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明朝時期作家名覽(七) 祝世祿(1539─1610)   明詩人、書法家、學者。字延之﹐號無功。邵陽(今江西波陽)人。萬歷間進士﹐歷尚寶司卿。耿定向講學東南﹐從之遊。善草書﹐其詩格伉爽﹐而簡汰未嚴﹔尺犢開公安三袁一派先河。著有《環碧需集》、《環碧齋小言》(又名《祝子小言》)。生平事跡見《明儒學案》卷三五、《明詩紀事》度簽卷一六。 顧大典(1540──1596)   明文學家。字道行﹐號衡宇、恆注。吳江(今屬江蘇)人。少孤﹐依母家周氏讀書﹐過目成誦。善古文詞。隆慶元年(1567)舉人﹐二年進士。授紹興府學教授﹐遷處州推官。萬歷二年(1574)把刑部主事﹐改南京兵部﹐久之﹐轉吏部郎中。萬歷十二年升山東按察副使﹐改福建提學副使。為官清正﹐遭忌者追論其為郎時放於詩酒﹐遂自免歸。再起開州﹐不就﹐與沈雙等詩酒流連﹐作香山濟社之遊。家有諧黨園、清音閣﹐池台清曠﹐賓從牆詠不輟。又妙解音律﹐頗蓄歌妓﹐自力度曲﹐不入公府。為吳江派戲曲作家。著有詩文集《清音閣集》、《海岱吟》、《閩遊草》、《園居稿》等。傳奇今知有《青衫記》、《義乳記》、《葛衣記》、《風教編》﹐合稱《清音閣四種》。其中《義乳記》一種已佚。《風教編》僅《南九宮譜》存殘曲三支。氶撐捫跔捸潯凳漭@瘛鍛蛞宦□□肪砣□摹侗斃屑□頡貳3攣鬧頡抖□顯靶□□肪硭摹度朊□尾菪頡貳Ⅰ犢滴蹺飩□□盡肪砣□濉? 王弘誨(1542一﹖)   明詩文家。以避清高宗諱﹐清人改名宏誨﹐字紹傳﹐號忠銘(一作字忠銘)。定安(今用海南)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庶吉士﹐仕至南京禮部尚書。早年值海瑞廷杖下獄﹐曾盡力調護之﹐亦特介之士。詩有沉鬱蒼涼之氣﹐文則多應酬之作。著有《天池草》。生平事跡見明雷禮《國朝列卿記》卷二二、《明詩紀事》己簽卷一五。 鄧以激(1542一1599)   明詩文家、學者。字汝德﹐號定宇。新建(今屬江西)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授編修。張居正當國﹐時有匡諫﹐移疾歸。兩起兩罷﹐後召為南京國子監祭酒﹐把禮部右侍郎﹐復就轉吏部。居母優﹐卒﹐溢文潔。未第時從王回遊﹐傳王陽明良知之學。詩文均有時名﹐作品傳世不多。著有《鄧文潔集》、《定宇集》。生平事跡見明鄒元標《願學集》卷六所作墓銘、《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學案》卷二一。 屠隆(542─1605)   明文學家。字長卿、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勤縣(今屬浙江)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歷官穎上、青浦知縣﹐禮部主事、郎中等職。生有異才﹐文思敏捷﹐早年作詩﹐即受裡族延譽。性格疏放不拘﹐做青浦令時﹐日與吳越名士泛舟置飲﹐而以仙令自許。任職禮部郎中時﹐因與西寧侯宋世恩肆筵曲宴﹐被視為男女雜坐﹐喧傳都下﹐致被劾罷官。此後他縱情聲伎﹐優遊吳越﹐以詩文戲曲創作自娛。其詩文直抒胸臆﹐散文尤為流暢明快﹐時離諧趣﹐不受七子之拘。王世貞以之為“末五子”之一。又工聲律﹐雖家無余資﹐猶蓄聲伎﹐以填曲賞藝為樂事。著有詩文集《白榆集》、《由拳集》、《采真集》、《鴻苞集》存世。另著有傳奇《縣花記》、《修文記》、《彩毫記》三種﹐合稱《鳳儀閣樂府》﹐參與編訂民間笑話集《開卷一笑》。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八、《列朝詩集小傳》了集、《康熙青浦縣志》卷七、《康熙鬆江府志》卷三四。 如子章(1542─1618)   明詩文家、學者。字相奎﹐號青螺、報衣生。泰和(今後江西)人。隆慶五年(1571)進土﹐累官貴州巡撫﹐以破楊應龍﹐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其為官清正﹐事跡在民間有流傳。萬歷間有《郭青螺六省聽訟錄新民公案》一書﹐系以其事跡為基礎撰成的公案小說。於書無所不讀﹐著述繁富。平生所作之文﹐每仕一地﹐即編刊成一集﹐今存有《粵草》、《蜀草》、《晉草》、《楚草》、《黔草》﹐另外尚有《家草》、《留草》等多種。所作多應酬或公文。另著有《平播始末》、《聖門人物志》、《易解》、《子章詩話》等。生平事跡見清郭孔延《郭青螺年譜》。 縣樹芳   明文學家。字茂卿﹐一說字方卿﹐又字習他。江陰(今屬江蘇)人。萬歷元年(1573)舉人﹐自萬歷二十九年以後﹐念母年高﹐遂謝公車﹐以圖終養。著有文集《消喝集》。集中有詞二卷﹐近人趙尊岳編為《消喝詞》﹐輯入《惜陰堂明詞匯刊》。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一三《冰蓮集序》、《明詞匯刊》所收《消喝詞》跋。 周履靖   明文學家。字逸之﹐號梅癲、梅癲居士、梅癲道人、螺冠、螺冠子﹐別署抱真先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萬歷中布衣﹐築舍鴛湖之濱﹐種梅百余株﹐廢千金買古今典簽﹐讀書其中。與妻桑貞白偕隱唱酬及老。與王世貞為莫逆變。卒年八十四﹐一說卒年九十一。詩文雜著及所編書極多﹐《光緒嘉興縣志》著錄達四十六種﹐有《梅墟雜稿》、《夷門廣犢》、《綠□新聲》、《螺冠子》、《梅塢貽瓊》、《閒雲館詩余》等。散曲有《鶴月瑤留》。傳奇有《錦箋記》。生平事跡見明李日華《梅墟先生別錄》、《康熙秀水縣志》卷六、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沈允中(﹖一1585)   明詩文家。字拉權。南樂(今底河南)人。為諸生﹐受王世貞器重。歲鄉試﹐與顧憲成、劉廷蘭並為舉首﹐時稱*三解元”。萬歷八年(1580)進士﹐官至吏部考功主事。其詩五律疏爽﹐七律調高而多浮響﹐顯然受七子風格影響。著有《魏仲子集》。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多州山人續稿》卷四O《魏極權時義序》、《明史》卷二三二。 余繼登(1544──1600)   明詩文家。字世用﹐號雲行。