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宋遼時期作家名覽(三) 李若川   宋詩人。字子至。其籍貫不詳。高宗紹興中任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孝宗乾道初﹐以吏部尚書使金。其詩僅存十三首﹐《村社歌》、《蠶婦詞》等清新可誦。著有《延月樓詩稿》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周裁之《海陵集》卷一八《除江西運判制》、洪適《盤洲集》卷二二《除權刑部侍郎督府參讚軍事制》。 劉子軍(1101─1147)   宋學者、詩人。字彥沖﹐號屏山。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以蔭授承務郎﹐通判興化軍。父死靖康之難﹐遂辭歸武夷山﹐隱居十七年。講學不倦﹐所與遊者﹐皆海內知名人士。朱鬆死﹐以子高為托。高宗紹興十七年卒。溢文靖。子軍學問精深﹐於《周易》尤有心得﹐朱高曾從之學《易》。詩文俱佳﹐《四庫全書總目》以為其“談理之文辨析明快﹐曲折盡意﹐無南宋人語錄之習﹔論事之文洞悉時勢﹐亦無迂闊之見”。詩以《沛京紀事》H十首為代表﹐筆觸凝重深沉﹐“不減唐人”(元方回《浙奎律髓》評語)。另有一些吟詠山水之作亦頗有情趣﹐如《策杖》流暢深婉﹐《南溪順懼有理趣。著有《屏山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朱高《朱文公文集》卷九O《屏山先生劉公墓表》、《宋史》卷四三四。 范濬(1102──1151)   宋文學家、學者。字茂明。梩屆樞E□恕<沂酪等濉8咦諫芐酥芯儐土擠秸□□鄖罔淼閉□□遣瘓汀V闆緞捏稹罰□旄呷∪□撓淞睹獻蛹□3濉﹖2喚□□□□琶漚慚□Q□叱葡閬□壬□F涫□敖□□饕祝□淘□菥篩瘢□簧娼□髯諗桑□盤迤牡潰□嚳怯□嘉□□□取保a端目饈榍疤嵋□罰□F湮募甘□啪恚□卵倚□破洹氨綺╖□□□保a斷閬□壬□募□頡罰□□饈Φ酪喑破洹罷毒□媒。□湓涿髡□□咳幻□搖保a斷閬□壬□募□笮頡罰□F洹緞尚篩場貳Ⅰ陡示嶄場貳Ⅰ緞犯場范絛【□罰□形鐨粗荊□□碳飪獺V□小斷閬□□反□饋I□絞錄<□炷蛔□斷閬□〈□貳19魍□紛□斷閬□壬□□罰n□□端牟看鑰□剷唷繁盡鬥斷閬□壬□募□肪硎祝□□饔ν15齟金華先民傳低二。 王經   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性之。穎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自稱“汝陰老民”。王明清之父。紹興初累官右承事郎﹐守太府丞﹐迪功郎﹐權樞密院編修官。撰成《祖宗兵制》﹐紹興四年賜名樞庭備檢。後罷為主管台州崇道觀。九年上《七朝國史》﹐進右宣議郎。以言徽宗陵名不當﹐件秦檜。進右宣教郎﹐充湖南安撫使參議官﹐獻《祖宗八朝聖學通紀論》。十三年﹐獻《太玄經解義》。晚年避居刻中﹐人稱“雪溪先生”。出身書香世家﹐藏書豐富﹐又博聞強記﹐著述甚豐。陸遊稱其“記問該洽﹐尤長於國朝故事﹐莫不能記。對客指畫誦說﹐動數百千言。退而質之﹐無一語纓”(《老學庵筆記》)。然以上諸作﹐均已失傳。今存詩集《雪溪集》五卷﹐《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格近溫、李”。又有《默記》三卷﹐多載北宋朝野遺聞﹐可補正史之不足﹐但有時語涉怪誕﹐不可據為實錄。又《四六話》二卷﹐評論來人表店之文﹐總結驕文寫作技巧﹐《四庫全書總目》謂﹕“睡之所論﹐亦但較勝負於一聯一字之間……終宋之世﹐惟以隸事切合為工﹐組織繁碎而文格日卑﹐皆俊等之論導之也。然就其一時之法論之﹐則亦有推闡入微者﹐如詩家之有句圖﹐未可廢也。”又《補侍兒小名錄》一卷﹐乃為續洪運(一作洪芻)之書而作。此外﹐舊題柳宗元撰《龍城錄》與馮貧撰《雲仙雜記》﹐也有學者以為乃三怪偽托(見何蓬《春話紀問》、張邦基《墨莊漫錄》)。生平事跡見陸心源《宋史翼》卷二七、《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三七。 胡控(1102─1180)   宋文人、學者。字邦衡﹐號浩庵。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進士﹐授撫州軍事判官。紹興七年(1137)為樞密院編修官。八年﹐因上書反議和﹐乞斬秦檜﹐詔除名流昭州﹐十八年滴移吉陽軍。二十六年檜死﹐遂移衡州。孝宗即位﹐復左奉議郎知饒州。隆興元年(1163)遷秘書少監。後因不附和議﹐出力措置浙西、淮東海道﹐親率兵士御敵。淳熙七年(1180)除寶文閣待制﹐加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卒溢忠商。為人忠正尚氣節﹐故楊萬裡序其文集曰﹕“先生之文肖如其為人﹐其議論閡以挺﹐其序記古以則﹐其代言典而嚴﹐其書事約而悉。”《上高宗封事》慷慨陳辭﹐使朝野震動。他如《應詔言事狀》、《上孝宗封事》亦視死如歸、激昂閡切。所作詩詞亦恢奇高響﹐多憤激慷慨語。如詞作《好事近》辭意峻切﹐凜然無畏。詩作《次雷州朱或秀才韻時欲渡海》寫不屈之志﹐鋒掙凜然。有《胡檐庵先生文集》、《揭庵長短句》傳世。生平事跡見楊萬裡《誠齋集》卷─一八《胡公行狀》、周必大《省齋文稿》卷三O《胡忠簡公神道碑》及《宋史》卷三七四。今人胡署有《胡忠簡公年譜》四卷﹐民國三十四年貴陽《中央日報淵F印。 岳飛(1103一1142)   宋將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1122)﹐應募從軍。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太尉﹐少保﹐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封武昌郡開國公。後以堅持抗金﹐反對和議﹐為秦檜等以“莫須有”罪名所陷﹐四大理寺獄死。孝宗淳熙六年(117)﹐追溢武穆﹔寧宗嘉定四年(121)﹐追封鄂王﹔理宗淳信六年(124)﹐改溢忠武。岳飛精忠報國﹐武略超人﹐在文學上亦頗有成就。後人編有《岳忠武王文集》八卷﹐存文一百六十余篇﹐《南京上高宗書略》、《奏乞出師紮子》、《五岳詞盟記》等﹐激情磅磷﹐文辭剛勁。詩存十余首﹐《送紫巖張先生北伐B、《題新塗蕭寺壁》等﹐格調高昂﹐一如其文。詞存三首﹐尤以《滿江紅》(怒發沖冠)最為著名。生平事跡見岳坷編《岳忠武王行實編年》、《宋史》卷三六五、清黃邦寧編《岳忠武王年譜卜一卷《遺事個一卷(《岳忠武王文集》附)﹐近人李安著《岳飛史跡考﹔﹐1970年台灣中正書局印行。 鄭推(1103─1162)   宋史學家、文學家。字漁仲﹐自號溪西遺民﹐學者稱夾滌先生。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自徽宗政和八年(ill)﹐樵十六歲便深居夾媒山﹐讀書撰著三十年。高宗紹興二十八年(115)﹐以薦召授右迪功郎﹐禮兵部架閣。以劾落職﹐改監潭州南岳廟﹐歸抄所著《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樞密院編修﹐兼檢校諸房文字﹐旋罷職。樵學問博洽﹐治史成就尤著﹐撰通史體《通志》二百卷﹐其中“二十略”卓有創見﹐最受稱道。其他文存七篇﹐《獻皇帝書》、《主宰相書》等﹐文辭灑脫明快﹐《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文“混漾恣肆﹐多類晚唐李觀、孫樵、劉蛻﹐在宋人為別調”。詩五十六首﹐《送芹齋》、《吊采石渡口將軍》等﹐蕭散疏淡﹐不甚修飾。有《通志》二百卷﹐《夾滌遺稿》三卷等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三六。今人顧頜剛著有《鄭樵年譜》(民國二十四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和《鄭樵傳》(民國十二年《國學季刊入一卷三期》。 王之望(03一1170)   宋文學家。字瞻叔﹐號漢濱﹐襄陽黎城(今屬湖北)人﹐寓台州。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累遷太府少卿。學宗即位﹐除戶部侍郎﹐充)11陝宣諭使﹐拜參知政事﹐罷。起為福建安撫使﹐加資政殿大學士﹐移知溫州﹐尋罷歸。當秦檜時﹐落落不合﹐或謂其有守﹐後力附和議﹐以割地噴敵為得計。敵勢益張﹐迄以此廢。溢敏肅。工詩文﹐《四庫全書總目》評為“疏暢明達﹐猶有北宋遺矩。諸札子亦足以考見時事﹐與正史相參”。著有《漢濱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樓鑰《攻魄文集》卷八四《祭王參政》、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五三《王參政文集序》、《宋史》卷三七二。 李易   宋詩人。字順之。江都(今屬江蘇)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進士第一﹐授簽書江陰軍判官。紹興元年(1131)為太常博士﹐轉工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後知揚州﹐累遷敷文閣待制。卒於秀州。其詩存世僅十一首﹐多為閒居薊縣時所作﹐風格恬淡清雅。著有《李敷文詩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明朱希召編《宋歷科狀元錄倦五及清莊仲方《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吳帶(1104──1183)   宋文學家。字明可﹐號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1132)進士﹐遷秘書正字。孝宗即位﹐遷禮部侍郎﹐終龍圖閣直學士。晚退閒家居十四年﹐卒於家。溢康肅。《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才甚富﹐往往瀾翻泉湧”﹐然其詩題材范圍頗窄﹐和寄贈答之什佔現存詩作十之七八﹐余者亦多模山范水、嘆老乞歸之作。大多平易沖塔﹐不露芒角﹐頗近白居易晚年之閒適詩。晚年尤慕陶潛﹐作《和陶詩》三卷﹐更趨平淡恬適。亦能文﹐朱基稱其“屬文不事雕刻而豪健使整﹐指意明白”﹐又能詞﹐僅存一首。著有《湖山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朱高《龍圖閣直學士吳公神道碑》(《朱文公文集》卷八八)、《宋史》卷三八七。 晁公武   宋目錄學家。字子止﹐號昭德先生。知野(今山東巨野)人。紹興二年(113)進士﹐靖康中避兵入蜀﹐為四川總領財賦司幹辦公事﹐乾道中以敷文閣直學士為臨安府少尹。賅博廣聞﹐曾受四川轉運副使井度五十筐贈書﹐又合祖傳舊藏二萬余卷﹐披覽校附﹐逐一著錄﹐成《郡齋讀書志》﹐為我國最早私家提要書目﹔另著有《昭德文集》。生平事跡見《宋蜀文輯存》卷七O《昭德晁先生文集序》、《宋元學案補遺》卷四c 程核   宋詞人。字正伯。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其家有擬肪﹐名“書舟”﹐因以為號。活動於南宋前期。今傳《書舟詞》一卷﹐前有王稱(一作假﹐字季平)紹熙甲寅年(1194)之序﹐雲尚書公尤麥稱其文過於詩詞﹐當時“方為當塗諸公以制舉論薦”。王氏以為程該詩詞文兼擅﹐故雲﹕“余謂正伯為秦、黃則可﹐為叔原則不可。”蓋晏紹道僅以詞名世。楊慎《詞品》稱其為“東坡之中表”﹐實誤﹐後遂以訛傳訛﹐《四庫全書總目》亦置之於北宋詞人中。況周頤《患風詞話》辨其誤。《詞品》引其《酷相思》﹐又稱《四代好》、《折紅英》皆佳。許昂霄《詞綜偶評》評其《酷相思》﹕“人人之所欲言‧﹐卻是人人之所不能言。此之謂本色﹐無筆力者﹐未許妄作邯鄲。”生平事跡見王稱《題(書舟詞)》。 懷深   宋詩僧。壽春(今安徽壽縣)夏氏子。欽宗靖康間住靈巖堯峰院﹐號慈受禪師。南宋高宗建炎間居洞庭。終於江寧蔣山太平興國寺。慕唐詩僧寒山子詩“丁寧苦口﹐警悟世人種種過失”(《慈受擬寒山詩》卷首自序)﹐擬作五言詩一百四十八首。其詩宣揚釋氏輪回因果之說﹐多以教誡說理為主。村言口語﹐拙於文采。有《慈受擬寒山詩》傳世。厲鸚《宋詩紀事》卷九Th又從《中吳紀聞》、《吳郡志》錄其《中秋賞月寄高峰浪志》、《堯峰院山居十詠》(存六首)﹐則有抒情風格。生平事跡見《慈受擬寒山詩》卷首自序。 胡定(1106─1162)   宋文人、學者。字仁仲﹐號五峰。建寧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胡安國之子。以蔭補右承務郎﹐不調。曾師事楊時﹐傳其父之學。於南山下精研理學近二十年。秦檜欲用之﹐宏避而不仕。檜死﹐被召﹐以疾辭。宏為理學三峰學派創始人。所作詩歌清淡疏朗﹐《題上封寺》、《西林寺廓然堂有懷》等皆淡泊有致。文亦醇雅婉正﹐《上光堯皇帝書》文辭別切﹐《與秦會之書》等可為代表。有《五峰集》﹐《皇王大紀》﹐《知言》傳世。生平事跡見張拭《南軒文集》卷一四《胡子知言序》、《宋史》卷四三五。 史浩(1106一1194)   宋政治家、文學家。字直翁。明州都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一作十五年)進士﹐調余姚縣尉﹐累官至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1163)﹐指中書舍人﹐官至參知政事﹐拜尚書右僕射。後出知紹興。淳照五年(1178)﹐復有丞相。十年(1183)﹐請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進太師。年封會稽郡王。寧宗登極(1195)﹐賜溢文惠﹔嘉定十四年(1221)﹐追封越王﹐改溢忠定。文存千余篇﹐多奏札、表啟之作。詩存三百二十余首﹐詞曲一百三十余篇﹐大多應和酬答﹐祝壽題記之類﹐雍容華麗﹐意境較為平淡。其大曲七套﹐如《采蓮舞》、《劍舞》、《花舞》、《漁父舞》等﹐完整地保存了唐宋歌舞戲大曲的名稱、組合形式、演唱細節等﹐是研究來代大曲難得的寶貴材料。有《尚書講義》二十卷﹐胭B峰真隱漫錄》五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九六。 仲並   宋文學家。字彌性。江都(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二年(1132)進士。七年張濬薦為京口通判。孝宗繼位﹐耀光祿寺丞。晚出知額州。幼而好學﹐及長潛心學問﹐尊孔孟之道﹐力排王安石之說。詩如(詠竹)、《送泉州周尚書五首》、《日暮系舟》等皆清雋拔俗。詞如《憶王孫‧秋日》、《攀山溪‧有僧》清麗有致﹐《念奴嬌‧冬至夜作》、《水調歌頭‧浮遠堂》等則頗有豪邁之氣。散文尤佳﹐周必大《仲並文集序》謂其“論時事、條利害﹐深切明白﹐務在可行”﹐如《聯州任滿陛對札子》、《上宰執書》等皆是。周氏又評其“四六敘事雖閻肆而關鍵甚密﹐屬對雖切而非驕儷所能拘”﹐謂其(州謝上表)“以古文就今體﹐自成一家”。又雲其“雜著題跋清新可愛”。著有《浮山集》。生平事跡見周必大《仲並文集序》(《浮山集》卷首)、葉通《水心文集》卷九《煙靠樓記》。 陳長方(1108一1148)   宋散文家。字齊之﹐號唯室。長樂(今福建福州)人。父化為洪州錄事﹐父卒﹐長方奉母徙吳﹐依外祖。從王藏遊﹐隱居鄉裡﹐閉門窮研經史﹐名重一時。高宗紹興八年(1138)登進士第﹐調太平州蕪湖尉﹐遷江陰軍學教授﹐未行﹐以疾終﹐年僅四十一。其學以程氏為宗﹐著有《唯室集》、《步裡客談》傳世。生平事跡見《唯室集》後附宋胡百能《陳唯室先生行狀》及章憲、洪興祖、張九成所撰三篇《祭陳唯室文》。 李石(1108一﹖)   宋文學家、畫家。字知紹﹐號方舟。資陽(今屬四Ill)人。