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明朝時期作家名覽(六) 俞允文(1513─1579)   明詩文家。字仲蔚。昆山(今屬江蘇)人。年僅十五時為《馬鞍山賦》﹐有時名。年來四十﹐謝會諸生﹐專力於詩文書法。與王世貞友善﹐而不喜李攀龍詩﹐持論不苟。為王世貞列為“廣五子”之首。著有《仲蔚集》。生平事跡見《仲蔚集》附錄所載墓志銘、行狀、《明史》卷二八八。 趙完自   明詩文家。字全卿﹐號雲壑﹐晚號海壑。膠州(今屬山東)人。以歲貢生為兵馬司指揮。嘉靖三十三年(1554)以。許錦衣衛陸炳﹐下獄。在獄中與楊繼盛倡和﹐楊繼盛遇害﹐作《楊烈婦詞》以哀之。後釋出﹐遷鞏昌通判。《四庫全書總目》評其人其詩﹕“其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絕無叫囂怒張之態﹐亦與有明末造矯激取名者有殊。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傳﹐遂幾於湮沒不彰。”著有《海壑吟稿》。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己簽卷一九、《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二。 吳維$(1514──1569)   明詩文家。字峻伯﹐號養寵。孝豐(今浙江安吉)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官至右金都御史、巡撫貴州。與李攀龍共倡建詩社﹐為“嘉靖廣五子”之一。詩文與李攀龍風格相近。著有《天目山齋歲編》。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六三。 李攀龍ꌿ1514─1570)   明詩文家。字於鱗﹐號滄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九歲喪父﹐家貧嗜學﹐裡人目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出守順德﹐把陝西提學副使。後以母老辭歸﹐在家鄉築白雪樓﹐讀書其中。隆慶元年(1567)復出為浙江按察副使﹐在河南按察使任上因母卒還裡﹐卒於家。與王世貞同為“後七子”領袖。認為文自酉漢、詩自盛唐以下﹐都無足觀。倡導摹擬、復古。王世貞謂其詩文“無一語作漢以後﹐亦無一字不出漢以前”(《藝苑後言》)o所作詩以七言近體成就最高﹐為人推重。著有《滄演集》﹐編有《古今詩刪》﹐尚有舊題其編撰的《詩學事類》、《韻學事類》、《詩文原始》、《唐詩選》等﹐一般認為系人偽托。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九二。 所學額(1514─1571)   明詩文家。字子愚﹐號兩城。濟寧(今屬山東)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授南陽推官﹐入為太僕卿﹐巡撫山酉。改吏部侍郎﹐謝病歸。其詩格律清整﹐樑徑尚存﹐不脫歷下流派﹔文則偶然揮灑而已。著有《兩城集》。生平事跡見明於若m弗告堂集》卷二o《兩城先生全集序》、《國朝獻征錄》卷二六。 余日德(1514─1583)   明詩人。初名應舉﹐字德甫﹐號午渠。南昌(今屬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官至福建按察副使。與王世貞友善﹐被目為“後五子”之首。其詩以七言近體受詩論家推重。所作並非刻意復古﹐而力求自成一格﹐實非七子流派。著有《余德市集》。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彝州山人續稿》卷─一二所作墓志銘、《明史》卷二八七。 海瑞(1514─1587)   明政治家、詩文家。字汝賢﹐一字應矚﹐號剛峰。瓊山(今後海南)人。舉鄉試﹐入都即上開道置縣以靖鄉土之策。嘉靖二十八年(1549)署南平教諭。任戶部主事﹐以諫明世宗齋釀下獄﹐明穆宗繼位﹐起為金都御史﹐巡撫應天﹐有政績。不久謝病歸。直到權臣張居正去世﹐才召為南京右都御史﹐車於官。溢忠介。是明代著名的清官﹐以直言敢死諫著稱。其文以實用為旨﹐其詩傳世不多﹐質實平易但少文采。著有《淳安都》、《備忘集》及《淳安縣政事》等﹐後人輯為《海瑞文集》或《海忠介公全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二六、《國朝獻征錄》卷六四。 樑有管   明詩人。字公實﹐號蘭汀。順德(今後廣東)人。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授刑部主事。嚴世著欲延納之﹐遂謝病歸﹐卒年僅三十六歲。中進士後﹐始與王世貞、李攀龍結詩社﹐為王世貞列為“前五子”之一﹐又是後七子之一﹐但他入詩社不久以病歸﹐不久即去世﹐在後七子中詩作流傳最少﹐其詩風也較少沾染叫囂剽擬之習﹐以詞意婉約見長。著有《蘭河存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四七。 查傳江   明詩人。字原漢﹐號幼海。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嘉靖H十九年(1550)進土﹐授刑部主事﹐疏劾嚴嵩誤國六罪﹐下獄追問“主使”﹐拷掠幾死﹐滴戍南京。萬歷初累遷南京禮、工二部侍郎。免歸﹐為家奴所害。許多激烈慷慨﹐如其為人。著有《采該集》、《幽貞集》、《巨獻集》、《奏疏輯略》。生平事跡見明張湧《寶日堂初集》卷二三《先進舊聞》、《明史》卷二一O。 os   明詩文家。字順甫。蒲境(今後湖北)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以刑部郎出守濟南﹐升山西副使。罷歸﹐杜門著書﹐後進之士爭師事之。為王世貞所稱“後五子”之一﹐性質直﹐博學工詩文。著有《雲山堂集》﹐另著有《湖廣通志草》。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貴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二所作傳。 馮皋道   明詩文家。字禹卿﹐一作明卿﹐號養白﹐學者稱豐陽先生。海鹽(今同浙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土﹐授刑部主事﹐把御史﹐官至福建參政。平生注意經濟。卒年七十五歲。任京官時﹐與後七子樑有譽、宗臣、吳國見徐中行等相友善﹐常討究詩藝﹐故其趨向相近。著有《豐陽集》。生平事跡見明馮夢偵《快雪堂集》卷─一所作墓志銘。 葉春及   明詩文家。字化市﹐號石洞。歸善(今廣東惠州)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舉人﹐隆慶初由鄉舉授福清教諭。上書陳時政﹐長達三萬言﹐都人傳誦。尋引歸。又以太常卿艾穆薦﹐起為鄖陽同知﹐官終戶部郎中。工詩文﹐其文章較平直﹐但亦明暢通順﹐其詩宗杜甫﹐不落程邵門戶﹐音節亦殊清亮。著有《石洞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二、《明史》卷二二九。 何東序   明詩文家。字崇教﹐號肖山。貓氏(今山西臨椅)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出守徽州﹐後以右金都御史巡撫榆林。母喪﹐徒步千裡﹐廬墓三年。以什權臣高拱罷歸。隱於鄉裡幾四十年﹐卒後門人私溢文欽。詩喜作樂府古題﹐於明人中別具一格。著有《九愚山房稿》、《九愚山房詩集》。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林大泌山房集》卷六六所作傳。 善寶(1514─1593)   明文章家、學者。字廷善﹐一作推善﹐號鳳阿。丹陽(今後江蘇)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授編修。不阿附嚴嵩﹐出為四川提學金事﹐再遷國子祭酒。官終禮部尚書。少學於唐順之﹐行文步驟開閥﹐頗得力於其師。著有《姜鳳阿文集》、《周易傳義補疑》、《春秋事義全考》。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三0、《國朝獻征錄》卷三六。 龐尚鵬   明詩文家。字少南。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由樂平令招御史。任右金都御史時以事斥為民。萬歷初起為福建巡撫﹐伸張居正罷歸﹐居家四年而卒。天啟時追溢惠敏。詩文均樸實平易﹐奏議尤為明暢。著有《百可亭摘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二七、《國朝獻征錄》卷五五。 98   明詩文家、詩選家。字於田﹐號少莊。內鄉(今屬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改南京利部郎中﹐出為副使。歸田後縱情聲伎。富藏好學﹐中州人以比楊慎。文章沿七子之派﹐未能自成一家﹔詩源出何景明﹐安雅有法﹐而乏深警之思。諸體中絕句最優。編有《來藝因集》、《元藝圃集》﹐頗有別裁。著有文集《李於田集》、詩集《太史集》(收入《六李集》)。另著有《黃谷瑣談》等。