交河(今屬河北)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歷禮部侍郎攝部事。曾上疏請罷誅求開采之害民者、停礦稅中官等﹐均不報。鬱鬱成疾﹐卒於官﹐讓文格。曾與修《明會典》﹐又曾充任正史副總裁﹐熟悉歷朝實錄﹐具有史才。為人樸直慎密﹐廉潔奉公。著有《淡然軒集》﹐另著有《典故紀聞》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一六、《國朝獻征錄》卷三四。 李堯民(1544─1606)   明詩文家。字機堯﹐號雍野。濟寧(今屬山東)人﹐家於鄲城(今屬山東)。萬歷二年(1574)進士﹐授永年知縣﹐把御史﹐歷大理卿﹐升應天府尹﹐致仕卒。其文以明白暢爽為長﹐詩秀潤有余﹐興象不足﹐純為七子風格。著有《快獨集》。生平事跡見明於若溉《弗告堂集》卷二四所作行狀。 支大綸   明詩文家。字心易﹐號華平。嘉善(今屬浙江)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由南昌府教授相泉州府教官﹐坐事滴江西布政司理問﹐官終奉新知縣。詩文均有時名。著有《支子余集》、《支華平集》。生平事跡見明鄒迪光《始青閣稿》卷─一《支華平集序》。 莊鷹豐   明詩文家。字中熙﹐號梅谷。晉江(今屬福建)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改庶吉士。奉兄喪歸裡﹐進疾早卒。詩文平捸慰閧瀞慼慫g厴□V□小睹飯燃□貳I□絞錄<□痘拭鞔柿秩宋錕肌肪? 顧紹芳   明詩文家。字實甫﹐號寶庵。昆山(今屬江蘇)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官至左春坊左讚善。假歸卒。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評其詩﹕“實甫工於五律﹐不露新穎﹐矜煉以出之﹐頗有近於孟襄陽、高蘇門者。”但《四庫全書總目》則認為﹕“今觀其集﹐終覺意境未深也。”著有《寶庵集》。生平事跡見明張大復《梅花草堂集》卷一O、請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五。 章矗預   明詩文家。字元禮。德清(今屬浙江)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官至大理寺丞。詩文清雋﹐而往往率易下筆。著有《姑孰集》、《南征集》、《中林集》等。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一O《南征集序》、陳鼎《東林列傳》卷一四。 陳與郊(1544─1611)   明文學家。字廣野﹐號隅陽﹐別署玉陽仙史﹐或高漫卿、任誕軒﹐人號陳佛子。海寧(今屬浙江)人﹐徙錢塘(今浙江杭州)。本高氏裔﹐贅陳﹐因以為氏。性嗜學﹐好辭賦。萬歷二年(1574)進士。授河南府推官。歷官吏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丁母憂居家。後以事口罷免。閉門著述﹐凡數萬言。詩文詞曲有《樂府古題考》、《隅園集》及雜劇《文姬入塞》、《中山狼》、《昭君出塞》(已佚)、《淮陰侯》(已佚)、《袁氏義犬》等五種﹐傳奇《櫻桃夢》、《靈寶刀》、《鸚鵡洲》、《德勒岡》等四種﹐合稱《持痴符》。輯刻有《古名家雜劇》、《續古今名家雜劇》。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七八《陳公墓志銘》、《康熙浙江通志》卷三一、《康熙海寧縣志》卷 沈一中(1544─1614)   明詩文家。字長孺﹐號太若。都縣沖屬浙江)人。沈一貫從弟。萬歷八年(1580)進士﹐授戶部主事﹐遷禮部郎中﹐歷湖廣兵跪揣曾慼撈丑慰跤㗖梗壁U□埂R□補椋□洹V□小睹吩凹□貳I□絞錄<□餮θ□ 堆ξ慕榧□肪硭乃□髂怪久□? 余主   明詩文家。字君房﹐一字僧果。勤縣(今屬浙江)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除工部主事﹐轉禮部員外郎﹐歷郎中﹐出為陝西提學副使﹐遷山東參政﹐入為太常少卿。卒年七十五歲。以古文自負﹐於詩則自謂“涉其藩未窺其奧”。著有《農丈人集》、《乙未私志》。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五、《明史稿》卷二六八。 於孔表   明詩文家。字元時﹐號景素。金壇(今屬江蘇)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授九江推官﹐入為禮部主事﹐再遷儀制郎中﹐以疏爭“三王並封”﹐為萬歷帝所衍。不久又因疏救趙南星﹐滴安吉判官。投碟歸﹐居家二十年﹐杜門讀書﹐為鄉裡所敬重。著有《山居稿》、《江州余草》。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三一、《明史列傳》卷八五。 張恆   明詩文家。字伯常。嘉定(今屬上海)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歷知茶陵、興國二州﹐入為刑部員外郎﹐出知饒州﹐歷按察副使﹐升大常寺少卿。後因母老告歸。為人博通經史﹐意趣超然。詩文頗不經意﹐許多為明志而作﹐而文則用以闡述個人見解。著有《明志稿》、《長吟草》﹐另著有《因明子》、《學森撤辨》等。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五。 孟化鯉(1545─1597)   明詩文家、學者。字叔龍﹐號雲浦。新安(今屬河南)人。萬歷八年(158)進士﹐歷戶部主事、文選郎中。以。許旨除名。居官清白自持﹐不拘權貴﹐少以聖賢自期﹐學本於王守仁﹐以無欲為主﹐歸之慎獨。著有《孟叔龍集》。生平事跡見明鄒元標《願學集》卷五所作墓碑、呂維棋《明德集》卷─一所作傳、《明史》卷二八三。 於攸行(1545─16叮)   明大臣、詩文家。字可遠﹐更字無垢﹐號毅山。東阿(今屬山東)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萬歷初由翰林修撰充日講官。因得罪權臣張居正﹐以疾辭歸。張居正卒﹐復官﹐遷禮部尚書。以累疏請早建東宮﹐為帝嚴旨潔責﹐遂致仕。家居十余年﹐廷推閣臣﹐語加太子太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疾歸。