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宋遼時期作家名覽(二) 孫覽(1043─1101)   宋軍事家。字傳師。孫覺弟。高郵(今屬江蘇)人。治平中舉進士﹐為河南縣主簿﹐遷秘書省著作郎。知開封府尉氏縣﹐屯車謀叛﹐馳往曉諭利害﹐遂平其亂。神宗壯其才﹐遷司農寺主簿﹐提舉利州、湖南常平﹐改京西轉運判官﹐入為右司員外郎。出使荊湖南北路﹐歷河東、河北轉運副使。哲宗即位﹐累遷為邊帥。元佑元年知秦州﹐四年遷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桂州﹐八年知慶州﹐改經原路經略安撫使、知渭州。入為戶部侍郎﹐知開封府﹐與蔡京論役法不合。紹聖三年至元符二年任河東經略安撫使、知大原府﹐挫敗西夏軍﹐築南蘆城﹐使秦、晉恢復交通﹐邊防復固。建中靖國元年調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知京兆府。覽精於吏事﹐治邊有功﹐為人剛直﹐議論多件執政﹐故屢遭黜削﹐遂謝病清宮觀﹐歸高郵以終。今存《孫傳師先生奏議事略》一卷。生平事跡見畢仲遊《西台集》卷一三《朝請大夫孫公墓志銘》、《東都事略》卷九二、《宋史》卷三四四。 道潛(1043一﹖)   宋僧人、詩人。俗姓何﹐本名吳潛﹐蘇武為改此名。號參寥子。賜妙總大師。杭州放潛(今浙江臨安)人。自幼出家﹐受業於治平寺。於內外典無不讀。能文章﹐尤喜為詩。與蘇武、秦觀遊。哲宗紹聖初﹐蘇武貶嶺南﹐道潛坐詩有諷刺語﹐命還俗﹐滴居克州。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曾肇言其非罪﹐詔復視發。崇寧末﹐歸老江湖。頗有詩名。其詩學陶淵明又似儲光舖﹐而更鍛煉刻至。宋吳可評其“風流醞藉﹐諸詩僧皆不及”(《藏海詩話》)。有《參寥子集》十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陳師道《後山集》卷十三《送參寥序》、陳師道《參寥集序》(《參寥子集》卷首)、蘇過《斜州集》卷五《送參寥道人南歸序》等。 孔平仲   宋文學家、史學家。孔武仲弟。字義市﹐一作毅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集賢校理。哲宗紹聖中﹐言者低其元枯時附會當路、譏毀先烈﹐削校理。知衡州﹐坐不推行常平法﹐滴惠州別駕。徽宗立﹐帥哪、延、環慶﹐黨論再起﹐罷主管變州景靈宮。長史學﹐工文辭。詩較死文仲、武仲“尤夭矯流麗”《宋詩鈔‧平仲清江集鈔》)﹐風格接近蘇武。佳作有《弄夜》、《禾熟》等。著有《良史事証》、《朝散集》等。生平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四。 陳次升(1044─1119)   宋政治家、文學家。字當時﹐興化軍仙遊(今周福建)人。神宗熙寧間進士﹐知安邱縣。以薦為監察御史﹐提點淮南河東刑獄﹐入為殿中侍御史﹐論章停、蔡卞之姦。進左司諫﹐貶南安軍監酒稅。徽宗立﹐召為侍御史﹐又極論章停、蔡卞、曾布、蔡京之惡。遷右司諫議大夫﹐復除名編管循州﹐政和中復舊職。其議論不苟合時俗﹐剛正之氣凜然。如《奏彈曾布》九狀、《彈蔡京》三狀等疏﹐明白痛切﹐聳動耳目。著有《談論集》傳世。生平事跡見《談論集》末附宋陳士壯《待制陳公行實》、《宋史》卷三四六。 李元膺   宋詩文家。東平府(今屬山東)人。曾為南京教官。紹聖間(1094─1098)﹐李孝美作《墨譜法式》﹐為之作序。與蔡麩t□保□╡鈧□洳擰>╥諍蒼肥保□脫縹□兀□┤□怕淥□□鋼臉聊紓□□呶胖□□□╥唬骸安淘□□際□碩搶鏤惱隆﹗本├□沃□□擋壞謎儆茫□柯巰□□312□躒□褡□□濉妒□涫□罰□□浯室饌□□□炷庾魘□祝□□虐罨□賭□□□肌貳﹗獨指□糯省仿計浯拾聳祝□醞蚶錛□鎂攀祝□□□瘓恚□□搿緞<□謂鷦□舜省貳I□絞錄<□端問□褪隆肪砣□濉? 黃大臨   宋詩人、詞人。字元明﹐號寅庵。洪州分寧(今江酉修水)人。黃庶子﹐黃庭堅長兄﹐在眾從兄弟中排行第七。與黃庭堅多有唱和。紹聖元年得官越州司理﹐陪同黃庭堅自分寧至陳留待命。紹聖二年黃庭堅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遂陪同庭堅溯江入川至貶所。崇寧初為萍鄉縣令﹐克盡職守﹐為政寬厚﹐黃庭堅從戎州放回後曾前往探視。生平事跡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O《書萍鄉縣廳壁》、《黔南道中行記》、黃譽《山谷年譜》。 黃裳(1044─1130)   宋文學家。字冕仲﹐一作勉仲﹐一雲字道夫﹐號演山。延平(今屬福建南平)人。神宗元豐五年(1082)登進士。累遷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四庫全書總目得【《福建通志》雲﹕“政和、宣和間三舍法行﹐裳上書謂宜近不宜遠﹐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人以為確論﹐要亦伉直有守之士。”又謂“裳素喜道家玄秘之書﹐又自稱紫元翁﹐往往愛作塵外語。”工詩能文﹐作品多以儒學為宗﹐部分作品如《貽李道士》、《會仙樓》等亦有飄然物外之氣。其詩骨力勁健﹐兼眾體而有之。著有《演山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王悅《演山集序》(《演山集》首附)、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 黃庭堅(1045─1105)   來文學家、書法家。字魯直﹐號涪翁﹐又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自幼警悟好學﹐博聞強記﹐遍覽經史百家之書。英宗治平四年(1067)舉進士﹐調葉縣尉。後教授北京國子監。蘇武見其詩文大為激賞﹐由是名聲始振。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吉州太和縣﹐六年移監德州德平鎮。哲宗立﹐召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1086)任《神宗實錄》檢討官。六年﹐《實錄》成﹐把起居舍人。八年﹐為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元年﹐以修《實錄》不實﹐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元符元年又移戎州。徽宗崇寧元年(110)﹐知太平州﹐為轉運判官陳舉所劾﹐摘其所作《承天院塔記》﹐以為幸災謗國﹐除名﹐羈管宜州﹔四年﹐卒於宜州貶所。與張來、晁補之、秦觀俱遊蘇武門﹐時稱“蘇門四學士”﹐而庭堅於詩影響尤大﹐於元佑間即與蘇武並稱“蘇黃”。庭堅承歐、梅、蘇等人余緒﹐推尊杜甫。對詩歌創作有較為系統的理論主張﹕強調獨創與個性﹐主張“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再次韻楊明叔‧引》)﹐惠洪《冷齋夜話》引其有“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論。又謂“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答洪駒父書》)﹔又以為“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首溪漁隱叢話》前集)﹔講求謀篇布局與章法句法。然亦主張自然﹐反對雕琢﹐“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與王觀復書》)。其詩今存近二千首﹐內容除少量反映北宋中後期社會現實與民生疾苦的作品外﹐多為思親懷友、感事抒懷、羈旅行役及書畫題詠之篇章﹐較全面反映出來代士大夫文人日常生活及精神世界。其詩語言生新瘦硬﹐音節拗峭挺拔﹐句意曲折跌宕。尤注意學杜甫﹐創拗律。以七律論﹐拗體幾佔半數。清人施補華雲﹕“少陵七律﹐無才不有﹐山谷學之﹐得其奧峭。”(《機傭說詩》)其詩又用典繁富﹐往往出入經史子集、道藏佛典乃至稗官小說﹐有濃厚書卷氣﹐常能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但亦難免生僻艱澀之病。其詩歌理論及實踐對宋詩影響極大﹐江西詩派即受此影響而產生﹐而庭堅亦被推為此派宗師。後世詩論對其詩評價不一。又善作詞﹐陳師道以為“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爾”(《後山詩話》)。然今所存一百八十余首詞作﹐品類較雜﹐似不足當此論。部分作品以淺俗之筆寫戀情押妓﹐格調不高﹔部分詞作則以疏宕筆致表達現實人生感受﹐頗有價值﹐然成就不及詩歌。還長於書法﹐行草兼善﹐楷法亦自成一家﹐與蘇武、米布、蔡襄合稱“宋四家”。有墨跡《華嚴疏》、《鬆風閣詩》、《諸上座帖》等傳世。著作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詩內、外、別集》等。生平事跡見黃吉所編《山谷年譜》、《宋史》卷四四四。 黃山谷   即黃庭堅。 呂南公(1047─1086)   宋詩人。字次儒﹐號灌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神宗熙寧中﹐章句之學大行。因試禮閣不遇﹐自度不能逐時好。即築室灌園﹐發憤著書借史筆以褒善貶惡﹐不復以讓進為意。哲宗元柏初﹐立十科薦士。中書舍人曾肇上疏﹐稱其讀書為文﹐不事俗學﹐安貧守道﹐志希古人。欽命以官﹐未幾卒。文論重文輕儒﹐在文學批評史上有一定地位。其《與汪秘校論文書》雲﹕“懦者之才﹐不務見於事功﹐以助為國者之福﹐而希世沽名﹐苟為家說﹐以亂市書﹐自稱高妙﹐此何所補﹖”“以為文學之事﹐雖使聖人復生﹐不得廢吾所是”。文學創作上﹐則雲文章應“與時而變﹐不襲一體”﹔作者“當其所值時事不同﹐則其心氣所到﹐亦各成其言─…‧皆不相類也。”詩文追求“若黃河泰山﹐峻厚高簡﹐瀉頒奔注﹐與天地齊同﹐而日月不能老之”之文風﹐其文確能“雄深浩渺﹐自成一家”(符行中《灌園集序》)。其詩有近白居易、梅堯臣處。詞今存兩首。著有《灌唹W□稨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 彭汝礪(1047一1095)   宋文學家。字器資。饒州邵陽(今江西波陽)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舉進士第一。歷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彰州軍事推官。王安石善其所著《詩義》﹐補國子直講。元豐初以館閣校勘為江西轉運判官﹐改提點京西刑獄。哲宗元拍二年(1087)召為起居台人。逾年進中書合人。官至權吏部尚書。紹聖二年卒。其立身行事﹐格守儒家教義﹐然於佛學禪宗亦多浸染﹐集中與僧人往還酬答之作頗多。《宋史》本傳論其命辭雅正﹐有古人風。其詩諧婉多諷﹐明程佑《歸田詩話》極推其情致纏綿。著有《陽集》十H卷傳世。生平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六。 曾肇(1047─1107)   宋詩文家。字子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曾鞏弟。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朝﹐港館閣校勘兼國子監直講﹐同知太常禮院﹐於禮文多所厘正。遷國史編修官、吏部郎中。元佑初﹐為《神宗實錄》檢討﹐撬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後歷知州府﹐官至吏部侍郎。徽宗即位﹐復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法。兄曾布拜相﹐為草制詞。避親嫌﹐出知州府。崇寧初以元佑黨籍貶談州團練副使﹐河州安置﹐四年歸潤州而卒。紹興初﹐追溢文昭。一生於黨爭紛擾之際﹐能持平守正﹐多說論直言﹐嘗諫其兄布引用善類﹐又上疏請敘復已故元抗黨人。在外任更十一州﹐類多善政。自少力學﹐博覽經傳﹐為文溫潤有法。《四庫全書總目》謂“其制法亦爾雅典則﹐得訓詞之體。雖深厚不及其兄鞏﹐而淵效溫純﹐猶能不失家法”。有《曲阜集》﹐原本已佚﹐今傳輯本四卷。生平事跡見《曲阜集》附錄楊時《曾文昭公行述》、《曾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九。 李之儀(1048一﹖)   宋文學家。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滄州無核ㄑ鶱佪慼敵鰣A┤恕S3字紋剿哪輳?1067)進士﹐歷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哲宗元符中監內香藥庫﹐以從蘇武辟詔勒停。徽宗初﹐提舉河南常平﹐坐為范純仁遺表作行狀﹐編管太平州﹐徙唐州。終朝請大夫。詩文詞皆工﹐尤工尺續﹐蘇武謂其“人刀筆三昧”(《宋史》本傳)。其尺陸行文曲折﹐婉轉多姿﹐佳作有《與蘇黃門子由書簡》、《與趙仲強兄弟手簡》等。其詩“雖魄力雄厚不足敵(蘇)拭﹐然大抵軒豁磊落﹐實無(孟)郊、(賈)島鉤棘艱苦之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佳作有《謁李太白詞》、《顯陵西城樓感懷》、《書羅氏屏風》等。“其詞亦工﹐小令尤清婉峭蓓﹐殆不減秦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佳作有《好事近》(相見兩無言)、《千秋歲》(柔腸寸斷)等。著有《姑溪居士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一六、《宋史》卷三四四。 劉其(1048─1102)   宋文學家。字偉明。青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為通州海門縣主簿。繼中博學宏詞科﹐官穎昌府臨穎縣令﹐充洪州教授。哲宗紹聖H年(1095)考宣德郎﹐知嘉川峨眉縣﹐改奉議郎太學博士。元符中進《南郊大禮賦》﹐哲宗嘉之﹐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即位﹐改承議郎﹐為禮部參詳官。其文辭“鏟剔吸類﹐卓詭不凡”(《宋史》本傳)。其詩“雖才地稍弱﹐要亦峭拔不俗”(《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周必大以為歐陽修以文章續韓癒正傳﹐遂為北宋懦宗﹐繼之者則劉章(見《龍雲集序阿。有《龍雲集》三十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來李彥而《劉偉明墓志銘》(《龍雲集》附錄)、《宋史》卷四四四。 王詵(約1048─1104後)   宋書畫家、詩文家。字晉卿。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徙居開封(今屬河南)。神宗時尚英宗女蜀國公主﹐為駙馬都尉﹐歷官利州防御使、終州團練使。與蘇武、蘇轍、黃庭堅等交遊﹐元豐二年受蘇劫罪案牽連被奪官﹔翌年公主病故﹐神宗遷怒﹐貶均州。元豐七年移置穎州﹐旋被召還朝。元佑間與蘇、黃等重敘舊誼﹐切磋詩畫﹐李公議所作《西園雅集圖》即描摹其情境。官至定州觀察使﹐封開國公﹐溢榮安。博學多才﹐工詩善文﹐尤精畫藝﹐師法李成山水﹔又作著色山水﹐師唐李將軍﹐墨竹師文湖州。真行草隸得鐘鼎篆鎮筆意。於私第之東作“寶繪堂”﹐藏古今法書名畫﹐以圖書自娛﹐風流蘊藉﹐有王謝家風。生平事跡見《宣和畫譜》卷一二、《畫繼》卷二、《東都事略》卷二O、《宋史》卷二五五。 劉安世(1048─1125)   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器之﹐號元城。大名(今屬河北)人。神宗熙寧六年(1073)進士第﹐不就選﹐從學於司馬光。光人相﹒薦為秘書省正字﹐累進諫議大夫。論事剛直﹐一時敬懾﹐目之曰段上虎。章停惡之﹐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徽宗即位﹐起知真定府。蔡京拜相﹐滴至峽州羈管。稍復承議郎﹐卜居宋都。進忠定。其儀狀魁碩﹐言吐如鐘﹐其忠孝正直﹐則如司馬光。文章嚴氣正性﹐凜凜如生﹐然意氣用事﹐詞或過當。王剛東都事略倦九四評曰﹕“為君子不能深思遠慮、優遊浸清﹐以消小人之勢﹐而痛心疾首務以口舌爭之﹔事激勢變﹐遂成朋黨。”著有《盡言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楊時《龜山集》卷二八《祭劉器之文》、《東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 李復   宋學者、詩人。