈉纜鄣取3□鮮雋街種饕□擲嚳ㄖ□猓□褂芯歐址a6□□糠擲嚳u齲□□際譴笸□∫歟□跋旌芐 ? 我國古代目錄可分為綜合性目錄和專科目錄兩大類﹐綜合性目錄包括官修目錄、史志目錄、私人撰修目錄和版本目錄等﹐專科目錄則為著錄某一種學科書籍的目錄﹐如中醫學方面的目錄《聖濟總錄》和《本草綱目》等﹔佛經目錄《綜理眾經目錄》﹔儒家經典專科目錄《經義考》﹔戲曲目錄《錄鬼簿》等皆是。 我國古代目錄學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文明古國典籍繁富﹐史書不絕如縷的文化氛圍之中﹐產生出不少優秀的目錄學家和目錄學著作。遠至春秋戰國時代﹐討論學術分類的著作《莊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韓非子‧顯學》就已出現。秦漢時期﹐有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以及序錄圖書、序次圖書的《呂氏春秋‧序意》《淮南子‧要略》《史記‧太史公自序》、楊樸的《兵錄》等。峏]□糯□柯佳□鏈艘崖躍叱□汀N骱喊□□逼塚□蹯□壇舋涓噶蹕蛞胖荊□□錳□桓□惱□□厥楸喑閃宋夜□諞徊孔酆閒緣耐際櫸擲嗄柯緝□□鍍唄浴貳8檬橐朗櫚哪諶菪災剩□□櫸治□□勻□□酥鄭□□?603家﹐共13219卷。《七略》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具有開創之功﹐它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礎上創立了撰寫敘錄、總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它著錄了數以萬卷計的圖書﹐實際上是一部古代文化史。此書雖然早已亡佚﹐但其基本內容卻在《漢書‧藝文志》中被保存下來。 《漢書‧藝文志》是東漢明帝時期由班固修撰。此書保留了《七略》中六略三十八種的分類體系﹐刪除輯略﹐把輯略中總序列於六略之前﹐大、小序列於六略及三十八種之後。各類著錄的書籍基本上保留《七略》原貌﹐增加了《七略》完成後的劉向、楊雄、杜林三家在西漢末年所寫成的著作。凡著錄上的刪移、補充﹐分類上的合並、改移、班固均在自注中的注明“出”、“省”、“入”若幹家、若幹篇﹐以示更改之處。《漢書‧藝文志》開創了根據官修目錄編制正史藝術志的先例。此後大部分官修正史中均有藝文志或經籍志。 魏晉南北朝有許多重要的目錄學家和目錄學著作。西晉荀勖的《晉中經簿》(亦稱《中經新簿》)。全書正文十四卷﹐另附佛經兩卷﹐共著錄圖書1885部、20935卷。隻記書名、卷數與撰人﹐沒有提要或解題。該書按甲、乙、丙、丁四部分類﹐甲部收錄經部書﹐乙部紀古諸子家、近世諸子家、兵書、兵家、數術﹐丙部收錄史部書﹐丁部有詩賦、圖讚、沒塚家﹐即集部書。《晉中書籍》是古代圖書分類體系的一次變革﹐較好地反映了從漢至晉三百余年的學術發展狀況﹐開創了四部分類法的道路。東晉李充依《晉中經簿》編成《晉元帝四部書目》﹐將乙、丙兩部更換﹐使甲部紀經書、乙部紀史書、丙部紀子書、丁部紀集部書。從此﹐四部分類法成為後世官修目錄的定制。 盡管如此﹐劉歆創立的七分法仍然有人采用。這一時期較有影響的著作如王儉的《七志》和阮孝緒的《七錄》就基本上采用七分法。《七志》四十卷﹐按經典志、諸子志、文翰志、軍書志、陰陽志、術藝志、圖譜志著錄典籍﹐並在最後附佛經錄、道經錄、實際為九類。《七志》著眼於收今書﹐並打破《七略》不收圖的舊例﹐於書名之下每立一傳﹐對於全面了解圖書內容很有幫助。但他將史書仍收在經典志內﹐有失妥當﹐因而受到後人的譏評。阮孝緒《七錄》十二卷﹐分內外篇﹐內篇五錄為經典錄、記傳錄、子兵錄、文集錄、術技錄﹔外篇二錄為佛法錄、仙道錄。共著錄圖書6288種﹐44521卷。上述兩書均已亡佚﹐《七錄》雖失傳﹐但《七錄、序》仍保留在《廣弘明集》中﹐是研究我國古代目錄學的一篇重要的早期文獻。 在專科目錄方面﹐隨著佛教的輸入和盛行﹐出現了一些著錄佛經的目錄學著作。較早的一部是東晉釋道安編成的《綜理眾經目錄》一卷。此書首先以譯人年代為次序﹐著錄完整的好譯本﹐其次著錄失譯經、摘譯經、疑經、注經、雜經。這本書已經失傳。我國現存最古的佛經目錄是樑釋僧佑編撰的《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其編制體例是﹕“一撰緣記﹐二詮名錄﹐三總經序﹐四述列傳。”“緣記”即佛經及譯經的起源﹐“名錄”即歷代出經名目﹐“經序”即各經的前序及後記﹐“列傳”即譯經人的傳記。