卒溢文定。學有原委﹐貫穿百家。與李攀龍為同鄉﹐而不沿七子流派﹐其詩典雅和平﹐自燒清韻。著有《$城山館詩集》、《讀史漫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一七、《國朝獻征錄》卷一七。 華善繼(1545─1621)   明詩文家。字蓋達﹐號濟川。無錫(今屬江蘇)人。初官浙江布政司都事﹐歷桐鄉、昌化知縣﹐官至永昌通判。與其弟華善述並有才名﹐與王世貞友善﹐被目為“四十子”之一。著有《折腰漫草》。生平事跡見明華允誠等重編《華氏傳芳集》卷六。 盛敏耕(154─1598)   明散曲家。字伯年﹐號壺林。上元(今江蘇南京)人。與張四維、陳所聞、李登等友善並結自社。終身落魄。有散曲作品見《南北宮詞記》。其余無考。 馮夢預(1546─1605)   明詩文家。字開之。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出身富商家庭。隆慶四年(1570)舉於鄉﹐家境敗落而為學益勤。萬歷五年(1577)舉會試第一﹐選庶吉士﹐與沈極學、屠隆以文章氣節相尚﹐件權臣張居正﹐病免。後復官﹐累遷南京國子監祭酒﹐與豬生施名節﹐正文體﹐影響較大。為人所中傷﹐移病去官。錢謙益作墓志銘稱﹕“其為文穿穴解故﹐擺落畦徑﹐含咀脊華﹐匠心獨妙。”所作詩文均有不復剪裁持擇之病﹐也因之受到論者批評。平生著作繁富﹐有《快雪堂集》、《快雪堂漫錄》、《歷代貢舉志》等。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六六所作家傳、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五一所作墓志銘。 俞安期   明詩文家。初名俞策﹐字飽慼慼慼慼摯]塚□窒鄢□N飩□n窈蠼□眨┤恕R猿□梢話儻迨□賢鍛跏勒輳□勒晡□□佑□R蠣□狡咦傭沖桑□□嗖懷銎淞髖傘V□小都乙□□罰□嚶小短評□□貳Ⅰ妒□晾□□返取I□絞錄<□骼釵□濉洞竺諫椒考□肪懟□弧隊嵯鄢□□頡貳? 萬元春   明詩文家。字長孺﹐號慎所。長興(今屬浙江)人。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未授宮即告歸。家居八年﹐始謁選為中書舍人。甫期月﹐即上書萬言﹐極陳時弊﹐得罪權要。萬歷二十七年京察﹐時正家居﹐亦坐浮躁論調。十二年後起復﹐又因疏劾姦黨論罪。天啟初﹐延臣交訟其冤﹐起為尚書寶卿﹐次年又罷職。前後居於林下四十年﹐在任不足一年﹐以節行著稱。晚年隱居酉山。為學初奉許李遠﹐後又受業於顧憲成﹐為東林黨人。《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文章質直﹐不出講學家策臼”。著有《尊拙堂文集》、《西山日記》。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三六、清鄒說《啟恢野乘》卷 沈資   明筆記作家。字孝通﹐又字子勻、子與﹐號定庵。吳江(今屬江蘇)人。沈握弟。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出為江西按察司企事。以行義著鄉裡。著有《近事叢殘》。生平事跡見清曹溶《明人小傳》卷三、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六。 卓明卿   明詩人、詩選家。字激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萬歷年間由國子監監生任光祿寺署正。卒年六十歲。其詩受王世貞兄弟稱賞﹐風格也受七子影響。著有《卓光祿集》、《卓激甫詩續集》等﹐另編有《唐詩類苑》、《卓氏藻林》。生平事跡見明王世貞《彝州山人續搞倦六四所作傳。 朱鼎臣   明小說家。字沖懷。廣州(今屬廣東)人。邑序生﹐約生活於萬歷時期。著有《唐三藏面遊釋厄傳》、《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另日本尊經閣藏有萬歷刊本《鼎鐫徽池雅調南北宮セ堳涹潑侁漶牖~竺鞔骸芬皇椋□狻昂笱□饃□寤持於Τ技□保□芍□□韻非□嚶惺群謾F漵嗌□絞錄N蘅肌? 邵最後   明小說家。號自好子。約生活於萬歷時期。有仿颶佑《剪燈新話》而作《覓燈因話》一種。內小引一篇﹐撰於萬歷二十年(1592)。其余生平事跡無考。 楊寅秋(1547──1601)   明文章家。字義叔﹐一作義敘。號臨皋。廬陵(江西吉安)人。楊士奇裔孫。萬歷二年(1574)進士。歷仕左江兵各道、貴州參議、雲南副使﹐官終廣西副使。在任以軍功著稱。所著文章﹐大抵和平典雅﹐有明初風習﹐被目為“故家典型﹐鳳流余韻尤有存者”(《四庫全書總目》)。著有們陸皋文集》。生平事跡見們陸皋文集》附錄明郭子章《楊公墓志銘》。 華善述(154─1609)   明詩文家。字仲達﹐號玉川子、被揭先生。無錫(今屬江蘇)人。與兄華善繼並有才名。初習舉業﹐後學作詩﹐乃棄科舉﹐吟詠以終。著有《被揭集》。生平事跡見明華允誠等重編《華氏傳芳集》卷六。 鐘惺(154─1624)   明詩文家。宇伯敬﹐號退谷﹐又號止公居士、晚知居士﹐臨終受戒﹐法名斷殘。祖籍永豐(今屬江西)﹐後遷子竟陵(今湖北天門)。早年困於諸生十二年﹐萬歷三十一年(衛603)中鄉試﹐次年與譚元春定交。萬歷三十八年中進士﹐歷官行人、工部主事、南京禮部儀制司主事、詞祭司郎中。天啟元年(1621)遷福建提學金事﹐後丁父艱去職﹐隨之受到彈劾。卒於家。與譚元春同是“竟陵派”的創始者﹐於詩文提倡抒寫性靈﹐反對七子摹古﹐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為輕率﹐追求表現“幽情單緒”的狹隘內容﹐倡導“幽深孤峭”的險僻風格﹐作品因而流於冷澀。曾與譚元春編選《古詩歸》及《唐詩歸》﹐為其文學主張張本。生前文名頗著。著有《隱秀軒集》﹐另著有《史懷》、《請經圖》、《毛詩解》、《鐘評左傳》等。生平事跡見明譚元春《譚友更合集》卷一二所作墓志銘、《明史》卷二八八。 李維幀(1547─1626)   明詩文家、學者。字本寧﹐號翼軒﹐又號大泌山人。京山(今屬湖北)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出為陝西右參議﹐遷提學副使。