字履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曾官熙河轉運使﹐哲宗紹聖間為西邊使者﹐終中大夫集賢殿修撰。師事張載﹐學者稱橘水先生。後知秦州﹐死於邊事。其所上奏議“大都侃侃建白﹐深中時弊”﹔論文“皆確然中理”﹐持論醇正(《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惜大多散決﹐如朱嘉《朱蛈鶺D唷分諧埔□洹堵勖獻友□闆芬晃模□竇□脅淮妗F涫□饕嗲逖糯己瘛V□小堵□□□反□饋I□絞錄<□迓叫腦礎端問芬懟肪戇恕11譜誶住端臥□□浮肪砣□弧? 秦觀(1049──1100)   宋詞人。字少遊﹐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少年喪父﹐侍母家居。熙寧十年(1077)謁蘇武於徐州﹐作《黃樓賦》﹐蘇武以為有屈宋才。元豐七年(1084)蘇武書薦於王安石﹐次年登進士第﹐後應制科﹐除太學博士、秘書省校對黃本﹐又除秘書省正字﹐遷國史院編修官﹐授左宣德郎。紹聖元年(1094)坐黨籍﹐改館閣校勘﹐出為杭州通判﹐又坐御史劉拯言增損《神宗實錄》﹐道貶監處州酒稅。紹聖三年(1096)在處州既罷職﹐修仟法海寺﹐坐謁告寫佛書﹐削秩徙郴州(今屬湖南郴州)。紹聖四年(1097)奉沼編管橫州(今廣西橫縣)。元符二年(1099)自橫州徙雷州(今屬廣東)。次年哲宗崩﹐徽宗即位﹐復官放還﹐至籐州(今廣西籐縣)而牢。秦觀為蘇門口學士之一﹐工詩、詞、文﹐尤以詞著名。其詞語工人律、情韻兼勝、凄婉清麗、典雅流暢﹐為北來重要之婉約詞人。詞多寫男女情愛﹐如《滿庭芳》(山抹微雲)“將身世之感打並入艷情”惆濟《宋四家詞選》)﹐《鵲橋仙》(纖雲弄巧)一反七夕詞愁離恨別之陳套﹐讚美純潔專一的愛情﹐命意超絕。《望海潮》(梅英疏淡)感時思歸﹐以今昔對照﹐抒盛衰之感﹐《千秋歲》(水邊沙外)情懷落寞﹐哀感頑艷﹐自然混成﹐耐人涵詠。有的詞則氣勢宏偉﹐意境壯闊﹐如《望海潮》(星分牛鬥)、《望海潮》(秦峰蒼翠)諸篇﹐風格庶幾與蘇詞相近。《調笑令》十首詠古代美人﹐每首均以詩詞相間﹐敘事抒情﹐歌舞相兼﹐形式較富變化﹐對後世戲曲發展不無影響。其詩清新婉麗﹐“有情芍藥台春淚﹐無力薔獲臥晚枝”(《春日五首》)﹐代表了秦嘛丑憚搳澄a□保ㄔ□夢省堵□□□洹罰╢厴□F湮惱卵□骱海□痘坡□場菲□菩勱 9邐昂昀觥V□小痘春<□匪氖□恚□幀逗蠹□妨□恚□凍□嘆洹啡□懟I□絞錄<□端問貳肪硭乃乃摹3邇亓鰲噸乇嗷春O壬□昶捉諞□罰ㄋ牟勘敢□盡痘春<□犯劍□? 孔二傳   宋諸宮調藝人。澤州(治今山西晉城)人。《劉知遠諸宮調》中稱“多知古事”者為“三傳”﹐則孔三傳當為藝名﹐本名未詳。活動於宋神宗熙寧、元豐和哲宗元枯年間﹐首創諸宮凋﹐並說唱傳奇、靈怪。生平事跡見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吳自牧《夢粱錄》卷二O。 李昭記   宋詩人。字成季﹐號樂靜先生。濟南(今屬山東)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武所知。神宗元豐二年(1079)中進士第﹐授徐州教授﹐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累官提點京東路刑獄﹐坐元符黨爭奪官。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徽宗崇寧元年(1102)﹐罷主管鴻慶宮﹐入元佑黨籍。居鬧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欽宗靖康元年(豆126)﹐復以起居台人召﹐已卒。其性格孤介自守、胸度夷曠。其詩則“奇麗愜適﹐章斷句斷﹐余思羨溢﹐得詩人味外之味”(《宋詩紀事》卷二八引《雲龕李氏序略》)。如《春日遊金明池》、《觀劉孝嗣寫真》等詩澄淡精致﹐平易自然。著有《樂靜集》三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四七。 華鎮   宋文學家。字安仁﹐號雲溪居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官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等。鎮在政治上傾向於新黨﹐其學術大抵以王安石為宗﹐且與章停、蔡京贈答往來﹐然未深陷於黨爭之中。博學好古﹐著作甚富﹐嘗著《雲溪集》一百卷、《揚子法言訓解》十卷、《書說》三卷、《會稽覽古詩》一百零三首、《長短句》~卷、《會稽錄》一卷並附哀文一卷(見其子華初成《堋瓷慼慼撐}罰□3□對葡□□方翊嬡□□磽猓□嘟醞鮐□I芐酥新□有蚱浼□□啤捌湮木□畹瀋畝□□覽□莘Ⅲ□淥□謚評萌喚雜刑濉保弧端目餿□樽苣俊芬嘁暈□淥□□□摹安牌獃崳擔□侍醭┐錚□洳蛔閿肱貳16闆7鍘11票壤璩□蹋□□讜□嵩□壑□室啻樅蛔猿梢患搖薄I□絞錄<□對葡□□犯鉸肌痘□□兇礎貳Ⅰ侗η旎嶧□□盡肪砦濉Ⅰ端問芬懟肪磯□□? 劉肢   宋詩人。字斯立。東光(今河北東光)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初選毫州教授﹐元拓初除曹州州學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澤縣。後遭新舊黨爭事牽連﹐為官拓落﹐家居避禍。晚築學易堂﹐鄉稱學易先生。徽宗政和末以朝奉郎卒。以文名於時。四庫館臣評其詩“多似陳師道體﹐雖時露生拗﹐要自落落無幾語”(《四庫全書總目》)。昌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未列其名﹐四庫館臣以為“門戶不同”之故。其詩作﹐尤其五律明顯受黃庭堅、陳師道詩風影響﹐當視為江酉詩派之追隨者。所著有《學易集》八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四0、《宋詩紀事》卷二八八。 米芾(1051一1107)   宋書畫家、詩人。字元章﹐號鹿門居士、海岳外史。世居太原﹐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先補秘書省正字﹐出為治光尉。熙寧八年(1075)為長沙緣。曾識王安石﹐謁蘇武。崇寧二年(1103)為太常博士﹐三年召為書畫博士﹐櫻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擅書法﹐與蘇武、黃庭堅、蔡襄並稱四大家。山水畫自成一派。又擅詩文﹐岳河序其集引《思陵翰墨志》稱“布之詩文﹐語無蹈襲﹐出風煙之上﹐覺其詩翰有凌雲之氣”(《寶晉英光集》卷前附)。《壯觀賦》、《凈名齋記》、《肢鏡獻帖》等文是其代表。待亦意境開闊﹐豪邁不羈﹐頗似其畫。葛立方稱其《不及陪東坡往金山作水陸》詩“蓋自邁往凌雲之氣流出﹐非尋規索矩者所可道”(《韻語陽秋》卷二)。著述甚豐﹐有《畫史》、《書史》、《寶晉英光集》等存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及翁方綱所撰《米海岳年譜》。 賀鑄(1052─1125)   宋詞人。字方回。原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衛州(今河南衛輝)。宋太祖賀皇後族孫。十七歲離家赴京﹐任左班殿直。神宗元豐元年(1078)為浪陽都作院﹐後蘇武薦為常侍。哲宗元符元年(1098)去職。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門101)召為太府寺主簿。重和元年(ill)遷朝奉郎。晚年退居蘇州﹐自號慶湖遺老。其為人豪俠尚氣﹐渴望建功立業﹐然終身倡倡不得志。其詞尤工﹐因《青玉案》詞中有“梅子黃時雨”句而有“賀梅子”之稱(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卷一)。其詞內容與辭藻並重﹐兼具婉約與豪放風格。張來在《東山詞序》裡曾指出其詞風有盛麗、妖冶、幽索及悲壯幾方面。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隨鴿天》(重過閥門萬事非)、《台城遊》(南國本蕭灑)、《六州歌頭》(少年俠氣)等。其詩亦有佳作﹐如《望夫石》詩﹐當時即“無不受者”(《王直方詩話》)﹔《遊金陵雨花台》奔放蒼勁﹐《送武序歸隱終南》慷慨悲涼等。著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等傳世。生平事跡見宋程俱《來故朝奉郎賀公墓志銘》(慶湖遺老集)附)、《宋史》卷四四三。 陳師道(1053─1102)   宋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十六以文為曾鞏器重﹐留受業。元枯初﹐蘇武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又為大學博士﹐後罷歸。元符元年(1098)除核州教授﹐後為秘書省正字。師道作詩好苦吟﹐不輕下筆﹐“小不中意﹐輒焚去”(《宋史》本傳)﹐故傳詩不多。其作境界不甚闊大﹐多抒寫個人生活及情懷﹐尤多啼饑號寒之作﹐其寫窘困之詩頗近孟郊。又多思親懷友之作﹐如《送內》、《別三子》、《除夜對酒贈少章》等﹐皆真摯感人。師道對前人多所借鑒﹐尤受杜甫、黃庭堅影響。詩常點化杜甫語﹐尤服膺黃庭堅﹐甚至“一見黃豫章﹐盡焚其稿而學焉”(《答秦靚書》)﹐故前人多目以江西詩派。然師道與庭堅之“過於出奇”亦不盡相同﹐主張自然﹐故其詩亦常以通俗淺近之語寫真率深摯之情﹐如《別三子》、《舟中二首》等皆是。其《登快哉亭》、《寒夜》則頗近陶潛。師道曾從曾鞏學文﹐《宋史》本傳稱其文“精深雅奧”﹐然其文成就遠在詩之下。著有《後山集》、《後山談叢》、《後山詩話》等。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 晁補之(053─1110)   宋文學家。字無咎﹐號濟北﹐又號歸來子。濟州矩野(今山東巨野)人。十七歲隨父至杭州﹐蘇武嘉許其文﹐由是知名。元豐二年(1079)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為植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元佑初為太學正。後降職﹐監處、信二州酒稅。徽宗時為戶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出知河中府﹐有政績。後還家築“歸來園”﹐號“自來子”。大觀末起知達州﹐改泅州。其為文深受蘇拭影響﹐時與黃(庭堅)、張(來)、秦(觀)並號“蘇門四學士”。蘇武稱其“為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晁君臣詩集引》)。補之為文主張師心而不蹈陳跡﹐故其作遭勁俊逸﹐《新城遊北山記》、《拱翠堂記》皆即景抒情﹐借事喻理﹐有韓(癒)、蘇(拭)風。詩以古體為主﹐樂府是其所長。詞則俊勁清朗﹐《永遇樂》(東皋寓居)、《鳳凰台上億吹蕭》等皆所謂“堂虎頗大”者。其清爽麗逸之作如《八聲甘州》、《惜分飛順u得東坡高曠豁達之神韻。此外晁詩亦有相思風月﹐傷春離別之作﹐其中不乏清麗蘊藉、委婉深摯之佳篇。補之又於《楚辭》甚有心得﹐故前人曾評其作“指意高古深悲﹐善怨似《離騷》”。著有《雞肋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張表《柯山集拾遺》卷一二《晁無咎墓志銘》、《宋史》卷四四四。 遊酢(1053──1123)   宋散文家、詩人。字定夫。建州建陽長平(今屬福建)人。元豐五年(108)進士﹐調越州蕭山尉。召為太學錄﹐改宣德郎﹐除博士。以奉親不便求知河南府河清縣。後復博士﹐除齊州簽書﹐泉州判官。建中靖國元年(1101)﹐召為監察御史﹐轉朝奉郎﹐出知和州等地。醉生性穎悟﹐資質溫厚﹐與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著《易說》、《詩二南義》、《中庸義》、《論語雜解》、《孟子雜解》等﹐議論雍容俯仰﹐纖曲境密﹐能得其深微之意。另存文數篇﹐《論士風奏疏》、《宣義胡公墓志銘》等﹐情出天然﹐真摯感人。詩存十余首﹐清雋疏淡。有《遊虎山集》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楊時《龜山集》卷三三《御史遊公墓志銘》、無名氏撰《年譜》(《遊鹿山集》附錄)、《宋史》卷四二八。 楊時(1053──1135)   宋理學家。字中立﹐世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熙寧九年進士﹐先從學於程碩﹐南歸時﹐額目送之日﹕“吾道南矣。”領死後又從程頤學﹐執弟子禮甚恭﹐傳有“程門立雪”之事。歷知測陽、余杭、蕭山三縣。徽宗朝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官至右諫議大夫兼國子祭酒。欽宗時上疏反對向金割地求和﹐力辟王安石學術﹐請罷安石配享孔廟。欽宗從其言﹐毀《三經新義》版本。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讀﹐後以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專事著述講學。卒溢文靖。學術思想繼二程之統緒﹐經羅從彥、李侗﹐三傳而及來表﹐開閩中道學之脈。與羅、李合稱為“南劍三先生”﹐又與遊配、呂大臨、謝良佐﹐號為程門“四先生”。其在無錫講學處至明代辟為東林書院﹐其思想為東林諸子所宗。所著有《三經義辯》、《二程粹言》等﹐文集《龜山集》﹐已줲0□□翊□□舅氖□□懟﹗端目餿□樽苣俊菲牢□骸氨靜灰暈惱錄□兀□□剖抵勢櫻□□皇□□逭咧□浴﹗鄙□絞錄<□端問貳肪硭畝□恕3逅持偉四暄盍釵趴□盡豆晟郊□犯繳蠔□唷賭昶住芬瘓懟? 謝逸(﹖一1113)   宋文學家。字無逸﹐號溪堂。臨川(今屬江西)人。詩文精工﹐秉性峻潔﹐以布衣名重於時。詩頗有成就﹐為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之一。嘗作蝶詩三百首﹐多佳句﹐人呼為“謝蝴蝶”。其詩今存二百余首﹐風格多樣﹐如《南湖絕句》J蝴蝶詩》等﹐輕快明麗﹔《用那老之句廣為三絕》、《送董元達》等凝重沉鬱。呂本中《江酉詩社宗派圖》評其詩“才力富贍﹐不減康樂”﹔《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亦雲﹕“風格雋拔﹐時露清新”。文存四十余篇﹐胡思敬《溪堂集跋》稱其“文境幽折﹐碑志尤擅勝場”。詞存六十余首﹐多詠風花雪月﹐離愁閨情。有《溪堂集》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七《跋謝無逸詩》、謝在《謝幼鴿文集》卷一O《祭無逸兄文》、《宋史翼》卷二六。 張家(1054─1114)   宋文學家。字文潛。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少能文﹐十七歲作《函關賦》傳於眾口。遊學於陳﹐受蘇武嘉賞。熙寧六年(1073)進士。元拓中挖起居舍人。紹聖初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黨籍徙宣州。徽宗時召為太常寺卿﹐通判黃州。崇寧初復生黨籍落職﹐主管明道宮。在穎州聞蘇武車﹐舉哀行服﹐得罪貶房州。晚年居陳州。張束《東山詞序》言“文章之於人﹐有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故蘇拭稱其文“汪洋沖泡﹐有一唱三嘆之聲”(《答張文潛書》)。如《思淮亭記》描繪細膩而氣勢闊大﹐有歐、蘇風。詩亦富於韻味﹐《於湖曲》奇麗警拔﹐《初見嵩山》清新傳神﹐“數峰清瘦”一語更是為人稱道。樂府詩學白居易、張籍﹐《勞歌》﹜像r狄□返壬聳泵跖□□綹衿揭住V蘢現□噸衿率□啊煩啤氨境□指□幣哉盼那鋇諞弧薄H黃涫□嗖幻庥脅糠腫髕反質棖陳丁4首鶻齟嬡□住V□小妒□怠貳Ⅰ鍛鵯鵂□返取I□絞錄<□甕跖肌抖□際侶浴肪懟□渙□Ⅰ端問貳肪硭乃乃摹A磧猩圩媸儔唷墩盼那畢壬□昶住罰□□窆□□四輳?1929)田聰場刻《柯山集》所附。 周邦彥(105─1121)   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時疏雋少檢﹐不為州裡所重﹐而博涉百家之書。神宗元豐初﹐入京都為大學生﹐元豐六年(108)獻《計都賦》七千余言﹐多古文奇字﹐神宗異之﹐命侍臣讀於選英殿﹐召赴政事堂﹐命為太學正。哲宗元柏初﹐出為廬州教授。元柏八年(1093)知保水縣。紹聖中還為國子主簿。元符元年(1098哲宗召對崇政殿﹐重進《汁都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國元年門101)﹐遷校書郎。