少從蘇符遊﹐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及第。紹興末以薦任太學博士﹐黜成都學官﹐乾道中再入為郎﹐歷知合州、黎州、眉州﹐官至成都轉運判官﹐後坐斥﹐晚年困頓﹐鬱鬱而死。其文學蘇武﹐故所作閉肆古雅﹐如《鬼神論》、《大人論》、《西江集序》、《李晉壽詩敘》、《叢桂堂記》等。“諸體詩縱橫跌宕﹐亦與眉山門徑為近”(《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九)。詞作亦清新可讀。著作今存《方舟經說》、《續博物志》、《方舟集》。生平事跡見《方舟集》卷一O《自敘》、宋鄧椿《畫繼》卷三、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三。 黃公度(1109─1156)   宋文學家。字師憲﹐號知稼翁。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第一﹐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除秘書省正字﹐故事第一人。坐以書譏時政﹐罷為主管台州崇道觀。秩滿﹐通判肇慶軍府事。二十六年﹐拜考功員外郎﹐旋以疾終。詩存二百余首﹐“格律森嚴﹐興寄深遠”(陳俊卿《知稼翁集序》)﹐佳作有《悲愁》、《次韻宋永死傷時》、《春日抒懷》等。洪邁亦讚其詩“理迅蹈厲﹐發越沉鬱﹐精深而不浮於巧﹐平淡而不近俗”(《知稼翁集序*。文存六十余篇﹐《上段第二札子》、《上陳尚書》、《送鄭少齊赴官嚴州序》等﹐議論宏達切直﹐文筆纖徐坦誠﹐《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文“恬靜而軒爽”。詞存十五首。有《知稼翁集》十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莆陽知稼翁集》卷一二龔茂良《黃公行狀》、林大湧《黃公墓志銘》及黃沃《宋尚書郎擴銘》。 王十朋(1112一1171)   宋文學家。字龜齡﹐號梅溪。樂清(今屬浙江)人。少穎悟﹐有文行﹐及長﹐聚徒教授於梅溪。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舉進士第一﹐除著作郎﹐簽判紹興府﹐遷大宗正丞﹐請調歸。孝宗時﹐歷知饒、菱、湖、泉諸州﹐救災除弊﹐恤民隱﹐有治績﹐所至﹐人繪其像而詞之。屢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所奏之事多為采納﹐累官至太子詹事。以龍圖閣學士致仕﹐乾道七年卒。溢忠文。生平著述頗豐﹐賦、詩、文各體俱佳。其文不事雕琢而風格典雅﹐渾然天成。汪應辰論其文雲﹕“專尚理致﹐不為浮虛靡麗之詞﹐其論事章疏﹐意之所至﹐展發傾盡﹐無所回隱﹐條暢明白”(《文定集‧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劉洪稱其詩“渾厚質直﹐懇惻條暢﹐如其為人”(《梅溪集‧序》)。所作《會稽風俗賦》﹐及《東屯》、《初至泉州示七邑宰》、《王孝子詩》、《和韻題秦隱君系故居》、《泛泛江漢水》等詩﹐《南浦老人詩集序》、《四友堂記》、《雜說》等文﹐俱為佳品。著作今存《梅溪集》、《會稽三賦》、《東坡詩集注》。生平事跡見江應辰《文定集‧龍圖閣學士王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八七。 林之奇(1112一1176)   宋文學家。宇少穎﹐號拙齋。侯官(今福建閩侯)人。從學昌本中﹐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調莆田主簿﹐改尉長汀﹐召為秘書省正字﹐轉校書郎。後乞詞家居﹐聚徒講學﹐弟子甚眾﹐呂祖謙即其中最著者。孝宗淳熙三年卒﹐溢文昭。呂本中頗尚佛學﹐故之奇所論往往雜有儒、釋之義。雖究心訓沽﹒散文卻明白暢達﹐無語錄粗鄙之氣。“詩尤具有高韻”(《四庫全書總目》)﹐其詩今存約三十首﹐均為古詩﹐《江月圖》、《早春偶題》有蘇黃風格。著述較多﹐有《尚書集解》、《論語注》、《楊子講義》、《拙齋文集》傳世。編《觀淵集》三十卷。生平事跡見呂祖謙撰《祭文》、姚同《拙齋林先生行實》(均見《拙齋文集》附錄)、《宋史》卷四三三。 而公邀   宋詩人。字子西﹐號嵩山居士。濟州銀野(今山東巨野)人。晁公武之弟。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歷左迪功郎、樑山縣尉、施州通判。乾道初知眉州﹐又擺提點刑獄公事。晁氏自晁遇以來﹐家傳文學。南渡後公起與兄公武最為知名。公迎詩揮灑自如、清新自然﹐如《群荷》、《秋日》、《秋江》等皆是。《嵩山十八詠》寫嵩山十八景觀﹐亦各具情態。其文成就較高﹐師盛稱其“雄深健雅﹐短而俊傑”(《嵩山居士集序》)﹐《四庫書前提要》亦譽其“勁氣直達”﹐如《上政治啟》、《與李仁甫結交書》大抵有此特點。有《嵩山居士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師增《嵩山居士集序》(《嵩山居士集》卷首)、清莊仲方《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 葛立方   來文學家。字常之﹐號歸愚居士。丹陽(今屬江蘇)人﹐徙吳興(今浙江湖州)。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後出知袁州。孝宗隆興二年(1164)﹐命知宣州﹐被論罷歸﹐遂不復出。文存一百余篇﹐《憶青山賦》、《九效》等﹐古樸流暢﹐芮輝《歸愚集序》讚其文“務去陳言而不露斧鑿痕﹐自出機抒而不襲他人後﹐……閻肆馳騁而不失程度﹐纖徐清麗而歸於雅正。”詩存約二百首﹐不乏傷時憫志﹐悲涼凄惻之作。詞存三十九首﹐“多平實舖敘﹐少清新宛轉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規格”(《四庫全書總目》)。《好事近‧歸有期作》、《春光好‧寒食將過淮作》﹐亦明快活潑。論詩之作《韻語陽秋》﹐自漢魏以來詩篇﹐皆參稽抉摘﹐品藻其是非﹐持論嚴正。有《韻語陽秋》二十卷、《歸愚集》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芮輝《歸愚集序》以歸愚集》卷首)、《宋史》卷三三三及纓基孫撰《葛立方傳》(《歸愚集》卷末)。 林光朝(111─1178)   宋學者、文學家。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調袁州司戶參軍。乾道三年(1167)改知永福縣。八年進國於司業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茶寇犯嶺南﹐光朝擊敗之。除中書舍人﹐後知要州。光朝以學問名世﹐首以伊洛之學倡於東南。所存詩文不多﹐詩大體學黃山谷。著有《艾軒集》傳世。生平事跡見《艾軒集》附錄《艾軒遺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 李貴(1115─1184)   宋史學家、詩人。字仁甫﹐一字子真﹐號賣巖。眉州丹棱(今屬四Jll)人。年少時即著《反正議》十四篇。高宗紹興八年(1138)進士﹐十二年赴華陽主簿任。歷秘閣修撰﹐累官禮部侍郎﹐除敷文閣學士。其性剛直﹐以名節學術知名海內。纂修《續資治通鑒長編》﹐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廣博﹐考訂精核。詩僅存六首﹐詩風樸質。一生著述甚豐﹐惜大多亡快﹐今存者僅《續資治通鑒長編》、《六朝通鑒博議》、《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及《李文簡詩集》四種。生平事跡見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六六《李文簡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八。 王灼   宋文學家、評論家。字晦叔﹐號頤堂﹐又號小溪。遂寧(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間曾為幕僚﹐紹興十五年(if4)冬曾寄居成都碧雞坊妙勝院。其論詞反對墨守陳規﹐推崇蘇拭﹐貶斥柳永。品評大致公允﹐考辨亦頗精核。博學多文﹐們於音律﹐能為詞章﹐多系短章。詩文有俊邁之風。著有《頤堂先生文集》、《碧雞進志》等傳世。生平事跡見《碧雞漫志‧自序》、清丁丙《頤堂先生文集跋》。 洪適(7一1184)   宋文學家。初名造﹐後改適﹐字景伯﹐晚年號盤洲老人。饒州邵陽(今江西波陽)人。洪皓長子。以前補修職郎。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與弟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改左宣教郎﹐入秘書省正字。父滴英州﹐適亦免官﹐後起知荊門軍。紹興三十一年(1161)除尚書戶部郎中。孝宗乾道元年(1165)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罷。後復起﹐因不為林安宅所容﹐家居十余年。適與弟遵、邁皆有文名﹐時稱“三洪”。著有《盤洲集》、《隸釋》、《隸續》傳世。生平事跡見許及之《洪公行狀》(《盤洲文集》附錄)、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六七《洪公神道碑銘》、《盤洲文集》卷三三《盤洲老人小傳》、《宋史低三七三。 周以之(1118─1164)   宋文人。字茂振。其先蜀人﹐後徙海陵(今江蘇泰州)。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授武進尉。二十一年除秘書省正字。二十七年兼實錄院同修撰﹐上《徽宗實錄》。二十九年除翰林學士知制浩﹐充金國告哀使。三十年兼權吏部尚書。次年責授秘書少監分司南京定州居住。孝宗隆興二年(1164)復原官致仕。文多制法奏議﹐《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文章摘雅﹐猶有北宋館閣之余風”。著有《海陵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二C、i海陵集序》。 汪應辰(1118─1176)   宋文學家。初名洋﹐字聖錫。信州玉山(今屬江西)人﹐學者稱玉山先生。高宗紹興五年(1135)進士第一﹐改名應辰。初授鎮東軍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因件秦檜﹐出通判建州。遂請相﹐家居累年。後流落嶺嬌十七年。檜死﹐始還朝﹐紹興三十一年(1161)召為吏部郎官﹐遷權吏部尚書。後以敷文閣直學士為四J〕g制置使、知成都府。復因得罪權貴連遭貶滴﹐遂致仕。卒溢文定。少從喻據、張九成諸人遊﹐後與呂祖謙、張拭相善﹐於朱惠為從表叔﹐恆相與商榷往返。不喜為文﹐以為不宜敝精神於無用﹐然所作輒過人。著有《石林燕語辨》、《文定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三八《祭江聖錫尚書文》、朱高《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汪尚書文》、《宋史》卷三八七。 韓元吉(1118─1187)   宋文學家。字無咎﹐號南洞。開封雍丘(今河南開封)人﹐徙信州上饒(今屬江西)。以前為龍泉縣主簿。高宗紹興二十八年(1158)為建陽令。孝宗乾道九年(if7)權利部尚書﹐出使金國。淳熙元年(1174)知婆州﹐入為吏部尚書。後歸老於上饒。少受業尹焊﹐又與朱高友善。擅詩文﹐陸遊讚其“落筆天成﹐不事雕鐫。如先秦書﹐氣充力全”(《祭韓元咎尚書文》)﹐《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體文格均有歐、蘇之遺”。詞有雄放豪邁之作﹐如《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等﹐著有《桐蔭舊話》、《鐘牷撥熊髑A貳Ⅰ督刮布□省返卻□饋I□絞錄<□接巍段寄銜募□肪硭囊弧都籃□□躺惺槲摹貳﹗端問芬懟肪硪凰摹? 洪進(1120一1174)   宋學者、文學家。字景嚴﹐號小隱。饒州邵陽(今江西波陽)人。與兄適同中高宗紹興十二年(114)博學鴻詞科﹐賜進士出身﹐歷徽太閣直學士﹐出知平江府。孝宗朝﹐召除翰林學士承旨﹐拜同知樞密院事﹐歷官江東安撫使﹐資政殿學士﹐提舉洞霄宮。淳熙元年卒﹐盜文安。擅長驕文。高宗內禪時﹐凡禪位之詔書﹐登極之赦令﹐尊號改元等文﹐皆出遵手﹐一時傳誦天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論其文曰﹕“天生廊廟之文也。文從字順﹐隨物賦形。”(《攻愧集》卷五二)詩有《丁香花》等﹐亦佳。著作今存《泉志》、《翰苑群書》、《洪文安公遺集》等。生平事跡見周必大《洪文安公遵神道碑》、《宋史》卷三七三、清洪汝奎編《洪文安公年譜》、羅伯昭編《洪文安公年譜》(載民國三十年(1941)十一月《泉幣雙月刊》第九期)。 趙彥端(1121─1175)   宋詞人。字德莊﹐號介庵。魏王廷美七世孫。紹興八年(1138)進士。乾道、淳熙間﹐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為高宗所賞﹐雲﹕“我家裡人也會作此等語。”詞風婉約纖稱。有《介庵詞》一卷。生平事跡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一《直寶文閣趙公墓志銘》。 NE(1121一1184)   宋文學家。字南夫。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移居勤(今屬浙江)之碧溪﹐學者稱碧溪先生。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孝宗朝以宗正少卿為金朝通問使﹐不辱使命。還遷參知政事﹐尚書右僕射兼樞密使﹐出知平江府﹐後以端明殿學士奉詞告老。淳熙十一年率﹐溢文節。其詩文頗有成就﹐然多已散佚。袁曼《題魏丞相詩》曰﹕“魏公以詩名聞天下﹐清雄贍逸而歸於義理之正﹐其發有源﹐故流不竭。”(《累齋集》卷八)《全宋詞》卷二收其詞二首﹐亦委婉輕逸。著作今存《魏文節遺書》一卷。生平事跡見宋羅洛《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八五、魏頌唐《魏文節公事略》及《魏文節遺書‧附錄》。 謝詩(1121─1194)   宋詩人。字昌國﹐世稱良齋先生。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任樂安尉﹐吉州錄事參軍﹐知分宜縣等﹐遷監察御史。光宗即位﹐獻(十箴)﹐累遷御史中丞。博學工文詞﹐然其著述多件﹐今僅存詩數首。有《良齋集》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六八《朝議大夫工部尚書贈通議大夫謝公神道碑》、楊萬裡《誠齋集》卷一二一《謝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九。 李呂(1122一1198)   宋詩人。字濱老﹐一字東老﹐號治軒。邵武軍光澤(今屬福建)人。年四十棄科舉。博觀子史﹐尤留意《資治通鑒》。周必大稱其文章“可謂有補於世教”《軒李君呂墓志銘》。《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文“雖多樸直﹐少波瀾回復之趣﹐不能成家﹐然明白坦易﹐往往有關於勸戒﹐不失為儒者之言”。如《遣興》等詩大抵說理為主﹐不失儒雅。另有詞一卷﹐然摹景抒懷﹐思故嘆老﹐無出色之作。