該書的最大特點是“總經序”﹐據此考知各譯經之經過及內容﹐了解譯經地點及年月。其書的編制體例和史料價值﹐得到後世的采用和推崇。此後﹐幾乎各代都有佛經目錄書出現﹐如隋代的《大隋眾經目錄》、唐代的《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等。 《隋書‧經籍志》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錄﹐唐朝魏征等撰。它根據薄撥j緣摹端宕笠嫡□□檳俊罰□2慰既鈽12韉摹鍍唄肌販擲□逑當喑傘0淳□6貳19印12□牟克氖□嘀□即媸?3127部、36708卷﹐佚書1064部、12759卷。後附佛、道二錄。有總序、大序、小序﹐簡要說明諸家學術源流及其演變。類下著錄書名及卷數﹐並多附以簡要的注釋﹐指明著者﹐記其時代爵銜﹐間或注明書的內容真偽及存亡殘缺。《隋書‧經籍志》繼承四部分類體系﹐並在歷史上第一次以經、史、子、集類目名稱﹐概括各部所包括的書的內容性質。對後來公、私家目錄學的修撰產生直接影響。 唐代編撰的目錄學重要著作還有《群書四部錄》和《古今書錄》。《群書四部錄》200卷﹐由元行沖、殷踐猶、毋煚、韋述、余欽等修撰。共收錄圖書2655部﹐48﹐169卷。有大、小序和解題。《古今書錄》是《群書四部錄》的修訂、補充和簡化的新本。著錄圖書3060部﹐51852卷。此二書均已散失。 關於唐代的圖書典籍﹐在兩唐書中均有目錄反映。《唐書‧經籍志》二卷﹐後晉劉昀等撰。《新唐書‧藝文志》四卷﹐為宋代歐陽修修撰。 宋元時期有許多重要的目錄著作。擇其要者有《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通志‧校讎略》《文獻通考‧經籍考》等。《崇文總目》66卷﹐是著錄北宋政府藏書的官修目錄﹐由王堯臣、歐陽修等編撰。收書30669卷﹐分四部四十五類。每類有序﹐每書有提要。《郡齋讀書志》為宋晁公武編撰﹐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書目錄。該書連同《附志》﹐共著錄1937部古籍。《直齋書錄解題》為陳振孫修撰。著錄圖書51180卷。此書改進了書目評注卷帙、略論撰人名氏及品評內容得失的傳說﹐開創了書目使用解題的先例。鄭樵的《通志‧校讎略》采用經、禮、樂、小學、史、諸子、天文、五行、算術、醫方、類書、文十二類百家四百三十二種的分類體系。他提出“通錄圖、書之有無”及詳今略古的見解﹐主張目錄書不在於記一代藏書﹐一朝著作﹐而是記百代之有無﹐“廣古今而先遺”﹐既記現存的書﹐也要記歷代散佚亡闕的書﹔不僅記書籍﹐而且還要記圖譜。這種目錄學思想對我國古代目錄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文獻通考‧經籍考》是元初著名歷史學家、目錄學家馬端臨編撰。其特點在於發展了前人“總經序”的方法﹐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提要編輯體例──輯錄體﹐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宋史‧藝文志》為元托克托編撰﹐共著錄宋代藏書9819部﹐11990卷﹐記載了宋代藏書情況及宋代著述的史志總目。但著錄重復蕪雜﹐謬誤甚多。 從漢到宋各正史藝文志基本上都是記一朝藏書之盛。而《明史‧藝文志》則有所不同﹐專記一朝之著述。今本《明史‧藝文志》由清代王鴻任明史館總裁編寫。《清史稿‧藝文志》沿用此例。清代對歷代正史中缺藝文志的都作了補撰﹐使正史都有藝文志﹐連貫起來就成為中國古代古籍總目了。 明清時代私家藏書目錄很多﹐並出現了許多專科目錄、版本目錄等。明代較著名的私家目錄有高儒的《百川書志》20卷﹐晁瑮的《晁氏寶文堂書目》三卷﹐周弘祖的《古今書刻》二卷﹐明清之際錢謙益的《絳雲樓書目》等。錢曾的《讀書敏求記》是我國第一部研究版本目錄的專書。書中提出從版式、行款、字體、刀刻和紙墨的顏色定雕印的年代﹐從祖本、子本、原版、修版來定版本的價值。很有見地。清代版本目錄學成就較高的還有黃丕烈、顧千裡。黃丕烈鑒定古書的題跋有1919年謬荃孫編輯的《蕘圃藏書題識》等。另外﹐清代四大藏書家瞿紹基、楊以增、陸心源、丁丙在版本目錄方面﹐造諸很深﹐並都有著述傳世。 在中國古代目錄學著作中﹐最值一提的是清代中葉由清廷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蚼U俊貳Ⅲㄒ幻□端目餿□樽苣刻嵋□?200卷。)