歷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而徽宗欲使畢禮書﹐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政和四年(1114)徽宗頒《大展樂》﹐六年人拜秘書監﹐進徽獻閣待制﹐提舉大最府(管理音樂機構的官員)。後出知真定府﹐改順昌府﹐徙知處州﹐罷官﹐提舉南京鴻慶宮。贈宣奉大夫。其詩、賦、詞俱有成就﹐而尤以詞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張端義雲﹕“邦彥以詞當行﹐當時皆稱美成詞﹐殊不知美成文筆大有可觀﹐作《都賦》﹐如箋、奏、雜著﹐皆是傑作。可惜以詞掩其他文也”(《貴耳集》)﹔陳鬱《藏一話腴》則稱﹕“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土、市慢、妓女﹐皆知美成同為可愛。’周邦彥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在大民府時﹐致力於詞調的搜求整理審定﹐“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又復增演漫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張炎《詞源》)﹐對詞的音律頗有貢獻。詞作格律精嚴﹐非獨遵音之平民﹐即民中亦分上去入三聲。善於軍括化用唐人詩句入詞﹐如《滿庭芳》(鳳老輩雛)﹐化用杜甫、劉禹錫、白居易詩﹔《西河》(佳麗地)國括劉禹錫之《石頭城》、《烏衣巷》﹐皆渾然天成。長調善舖敘﹐如《六醜》(正單衣試酒)﹐寫著蔽之凋謝。上片從春歸寫到花謝花飛﹐嘆以無人追惜﹔下片寫己之惜花之情﹐而以御溝紅葉故事寄情作結。又撫寫物態﹐曲盡其妙﹐如《蘇幕遮》(燎沈香)﹐以“葉上初陽千宿雨﹐水面清回﹐─一風荷舉”描繪雨後風中荷葉姿態﹐頗為傳神。題材不甚寬﹐多為詠物寫景、言情懷人之作。所開創的精研音律、重視詞藻的格律化詞風﹐對南宋姜交一派詞人及後世詞壇影響很大。除詩文詞外﹐兼善書法。著有《片玉詞》、《清真集》。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近人王國維有《清真先生遺事》﹐資料頗詳﹐可資參考。 方千裡   宋詞人。三行(今浙江衡州)人。嘗官舒州金判。其詞作今存九十三首﹐旨和周邦彥詞。《宋詩紀事》又存其詩一首。有《和清真詞》傳世﹐生平事跡見明毛晉刻《來六十名家詞‧和清真詞》跋。 潘大臨(1057﹖一1106)   宋詩人。字孤老。其先為閩人﹐後居黃州(治今湖北黃州)。應試不第﹐布衣終身。神宗元豐中﹐蘇武滴黃州﹐曾從武學詩﹐簡稱之“清潤潘郎”。亦與黃庭堅、張來交善﹐後客死於聯春。少警敏不羈﹐與弟大觀皆以詩名。其詩近黃庭堅﹐《法溪中興頌》即擬黃庭堅《書摩崖碑後》﹐詞直意深﹐議論入微。《江上晚步》則句律嚴整﹐語言精工﹐得杜甫詩法。斷句“滿城風雨近重陽”以“單句神妙”而“臉炙千古”(吳文博《南野堂筆記倦一O》。今有《潘那老小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張來《潘大臨文集序》(《張右史集》卷五一)、謝蒞《潘邢老哀詞》(《謝幼樑集》卷一O)、呂本中《江酉詩社宗派留》。 陳$(1057─1122)   宋文學家。字瑩中﹐號了翁﹐又號了齋、了堂。南劍州沙縣(今屬福建)人。元豐二年進士。紹聖初章伸入相﹐召為太學博士﹐遷校書郎﹐力沮紹述之論﹐出通判滄州﹐知衛州。徽宗即位﹐人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極論蔡卞、章停之罪﹐。許蔡京﹐出知無為軍。還﹐為著作郎﹐遷右司員外郎兼權給事中﹐宰相曾布以官爵相籠絡﹐反以書論布之過﹐出知泰州。崇寧中入黨籍﹐除名遠竄。其子正匯告蔡京不軌﹐父子下獄﹐安置通州。嘗著《尊堯集》﹐論紹聖史官據王安石《日錄》改修《神宗實錄》之非﹐坐此羈管台州﹐在台五年﹐乃得自便﹐徙江州、南康﹐終於楚州。紹興中溢曰忠肅。又著有《了翁易說》﹐其學傳邵雍之象數學﹐又嘗參以劉安世之說。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四五、《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三載元陳澤編《陳了翁年譜》、明嘉靖刊本《宋陳忠肅公言行錄》附明陳載興編《陳忠肅公年譜》一卷。 李曉(1059─1109)   宋文學家。字方叔﹐號濟南先生。華州(今陝西華縣)人。六歲而孤﹐從叔父居。稍長以學問稱鄉裡。元豐中以文謁蘇武﹐大受嘆賞。然屢試不第。為“蘇門六君子”之一。詩歌多遊歷贈答之作﹐尤長七言﹐往往發語痛快﹐氣韻高遠。(山歌)、《寒食》為其代表。亦能填詞﹐《虞美人》(玉闌幹外清江浦)乃懷遠佳作。文章喜論古今治亂之事﹐如《忠厚論》、《兵鑒》皆條暢曲折﹐辯而中理﹐風格大略近於蘇就曾撰《師友談記》載蘇武、范祖禹、黃庭堅諸人治學為文言行﹐為較有價值之筆記文。著述除《濟南集》外﹐另有《德隅齋畫品》﹐文辭雅令多有精見。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及現存《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三七引李之儀《濟南月巖文序》。 謝范(﹖一1116)   宋文學家。字幼單﹐號竹友。臨川(今屬江西)人。布衣終身﹐與從兄謝逸並以詩文稱﹐時號“二謝”﹐有“逸詩似康樂﹐幼鴿似玄暉”(昌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之評。被日本中列入江西詩派。詩存二百余首﹐風格多樣。有的注重文字工力﹐較晦澀奇崛﹐如《顏魯公詞堂》、《陶淵明寫真圖》﹔有的情趣盎然﹐清逸可喜﹐如《食藕》、《春日臘梅》、《戲詠石榴晚開》﹔在江西詩派中獨具特色。文存二十余篇﹐《適正堂記》、《竹夫人賦》﹐樸實平正﹔《過隋論》、《讀仁宗政要》等﹐含蓄蘊藉。詞存十七首。有《竹友集》十卷、《竹友詞》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謝幼籌集》前附《謝幼桑文集序》、後附《謝幼鴿文集跋》﹐劉克莊《江西詩派‧二謝》。 晁說之(1059─1129)   宋文人、畫家。字以道。知野(今山東巨野)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任克州司法參軍。元符三年(1100)知定州無極縣。上書得罪﹐罷監陝州集津倉。靖康元年(1126)除秘書少監﹐遷中書合人兼太子詹事。因反對放棄對京落職。平生博極群書﹐精於《易》學﹐箋疏自成一家。工詩能文。其《明皇打孩圖》、《思四明所居》或意存諷諭﹐或抒泄旅恨﹐句律諧婉﹐詩風清俊。善畫山水。著述甚豐﹐然散快過半。除《景迂生集》外﹐又有《晁氏客語》一卷。生平事跡見宋陸遊《渭南文集》卷二九《跋晁以道書傳》、邵博《祭晁待制先生文》(《嵩山文集》附錄)。 洪朋   宋詩人。字龜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黃庭堅外甥。自幼喪父﹐從祖母學經義﹐又從黃庭堅學東與弟芻等俱有才名﹐黃庭堅嘗稱其筆力扛鼎。兩舉進士皆不第﹐以直節自勵。與徐俯為姻親﹐頗多唱和。卒年僅三十八。其詩多寫布衣生活﹐閒適恬淡。《寫韻亭》詩多作拗句﹐頗似山谷﹔劉克莊稱“龜父警句﹐往往前人所未造”《後村大全集》卷九五》﹐如斷句“一朝厭蝸角﹐萬裡騎鵬背”即以造語奇警為時人所賞(見《王直方詩話》)。著有《洪龜父集》傳世。生平事跡見黃庭堅《山谷集》卷一六《洪氏四甥字序》、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九五《三洪詩序》。 鄒浩(1060一1111)   宋文學家。字志完﹐號道鄉居士。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神宗元豐五年(1082)進士﹐調揚州領昌府教授。哲宗朝﹐為右正言﹐坐諫立劉後﹐羈管新州。徽宗立﹐召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兵、吏二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江寧府﹐徙杭州、越州。後貶滴衡州別駕﹐尋徙昭州。徽宗大觀元年(1107)﹐復直龍圖閣。溢忠。詩存九百余首﹐清王士鎮《居易錄》卷一二評其“古詩時似樂天﹐格詩深穩﹐與葉石林(夢得)工力相敵﹐北宋之雄也”。文存五百余篇﹐詞存二首。有《道鄉集》四十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四五、元謝應芳編《道多先生年譜》、清李兆洛重編《道鄉年譜》(道鄉集附)。 宋澤(106─1128)   宋將領、詩人。字汝霖。婆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元佑六年進士﹐調大名府館陶縣尉。崇寧Th年(1103)為萊州膠水令。建炎元年(1127)為東京留守﹐屢敗金兵。後為權姦所抑﹐憂憤成疾而終。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溢忠簡。澤孤忠耿耿﹐其奏札規畫時勢﹐詳細懇切。詩則憤然抒報國御寇之志﹐《感時》、《雨晴度關》俱悲壯豪邁。《升庵詩話》稱其《華陽道中》二絕﹐謂“唐之名家﹐不過如此”。有《宗忠簡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六O及《宗忠簡集》所附年譜。 阮閱   宋詩人。字閡休﹐號鬆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元豐八年(1085)進士﹐知巢縣。政和間官戶部員外郎。宣和間知郴州﹐暇日吟詠﹐得七絕百首﹐為《郴江百詠》。宣和五年(1123)編成《詩總》(後以《詩話總龜》行世)。建炎元年(1127)以中奉大夫知袁州。善詩﹐尤長七絕﹐人稱“阮絕句”。《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往往有思致”﹐如《東山》、《乾明寺》等皆是。又《寒泉》詩構思新巧﹐《東樓》一首風味頗類唐人。有《郴江百詠》傳世。生平事跡見清勞格《讀書雜識》卷─一、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証》卷二二。 趙令峙(1061─1134)   宋文學家。初字景飯﹐蘇武為其改字德做﹐自號聊復翁。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玄孫。元柏六年(1091)簽書穎州公事﹐時蘇武知穎州﹐賞識其才﹐為之改字﹐力薦於朝。黨禍起﹐蘇武被貶﹐坐與武交通﹐罰金﹐名入元柏黨籍﹐廢置十年。紹聖初﹐官至有監門衛大將軍﹐歷榮州防御使、洪州觀察使。宣和中內侍譚鎮宣撫燕山﹐辟置其幕府﹐為士論所非議。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傳世有筆記《侯鰭錄》八卷﹐采錄故事詩話頗精贍﹐內載所作鼓子詞《商調蝶戀花》十二首﹐詠元鎮《會真記》事﹐對後世《西廂記》諸官調及雜劇的創作有較大影響。有王國維輯《聊復集》一卷﹐稿本存河南歷史研究所。近人趙萬裡輯得詞三十六首﹐仍題《聊復集》﹐刊入《校輯宋金元人詞》第一冊。生平事跡見《元佑黨人傳》卷四、《宋史》卷二四四。 許翰(﹖一1133)   宋散文家。宇輯老。拱州襄邑(今河南雅縣)人。元佑三年(1088)進士。徽宗、欽宗時為給事中。高宗立﹐召為尚書右丞。紹興初累官至資政殿學士。卒贈光祿大夫。翰為人正直不撓﹐以姦臣擅權﹐志卒不展。故其文多忠義之氣。《再論乞用種師道札子》、《乞出第一札子》等文﹐指陳時弊﹐痛斥權姦。翰精通經術﹐其議論宏衍巨麗﹐氣勢恢宏。《上蔡太師書》洋洋三千余言﹐縱橫古今﹐抑揚褒貶﹐痛快淋漓。著有《論語解》、《春秋傳》、《太玄解》、《襄陵集》。生平事跡見李綱《祭許格老文》(《樑溪集》卷一六五)、《史質》卷二五、《宋史》卷三六三。 李新   宋詩人。字元應﹐自號跨鰲先生。仙井(治今四)11仁壽)人。哲宗元信五年(1090)進士﹐累官承議郎﹐南鄭丞。元符末上書言事得罪﹐奪官﹐滴居遂州。徽宗大觀三年(1109)赦還﹐為普州司法。新嘗受知蘇拭﹐後經挫折﹐又轉而趨附新貴。然其詩文亦有可觀者。《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氣格開朗﹐無南渡後惆晰之音”。如《折楊柳》清新流暢﹐構思新奇。其文則“序記諸篇﹐忽排忽散﹐雖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邁可誦”。著有《跨鱉集》傳世。生平事跡見《跨鱉集倦二九《世系略》、清陸心源《宋史翼》卷六。 毛訪(1064一﹖)   宋詞人、詩人。字澤民﹐號東堂。兩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元枯中為饒州司法參軍。蘇武賞其詞﹐薦之於朝﹐紹聖間為行州推官。崇寧、大觀間為桐部副郎﹐宣和初貶真定通判。後出知秀州。因館事蔡京等姦佞﹐前人即斥其“素行搜薄﹐反復不常”(《四庫全書總目》)。然其工詩能文﹐尤長於詞。其詞風婉約﹐以情韻見長。傳世二百多首﹐除波頌之作外﹐大多寄情風月吟誦景物﹐最著者為《惜分飛》一閡。陳造謂“其文之瑰艷充托﹐其韻語之精深婉雅﹐視秦、黃、晁、張蓋不多愧”(《題東堂詞集》﹐見《江湖長翁集》卷三一)。毛詩除《下諸湖》等氣勢較為宏大外﹐其他詩則大多以情韻勝而非以氣格雄。其文前人評價甚高﹐然除《上察訪書》、《進恢復河漢賦表》等文頗為理直氣壯﹐余則酬答之文﹐且“多涉請謁幹祈﹐不免脂韋碘澀之態”(《四庫全書總目》)。生平事跡見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七。 蘇庫(106─1147)   宋詩文家。字養直﹐自號管翁﹐更號後湖病民。泉州(治今福建泉州)人﹐居丹陽。蘇堅(伯固)之子。少即能詩﹐蘇武見其《清江曲》﹐愛賞之﹐謂﹕“此篇若置在太白集中﹐誰復疑其非也﹖”由是聲獺撲w酢>靡□□□□摶廡越闢□耪儼黃稹>擁□糝□蠛□□蛞暈□擰S胄旄□10檑弧10檠住18辣局小11蜃愉蔚冉揮危□□□□□浦□幀I芐酥芯勇□劍□胄旄┤□□□敲□桓啊F涫□嚶繳剿□□□□□□旁□蚱澇唬骸捌□災蛔鄭□摶壞慍景﹗S鈧嬪醬a□蒲灘菽荊□□渫蛺□□≡詒識恕﹗保a堵□u槔醇□肪砭擰棟纖遮□□□醯朗渴□蟆罰╤小逗蠛□□罰□沿□=翊□逗蠛□省芳□疽瘓懟I□絞錄<□旁□印堵?11陽來集》卷九《蘇養直詩帖跋尾六篇》、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宋史》卷四五九。 洪芻   宋詩人。字駒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黃庭堅外甥。幼年喪父﹐乃從祖母學經義﹐又從黃庭堅學詩。哲宗紹聖元年(1094)進士。放盪江湖問﹐不求聞達。嘗主晉州州學﹐欽宗靖康中任諫議大夫。滬京失守﹐坐為金人括財(或雲人請王邪中﹐以勢挾內人唱歌侍酒)獲罪﹐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名勒停﹐流沙門島卒。與兄朋、炎、弟羽俱負才名﹐芻詩尤工。周紫芝謂其詩“用意精深﹐頗加雕繪之功﹐蓋酷似其舅”(《太倉梯米集》卷六七《書老圃集後》)。其竄海島時詩句“煙波不隔遠鄉夢﹐風月猶隨過海身”﹐為陸遊所稱道(《老學庵筆記倦二》。佳作有《道中即事八首》等。著有《老回集》、《詩論》傳世。生平事跡見黃庭堅《跋洪駒父諸家書》(《豫章黃先生集》卷二八)、周紫芝《太倉梯米集》卷六七《書者圃集後》、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九五《三洪詩序》。 周行己(1067一﹖)   宋文學家、學者。字恭叔﹐號浮地。永嘉(今屬浙江)人。入太學頗有盛名﹐與許景衡等並稱“元豐九先生”。哲宗元佑六年(1091)進士。徽宗崇寧中為太學博士。大觀三年(1109)罷歸﹐築浮址書院講學。宣和中除秘書省正字﹐出知樂清縣。南渡後卒於緩。其風儀秀整﹐語音如鐘﹐曾師事程頤ㄐ백9鈐緗□諒逯□□□胝愣□N□牟淮媛迨衩嘔□□□□惴□瘴洌□朐□□11僕□帷3毓鄣紉嘍嚶諧□汀J□摹懊茄龐蟹a□冉慚□宜□涯堋保a端目餿□樽苣俊罰□V□小陡≒芳□反□饋I□絞錄<□畏蹲嬗懟妒旨恰罰a鬥洞笫芳□肪砦邐澹□3掄袼鎩噸閉□槁冀□狻肪硪黃摺3迓叫腦礎端問芬懟肪磯□□取? 劉安節(1068─1116)   宋文學家、學者。宇元承。溫州永嘉(今屬浙江)人。曾與從弟劉安上俱師事程頤。以學行為時推重﹐稱大劉、永嘉先生。哲宗元符三年(1100)進士。徽宗時為監察御史。政和三年(1113)除太常少卿﹐同年罷知饒州﹐五年徙宣州。對值水患﹐賑民甚力。六年卒於官。嘗輯《伊川語錄》。