有《群軒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三五(軒李君呂墓志銘)、《治軒集倦八《格軒自讚二首》。 李流謙(112──1176)   宋詩人。字無變﹐號治齋。漢州德陽(今屬四川)人。以父蔭補將仕郎﹐授成都府靈泉縣尉﹐調雅州教授。後改奉議郎。終通判渲州府事。以文學知名﹐《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文邊幅稍狹﹐間傷戲俚﹐亦未能盡臻醇粹。然筆力峭勁﹐不同屬以雕琢為工”。其詩除寫景詠物外﹐多寫身邊瑣事。著有《消齋集》。生平事跡見《塔齋慼憧タケp湫擲鉅媲□□□緞兇礎貳? 洪邁(1123─1202)   宋史學家、文學家。字景廬﹐號容齋﹐別號野處。饒州邵陽(今江西波陽)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授兩漸轉運司幹辦公事。後任秘書省校書郎、吏部員外郎。孝宗乾道六年(if7)知贛州。淳熙十四年(1187)權刑部尚書。光宗初為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寧宗嘉泰二年(1202)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溢文敏。邁與兄適、遵皆以文章取盛名。邁淹通史籍﹐尤精熟宋代史實﹐撰《欽宗實錄》、《四朝國史》及《容齋隨筆》﹐於歷代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多有自得之見c又博采古今異事撰志怪小說集《夷堅志》﹐又有詩文集《野處狠稿》(後輯為《類稿》)。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三、清錢大聽《洪文敏公年譜》、洪汝奎《洪文敏公年譜增訂》。 尤表(1124─1194)   宋學者、文學家。字延之﹐自號遂初居士。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入太學即以詞賦稱名。高宗紹興十八年(if4)進士﹐為泰興令。後為秘書丞﹐兼國史館編修。孝宗乾道九年(1173)以著作郎兼太子侍讀﹐出知台州。淳熙十年(1183)以吏部尚書兼太子侍講﹐十四年權充禮部侍郎。光宗紹熙元年(1190)知愛州﹐後授禮部尚書兼侍講。與楊萬裡、范成大、陸遊齊名﹐稱“中興四詩人”。方回跋其詩雲﹕“宋中興以來﹐言詩必尤、楊、范、陸。誠齋時出奇峭﹐放翁善為悲壯﹐公與石湖冠冕佩玉﹐度騷婉雅。”其詩論主張發真情﹐而不一定皆取效江西詩派。故詩多清新真情之作。其文典雅平實。所撰《雪巢小集序》、《朱逢年詩集序》、《昭明文選跋》中發文論主張﹐不無見地。所著《遂初堂書目》更是宋代重要的目錄書。又刻《文選》李善住本﹐為古今學者所稱許。又喜藏書﹐嘗建萬卷藏書樓。著有《樑溪集》。生平事跡見來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七九《祭尤延之文》、袁說友《東塘集》卷一六《祭尤尚書文》、《宋史》卷三八九。 范端臣   宋書法家、文學家。字元卿﹐學者稱蒙齋先生。蘭溪(今屬浙江)人。受學於叔父范濬﹐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官秘書省校書郎、禮部員外郎﹐中書告人等。文詞典雅﹒尤工於詩。所作如《秀野亭》、《半山亭》、《藏春園》、《又仙山行》諸篇皆自然清麗﹐饒有風致。其書法亦精妙﹐頗受時人推重。著作今存《范蒙齋先生遺文》一卷。生平事跡見《南宋館閣錄倦八、卷一二﹐《金華先民傳》卷七。 美特立(川25一7)   宋詩人。字邦傑。處州麗水(今屬浙江)人。靖康中﹐以父恩蔭補承信郎。淳熙中﹐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撩﹐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光宗即位﹐除知閥門事﹐頗攬權勢﹐屢為群臣所彈劾、奪職。寧宗時遷和州防御使﹐不久拜慶遠軍節度使。其詩兼備眾體﹐隨物賦形﹐不拘一格。意境超曠﹐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刻。與楊萬裡有詩文往還﹐楊《題梅山詩卷》二首曾讚他﹕“隻消一卷《梅山集》﹐幻出千般景物情。”又“錦心繡口事花草﹐雪碗冰匝瀉肺肝。”同時人韓元吉、范成大、陸遊皆愛其詩。其詞今存二十首﹐多詠懷酬送之作。風格婉麗。有《梅山續稿》十八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七1。 吳做(1125──1183)   宋文學家。初名偶﹐字益恭﹐又字恭父。休寧(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調明州勤縣尉﹐歷官奉議郎﹐知巨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以朝散郎致仕。朱善、張拭、呂祖謙等皆與之友善。拭稱其忠義果斷﹐緩急可仗。其詩文以元柏諸人為法﹐近於陳師道。程訪《竹洲集序》稱其詩文“峭直而纖徐﹐嚴潔而平治﹐質而不俚﹐華而非雕﹐穆乎鬱乎有正飭垂紳雍容廊廟之風﹐平生湖海之氣”(們名水集)歙滬A□4□磣饔小堵芻指創蠹啤貳Ⅰ對紫嗦邸貳Ⅰ毒托□恰返任模□逗吐朗□沸閭萌□住返仁□V□鶻翊妗噸裰藜□范□□懟I□絞錄<□鵡取端沃裰尷壬□夤□□罰□□□盡段□乃喙□募□犯劍□Ⅰ端問芬懟肪硪凰摹? 陸遊(112─1210)   宋文學家。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二歲遭靖康之難﹐隨父南遷。年十八師事曾攜。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進士第一﹐然殿試時為秦檜除名。二十八年為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隆興元年(116)汪聖政所檢討官﹐賜進士出身。二年調鎮江府通判。乾道二年(1166)罷官。五年起任為典州通判﹐八年為四川宣撫司幹辦公事。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薦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兼四川制置司參議官。三年免官﹐五年知敘州﹐七年復罷官。十三年起知嚴州。十五年任禮部郎中兼實錄檢討官。寧宗嘉泰二年(1202)為中大夫﹐兼同修國史。其詩文生前即為世人推重。朱嘉謂“放翁老筆尤健﹐在當今推為第一流”(《答鞏伸至第十七書》)﹐楊萬裡則譽之為“重尋子美行程舊﹐盡拾靈均怨句新”(《跋陸務觀劍南詩稿二首》之一)。其經歷豐富、視野闊大﹐師法廣泛﹐故能突破江西詩派藩籬自成一家。形成豪宕豐腴之特色。其詩“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讀之令人盪氣回腸。代表作有《關山月》、《書憤》等。寫景紀遊詩如《遊山西村》、《。冶齋》等情景融洽。其詩風格多樣富於變化﹐“能出奇無窮者”(汪碗《劍南詩選序》)﹐故江流以為南宋詩壇可稱大家者僅陸遊一人。亦擅詞﹐楊慎言“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詞品》卷五)。文亦堪稱大師﹐《入蜀記》寫景傳神﹐引人人勝。其四六文以單行之神入排偶之中﹐富於創新。著有《老學庵筆記》、《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放翁逸稿》、《南怑毿滫藂畭蛂撐捫跔捸撩搯搋L肪砣□盼濉3逭砸懟堵椒盼棠昶住貳3□筇□堵椒盼滔壬□昶住貳13袢酥於□蟆堵接未□貳? 陸放翁   即陸遊。 劉應時   宋詩人。字良佐﹐號頤庵居士。四明(今屬浙江)人。喜為詩﹐與陸遊、楊萬裡善。陸、楊皆為其詩集《頤庵居士集》作序﹐對其詩大加讚許。陸遊搞出其詩句若幹﹐以為卓然自得﹐“雖前輩以詩得名者何以加焉”。楊萬裡序中更以王安石擬之﹐四庫館臣以為“未免太過”﹐並雲﹕“應時詩雖格力稍薄﹐不能與遊等並駕﹐而往來於諸人之間﹐耳懦目染﹐終有典型﹐較宋末江湖諸人﹐固居然雅音矣。”(《四庫全書總目》)著有《頤庵居士集》兩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詩紀事》卷六三。 范成大(1126─1193)   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沖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授徽州司戶參軍。孝宗乾道四年(1168)出知處州。五年召為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國史院編修﹐搖起居舍人、兼侍講﹐又兼實錄院檢討。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為祈請國信史使金﹐不屈節﹐幾被殺。返遷中書舍人。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張說﹐成大遂自引退。八年冬起知靜江府﹐兼廣西安撫使。淳熙元年(1174)為敷文閣待制﹐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有善政。四年權禮部尚書。五年正月知貢舉﹐尋兼直學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權監修國史、日歷。坐事罷官歸田。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十年以病辭歸。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光宗紹熙三年(1192)起知太平州﹐逾月即歸。溢文穆。工詩﹐與陸遊、尤表、楊萬裡同為“中興四大家”。存詩一千九百余首。詩中憂國恤民﹐多有佳作。其詩初學“江酉”﹐亦學中晚唐。中年後受蘇武影響﹐乃逐漸自成一家。其詩風格多樣﹐既有骨力遭勁之作(如使金時所作絕句)﹐亦有意境開闊、清峻壯麗之作(如官桂林、成都時寫景詩)﹐尚不乏輕婉清新之作(如田園詩)。其中退居石湖之後所作《四時田園雜興》七絕六十首﹐分敘春夏秋冬四季田園情景及農人哀樂﹐對後代田園詩有極大影響。楊萬裡《千巖摘稿序》讚其詩“清新”﹐姜藥《白石道人詩集自序》引尤豪言其詩“溫潤”﹐頗能道其特點。文亦多有佳作。楊萬裡稱﹕“(其)訓法具西漢之《爾雅》﹐賦篇有杜牧之之刻深﹐騷詞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則柳子厚﹐傳任快則太史遷。”其詞亦風格多樣﹐頗具情致。著有《石湖居士集》、《攬轡錄》、《駐豫錄》、《吳船錄》、《桂林虞衡志》、《吳郡志》、《菊譜》、《梅譜》等。生平事跡見周必大《平園續稿》卷二一所撰神道碑文、陳造《江湖長翁文集》卷三O所撰祭文、宋史》卷三八六。 周必大(1126─1204)   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臾。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紹興Th十一年(1151)進士﹐授左迪功郎﹐為徽州司戶參軍。後累官建康府教授。秘書省正字、國史館編修、監察御史等。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中書舍人。應詔論事﹐切中時弊。權給事中﹐奏事不避權倍。乾道六年(117D)除秘書少監﹐兼直學士院。七年(1171)權禮部侍郎。淳熙年間﹐累官右文殿修撰、敷文閣待制和侍講、權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以吏部尚書除參知政事、樞密使等。淳熙十四年(1187)拜右丞相。十五年(1188)封濟國公。十六年(1189)正月拜左丞相﹐封許國公。二月孝宗傳位光宗。三月拜少保﹐封益國公。遭諫官何糖彈劾﹐紹熙二年(1191)以觀文殿大學士出判潭州。寧宗慶元元年(1195)以少傅致性。溢文忠。工於文詞。其詩初學黃庭堅﹐後學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與陸遊、范成大、楊萬裡等交誼頗深﹐多贈答之作。文則典雅可讀﹐其《二老堂詩話》論歷代詩作﹐多有精到之論。又曾用諸本編校歐陽修文集﹐頗為精善。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生平事跡見《周益國文忠公集》後附李壁所撰《行狀》、樓鑰所撰《神道碑》、其子周綸所撰《年譜》﹐及《宋史》卷三九一。 何耕(1127─1183)   宋詩人。字道夫﹐號信庵。漢州綿竹(今屬四)11)人。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四I類試第一。把嘉州守﹐有惠政。與何逢原、孫鬆壽、宋誨號四循良﹐民繪像相之。累官戶部郎中﹐升國子祭酒﹐出知渲)﹔【府﹐孝宗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七。其詩集《意用詩稿》今僅存一卷﹐有詩二十五首﹐多為描繪蜀中名勝之作。生平事跡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三五《知渲11俯伺君墓志銘》、《宋史翼》卷二一。 王質(27─1189)   宋文學家。字景文﹐號雪山。其先邦州(治今山東東平)人﹐後徙興國(今湖北陽新)。早年遊太學﹐博通經史﹐善屬文﹐與九江王阮齊名﹐又與張孝祥父子交遊﹐深見器重。嘗著《樸論》五十篇﹐言歷代君臣治亂。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三十一年﹐御史中丞汪澈宣諭荊、襄﹐次年樞密使張濬都督江淮﹐皆辟為屬吏。入為太學正﹐孝宗即位﹐屢易相﹐國論未定﹐質上疏極言﹐被讒罷去。虞允文宣撫)11陝﹐辟為幕職﹐草械立就﹐辭氣壯激﹐允文目為天才。入為敕令所刪定官﹐遷樞密院編修。孝宗命擬進諫官﹐虞允文薦質為右正言﹐為中貴所阻。出通判荊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奉詞山居而終。精研《詩經》﹐歷三十年﹐撰成《詩總聞》二十卷﹐說《詩》刪除小序﹐以意逆志﹐自出新意﹐與鄭樵、朱育成《詩經》學中廢《詩》序之三家。又晚年山居時慕陶淵明、陶弘景之為人﹐著《紹陶錄》Th卷﹐收詩詞雜茧鞳熱恣摯m胃□□計渲小渡接選分畬剩□奶庠弧讀秩□崞酢肺寰懟V□小堆╡郊□罰□秘□□翊婕□盡I□絞錄<□端問貳肪砣□盼濉19□攣□□端問沸鹵唷肪硪凰奈濉? 楊萬裡(1127一1206)   宋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if5)進士﹐授贛州司戶參軍。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光宗紹熙改元(119)﹐借煥章閣學士﹐為金國賀正且使接伴使。後出為江東轉運副使﹐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乞詞官而歸﹐自此閒居鄉裡。寧宗開槽二年(1206)卒於家中﹐年八十。贈光祿大夫﹐溢文節。其詩歌成就尤著﹐與陸遊、范成大、尤素號稱“中興四大詩人”。初學江酉詩派﹐後學陳師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絕﹐又學晚唐詩。自後其“作詩忽若有得﹐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荊溪集序》)。