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二七、《明詩紀事》已簽卷七、《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李蔭   明詩人。字襲美。內鄉(今屬河南)人。嘉靖十三年(1534)舉人﹐授陽谷知縣﹐改宛平﹐遷刑部主事。詩源何景明﹐近於其兄李蓉。著有《比部集》(見《六李集》)﹐又稱《李陽谷詩》。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己簽卷七。 陸$(1515─1552)   明詩文家。字思豫。上海人。陸深子。為筆記小說叢刊《古今說海》主編者之一。著有《榮南堂稿》。生平事跡見《兼營堂稿》卷八附錄明林樹聲《陸君墓志銘》。 葉朝榮門515─1586)   明詩文家、學者。字良時﹐號桂山。福清(今屬福建)人。葉向高父。隆慶間恩貢﹐曾判江州。詩文明白坦易﹐大抵偶然涉筆﹐非著意而為。著有《芝堂遺草》、(經存固)。生平事跡見明朱質《朱文銘文集》卷九所作墓志銘。 邊習   明傳人。字仲學。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邊貢次子。授徒為生﹐老鰥貧簍以終。頗能詩﹐但所作多為應酬。著有《邊仲子傳》(又名《睡足軒集》)﹐附刊於邊貢集後。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己簽卷二0。 楊繼盛門516─1555)   明詩文家。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今屬河北)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歷南京兵部員外郎。以反對邊境開馬市﹐貶狄道典史。後遷刑部員外郎﹐改兵部武選司﹐劾嚴嵩十大罪﹐下獄三年﹐竟棄市。臨刑賦詩﹐天下傳誦。後追溢忠憨。著有《楊忠想集》。生平事跡見其集卷首自著年譜、《明史》卷二O九、《國朝獻征錄》卷四一。 #汝$(1516─1565)   明詩文家、學者。字子木﹐號白石。德清(今屬浙江)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知衡州﹐日聚諸生講經於石鼓書院。歷江西參政﹐仕至南京工部侍郎。中進士後始好為詩﹐又與鄒守益、羅洪先遊﹐究心經學。著有《自知堂集》、《說經札記》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五三。 洪朝選(1516─1582)   明詩文家。字舜臣﹐一字汝尹﹐號芳洲。同安(今屬福建)人。嘉靖二十年(154)進士﹐歷官刑部右侍郎。以件權臣張居正﹐死於獄中。詩非所長﹐銳意古文辭﹐被認為得韓癒、歐陽修家法。著有《芳洲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七。 萬土和門引6一1586)   明詩文家。字思節﹐號履庵。宜興(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隆慶中以禮部侍郎引疾歸。萬歷初起為禮部尚書﹐以件權臣張居正﹐謝病去。居正死﹐起南京禮部尚書﹐不赴。卒贈大子少保﹐溢文恭。詩文純依自然﹐罕鑄詞之功。受業於唐順之﹐能不染七子雕繪之習。著有《履庵集入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二O、《國朝獻征錄》卷二四。 查澤(1516─1589)   明詩文家。字子警﹐號毅齋。任縣(今後安徽)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德安推官。隆慶初任刑科給事中﹐又遷戶科右給事中。出為山西參議。萬歷初任廣西副使。以疾告歸﹐在鄉修復水西書院﹐講學其中。著有《闡道集》﹐另著有《毅齋經說》、《毅齋奏疏》、《水西會語》、《校刊大學衍義補摘粹》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二七、《明儒學案》卷二五、《國朝獻征錄》卷。O、。 歐大任(1516─1595)   明詩文家。字極伯。順德(今屬廣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歲貢生選授江都訓導﹐歷任國子監博士﹐官終南京工部郎中。名列“廣五子”之中﹐又是“南園後五子”之一﹐詩文受王世貞影響﹐其詩尚有溫厚莊雅、自寫性情之作。著有《虞部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 王叔承   明詩人。初名光民﹐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復名靈岳﹐號昆侖山人。吳江(今屬江蘇)人。早年即棄舉子業﹐縱遊齊魯燕趙閩楚﹐足跡半天下。與王錫爵、李春芳友善﹐詩極為王世貞兄弟稱賞﹐然其論詩卻並不讚同七子之說﹐反對復古﹐反對一味摹擬古作者﹐但所作卻較牽率﹐成就平平。曾作《漢宮曲》數十章﹐流傳宮禁。著有《壯遊篇》、《吳越遊》等集。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彝州山人續稿》卷七四《昆侖山人傳》。 徐中行(1517─1578)   明詩文家。字子與﹐號龍灣﹐又號天目山人。長興(今屬浙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西布政使﹐卒於官。早年入李攀龍等所倡立的詩社﹐是“後七子”之一﹐詩文之名頗著。作詩含蓄蘊藉﹐然摹古太似﹐反失自己面目。文章亦極近於王(世貞)李(攀龍)。著有《天目先生集》、《青蘿館詩》。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八六。 胡直(1517─1585)   明詩文家、學者。字正前﹐號廬山。泰和(今屬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土。官至福建按察使。少工古文辭﹐後從歐陽絮ꤱ8蘚橄妊□315朊湃私慚□諑菟□稀Q□諭跏厝手□擔□惱卵漚∮懈瘢□蕹□橛□賈□埃□□蚪掀膠狻V□小逗飴□□岵馗濉罰□碇□小逗□雍餛搿貳I□絞錄<□□6ㄏ頡短焯塩□肪硪歡□□髂怪久□Ⅰ睹魅逖□浮肪磯□□? 楊究(1517─1608)   明詩人。字伯謙﹐號夢山。海豐(今屬廣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除武進知縣。招兵科給事中﹐出為山西企事﹐把右金都御史﹐巡撫宣府。仕至吏部尚書﹐致仕十五年後去世。歷仕中外﹐甚有聲望﹐及晚年掌吏部﹐素望大損。幼習舉業﹐不知詩。中歲學詩﹐至歸田後與山人合時臣倡和﹐得詩六百余首。《四庫全書總目》謂其“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拉﹐獨發清音”。頗受清代詩論家王士鎮賞識﹐以為其五言簡古近於陶淵明﹐並曾選訂其詩三卷行世。著有《夢山存家詩稿》。生平事跡見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一二所作墓志銘、《明史》卷二二五。 鄭洛   明詩人。字禹秀。安肅(今河北徐水)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萬歷間﹐以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用兵排河時﹐詔兼有都御史﹐經略陝西、延寧、甘肅及宣大山西邊務。為言官所劾﹐謝病歸。卒溢襄敏。總理邊務十余年﹐在戎馬俊激之中﹐常以詩遣懷。著有《白黃堂詩草》。生平事跡見明黃輝《恰春堂逸稿》卷一《祝鄭經略七秦序》、《明史》卷二二二。 余翔   明詩文家。字宗漢﹐號鳳台。莆田(今屬福建)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舉人﹐歷全椒縣令。與巡按御史意見相左﹐投劾棄官去﹐放遊山水以終。其詩以雄麗高峭為宗﹒聲調氣格﹐頗近於七子。著有《薛荔園詩集》、《余宗漢稿》、《遊樑新編》、《金陵紀遊》等。生平事跡見明陳文燭《二酉園續集》卷二《余宗漢詩序》、《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 張四維   明戲曲作家。字冶卿﹐一作治卿﹐號午山、五山﹐別署五山秀才。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僑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約萬歷初前後在世。嘗與陳所聞以曲相贈答。著有傳奇《雙烈記》、《章台柳》、《璃灣記》三種﹐《雙烈記》今存。另有散曲集《溪上閒情》。生平事跡見《康熙江寧縣志》卷三四、《明清散曲作家匯考》上編。 王玉峰   明戲曲作家。字號未詳。鬆江(今屬上海)人。約萬歷十年(1582)前後在世。所著傳奇今知有(羊覦記)﹐已佚﹐《焚香記》﹐今存。另《傳奇匯考標目》別本謂《三生記》、《茶船記》亦為其作。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吳世美   明戲曲作家。字叔華﹐號多口洞天。烏程(今浙江湖州)人。約萬歷十年(1582)前後在世。所著傳奇今存《驚鴻記》。生平事跡見吳書蔭《曲品校注》。 朱鼎   明戲曲作家。字永懷。昆山(今屬江蘇)人。約萬歷十年(1582)前後在世。