其文則“明白質實﹐不失為儒者之言﹐經義尤明白條暢。蓋當時太學之程式、後來人比之權輿也”(《四庫全書總目》)。著有《劉左史集》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許景衡《劉公墓志銘》(《劉左史集》附錄)。 劉安上(1069─1128)   宋詩人、學者。字元禮。溫州永嘉吟屬浙江)人。劉安節從弟﹐與安節俱師事程頤﹐並以學行為鄉裡所重﹐時稱“二劉”。哲宗紹聖四年(109)進士﹐任杭州錢塘尉。徽宗時為殿中侍御史。蔡京擅權﹐安上兩次彈劾﹐遂罷京相。大觀三年(1109)遷諫議大夫。後出知壽、舒等州﹐宣和初致仕。其為人耿介敢言﹐所作文章典重有法。《四庫全書總目》稱其“不在元柏諸人後”。詩工於五言﹐《花靨鎮》、《萬回道中》等皆於平淡自然之中饒具風致。著有《劉給事集》五卷傳世。生平事跡見薛嘉言《劉公行狀》(《劉給事集》附錄)。 趙鼎臣(1070一﹖)   宋詩文家。字承之﹐自號葦溪翁。衛城(今屬河南)人。哲宗元柏六年(1091)進土﹐紹聖二年(1095)登宏詞科。政和七年至重和元年(ill7一1118)以微太閣待制知鄧州﹐召為太府卿。嘗往來大名、真定問﹐與蘇武、王安石等交好﹐相與酬和﹐“故所作具有門徑﹐能力追古人”(《四庫全書總目》)。“至其雜文﹐刻意研練﹐古雅可觀﹐亦非儉陋者所能望其項背”(同上)。其文集《竹隱畸士集》久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二十卷。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五、《宋詩紀事》卷三二。 廖剛(1070─1143)   宋文學家。字用中﹐號高峰。南劍州順昌(今屬福建)人。少從陳咱、楊時學﹐崇寧五年(1106)進士。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播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論奏無所避﹐出知興化軍。紹興初﹐召為吏部員外郎﹐累官至刑部侍郎。求外補﹐除徽太閣直學士﹐知漳州。七年(1137)﹐拜御史中丞﹐改工部尚書。後提舉毫州明道宮致仕。文存三百二十余篇﹐多表奏札子之作﹐《漳州被召上殿和子》、《論朋黨和子》等﹐議論坦誠﹐文辭簡嚴。詩存四十余首﹐詞七首﹐明快流暢﹐思致蘊藉。有《高峰文集計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張拭《南軒文集》卷三八《工部尚書廖公墓志》、宋陳淵《默堂文集》卷二一《祭廖尚書文》、《宋史哈三七四。 李鷹(1071─1121)   宋文學家。字子酉。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年十四能詩文﹐哲宗紹聖間進士﹐徽宗大觀中為博士。張南英薦其才﹐把提舉京銀常平﹐商英罷相﹐坐貶惠州。遇赦還﹐歸京師後居於景德寺﹐晚年徙居滬州。其為人治達世務﹐文采風流﹐人稱“小東坡”。其文長於議論﹐《名治論》、《存舊論》等﹐皆說理精密。“其詩刻意鍛煉而不失氣格”《四庫全書總目》)﹐尤其嶺南之詠“曲盡南州景物﹐略無遷滴悲酸之態”(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二)。著有《唐庚集》、《唐子西文錄》傳世。生平事跡見《東都事略》卷─一六、《宋史》卷四四 李彭   宋詩人。字商老。南康軍建昌(今江西永修)人。博聞強記﹐詩文富贍﹐書法得王涉之之贍麗﹐用顏真卿之氣骨﹐為世所重。事跡不詳﹐所從遊唱和者多為江西詩派中人﹐如黃庭堅、韓駒、徐俯、昌本中等。詩刻意學黃﹐《四庫全書總目》稱其“錘煉精研﹐時多警策”。然劉克莊批評其“詩體拘狹﹐少變化”(《後村大全集》卷九五)。著有《日涉園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七《跋李商老詩》、《跋徐洪李三士詩》、《跋李商老大李雲庵揭二首》等。 洪炎(﹖一1133)   宋詩人。字玉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黃庭堅外甥﹐與徐俯為姻親﹐頗多唱和。曾從黃庭堅學詩。哲宗元柏八年(1093)進士﹐曾為敦城令。徽宗崇寧中﹐坐兄(芻)弟(羽)入元枯黨籍﹐遭貶。後起知樵縣。累官至秘書少監。欽宗靖康初家於洪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於龍潭。紹興三年(1133)除中書舍人﹐同年卒。曾主編黃庭堅詩文集﹐後收入任淵所編《山谷詩集‧內集》。其詩率多理趣﹐南渡後身經亂離﹐漸多興亡慨嘆﹐如《遷居》、《山中阿杜鵑》等憂憤國事﹐有悲慨沉鬱之風。其奏議等文﹐姚勉稱“悉忠實而語精簡”(《書洪玉父奏稿後》)。著有《酉渡集》傳世。生平事跡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集》卷一三《洪工父照曠齋銘》、姚勉《雪坡舍人集》卷四一《書洪玉父奏稿後》、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九五《三洪詩序》。 惠洪(1071─1128)   宋詩人、畫家、評論家。又名德洪﹐自稱洪覺范﹐又稱覺范道人。憲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一作彭)。年十四父母雙亡﹐依三峰能禪師為童子。哲宗元格四年(1089)試經於天王寺。得度。後依真凈禪師於廬山﹐復從徙於洪州石門﹐賜號圓明禪師。政和中刺配崖州﹐後又坐獄百余日。善畫梅竹。其生平遭際坎坷而處之泰然﹐時作博語。主張“文章五色體自然”(《魯直弟稚川I作屋峰頂名雲巢》)﹐故其文偉俊﹐不類佛家語。詩長於七古﹐既“雄建振踉”(陳行《宋詩精華錄》卷四)﹐又頗“清新有致”(《四庫書前提要》)。《寄李大卿》、《石台夜坐》等詩或用筆高古﹐或造語新警。又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遊”(許彥周《彥周詩話》)。論詩則尊崇蘇、黃﹐尤喜引用黃語。著有《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林間錄》等傳世。《宋史》無傳。生平事跡見《石門文字禪》卷二四《寂音自敘》、宋謝逸《溪堂集》卷七《林間錄序》、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一九。 呂頤浩(107─1139)   宋文學家。字元直。樂陵(今屬山東)人。後徙齊州(今山東濟南)。哲宗紹聖元年(1094)進士﹐後為密州司戶參軍﹐累官太府少卿﹐直龍圖閣。宣和伐燕之役﹐浩隨軍轉運。南渡後起知揚州﹐為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後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卒贈太師﹐封秦國公﹐溢忠穆。其為人有膽略﹐屢請恢復中原。其文以政論著稱﹐《上邊事備徹十策》、《上時政書》皆論事周密詳切。其詩數量不多﹐間有清新可讀之作。《感舊書懷》、《舟次魏村阻風》言情寫景﹐筆觸頗為清新。詞則僅存一首。著有《忠穆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胡錫《混庵集》卷二二《祭呂尚書文》、姚勉《雪坡集》卷四一《忠穆公行實跋》、劉一止《答溪集》卷三O《代祭呂丞相文》、《宋史》卷三八──。 蘇過(107─1123)   宋詩人、畫家。字叔黨﹐號斜JI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武幼子。元訪七年任右承務郎。蘇武貶惠州﹐過侍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就卒﹐過葬之汝州﹐遂家領昌。晚權通判中山府。過於蘇武三子中文名最高﹐其《思子台賦》、《颶風賦》早行於世﹐時稱“小坡”。蘇武嘗稱其《送曇秀詩》“殆咄咄逼老人矣”(《東坡題跋》)。“書畫之勝﹐亦克肖似其先人”(宋鄧椿《畫繼》卷三)。蘇過另有詞作數首﹐見黃異《花庵詞選》。生平事跡見《斜川集》附錄《蘇叔黨造事》、宋晁說之《嵩山文集》卷HO《蘇叔黨墓志銘》、K宋史》卷三三八。 許是衡(1072─1128)   宋文學家。字少伊﹐人稱橫塘分生。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曾從程囫學。哲宗紹聖元年(1094)進土。徽宗室和六年(1124)召為監察御史﹐後罷。鈔宗時遷中書舍人﹐後因事落職予詞。高宗立﹐召為御史中丞﹐復罷。其詩“吐言清拔’V四庫全書總目》)﹐文章亦“坦白光明”﹐“一出於正”(同上)。所論多關國家大政﹐辭氣懇摯﹐到切詳明。著有《橫塘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胡寅撰《斐然集》卷二六《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六三。 羅從彥(1072─1135)   宋學者、詩人。字仲素﹐學者稱豫章先生。南劍州劍浦(今福建南平)人。曾從學楊時(龜山)於蕭山﹐與楊時、李侗並稱“南劍三先生”。高宗建炎中授惠州博羅縣主簿。官滿即入羅浮山靜坐﹐絕意仕進。朱高嘗謂龜山倡道東南﹐士之遊其門者甚眾﹐然潛思力行﹐任重指極﹐惟仲素一人而已。溢文質。其人品學問名重當時﹐在程朱理學傳授、傳播中起過承上啟下作用。其著作多講經布道﹐今存詩僅二十六首。或抒幽居名山﹐超然自得之心境﹔或述求學講道﹐心中有得之奧秘。少數之作如《送南劍王守歸》(之三)等﹐無遊仙之氣。著有(豫章文集)傳世。生平事跡見《羅豫章文集》卷一四《羅豫章先生事實》、《宋史》卷四二八。 葛勝仲門072─1144)   宋文學家。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徙居湖州吳興。哲宗紹聖四年(1097)進士。元符H年(1099)調杭州司理參軍。三年春試於學官及宏詞科俱為第一。徽宗崇寧二年(1103)除大學生。政和三年(1113)遷吏部員外郎﹐七年遷大司成。次年落職。宣和元年(lllg)起知汝州﹐後又落職。高宗建炎元年(1127)再知湖州。紹興十四年卒。溢文康。勝仲於兩宋間有政事、文學兼能之譽(見孫覲《丹陽集序》)﹐文稱“雄健”﹐詩稱“清麗”(見《行狀》)﹐詞亦有名於世。著有《丹陽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其婿章棕所撰《葛公行狀》(《丹陽集》卷二四附)、宋周城之《海陵集》卷二三《葛文康公神道碑》、《宋史》卷四四五。 品沖之(1072一﹖)   宋詩人。字叔用﹐一字用道﹐號具茨。矩野(今山東巨野)人。補之從弟。以蔭授承務郎。哲宗紹聖中隱居於陽翟具茨山下﹐世稱具茨先生。徽宗大觀、政和中重返京師。曾從陳師道學詩﹐與呂本中、正直方等有唱和。其詩沉鬱穩健﹐“意度閻闊﹐氣力寬余”(劉克莊《晁叔用詩序》)。佳作有《重過鴻儀寺》、《與秦少章題漢江遠帆五首》、《夷門贈秦夷仲》等。詞亦工﹐《漢宮春‧梅》以構思新奇、筆致清而聞名。著有《具茨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五《晁叔用詩序》、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晁叔用》。 韓駒(﹖一1135)   宋詩人。字子蒼。仙井(治今四)ID仁壽)人。政和中召試﹐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坐蘇氏黨﹐滴知洪州分寧縣﹐又召為著作郎。宣和五年﹐除秘書少監。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尋兼權直學士院。制詞簡重﹐為時所推。後坐鄉黨曲學﹐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江州太平觀。高宗即位﹐知江州。卒於撫州。早年學宗蘇氏﹐蘇轍稱其詩似儲光蠢。周紫芝評其詩“極似張文潛﹐淡泊而有思致﹐奇麗而不雕刻”(《書陵陽集後》﹐《太倉梯米集》卷六七)。後受知於黃庭堅﹐作詩重琢磨剪裁﹐反復更易﹐頗涉黃詩之格。然呂本中作《江酉詩社宗派圖》﹐列其名於圖中﹐頗不樂﹐乃日﹕“我自學古人。”其《恭賦御畫雙鵲圖》詩被譽為有太平氣象﹐《和李上舍冬日》、《夜泊寧陵》H詩為其代表作﹐備受推許﹐《十絕代葛亞卿作》則以言情見稱。今存《陵陽先生詩》四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五。 王稼   宋詩人。字中玉(一作宗玉)。括蒼(今浙江麗水)人。徽宗初登進士第。宣和中任大宗正丞﹐提舉永興常平軍路。靖康初﹐除左司郎中。曾監永嘉酒稅。歷官兩浙、江東轉運副使﹐直龍圖閣。以病奉詞。有《雅林小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一七五、《宋詩紀事》卷七二。 徐俯(107─1141)   宋詩人。字師)I﹔﹐號東湖居士。洪州分寧(今江酉修水)人。哲宗朝轉奉議郎。後調通判吉州﹐累官至司門郎。張邦昌悟位﹐遂致仕。高宗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四年權參知政事﹐後罷。早年從舅黃庭堅學詩﹐以詩受知於蘇拭。曾對呂本中將其名列入《江西詩社宗派圖》深表不滿。論詩主張“自立意”(呂本中《童蒙詩訓》)﹐認為“凡目力所及﹐皆詩也”(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喜脫化前人詩句。然“詩如雲態度﹐人似柳風流”(《贈張仲宗》)﹐“故山黃葉下﹐夢境白鷗前”(《題於生畫》)等皆以巧思見長。晚年作詩則力求平易自然。亦有部分詞作傳世﹐《鶴鴿天》即造句清麗﹐風格使爽。著有《東湖居士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二。 王安中(1076─1134)   宋文學家。字展道﹐號初共。中山陽曲(今屬山酉)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進士。徽宗政和中摸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遷翰林學士。後授燕山府路宣撫使。遼降將郭藥師同知府事。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為言者所論﹐責象州安置。嘗拜蘇武為師﹐學業未完而蘇武離去。又曾受學於晁說之﹐因而築室苦讀﹐並取名“初家”。然其為人勢利輕薄﹐成名後頗忌輔h淝笱□□□F涫□腦頡胺崛竽□兀□牟煥嗥湮□恕K牧□鈄饔任□爬觥薄端目餿□樽苣俊罰□V□小凍醭錛□反□饋I□絞錄<□沃蘢現□短□痔菝準□肪砥摺凍蹌臣□頡貳18鼙卮蟆噸□鬧夜□□肪砦迦□凍跫蟻壬□昂蠹□頡貳Ⅰ端問貳肪砣□宥□? 俞汝G(﹖一1143)   宋詩人。字迪孺。仁壽(今屬四川)人。徽宗崇寧年間進士﹐靖康時官詞部員外郎。金人議立張邦昌為楚帝﹐汝而價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遂歸隱於鄧山之陽﹐自號“抱膝居士”。高宗即位﹐自京師趨行在﹐復為郎﹐除四川撫渝官。紹興五年(1135)﹐知普州。十年﹐直秘閣﹐知遂寧府。詩存二十余首﹐多吟詠山水名勝﹐感慨亂後飄零﹐風格悲涼哀婉﹐如《遊海雲山》、《草堂》數首等。有《膝稿》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五三。 葉夢得(1077─1148)   宋學者、詞人。字少蘊﹐號肖翁﹐又號石林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居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紹聖四年進士。徽宗朝﹐以蔡京薦召對﹐官至翰林學士﹐極論時政。歷知汝州、蔡州。帥穎昌府﹐發常平粟賑民﹐摧抑貪吏﹐得罪宦官楊戳。高宗即位﹐除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多陳抗金守土之計。紹興元年﹐為江東安撫大使兼知建康府﹐兼壽春等六州宣撫使。翌年罷﹐八年復知建康﹐兼行宮留守﹐都督軍務﹐阻扼金兵南犯﹐又兼總四路清計﹐籌措軍銅﹐使軍用不乏。十二年以觀文殷學士移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致仕後退居烏程兵山﹐卒贈檢校少保。學問博洽﹐精熟掌故﹐故著述甚豐。今存《春秋傳》二十卷、《春秋考》十六卷、《春秋激》二十二卷、《石林燕語》十卷、《避暑錄話》二卷、《巖下放言》三卷。