刻意獨創﹐終於自辟澳徑﹐別出機抒﹐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其作詩講究“活法”、“透脫”﹐從大自然覓詩﹐“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荊溪集序》)﹐故其詩善於攝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態﹐寫得新奇風趣﹐語言亦自然活潑、生動善巧。曾作詩二萬余首﹐今存四千二百多首﹐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詞》、《小池》、《初入淮河四絕句》等。其詩文理論﹐主要見於《誠齋詩話》和所作有關序文。其詞作亦清新自然﹐一如其詩。賦作有《清溪賦》、《海路賦》等。著有《誠齋易傳》九卷、《誠齋集》一三三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三三、清鄒樹榮《楊文節公年譜》。 楊誠齋   即楊萬裡。 喻良能   宋文學家。字叔奇﹐號香山。義烏(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補廣德尉﹐歷遷工部嬤╳捸滕壕晲琚慼潰{□χ藎□耙猿□氪蠓蛑率恕O縟四狡涿□□6□砥淶卦煥曬□鎩S肫湫至家小5芰賈嗑閿形拿□□□寄苡冉艸觶□□浪□亍3鋁痢短庥骷局蔽謀唷菲榔湮模骸熬□羆蜓牛□林□□枚□餿糶隆保a讀□□集)卷十六)。常與楊萬裡唱和﹐故詩格亦近。所作皆自抒胸臆﹐不屑於雕琢﹐如《月山諸峰》、《詠懷》、《秋曉野步》、《種菊》諸篇﹐俱清新自然。著作今存《香山集》十六卷。生平事跡見明應廷育《金華先民傳》卷七﹐明鄭柏《金華賢達傳》卷八﹐金江《義烏人物記》卷下。 員興宗   宋文學家。字顯道。未第時﹐讀書九華山﹐因自號九華子。仁壽(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H十七年(1157)進土﹐薦除教授﹐召試﹐撰著作郎。孝宗乾道中﹐疏劾貴俸﹐中讒去職﹐僑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以終。其詩文高古簡嚴﹐唯陳言之務去﹐較有成就。《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0曰﹕“雖其文力追韓、柳﹐不無錘煉過甚之弊﹐然骨力峭勁﹐要無南渡以後冗長蕪蔓之習﹐亦一作者也。”佳作有《議守令疏》、《館職策》、《望仙閣記》、《清賢堂記》等﹐其《紹興采石大戰始末》亦舖敘得法﹐頗見精神。著作今存《采石戰勝錄》、《辨言》、《九華集》。生平事跡見宋李心傳《九華集序》(《九華集》卷首)、《九華集》附錄趙汝愚等所撰祭文。 陳三聘   宋詞人。字夢迅。吳縣(今屬江蘇)人。嘗和范成大詞。有《和石湖詞》一卷﹐存詞七十二首。生平事跡見《全宋詞》第三冊。 陳驟(1128─1203)   宋大臣、文學家。字叔進(亦作叔晉)。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紹興進士。光宗時試吏部侍郎、同知貢舉兼侍講﹐應詔疏皆切時病。紹熙三年(if9)﹐同知樞密院事﹐次年兼參知政事﹐因與趙汝遇不合﹐亦件韓促胃﹒被罷奉詞。溢文簡。著有《南宋館閣錄》﹐另著《文則》二憾}□燮牢惱綠迨劍□芯苛□□鈄遊惱戮浞a□□夜□縉諦藪茄□壑闆I□絞錄<□端問貳肪砣□湃□Ⅰ賭纖問欏肪硭囊弧? 許及之(﹖一1209)   宋文學家。字深甫。溫州永嘉(今屬浙江)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任宗正寺簿﹐右拾遺﹐黨事起﹐以指事韓驚胄官至同知樞密院事﹐促胃誅﹐降官﹐泉州居住﹐寧宗嘉定二年卒。其詩文效法王安石﹐雖不及王﹐亦氣體高亮﹐琅琅盈耳﹐遠過於宋末江湖詩派之瑣屑刻畫。佳作有《佛桑花》、《芍藥》、《春園》、《遊仙都》、《田家秋日詞》、《中秋見懷》等。著作今存《涉齋集》十八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九四﹐今人鄧廣銘有《(宋史‧許及之傳)辨正》(《真理雜志》一卷四期)。 李洪(1129─﹖)   宋詩人。字可大﹐一字子大。李正民子。揚州(今屬江蘇)人﹐寓歸安之五英坊﹐曾知籐州、溫州﹐寧宗慶元五年(1199)提舉浙東﹐除本路提刑。洪所作詩﹐“雖骨幹未堅﹐而神思清超﹐時露警秀﹐七言律詩尤為工穩”(《四庫全書總目》)。與弟漳、泳、塗、湖有《李氏花募集》。洪又有《姜庵類稿》﹐僅存輯本。生平事跡見宋陳貴謙《姜庵類稿序》。 蘇洞   宋詩人。字召史。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蘇頌四世孫。事跡史無詳載。大致與陸遊同時而稍晚。據其《送陸遊赴修史之命》可知﹐曾師事陸遊。少嘗從其祖宦遊入蜀﹐及長而窮﹐落拓走四方。嘗以薦得官﹐而終僵賽不遇﹐卒於姜蘊之後(參見其《到馬膛哭堯章》詩四首)。其詩今存者多抒窮愁潦倒之情或師友贈答﹐題材較狹。然其嘗師事陸遊﹐“故其所作皆能鍛刻淬煉﹐自出清新﹐在江湖詩派之中可謂卓然特出”(《四庫全書總目》)。《春歌》、《江上遣興》、《抒懷》、《西陵道中》、《舟中》等詩﹐或清新流麗﹐或飄逸豪放﹐《金陵懷古叱絕多至二百首﹐尤峞撬駔窖靸蚐嚏慼慼撮g始□瘓恚□沿□□窠齟媧識□住V□校ㄈ徽□□□I□絞錄<□噸閉□槁冀□餼□□。 衛博   宋散文家、詩人。號定庵。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乾道四年(1168)正月﹐為樞密院編修官﹐四月致仕。據其詩文所述﹐大致曾參戎幕﹐隨行淮、泅等地。文存一百余篇﹐多表奏書札之類﹐如《論治道札子》、《求薦書》、《代陳直閣奏札》等﹐工穩流麗﹐懇切充實。詩存三十余首﹐《次韻江解元留別》、《病中書懷》等﹒悲涼沉鬱﹐頗為動人。著有《定庵類稿》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周必大《周益國文忠公集倦九五《轉兩官循左儒林郎》、情莊仲方《南宋文范作音考》下。 朱親門130一1200)   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又別稱考亭、紫陽。祖籍宋徽州委源(今屬江西)﹐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後徙居建陽(今屬福建)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後罷歸請飼﹐監潭州南岳廟。孝字即位﹐詔求直言﹐朱高上書主戰﹐反對和議。淳熙五年(1178)﹐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提點江西刑獄公事﹐後又授秘閣修撰﹐奉外詞。光宗時﹐改知漳州﹐任秘閣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寧宗時﹐授煥章閣待制、侍講﹐隨即以本職提舉南京鴻慶宮。因得罪韓促胃﹐落職罷詞﹐後乞致仕。溢“文”﹐並加封信國公﹐後改徽國公。是北宋以來理學思想之集大成者﹐孔子之後中國封建社會最大的思想家。以“天理”為其哲學的最高范疇﹐倡導“去人欲﹐存天理”。基於這一道德哲學﹐他對古代文化典籍重新作了系統整理與解釋﹐以“思無邪”說《詩經》﹐以“忠君愛國”論屈原﹐文論上主張“文道合一”及“雍容和緩”、“自然渾成”、“平淡自攝”的藝術標準﹐反對“巧為安排”、“故作艱深”、“無一字無來處℅﹜虼臐慼撫u移撓屑□兀□暈□□囊□苡刑厴□N囊雲揭壯┐鎩7道淼崦薌□□□□蛞砸饔角樾浴15喝鶯突喝E□V□小端氖檎戮浼□Ⅰ貳Ⅰ兌妝疽濉貳Ⅰ兌諒逶ㄔ綽肌貳Ⅰ蹲手甕塩□倌俊貳Ⅰ妒□□□貳Ⅰ凍□羌□Ⅰ貳Ⅰ逗□目家□芳昂筧吮嘧氳摹噸□墓□募□貳Ⅰ噸熳佑錮唷返取I□絞錄<□位莆印睹閼□□肪砣□□段墓□煜壬□兇礎貳19D鹵唷段墓□煜壬□昶住罰a緞擄參南字盡肪砣□□□Ⅰ端問犯鬯畝□諾取? 呂勝己   來理學家、詞人。字季克﹐自號渭J﹔I居士。邵武(今屬福建)人。從張拭、朱幕講學﹐贏為和《東堂九詠》詩。工隸書﹐得漢法。仕為湖南斡官﹐歷淬江州﹐知杭州﹐官至朝請大夫。有《渭JI居士詞》一卷。生平事跡見明楊應詔《閩南道學源流倦一五﹐清李清獲《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二0。 韓玉   宋詞人。字溫甫。原為金人。孝宗隆興初﹐玉摯家歸南宋﹐授江淮都督府計議軍事。乾道H年(1166)﹐添差通判隆興府。勒停﹐送柳州羈管。五年(1169)﹐添差袁州通判。六年(1170)﹐出為右承務郎、軍器少監﹐兼權兵部郎官。七年(1171)﹐兼提點御前軍器所。嘗與康與之、辛棄疾相唱和。今有《東浦詞》一卷。其詩尚存H首。生平事跡見金元好問《中州集》卷八0、明毛晉刻《宋六十名家詞‧東浦詞跋》。 鄧深   宋詩人。字資道﹐一字紳伯。湘陰(今屬湖南)人。高宗紹興年間進士﹐為太府丞﹐出提舉廣西市舶﹐以親老求轉知衡州﹐耀道)11路轉運使。守令貪污﹐即劾奏。虞允文稱其剛介。後以朝散大夫終於家。工詩﹐多山水之作﹐極力摹寫﹐時有佳作。五、七古道勁古樸﹐如《鄉人禱雨有應時寓烏石》、《探禹穴》、《遊北禪》等﹔五律清麗灑脫﹐如《春寒》、《東池把酒》、《鑒堂把酒》等﹔七律工穩新雅﹐如《春雪》、《橘花》、《喜雨》等。著作今存′}笠□郵渴□□范□懟I□絞錄<□髁璧現□鍛蛐脹稱住肪硪籓九、《宋史翼》卷二一。 曾協(﹖一1173)   宋文學家。字同季。號雲莊。南豐(今屬江西)人。曾肇之孫。高宗紹興中以前任長興丞。遷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後知永州。詩學蘇武、陳與義﹐古詩又多效“選體”。如《擬古》、《賦趙有翼仇池石》﹐興寄高遠﹐文辭超邁。律詩則疏淡清新﹐揮灑秀逸﹐如《送裘父侄還鄉》、《喜晴》等皆是。詞今存十四首。其文雖大多為表店書狀﹐然繁約適中﹐舖陳有序。其《右中散大夫提舉台州崇道觀強公行狀》纖曲暢達﹐情摯語近﹐猶存北宋大家風范。有《雲莊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傅伯壽所作《雲莊集序》(《曾雲莊集》卷首)。 羅頌(﹖一1191)   宋詩人。字端歸。徽州勤縣(今屬安徽)人。高宗紹興H十Th年(1152)以恩補承務郎﹐歷官湖北帥司主管機宜文字、通判鎮江府﹐知鄂州。以疾卒於郡。頌學行俱著﹐與其兄願齊名﹐詩文筆力高古﹐時出奇詭跌宕﹐有酉漢風。嘗著《猖庵集》﹐已亡佚﹐僅存遺文一卷。生平事跡見其弟頎所撰《羅鄂州墓志》(羅願《羅鄂州小集》附錄)、《宋史》卷三八O。 范端果   宋文人。字元章﹐號揚溪。蘭溪(今浙江蘭溪)人。范濬從子。與兄端臣同從濬受學。官國子監學賓。曾有文集數卷﹐今已佚。僅存文一篇﹐詩三首﹐附於范濬《范香溪集》後。生平事跡見《范揚溪遺文序》。 張孝祥(32一1170)   宋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第一。補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尚書禮部員外郎、集英殿修撰、顯漠閣直學士等職。乾道五年(1169)因病退居蕪湖。其為人剛正不阿﹐力主北伐。善詩文﹐工詞。內容多反映社會現實﹐愛國情感濃厚。創作上致力學習蘇武。“每作詩文﹐輒問門人視東坡何如”﹐或以為其文“如大海之起濤瀾﹐泰山之騰雲氣﹐倏散倏聚﹐倏明倏暗﹐雖千變萬化﹐未易活其端而尋其所窮”(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其詩“清婉而俊逸”(韓元吉《張安國詩集序》)﹐其詞成就最大﹐現存二百二十余首。“聲律宏邁﹐音節振拔﹐氣雄而調雅﹐意緩而語峭”(查禮《銅鼓書堂遺稿》評)。上承蘇武﹐下開辛派詞人先河﹐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於湖居士文集》四十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八九、宛敏娜張孝祥年譜》(載《詞學》第二、三輯)。 張拭(1133─1180)   宋理學家、文學家。字敬夫﹐一字欽夫﹐一字樂齋(原齋)﹐號南軒。綿竹(今屬四川)人﹐徙居衡陽(今屬湖南)。以蔭補承務郎﹐歷官左司員外郎除秘閣修撰﹐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吏部侍郎﹐右文殿修撰。孝宗淳照七年二月卒﹐年四十八﹐溢宣。生平以理學為務﹐講學尤嚴於義利之辨。其詩文淳厚典雅﹐合於事理。劉克莊《張尚書集序》曰﹕“其詩沖館和平﹐可薦之郊廟﹐非如孟郊賈島鳴其窮愁而已。箋奏潤溫麗得﹐可施之典冊川的p陳琳、阮璃工於書檄而已。在上前論議﹐或累續、或數語﹐詳而貫於理﹐簡而周於事﹐鑿鑿乎有用之言也。”(《後村大全集》卷九四)佳作有《田舍》、《遊靈巖》、《城南即事》等詩﹐《南岳唱酬序》、《仰止堂記》、《漢楚爭戰》等文。著作今存《南軒易說》、《癸已論語解》、《癸已孟子說》、《南軒集》等。生平事跡見朱高《晦庵集倦八九《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九、《宋元學案》卷五O。 朱曉顏(1133─1200)   宋詩人。字子淵。又作名希顏﹐字子闊。休寧(今屬安徽)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官至權工部侍郎兼知臨安府。詩作今僅存十余首﹐包括詞一首﹐俱為寫景抒懷之作﹐詩風質樸﹐語言瘦硬﹐有宋詩特色。有《桂巖吟稿》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二、《宋詩紀事低五八。 陳造(1133一1凹3)   宋文學家。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孝宗淳熙二年(1175)進土﹐官至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後因仕途不順﹐以為無補於世﹐遂放盪江湖﹐號江湖長翁﹐以詩文自娛。陸遊《陳長翁文集序》雲﹕其時“或以纖巧摘裂為文﹐或以卑陋俚俗為詩”二而陳造乃“能居今行古﹐卓然傑立於頹波之外”(《渭南文集》卷一五)。所作恢奇排又﹐謹嚴有法。佳作有《聽雨賦》、《秋蟲賦》等賦﹐《苦旱六首》、《過樊村》、《泊瓜步》、《再遊福溪巖贈主僧》、《春晚郊外》等詩﹐《知樂亭記》、《秀野堂記》、《喜雪燕序》等文。著作今存《江湖長翁文集》四十卷。生平事跡見元申屠駟《宋故淮南夫子陳公墓志銘》(《江湖長翁集》卷首)、清吳之振《江湖長翁詩鈔序》(《宋詩鈔》卷三七)、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九。 王阮(﹖一1208)   宋文學家。字南卿﹐德安(今屬江西)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光宗紹熙中知境州﹐修戰守具﹐金人不敢南侵。改知撫州。召入奏﹐因觸怒韓保胄﹐奉桐罷歸廬山。其詩文氣勢雄勁﹐英麗多姿。宋吳癒《義豐集序》評為﹔“論邊事則晁、賈其倫也﹐記銘則韓、柳其亞也。至於感物興懷﹐酬唱嘲詠﹐筆力雄放﹐皆有深意﹐杜少陵其比也。”然其文已佚﹐僅《宋史》本傳載其對策一篇。其詩存二百余首﹐佳作有《和飲酒》、《陪晦翁登妙高峰》、《題四羊圖》、《太湖》等。著作今存《義豐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九五。 道濟(1133─1209)   宋僧人、文學家。號湖隱﹐又號方園愛﹐俗姓李。年十八受度於佛海樣師﹐居靈隱寺﹐後居凈慈寺。嗜酒肉﹐狀貌風狂﹐人稱濟顛。寧宗嘉定二年五月坐逝。能詩文﹐矢口成文﹐信筆滿紙﹐皆灑脫超逸﹐雋永有味。