浮沉外僚近三十年。天啟初以布政使家居﹐屢召﹐起為南京禮部右侍郎﹐進尚書﹐不久即乞歸﹐卒於家。為人樂易闊達﹐博聞強記。文章弘肆有才氣﹐負重名垂四十年。然文多率意應酬﹐品格不高。著有《大泌山房集》﹐另著有《史通評釋》、《黃帝詞額解》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八、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五一所作墓志銘。 周汝登(1547─1629)   明詩文家、學者。字繼元﹐號海門。賊縣(今屬浙江)人。萬歷五年(1577)進士﹐累官南京尚寶卿。其學微合儒釋而會通之。詩文亦染講學氣﹐成就不高。著有《東越証學錄》。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學案低三六。 梅鼎柞(1549─1615)   明文學家。字離金﹐號勝樂道人﹐又號梅真子、太一生。宣城(今安徽宣州)人。生於京。年十六﹐康諸生。郡守羅汝芳招致門下﹐龍溪王前呼為“小友”﹐受王學左派影響。同鄉沈茂學中進士﹐鼎柞棄舉子業﹐以古學自任﹐飲食寢處不廢書﹐發為文辭﹐沉博雅贍。與王世貞、汪道昆、湯顯祖等為友。萬歷時大學士申時行薦其出仕﹐不就。又與焦抗、馮夢頓等切磋交遊。終歸隱書帶園﹐構天逸閣藏書﹐坐臥其中。博聞強識﹐長於編纂。著有《鹿裘石室集》﹐編有《歷代文紀》、《漢魏詩乘》、《古樂苑》、《唐樂苑》、《書記潤詮》。編筆記小說《青泥蓮花記》、《才鬼記》。又著雜劇《昆侖奴》﹐傳奇《玉合記》、《長命縷》、《玉導記》。生平事跡見明吳伯與《素要齋集》卷一三《祭梅禹全》、汪道昆《太函副墨》卷三《古樂苑序》、《康熙寧國府志》卷一九。 孫繼皋(1550─1610)   明詩文家。字以德﹐號柏潭。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拜禮部侍郎﹐又改任吏部侍郎﹐攝拴事。二十四年﹐以上疏言事件旨﹐致仕去。卒贈禮部尚書。其詩文雍容恬雅﹐有承平台閣之風。著有《宗伯集》、《柏潭集》﹐前者今有傳本。生平事跡見明葉向高《蒼霞續草》卷一0所作墓志銘、《明史》卷二三四。 汪廷納   明戲曲作家。字昌朝﹐一作昌期﹐號無如、無無居士、清痴史﹐又號坐隱、坐隱先生、全一真人。休寧(今屬安徽)人。歷嘉靖、萬歷、天啟三朝。任鹽運使、長汀縣丞、初江左司馬。好詩賦詞曲。為吳江派沈攝弟子﹐又與張鳳翼、屠隆、梅鼎柞、王輝登、陳所聞、方於魯、李蟄、余翹、史籌、湯顯祖等相往還。著有詩文集《坐隱先生集》﹐其中卷九為南北散套、小令及雜作《人鏡陽秋》、《無無子正續贅言》、《環翠堂隨筆》。編有《文壇列組》、《環翠堂華表集》。著雜劇《中山救狼》、《青梅佳句》、《捐查嫁婢》等九種﹐又著有傳奇《二閣記》、《義烈記》、《種玉記》等十八種﹐其中《獅吼記》、《長生記》、《青梅記》、《威鳳記》、《同升記》、《飛魚記》、《彩舟記》、《種玉記》八種﹐清周暉《續金陵瑣事》說是汪廷訕門客陳所聞著。生平事跡見清曹溶《明人小傳》卷四、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八、《皖志稿‧集部考》卷一O。 顧憲成(550─1612)   明詩文家、學者。字叔時﹐號徑陽。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授戶部主事﹐因上疏語侵當政者﹐滴桂陽判官。歷遷吏部文選司郎中﹐以廷推閣臣仲旨﹐削籍歸。年後於崇幀H年(1629)追溢端文。歸鄉後建﹒東林書院﹐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諷議時政﹐臧否人物﹐東林之名大著。魏忠賢用事﹐群小附之﹐作《東林點將錄》﹐攻擊無虛日﹐遂成朋黨之禍﹐直至明亡。《四庫全書總目》稱“憲成持身端潔﹐恬於名利﹐且立朝大節﹐多有可觀。其論說亦頗醇正﹐未嘗挾私見以亂是非。”著有《經皋藏稿》、《顧端文遺書》、《小心齋札記》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三一、《明懦學案》卷五八。 湯顯祖(1550─1616)   明文學家。初字又少﹐改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繭翁。臨川(今屬江酉)人。早年即有文名﹐曾拒絕首輔張居正延攬﹐而四次落第。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萬歷十九年因上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降職為廣東徐聞典史。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又以不附權貴而被議免盲﹐未再出仕。晚年欲隱居廬山﹐皈依佛教﹐未果。曾從泰州學派羅汝芳讀書﹐後又受李蟄和僧人達觀的影響﹐並和早期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學、屠隆、徐渭、梅鼎祥等相友善。思想上崇尚真性情﹐反對假道學﹐文學上提倡重性靈﹐反對復古模擬。在戲曲創作上獨樹一幟﹐主張“言情”﹐反對拘泥於格律。被稱為“臨J﹔D派”﹐又稱“王茗堂派”﹐與沈球為代表的過於講求聲律的“吳江派”對立。其影響一直延續到清代。著有傳奇《紫蕭記》、《紫初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五種﹐後四種合稱《玉茗堂四夢》﹐或們陸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愛情悲喜集﹐是《西廂記》之後的一部裡程碑式的偉大劇作。劇作通過杜麗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過程﹐揭露批判了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存天理、去人欲”的殘酷和虛偽﹐歌頌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為追求自由愛情和個性解放的進步理想。詩文集有《紅泉逸草》、《向棘郵草》、《玉茗堂集》。