所著傳奇今存《玉鏡台記》。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王桂   明戲曲作家︿字創地︿錢塘(個漸江杭州)人。約萬歷十一年(1583)前後在世。著有傳奇《春蕪記》、《彩樓記》、《尋親記》、《雙緣防》﹐除《雙緣肪》一種已佚外﹐余均存。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高諦   明戲曲家。字深甫﹐號瑞南、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漁。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約明萬歷十一年(1583)在世。任鴻腫寺官。工於詞曲﹐獨出清裁﹐不附會於庸俗。詩文集有《雅尚齋詩草》、《芳主樓詞》。散曲有《芳主樓曲》。雜著有《遵生八箋》﹐傳奇有《玉答記》、《節孝記》。其中《玉答記》演潘必正、陳妙常相愛故事﹐最為著名。有多種明刊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萬歷繼志齋本影印。生平事跡見明厖F覽□短□□蹦□肪硪黃摺陡嘸竟□怪久□貳Ⅰ兜攔廡陸ㄏ□盡肪砥呷□? 鄭之珍(1518─1595)   明戲曲作家。字汝席﹐號高石﹐別署高石山人。徽州(今安徽朗縣)人。約萬歷間在世。諸生﹐屢試不中。喜談詩﹐兼習吳兢。著有傳奇《五福記》、《目連救母勸善記》。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三、《民國祁門縣志‧藝文考》。 車任通   明戲曲作家。一名祝齊﹐字遠之﹐號妮齋、舜水這然子。上虞(今屬浙江)人。約萬歷間在世。工曲﹐著有雜劇《蕉鹿夢》、《高塘夢》、《邯鄲夢》、《南柯夢》﹐合稱《四夢記》﹐前二種存。另有雜劇《福先碑》、傳奇《彈鐵記》﹐已佚。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六。 黃方風   明戲曲作家。一名方儒﹐又名方印﹐字上舍﹐號醒狂、醒狂散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萬歷間在世。與陳所聞、張四維、盛敏耕等友善。所寫皆市井風俗﹐文詞鄙褻。著有《陌花軒詞》。所著雜劇總稱《陌花軒雜劇》﹐一名《柳浪雜劇》﹐共十折七個短劇﹐為《倚門》、《再酸》、《淫僧》、《偷期》、《督妓》、《姿童》、《懼內》。生平事跡見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康熙江寧府志》卷三四。 孫柏   明戲曲作家。字梅錫﹐一作禹錫﹐又字遂初。常熟(今屬江蘇)人。約萬歷間在世。少負異才﹐豪放不羈﹐才情流麗。在虞山北麓營別業﹐名籐溪。與名流王伯我、莫廷韓等篇詠其中。歌詩樂府﹐臉炙人口。著有《神遊雜著》、《方物品題》、《虞山紀遊》、《籐溪記》、《籐溪稿》、《棲霞稿》。所著傳奇《昭關記》﹐已佚﹐《琴心記》(一作《琴心傳奇》)﹐今存。生平事跡見《康熙常熟縣志》卷二o、卷二六﹐《雍正昭文縣志》卷八﹐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王治   明戲曲作家。字進翁﹐自號沿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約萬歷間在世。以詞曲知名﹐王敏德稱他與史繼“皆自能度由登場﹐體調流麗﹐優人便之﹐一出而搬演幾遍國中”(《曲律》)。著有傳奇《雙合記》、《金訪記》、《紫袍記》、《蘭佩記》﹐雜劇《櫻桃園》﹐散曲集《數乃編》等。生平事跡見明王敏德《曲律》、《康熙香河縣志》卷─一。 徐陽輝   明戲曲作家。字立輝。邵縣(今後浙江)人。約萬歷間在世。諸生。工詩文詞﹐尤善制曲﹐為時所賞。著有《青省紡樂府》及雜劇《有情痴》、《脫羹穎》等。生平事跡見《光緒哪縣志》卷三八。 徐元   明戲曲作家。字叔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約萬歷間在世。工於作曲﹐著有傳奇《八義記》。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謝天瑞   明戲曲作家。名一作天佑﹐字起龍﹐號思山。杭州(今屬浙江)人﹐或謂河南人。約萬歷中在世。著有傳奇《分欽記》、《忠烈記》、《麥舟記》、《靖虜記》、《劍舟記》。僅《狐裘記》收入《群音類選》數曲﹐其余俱佚。嘗校刻《三塊記》、《劉知遠白兔記》。生平事跡見《傳奇匯考標目》、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楊政   明戲曲作家。字夷白。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萬歷間在世。著有傳奇《龍膏記》、《錦帶記》。後者僅存殘曲。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任環(1519──1558)   明詩文家。字應乾﹐號復庵。長治(今屬山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歷任廣平、沙河、滑縣三縣知縣﹐官蘇州同知﹐御倭寇入侵屢立戰功﹐身先士卒﹐賞罰分明。官至山東右參政。為文嚴謹有度﹐略乏文采。著有《山海漫談》。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九五。 周思兼(1519─1565)   明詩文家、學者。字叔夜﹐號萊峰。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除平度知州﹐把工部員外郎﹐進郎中﹐出為湖廣合事。以母喪歸﹐卒於家。門人私溢為貞靖先生。為官清服頗有人望。工書畫﹐少有文名﹐詩文均受王世貞影響。著有《叔夜集》、《學道紀言》。生平事跡見明沈檔《環溪集》卷二四所作墓志銘、《明史》卷二0八。 %辰魚(1519──1591)   明戲曲作家、散曲家。字伯龍﹐號少白﹐又號仇池外史。昆山(今屬江蘇)人。性好談兵習武﹐不屑就諸生試。後以例入太學﹐但仍無意於科舉。與李攀龍、王世貞等七子均有交往。又在家營建華屋﹐招部四方豪傑﹐馳馬擊劍﹐有志於報國立功。嘉靖四十一年(1562)﹐受聘於總督胡宗憲﹐為掌書記。當時名士徐渭、茅坤、沈明臣均在幕中。後胡宗憲被捕﹐樑辰魚寄居金陵﹐與金鑾、張鳳翼、潘之恆等出入歌館酒樓。隆慶元年(1567)﹐與莫是龍、孫七政、殷都等人組織騖峰詩社﹐放浪詩酒。隆慶四年﹐由金陵返昆山。時著名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改革昆山腔﹐樑辰魚頗得良輔之傳。晚年寫出第一部昆山腔劇本《烷紗記》﹐以西施范蠢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寫出春秋時代吳越興亡歷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驕儷派代表作品﹐對昆山腔的發展和傳播起過重要作用。所著雜劇《紅線女》、《紅納妓手語情傳》﹐已佚。另著有散曲集《江東白茫》、彈詞《江東哲一史彈詞》及詩文集《伯龍詩》、《遠遊稿》等。生平事跡見明張大復《明人列傳稿》、明王世貞《多州山人續稿》卷四二《樑伯龍古樂府序》、《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張群芳(1520一﹖)   明詩文家。字道卿﹐號虛庵﹐或作虛齋。金壇(今屬江蘇)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除戶部主事﹐出為河東運司同知﹐官至雲南府知府。多與後七子相往還﹐詩文能不涉其集日﹐然貉t頌厴□脅幻饗浴V□小痘□舳錘濉貳I□絞錄<□睹魘□褪隆芳呵╜硪蝗□Ⅰ痘□舳錘濉犯鉸肌? 屠本竣   明詩人。字四叔﹐晚號憨先生﹐亦號白果。郊縣(今浙江寧波)人。屠大山子。承父蔭﹐官太常寺典籌﹐仕至福建運使﹐萬歷前後在世。晚年起生擴於前上﹐年八十余乃卒。以風流儒雅著稱於鄉裡﹐詩多不拘格律。著有《屠四叔詩草》、《山林經濟籍》。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戊簽卷一六、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七。 WHg   明詩人。字君采﹐一字元瑞。貴竹(今貴州貴陽)人。萬歷年間以貢生拔為教官。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指出﹕“君采詩甚清穩﹐由其生於天末﹐習染全無﹐此黔人之軼倫超群者。”著有《雪鴻堂集》。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七。 曹大章(152─1575)   明詩文家。字一星﹐號含齋。金壇(今屬江蘇)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會試第一﹐授翰林編修﹐以廢疾罷。詩文多應俗之作﹐成就不高。著有《含齋集》。生平事跡見明張祥鴦《華陽洞稿》卷七所作行狀。 徐iN(1521─1593)   明文學家、書畫家。字文清﹐更字文長﹐號青籐、天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敏慧﹐仿揚雄《解嘲》作《釋毀》﹐人奇其才。