釋居簡言其“著語不刊削﹐要未盡合準繩﹐往往超詣有晉宋名鋼逸韻”(《湖隱方園臾舍利銘》)。佳作有《化鹽菜疏》、《致少林長老書》等文﹔《酒懷》、《湖山有感》。《嘲靈隱寺印鐵牛》等詩。著作今存《濟祖師文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宋釋居簡《北激集》卷一O《湖隱方園裡舍利銘》。 薛季宣(1134─1173)   宋文學家。字士龍﹐號良齋。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高宗紹興十九年(1149)﹐年市十七﹐即從荊南帥辟寫機宜文字。調鄂州武昌令﹐改知常熟縣。入為大理寺主簿﹐進大理寺正。出知湖州﹐改知常州﹐未上﹐卒。然宋人多稱薛常州。文存約四百余篇﹐《上宣諭論淮西利子》、《除湖州朝辭札子》、《上湯相論邊事》等﹐持論確實切當﹐情感坦誠真摯﹐語言明快暢達。其《信烏賦》﹐聯想豐富﹐寄興深遠﹐尤具特色。詩存約五百首﹐《觀岳侯石像》、《感事》、《春愁詩效玉Jll子》等﹐慷慨悲壯﹐“極踐厲縱橫之致”(《四庫全書總目》)。有《書古文訓》十六卷﹐《浪語集》三十五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陳傅良《止齋文集》卷五一《新改差常州薛公行狀》、呂祖謙《東萊文集》卷一O《薛常州墓志銘》、《宋史》卷四三四。 章甫   宋詩人。字冠之。邵陽(今江西波陽)人。徙居宜州﹐自號易足居士。少從張孝祥遊﹐豪放不羈。曾舉秀才﹐與陸遊、韓元吉、呂祖謙等有交往﹐淳熙間與張用晦、張進卿並稱“淮上三士”。其詩“骨力蒼秀﹐亦具有研鍛之功”﹐“尚能脫化血畦﹐自成抒軸﹐頗為不裡雅音”。(《四庫全書總目》)。亦能文﹐今傳《雜說》三篇﹐放言肆志﹐殆為不平之鳴。著有咱鳴集》六卷傳世。生平事跡見來張端義《貴耳集》卷中及陸遊《入蜀記》。 周早(35一1177)   宋文學家。字信道﹐號台齋。濟北(今山東長清)人﹐寓居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孝宗乾道H年(1166)進士﹐曙左邊功郎﹐並曾作吏於邊境。淳熙二年(1175)任真州教授﹐四年(1177)卒。友人解百簡為營護歸葬。其詩初學陳師道、黃庭堅而歸於杜甫﹐為文章“長於敘事﹐簡潔而峻厲”(陳洪《台齋鉛刀序》)﹐今有必齋鉛刀編》三十二卷傳世。是編中有《非詩辨妄》﹐陳四十二事以論俄鄭樵《詩辨妄》之說﹐以根據詳明﹐証據精確稱。生平事跡見《京口替舊傳》卷三、《宋詩紀事》卷五三、《來元學案補遺》等。 程溝(35─1196)   宋詩人。初字欽國﹐更字允夫﹐號克庵﹐晚號翠林逸民。徽州鰲源(今屬江西)人。程鼎之子﹐朱高妻弟。從朱表學。初任衡陽縣主簿﹐再調廬陵錄事參軍。以“偽學”去官。其為學有道﹐善詩文。周必大《克庵先生尊德性齋小集序》稱其文“大抵議論平正﹐辭令和摔”﹐方直孺《序》又稱其文“簡而深﹐粹而雅﹐優遊恬淡﹐而無畢露之華”(均見《尊德性齋集》卷首)。其詩亦足稱道。今存《尊德性齋集》三卷。生平事跡見其集所附周必大《序》、朱嘉《尊德性齋銘》及《祭內弟程允夫文》、汪幼鳳《程知錄詢本傳》、程瞳《程克庵傳》等。 唐仲友(1136─1188)   宋學者﹐文學家。字與政﹐號悅齋。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為行州西安簿﹐紹興三十年再中弘詞科、通判建康府﹐移知台州﹐後播江西提刑﹐因在台州用官錢刻四子書(苟、揚、文中子、韓文)等事﹐為朱衰所劾罷﹐遂不復出﹐肆力於學問。於學無所不窺﹐尤致力於古代禮樂、刑政、兵、農等典章制度的研究﹐著述宏富。亦工於詩文﹐議論精辟﹐辭采華富﹐意境深遠。佳作有《孟子論》、《詩論》、《筆說》等文﹐《續八詠》、《石洞》等詩。著作今存《帝王經世圖譜》、《愚書》、公說齋文鈔》等。生平事跡見明應廷育《金華先民傳》卷二、明鄭柏《金華賢達傳倦八。 呂願中   宋詩人、字叔恭。洛陽(今屬河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為右承議郎直秘閣知靜江府﹐兼主管廣西經略安撫司公事。史稱願中其時率賓僚賦《秦城正氣》詩媚檜﹐由此得召(今存《撫鬆集》中無此詩)。其詩多流連山水、描摹景物之作。細致工穩﹐然乏深蘊。著有《撫鬆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南宋制撫年表》、《宋詩紀事》卷四六。 史堯港   宋文學家。字唐英﹐號蓮峰。眉州(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未投官而卒。文存八十余篇﹐《冗官策》、《六韜與詩書異》、《項羽論》、《安劉氏者必勃論》等﹐明白曉暢﹐瀾翻不窮﹐時人評其“大類東坡”(任清全《蓮峰集序》)。詩存一百三十余首﹐縱橫排宕﹐情致新穎。有《蓮峰集》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蓮峰集》卷首省齋《蓮峰集序》和任清全《蓮峰集序》。 崔敦禮(﹖一1181)   宋文學家。字仲由。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南渡後居僳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三十年(且160)進土。歷江寧尉、平江府教授﹐江東安撫司幹官﹐清王宮大小學教授﹐宣教郎等。文存一百六十余篇。《論立法制札子》、《樂論》、《禮論》等﹐議論平實﹐文辭質樸。《石湖賦》、《韋蘇州集序》等﹐清朗明暢﹐要言不繁。詩詞共存約一百首。歌詞《太白遠遊》、《九序》等﹐悲憤沉鬱。詩《狼山》、《題得妙亭》﹐詞《水調歌頭‧垂虹橋亭》等﹐清淡疏遠﹐頗富情致。《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文“格律平正﹐討氣暢達﹔雖不能領新標異﹐而周規折矩﹐尺寸不輸”。有《芻言》三卷﹐《宮教集計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樓鑰《攻愧集》卷七六《跋史太師答范參政薦崔宮教帖》、史浩胭p峰真隱漫錄》卷九《薦札》等。 葛天民   宋詩人。字無懷。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徙台州黃巖(今浙江臨海)。初為僧﹐名義銘﹐字樸翁。後返初服﹐隱居錢塘湖﹐與楊萬裡、姜變、葉紹翁等友善﹐詩文唱和﹐吟詠自樂。其《寄楊誠齋》詩曰“參撣學詩無兩法”﹐大抵亦推崇詩在“妙悟”、“意境”。詩存約百首﹐《望越懷親》、《江上》、《迎燕》等﹐清麗明快﹐頗有情致。宋陳起《兩宋名賢小集》評其詩“風骨冷然﹐新警而有閒雅之度﹐江湖間傑構也。”有《無驚小集入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釋居簡《北調集》卷七《跋樸翁詞》及卷一O《祭葛無懷文》。 張良臣   宋詩人。字武於﹐一字漢卿。襄邑(今河南難縣)人﹐家明州(治今浙江寧波)。篤學好古﹐學者稱雪窗先生。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然官止監左藏庫。善吟詠﹐工詩﹐所作清刻高潔﹐尤長於絕句﹐語盡而意遠﹐講究格律。樓鑰《書張武子詩集後》雲﹕其詩“清麗粹潔﹐上參古作﹐旁出入禪門﹐寄興高遠”(《攻夠集》卷七O)。佳作有《晚步南城下》、《芳草復芳草》、《雪後》、《偶題》等。著作今存《雪窗小集》一卷、《雪窗小集補遺》一卷。生平事跡見周必大《張良臣雪窗集序》(《周益國文忠公集》卷五四)、樓鑰《書張武子詩集後》(《攻愧集》卷七O)、元袁確《延訪四明志》卷五。 蔡元定(1135─1198)   宋學者、文學家。字季迪。建陽(今屬福建)人﹐學者稱西山先生。長從來更遊﹒為朱嘉推重。不事科舉﹐尤素、楊萬裡薦之於朝﹐堅以疾辭﹐不就。韓懷胄興“偽學”之禁﹐流道州﹐寧宗慶元四年卒於滴所。住胄誅﹐追贈迪功郎﹐賜溢文節。生平以發揚儒學為務﹐且於書無所不讀﹐圖書、禮樂、制度、兵法、地理等﹐無不貫通。亦工於詩文。朱高《律呂新書序》雲其所作《律呂赲v欏罰骸懊靼錐□ㄉ睿□蠲芏□u□□晃□﹕細禱嶂□福□□嶁鼻□比韁櫓□懷□諗獺﹗保a痘摑旨□肪砥比□┤□紜蹲岳□□返繞□嗉選V□鶻翊妗段魃焦□□返取I□絞錄<□味歐丁恫淘□u□罰a肚逑準□肪硪瘓牛□Ⅰ端問貳肪砣□娜□? 羅願(1136一J184)   宋詩人。字端良﹐號存齋。徽州撤縣(今屬安徽)人。以蔭補承務郎監臨安新城稅。孝宗乾道H年(1166)登進士第。任贛州通判。秩滿﹐差知南劍州﹐改知鄂州﹐有治績。其傅學好古﹐詞章效法秦漢﹐高雅精練﹐朱幕特稱重之。其父汝揖助秦檜加害岳飛﹐犯天下之公怒。而願以學問文章卓然有以自立﹐不為父惡所掩。其詩技巧純熟﹐其文詞嚴理暢。著有《鄂州小集》六卷、《爾雅翼》二十卷、《新安志》十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八O。 舒磷(1136─1199)   宋散文家。字元質﹐一字元賓﹐號廣平。奉化(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1172)進士。招信州教授﹐充江西轉運司幹辦公事。又授徽州教授﹐把知平陽縣﹐終宜州通判。磷年少苦學﹐有“敝床疏席﹐總是佳趣﹔林風浴雨﹐反為美境”之警句盛傳。後為教授﹐樂於教人﹐啟迪後進﹐有“當今第一教官”(《宋史》本傳)之稱。文存一百余篇﹐《與陳倉論常平》、《論鹽茶》、《答朱晦翁書》等﹐切於實用﹐不為高談。張壽聯稱其文“平而奇﹐實而虛”﹐神妙天然﹐以為“當宋乾淳之際﹐文氣稍萎敝﹐自先生振之以宏實﹐而士氣為之一變”(《舒文靖公類稿序》。有《舒文靖集》H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舒文靖公類稿》附錄及《宋史》卷四一O。 楊甲   宋詩人。字鼎卿。昌州(今屬四)11)人。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嘗仕於蜀﹐旋以事會官﹐寓居靈泉山。詩存二十首﹐多遊覽吊古之作﹐如《遊長鬆寺宿石門僧舍》、《宿安靜觀》等﹐清幽疏淡。《宋百家詩存》評其詩“夭矯脫俗﹐孤光冷艷”﹔《宋人集》甲編亦稱“冷艷通峭﹐詩境甚高”。有《六經圖》六卷﹐《桂華館小集》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七四《津華館小集》前附小傳。 呂祖謙(113一1181)   宋理學家、文學家。宇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要州(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十六年(1156)應福建轉運司進士舉為首選。隆興元年(1163)賜進士及第﹐改左迪功郎。中博學宏詞科﹐授左從政郎改差南外宗教授。乾道五年(1169)﹐差嚴州州學教授。六年除太學博士﹐同年十二月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淳熙三年(1176)﹐除秘書省秘書郎兼職如故﹐以重修徽宗實錄。五年(1178)除著作佐郎兼史職﹐六月兼權禮部郎官。七年主管毫州明道宮。少受家學﹐長而從林之奇、汪應辰、胡憲遊。後又與來最、張拭為友﹐時稱“東南三賢”。為學主“明理躬行”﹐治經史以致用﹐反對空談陰陽性命﹐開浙東學派先聲。著有《呂氏家塾讀書記》、《東萊左傳博議》等。又編有《宋文鑒》、《古文關鍵》等。其為學有根抵﹐不涉空談﹐故為文閡詞辯博﹐體格豪邁﹐駿發犀利。朱高雖與之為友﹐然病其學太雜﹐又謂其文字“輕慢”。實乃見祖謙文風﹐不合朱衰溫雅要求﹐亦可反証其特色。其詩平實﹐成就遜於文。著有《東萊集》四十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三四、呂祖儉所撰《墓志銘》。 廖行之(1137─1189)   宋文學家。字天民。衡陽(今屬湖南)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官巴陵尉﹐以親老歸﹐授寧鄉主簿﹐未赴。其文不事藻繪﹐務以質樸為宗﹐切於事理﹐然四六之作亦頗流麗。宋田奇《廖公行狀》雲﹕“公文思雄邁﹐機軸傑出﹐不曾寄人籬下﹐規模簡古﹐深汲蘊奧”(《省齋集》附錄)。佳作有《巖桂賦》等賦﹐《和苦熱喜雨》、《和湯無邪》、《宿白湖即事》等詩﹐《省齋記》、《送彭端卿序》等文。著作今存《省齋集》十卷﹐《省齋詩余卜一卷。生平事跡見宋戴溪《省齋集序》、田奇《廖公行狀》(《省齋集》附錄)。 陳傅良(113一1203)   宋學者、散文家。字君舉﹐號止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登進士甲科。官至集英段修撰﹐進寶漠閣待制。終於家﹐年六十七﹐溢文節。曾師事名儒鄭伯熊、薛季宣﹐入太學後﹐又與張拭、呂祖謙友善。一生強學篤志﹐著書明道﹐主經世致用﹐不專於坐談心性。著有《待解信》、《周禮說》、《春秋後傳》、《左氏章指》等。工散文﹐“多切於實用之文﹐而密栗堅峭﹐自然高雅﹐亦無南渡末流冗沓腐濫之氣。蓋有本之言﹐因通不同矣”以四庫全書總目》)。有《止齋文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三四。 樓鑰(1137─1213)   宋文學家。字大防﹐號攻挽主人。明州郊縣(今浙江奉化)人。隆興元年(1163)進士﹐胡拴譽之為“翰林才”。任教官﹐調溫州教授。乾道五年(1169)以書狀官從汪大獻使金﹐據途中見聞作《北行日錄》。光宗朝援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立言坦明﹐檄奏無所回避。寧宗朝﹐因與韓住胄政見不合﹐告老辭歸。韓保胄被誅﹐詔鑰為翰林學士。嘉定元年(120)以吏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同年升同知樞密院事﹐兼翰林侍講。二年(1209)進參知政事。五年(121)以年老求去。進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六年(1213)卒﹐年六十六。贈少師﹐溢宣獻。鑰居官持正有守﹐優國憂民。早年所作《北行日錄》﹐對中原百姓苦況有真切反映。長期供奉內廷﹐使他尤其擅長書札啟奏。真德秀稱其“博極群書﹐識古文奇字﹐文備眾體”。奏議“援處賅洽﹐義理條達”﹔詔令“詞氣雄渾﹐筆力雅健”﹐堪稱“一代文宗”(《攻魄先生樓公集序》)。魏了翁亦稱其文“公平坦玼活慼犛艞火X保a逗咨醬筧□□肪砦□□豆□甭□□墜□募□頡罰□F浼□幸啻媸□木硎□鰨□罅孔髕肥舫瓿□ψ髦□啵□燦幸恍╗從誠質檔惱戮洹F渲□饔小豆□患□芬話僖皇□□懟I□絞錄<□嫻灤恪豆□竅壬□□□□頡貳16□□獨枵□□肪懟□弧蹲收□畬笱□吭□偈β□□兇礎貳Ⅰ端問貳肪砣□盼宓取? 舒邦佐(1137─1214)   宋文學家。字輔國﹐改宇平叔﹐學者稱雙峰先生。靖安(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歷官善化主簿﹐衡州參軍﹐俱以廉稱﹐去官之日﹐民為流涕。著作今存《雙峰報稿》九卷。生平事跡見《雙峰報稿》卷首《舒公墓志銘》、《舒邦佐傳》。 王炎(1137─1218)   宋學者、文學家。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笑源(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士及第﹐調崇陽主簿。張拭帥江陵﹐聞其賢﹐邀人幕府。秩滿授潭州教授﹐改知臨湘縣。累官至軍器監﹐中奉大夫﹐賜金紫﹐封愛源縣男。與朱育交誼頗篤。寧宗嘉定十一年年。學有根抵﹐詩文博雅精深﹐議論醇正﹐文采可觀。賦如《水西風光賦》、《竹賦》﹐詩如《南齋中秋小酌》、《田間閒步》、《雪亭》﹐詞如《南柯子》(山冥雲陰重)、《江城子》(怯寒未敢試春衣)等﹐俱為佳作。