近人編有《湯顯祖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列傳倦八四、《明史》卷二三O、徐朔方《湯顯祖年譜》及黃文錫、吳鳳雛《湯顯祖傳》等。 臧形循(1550─1620)   明戲曲家、文學家。字晉叔﹐號顧港。長興(今屬浙江)人。萬歷八年(1580)進士﹐曾任南京國子監博士。與王世貞、湯顯祖等友善。為人風流任誕﹐不屑屑於禮法﹐終被劾罷官。李家留居金陵﹐過閒居生活﹐以搜輯編訂戲曲詩文為己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元曲選》﹐被譽為騷壇大觀。此外還有《古詩所》、《唐詩所》、《古詩逸》等﹐他對戲曲尤為關注﹐精音律﹐觀點近於吳江派。還改訂《玉茗堂傳奇》﹐以適於舞台演唱。崇尚本色﹐以為元人雜劇“妙在不工而工”(《元曲選序》)。亦工詩文﹐著有《負苞堂集》。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乾隆長興縣志》卷八。 趙南星(155─1627)   明詩文家、學者。字夢白﹐號濟鶴。高邑(今屬河北)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歷文選員外郎﹐以上疏觸時忌乞歸。後起為考功郎中﹐主京察﹐貶斥要路私人﹐被嚴旨落職。明光宗立﹐歷左都御史、吏部尚書。為魏忠賢矯旨削籍﹐戍代州﹐卒於戍所。崇預初追溢忠毅。其詩文有台閣體遺風﹐時名頗著。著有《趙忠毅集》。另著有《史韻》、《學庸正說》等。生平事跡見明姚希孟《棘門集》卷三所作墓志銘、《明史倦二四 王4$(﹖一1623)   明戲曲理論家。字伯良﹐一字伯駿﹐號方諸生、秦樓外史、玉陽仙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早年曾師事同裡徐渭﹐得其賞識。徐渭作《四聲猿》﹐“每了一劇﹐輒呼過齋頭﹐朗讀一過﹐津津意得”(《曲律‧雜論下》)。又從沈瓊研討曲律﹐與呂天成、孫如法、顧大典、史獲諸戲曲家遊﹐為眾人所推重。一生行蹤不定﹐浪跡中原與江南地區。晚年曾兩次入都ㄐ慫i撓閻□□□諉資險吭敖步狻段饗峒恰罰□閔□□場﹕蠓到□希□彰攀□嗄輳□□闆肚□傘罰□猿啤捌餃賬□□□墑鞘椋□□胰□呔呤且印保□□運□肚□砂稀?5﹔)。當時曲壇有以湯顯祖與沈理為代表的臨川派與吳江派之爭﹐沈主曲律﹐湯尚意趣﹐各執一偏﹐冰炭不相容﹐王就德獨能折衷二家﹐提出“法與詞必兩擅其極”。一方面白宮調以至韻之平反、聲之陰陽﹐無不“窮其元始”﹐“法尤密﹐論尤苛”(馮夢龍《曲律敘盯﹔一方面又強調字句聲調之上有“同致”、“詞情”。所論全面而系統﹐成為明代曲學的集大成之作。其創作成就遠不及其理論﹐所作劇曲“事固奇矣﹐詞亦斐然”(徐復柞《曲論》)﹐但結構鬆散﹐格律嚴而才情不足。其取曲以秀麗見稱﹐然亦缺乏韻致。所著尚有詩文《方諸館集》、散曲《方諸館樂府》、傳奇六種、雜劇五種以及《南詞正韻》、《聲韻分合圖》等﹐今僅存傳奇《題紅記》、雜劇《男王後》及套曲、小令近百首。有陳多、葉長海輯佚本﹐附《王敏德曲律》後。生平事跡見明毛以遂《曲律跋》、《乾隆紹興府志》卷五四。 葛聽   明詩文家。字幼明﹐號龍池。德平(今山東臨邑)人。明萬歷年間在世。以蔭起家﹐初授都督府都事﹐尋遷工部屯田司郎中﹐以汰廠司內官﹐禍幾不測。官終尚寶司卿。有風節﹐持正不阿﹐天下壯之。其文亦疏爽駿快﹐肖其為人。著有《集玉山房稿》。生平事跡見明邢侗《來禽館集》卷一九《葛公行狀》。 糞堅   明詩文家。字子柔。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隆慶萬歷間貢生﹐早年師從歸有光。經明行修﹐鄉裡推為大師。貢於國學﹐不佳而歸。為“嘉定四先生”之一﹐又與唐時升、程嘉位並稱“練川三老”。工書善詩文﹐其詩清新可誦﹐其文被王士鎮稱為“真古文”﹐《四庫全書總目》謂﹕“(婁)堅以鄉曲儒生﹐獨能支拄頹瀾﹐延古文之一脈。其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襲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樸勝人﹐亦可謂永嘉之末﹐得聞正始之音矣。”著有《吳獻小草》、《學古緒言》。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八、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八。 唐時升   明詩文家。字叔達。嘉定(今屬上海)人。從歸有光遊﹐專意學古。後入都。家貧﹐灌園藝蔬﹐信然自得。與婁堅、程嘉健並稱“練川三老”。又為“嘉定四先生”之一﹐謝三賓為邑令﹐合刻三人及李流芳之詩為《嘉定四先生集》。其文得歸有光之傳﹐詩皆放筆而成﹐語不加點﹐五言古詩高閒談遠﹐時有佳境﹔五七言近體則力學王維、劉長卿。著有《三易齋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八、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八。 胡應矚(155─1602)   明詩人、文學評論家。字元瑞﹐號少室山人、石羊生。蘭溪(今屬浙江)人。萬歷四年(1576)舉於鄉﹐久不第﹐於蘭溪山中築二西山房﹐藏書四萬余卷﹐著述以終。工詩﹐得王世貞激賞﹐登其名於“末五子”之列。其文學思想亦明顯受王世貞影響﹐推宗漢魏盛唐的格調﹐注重貫通古代名家之作﹐各體兼備﹐“集其大成”。同時針對“七子派”末流擬襲膚廓之弊﹐於格調外﹐另提出“興象風神”為之補充﹐追求詩歌內在的風韻之美﹐上承嚴羽、下啟明清之際的神韻說。著有詩文集《少室山房類稿》、筆記《少室山房筆叢》及論詩專著《詩獲》。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 邢侗(1551──1612)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子願。臨清(今屬山東)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官終陝西行太僕卿。能詩文﹐善書畫﹐與董其昌、米萬鐘、張瑞並稱“邢張董米”。築來禽館於古犁丘﹐輸財奉客﹐其家遂致中落。其詩文不從七子風習﹐以和平雅秀為長﹐清王士挪論詩絕句》以“來禽夫子本神清”評之。