為諸生﹐聲名籍籍﹐然屢項場屋。閩浙總督胡宗憲招致幕下﹐抗倭中出謀劃策﹐甚受賞識。曾為之撰《獻白鹿表》獻明世宗。胡宗憲因事下獄﹐他佯狂自殺未遂﹐又因擊殺繼室事論死系國。賴張元忡力救獲免。七年後出獄﹐更放浪形骸﹐縱跡山水﹐南遊金陵﹐北至齊魯燕趙。寄情於詩文書畫之作。晚年窮困潦倒以終。其詩“匠心獨出”﹐“文有卓識﹐氣沉而法嚴﹐不以摹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一掃近代蕪穢之習”(袁宏道《徐文長傳》)。在明代前後七子復古思想主盟文壇時期﹐他不為所構ㄐ戮埧鼠儤牷毆躂`□才賞瞥紜J□氖榛□□硐制湎拭韉囊帳醺魴浴F湮娜紜兌蹲鈾嗍□頡返繞□南拭韉夭□銎浞錘垂胖饕邐難□髡擰W猿剖櫚諞唬□□□□娜□□□摹H黃湎非□醋鰲端納□場罰□嗍糲非□飛現□□髕貳V□小緞□某□□貳Ⅰ兌莞濉貳=袢撕霞□涫□南非□□魑□緞□技□貳A碇□邢非□壑闆賭洗市鷳肌貳I□絞錄<□魈脹□洹16□甑欄髯運□鰲緞□某□□貳Ⅰ睹魘貳肪磯□稅恕Ⅰ讀諧□□□〈□范【懟? IS(1521─1599)   明詩文家、學者。字明遠﹐號方麓。金壇(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行人。遷山東企事﹐移疾歸。萬歷初﹐補浙江金事﹐捆尚寶卿。歷南京太僕少卿﹐把右都御史﹐以年老致仕。卒溢恭簡。生性恬治﹐這於經學﹐《易》、《書》、《春秋》皆有撰述。其文章頗切實際﹐非模山范水、嘲風弄月之詞﹔其詩雖不能自成一格﹐而沖和雅淡﹐不失雅音。著有《方麓集》。生平事跡見明焦過《請園集》卷三三所作行狀、《明史》卷二二一。 湯有光   明詩人。字慈明。通州(今北京通縣)人。邑諸生﹐負才雋﹐主要活動在萬歷年間。曾入顧養謙薊遼幕府﹐晚年與范鳳翼為忘年交﹐結山茨社﹐賦詩山茨。工書﹐並善棄。《山茨社詩品》稱其詩“如西人造神仙酒”﹐“味則近市﹐難尼蘭陵之口”。著有《湯慈明詩集》。生平事跡見《光緒通州直隸州志》卷一三、《明詩紀事》庚簽卷三O。 沈明臣   明詩文家。字嘉則。勤縣(今屬浙江)人。諸生﹐屢試不第。胡宗憲率師平倭﹐與徐渭同入幕府。有詩名﹐作詩七千余首﹐才氣室湧﹐但得之太易﹐頗不耐讀。著有《豐對樓詩選》、《越草》、《吳越遊稿》﹐編有《通州志》。生平事跡見明後隆《由拳集》卷一九所作傳。 到良輔(1522﹖一1586﹖)   明代戲曲音樂家。原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寄居太倉(今用江蘇)。明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記》卷一二謂良輔“別號尚泉。居太倉之南關﹐能諧音律﹐轉音若絲”。因歷來認為他是昆腔的創始人﹐故又以為他是昆山(毗鄰太倉)人。清初余俐寄暢國聞雙記》雲﹕“南曲蓋始於昆山魏良輔。良輔初習北音﹐納於北人王友三﹐退而按心南曲﹐足跡不下樓十年。”實則昆腔始於元末﹐嘉靖末﹐他與過雲石、袁髯、尤駝等前輩﹐及陶九宮、周夢谷、晚全拙、朱南川、張小泉、季敬坡、裁梅州、包郎郎、陸九疇、宋美、黃問琴、周夢山、潘荊南等同輩曲師共同改造昆腔。他成績最著﹐把昆腔推進到舒徐宛轉的“水磨腔”。其婿張野塘﹐又使昆腔加進弦索樂樂器。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生平事跡見明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記》、《崇極太倉州志》卷一五。 劉效祖(1522﹖一1589﹖)   明散曲家。字仲修﹐號念庵。其先出山東濱州﹐徙京師(今北京)。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員外郎。嚴嵩父子被羅之入幕﹐婉拒。升轉固原兵備副使﹐多政績。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計﹐為忌者所中傷﹐歸。長於詩﹐篇什流傳禁中﹐穆宗嘗遣中官索其詩﹐都人盛傳其事。又以散曲著名。著有《四鎮三關志》、《春秋稿》、《塞上言》、《盛世宣威時行樂》、《燈市謠》、《長門詞》、《雲林和稿》、《空中語》、《短柱笑勇》、《閒中一笑》、《裁冰剪雪》、《都邑繁華》、《蓮步新聲》﹐編有《詞育》。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九四、《康熙宛平縣志》卷五、《康熙踐輔通志》卷二二。 徐學讀(1522─1593)   明詩文家、學者。初名學詩﹐後更今名﹐字叔明﹐一字子言﹐號太室山人。嘉定(今用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土﹐授兵部主事。歷湖廣布政使﹐官至禮部尚書。著述繁富。詩文均有時名﹐雖與王世貞同裡﹐持論與創作均不為時風所染。著有《春明稿》、《海隅集》、《歸有園稿》﹐另編著有《世廟識余錄》、《萬歷湖廣總志》等。生平事跡見明申時行《賜閒堂集》卷二六所作墓志銘。 張鹵(1523─1598)   明詩文家。字召和﹐號浦東。儀封(今河南蘭考)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由山西高平知縣選禮科給事中﹐累遷右全都御史﹐拜大理卿。出為南京太常卿﹐件權臣張居正致仕。著有《符東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六八。 郭諫臣(1524─1580)   明詩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餛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授袁州推官。嚴世善貪默無厭﹐諫臣持正不懼。歷吏部主事、員外郎﹐隆慶初屢疏陳事﹐與張居正相件﹐遷江西參政。罷歸後起為鄖陽巡撫﹐來赴任而卒。平生伉直﹐直言敢諫。其詩婉約閒雅﹐有范成大、陸遊之遺風。在七子盛行時不追隨風氣﹐亦足見其孤介。著有《銀讀詩集》。生平事跡見明申時行《賜閒堂集》卷三一所作墓志銘。 陳所聞   明戲曲作家。字革卿﹐號蘿月道人。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舉人﹐任玉山知縣。洞曉音律﹐善於詞曲。卜居莫愁湖邊﹐與王文耀、叢文蔚、金鑾等結長幹等社﹐同社香舊四十人﹐嘯傲風月﹐流連詩酒。晚年寄居江廷油門下﹐所作戲曲歸名於汪廷油《環翠堂樂府》十八種中就有八種﹐為《獅吼記》、《種玉記》、《長生記》、《青梅記》、《威鳳記》、《同升記》、《飛魚記》、《彩舟記》。此外還作有《金門大德記》、《相仙記》、《金刀記》、《詩扇記》。雜劇有《王子晉猴嶺吹簽》、《孫子荊枕流漱石》、《周子沖》、《易須拜相》、《徐髯仙南巡應制》﹐又與航隱老人合撰《柳翠》。詞及散曲有(上齋樂府)。詩文集有《遊吳草》、《蘿月軒集》。另編有散曲集《古今大雅南北宜詞紀》。生平事跡見明周暉《金陵瑣事》、吳書蔭《曲品校注》。 吳國倫(1524一1593)   明詩文家。字明卿﹐號川樓﹐又號南岳山人。興國(今湖北陽新)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招兵科給事中。楊繼盛死﹐倡眾贈送﹐件嚴嵩﹐滴南康推官。嚴嵩敗﹐起建寧同知﹐累遷河南左參政。大計罷歸。才氣橫放﹐好客輕財。初與李攀龍、王世貞等唱和﹐後與李維極等押主詩盟﹐為“後七子”之一﹐詩文均有時名。著有《僅甄洞稿》、《陳張本末略》等。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三o所作壽序、《明史》卷二八七。 耿定向(1524─1596)   明理學家、詩文家。字在倫﹐號楚侗﹐學者稱天台先生。黃安(今湖北紅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招御史﹐萬歷中累官戶部尚書。告歸﹐居天台山。卒溢恭簡。學本王守仁﹐詩不經意而為﹐文則多為講學家之言。著有《天台集》、《耿子庸言》、《先進遺風》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二一、《國朝獻征錄》卷二九。 宋臣(1525─1560)   明詩文家。字子相。興化(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除刑部主事。以件嚴嵩出為福建參政﹐遷提學副使﹐卒。為“後七子”之一。詩格娟秀﹐近於徐幀卿。論詩文主於變化﹐反對模擬古作﹐以為“人性之文也﹐是時時生焉者也﹐非以他人之陳言庸語而借之於我也”(《談藝第六》)。著有《宗子相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 張居正(1525─1582)   明政治家、詩文家。字叔大﹐號太岳。江陵(今湖北荊沙)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明穆宗時﹐與高拱並主朝政﹔明神宗時為首輔﹐帝稱之為“元輔張少師先生”。為相十年﹐安內攘外﹐整飭吏治﹐海內稱治。卒溢文忠。卒後籍沒其家。詩文均非著意而為。著有《太岳集》、《書經直解》、《太岳雜著》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一三、《國朝獻征錄》卷一七。 孫鱉(525─1592)   明詩文家。字文器﹐號端峰。余姚(今屬浙江)人。由太學生官上林苑丞。晚歸燭湖﹐構漆園居之﹐又號漆園供事﹐並自作《漆園供事別傳》。