文集有《建康集》八卷﹐其詩文為南北宋間之大家﹐《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文章高雅﹐猶存北宋之遺風。南渡以後﹐與陳與義可以肩隨”。詞有《石林詞》一卷﹐婉麗處有溫李遺風﹐晚歲趨於簡淡﹐時出雄傑﹐得東坡余緒。又有《石林詩話》一卷﹐論詩主王安石﹐陰抑蘇、黃﹐然時有中肯之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五、葉德輝輯《石林遺事三卷附錄一卷》(《石林遺書》本)。 朱淑真門078﹖一1138﹖)   宋女詩人。自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海寧(今屬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家中父母兄嫂均解翰墨。早年即顯露才華﹐少女時代生活天真爛漫。後因父母主婚﹐將之嫁與一俗吏﹐後情趣不合﹐返回娘家居住﹐送終生孤寂抑鬱不得志。工繪畫﹐曉音律。工詩善詞﹐往往借景寫情﹐情景交融﹐深蘊簡出﹐形象生動。其詩既有對美好愛情的憧憬﹐也有對後來不幸婚姻的抗爭。魏仲恭《斷腸詩詞序》評其詩“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其詞意境凄涼﹐哀婉動人。著有《斷腸詩集》及《斷腸詞》傳世。生平事跡見來汪宰《方壺存稿》卷一《詩余序》、近人郭清自撰《從斷腸集所窺見的朱淑真的身世及其行為》(《清華周刊》四十一卷一期)。 程俱門078─1144)   宋文學家。字致道﹐號北山。行州開化(今屬浙江)人。九歲父亡﹐寓居外祖鄧潤甫家。後以外祖恩補承務郎。哲宗紹聖四年(1097)授蘇州吳江主簿。徽宗崇寧元年(1102)以上書論時政罷歸。政和元年(fill)起知泅州臨淮縣。宣和三年(1121)除禮部員外郎。高宗紹興元年(1131)為秘書省少監。晚病風痹﹐秦檜薦領史事﹐力辭不至。紹興十四年卒。為人剛介﹐其奏議如《四月二十二日車駕經由秀州賜對札子》、《繳蘇易轉行橫行奏狀》等﹐頗著氣節。其制法諸作“典雅閣奧”(《宋史》本傳)﹐詩則“取徑韋柳﹐以窺陶謝”﹐“兼得唐中葉以後名士眾體”(《四庫書前提要》)。大多為酬唱贈答﹐記遊詠物之作﹐其《穹窿葬事回邑有感﹖》、《九月寫懷》等皆有蕭散古淡之風。有《北山集》傳世。生平事跡見程璃所作《程公行狀》(《北山小集》附錄)、《宋史》卷四四五。 李光(1078─1159)   宋詩人。字泰發﹐一字泰定﹐號轉物居士。越州上虞(今屬浙江)人。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士﹐除大常博士。欽宗靖康初由右司諫為殿中侍御史﹐因反對棄地事金﹐貶陽朔縣。高宗即位﹐知江州。紹興元年(1131)遷吏部尚書﹐八年除參知政事。因為秦檜所惡﹐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檜死得復官。溢莊簡。光尚氣節﹐所上奏議如《論守御大計狀》等皆削切指陳﹐詞旨凜然。其詩則“志諧音雅﹐婉麗多姿﹐大抵多托興深長”(《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六人《次韻奉酬當時參議見贈遊鐘山》悲慨痛切﹐《秋日雜詠》悲愴沉重﹐《雙雁道中》則風格清新。所著有《莊簡集》、《讀易詳說》、《椒亭小集》、《李莊簡詞》等。生平事跡見宋胡桂《治庵集》卷三二《跋李泰發參政詩集》、《宋史》卷三六 劉一止(們78一1160)   宋詩人。字行簡﹐號營溪。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為越州教授。高宗紹興初為秘書省校書郎﹐遷監察御史。後以。許秦檜罷。檜死﹐進直學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卒。一止博學好文﹐“文章推本經術﹐出入韓柳﹐不效世俗纖巧刻琢”﹐詩則“寄意深遠﹐自成一家”(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如《冥冥寒食雨》意境﹒渾成﹐蘊含濃深。小齋即事》構思巧妙﹐別開生面。《訪石林》格調清新﹐語極平易。其詞亦有名﹐《喜遷營‧曉行》當時盛傳京師﹐一時有“劉曉行”之號。著有《首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韓元吉《閣學劉公行狀》《溪集》卷五四附)、《宋史》卷三七八。 黃伯思(1079─1118)   宋學者。字長睿﹐別字霄賓﹐自號雲林子。邵武(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中進士高等﹐調磁州參軍﹐改通州司戶﹐除河南府戶官參軍等。以修書思升朝列﹐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秘書郎。好古文奇字﹐徽宗大觀H年(1108)作《法帖刊誤》H卷﹐辨析考証碑帖古器頗為精博。史稱其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東觀文集》百卷﹐今已失傳。其次子黃部曾合其所作《法帖刊誤》、《古器說》及論辨題跋等編為《東觀余論》一書刊行於世。生平事跡見來李綱《樑溪全集》卷一六八《黃公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三。 汪藻門叮9─1154)   宋文學家。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徽宗崇寧二年(1103)進士﹐調鰲州觀察推官。政和四年(1114)以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欽宗立﹐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南宋時召試中書舍人。高宗紹興二年(1132)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州。紹興二十四年卒。藻對金主張退讓﹐又對李綱前據後恭﹐為時人所譏。然博極群書﹐擅四六文。孫覲序其集稱其文“深醇雅健”﹐“閻麗精深”(《浮溪集》卷首)。其詩先學徐俯﹐又學韓駒﹐然不襲江西詩派習氣﹐而受蘇武影響較深﹐“詩律高妙﹐興寄深遠”(孫覲《汪公墓志銘》)。如《嚇中放船歸陽羨》、《即事》等。有《浮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孫覲所作《汪公墓志銘》、《鴻慶居士集》卷三四及《宋史》卷四四五。 王庭硅(1080─1172)   宋文學家。字民瞻﹐號盧溪﹐一作滬溪。吉州安福(今屬江酉)人。徽宗政和八年(ill)進士。高宗紹興中胡桂上疏乞斬秦檜﹐滴新州。庭硅獨以詩送行﹐坐訕謗﹐流夜郎。檜死﹐許自便。孝宗召對內殿﹐除直敷文閣。楊萬裡《盧溪先生文集序》雲﹕“蓋其詩自少陵出﹐其文自昌黎出﹐大要主於雄剛渾大。”《四庫全書總目》亦雲﹕“庭硅抱經濟才﹐鬱而未發﹐故雄直之氣時流露於詩文間。”著有《盧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胡控《泡庵集》卷二九《王公墓志銘》、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二九《直敷文閣王公行狀》、楊萬裡《誠齋集》卷八0《盧溪先生文集序》。 朱敦儒(約1080一11巧)   宋詞人。字希真﹐號巖壑者人。洛陽(今屬河南)人。早年隱居不仕﹐深負時望﹐屢辭征召。南渡後避亂嶺南﹐高宗紹興二年(1132)詔以為右迪功郎﹐既至﹐賜同進士出身﹐為秘書省正字﹐兼兵部郵官﹐遷兩浙東路提點刑獄。因與主戰派李光交往﹐被劾罷官﹐紹興十九年上疏請歸﹐寓居嘉禾(今浙江嘉興)。秦檜當國時籠絡文人﹐以文飾太平﹐出為刪定官、鴻腫少卿﹐為時論所譏。或以為其老而愛子﹐畏避竄逐﹐故致晚節不終。檜死﹐亦廢黜。詞多寫江湖隱逸之趣﹐詞風豪放曠逸﹐清新曉暢﹔南渡後作品又融入家國之感﹐慷慨悲歌﹐沉鬱蒼涼。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均不傳﹔又有詞三卷﹐名《樵歌》。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五。 郭印   宋詩人。號亦樂居士。成都(今屬四J門)人。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進士﹐任仁壽、銅樑等地縣令﹐左朝請大夫等。終刺史﹐年八十余卒。與秦檜雖曾同窗﹐然絕不與通﹐家居十八年。性嗜山水﹐工詩﹐詩存七百余首。《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才地稍弱﹐未能自出機抒﹐而清詞雋語﹐瓣香實在眉山”。佳作有《舟中遇雨》、《歸雲溪》等。著有《雲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清王佐材、馮雲場《宋元學案補遺》卷四(文中訛作“郭部”)、傅增湘《宋蜀文輯存作者考》、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証》卷二二。 孫覷(1081─1169)   宋文學家。字仲益﹐號鴻慶居士。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徽宗末蔡攸薦為侍御史﹐歷官翰林學士﹐吏部、戶部尚書﹐知廬州、臨安諸郡。因專主和議﹐為時議所鄙。高宗紹興H年(1132)因任臨安府盜用官錢﹐除名編管象州﹐三年放還。紹興三十九年(1159)致仕。詩多酬唱贈答。文多墓志章奏﹐周必大為其集作序﹐稱其名章雋句﹐晚而癒精。工於驕文﹐與汪藻、洪邁、周必大文名相塔。著有《鴻慶居士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周必大《鴻慶居士集序》《周文忠公集》卷五三)、朱高《記孫覲事》(《朱文公文集》卷七一)、清錢大聽《跋孫尚書大全集》(《潛研堂文集》卷三一)。 陳克(1081一﹖)   宋詩人、詞人。字子高﹐自號赤城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僑居金陵。高宗紹興七年(1137)呂祉薦為幕府參謀。曾與吳若同撰《東南防守便利》三卷﹐後為敕令所刪定官。工詩詞。明程佑《歸田詩話》卷中謂其《題三品石》與《題望夫石》“H詩皆超出常格﹐而意警拔”。詞尤工﹐清陳延伸《白雨齋詞話》稱其詞“婉雅閒麗﹐暗合溫、韋之旨”。有《陳子高遺稿》傳世。生平事跡見明錢士升《南宋書》卷六三、清莊仲方《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趙倍(1082─1135)   即宋徽宗。宋皇帝、詩人、書畫家。神宗子﹐哲宗弟。元豐八年(1085)封遂寧郡王﹐紹聖三年(1096)封端正。元符三年(1100)即皇帝位。用蔡京等主持國政﹐禁銅元佑黨人﹐朝政腐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禪位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金兵陷汽京﹐與欽宗同被俘北去﹐國死於五國城。潔工花鳥畫﹐字以“瘦金體”自成一家。其詩多寫宮中生活﹐詞藻稱艷華美。被俘後之詩《忻州作》、《在北題壁》則有國破身辱之傷感。前期詞亦為宮廷艷詞﹐被擄北行時所作《燕山亭》、《眼兒媚》則“哀情便嚥﹐仿佛南唐李主”(清徐紈《詞苑叢談》)。有《宋徽宗宮詞》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倦一九至卷二二。 周紫芝(082─﹖)   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笘袧振l俊P□牽n癜不招□藎┤恕D纖緯□□恿暄羯嬌嘌□8咦諫芐聳□□輳?1142)進士﹐時已六十一歲。十七年任樞密院編修。後除知興國軍。去職後﹐貧不能歸﹐遂定居九江。因屢獻詩文與秦檜﹐為人譏議。但其詩文亦有可取。詩受張來、李之儀影響﹐主張“先嚴格律﹐後及句法”(見陳天城《太倉梯米集序》引)﹐而古體詩如《輸票行》、《襪陵行》等多寫亂離﹐感慨沉痛。近體則“清新偉麗﹐自成一家”(唐文若《太倉梯米集序》)﹐佳作有《題湖上壁》、《題錢少愚四畫》、《戲作小詩用少陵事》等。其詞前人稱為“清麗婉曲”(孫競《竹坡詞序》)﹐著有《太倉梯米集》、《竹坡詞》、《竹坡詩話》傳世。生平事跡見《太倉梯米集》卷首自序、唐文若序、陳天城序及卷末程光遠跋。 李綱(108─1140)   宋大臣、詩人。字伯紀﹐號樑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李氏為唐宗室。徽宗崇寧三年(1104)﹐綱隨父愛守官京師﹐補國子監生第一。政和二年(lllZ)進士﹐授承務郎。累官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後因京師大水﹐上疏得罪﹐商監南劍州沙縣稅務。欽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又以“專主戰議”貶滴。高宗建炎元年(1127)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旋被罷。後卒於福州。溢忠定。《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文“雄深雅健﹐磊落光明”﹐論詩推尊杜甫﹐而功力不及。詩語頗拖沓﹐然亦有真率感人之作﹐如《病牛》即形象生動、意境高遠。詞作多為慢詞﹐多抒其忠憤不平之氣。《念奴嬌‧憲宗平淮西》等借昔諷今﹐深有感慨。奏議文章則“明白條暢﹐反復曲折”(陳俊卿《樑溪集序》)。著有《樑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五八、李綸撰《李忠定公年譜》(《樑溪集》附)﹐台灣趙效宣撰《李綱年譜長編》(香港新亞研究所1968年印行)。 胡舜降(1083─1143)   宋文學家。字汝明﹐號三山老人。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歷州縣官﹐後為監察御史。欽宗時遷侍御史。後知廬州﹐更歷數鎮﹐終廣西經略使。因。許秦檜﹐為呂源所陷害﹐死獄中。追溢少師。舜斷所作多奏議﹐切中時弊﹐文字洗練﹐《奏論宦官之害疏》尤為深切。詩作僅存十首。有《胡少師總集》。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八、清胡培星輯《胡少師年譜﹨。 張綱(1083─1166)   宋詩人。字彥正﹐一字彥政﹐晚號華陽老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特除太學官。宣和三年(1121)再除校書郎。靖康元年(liZ)為兩浙提點刑獄﹐聞金人擄二帝遂移病去官、高宗紹興三年(1133)除中書舍人。秦檜用事﹐綱臥家二十余年。紹興二十五年召為吏部侍郎﹐二十七年為參知政事。初溢文定﹐後溢章簡。為人剛介不阿﹐文章則雄深雅健﹐“每一落紙﹐都人即日傳播”(洪邁《華陽集序》)。《四庫全書總目》亦稱其“詩文典雅麗則”。有《華陽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洪面擺《張公行狀》(《華陽集》末附)、《宋史》卷三九O。 呂本中(1084─1145)   宋詩人、評論家。字居仁﹐學者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徙居京師﹐以蔭補承務郎。哲宗紹聖間黨事起﹐其曾祖呂公著追貶﹐本中連坐。元符中主濟陰縣以高宗紹興六年(1136)特踢進士出身﹐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講。初與秦檜同為郎﹐後力排和議﹐。許秦檜﹐罷之。紹興十五年卒。溢文清。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為江西詩派得名之始。其詩早年學黃庭堅﹐苦吟雕琢。靖康之變後﹐詩由抒寫閒情逸致轉而傷時感亂﹐遂不滿黃庭堅之瘦硬與陳師道之樸拙﹐力創“流美回轉”詩風。故方回謂“居仁在江西派中最為流動而不滯者”(《流奎律髓》卷一七)。論詩既推崇黃庭堅、陳師道﹐又倡“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於規矩之外”(《更均父集序》)﹐此與“悟入”說皆糾偏補弊之論﹐在宋人中影響較大。著有《東萊詩集》、《春秋集解》、《紫微詩話》等。生平事跡見楊萬裡《江西宗派圖序》(《誠齋集》卷七九)、陸遊《呂居仁集序》(《渭南文集》卷一四)、《宋史》卷三七六。 陳淵(﹖一1145)   宋初文學家。初名漸﹐後改淵﹐字知默。