著有《來禽館集》。生平尪跔捸撬f釵□□洞竺諫椒考□肪砥呔潘□髂怪久□Ⅰ睹魘貳肪磯□稅恕? 56fe#(1551─1624)   明詩文家、學者。字爾瞻﹐號南皋。吉水(今屬江百)人。舉萬歷五年(1577)進士﹐初出為官﹐以得罪張居正﹐滴戍都勻衛六年。旋任諫官。母死後﹐家居講學近三十年﹐為東林黨首領之一。天啟元年(1621)還朝﹐任吏部左侍郎﹐改友都御史。為魏忠賢所忌﹐利用他建首善書院講學京師事﹐峨使言官彈刻﹐被迫辭官歸。崇權初追溢忠介。早年師從胡直﹐其學亦王守仁之支派﹔致仕陛辭時上《老臣會國情深疏》﹐為人所傳誦。著有《願學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四三、《明儒學案》卷二 李登   明文學家。字士龍﹐又字如真﹐號如真生。上元(今江蘇南京)人。主要生活在萬歷年間。嘉靖四十四年(1565)貢生。萬歷二十年(1592)年與陳所聞、盛敏耕、王元坤、王元貞共結白社﹐和焦站、湯顯祖等友善。散曲好集古句﹐借人酒杯﹐澆己塊壘﹐但缺乏自己的創作個性﹐收入《南北宮詞紀》中。著有《六書指南》﹐編有《旗古遺文》、《書文音義便考私編》等。詩文集有《冶城真寓稿》、《冶城真寓續稿》﹐皆佚。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四三。 顧允成(1554─1607)   明詩文家、學者。字季時﹐號經幾。無錫(今屬江蘇)人。顧憲成弟。舉萬歷十一年(1583)會試﹐十四年始赴延試﹐以語侵鄭妃﹐落第。後任南康、保定等地儒學教授﹐入為國子監博士﹐遷禮部主事。後以什閣臣﹐滴光州判官﹐乞假歸﹐不復出。與兄講學東林﹐名聲頗著。其詩文成就不高﹐文章皆論詩講學之語﹐書簡尤多﹐直抒胸臆﹐不事修飾。其詩為《擊壤集》一派。著有《小辨齋偶存》。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三一、《明儒學案》卷六O。 鄧志便(1554﹖一1624﹖)   明小說家、戲曲作家。號景南﹐別號竹溪散人﹐又作竹溪散生、竹溪風月主人﹐又號百拙生。饒州(今江西波陽)人。屢試不第﹐出遊河南、湖北、江蘇等地。遇瘟疫﹐父母妻子前後去世。本人又身患瘧疾三年﹐乃棄科舉﹐以教書、著書、編書為業。學識淵博。請佛、道、儒家言﹐通醫藥、天文、地理。編著甚豐﹐小說有《飛劍記》、《咒棗記》、《鐵樹記》﹐寓言和詩詞合集有《山水爭奇》、《風月爭奇》、《花鳥爭奇》、《童婉爭奇》、《蔬果爭奇》等。戲曲今存傳奇《百拙生》﹐含《並頭花記》、《瑪瑤管記》、《風頭鞋記》和《八珠環記》。此外還有《藝林晉故事白眉》、《精選故事黃眉》、《事類捷類》、《豐韻情書》、《麗藻》、《灑灑篇》、《古事苑定本》、《一紮三紮》等。生平事跡見《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卷─一、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張大復(1554─1630)   明詩文家。字元長﹐號病居士。昆山(今屬江蘇)人。諸生﹐中年以後棄舉子業﹐專心著述﹐與姚希孟、朱經、邵灤、欽叔陽等交往。其梅花草堂常為以文會友之所。萬歷四十四年(1616)與同裡歸昌世、顧咸正結雪堂社。又赴杭州﹐與馮夢預訂交。江陰徐弘祖亦徑至昆山造訪。晚年失明﹐猶孜孜於著述。其散文較有成就﹐常能在憤世疾俗中表現其灑脫的追求﹐文筆清雋。著有《梅花草堂筆談》﹐另著有《昆山人物傳》、《名宦傳》﹐均輯入其《梅花草堂集》﹐又各有單刻行世。生平事跡見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五四《張元長墓志銘》。 吳宗儒   明詩人、詞人。字次魯﹐號黃麓﹐晚號止耕。休寧(今屬安徽)人。約生活於萬歷中。詩工於聲律﹐然運意不深﹐風骨亦未成就。詞4﹨令頗得來人遺韻。著有《巢雲軒詩集》。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九。 單本   明戲曲作家。字控仙。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約萬歷前後在世。高奕《新傳奇品》稱其作品“新妝越女﹐粉媚脂香”。著有傳奇《合效記》、《菱鏡記》、《鼓盤記》、《蕉帕記》、《露級記》﹐總名曰《漱虹傳奇五種》﹐前三種佚。另著有詩文集《漱虹雅調》。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倦九。 鄒迪光(1555一﹖)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彥吉﹐號愚谷。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歷二年(1574)進士﹐歷官湖廣學政。年四十罷歸﹐卜居惠山。優遊林下幾三十年。詩文皆欲矯雕飾之習﹐翻成淺易平淡。著有《始青閣集》、《鬱儀樓集》、《石語齋集》、《調象庵稿》等多種詩文集。生平事跡見明吳國倫(甄洞稿)卷四五所作贈序、《明詩紀事》庚簽卷七。 孫高亮   明小說家。字懷石。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祖父為於謙好友。據祖父講述有關於謙的事跡﹐著《於少保蘋忠全傳》。生平事跡見《於少保革忠全傳序》。 程大約   明詩文家、工藝家。字幼博﹐號君房。勤縣(今屬安徽)人。善制墨﹐所制嘗進獻明神宗。卒於萬歷中﹐傳說為其對手方於魯所害。其詩多暢所欲言﹐不拘格律﹐亦不受七子風格制約。著有《程幼博集》、《程氏墨苑》。生平事跡見明李維板《大泌山房集》卷一四《墨苑序》。 潘之恆(155一1622)   明文學家、戲曲理論家。字景升﹐號駕生、駕嘯生、亙生、庚生、天都逸史、冰華生。勤縣(今屬安徽)人。須髯如前﹐故人稱髯翁﹐自稱髯。中年寓居南京、蘇州、揚州等地。嘉靖間官至中書舍人。曾遊於汪道昆、王世貞之門﹐與當時劇作家湯顯祖、沈瓊等交好﹐與很多曲藝演員有交往﹐並為眾多演員寫下文辭艷麗的小傳﹐成為不可多得的戲曲曲藝史料﹐有“姬之董狐”之稱。曾從事《盛明雜劇》編校工作。撰有《敘曲》、《吳劇》、《曲派》等劇評﹐均收入《亙史》、《駕嘯小品》蟑央戮捸撚l惺□□渡娼□□貳=袢思□小杜酥□闈□啊貳I□絞錄<□讀諧□□□〈□范【□Ⅰ犢滴踅滔□盡肪硪弧? 