詩作清雋﹐不入前後七子之派﹔文則較平衍。著有《鬆菊堂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明許國《許文穆集》卷五所作墓志銘。 汪道昆(1525──1593)   明文學家。字伯玉﹐又字玉卿﹐號南明、南濱、太函﹐晚號涵翁。撤縣(今屬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義烏知縣。教民講武﹐人人能投石超距﹐世稱義烏兵。後歷官襄陽知府、福建兵備道。嘉靖四十一年﹐倭寇攻陷興化府(今福建莆田)﹐汪道昆回浙江招募“義烏兵”﹐同戚繼光大破之。以功升福建按察使﹐把右金都御史﹐巡撫福建。隆慶中﹐起為兩陽巡撫﹐晉副都御史﹐調撫湖廣。萬歷初﹐任兵部左侍郎。告歸﹐以病卒。以詩文名世﹐與王世貞並稱“兩司馬”。王世貞謂汪道昆文簡而有法﹐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則謂“伯玉為古文﹐初剿襲空同、槐野二家﹐稍加琢磨﹐名成之後﹐肆意縱筆﹐沓拖潦倒﹐而循聲者猶目之日大家。於詩本無所解﹐沿襲七子末流﹐妄為大言欺世”。戲曲創作成就遠在詩文之上。明呂天成《曲品》謂其戲曲有“清新俊逸之音﹐調笑詼諧之致”﹐而明沈德符《顧曲雜言》則稱其劇作“都非當行”﹐體例近於傳奇﹐而缺少雜劇特色。著有雜劇五種﹐《高唐記》、《洛神記》、《五湖記》、《京兆記》、《唐明皇七夕長生田》﹐前四種今存﹐合稱為《大雅堂樂府》﹐後一種佚。詩文有《太函集》。生平事跡見明喻均《山居文稿》卷七《江南明先生墓志銘》、《明史》卷二八七、《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張四維(15兆一1585)   明大臣、詩文家。字子維﹐號鳳磐。蒲州(今山酉水濟)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萬歷間由張居正薦﹐授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張居正卒﹐由其秉政﹐時望頗高。卒溢文毅。詩文均守台閣體舊格﹐以平正通達為特點。有《條麓堂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一九、《條麓堂集》附錄。 王世貞(1526─1590)   明詩文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棄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刑部主事。在京師與李攀龍、宗臣等人唱和﹐紹述前七子﹐名聲日廣。其父王任為權臣嚴嵩害死﹐兄弟持喪歸。隆慶元年(1567)赴閉訟父冤﹐吏部用言官薦﹐以副使蒞大名﹐歷仕浙江、山西、湖廣、廣西﹐入為太僕卿。萬歷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撫治鄖陽。一再被劾罷﹐在南京刑部尚書任上又為御史黃仁榮所低﹐乃移疾歸。卒於家。與李攀龍同為“後七子”首領﹐與其同主文壇﹐李歿獨操柄二十年﹐名揚海內。作詩以樂府古體冠於一時。其持論與前六子有一脈相承處﹐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提倡復古﹐晚年主張稍有改變﹐所作漸趨平淡。對戲曲也有研究。一生勤於著述。詩文結為《多州山人四部稿》、《續稿》、《讀書後》等集。並寫有詩文論著《藝苑厄言》﹐對當時文人創作影響頗大﹐其中附錄四卷論及詞曲書畫﹐對南北曲產生及優劣所作評述時有創見﹐傳奇《鳴鳳記》一般也認為是他所作。另有史學著作《養山堂別集》。此外尚有《艷異編》、《鳳洲筆記》、《觸不觸錄》等大量筆記雜著。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四五。 蘭陵笑笑生   明小說家。傳為《金瓶梅》一書的作者﹐究為何人﹐有多說。1932年在山西發現的萬歷間刊本《金瓶梅詞話》卷首欣欣子序提到“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從此開始對此人真實姓名和身分的探討。學者認為﹐此署名至少與蘭陵一地有關。運用文本的內証並參証明清以來的記載﹐把《金瓶梅》作者問題探索范圍縮小。明清兩代有人提到過有“嘉靖大名士”、“金吾戚裡門客”、“紹興老儒”、“陸柄仇人”等不確定說法﹐稍後又指實為王世貞、盧捕、薛應旅、李蟄、徐渭、馮惟敏、沈德符等諸多人物。今人(包括海外學者)又提出了賈三近、屠隆、李開先、王輝登、湯顯祖、丁耀亢、丘志充等。其中比較受人注意的當數以下諸說﹕一﹐王世貞。明沈德行已提到“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萬田野獲編阿。請人坐實為王氏。如顧公州消夏閒記條鈔》﹕“《金瓶梅》緣起王鳳洲報父仇。”此指嚴世春為奪取《清明上河圖》而害死其父工仔。王世貞“痛父冤死﹐圖報無由”﹐遂“借《水待傳》酉門慶故事為藍本”撰此一書進獻嚴世春﹐“暗譏其困門淫放”。另說為﹐其書“以毒藥傅紙﹐冀其傳染人口而斃”(王曇《金瓶梅考証》。此之為所謂“苦孝說”。今人雖指為荒唐﹐但仍有學者認為王世貞說為可信。他符合“嘉靖間大名士”身分﹐祖籍山東﹐又做過三年山東兵備副使。力倡此說者為朱星、周鈞韜。二﹐賈三近。提出此說的是張遠芬。以為百系山東峰縣(今棗莊)人。峰縣古為蘭陵﹐此人亦足稱“嘉靖間大名士”。以其生平、經歷、文學修養、精神氣質等均符合“蘭陵笑笑生”的別號《金瓶梅新証》)。三﹐屠隆。提出此說者為黃霖﹐並得到包括台灣學者魏子雲在內的一些學者的響應。黃氏認為《金瓶梅》中有許多吳語區方言習俗的反映﹐而寫山東﹐有時則反而很模糊甚至矛盾。屠為浙江都縣人﹐曾在山東和北京做官﹐祖上有遷居句吳的歷史。句吳為常州府﹐“武進縣﹐樑為蘭陵”﹐是為南蘭陵。他生活放浪﹐還用過“笑笑先生”的化名。小說第五十六回所引《哀頭巾詩》和《祭頭巾文》見於屠隆《開卷一笑》(《金瓶梅作者屠隆考》)。四﹐李開先。最早作出此一推測的是吳曉鈴。徐朔方認定此人為小說寫定者。卜鍵以專著《金瓶梅作者李開先考》加以論証。比較重要的論據是﹔李為山東章丘人﹐歷仕於北京﹐又為“嘉靖八子”之一。生活放浪﹐生平瘤好詩詞俚曲﹐懂音律﹐創作並改編過著名的《寶劍記》等傳奇、雜劇多種。《詞話》第七十回引用了《寶劍記》中《正宮‧端正好》套曲五支。以其生平經歷和精神氣質﹐均合乎“蘭陵笑笑生”諸條件。五﹐王移登。持此說者為魯歌、馬征。認為﹐王氏最早擁有《金瓶梅》抄本﹐且是抄本擁有者中最有資格為作者的人。他是“南蘭陵”武進人﹐與屠隆有交往﹐但後來又不滿其為人﹐故錄其《哀頭巾》一詩一文以譏之。他到過北京、山東等地﹐以其著述名望也可算是嘉靖萬歷時期的大名士。早年生活放盪而晚年又頗追悔﹐符合《金瓶梅》小說的寓意(《金瓶梅作者王稼登考》)。但也有學者認為﹐1932年發現的《金瓶梅詞話》冠有“新刻”的字樣﹐初刻或原刻﹐可能即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提到的吳中刻本。初刻或原刻是否有欣欣子序﹐頗值得懷疑﹐故“蘭陵笑笑生”亦可能為子虛烏有的偽托。目前尚待進一步研究。 張佳t(1527─1588)   明詩文家。字肖甫﹐初號盧山﹐更號居來山人。銅樑(今屬四川)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萬歷中任浙江巡撫﹐官至太子太保、總督薊遼尚書兼都御史。卒溢襄憲﹐或作襄敏。與王世貞等人唱酬﹐為“嘉靖七子”之一。詩文才氣縱橫﹐唯乏深致。著有《居來山房集》。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博州山人續搞》卷一二三所作墓志銘、《明史》卷 李讚(1527─1602)   明思想家、文學批評家。原姓林﹐名載貨﹐號卓吾﹐又號宏腦DⅢ莆帷7頰□10鋁昃郵俊□偃□郵俊17□□場9何痰取=□□n袷□=a┤恕<尉溉□□荒輳?1552)舉人﹐初任河南輝縣教諭﹐後累官北京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雲南姚安知府。後棄官﹐先後客寓黃安、麻城、龍湖等地﹐以著書講學為務。萬歷三十年(1602)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罪為禮科給事中張問達所劾﹐逮系獄中﹐自到死。其為學初受佛學﹐繼而受王學左派的影響﹐富於懷疑批判精神﹐提出“孔子之是非為不足據”。尤其斥責宋明間被奉為正統的理學的虛偽﹐以為“《六經》、《語》、《孟》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榮也”﹐因而被時人目為“異端”之尤者。論文則提出“童心說”﹐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者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說》)。此說對於批判理學之偽﹐批判“七子派”末流的膚廓模擬﹐均有積極意義﹐也對晚明公安派以及部分戲曲、小說的創作與批評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在《忠義水待傳序》中提出“發憤著書”說﹐批語中對水湖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在《拜月》、《西廂》、《琵琶》三者孰優孰劣的討論中關於畫工、化工的辯析﹐亦均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著有詩文集《焚書》、《續焚書》﹐史評《藏書》、《續藏書》以及《水湖》評點、《西廂》、《琵琶》評點等多種。