著述甚豐﹐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等多種﹐總題為《雙溪類稿》﹐然俱已佚﹐今唯詩文集《雙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雙溪集》卷首王磷《雙溪類稿序》、《新安文獻志》卷六九、《南宋館閣續錄》卷八、卷九。 戴敏   宋詩人。字敏才﹐號東皋子。天台黃巖(今屬浙江)人。戴復古之父。敏博學強記﹐以詩自適﹐平生不應試﹐終窮不悔。臨死﹐復古方裙褓﹐惟以其詩不傳為念。今詩存僅十余首﹐《觀梅》、《樓上》等﹐情致閒逸﹒疏淡幽遠。有《東皋詩鈔》一卷﹐《東皋集補鈔卜一卷傳世﹜蛂撐捫跔捸撫瑢滌概搳澗R□圖□頡貳Ⅰ抖□蕹□圖□笮頡罰a逗琢旨□肪砣□□□8咚溝謾抖□拮郵□頡罰a凍芴麼娓濉肪砣□□? 虞傳   宋詩人。字壽老。寧國(今屬安徽)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為績溪令。後遷監察御史。排擊權貴﹐朝廷肅然。累遷為浙東提刑﹐徙知潮州﹐遇荒年﹐救災甚力。寧宗嘉泰元年(120)以試刑部尚書使金。終兵部侍郎。濤“於當時廢弛積弊﹐言之尤切”﹐且“辭命溫雅﹐議論詳明”(《四庫書前提要》)。如《論用人聽言札子》等皆是。詩如《春蠶行》、(和勸農詩)大抵明白顯暢﹐不事藻飾。陳貴誼《尊自堂集序》稱“其詞章粹厚不迂﹐有(白)樂天之遺風”。《新晴》、《晚花》、《過千秋嶺》等待皆平易真補。著有《尊自堂集》傳世。生平事跡見陳貴誼《尊白堂集序》(《尊白堂集》卷首)。 楊冠卿門138─﹖)   宋文學家。字夢錫。江陵(今湖北荊沙)人。嘗舉進士﹐知廣州。以事罷職﹐僑居臨安(今浙江杭州)。文存一百七十余篇﹐清俊質實。《謝中隱先生授館舍啟》、《代上執政求知啟》、《辭謝廣酉機幕趙府判啟》等四六體尤流麗渾雅。詩存二百三十余首﹐多抒寫漂泊流離﹐仕途坎坷的悲苦﹐如《遊交廣用帳於趙德縱韻》、《塞上與鄭將夜歌》等﹐沉鬱凄清。詞存三十六首﹐《謁金門‧春暮有感》、《水調歌頭‧春日行舟》等﹐清麗明快。有《客亭類稿》十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張孝祥《於湖集》卷二八《跋楊夢錫客亭類稿後》。 崔敦詩(39─1182)   宋散文家。字大雅。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南渡﹐居僳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三十四年(116)﹐與其兄敦禮同登進士。孝宗乾道八年(if7)﹐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除翰林權直。又歷中書舍人﹐加侍講﹐直學士院。著有《玉堂類稿》二十卷、《酉垣類稿》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玉堂類稿》附錄陳之芳(祭文)、陳紳《祭文》等﹐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一《崔公墓志銘》。 沈煥門們9一們引)   宋文學家。字叔晦。定海(今浙江鎮海)人﹐後徙都(今屬浙江)。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土﹐授余姚尉﹐召為太學錄﹐後調高郵軍教授﹐通判舒州。光宗紹熙二年卒﹐年五十三﹐溢端憲。能詩文﹐其文鉤玄闡幽﹐任金縣玉、袁壁雲其“屬辭有典則﹐清遠雄麗﹐務以義理自勝﹐不類舉子語”(《通判沈公行狀》)。佳作有《留別楊慈湖之鵝湖》等詩﹐《凈慈寺記》等文。著作今存《定Ill遺書》二卷。生平事跡見宋袁愛《累齋集》卷一四《通判沈公行狀》、《宋史》卷四一0。 陸九淵(39──1193)   宋哲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宇子靜﹐號存齋﹐自號象山翁﹐學者稱象山先生。撫州金溪(今江西臨川)人。少時家教頗嚴。乾道八年(1172)試南宮﹐中選﹐賜同進士出身。淳熙元年(1174)﹐授迪功郎、隆興府靖安縣主簿。六年調建寧府崇安縣主簿。九年薦為國子正。十三年冬﹐主管台州崇道觀歸江酉故裡講學。十四年(1187)﹐在江西貴溪應天山講學﹐四方學徒大集。十六年﹐孝宗內禪﹐光宗即位﹐詔知荊門軍。紹熙三年十二月十四日(1193)卒於任所。在南宋哲學中﹐九淵始創“心學”體系﹐認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學影響明代王守仁﹐成為哲學史上有名的陸、王學派。基於深厚的哲學功力﹐其文章說理周詳﹐清明簡潔。集中尚有一卷詩作﹐素樸古雅﹐有學者之詩的風范。著有《象山集》三十二卷。生平事跡見宋楊簡《慈湖遺書﹔卷五《象山先生行狀》、《宋史》卷四三四、宋人袁文編《陸象山年譜》(《四部叢刊‧象山全集》附錄)、清人楊希閡編《豫章先賢九家年譜‧陸文安公年譜》。 顧槽   宋文學家。字景繁﹐又作景著﹐號痴絕望。吳縣(今屬江蘇)人。不求仕進﹐居光福山中閉戶讀書﹐以文章擅名。高宗紹興間﹐因裡中同學指作周世宗宮詞﹐禍幾不解﹐會有司以遺逸薦﹐得白﹐於是盡焚生平所著述﹐幾百余卷。終不起﹐田居五十年而終。其與施元之合注之蘇武詩﹐為士林所重﹐陸遊極稱之﹐認為此注以施氏之絕識博學﹐“又助之以顧君景春之該洽﹐則於東坡之意蓋幾可以無憾矣”(《渭南文集倦一五《施司諫注東坡詩序》》。後其子宏聞搜輯遺稿﹐得詩三十余首﹐編為《志道集》﹐其中如《震澤行》、《海棠秋》、《小春詞》等﹐文辭亦頗可觀。生平事跡見顧長卿《志道集‧序》、范成大《吳郡志倦二二。 趙汝愚(114─1196)   宋文學家。字子直。漢王元佐七世孫。饒州余幹(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二年擺進士第一。知信州、台州﹐除江西轉運判官﹐入為吏部侍郎﹐遷秘書少監。先後出任福建路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光宗繼位﹐召為吏部尚書﹐遷知樞密院事。孝宗崩﹐光宗有疾﹐與外戚韓促胄定策﹐奉嘉王趙擴即帝位﹐是為寧宗。韓住胄專權﹐遂為其擯斥﹐罷右相﹐知福州﹐台臣乞寢出守之命﹐大學生伏門請願﹐保胄忌之益深。復責永州安置﹐至衡州病作﹐為守臣錢黎所窘﹐暴卒。後追溢忠定﹐封周工。詩文集十五卷﹐已佚。《四庫全書》著錄其所編《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分門類編﹐始自建隆﹐迄於靖康。生平事跡見傅增湘輯《宋代蜀文輯存》所收《忠定趙公墓志銘》﹐《慶元黨禁》﹐《宋史》卷三九 袁說友(1140─1204)   宋詩文家。字起巖﹐號東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匝)人﹐流寓湖州(今屬浙江)。隆興元年(1163)進士﹐調保陽縣主簿。後入為國子正﹐知池州、平江府、成都府、紹興府等地。嘉泰中﹐同知樞密院﹐參知政事。後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旋以大學坋ㄡv恕9僦列□畬蠓穎□糝量□□K滌蜒□恃筒□□糶牡浼□□□拇o哺□故保□19□艄儷逃鏊□燃□裰惺□奈□凍啥嘉睦唷肺迨□恚□鈑斜碚攣南字□ΑN拇娑□儻迨□嗥□□端目餿□樽苣俊菲榔洹奧□輪□模□□鄢┐錚□肯□鍇椋□哂信匪罩□濉薄J□媼□倭□□嗍祝□□迨□□熳勻唬□紜毒□浮貳Ⅰ獨婊o恕兜塹諞簧健返取9盤迨□扔諧刪停□紜洞笫□貳Ⅰ堆鎦荼□□返齲□案竦髑逍攏□餼晨□兀□彌□□□13D霞□校□塗鑫匆妝吒鷚印保ㄍ□希□S小抖□良□稨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九O(哭袁參政說友文)、《東塘集》卷二0《家傳》。 林亦之(﹖一1185)   宋學者、文學家。字學可﹐號月漁﹐一號綢山。福清(今屬福建)人。林光朝弟子﹐光朝歿﹐繼之講學於莆田之紅泉﹐倡理義之學﹐從之遊者數百人。趙汝愚帥閩﹐薦於朝﹐命未下而卒。理宗景定間﹐追贈迪功郎﹐溢文介。為學倡力行﹐不尚著述﹐然所作詩文格致精嚴﹐趣味悠遠。劉克莊《綢山集序》論其詩文曰﹕“綢山論著﹐句句字字足以明周公之志﹐得少陵之髓矣﹐其詩律高妙者絕類唐人﹐疑老師當避其鋒。他文稱是。’V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著作今存《山集》。生平事跡見《綢山集》卷首、清李清醒《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八。 吳俯   宋文學家。字益章﹐號津華。休寧(今屬安徽)人。孝宗乾道二年(116)進士﹐終太學錄。詩文與弟做齊名﹐時人語曰﹕“眉山三蘇﹐江東二吳。”然作品流傳不多。其文簡潔曉暢﹐《識齋記》、《摩蒼軒記》、《見季守書》諸篇為其代表作。著作今存《津華雜著卜一卷。生平事跡見其自著《見蔣樞丐詞書》《(華雜著)》、(宋元學案補遺)卷七 吳禮之   宋詞人。字子和﹐號順受老人。錢塘(今杭州)人。詞作僅存十九首及若幹斷章殘句﹐多為感物傷情、惜春悲秋之作﹐詞風大抵雅正端莊﹐婉轉多情。有們叵受老人詞》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全宋詞》第四冊。 辛棄疾(114─1207)   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年少時生活於金人佔領區﹐其祖父辛讚常攜之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思投舋而起。年二十二歲時聚眾二於投耿京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正月奉表歸來﹐授承務郎。北歸途中聞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所殺﹐即率五十騎﹐長驅山東﹐於五萬敵眾中將張安國縛歸南宋斬首。南歸初被任為江陰簽判﹐乾道四年(1168)﹐又任建康通判。∕﹨年﹐出知滁州﹐大辦荒政﹐使商旅畢集﹐上下綏泰。淳熙H年(1175)任江西提點刑獄﹐督捕賴文政茶商軍並誘而殺之。後歷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荊湖北路轉運副使。八年遭免職﹐回上饒帶湖閒居。紹照三年(1192)復任福建提點刑獄﹐五年又被革職﹐定居鉛山期思瓢泉。嘉泰三年(1203)﹐再被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期間曾往鎮江策劃北伐事宜﹐然一年後又遭罷貶。回到鉛山舊宅。開德三年(1207)﹐朝廷欲再度起用﹐然其病已沉重﹐終於該年九月逝世。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即《御戎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南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高保持深厚友誼﹐與之低勵氣節﹐切磋學問﹐傳為佳話。然其理想志趣﹐在南宋苟安社會環境中處處碰壁﹐遂將一腔忠憤均寄之於詞。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人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武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同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盪﹐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著有《稼軒詞》﹐後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事跡見宋謝仿得《疊山集》卷六《宋辛稼軒先生墓記》、《宋史》卷四O一﹐今人鄧廣銘有《辛稼軒年譜》。 辛稼軒   即辛棄疾。 趙善括   宋文學家。字無咎﹐號應齋。籍隸隆興(治今江西南昌)。太宗七世孫。嘗登進士﹐歷官常熟令。知鄂州﹐終官朝請大夫。能詩文﹐楊萬裡評﹕“其文大抵平淡夷易﹐不為追琢﹐不立崖險﹐要歸於實用而非親非浮”﹐“其詩皆感物而發﹐觸興而作﹐使古今百家、景物萬象皆不能役我而投於我。”(《誠齋集》卷八三《應齋雜著序阿詞亦佳﹐有駿邁之氣。有《應齋雜著》傳世。生平事跡見楊萬裡《誠齋集》卷八三《應齋雜著序》、《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O。 項安世(﹖一1208)   宋學者、文學家。字平父﹐一作平南﹐號平庵。括蒼(今浙江而水)人﹐遷江陵(今湖北荊沙)。孝宗淳熙二年(1175)進士﹐除秘書正宇﹐遷校書郎﹐俄為言者劾去。後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坐事免。寧宗嘉定元年卒。能詩文﹐詩作甚豐。其抒寫景物﹐則清新雋永﹐記事送別﹐則勁健有豪氣﹐《四庫未收書目提要》雲﹕“固紹熙嘉泰間一作者也。”佳作有《明山湖阻風》、《愛秋》、《送楊主簿》、《西坡》、《江陵為創陽柳氏作雲山書院歌》、《送李知縣赴新州廣濟》、《寒食道中》等詩。著作今存《周易玩辭》、《項氏家說》、《平庵悔稿》。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九七。 蔡俄(1141一﹖)   宋詩人。字定夫。其先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中離常州武進(今江蘇武進)。蔡襄四世孫。幼承門前﹐補僳陽尉。孝宗乾道H年(1166謘憤T@□愣□□伺泄佟9愣□峋佟14┤髯□伺泄佟11次髯芰□10□弊芰□9鬮□□浴11婀闋芰歟□謝菡□S種□蘭巍18︵恕14步□@酃儔δ□籩毖□俊﹕□疇械憊□□飼肜稀>庸倌芎焱Σ話Ⅲ□鮮槁□攏□兄惺北住F湮摹吧□□餮希□譜魃□擼□尷傅錳澹□嵩賈卸取保黃涫□霸裁狼宓潰□肴徊患□痰裰□﹗保弧案吃蜆婀牛□邐錆晁痢保a抖ㄕ□□肪硎桌畈□緞蚨ⅠV□小抖ㄕ□□貳I□絞錄<□罨□抖ㄕ□□□頡貳Ⅰ端問芬懟肪硪凰摹Ⅰ賭纖撾姆蹲髡嚦肌貳? 趙公強   宋文學家。字仲謀。南渡後居常熟(今屬江蘇)﹐因籍焉。早年遊四方﹐文名日起。登進士第。高宗紹興門知真州﹐居官廉正。累宮寶漠閣待制。其詔策法表多為時人傳誦。詩雖屬對不甚工切﹐然“直寫胸臆﹐要自落落不凡”(《四庫全書總目》)。佳作有《教授擔守中逢清以秋菊佳詠見貽次韻奉答》、《世途》、《秋日遊焦山寺》等。有《燕堂詩稿》傳世。生平事跡見《燕堂詩稿》卷首無名氏所撰《本傳》、明張景《吳中人物志》卷五。 a@   宋詩人。字德久。永嘉(今屬浙江)人。以父任補右職﹐繼參戎幕﹐召試為閥門台人。久之﹐授福建兵馬鈴轄。喜為詩﹐有名於時。詩存十八首﹐大多即景感興﹐抒寫漂泊思歸的情懷。如《歲暮懷舊》、《還自錢塘道中》等﹐閒淡哀婉﹐深透幽遠。有《轉庵集》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二八六《轉庵集》前附小傳。 楊簡(1141─1226)   宋哲學家、詩文家。字敬仲。明州慈溪(今屬浙江)人。世稱慈湖先生。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土﹐授富陽主簿。歷任國子博士﹐著作郎﹐將作少監、國史院編修官﹐實錄檢討官等。求去﹐以寶漠閣學士、慈溪縣男、太中大夫致仕。文存一百余篇﹐《深明閣記》、《象山先生行狀》、《東山賦》等﹐質樸雅正。其他如《家記》、《紀先訓》等﹐條錄論經史治道之說﹐規模條貫﹐義理精深。詩存一百二十余首﹐率易而頗富機趣﹐如《詠春》、(偶作)、絕句)等。