周揖   明小說家。字清原﹐一作清源﹐號濟)11子。錢塘(今杭州)人。約生活在萬歷、崇幀間。《西湖二集》作者(《一集》已佚﹐不知是否為同一作者)。據湖海士序稱﹕“周子間氣所鐘﹐才情浩瀚﹐博物洽聞﹐舉世無兩﹐不得已而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磊塊﹐以小說見。”又謂其“蹭蹬厄窮﹐手琵琶以求知於世”。鄭振擇據小說有關材料認為“作者是很有‘用世之心’的”(《明清二代的平話集》)。談遷《北遊錄‧記郵順治十一年(165)七月壬辰載﹕“觀西河堰書肆﹐值杭人周清源。雲﹕虞德國先生門人也。嘗撰《西湖》小說。”至清初尚在世。《西湖二集》有崇幀刊本﹐附《西湖秋色百韻》。詩文集未見。其余生平事跡無考。 陸雲龍   明出版家、選評家、作家。字而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堂號翠娛閣﹐館名峰霄館。生卒年待考﹐推測為萬歷二十五年(1597)到崇幀末。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姊弟五人由嫡母和生母扶養成人。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冀科舉性進﹐但屢試不第﹐後坐館執教為活。對魏忠賢為首的閹宦專權深惡痛絕﹐撰《魏忠賢小說斥姦書》。主要從事編選、評點和出版工作﹐為許多書寫序﹐共有百余篇。《翠娛閣近言》系他自己的詩文集﹐評選的文集共有三十余種。如《翠娛閣評選行發必攜》、《翠娛閣評選諸家小品》、《峰霄館評定型世言》、《明文奇艷》、《翠娛閣評選鐘伯敬先生合集》、《李映碧公余錄》等。生平事跡見《翠娛閣近百》及《型世言》等書序評。 陸人龍   明小說家。字君翼﹐別號平原孤憤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約生活於萬歷至明末。幼年喪父﹐由嫡母和生母扶養成人﹐參與其兄陸雲龍的出版、選評活動。如《翠娛閣評選行發必攜》中的《格言序》就是人龍所撰。《詞育》和《小禮簡》皆署“陸人龍君翼父較定”﹐《四六儷》則署人龍“參閱”。他重視傳統道德觀念﹐向往清明政治﹐反對魏忠賢竊權﹐對明末官場黑暗和社會腐敗深惡痛絕。曾以平原孤憤生的筆名撰寫長篇小說《遼海丹忠錄》﹐又以陸人龍本名撰寫《型世言》﹐因此書在國內冷落三百余年﹐《遼海丹忠錄》又系清代禁書﹐故其名鮮為人知。1987年《型世言》被法籍華人教授陳慶浩發現於韓國奎章閣後﹐在多處出版﹐其人遂為人所知。 黎遂球(﹖一1645)   明詩文家、學者。字美周。番禹(今廣東廣州)人。天啟七年(1627)舉人。再試禮部不第。時進士鄭元勛集四方名士於揚州影園﹐賦黃牡丹詩﹐由錢謙益品題﹐作者南還經此﹐即席成十首﹐冠於諸賢﹐一時呼為“牡丹狀元”。南明唐王監國於福建﹐受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授贛州﹐城破身死。溢忠憋。詩以才情勝﹐不為格律所拘。著有《蓮須閣集》﹐另著有《易史》、《周易受物當名》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七八、清溫睿臨《南疆逸史》卷三。 吳應箕(1594─1645)   明詩文家、抗清義士。字風之﹐更字次尾。貴池(今屬安徽)人。阮大城以附檔削籍居南京﹐吳應箕與復社人士作《留都防亂公揭》聲討之。中崇板十五年(1642)副榜﹐貢入京。南明福王立於南京﹐阮大鎖得志﹐急遣騎捕之﹐夜遁去。南京失陷﹐起兵抗擊清兵﹐敗走山中﹐被獲﹐慷慨就死。清乾隆時追溢忠節。善今古文﹐意氣橫厲一生﹐論詩宗旨為“詩本性情﹐述意志﹐心口相傳﹐宜無他假者”﹐詩文之名頗著。著有《樓山堂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七七、夏文《吳次尾先生年譜》。 曹臣   明詩文家。字野臣、草之。撤縣(今屬安徽)人。錢謙益謂為“山人”﹐《列朝詩集小傳》雲﹕“崇偵戊寅﹐余識之於長安﹐角巾布袍﹐落落有逸氣。知余有書瘤﹐數為余訪求古書﹐後歿於白下。野臣詩冥搜苦索﹐不由康莊﹐轉入僻徑。”其集名《鬼訂》﹐“以為非時人所知也”。呼未見。另著有筆記《舌華錄》﹐《四庫全書總目‧存目躇錄。 吳炳(595一1648)   明清之際戲曲作家。字可先、石渠﹐號獎花主人。宜興(今屬江蘇)人。少年時即能填詞。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授蒲沂(今屬湖北)令。歷官刑部主事、工部員外郎、郎中。崇幀十四年(1641)任江西提學副使。南明永歷元年(1647)﹐授為兵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永歷帝奔靖州﹐吳炳扈從太子而行﹐為孔有德所俘﹐次年正月於湘山寺絕食而死。乾隆時溢節慰。工曲﹐曲詞□麗﹐情節工巧。其《西園記》演出長盛不衰﹐至今仍被改編為不同劇種在舞台演出。鄭振蜂《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稱吳炳、孟稱舜、范文若“同為臨川派的最偉大的劇作家”。著有《說易》、《雅俗稽言》、《絕命詩》等﹐另有傳奇《西園記》、《情郵記》、《畫中人》、《療妒羹》、《綠牡丹》﹐合稱《花五種》(一名《石渠五種曲》)。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七九。 張采(159─1648)   明詩文家。字受先。太倉(今屬江蘇)人。崇份元年(1628)進士﹐授江西臨川知縣﹐有政績。明亡﹐仕福王朝為禮部主事﹐進員外郎。幼工文﹐與同裡張博齊名﹐稱“婁東二張”。後又與張博組織“應社”、“復社”﹐以“尊經復古”為口號(見張博《五經征文序》)﹐推行古學﹐以讀書學道為寫作詩文的門徑﹐所論接近於理學家的觀點。著有《知畏堂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八、《明文海》卷四三九《故禮部員外張先生行狀》。 陶現(1597─1645)   明詩文家。字稚圭﹐號別峰﹔其名或誤作陶炎或陶瑰。昆山(今屬江蘇)人。崇偵諸生。清軍南下﹐組義軍奮起抗擊﹐昆山城破﹐閉門自盡。《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其學以佛為宗﹐詩文多類禪揭﹐不出李讚、屠隆舊習。”