生平事跡見鈴木虎雄《李蟄年譜》、容肇祖《李蟄年譜》、張建業《李讚評傳》、廈門大學歷史系編《李蟄研究參考資料》三輯。 桑紹良   明戲曲作家。字於遂﹐一字季子﹐又字遂初。汝州(今河南淄陽)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進士。萬歷二年(1574)任嵐縣知縣。著有雜著《春郊聲韻》﹐所作雜劇存《獨樂園司馬入相》一種。生平事跡見《康熙洪州志》卷二、《乾隆報州志》卷二。 張鳳巴(1527─1613)   明戲曲作撥nW植□穡□帕樾妗16淙瘓郵俊3□蓿n窠□賬罩藎┤恕<尉桿氖□□輳?1564)舉人。後四次會試﹐皆不第。遂絕意仕進。閉門深居﹐讀書養母以終。與弟張燕翼、張獻翼並有才名﹐吳人稱讚說﹕“前有四皇(弘治嘉靖時長洲皇甫沖、皇甫津、皇甫訪、皇甫灤均中進士)﹐後有三張。”與樑辰魚、顧大典、屠隆、湯顯祖、梅鼎柞、徐復柞、余翹等都有交誼。工於詞曲﹐精通音律﹐還能登場演出。自演《琵琶記》中蔡伯哈﹐次子演趙五娘。文學作品﹐獨邁時流。著有詩文集《處實堂前集》、《處實堂後集》、《談格》、《文選纂注》、《夢佔類考》、《四書句解》、《瑞芝閣景行錄》、《清河逸事》等。傳奇有《紅拂記》、《祝發記》、《竊符記》、《虎符記》、《灌園記》、《雇老記》﹐總稱曰《陽春六集》﹐前五種今存。還有傳奇《平播記》、《蘆衣記》﹐均佚。散曲《敲月軒詞稿》﹐見馮夢龍編《太霞新奏》、《吳騷合編》。生平事跡見明劉鳳《太霞草》卷九《壽伯起六十序加明史》卷二五七、《列朝詩集》丁集。 田藝著   明詩文家、學者。字子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田汝成子。十歲從父過采石﹐賦詩有警句。以歲貢生為徽州儒學訓導﹐罷歸。性放誕不羈﹐嗜酒任俠﹐多聞好奇﹐時人比之楊慎﹐於嘉靖、隆慶間以博洽著稱。詩文有才調﹐為時人所重。著有《田於藝集》﹐另著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老子指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皇明詞林人物考》卷七。 汪道不   明詩文家。字仲淹﹐號次公。新縣(今屬安徽)人。汪道昆弟。博學強記﹐氣概莫邁﹐工詞賦﹐旁及書法。與弟汪道會(字仲嘉)齊名﹐時稱“二仲”。著有《汪次公集》。生平事跡見明汪道昆《太函副墨》卷一四所作行狀。 at繼光(1528─1587)   明軍事家、詩文撥nW衷□矗□拍咸粒□硨琶現睢5侵藎n襠蕉□罾常┤恕J老□侵菸樂富詠鶚攏□枚潦椋□n□反笠濉<尉鋼欣□憬□謂□□普愣□量堋W□澆□鰲8=a□焦ψ恐闢□□鼙闆K□亢擰捌菁揖□薄<幻哦嗑□□忠遠級酵□□□芾砬懊湃□蚓□瘛W湟縹湟恪J□繰□。□繆嗾災□簟V□小噸怪固眉□罰□碇□小都托□率欏貳Ⅰ讀繁□導汀貳Ⅰ段潯感率欏返取I□絞錄<□睹魘貳肪磯□歡□Ⅰ豆□□漬髀肌肪硪?0八。 $文熙(152─1591)   明詩文家、史學家。字敬甫﹐號少春。東明(今屬山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授行人。官至廣東副使。詩文均有時名。著有《逍遙園集》、《七雄策纂》、《四史鴻裁》、《閱古隨筆》等。生平事跡見明李廷機《李文節集》卷二O所作墓志銘。 蔡國珍(152─1611)   明詩文家。字汝聘﹐號見麓。奉新(今屬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嚴嵩以同裡欲羅致門下﹐不聽。就南京刑部主事﹐遷福建提學副使。萬歷間累官吏部尚書。致仕卒﹐溢恭靖。以學行稱﹐著清操。詩長於近體﹐文尚平易。著有公冷雲堂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二四、《明史列傳》卷八O。 張元凱   明詩人。字左虞。吳縣(今屬江蘇)人。以世職為蘇州衛指揮。督清運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少習《毛詩》﹐折節讀書﹐寄情詩酒。詩作當時流傳不廣﹐王世貞在其去世後得其行卷﹐嘆賞不已﹐作詩以釀之﹐並序其集以行﹐此後始為詩壇所知。《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大抵推陳出新﹐不襲策臼﹐而風骨道上﹐優壯自喜。每淵淵有金石聲”﹐“蓋其才華本富﹐又脫展名利﹐胸次曠夷﹐故……世貞之心折不置矣。”著有《伐檀齋集》。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棄州山人續稿》卷四二《伐檀齋集序》。 黃維用   一作黃惟揖。明文學家。字說仲。天台(今屬浙江)人。善詩工曲﹐早歲才情蔚起﹐與蔡雅含、王永叔、董光宏等友善。著有《詩草》。董光宏《秋水閣副墨》第六冊有《贈黃說仲》詩﹕“舊憶天台路﹐無困問石樑。自交黃叔度﹐如見孟襄陽。聖世身猶隱﹐名山副可藏。夜闌更對語﹐寒月下匡床。”《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多與王世貞、歐大任等唱酬之作﹐蓋亦沿七子流波雲。昌天成《曲品》稱其曲“說仲尚書之裔﹐推競爽於侯家”。著有傳奇《龍給記》﹐一作《龍蕭》﹐敘柳毅傳書故事﹐今僅(月露音)內存有殘曲。生平事跡見清曹溶《明人小傳》卷四。 莫是龍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雲卿﹐後以字行﹐更字廷韓﹐號秋水﹐又號後明。華亭(今上海鬆江)人。莫如忠於。十歲能文﹐長善書畫﹐受王世貞、皇甫訪稱賞。以貢生終。詩以才情見長﹐不耐深思﹔文則以題跋較優。著有《石秀齋集》。生平事跡見《石秀齋集》卷首所附張所敬著小傳。 王恆   明戲曲作家。字伯貞﹐號少谷﹐又號四明東方士。奉化(今屬浙江)人。約萬歷十年(1582)前後在世。棄諸生業﹐遊名公間﹐到輒留題。著有詩集《兩都遊草》、雜著《甘露後》。傳奇有《合壁記》﹐萬歷刊《樂府名詞》選有此曲。生平事跡見《乾隆奉化縣志》卷─一、《光緒奉化縣志》卷二四、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張獻用   明詩文家。字幼於﹐後更名牧。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張鳳翼弟。嘉靖中為國子監生。為人放誕﹐言行詭異﹐與李攀龍多筆札往還﹐與皇甫漳尤契﹐詩文均受七子影響﹐其學含咀魏晉﹐而未能自成一家。著有《文起堂集》及《紈紛集》﹐另著有《讀易經聞》、《讀易的考》、《舞志》等。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己簽卷七。 許仲琳   明小說家。號鐘山逸裡。應天(今江蘇南京)人。約生活於嘉靖、隆慶間。明舒載陽刊《封神演義》題﹕“鐘山逸裡許仲琳編輯”。清樑章短《歸田瑣記》曰﹕“吾鄉林措亭先生言﹕‘昔有士人馨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無憂貧也。乃因《尚書‧武成篇》‘唯爾有神﹐尚克相予’語﹐行為《封神傳》﹐以稿授女。後其婿樣行﹐竟大獲利雲。’”《浪跡續談》又曰﹔“憶吾鄉林排亭先生嘗與余談《封神傳》一書﹐是前明一名宿所撰﹐意欲與《西遊記》、《水治傳》鼎立而三。”其余生平事跡不詳。 余邵魚   明小說家。字畏齋。建安(今福建建匝)人。出身於明代建陽出版世家﹐撰有長篇小說《列國志傳》。著名小說家和出版家余象鬥重刊此書時﹐稱之為“先族叔翁”﹐則其生活年代﹐當在嘉靖、隆慶期間。其余生平事跡無考。 熊大木   明小說家、出版家。字鐘谷﹐又字鰲峰。福建建陽人。約生活於嘉靖、隆慶時期。《南北兩宋志傳》三台館主人序雲﹕“昔大本先生﹐建邑之博洽士也﹐遍覽群書﹐涉獵諸史”。孫楷第認為此“大本”﹐即“大木”(《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經他之手出版和編撰的小說﹐多為歷史演義﹐今見者有《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南北兩宋志傳》中的《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大來演義中興英烈傳》)。他在《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序》認為﹐史書與小說有不同﹐稗官野史實記正史之未備。若使事跡顯然不浪者得錄﹐則難以成野史之余意。其余生平事跡不詳。 茅港   明散曲家。宇平仲﹐一字平甫。丹徒(今屬江蘇)人。據其與歐大任等同遊揚州、丹徒一帶的時間推算﹐當生活在明隆慶、萬歷時期。幼好學﹐不求聞達﹐閉門著書。詩不工應酬﹐與部住卿輩唱和﹐以布衣老於鄉。所著詩文集《四友齋集》已佚﹐存《韻譜本義》。散曲創作見於《南北首詞記》。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袁尊尼   明詩文家、學者。字魯望。吳縣(今屬江蘇)人。袁宏子。早慧﹐十歲通諸經﹐長益博涉群書。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南京吏部考功郎﹐把山東提學副使。