該書初稿完成於清乾隆四十六年即1781年﹐刊行於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收入《四庫全書》的古籍3461種﹐79309卷﹐以及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6793種、93550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代乾隆以前中國古代的著作。全書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編排﹐每部有大序﹐統分44類﹐類有小序﹐其中一些較復雜的類又分子目﹐即第三位類﹐共有子目67個。凡類目、子目中著錄的圖書在需要說明源流以及歸入這一類的理由的地方﹐則另加按語﹐“以明變通之由”。 《四庫全書總目》完成後﹐由於卷帙太繁﹐翻閱不易﹐紀昀等又刪節提要、不錄存目﹐編成《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後有清人阮元、傅以禮重編的《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五卷。對“四庫提要”補正、辨証的書有胡玉縉、王欣夫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60卷及今人余嘉錫撰有《四庫提要辨証》24卷等。 《四庫全書總目》在中國目錄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它集古代四部分類法之大成﹐其大小序、提要﹐對學術源流的剖析、作者的介紹簡練嚴密﹐很有見地﹐但也有許多封建的毒素。魯迅對此有中肯的評價﹐他認為《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其實是現有的較好的書籍之批評﹐但須注意其批評是‘欽定’的”。 以上我們對中國古代目錄學史作了一個簡單的巡禮。古書目錄具有“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獨特作用﹐了解目錄可以使我們“覽錄而知者﹐觀目而悉詞”﹐進而可以“周知一代學術及一家一書之宗趣。”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先秦諸子的學術觀點及流派的演化情形﹔可從魏晉人目錄學著作中附錄的佛、道兩錄中窺見佛法東來和古代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情形。因此﹐一部好的目錄學著作﹐實際上便起到了學術史、文化史的作用。其次﹐目錄學可以指示讀者治學研究的門徑。正如清代學者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中所說﹕“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目錄學﹐可以擔負指導讀者閱讀的任務﹐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目錄可幫助讀者挑選自己需要閱覽的書籍﹐解決如何讀書﹐先後緩急的問題。因此﹐目錄學是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 最後﹐簡略介紹一下目錄學與校讎學、版本學的關系。古代的目錄學與校讎學、版本學的關系十分密切。古人曾經將目錄學稱為校讎學﹐如鄭樵的《通志‧校讎略》和章學誠的《校讎通義》。這是因為在古代進行較大的圖書整理工作時﹐都有廣收異本、校勘文字這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貫穿於目錄編纂過程之中﹐界線模糊。故古人把它們稱為目錄學﹐出現了校讎目錄學、版本目錄學的稱謂。但隨著知識的分化和科學的發展﹐終於導致校讎學、版本學從目錄學中分離出來﹐現在校讎學、版本學已成為獨立的學科。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各自獨立﹐但彼此的聯系依然存在。在厘定篇章、此勘文字、鑒定采原版本、考鏡學術源流方面﹐這三門學科依然相互關聯﹐是難以截然分開的。 -- 在邊界﹐邊界的概念早已模糊。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