南劍州沙縣(今屬福建)人。曾從楊時傳二程之學。高宗紹興七年(1137)進士﹐九年除監察御史﹐遷右正言。因。許秦檜﹐除秘書少監﹐以何鑄論罷﹐主管台州崇道觀。立朝不阿﹐議論時政﹐多切實中肯。來楊萬裡序其集曰﹕“其詞質而達﹐其意坦而遠﹐其氣暢而幽。”(《誠齋集》卷七九)《四庫全書總目》亦謂其詩“不甚雕琢﹐然時露真趣﹐異乎宋儒之以詩談理者”。有(默堂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沈度《默堂集序》(《默堂文集》卷首)、《宋史》卷三七八。 沈晦(108─1149)   宋詩人。初名傑﹐字元用﹐號骨山。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徽宗宣和六年(1124)狀元。除校書郎﹐遷著作佐郎。金人攻對﹐從王肅出質。高宗即位﹐除集英殿修撰﹐知信州﹐後被劾罷官。高宗紹興四年(1134)起知鎮江府、兩浙西路安撫使。後為廣西經略使﹐進微獻閣直學士﹐改知潭州﹐奉詞卒。其詩作僅存九首﹐多為寫景之作﹐風格清新疏淡。《全宋詞》載其《小重山》一首。有《環碧亭詩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八。 李清照(1084──1155﹖)   宋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生於歷城西南柳絮泉。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著名學者。母王氏﹐亦通文墨。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十八歲﹐嫁與宰相趙挺之季子趙明釦①慼撢A蔽□□□□□埠檬詹厙按□□獺﹔楹蠓蚋竟餐□鋁τ謔榛□鶚□惱□硨脫芯俊﹔兆誄縋□□輳?1103)﹐趙明誠始出仕。後失官﹐清照便隨之回青州(今山東益都)趙氏故裡。這期間開始編寫《金石錄》。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圍攻沛京。次年﹐趙母死於建康﹐明誠奔喪﹐未及遷家。清照遂從青州攜帶金石書畫南奔。途經鎮江遇盜﹐大部被掠。高宗即位後﹐明誠起知建康府。建炎三年(1129)病逝﹐清照悲痛欲絕。此後派人先將書冊、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欲投奔明誠妹丈以避亂。後因洪州失陷﹐又從越州到明州﹐經奉化、台州人海﹐又經溫州返回越州。紹興二年(1132)又從越州移居杭州。冬﹐金人南犯﹐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返回臨安。晚年境遇凄涼﹐以至含恨離開人世。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清照曾經改嫁張汝舟﹐對此﹐歷代學者頗有爭議。清照詩、文、書、畫皆能﹐尤擅長詞。其創作在北宋和南宋呈現不同的特點。北宋期間﹐其詞多寫閨中生活、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H首﹐《鳳凰台上憶吹蕭》、《一剪梅》、《醉花陰》等﹐活潑清新、宛轉曲折。進入南宋﹐其詞則主要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變早年的清麗、明快為晚年的凄涼、深婉。代表作有《永遇樂》、《聲聲慢》等。其填詞﹐注重協律﹐崇尚典雅有情致。善用白描手法﹐通過寫具體的行動或事物﹐將抽象的內心活動形象化。語言優美、精巧﹐卻不雕琢求工。王灼《碧雞漫志》卷二稱其“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清陳世恨在《雲韶集‧詞壇叢話》中則雲﹕“李易安詞風神氣格﹐冠絕一時﹐直欲與白石老仙相鼓吹。婦人能詞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絕前後者。”故為婉約派代表詞人。其詩所存無多﹐然題材較詞寬廣﹐且見解獨特﹐如《詠史》、《夏日絕句》等。文有《金石錄後序》等﹐該篇以金石聚散寓身世之感﹐質樸沉痛。另有《詞論》一篇﹐見《黃溪漁隱叢話》﹐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觀點﹐並全面評論了北宋詞人。原有集﹐已決﹐後人輯有《李清照集》、《漱玉詞》。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四﹐清俞正受有《易安居士事輯》(載《癸已類稿》)﹐黃墨谷有《宋李清照易安居士年譜》(《重輯李清照集》附)。 曾袋(1084─1166)   宋詩人。字吉甫﹐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後徙河南洛陽。入太學屢中高等﹐後出為應天府少尹。高宗朝歷官廣西轉運判官、浙西提點刑獄等﹐因其兄得罪秦檜﹐亦被罷。後僑居上饒茶山寺七年。秦檜死﹐再起為浙西提刑。紹興二一十六年(1156)知台州﹐隆興二年(1164)遷左通議大夫﹐致仕。卒溢文清。曾期於政治上主張抗金﹐《寓居吳興》等詩即反映他憂國之情。又長於經學﹐學生陸遊稱其“治經學道之余﹐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以杜甫、黃庭堅為宗”(《渭南文集》卷HH(曾文清公墓志銘))。論詩推重杜、黃、陳﹐以江酉詩派繼承者自居。部分作品學江西詩派重煉詞、講字眼、風格瘦硬的詩法。詩作以抒情遣興、酬唱題贈為主﹐內容多模山范水﹐吟風弄月。後受呂本中影響﹐形成了清新活潑的風格﹐如《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題訪戴圖》、《道中遇雨》即此類代表作。五、七律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為承轉江西詩派詩風的關鍵人物﹐對南宋詩壇影響很深。著有《易釋象》、《茶山集》等。生平事跡見陸遊《渭南文集》卷三二《曾文清公墓志銘》、《宋史倦三八二。 曾季理   宋詩人。字裘父﹐自號艇齋。南豐(今屬江西)人。與昌本中、徐俯遊﹐呂東萊數稱其學有淵源。婁師事韓駒。與朱高、張拭有書問往復(參《朱文公文集》卷八三、《南軒文集》卷一五)。張孝祥、劉洪薦之於朝﹐皆辭不起。孝宗乾道、淳熙間﹐名公多敬畏之。所著《論語訓解》、《艇齋雜著》﹐已佚。有《艇齋詩話》一卷﹐論唐宋詩人煉字命意﹐大抵以江西詩派為宗。其詩注重冶煉字意﹐陸遊評其詩“文辭沖治簡遠”(《渭南文集》卷一五《曾裘父詩集序》)。有《艇齋小集》傳世。生平事跡見《艇齋小集》朱高、張拭序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兩宋名賢小集‧艇齋小集‧序》等。 趙鼎(1085─1147)   宋政論家。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士。曾出為河南洛陽令、開封士曹。南渡後﹐歷右司諫、御史中丞等。高宗紹興四年(1134)任參知政事﹐力薦岳飛收復襄陽﹐旋拜右相兼知樞密院事。時金兵大入﹐鼎力主進討﹐連敗金人。五年遷左相﹐與張濬論事不和﹐出知紹興府。七年復入相﹐受秦檜傾擠﹐一貶再貶﹐移吉陽軍三年﹐後絕食而死。溢忠簡。《宋史》本傳稱其“為文渾然天成﹐凡高宗處分軍國機事﹐多其視草﹐有擬奏表疏、雜詩文二百余篇﹐號《得全集》”。其文皆因事而發﹐“蓋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繪句而工者”(《四庫全書總目》)。古今體詩與文章風格近﹐不假藻飾﹐樸實自然。其詞頗為疏朗豪健。著有《忠正德文集》十卷、《建炎筆錄》三卷。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六O。 向子湮(1085─1152)   宋詞人。字伯恭﹐號蘿林居士。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元符末以恩蔭補官。宣和中歷官淮南轉運判官、京題轉運副使。建炎中﹐積極籌措軍費﹐力報張邦昌之利誘﹐以與李綱善﹐為黃潛善所罷斥。後知潭州﹐率軍民死守以拒金兵。紹興初移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歷知廣州、江州、江東轉運使﹐兩浙路都轉運使﹐戶部侍郎﹐以微獻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於議和金使q呈保□懿話萁□□□□罔磯□率恕2肪憂褰□□獃唬□潘□釉宦芰幀S小堵芰旨□罰□沿□S鐘小毒票咄□貳>硎子瀉□□頡I暇碓弧敖□閒麓省保□戮砣鍘敖□本紗省保□萏庀倫Ⅲ□麓式隕芐酥兇鰨□紗試蛘□汀12□橢兇鰲I□絞錄<□端問貳肪砣□咂摺? 陳東(1086─1127)   宋文學家。字少陽。鎮江丹陽(今屬江蘇)人。以貢入太學。欽宗即位﹐率其徒伏閾上書﹐請誅蔡京、童貫等六賊。李綱罷﹐又率諸生上書﹐迫使朝廷復召綱入。除太學錄。高宗南渡後﹐會綱得罪去﹐乃上書乞留綱﹐竟與布衣歐陽澈一同被斬於市。後於紹興四年追贈為秘閣修撰。《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志在匡時﹐言皆中理﹐所措擊者﹐皆人不敢觸之巨姦”。集中上欽宗、高宗諸書﹐皆理直言切之煌煌大篇。其詩詞殘存二十余首﹐時有佳作﹐孫雲翼稱其“《初籃齋詠雪》一首﹐直與盧、韓《月蝕詩》並驅﹐《詠桃花菊》一首﹐體物之妙﹐雜之蘇、黃集中﹐人不能辨”(見《少陽集》卷五附按語)。著有《少陽集》、《靖炎兩朝見聞錄》等。生平事跡見其弟陳南所作《行狀》(載《少陽集》卷六)、《宋史》卷四五五。 沈與求(1086──1137)   宋詩人。字必先﹐號龜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累官明州通判、御史中丞、吏部尚書。高宗紹興四年(1134)出知鎮江府兼兩所酉路安撫使。復以吏部尚書召﹐除參知政事﹐力辟和親之策。五年權知樞密院事。因與張濬有隙﹐出知明州。七年﹐又遷知樞密院事﹐卒於位。溢忠敏。以文鳴世﹐所作多為代皇帝草詔或應酬答謝之作。其詩圓熟﹐擅長寫景﹐如《石壁寺山房即事》善用烘托﹐簡淡隱約﹔《舟過獲塘》借景抒情﹐意逸象外。著有《龜溪集》。生平事跡見宋劉一止《知樞密院事沈公行狀》(《警溪集》卷三0)、《宋史》卷三七 李處權(1086﹖一1155)   宋詩人。字經伯。原豐縣人﹐後徙保陽(今屬江蘇)。其曾祖邯鄲公李淑家富典籍﹐學問精深。故少承家學﹐刻苦學詩。徽宗宣和間與陳叔易、朱希真俱以詩名。南渡後嘗領三行﹐官至朝請大夫。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卒於荊州。於詩頗為深造﹐老而彌工。《四庫全書總目X謂其“五言清脫測亮﹐略但張景七言爽健伉浪﹐可擬陳與義”。佳作有《同二三子步溪上》、《夜雪偶書》、《席上賦梅》等。著有《庵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李處權(庵集序)、(庵集自序)(《拖庵集》首)﹐邵取《微庵集跋》(《近庵集》末)。 劉才邵(108──1158)   宋詩人。字美中﹐號批溪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觀二年(1108)上舍釋褐。宣和二年(1120)中宏詞科。累遷校書郎。以養親歸﹐家居十年。高宗紹興初起為秘書丞﹐又遷中書舍人﹐後出知漳州﹐興修水利。官至工部侍郎、權吏部尚書。紹興二十八年卒﹐贈通奉大夫。嘗以五代文辭卑弱﹐仿揚雄《法言》著《法語》﹐今集中不存。其詩文時皆有名。周必大(溪集序)稱“其制浩有體﹐議論有源”﹐對其詩作評價尤高﹐稱“凌厲乎先賢﹐度越乎流輩”。其所作秦檜制詞﹐語多談美。著有《柳溪居士集》。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二二。 米友仁(108─1165)   宋書畫家、詩文家。原名尹仁﹐字元暉﹐小名責哥、進兒、虎兒﹐晚號懶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徙居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箭長子﹐世稱“小米”。早年以書畫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應選為書學博士。南渡後﹐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故後代又稱之為米敷文。其畫藝師承其父而又有創新。所作山水﹐多以水墨橫點﹐連點成片﹐形成煙雲變滅的畫面﹐世有“米點山水”之稱。作畫純運天機﹐不拘繩墨﹐不事飽撩痋澗V荻沖桑□餿□□媯□孔蘊餛浠□弧澳□貳薄6院笫牢娜嘶□淖鞣纈跋焐醮蟆I菩惺椋□嗤酢12蛔擁苤□縞瘛<裙籩□螅□踝悅□兀□磺嵋孜□俗骰□4□雷髕酚小噸拖嫫婀弁肌貳Ⅰ對粕降靡饌肌返取F涫□□食□□鰨□首髑逡萋□啤V□鶻翊□小堆舸杭□芬瘓砑啊堆舸捍省芬瘓懟I□絞錄<□抖□際侶浴肪硪灰渙□Ⅰ端問貳肪硭乃乃摹? 更倪(﹖一1127)   宋詩人。字均父。斯州新春(今屬湖北)人。夏林之孫。以宗女夫入仕。徽宗宣和中﹐自府曾左官祁陽監酒﹐終知江州。詩存十余首﹐《和山谷遊百花洲盤踞范文正公詞下》、《次韻漢陽蔡守題陽關圖》等﹐古樸揮灑﹐蘊藉深沉。詞存一首。曾著有《遠遊堂集》﹐已佚。有《五桃軒集》一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釋惠洪《遠遊堂記》(《石門文字禪》卷二二)。 李正民   來詩人。字方叔。揚州(今屬江蘇)人。徽宗政和二年(lllZ)進土。歷官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嘗知吉州、籠州、洪州。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知陳州時曾為金人所獲﹐不失氣節以歸。紹興間官禮部侍郎﹐吏部侍郎﹐徽就閣待制等。後隱居鄉間﹐又流離海鹽﹐不知何時終。其作頗豐。《四庫全書總目》以為其“中書制法之作溫潤流麗”﹐“其詩亦妍秀可誦”。詩如《南歸瀉陳州歷險﹐真切感人﹐《快閣》、《題海月亭》等自然流暢﹐對仗工穩。著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傳世。《宋史》無傳。生平事跡見宋汪藻《浮溪集》卷一四《辭免除禮部侍郎改授一閒慢職局不允詔》及《辭免除支部侍郎恩命不允詔》、《大隱集》卷六《農隱記》等。 王洋(1087一1153)   宋詩人。字元渤。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徽宗宣和六年(1124)進士﹐紹興初累官起居台人、知制諸、直徽獻閣。後因事免官﹐寓居信州﹐與曾朗唱和。高宗夼y碩□□□曜洹V鼙卮蟪破涫□摹耙粵□□□啦模□宰郵肺□11□保□翱□□願沾籩□闆保a噸□鬧夜□□肪磯□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極意接刻﹐往往兀冥自喜﹐頗不為邊幅所拘。文章以溫雅見長”。著有《東牟集》。生平事跡見來韓德《澗泉日記》、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七。 9宏(1088─1刪)   宋詩人。字彥恢。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歷滄州學教授﹐官至御史台主簿﹐淮南京西轉運判官。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卒。宏嘗與呂好問、周紫芝等人友善﹐博學工文詞﹐惜其詩所傳無多。著有《琴溪詩集》。生平事跡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二0《李公墓志銘》。 鄭剛中(1088─1154)   宋文學家。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婆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1132)登進士甲科﹐授溫州判官﹐累官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曾出使金國﹐後任四川宣撫副使﹐制蜀八年。曾依附秦檜而進﹐後又因觸怒秦檜罷官﹐責桂陽軍居住﹐後再徙封州而卒。溢忠憋。方回稱其“文簡古﹐詩峭健”(《桐江集》卷二《讀鄭北山集跋》)。其奏議條理分明﹐語言簡古﹐風格凝重﹐《論治道人材疏》、《采用群言疏》有古文大家之風范。詩多寓身世遭遇之慨﹐罷斥後所作《感雪竹賦》﹐情感真摯﹐興寄遙深。