詩文務求詳贍﹐但或病冗長。著有《魯望集》﹐另著有《禮記集說正訛》。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棄州山人續稿》卷四O《袁魯望集序》、《明史》卷二八七。 周朝俊   明戲曲作家。字夷玉、儀玉。勤縣(今屬浙江)人。萬歷初在世。諸生。少有才﹐詩詞俱所擅長﹐詩學李長吉。所著戲曲﹐以傳奇《紅梅記》為最著名﹐常演不衰。王輝登《紅梅記序》謂﹕“其詞真、其調俊﹐其情宛而暢。其布格新奇﹐而毫不落於時套。削盡繁華﹐獨存本色。”另有傳奇《香玉人》、《畫防記》、《李丹記》三種﹐前二種佚。生平事跡見王輝登《紅梅記序》、《市上替舊傳》及《光緒勤縣志》卷三八。 薛論道(約1531一約1600)   明散曲家。字談德﹐號蓮溪居士。定興(今河北易縣、人。少因病階一足。舉業無望﹐乃棄文就武﹐讀兵書﹐自負智囊說劍﹐都下公卿呼為別先生。許襄毅辟為參謀﹐有功﹐升指揮企事。萬歷初﹐戚繼光鎮薊﹐建議棄黑谷關﹐他馳白制臣﹐力諫不可﹐以是失戚帥意﹐移疾罷。久之﹐守大水谷﹐制敵有功﹐把官三級。以參將請老﹐加副帥歸。以武人身分作曲﹐故作品雄奇壯偉﹐高歌慷慨。著有散曲集《林石逸興》。生平事跡見《康熙保定府志》卷一六、《乾隆定興縣志》卷一O。 沈鯉(531─1615)   明大臣、文章家。字仲化﹐號龍江。歸德(今河南商丘)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檢討。明神宗立﹐進左讚善﹐累遷吏部左侍郎。拜禮部尚書。神宗時﹐頗蒙恩眷﹐性硬亮﹐曾請復建文年號﹐修景帝實錄。拜東閣大學士﹐進文淵閣。與沈一貫相左﹐致仕歸。卒溢文端。著有《亦玉堂稿》﹐另著有《文雅社約》等。生平事跡見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一四所作神道碑、《明史》卷二一七。 史經(約1531一約1630)   明戲曲作家。字叔考。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善書畫﹐工詞曲。與王敏德同為徐渭門人。能度曲登場。著有《童投齋集》﹐雜劇《清涼扇余》、(蘇台奇進)、《三卜真狀元》等三種﹐均快。又有傳奇《朱履記》、《冬青記》、《青蟬記》等十六種﹐《櫻桃記》、《吐紅記》、《探初記》三種今存。《夢磊記》有馮夢龍改本。《合紗記》、《忠孝記》有殘出。另有散曲集《齒雪余音》。生平事跡見明王紐德《曲律》卷四、清黃宗受《思舊錄》。 陳文燭   明詩文家。字玉叔﹐號五岳山人。酒陽(今湖北仙桃)人。陳柏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土﹐授大理評事。官至南京大理寺卿。頗負時名﹐詩文均受王世貞影響﹐但尚有其自身創作風格。著有《二西園集》。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已簽卷一五、明李維幀《大泌山房集》卷二九所作壽序。 王訪   明詩文家、學者。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除清江知縣﹐調萬安。把御史﹐件權臣出為福建按察金事。歷官陝西布政參議﹐乞養歸。築室湘江之濱﹐種梅萬樹﹐目為“梅花源”﹐以著書為事。著有《王侍御類稿》﹐編有《續文獻通考》、《東吳水利考》、《稗史匯編》、《三才圖會》。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明史稿》卷二六八。 張九一(1533─1598)   明詩文家。字助甫﹐號周四。新蔡吟屬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授黃梅知縣。官至右金都御史﹐巡撫寧夏。早年入李攀龍詩社﹐為王世貞所稱“吾黨有三甫”之一(余二人為余曰德﹐字德市﹔張佳風﹐蚺丑慫F□□17腥搿昂笪遄印薄N□咦郵□芍薪嫌杏跋斕氖□恕V□小堵灘□□□□罰□碇□小端販階嘁欏貳I□絞錄<□骼釵□濉洞竺諫椒考□肪砭哦□□髂怪久□Ⅰ睹魘貳肪磯□似摺? 沈節甫(1533─1601)   明藏書家、編輯家。字以安﹐號鏡宇。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授禮部主事﹐遷橘祭司郎中。因諫阻建拘禁內﹐得罪尚書高拱﹐移疾歸。萬歷初起復﹐歷南京刑部侍郎﹐改工部﹐攝部事﹐歸卒。贈右副都御史。天啟初追溢忠清。家富藏書﹐編有《玩花樓藏書目錄》。又輯成筆記小說叢書《紀錄匯編》。生平事跡見明郭造卿《海濤山房存稿》文卷三《馬要沈氏續修族譜序》、《國朝獻征錄》卷五 沈員(1533─1610)   明戲曲作家、戲曲理論家。字伯英﹐號寧庵﹐又號詞隱生。江蘇吳江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歷任兵部、吏部主事、員外郎。後以上疏獲罪降職﹐萬歷十六年(1588)又因涉嫌鄉試舞弊案被劾﹐乃告病還鄉﹐長期從事戲曲著述﹐自署詞隱生以明志。論曲主張格律重於一切﹐推崇語言本色。所論得到王敏德、呂天成、袁晉、范文若等昆腔名家支持﹐並奉為領袖。他們在當時曲壇頗有影響﹐人稱吳江派﹐實為當時昆曲之正宗。其重音律的主張與臨川湯顯祖相左﹐曾引發吳江、臨川兩派之爭﹐對傳奇創作和戲曲理論批評有推動作用。著有《屬玉堂傳奇》十七種。散曲集三種已佚﹐今存套數四十二套﹐小令十六支。曲論專著有《遵制正吳編》、《論詞六則》、《唱曲當知》(未見)﹔其套數曲《二郎神》(刊《博笑記倦首》集中概述其曲律見解。《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尤為南曲格律范本。今人編有《沈攝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六、《康熙吳江縣志》卷三二、凌景誕《詞隱先生年譜》。 賈H近(153─1592)   明詩文家。字德修﹐號石葵﹐又號寧鳩子。峰縣(今山東棗莊)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選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一度歸裡﹐萬歷初起復。曾屢疏陳寬賦革弊。平江伯陳王漠以太後家姻﹐黃緣得鎮湖廣﹐又劾其垢穢﹐多切直之言。官至兵部右侍郎。與於慎行交原。著有《東掖漫稿》、《東掖奏草》。於慎行《賈公墓志銘》稱其“嘗著《左掖漫錄》﹐多傳聞時事﹐蓋稗官之流﹐未及見也”。均佚。今唯所編寓言集《滑耀編》存世。其詩文尚散見於《明詩綜》、《明詩紀事》暨所編纂《峰縣志》等書。近有人考証認為他是《金瓶梅詞話喲作者﹐迄難定論。生平事跡見於慎行《毀城山館文集》卷二0《賈公墓志銘》、卷三三《祭少司馬賈公文》﹐《明史》卷HH七。 王錫爵(153─1610)   明文章家。字元馭﹐號荊石。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萬歷初掌翰林院﹐進禮部侍郎﹐擺禮部尚書。萬歷二十一年(159)為首輔﹐為言官所攻﹐改吏部尚書。卒溢文肅。詩文均有台閣之風。著有《王文肅集》、《王文肅奏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一八、《國朝獻征錄》卷一七、《王文肅集》附錄。 吳稼越   明詩文家。字翁晉。孝豐(今浙江安吉)人。吳維茨子。宮南京光祿寺典籍﹐累遷雲南通判。少以詩見稱於王世貞﹐長與吳夢腸、臧娥循等遊﹐並稱“四子”。所作以樂府較佳﹐近體則學北宋西昆體。著有《元蓋副草》。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七。 趙用賢(1535─1596)   明詩文家、學者。字汝師﹐號定宇c常熟(今屬江蘇)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萬歷時因疏論首輔張居正奪情﹐與吳中行同遭杖戍。張居正死﹐起官﹐終吏部侍郎。卒溢文毅。為人剛直嫉惡﹐議論風發﹐有詩文名。著有《鬆石齋集》﹐另著有《三吳文獻志》、《國朝典章》、《因革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二九、《國朝獻征錄倦二六。 姚汝循(1535─1597)   明詩文家。字敘卿﹐號鳳麓。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土﹐累官大名知府﹐滴惠州知州。罷官後遊歷燕趙及蜀地﹐退耕秦淮。自大名罷官後﹐著《屏居集》﹐嘉州再罷﹐著《浪遊集》﹐晚著《耕余集》﹐今均有傳本。生平事跡見明焦站《誼園集》卷二七所作墓表。 吳夢楊   明詩人。字允兆。歸安(今浙江湖州)人。與同郡臧娥循、茅維、吳稼沂等並稱“四子”﹐生性便直﹐不避權貴﹐好吟詩﹐善度曲。晚遊金陵﹐時名頗著。布衣終身﹐卒子萬歷末年。其詩曾被認為是明季布衣之冠﹐然應酬之作較多﹐寫作亦較率易﹐實際成就不高。著有《射堂詩鈔》。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庚簽卷H六、《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朱g%(﹖一1601)   明詩文家。號玉源。明宗室。沈玉朱模七世孫﹐隆慶元年(1567)襲封泌水工。卒溢康德。其詩格調近於南宋四靈派﹐其文則受到七子影響。多與布衣之士交往﹐文名頗著。