有《楊氏易傳》二一f。卷﹐《五法解》四卷﹐《慈湖詩傳》H-﹗一卷﹐《先聖大訓》六卷﹐《石魚偶記》一卷﹐《慈湖遺書》十八卷等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O七、清馮可絡、葉意深編《慈湖先生年譜》。 遊九言(1142──1206)   宋文學家。字誠之﹐初名九思﹐學者稱默齋先生。建陽(今屬福建)人。初為古田尉﹐入監文思院﹐調全椒令。寧宗開據初﹐為淮西安撫機宜﹐尋知光化軍﹐充荊鄂宣撫參謀官。卒贈直龍圖閣﹐盜文清(“清”一作“靖”)。文存二十余篇﹐《過楊忠襄墓哀辭》﹐慷慨激烈﹔《送竇君入閩序》﹐纖曲深顯﹔《義靈廟迎享送神曲序》﹐敘事詳盡﹐可補正史之缺。詩存二十余首﹐《溪上》、《秀州道中》等﹐清新秀拔﹔z烏鴉》、《秋雨嘆》等﹐沉鬱悲倫。詞存四首。有《默齋遺劇二愛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五四《遊誠之默齋集序》、《默齋遺稿》下《遊氏世譜》。 彭龜年(1142─1206)   未散文家。字子壽。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嘗從朱表、張拭遊。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士﹐授袁州宜春尉﹐青州安福丞。得鄭僑、張均薦﹐除太學博士。光宗時為起居舍人。寧宗朝遷吏部侍郎。慶元二年(119)落職﹐嘉泰元年(1201)復官。開櫓H年(1206)以待制寶漠閣致仕﹐卒溢忠肅﹐贈寶漠閣直學士﹐加贈龍圖閣學士。為人正直﹐議論簡捷﹐故其為文懇側剛勁﹐敢言人之所難言。著有《止堂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樓鑰《攻夠集》卷九六《忠肅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九三。 劉光祖(1142─1222)   宋詞人。字德修﹐號後浪﹐一號山堂。簡州陽安(今四川簡陽)人﹐寓居德清(今屬浙江)。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上、寧不出J。初官侍御史﹐後改司農少卿﹐遷起居郎。韓保胄禁道學﹐光祖坐謗他奪職。後至顯漠閣直學士﹐提舉茅山崇福宮。溢文節。其為人正直﹐“論諫激烈似蘇武﹐懇惻似范祖禹”(全祖望《增補宋元學案》卷七九)。其詞今存十一首﹐內容多為傷春、離別、詠物、祝壽等。其詩《宋詩紀事》卷五六僅存一首五律。有《鶴林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九七。 曾豐(1142一﹖)   宋文學家。字幼度。晚歲築室﹐自號“搏齋”。撫州樂安(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進士。歷奉議郎、靜江府義寧縣主管勸農公事﹐官至朝散大夫、德慶太守、真德秀幼時從其學。歿後﹐德秀為作墓志銘。恬於仕進﹐學有根基。其文“氣剛而義嚴﹐辭直而理勝”(虞集《曾搏齋緣督集序》)。亦能詩。今有《緣督集》二十卷。生平事跡見其詩文及《緣督集》卷首虞集《序》、《宋史翼》卷二八、《南宋文范作者考》。 陳亮(1143─1194)   宋哲學家、政論家、詞人。初名汝能﹐字同甫(即同父)﹐二十六歲時改名亮﹐三十六歲時又改名同。世稱龍川﹔先生。婆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少時“獨好霸王大略﹐兵機利害”(《酌古論序》)。十八、九歲時﹐見知於委州郡守周葵﹐後在其臨安幕中作_匕客。孝宗乾道四年(1168)鄉試得中。翌年中解元﹐應禮部考試﹐因所作策論不合朝官之意﹐落第東歸。屢上書﹐未能如願。淳熙五年(1178)春天﹐幸會辛棄疾﹐從此結為摯友。十五年﹐同遊鵝湖。同年﹐亮親赴長江沿岸之京口、建業﹐察看地形﹐隨後再到臨安上書﹐又遭冷遇。曾因事幾度入獄。紹熙四年(1193)四月﹐參加禮部進士考試﹐光宗御提第一。七月﹐授長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然赴任途中竟一病不起﹐次年初卒。亮在哲學上創立與朱嘉理學相抗衡的永康學派﹐當囮ヹ[旒□蟆N難□刪腿綹擼□□畚拇蠖嘀魈庀拭鰨□槁凵□□□□還鉅歟□遣幌展鄭□逑殖觥耙庥肜硎□敝□氐恪F浯釋□□筆閾匾埽□耙緩斂灰□鰨□緩斂恍奘危□漳喬楦械腦□□櫻□帕訓階志瀋稀保□浩舫□兌□□椅募□肪砥咭唬□J羲鍘12烈慌桑□□俗20俊V□小讀□ㄎ募□啡□□懟Ⅰ讀鶭﹔【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三六、顏虛心《陳龍》l年譜長編》。 詹體仁(1143一1206)   宋學者﹐文學家。字元善。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幣)人。少從朱嘉學﹐以存誠慎獨為主。學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為太常少卿。周必大為相﹐體仁嘗疏薦三十余人﹐皆當世知名士。官終司農卿。寧宗開德二年卒。博極群書﹐善詩文。真德秀論其文日﹕“為文若不經意而明白暢達﹐根於理致﹐雕樓別厥u之語﹐一不出諸口﹐神識恬暢﹐喜論說古今”(《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行狀》)。著作今存《詹元善先生遺集》二卷。生平事跡見宋杜范《清獻集》卷一九《詹體仁傳》、真德秀《西山文集倦四七《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行狀》、葉通《水心集》卷一五《司農卿湖廣總領詹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三。 趙著(1143─1229)   宋詩人。字昌父﹐世稱章泉先生。其先為鄭州人﹐南宋高宗建炎後﹐家居信州(治今江西上饒)。以前出仕﹐恩補州文學。調浮樑尉、連州主簿﹐皆不赴。後為太和主簿﹐受知於楊萬裡。理宗即位﹐屢召不拜。以直秘閣致仕、溢文節。著終身好學﹐性寬平﹐恬淡自守﹐與人樂易而剛介不可奪。嘗編選唐人絕句﹐“惟取中正溫厚、閒雅平易。若夫雄渾悲壯、奇特沉鬱﹐皆不之取”(謝棒《四俱詩話》卷二)。其詩楊萬裡譽為“貌恭氣和﹐無月下推敲之勢﹔神清骨聳﹐非山頭瘦苦之容。一笑詩成﹐萬象春風”(劉宰《章泉趙先生墓表》)。元方回《桐江集》卷四亦雲﹕“生平恬淡而詩尚瘦勁﹐不為晚唐、亦不為江西﹐隱然以後山為宗。”(《跋趙章泉詩》)有《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存世。生平事跡見宋陳文蔚《克齋集》卷─一《祭趙章泉文》、劉宰《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趙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 王子俊   來文學家。字才臣﹐一字巨臣﹐號格齋。廬陵吉水(今屬江西)人。王大臨子﹐周必大、楊萬裡門下客。安丙帥蜀﹐以薦官成都帥幕。工詩文﹐尤擅四六驕文。《四庫全書總目》雲﹕“楊萬裡嘗評子俊之文﹐謂史論有遷、固之風﹐古文有韓、柳之則﹐詩句有蘇、黃之味。至於四六﹐路六一、東坡之步武﹐超然絕塵﹐自江彥章、孫仲益諸公而下不論也。其推重之甚至。”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五二《格齋四六跋》稱道其四六﹐則雲﹕“愛其由中而發﹐漸近自然﹐無組織之跡﹐斯則彥章之亞也。”今其他文已不可見﹐唯《格齋四六》傳世。生平事跡見楊萬裡《誠齋集倦七七《送王才臣赴秋試序》、卷九九《跋王才臣史論》。 劉燦(1144─1216)   宋學者、詩人。字晦伯﹐學者稱雲莊先生。建陽(今屬福建)人。與弟炳同登孝宗乾道八年(1172)進士。調山陽主簿﹐改知閩縣﹐遷國子司業﹐累官工部尚書兼太子右庶子。其《上史彌遠書》等﹐“陳時政、論兵事﹐料敵應機﹐識大體而達時變”(李填《雲莊集序》。詩存一卷﹐或官場應酬﹐或朋友贈別﹐詩風樸質﹔有以文為詩傾向﹐如《長沙勸耕》之一。有《雲莊集》二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真德秀《真文忠公集》卷四一《劉文簡公神道碑》、宋沈間編《劉文簡公年譜》一卷、《宋史》卷四O、。 袁安(1144─1224)   宋詩文家。字和叔﹐學者稱累齋先生。明州勤縣(今浙江寧波)人。孝宗淳熙進士﹐調江陰尉。寧宗即位﹐以大學正召。後為浙東帥幕﹐福建常平屬﹐沿海參議﹛旍踨跔慼潼蟛w謖□荊□嗝茉罕嘈薰□□矍ㄖ撩厥榧唷﹕蟀罩□□員ξ母蟠□舖峋俸棖旃□S制鷸□輪藎□□毖□俊N拇娑□偎氖□嗥□J□嬉話倨呤□嗍住S小緞跽□役郵槌□肥□□懟Ⅰ獨壅□□□□勱慘?7》四卷、《累齋集》二十四卷、《袁正獻公遺文鈔》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來真德秀《真文忠公集》卷四七《袁正獻公行狀》、楊簡《慈湖遺書補編》所收《袁公墓志銘》、《宋史》卷四OO。 陳thN(1145─1212)   宋詩人。字壽南﹐一作詩南﹐號東齋。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中博學宏詞科﹐賜進士出身。寧宗開接(1205─1207)初為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韓懷胄用兵北伐﹐欲用其親吏蘇師旦為節度使﹐機力持不可。後起知廣州﹐徙原州。其詩寓情幹景﹐淡遠有致。有《東齋吟稿》一卷。生平事跡見真德秀《陳公墓志銘》(《真文忠公集倦四四》、《宋史》卷三七七。 楊炎正門145一﹖)   宋詞人。字濟翁。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登慶元二年(1196)進士第。初任寧遠簿﹐受知於丞相京螳。嘉定三年(1210)為大理司直。七年知籐州﹐被論放罷。後又知瓊州。與辛棄疾多有唱和。所作具故國之思﹐志在恢復而壯志不酬﹐故多牢騷感憤語。《四庫全書總目》評曰﹕“其縱橫排冥之氣﹐雖不足敵棄疾﹐而屏絕纖稱﹐自抒情俊﹐要非俗艷所可擬。”集中亦不乏清新婉麗之作。況周頤評其《蝶戀花》前段“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東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為君愁絕聽鳴護”﹐曰﹕“婉曲而近沉著﹐新穎而不穿鑿﹐於詞為正宗中之L乘。”有詞集《酉樵語業》一卷﹐錄詞三十七首。周密《武林舊事》錄其《錢塘迎酒歌卜一首。生平事跡見楊萬裡《誠齋詩話》、《宋詩紀事》卷五七。 趙師俠   一作趙師使。宋詞人。字介之﹐號坦庵。新塗(今江百邽黈屣t恕Q嗤醯掄啞呤浪鎩P19詿疚醵□輳?1175)進士﹐淳熙十五年(1188)官江華郡丞﹐宦跡達於湘、贛、閩中一帶。其詞今存一百五十余首。其門人尹覺序其《坦庵詞》雲其詞章“模寫風景﹐體狀物態﹐俱極精巧”。《宋詩紀事》存其詩一首。有《坦庵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彭龜年《止堂文集》卷一六《祭趙介之參議文》。 鞏豐(1148─1217)   南宋詩人。字仲至﹐號栗齋﹐武義(今屬浙江)人。少從呂祖謙遊﹐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嘗知臨安縣﹐後遷提轄左藏庫。葉通《鞏仲至墓志銘》論其詩文曰﹕“其文無險怪華巧而以理屈人﹐片詞半犢﹐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為詩。”著作今存《栗齋詩集》一卷﹐《後耳目志》一卷。生平事跡見宋葉通《鞏仲至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二二)、明鄭柏《金華賢達傳倦八。 劉仙倫   宋詩人。一名燒﹐字叔擬﹐號招山。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主要活動於孝宗淳熙年間﹐與詩人劉過同鄉﹐詩風亦相近﹐並稱為“廬陵二士”。雖為布衣﹐但其詩作表明他並未忘懷政治﹐對南宋小朝廷之苟安局面頗不滿。其詩風“新警峭拔”(岳河《程史》卷六)﹐自成高格﹐很少受江西派詩風影響。其詞今存三十一首﹐亦為人所稱道。著有啪山小集》一卷﹐《補遺》一卷。生平事跡見《宋詩紀事倦六三。 嚴蕊   宋女詞人、營妓。字幼芳。善琴奕、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又間作詩詞﹐名聞四方。台州知州唐仲友曾命其賦《如夢令》詞﹐後有人告其與嚴蕊有私﹐時朱高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遂將嚴以有傷風化罪名投牢查辦。後朱改官﹐岳霖繼任﹐嚴為賦《卜算子》(不是愛風塵)詞以自白﹐遂判令出獄﹐脫籍從良。其詞今存三首。生平事跡見宋周密《齊東野語》卷HO。 黃各(1150─1212)   宋文學家。字子耕﹐號復齋。隆陏{□幟□n窠□饜匏□┤恕﹔僕□□甯富屏□ㄗ忠鬧□╥□鎩34庸□骸18旄□□R蘊□□□俳□俊9偃鴆□韃荊□轡乃莢骸18□□糲兀□ㄅ寫χ蕁O群籩□芄俑嬖骸4罄硭虜盡14□骷□□F蟯餿危□□ㄖ蕁P渙甲餱鈾錁猶ㄕ哺□攪髀洌□籩□竇洌□斬□討□I杓盟畈鄭□誶嗷撇喚郵逼揭至訃郟簧璧值笨獯3□□讓裰□保恢麼約葉□□□滓磺□灝□恢醚□迷海□杖堇嫌祝揮直鷦彀布梅唬□躍硬Π簟G謖□□瘢□□破街巍Gㄖ□□藎□擁芩潰□□□菘薜萇醢□□眉捕□洹1□屑已□□鍛u破洹笆□乃舖□罰a僕□幔□保□靶酥甘侄嶂□Ⅲ□飯湃碩□□袢艘印保a痘譜癰□募□頡罰□1啻位僕□嵋盼模□□侗鵂□范□□恚揮腫□渡焦饒昶住罰□諢僕□嶙髕放月薏┤眩□10□□賈□嗄輟I□絞錄<□兜饋端□奈募□肪硪歡□痘譜癰□募□頡貳14硪黃摺痘譜癰□怪久□貳Ⅰ端問貳肪硭畝? 葉適(1150─1223)   宋哲學家、文學家。字正則﹐人稱水心先生。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孝宗淳熙五年(1178)進士﹐歷仕於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官至權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韓住胄伐金失敗﹐通以寶漠閣待制主持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因抗金得力﹐被進為寶文閣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塢之議﹐實行屯田。寧宗開接三年(1207)﹐被劾歸鄉裡﹐研玩群書﹐經十六年﹐成《習學記言》。一生力主抗金﹐不斷上書﹐與陳亮友善。哲學上與朱高、陸九淵形成鼎足對立﹐為永嘉學派之代表人物。詩文創作方面﹐重視文章的教化作用和獨創性。其散文雄贍而才氣橫溢﹐尤其許多“記”和“碑版之作”﹐語言簡樸厚重﹐名重於當世﹐“在南宋卓然為一大宗”(《四庫全書總目》)。詩尊晚唐﹐推崇姚合、賈島﹐與同時的“永嘉四靈”友善﹐曾刊印其詩集﹐然題材、境界較“四靈”擴大。作品“用工苦而造境生”﹐“艷部潔M洌□什荒澹壞□□諏叮□什豢蕁保a端問□□□□氖□□罰□S小端□南壬□募□范□□啪懟Ⅲu鵂□┤□□懟Ⅰ斷把□茄浴肺迨□懟I□絞錄<□端問貳肪硭娜□摹Ⅰ賭纖撾姆蹲髡嚦肌貳? 鄧林   宋詩人。字楚材﹐一字性之﹐自號四清社友。福清(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照五年(1178)進士﹐授石城丞﹐與周必大、朱高、呂祖謙等為友。工詩。