《幽居》等詩﹐方回以為奇麗絕妙。《秋夜山居》等則有陳與義詩風。著有《北山集》、《周易窺余》、《石羊山房集》等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0。 洪$(1088──1155)   宋文學家。字光粥。饒州邵陽(今江西波陽)人。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中為秀州司隸。高宗建炎三年(if2)招敬獻閣待制﹐假禮部尚書使金﹐留金十五年。紹興十三年(1143)始得歸。權直學士院。後件秦檜﹐出知饒州﹐徙袁州﹐眵廑Ⅷ心惇坎鉣楹吽慼慼慼撐S□ΑF洹隊職轄鴯□木唄莢□印沸鶚孿甌福□淥□拊□嗾□□萑唬□鉤廈□□J□識嗔艟詠鴯□□鰨□抖兼渫□貳Ⅰ妒逞虼臥稀返仁閾幢活勘□唷4嗜紜賭糾薊□□□星鎩吩虺劣舯□常□□□腥恕D瞎楹笞髕吩蚨嗍惴9□餃佔琛18也槐揮彌□欠摺H紜豆□芟□啡□字□□拔﹔□綽囊訝□耍□□□跋臀噬喜浴保□蔥募彩祝□腥酥遼睢V□小端贍□臀擰貳Ⅰ渡堊艏□反□饋I□絞錄<□端問貳肪砣□呷□3搴槿昕□唷逗櫓倚□□昶住貳? 蔡伸(1088─1156)   宋詩文家。字伸道﹐自號友古居士。興化軍仙遊(今屬福建)人。蔡襄孫。與兄佃、油同遊太學﹐時號“三蔡”。政和五年(ills)進士。宣和中官太學博士﹐出知濰州北海縣﹐徙江淮發運司幹當公事﹐通判徐州﹐在徐與向子湮同官﹐故屢有唱和。金人陷沛京﹐投高宗麾下﹐隨之南渡﹐入張俊幕府參讚軍事﹐多所籌畫。尋通判真州﹐歲寒大火﹐民千余家露處雪中﹐伸辟寺宇官席安置災民﹐且發常平帶漠以賑濟。播知徐州﹐為秦檜所忌而罷歸。紹興九年金人歸河南地﹐起知徐州﹐行至淮﹐金人再陷中原﹐改知德安府﹐又調知和州﹐除浙東安撫司參謀官﹐秩滿復提舉台州崇道觀。官至左中大夫。晚歲退居常州﹐不以窮通介意。伸善詩歌﹐通音律﹐書法道正﹐得祖襄筆意﹐然惆倦有大志﹐長於騎射﹐富有韜略﹐酒後輒慷慨浩歌﹐嘆中原未復﹐不欲以書生余技取爵祿。有《友古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倦六二《中大夫蔡公神道碑》、《宋史翼》卷九。 傅察(108─1125)   宋文學家。字公晦。孟州濟源(今屬河南)人。元佑名臣傅堯俞從孫。徽宗崇寧五年(1106)進土。以外家恩例﹐為青州司法參軍。厲永平、淄川縣丞﹐入為太常博士﹐遷兵部、吏部員外郎。宣和六年(1125)結伴金國賀正且使﹐後被劫遇害。溢忠肅。《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古體學韓不成﹐近體亦乏深致。文則皆表啟儷偶之詞﹐不出當時應酬之格”。著有《忠肅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晁公休《宋故朝散郎尚書吏部員外郎贈徽獻閣待制傅公行狀》(《忠肅集》卷末)、《宋史》卷四四六。 李彌遜(089─1153)   宋詩人。字似之﹐號篤溪。吳縣(今屬江蘇)人。徽宗大觀三年(1109)進士。政和間官起居郎。宣和末知冀州﹐力抗金兵。以上事言政貶知廬山近二十年。高宗紹興六年(1137)召入﹐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十年試戶部侍郎﹐因反對議和﹐被迫引退。晚歲隱居福建西山十余年﹐憂患而卒。彌遜少有文名﹐其人其文俱卓然自立。歸隱西山後所作詩文筆力癒健。如《議古》數十篇﹐“雖泛論古事﹐而皆關於當世利病﹐深切著明﹐有范太史(唐鑒)之遺風。”(樓鑰《篤溪集序》)詩歌如《春日即事》空寂落寞﹐《東崗晚步順u於田舍之中仍不忘國事。詞如《水調歌頭‧橫山閣對月》清新朗健。著有《篤溪集》、《竹溪集》。生平事跡見《篤溪李公家傳》及其孫李坯跋文(均見《短溪集》後附錄)。 志南   宋詩僧。活動於北宋末期。有《絕句》一首傳誦於世﹐雲﹕“古木陰中系短篷﹐杖基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趙與激《娛書堂詩話》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高)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余﹐格力閒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著作今存《天台山國清禪寺三隱集記》一卷。生平事跡見《宋詩紀事》卷九三。 自演老   宋詩人、詞人。一作渭老﹐字聖求。秀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宣和、靖康間官於朝﹐以詩名。南宋趙師大稱其詩“諷詠中率寓愛君憂國意﹐不但弄筆墨清新俊逸而已”﹐如《憂國》詩雲﹕“尚喜山河歸帝子﹐可憐糜鹿入王宮。”其詩有“詩史氣象﹐給紳巨賢多錄稿家藏”﹐又評其詞“婉媚深窈﹐視美成、香卿伯仲耳”(《聖求詞序》)。今存《聖求詞》一卷﹐載《來六十名家詞》。生平事跡見趙師為《聖求詞序》。 陳與義(1090─1138)   宋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及第﹐授文林郎﹐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擺太學博士﹐六年任秘書省著作佐郎﹐除司助員外郎﹐旋招符寶郎。是年坐王械罷相之累﹐滴監陳留酒稅。靖康之難﹐避亂襄漢﹐轉徙福廣等地。高宗紹興元年(1131)﹐抵達行在所會稽﹐除兵部員外郎。二年遷中書合人兼掌內制。三年除試尚書吏部侍郎兼侍講。四年改試禮部侍郎﹐是年八月除徽獻閣直學士﹐出知湖州。五年入為給事中﹐除顯漠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六年復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直學士院﹐除翰林學士知制潔。七年除左中大夫、拜參知政事。八年以病退﹐再知湖州卒。其前期詩作風格清新明快﹐惟題材較窄﹐以題畫詠物寫景為主﹐《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夏日集漠真池上》為代表。南渡後身經亂離﹐感時撫事﹐慷慨激越﹐於杜甫詩尤有會心﹐詩風一變而為“氣勢渾雄﹐規模廣大”(方回《流奎律髓》卷二四)﹐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國之感﹐《傷春》、《登岳陽樓》、《巴丘書事》、《牡丹》等詩﹐皆“以簡潔掃繁博﹐以雄渾代尖巧”(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三)﹐上繼杜甫、下啟陸遊﹐開宋詩新氣象。其詩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亦甚深﹐故方回以其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詞作今存十八首﹐代表作《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等﹐前人評為“語意超絕﹐可摩東坡之壘”(沈雄《古今詞話》)。著有《簡齋集》、《無住詞》。生平見宋張嗅《陳公資政墓志銘》(《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今人白敦仁撰《陳與義鰓謔簏@□牧舷曄擔□勺什慰肌? 吳可   宋詩人、評論家。字思道﹐號藏海居士。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曾官於對京。靖康之亂居於洪州。建炎後轉徙楚粵等地﹐乾道淳熙間尚在世。其詩古體質樸﹐律體嚴謹。詩風清新﹐多有警句。《故人來自春陵出示初第翰墨感時懷舊輒為長句》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會動亂。《晚步》、《春霧》等絕句則自然新警﹐爽人耳目c論詩喜用禪語﹐又多引韓駒語﹐主張頓悟﹐反對蹈襲。針對江西詩派及西昆體之弊﹐主張“以意為主﹐輔之以華麗”﹐“寧對不工﹐不可使氣弱”。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詩話》。生平事跡見宋孫覲《鴻慶居士集》卷三四《汪彥章墓志銘》﹐今人郭紹虞《宋詩話考‧藏海詩話考》於其事跡出處考辨頗詳。 計有功   宋學者。字敏夫﹐號灌園居士。蜀鄧州臨鄧郡(今四川鄧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為抗金將領張濬從舅﹐曾與其幕府。紹興五年﹐以承議郎知簡州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七年張濬造其赴臨安奏對﹐獻《晉鑒》﹐升直徽太閣﹐提舉蓬川府路刑獄公事。其友郭印稱其“奧學滄僅深﹐高談風雨駛。胸中富經綸﹐憂國心屢痞”(《雲溪集‧送計敏夫赴l齪》。編有《唐詩紀事》八十一卷﹐收詩人一千一百五十家﹐匯集各人本事﹐開後來《宋詩紀事》、《明詩紀事》等先河。生平事跡見朱副朱文公文集)卷九五《張濬行狀》、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卷──一等。 張元或(1091─1161)   宋詞人。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一說長樂(今屬福建)人。出生仕宦之家﹐徽宗大觀四年(1110)學詩於徐俯﹐後十年間拜謁過蘇轍、鄭快等名宿﹐政和。宣和間又與陳與義唱和。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欽宗靖康元年(1126)為李綱僚屬。後李綱遭貶﹐砵摃洁潸j懦鼉□8咦諫芐嗽□輳?1131)因不屑與秦檜同朝﹐憤而辭官。紹興二十一年(1151)被秦檜削籍下獄。晚年曾滯留吳越。元斡“詩文皆有淵源”﹐“題跋諸篇﹐則具有蘇、黃遺意”(《四庫全書總目》)﹐徐俯曾稱其“詩如雲態度﹐人似柳風流”(曾季理《艇齋詩話》引)。靖康亂後﹐詩風為之大變﹐《建炎感事》、《建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等詩﹐感時傷世﹐文詞雅健﹐深得杜甫遺意。而其詞尤著。早年詞作婉麗﹐後經顛沛流離“憤世嫉邪之氣﹐間寓於歌詠”(蔡勘《蘆川居士詞序》)。《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忠憤填膺﹐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四庫全書總目》)﹐其豪放詞風對張孝祥、辛棄疾等人有一定影響。著有《蘆》I陽來集》、《蘆》I鬧》。生平事跡見宋蔡勘《蘆》11居士詞序》(《定齋集》卷一三)、曾噩《蘆》I陽來集序》等﹐另今人王兆鵬撰有《張元或年譜》﹐南京出版社1989年8月版。 黃彥平(﹖一1139)   宋文學家。字季岑﹐號次山。豐城(今屬江西)人。徽宗宣和元年(lllg)進士。歷信陽州學教授﹐池州司理參軍。靖康初﹐遷太學博士。坐與李綱善﹐滴監唬州鋼場。高宗建炎二年(且128)﹐攫尚書員外郎﹐撫御京東西路使。乞外補﹐知篤州。招吏部郎官﹐權禮部郎官﹐出提點湖南路刑獄。旋以言罷﹐主管毫州明道宮卒。文存三十來篇﹐詩存一百余首﹐大多感慨國勢衰頹﹐戰亂流離的悲愁﹐沉鬱凄愴﹐頗為動人﹐代表作有《聖節有感》、《重過京口》、《清明詩》等。有《三余集》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謝愕《三余集序》(《三余集》卷首)、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七。 鄧肅(109──1132)   宋詩人。字子宏(又曰志宏)﹐號拼相。南劍州沙縣(今屬福建)人。入太學時﹐即賦詩譏東南貢花石綱﹐被斥。欽宗立﹐賜進坌暵櫸}□諍柚姿虜盡﹕竺□杞鷯□□粑迨□斬□埂﹕笞□藝□浴S鍪賂屑□□涎越鄖械薄﹔嶗罡侔障啵□鮮璧米錚□展榫蛹搖F瀆□□瞥縊瘴洌□洹毒縛滌□菪小貳Ⅰ逗笥□菪小返仁□□綹衿慕□鷗Ω胺釹惹胱鰲1擊硨笏□魘□櫨認哉醴姘涼牽□□磣饔小陡杏觥范□住N惱亂嘍嗍閾疵□謚鞠頡<炎饔小毒噠疤眉恰返取V□小鍍慈蠹□貳I□絞錄<□握旁□印堵獼【l歸來集】卷九《諸公祭鄧正言文》、《宋史》卷三七五。 蘇宿(1091一﹖)   宋文學家。字仲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轍孫。十余歲時﹐侍蘇轍於穎昌﹐前後九載﹐未嘗去側。高宗時﹐官至太府監丞﹐將作監丞。孝宗時卒﹐年七十余。曾追記蘇轍所言﹐為《來城遺言》一卷﹐辨論文章流別及古今人是非得失﹐較為詳晰。其人品雖不足稱道﹐但“其詩文雄快疏暢﹐以詞華而論﹐終為尚有典型﹐固亦未可這廢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七)。著有《采城遺言》、《雙溪集》等傳世。生平事跡見蘇轍解城後集》卷二一《六孫名字說》、《雙溪集》附蘇詡《雙溪集後跋》及伍崇旺《雙溪集跋》。 張九成(1092─1159)   宋經學家、文學家。字子韶﹐號橫浦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遊京師﹐從楊時學。高宗紹興二年(1132)進士第一﹐授鎮東軍簽判。趙鼎薦於朝﹐以大常博士召﹐遷著作郎。累官宗正少卿﹐權禮部、兼權刑部侍郎。因反對議和﹐仲秦檜﹐滴邵州。落職﹐滴居南安軍十四年。檜死﹐起知溫州﹐奉飼歸﹐卒溢文忠。早與學佛者遊。後研思經學﹐根抵精速﹐文章如《書傳統論》、《春秋講義》等多為說經之作。《狀元策》等極陳恢復大計﹐直指時弊﹐言辭痛切﹐楊時謂之“有剛大之氣”。詩尚梅堯臣﹐謂“雕琢傷正氣”﹐好詩應“滾哀鳴山泉﹐款款語親閨”(均見《讀梅聖俞詩盯。其作如《多雨偶成》真切感A□端□惴濉貳Ⅰ鍍刑崴隆返刃淳耙喔饔屑閻攏□懷714槁郟□兄甭噸□印V□小逗崞旨□貳Ⅰ緞拇□招隆貳Ⅰ睹獻喲□返取I□絞錄<□逗崞窒壬□掖□罰a逗崞旨□□鉸肌罰□Ⅰ端問貳肪砣□咚摹? 李若水(1093─1127)   宋文學家。原名若冰﹐字清卿。治州曲周(今屬河北)人。以上舍登第﹐調元城尉。試學官第一﹐歷濟南府教授﹐除太常博士。靖康元年(1126)使金﹐還授吏部傳郎。次年﹐金人設計邀欽宗出郊﹐若水隨行遇害。高宗特贈觀文殿學士﹐溢忠憨。宋趙希齊《忠慰集序》稱其“文章如顏魯公之字﹐字畫剛方勁正﹐不折不沮之氣﹐開卷凜然”。其詩多寫農家疾苦﹐《農夫嘆》、《村家行》、《村婦謠》等皆屬此類﹔亦抒寫宦遊思歸之情﹐如《歸家》、《書懷》、《偶成》等皆是。著有《忠感集》。生平事跡見宋趙希齊《忠感集序》(《忠憋集》卷首)、《宋史》卷四四六。 李侗(1093─1163)   宋學者。字願中﹐世號延平先生。南劍州劍浦(今福建南平)人。徽宗政和六年(1116)從郡人羅從彥學。後隱居山中四十余年。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朱表從其受業。孝宗隆興元年卒。為人“氣節豪邁而涵養完粹”(汪應辰(文定集‧李延平先生墓志銘))﹐為程朱理學承上啟下之重要人物。然平生不著書﹐亦不喜作文﹐今傳《李延平集》乃育孫所輯。生平事跡見朱高所撰《延平先生李公行狀》(《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宋史低四二八。 王之道(1093一1169)   宋文學家。字彥獻。儒須(今安徽合肥)人。徽宗宣和六年(1124)進士﹐對策極言燕雲用兵之非﹐以切直抑至下列。高宗紹興間通判滁州﹐件秦檜﹐淪廢二十年。檜死﹐起知信陽﹐把湖南運判﹐以朝奉大夫致仕。詩、文、詞俱工﹐其詩自然真樸﹐其詞清雋幽妙﹐其文慷慨激烈、通曉暢達。著有《相山集》、¯_嗌驕郵看省反□饋I□絞錄<□斷嗌郊□肪砣齇附《加贈少師王之道敕》及《故太師王公神道碑》﹐近人宛敏顯撰有《相山居士王之道傳》﹐載民國二十六年《學風叱卷三期。 潘良貴(1094─1150)   宋文學家。字義榮﹐一字子賤﹐號默成居士。要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ills)進士﹐釋褐為辟雍博士﹐官至提舉淮南東路常平。以論時宰何桌、唐格等不可用﹐黜監信州。高宗即位﹐召為左司諫﹐官至中書台人﹐求去﹐以徽獻閣待制提舉毫州明道宮。既歸﹐十年不出﹐家居甚貧﹐秦檜諷令求郡﹐不從。其學術醇正﹐剛介清明﹐朱高以“不及灑掃其門”為憾(《朱文公文集》卷七六《默成文集序》)。文存二十篇。《論治體札子》、《矯齋》等﹐內容篤實﹐文辭清雅。詩存二十七首﹐《讀沈約傳怒其緩頰賣國……抒所懷》、《和沈秀才》等﹐憂懷國勢﹐痛恨權姦﹐凄涼悲壯﹐足以感人。詞存一首。有《默成文集》四卷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七六、《默成文集》所附《年譜》。 林季仲   宋詩人。