著有《滄海披沙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明朱謀諱《藩獻記》、《明史》卷─一八、《明史稿》卷一o九。 朱孟田   明詩文家、學者。字秉器。新塗(今江西新幹)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歷官副都御史、巡撫山西。詩文不出當時習尚﹐音節諧暢﹐惟意境欠深。著有《朱秉器集》﹐另著有《河上榕談》、《汾上續談》、《烷水續談》、《玉苟詩談》等。生平事跡見明陳文燭《二西園續集低二《朱秉器詩序》。 朱扈(1535─1608)   明大臣、文章家。字少飲﹐號金庭。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萬歷中累宮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卒於官﹐溢文兩。一生醇謹無大過﹐以茠唲輙珛臗欼R□綞□曬覆 F湮鈉揭淄u錚□□□□煥牢抻唷V□小噸□難鏤募□貳I□絞錄<□睹魘肪□□瘓擰Ⅰ豆□□漬髀肌肪硪黃摺? 王輝登(1535──1612)   明文學家。字百級﹐號玉遮山人。先世江陰(今屬江蘇)人﹐移居蘇州(今屬江蘇)。少有文名﹐善書法。嘉靖末遊京師﹐客大學士袁偉家。萬歷時曾召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詩名甚著﹐其時布衣、山人以詩名者十數人﹐以其為最。受申時行、王世貞器重。一生著述頗豐﹐隨著隨刻﹐或因地為編﹐編自為名﹐長短不一。詩文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格平易﹐接近公安三袁。著鬱王百我集》、《謀野集》、《南有堂詩集》、《吳郡丹青志》、《棄史》、《吳社編》等存世。另著有傳奇《全德記》、《彩袍記》﹐雜劇《相思譜》。輯明代散曲為《吳騷集》。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八八所作墓志銘、明中時行《賜閒掌集》卷三四所作祭文、《明史倦二八八。 申時行(1535─1614)   明詩文家。字汝默﹐號瑤泉﹐晚號體體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歷左庶子﹐掌翰林院事。萬歷五年(1577)由禮部右侍郎改吏部。張居正去世﹐與張四維相繼柄政。因立明光宗為太子事受時論非議。後力求免職﹐詔馳驛歸。卒於家﹐溢文定。為明後期元老重臣﹐對朝野影響頗大。其文主要是官場應用之作﹐詩有台閣體遺風。著有《賜閒堂集》﹐另著有《書經講義會編》、《召對錄》、《給扉犢草》。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一八、《國朝獻征錄倦一七。 徐顯卿(﹖一1602)   明詩文家。宇公望﹐號檢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隆慶H年(1568)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詩文名不著﹐所作大都抒寫個人生活情趣﹐未受七子影響﹐但失之平淡。著有《天遠樓集》。生平事跡見明申時行《賜閒堂集》卷三四所作祭文。 華叔陽   明詩文家。字起龍。無錫(今屬江蘇)人。華察子。隆慶二年(1568)進士﹐官禮部主事。卒年僅二十九歲。詩文明顯受到其父及其岳父王世貞影響﹐五言頗有父風﹐七言詞調朗爽﹐兼入七子流派。著有《華禮部集》。生平事跡見明李維幀《大泌山房集》卷一二《華禮部集序》。 余象鬥   明小說家、出版家。字仰止、文台、子高﹐號三台山人。建安(今福建建歐)人。約生活在隆慶、萬歷時期。出身於出版世家。“余氏雙峰堂”為當時著名刻書坊。他自己也撰作小說。所著有《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簡稱《南遊記》﹐《四遊記》之一種)、《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簡稱《北遊記》﹐《四遊記》之一種)、《皇明諸司廉明公案》、《皇明諸司公案》(《續廉明公案》)。此外﹐還編有短篇小說集《萬錦情林》。經他刊刻的書有《三國志傳評林》、《忠義水林志傳評林》、《列國志傳》等。他對通俗演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以為十六史之作﹐“其序事也﹐或出幻渺﹔其意義也﹐或至幽晦”﹐緣由“世無信史”﹐故而需要由歷史演義來“統而紀之﹐序而理之”﹐“條之以理﹐演之以文﹐編之以序”(《列國志傳序》)﹐補正史之不足。其余生平事跡無考。 王世$(1536──1588)   明詩人、詩論家。字敬美。太倉(今屬江蘇)人。王世貞弟。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仕至南太常少卿。其詩古體有建安風骨﹐近體似中晚唐﹐“意極變化﹐語鮮雷同”(陳文燭《王奉常集序》)﹐既受七子派復古之論的影響﹐又有意創新求變。論詩亦反對一味標舉漢魏盛唐的格調﹐認為不妨“稍稍縱其性靈(《李唯寅貝葉齋詩集序》)﹐“且莫理論格調”﹐以達到“獨擅一家之長”(《藝圃擷余》)。為明萬歷初文風轉變時期的重要詩論家。著有《王奉常集》及論詩專著《藝回擷余》。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 朱載4(1536一約1610)   明散曲家。字伯勤﹐號句曲山人﹐又自號狂生。明宗室。鄭恭王朱厚烷長子。厚烷被禁煙﹐載培築土室宮門外﹐席莫獨處十九年。厚烷死﹐載精讓爵盟津之曾孫朱載裡﹐詔許之﹐仍封其子孫為東垣王。學無師援﹐但能自勵﹐辨黃鐘﹐演歷法、算經﹐被之琴瑟﹐皆奧衍無涯。晚年幅巾策杖﹐雜處農樵間。卒溢端清。發明“十二平均音律”﹐在音樂史上影響很大。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韻學指南》、《歷學新說》、《嘉量算經》等。散曲作品收入清賀汝田輯《醒世詞》中﹐多感嘆世情冷暖﹐榮辱無常﹐語言通俗﹐風格清新。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疇人傳》卷三一、《藩獻記》卷三、《順治懷慶府志》卷七。 錢希官   明文學家。字簡棲。常熟(今屬江蘇)人。少遇家難﹐遷居吳門。性孤高耿介﹐好低呵人事而不屑屑於謁貴人之門。遊浙東、荊南、江西﹐與王百級、屠隆、湯顯祖交。萬歷四十一年(1613)尚在世﹐卒以窮困死。生前博覽好學﹐詩詞筆記均有撰作。樑溪鄒彥吉序其集謂﹕“讀其所著書而與之交﹐土木其身而龍虎其文﹐憨轉為惠﹐無味轉為有味。”《四庫全書總目‧存目》著錄有其《劍笑》、《戲暇》、《償因》三種。另還有《鬆樞》、《遼志》(此二種已不存)、《桐薪》、《聽鑒志》等。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丁集。 周暉   明詩文家。字吉甫。上元(今江蘇南京)人。諸生。約生活於嘉靖、萬歷時期﹐享年八十余。老而好學﹐為鄉裡所重。博古洽聞﹐多識往事﹐又性好編錄。吟詠自適﹐不求人知。著有《金陵瑣事》、《幽草齋集》。生平事跡見明焦站《金陵瑣事序》、顧起元《客座贅語》、《列朝詩集》丁集。 張元對(1538─1588)   明詩文家、學者。字子草﹐號陽和。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第一﹐授修撰。嘗抗疏救御史胡津。進左諭德﹐直經筵﹐卒於官。天啟初追溢文恭。早年從王成遊﹐傳良知之學。論學矩度嚴然。詩文無語錄粗鄙之習﹐但成就不高。著有《不二齋文選》﹐另編著有《紹興府志》、《雲門志略》、《翰林諸書選粹》。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一九。 沈俗學(1539─1582)   明詩文家。字君典﹐號少林﹐又號白雲山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第一﹐授修撰。弓l疾歸﹐尋卒。追爛文節。詩文均有時名。著有《郊居遺稿》。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棄州山人續搞》卷一二五所作墓表。 王#(1539──1603)   明詩人。字子修﹐號秋澄。淄川(今山東淄博)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官吏部文選郎中。坐事斥為民。詩名不甚著﹐很少為詩選家注意。著有《檢部詩集》﹐另有《修縣志小序》一卷﹐常附詩集以行﹐並纂修《淄川縣志》。生平事跡見《檢部詩集》卷首所載傳記、《明史》卷二三O。 沮純(1539─1607)   明詩文家、學者。字景文﹐一字叔文﹐號一齋﹐晚號亦齋。三原(今同陝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由壽光知縣征為戶科給事中﹐累遷左鄰御史。以與首輔沈一貫意見不和﹐致仕歸。說恭毅。在隆、萬之際﹐正色上朝﹐不負君國。其文明白曉暢﹐易於觀覽﹐不以文字為工。其詩大抵沿七子之派而稍失之於粗。著有《溫恭毅集》。生平事跡見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一四所作神道碑、《明史》卷HHO。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