宋蕭勛《皇警曲序》稱其為詩“雅學豐詞”、“正氣充體”、“籠今古之變”、“決乾坤之組”。著作今存《皇著曲》一卷。生平事跡見清李清朝《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七。 李廷忠   宋文人。字居厚﹐號橘山。放潛(今浙江臨安酉)人。孝宗淳照八年(1181)進士。寧宗慶元元年(1195)﹐初官放潛教授。嘉定八年(121)知蒙州﹐罷歸。著有《洞霄詩集》﹐今不傳。《宋詩紀事》錄其《遊大滌》一首。詞作今存十五首﹐多為祝壽宴飲之作。其作品今存最多者為四六驕文﹐《四庫全書總目》謂“組織尚為工穩”﹐然“體格稍卑﹐往往好博矜新﹐轉傷繁冗”。今有《橘山四六》二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詩紀事》卷五五。 詹初   宋詩人。字以元。休寧(今屬安徽)人﹐世稱流塘先生。始為縣尉﹐以薦為大學錄﹐後罷歸﹐遂入大廬山﹐不仕。文多亡佚﹐今僅存《翼學》、《序經》、《日錄》等短篇札記﹐議論醇謹﹐多自有心得。詩存四十余首﹐或感慨權姦誤國﹐深沉悲涼﹐如《有懷》、《聞金人入寇》等﹔或抒寫義理﹐從細微見精深﹐充滿機趣﹐如《聞件》、《中道》等。有《寒鬆閣集》三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寒鬆閣集》卷三宋詹陽及明詹景鳳、詹壁三人所撰《寒鬆閣集跋》三篇及《寒鬆閣集》附錄明諸家序跋。 呂皓   一作呂浩。宋文人。字子陽(一作腸)﹐號雲溪。永康(今浙江金華)人。初以賑粟補官﹐孝宗淳熙中領鄉薦。會其父為人誣構系獄﹐皓投囹上書﹐願納所得官贖父罪﹐書辭甚偉。孝宗聞而壯之﹐朝奏夕報可﹐由是知名。後隱居終其生。其文流暢﹐文風樸素自然。今存文章三十余篇﹐有《雲溪稿》一卷。生平事跡見《雲溪稿‧雲溪逸臾自傳》。 劉學箕   宋詩人。字習之﹐自號種春子﹐又號方是閒居士。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曾祖劉儲為來之名將﹐祖父劉子星為宋之名儒。恬於仕進。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然未忘懷國恥家仇。得其家傳﹐工於詞藻。劉淮《方是閒居士小稿序》稱其“筆力豪放﹐詩摩香山之壘﹐詞拍稼軒之肩”。四庫館臣則以為其詩似尚未能與白居易相抗衡﹐主要“傷於稍快稍粗”。著有《方是閒居士小稿》二卷。生平事跡見《方是閒居士小稿》首附劉淮、趙必願、趙蓄三序﹐《方是閒居士小稿》末附其門人遊郴跋十則及作者自記。 鄭克己   宋詩人。字仁叔。青田(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中(1174─1189)進士。仕至福建提刑司幹官。詩存十四首﹐清雋疏淡﹐如《青衫》、《旅中遇故人》等。有《文古山房雜稿》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七O《文杏山房條稿》前附傳。 黃或(52─1221)   宋詩文家、學者。字直卿﹐號勉齋。福州田縣(今福建閩侯)人。少受業於朱高﹐尊稱其志堅思苦﹐以女妻之。寧宗即位﹐補將仕郎、檢中﹐授迪功郎﹐監台州酒務﹐調監嘉興府石門酒庫。歷通判安豐軍﹐尋知漢陽軍、安慶府等。後歸裡講學以終。文存數百篇﹐質樸醇實﹐不事雕飾。詩存八十余首﹐閒談疏遠﹐沉鬱悲涼﹐如《寄鄭惟忠、葉雲要諸友》、《讀史荊卿傳》等。有《儀禮經傳通解續》二十九卷、《勉齋集》四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勉齋集》附錄《勉齋黃先生行實》及《黃既傳》、《宋史》卷四三O。 張鎡(1153一﹖)   宋詩人。字功甫﹐一作功父、號約齋。成紀(今甘肅秦安)人。俊曾孫。官奉議郎﹐直秘閣。寧宗開接初﹐謀誅韓懷胄。後滴桐川﹐再滴象台。嘉定四年後卒。善繪畫﹐工詩詞。方回《讀張功甫南湖集並序》讚其詩曰﹕“生長勛門富貴中﹐批糠將相以詩雄﹐端能活法參誠望﹐更覺豪才類放翁﹐舉似今人誰肯信﹐元來妙處不全工﹐登金組繡同時客﹐合向南湖立下風。”(《南湖集》卷首)著有《梅品》、《仕學規范》、《南湖集》等。生平事跡見楊萬裡《誠齋集》卷∕﹨O《約齋南湖集序》、卷九七《張功父畫像讚》。 孫應時(1154─1206)   宋文學家。字季和﹐號燭湖居士。余姚(今屬浙江)人。少時師事陸九淵﹐孝宗淳照二年(1175)登進士第。初為黃巖尉﹐有惠政﹐常平使者朱嘉重之﹐與定交。邱泰帥蜀﹐辟入制幕﹐策知吳躡之將叛﹐人服其先見。後知常熟縣﹐秩滿﹐郡守以私恨構陷之﹐謂其負倉粟三千解﹐竟坐貶秩。寧宗開接二年(206)﹐起判邵武軍﹐未上任而卒。能詩文﹐有《燭湖集》H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燭湖集》附宋楊簡《孫燭湖先生礦志》及無名氏撰《承議郎孫君墓志銘》、《孫應時傳》等。 劉過(1154─1206)   宋詞人、詩人。字改之﹐自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少忙不羈之才﹐以功業自許﹐博學經、史、百氏之書﹐通曉古今治亂之略。常與朋輩論邊庭障喉、戰守形勢﹐屢與時宰陳恢復方略。屢試不第﹐落拓江湖﹐以布衣終。生性疏豪凋說﹐傲眼萬物﹐常浩歌痛飲﹐自放於禮法之外。陸遊、辛棄疾、陳亮皆與之交遊。宋子虛稱之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毛晉《龍洲詞跋》引語)。其詞今存八十多首﹐多感時論事、抒寫平生豪氣之作。但亦不乏纖麗俊秀者。劉熙載q藝概》卷四稱其“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足以自成一家”。其傳今存二百多首﹐古、律詩兼備﹐亦多豪壯遭勁之作。陳亮《贈劉改之j詩雲﹕“劉郎吟詩如飲酒﹐淋漓醉墨龍蛇走﹔笑鞭列缺起豐隆﹐變化風雷一揮手。”頗能道出劉過詩的風格。其文流傳較少﹐亦語意峻拔﹐別切明快。有《龍洲集》十四卷、《龍洲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岳河煙史》卷二、明錢我《吳都文粹續集》卷四四《來龍洲先生劉公墓表》、明錢士升《南宋書》卷六g 幼學(1154─1217)   宋文學家。字行之。瑞安(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1172)進士﹐試禮部第一。歷官秘書省正字﹐試中書舍人﹐寧宗時仕至權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少即以文鳴於時﹐而其學究儒理﹐言循禮義﹐不為艷麗虛浮之作。葉通《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曰﹕“雖幼以文顯﹐無浮巧輕艷之作﹐既長﹐益務關教化養性情﹐花卉之炫麗﹐風露之凄爽﹐不道也﹐詞命最溫厚﹐亦不自矜貴﹐惟於國史﹐研貫專一﹐朱墨義類﹐刊潤齊整﹐各就書法。”嘗續司馬光《公卿百官表》、《年歷》、《大事記》、《編年政要》、《列傳舉要》等﹐凡百余篇。著作今存《育德堂外制》五卷。生平事跡見葉道《水心集倦二三《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三四。 敖陶孫(115──1227)   宋詩人。字器之﹐號勝庵。福清(今屬福建)人。少調說有大志。韓促胃用事﹐朱褒貶外﹐陶孫首以詩送﹐趙汝愚死貶所﹐陶孫以詩哭之﹐保胄怒﹐捕陶孫﹐亡命江湖得免。住胃誅後復出﹐寧宗慶元五年(if9)進士﹐終溫陵通判。生平多歷憂患﹐故明練世務。其詩文俱佳﹐而尤以詩稱﹐亡命江湖後﹐詩名益重。劉克莊《矚庵敖先生墓志銘》雲﹕“諸文皆有氣骨﹐可行世傳遠﹐而天下獨誦其詩”﹐又雲﹔“先生之詩﹐主乎忠孝﹐不主乎刺議。”著作今存《陷翁詩集》二卷。生平事跡見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一四八《陷庵敖先生墓志銘》。 高似孫   宋文學家、學者。字續古﹐號球察。余姚沖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寧宗慶元五年(1199)武學博士。開接元年(1205)知嚴州﹐嘉定元年(1208)知江陰軍﹐十七年為著作佐郎。理宗寶慶元年(1225)任處州守。其為官貪酷﹐人品無稱。但學問淹博﹐著述豐富。《直齋書錄解題》卷ThO謂“其讀書以隱僻為博﹐其作文以怪澀為奇﹐至有甚可笑者。就中詩猶可觀也”。著有《唐科名記》、《唐樂曲譜》、《或家小集》、《騷略》、《文選句圖》等書傳世。生平事跡見來陳驟《南宋館閣續錄倦八、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 周文珍   宋詩人。字晉仙﹐號方泉﹐又號野齋﹐又號山描。陽谷(今屬山東)人。少聰慧﹐以能詩名。寧宗時仕為內府守藏史﹐旋以事去官﹐卜居吳之鳳山﹐山有方泉﹐因以為號。與姜費、葛天民、韓濾為詩友﹐唱和頗多。其詩作以古體、七絕為主。《四庫全書總目》譏其“頹唐”﹐“不出當時門徑”﹐惟古體短章、近體小詩“可肩隨於白石、澗泉諸集之間”。著有《方泉集》四卷。生平事跡見《兩宋名賢小集》卷H六H(方泉詩集)小傳。 陳文蔚(115─1239)   宋學者、詩人。字才卿﹐號克齋。信州上饒(今屬江西)人。朱高門人。嘗舉進士。理宗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書類編》有益治道﹐詔補迪功郎。嘉照三年(1239)卒﹐年八十七。篤信朱高師教﹐傳來表之學如《師訓拾遺》等。其學以求誠為本﹐以躬行實踐為事。文亦“明白淳實﹐有朱子之遺”(《四庫全書總目》)o詩有學者風。今有《克齋集》十七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本《克齋集》卷首附侯酮曾《克齋集序》。《正誼堂全書》本《克齋集》卷首附張時雨《紀述》、《宋史翼》卷二五。 姜裡(約1155一約1221)   宋詞人、詩人、眑琣捕nW忠17攏□虐資□廊恕H鬧萆堊簦n窠□韃ㄑ簦┤恕I偈彼娓富掠危□從惺□□□□淳貧跫付□□輟D□誶煸□□輳?1197)﹐進《大樂議》一卷、琴瑟考古圖》一卷於朝。五年﹐又上《聖宋燒歌鼓吹H。二章﹐詔免解﹐與試禮部﹐不第。一生未曾仕宦﹐賣字而外﹐皆靠他人周濟生活。往來於湖州、杭州、蘇州、金陵、合肥等地﹐與楊萬裡、范成大、辛棄疾、蕭德藻、張襤等相結交。晚歲朋輩凋零﹐生計凄苦﹐六十余歲卒子酉湖。較少有文名﹐工詩、詞、驕文﹐善書法﹐通曉音律。其詩現存一百八十余首﹐初學黃庭堅﹐中年擺脫江西詩派束縛﹐轉而追隨晚唐的陸龜蒙。琢句精妙﹐意境幽雋﹐楊萬裡稱之“有裁雲縫月之妙思﹐敲金冥玉之奇聲”(《直齋書錄解題》卷二0引)。所著《白石道人詩說》﹐主張詩“貴含蓄”﹐要有“氣象”、“韻度”﹐要“深遠清苦”等。王士鎮《漁洋詩話》甚至稱其“多精至之論﹐嚴羽之前﹐無與比也”。其詞被譽為“猶詩家之有杜少陵”(宋翔鳳《樂府余論》)﹐“文中之有昌黎”(張宗梳《詞林紀事》引許昂霄語)﹐“詞中之聖”(《七家詞選》)﹐不無溢美之辭。現存詞八十余首﹐善用洗練、疏峻的語言﹐低沉的聲調抒寫冷僻幽獨的心情。詞風清空冷峭﹐格調甚高而意境則淺。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雲﹕“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幹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然格律嚴密﹐音節諧美﹐能自創新譜。在這方面﹐上承周邦彥﹐下開張炎一派﹐影響到清代的浙派詞。代表作有《揚州慢》、暗香》、《疏影》等c今有《白石道人詩集i、《白石道人歌曲》、《詩說》、《蜂帖平》、《續書譜》等著作傳世。生平事跡見《白石道人詩集自敘》、《宋史‧樂志六》、今人夏承帶《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附《白石道人行實考》。 汪辜(1155─1227)   宋恞齱撥nW質甯□□帕□痢﹔罩菪菽□n袷□不眨┤恕W扛鋦嚎〔牛□恍枷熬僮右擔□□踴粕健﹕枚痢兌住罰□鈄影偌抑□槊也謊芯俊D□詡味塩溱□籩毖裕□圓家掠□□□□虜揮謾V旄□□脛□ㄊ椋□鬧□□P煲晁□□□□咂湫校□□砸乓菁鮒□2還□V□伊騲鬧□希□家苑角□□院歐膠□郵俊F湮□摹靶圩稱嫖啊保a鬥膠醜娓濉肪硎贅剿□槳□穎□□芭佩從舋嫫闆保a端目餿□樽苣俊罰□J□□□祝□霸煬成□□□鏘眨□瘓猩□□u齲□暈□膠□患已浴保a讀剿蚊□托【□□膠醜娓逍頡罰□=裼小鬥膠醜娓濉反□饋I□絞錄<□鬥膠醜娓濉肪硎字羆倚頡Ⅰ端問芬砭肴□□? 趙崇錦   宋詩人。字元冶。開封(今屬河南)人。太宗九世孫。其詩多描寫自然景物﹐表現閒情逸志。如《東風》、《雜興》、《新堤》等﹐俱清新可讀。著作今存《鷗諸微吟》一卷。生平事跡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九二鵬港微吟序》。 官彥約(57─1228)   宋文學家。字簡甫﹐號昌谷。都昌(今屬江西)人。嘗從朱表遊。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歷官建平尉﹐知漢陽軍﹐兵部尚書。溢文簡。生平以事功稱﹐亦工於詩文。《四庫全書總目》論其詩文雲﹕“奏議大都通達政體﹐可見施行﹐所論兵事利害﹐尤確鑿有識﹐不同技拾遊談”﹐“惟儷詞韻語稍傷質樸。”可見不乏文才。著作今存《經幄管見》四卷、《昌谷集》H十二卷。生平事跡見宋魏了翁《鶴山大全集》卷八七《曹公墓志銘》、宋史》卷四一O。 崔與之(115──1239)   宋文學家。字正子。廣州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1193)進士。授精州司法參軍﹐累官秘書監﹐權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進本路安撫使﹔又為廣東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以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封南海郡開國公。溢清獻。文存五十余篇。詩詞共存三十余首﹐詩如《揚州官滿辭後土題玉立亭》、《送時嘈大卿淮西檢法》﹐詞如《水調歌頭‧題劍閣》等﹐格調高昂﹐文辭雋拔。有《崔清獻公集》五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李顯英《文溪存稿倦二0《祭崔清獻公文》、卷─一《崔清獻公行狀》、《宋史》卷四O六。 郭應祥(1158一﹖)   宋詞人。字承槽﹐號遁齋﹐自名為笑笑先生。臨江(治今江西樟樹)人。孝宗淳熙八年(1181)進士﹐嘗任州縣官於閩越荊楚間。與詞人黃機友善﹐常相唱和。詩、文今已不傳﹔至其詞﹐詹傅敬《笑笑詞序》評雲﹕“典雅純正﹐清新俊逸﹐集前輩之大全﹐而自成一家之機軸。”股仲因《笑笑詞跋測稱其詞“或如驚濤出壑﹐或如結毅紋江﹐或如靜練照海”。著有《笑笑詞》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疆村叢書》本《笑笑詞》卷首詹傅敬序、卷末膝仲因跋及無名氏《笑笑先生傳讚》。 黃機   宋詞人。字遊仲﹐一作鐫叔。東陽(今屬浙江)人。嘗仕宦州郡﹐遊蹤多在吳楚之間﹐與岳坷、郭應祥等唱和。詞作今存近百首﹐內容除相思閨怨、離情別緒之外﹐尚有不少關注時局、憂慮國事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詞“沉鬱蒼涼﹐不作草媚花香之語”。有《竹齋詩余卜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全宋詞》第四冊。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