字就成﹐晚號蘆山老人﹐又號竹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高宗時趙鼎薦之入朝﹐紹興三年(1133)為秘書郎。累遷吏部郎、太常少卿。後因懺秦檜﹐罷去。七年起知泉州﹐八年知妻州﹐後以直秘閣奉民所上奏札﹐今存雖少﹐卻深中時弊。其詩“雖邊幅稍狹﹐已逗江湖一派﹐而筆力挺拔﹐其清雋亦可喜也”(《四庫全書總目》)。七律《送會稽虞仲林》、七絕《郊行感懷》之一、二﹐倍受前人激賞﹐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評為“語佳而意新”之作。著有《竹軒雜著》傳世。生平事跡見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一O。 官組   宋詩文家、詞人。字元寵。穎昌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嘗六舉不第﹐著《鐵硯篇》以自解。宣和三年(1121)登進士第ㄐ摯插撞嚏潺g□兆誶鬃魘橐源橢□唬骸安蘢槲惱輪□俊﹗泵□庾韝常□□柿14汀R願竺判□奚崛宋□K嫉鈑χ啤P□退哪炅莢欄娉桑□腩K嫉鈑χ評鈧史鈺□□鰲讀莢臘儆健貳M踝啤侗碳β□盡肪磯□疲骸霸□□洌□跗臚□□洌徽□圖洌□蘢樵□瑁□閱□模□砍齔□嘆洌□持巳絲淞﹗□□榱實刮蕹桑□鰲逗齏巴a芳霸憂□□俳猓□耪呔齣梗□□□蘩抵□□病﹗庇小痘□奔□罰□秘□﹗獨指□糯省仿計浯嗜□□皇住I□絞錄<□端問□褪隆肪戇似摺? 張峰(1096─1148)   宋詩人。煤一作爍。字巨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選中第﹐調唐州方城尉。高宗紹興五年(1135)﹐除秘書省正字。九年除司助員外郎。金人敗盟﹐為秦檜畫策草奏。十年推中書合人﹐尋罷去。後提舉太平興國宮。峰為著名詩人陳與義表侄﹐對陳詩推崇備至。其詩文皆工。﹐尤以五古為佳。如《夷陵》、《初夏》、《江防》諸篇﹐劉克莊以為“詞語高簡﹐意味幽遠”(《後村詩話》後集卷二)。五言絕句《出見桃花盛開》、《獨夜》﹐七言絕句《過罩氏園偶題》、《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等﹐“皆精宛有思致”。《讀楚世家》則借古傷今﹐忠憤感人。文章則“典雅沈實”﹐論文主張復古﹐其作亦有北宋濤古文家之遺風。其奏議如《論和戰守》、《論攻取》等﹐於時事條分縷析﹐詳明懇切﹐語言流暢。著有《紫微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宋史》卷四四五。 歐陽澈(1097─1127)   宋文學家。澈或作做。字德明。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靖康初應制條陳弊政﹐以布衣連上萬言書。金兵犯閉﹐上書請質子女於朝﹐使金庭﹐御親王以歸。高宗即位﹐伏閉上書﹐極低執政大臣黃潛善、汪伯彥﹐遂與陳東同被殺於市。死時年僅三十一歲(《宋史‧忠義傳》雲“死時三十七”﹐誤)。紹興四年(1134)加朝奉應쨱9馗笮拮□3菏□嗯笥言□鴣□橢□啵□俺宓□∫藎□盅鋃俅歟□刑迫似□丁保ㄍ蹩艘濉杜費糶拮□□頡罰□J□縉乃評畎祝□揮誒詈亍12值骸10□□齲□嘍嗨□ΨaR嗄艽剩□翊媧勢呤住F湮募□齟嫖迤□□紉浴渡匣實弁蜓允欏啡□□□闆S小杜費糶拮□□反□饋I□絞錄<□費糲□□□杜費糶拮□錄﹗罰塩□杜費糶拮□□肪□□□7撾獬痢鍍□患□頡芳奧接巍段寄銜募□肪砣□弧棟狹偃曛盡貳Ⅰ端問貳肪硭奈邐濉? 朱鬆(1097─1143)   宋文學家。字喬年﹐號韋齋。徽州舉源(今屬江西)人。朱高之父。徽宗政和七年(1117)進士﹐授迪功郎﹐為建州政和縣尉。高宗紹興四年(if3)除秘魏公傳》、《宋史》卷三六一。 陳康伯(1097─1165)   宋詩文家。字長卿。信州大陽(今屬江酉)人。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紹興中﹐累遷戶部司勛郎中。時秦檜當國﹐康伯雖與檜有舊﹐然淡泊自守﹐不事阿附。紹興二十七年﹐由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三十一年拜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主持國政﹐折沖外交﹐多所建樹﹐高宗稱其“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真宰相也”。完顏亮南侵﹐康伯部署軍事﹐力讚抗敵。金兵至廬州﹐朝臣有適家預避者﹐康伯獨具舟迎家入浙﹐勸高宗留守臨安﹐人心以定。高宗下詔欲散百官﹐康伯焚詔﹐奏請親征。金兵敗歸﹐康伯密讚高宗禪位大議﹐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進封信國公。屢乞致性﹐隆興元年判信州﹐尋辭官家居。次年金兵再犯﹐復拜尚書左僕射、同中書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抱病返朝。卒溢文恭﹐後改溢文正。今存《陳文泰公集》十三卷﹐為其裔孫以范編次。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三八四。 朱翌(1097─1167)   宋詩人。字新仲﹐號記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徽宗政和八年(1118)進士。南渡後為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秦檜惡其不附己﹐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責授將作少監﹐滴居韶州。二十五年﹐檜死﹐充秘閣修撰。三十年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閣待制。三十一年罷。孝宗乾道三年卒。翌父曾從蘇武、黃庭堅遊﹐翌承其家學﹐才力富健﹐所作頗有元佑遺風。《四庫書前提要》謂其“五七言皆極跌宕縱橫﹐近體亦偉麗伉健。喜以成語屬對﹐率妥貼自然”﹐如《送江彥章南遷》、《與郭侯飲園中》等皆不煩所削﹐倍受前人激賞。著有《酒山集》、《猜覺系雜記》等傳世。生平事跡見《酒山集》附錄《專輯》。 楊無咎門097─1169)   宋詞人、書畫家。字補之。楊一作揚﹐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書省正字﹐後遷著作佐郎、尚書度支員外郎兼史館校勘﹐參與修哲宗實錄。累官司勛、吏部員外郎。秦檜議和﹐鬆上書極言不可﹐許檜﹐出知饒州。未赴任而終。鬆以詩文知名。傅自得《韋齋集序》稱“其詩高遠而幽潔﹐其文溫婉而典裁”﹐《四庫書前提要》亦稱其“學識本殊於俗﹐故其發為文章﹐氣格高遠而自得”。詩如五古《曉過吳縣》、七古《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瘦硬中見清新﹐幽淡中見情味﹐具宋詩本色。文如《上趙增書》、《清軒記》等抒發苦悶﹐感慨甚深。奏議《上皇帝疏》、《論時事札子》洋洋萬言﹐典正有力。著有《韋齋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朱部皇考朱公行狀》(《韋齋集》卷首)、周必大《周文忠公集》卷七O《朱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九。 張濬(097─1164)   宋將領。字德遠﹐號紫巖。漢州綿竹(今屬四J川人。政和八年進士。高宗即位﹐招殿中侍御史。平定苗傅、劉正彥之變有功﹐除知樞密院事。建炎三年(1129)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紹興四年滴居福州﹐五年除尚書有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北伐﹐因腳瓊叛變投敵﹐遂罷相﹐七年滴居永州﹐九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撫大使。秦檜執政﹐濬摒斥在外二十年﹐先後滴居連州、永州。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濬復官。三十一年金完顏亮南侵﹐復被起用﹐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孝宗即位﹐深受倚重﹐除江淮東西路安撫使﹐進封魏國公。隆興元年除樞密使﹐督師北伐﹐終敗於符離﹐和議復起﹐歲末拜右相﹐二年乞去﹐卒溢忠獻。濬一生志在恢復﹐力主定都建康﹐知人善任﹐多引招賢臣良將﹐人號“小元枯”。紹興中進《中興備覽》四十一篇﹐受高宗嘉賞。精通《易》學﹐著有《易解》及《雜說》十卷﹐其他諸經亦各有解。《四庫全書》著錄其《紫巖易傳》十卷。文集有《張魏公集》十卷。生平事跡見朱高《朱文公文集》卷九五《張魏國公行狀》、楊萬裡《誠齋集》卷─一五《張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臨江清江(今江西樟樹)人﹐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繪畫尤擅墨梅﹐祖承花光仲仁﹐而又青出於藍﹐變水墨點瓣為白描圈線﹐尤能顯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畫師法李公鱗。書學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同》一卷﹐詞多題畫之作﹐風格婉麗。南宋劉克莊評曰﹕“過江後稱揚補之﹐其墨海擅天下﹐身後寸紙千金。所制梅詞《柳梢青》十閡﹐不減《花間》、《香蕉》及小晏、秦郎得意之作。詞畫既妙﹐而行書姿媚精絕﹐可與陳簡齋相伯仲。”(《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O七《揚補之詞畫》生平事跡見吳太素《鬆齋梅譜》卷一四《畫梅人譜》、《宋史翼》卷三六。 胡寅(1098─1156)   宋文人、學者。字明仲﹐一作仲剛﹐學者稱致堂先生。建寧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進士甲科。欽宗靖康初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從楊時學。張邦昌稱帝﹐棄官歸。高宗建炎三年(1129)張濬薦為駕部郎官﹐提起居郎。紹興五年(1135)遷中書舍人﹐八年耀禮部傳郎兼直學士院。後因為秦檜所惡落職﹐檜侐瘝夆琡槻拈H搖R□□擻舋□塚□□囊啾鵯屑□薄R槁□紜抖潦飯薌□貳Ⅰ渡匣實弁蜓允欏方勻□恕J□紜噸秸省貳Ⅰ逗駝孕□芬嚶瀉厘純÷踔□闆V□小鵝橙患□反□饋I□絞錄<□瘟醪印對譜□□肪磯□都籃□湯晌摹貳Ⅰ端問貳肪硭娜□濉? 曹勛(1098─1174)   宋詩人。字公顯﹐號鬆隱。穎昌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以父恩補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1123)登進士甲科。欽宗靖康元年(1126)除武義大夫。從徽宗北遷﹐後遁歸﹐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授成州四練使。後宋金議和﹐充金國報油V使。二十九年拜昭信軍節度使。孝宗朝加太尉。卒溢忠靖。其詩作數量多﹐如出使金國所作《入塞》、《出塞》諷諭時事﹐深婉感人﹐可謂白居易《新樂府》之嗣響。著有《鬆隱文集》、《北狩見聞錄》傳世。生平事跡見宋樓鑰《攻魄集》卷五二《曹忠靖公鬆隱集序》、《宋史》卷三七九。 姚孝錫(約1099─1181)   宋金詩人。字仲純﹐號醉軒。豐縣吟屬江蘇)人。徽宗政和四年(ill4)登第﹐官代州兵曾。金兵入雁門﹐州將議以城降﹐孝錫臥床大鼾﹐不與其議。金人命為五台主簿﹐旋以疾去官﹐居五台﹐時年二十九。治生積粟至數萬石﹐遇饑歲﹐盡出以賑貧乏。中年後以家事付諸子﹐放情山水﹐詩酒自娛﹐年八十三乃終。詩存三十余首﹐主要抒寫國難鄉愁。如《謁股茂實詞》、《新詩》等﹐沉鬱悲涼﹐凄切動人。曾著有《雞肋集》﹐遭戰亂而佚﹐今有《醉軒集》傳世。生平事跡見金元好問《中州集》卷一0、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 蔡柟(﹖一1170)   宋詩人。字堅老﹐自號雲壑道人。建昌軍南城(今屬江酉)人。嘗官袁州通判。壯年以詩著﹐與曾纖、呂本中等相唱和。著有《雲壑隱居集》三卷﹐詞《浩歌集》一卷﹐原本已佚。詞有趙萬裡輯本﹐載《校輯宋金元人詞》。生平事跡見◇搯搳撚ⅱ帚殑吇n弧? 康與之   宋詩人、詞人。字伯可﹐又字叔聞﹔號退軒﹐一號順庵。洛陽(今屬河南)人﹐居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建炎初高宗駐柳揚州﹐上《中興十策》﹐名著一時。起為承務郎。秦檜當國﹐乃附會求進。紹興十五年(1145)高宗以星變求言﹐與之上書言省星不足畏﹐秦檜大喜﹐轉改京秩。在朝以詩詞應制﹐專為粉飾以艷之作﹐名聲掃地。與宦官相交遊﹐伺機於徽宗御畫扇上題詩雲﹕“玉輦高遊事已空﹐尚余奎藻繪春風。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今高宗大拗。十七年招軍器監丞。後挾勢為蘇州樂妓趙蒼脫籍﹐借故陷害知州周三畏與通判蘇師德等。出為福建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秦檜死﹐與之被劾﹐二十五年除名編管欽州﹐後移雷州﹐復移送新州牢城。其人品鄙下﹐然詩詞尚可觀﹐詞風妍媚﹐陳延伸評為“衷感頑艷”(《白雨齋詞話》)。今存《順庵樂府》一卷﹐詩《椒亭小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宋史翼》卷二七。 劉朝   宋詩人。字武之。長沙(今屬湖南)人。北宋亡後﹐居武夷山中。紹興間遊於張孝祥、范成大之門﹐詩聲日著。存詩一卷﹐時有佳作﹐如《種梅》、《石頭城》等皆清新可誦。存詞七首﹐多寫思婦之情。著有《小山集》。生平事跡見《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朱括   宋詩人。字逢年﹐號玉瀾。徽州要源(今屬江西)人。朱幕之叔父。有氣節﹐不肯隨俗俯仰。其詩閒暇﹐不見悲傷憔懷之態。其《春風》等詩則“雍容廣大﹐有聖門舞年氣象”(尤差《玉潤集後跋》)。《感事三首順u激昂慷慨﹐有經世之志。著有《玉瀾集》傳世。生平事跡見《玉瀾集》卷末尤表跋及無名氏撰《行狀》。 折彥質   宋詩人。字仲古﹐號藻真居士。雲中(今山西大同)人。以蔭補官﹐高宗紹興中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因為趙鼎所薦﹐為秦檜排斥﹐滴昌化﹐後安置郴州。能詩﹐嘗作《燕扯亭》六絕句﹐周必大稱其“臉炙人口”。有《在真居士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周必大《跋折彥質燕祉亭詩》(《周文忠公集》卷一九、清莊仲方《跋折樞密錦屏山堂圖》(《南宋文范》卷六O)。 馮時行(﹖一1163)   宋文學家。字當可﹐號給雲。壁山(今屬四J川人。徽宗宣和六年(1124)進士。高宗建炎中官奉節尉。紹興中把左奉議郎﹐知丹棱縣﹐後知萬州。因反對秦檜和議﹐乃勒停﹐隱居鄉裡十余年。檜死﹐乃起知蓬州。紹興三十一年(116)招右朝請大夫﹐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後車於任。其詩文往往含忠憤之氣。《安清洞夜坐有懷》、《楚峽州楚塞樓》等感時撫事﹐格調雄渾悲壯﹐有辛、陸之風。朱高謂其“議論偉然”(《朱文公文集》卷八四《跋張勁夫與馮公帖》)。然閒居裡社時﹐亦多無聊遣興之什。亦能詞﹐今存詞十三首﹐著有《給雲文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房駒《古城馮侯廟碑》(《給雲文集》末附)、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一O。 高登(﹖一1148)   宋文學家。字彥先﹐號東溪。漳浦(今屬福建)人。徽宗宣和間為太學生﹐金入侵逼京師﹐與陳東伏解上書﹐乞斬六賊。高宗紹興二年(1131)登第﹐授富川主簿﹐調古縣令。後以事件秦檜﹐下靜江獄﹐編管容州﹐授徒以終。文存二十余篇﹐《上淵聖皇帝書》等﹐慷慨直切﹐正氣凜然。詩存三十余首﹐長歌《留別》﹐律詩《五夜道中》等﹐悲壯沉鬱、格調高古。詞存十二首。有《東溪集》二卷傳世。生平事跡見《東溪集》附錄《高東溪先生言行錄》、《宋史》卷三九九。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