死後由後人輯其遺作為《仁節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七七、《仁節集》附錄其子陶甄《先君行狀》。 張岱(1597─1684或1689)   明清之際詩文家。一名維城﹐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受李蟄及公安、竟陵派影響較深﹐不事時文八股﹐貶斥理學。明亡﹐人嘲縣西白山中著書。為晚明散文小品大家﹐文筆清新﹐時雜詼諧﹐作品表現出明亡後的懷舊感傷情緒﹐久已勝炙人口。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詩文集今存《琅媛文集》、《張子文批》。另著有《石匾書》﹐現存《石匾書後集》﹐記載崇預至南明史事。生平事跡見清徐莉《小腆紀傳補遺》卷三、今人夏咸淳點校本《張岱詩文集》附錄張岱傳略。 盧在異(600─1638)   明將領、詩文家。字建鬥。宜興(今屬江蘇)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大名、廣平、順德兵備﹐進按察使。以右金都御史撫治鄖陽﹐進兵部侍郎。清兵入關﹐入衛京師﹐總督宣大山西。與清兵遇﹐矢盡援絕奮戰而死。南明福王追溢忠烈﹐清初改溢忠肅。戎馬半生﹐無意為文﹐然其所作以其情緒強烈而感人至深。著有《盧忠肅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六一、清盧安節《盧忠肅公年譜》。 黃家舒(600─1669)   明清之際戲曲作家。字漢臣。無錫(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天啟、崇預間曾與錢陸燦、唐德亮等號“聽社十七子”。著有雜劇《城南寺》及《焉文堂集》、《南忠紀錄》。生平事跡見《乾隆無錫縣志》卷二0、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六。 徐土俊   明戲曲作家。一名翔﹐字三有﹐號野君。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約鏤鞠鉓s踉謔饋9□是□□嬙ㄒ衾隻婊□S胂肪緙易咳嗽陸緩瘛K□髟泳緗翊妗洞翰ㄓ啊貳Ⅰ堵綾□俊范□幀I□絞錄<□逋鹺﹗斷季傯眉□匪□鞔□Ⅰ豆廡魈破苤盡肪硪歡□? 孟稱裡(1600─1684)   明清之際戲曲作家。字子塞、子若、子適﹐號臥雲子、花嶼仙史。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崇極秀才﹐曾加入復社。入清為貢生﹐任鬆陽訓導。工詩文詞曲。傳奇作品有《風雲會》、《繡被記》、《二貞記》、《貞文記》、《嬌紅記》﹐前二種佚。所存三種《古本戲曲叢刊》二集、三集分別據明崇幀刊本影印。雜劇有《紅顏年少》、《桃花人面》、《花前一笑》、《眼兒媚》、《死裡逃生》、《英雄成敗》﹐前一種佚。校刻評點元明雜劇﹐編《古今名劇柳枝集》、《古今名劇酷江集》﹐合稱《古今名劇合選》﹐被認為臧拉循《元曲選》之後最為豐富之曲選。又校刻元鐘嗣成《錄鬼簿》。生平事跡見《古今名劇合選序》、《天啟崇份兩朝遺詩》卷八。 路迪(﹖一約1690)   明戲曲作家。字惠期﹐號海來道人。宜興(今屬江蘇)人。著傳奇《鴛鴦絛記》﹐《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據明崇預間刊本影印。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張4(1602─1641)   明詩文家。字天如。太倉(今屬江蘇)人。崇債四年(1631)進士。幼嗜學﹐與同裡張采具以文名﹐時稱“婁東二張”。起初為“尊師取友﹐互相抵項”﹐合士子十一人為應社﹐後交遊日廣﹐乃擴為復社﹐人以千數。其時雖以“尊經復古”相號召﹐然“聲氣通朝右”﹐頗以“嗣東林”自許(見《明史》本傳)﹐政治色彩便越來越濃。其為文主於復古﹐然意不在古文辭﹐而在古之道﹐古之事理。針對當時尚奇而不知古的文風﹐提出“夫好奇則必知古﹐知古則必知經﹐知經則必知所以為人”(《程墨表經序》)。其論文遂由七子派痋暴C拇親□蛑厝似貳18厥導□V□小鍍唄頰□□貳﹔惚□埔鄖拔惱魯傘逗何毫□□偃□壹□罰□考□熬□刑獯牽□袢艘竺下鬃□小逗何毫□□偃□壹□獯親Ⅰ貳I□絞錄<□睹魘貳肪磯□稅恕C窆□□□哪晟濤裼E楣莩□薪□菅□墩挪╟昶住貳? 祁彪佳(1602─1645)   明戲曲作家、戲曲理論家。字虎子、幼文、宏吉﹐號世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天啟二年(1622)進士﹐後升御史﹐巡撫蘇鬆﹐因和豪門作對﹐為大學士周延儒所忌﹐告歸田裡。南明弘光時﹐以右金都御史巡撫江南﹐不久﹐又為馬士英所不容﹐再次回鄉。清兵破山陰﹐投水自殺。著有《救荒全書》、《祁忠敏公日記》等。對戲曲頗有研究。所作傳奇有《全節記》、《玉節記》二種﹐一說《玉節記》即《全節記》。現均不存。又有《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今存。此外﹐尚殘存一些零星散曲。生平事跡見《祁忠敏公日記》、《明史》卷二七五。 史可法(1602──1645)   明詩文家、抗清將領。字憲之﹐一字道鄰。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崇幀元年(1628)進土﹐授酉安推官。後屢歷軍伍﹐南明弘光朝拜兵部尚書﹐督師淮揚﹐抗擊清兵。揚州城破﹐遇難。揚州民葬其袍飭於梅花嶺。後人稱為“史閣部”﹐溢忠靖。清乾隆時溢忠正。文以人傳﹐歷來頗受重視。著有《史忠正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七四、清王先謙《虛受堂集》卷八所作傳、楊德思《史可法年譜》。 周之勇   明詩文家。字章甫。閩縣(今福建閩侯)人。崇幀四年(1631)進士﹐授蘇州府推官﹐坐事罷官﹐疑事因張博而起﹐甚恨之﹐伏閉上書﹐言張博等把持典計﹐又涉及復社恣橫事狀。南明唐王時﹐為尚書張肯堂所用。人清﹐居僧寺以卒。著有《棄草集》。生平事跡見清徐燕《小腆紀傳》卷六二。 申佳風(1603─1644)   明詩人。袧健オM□腫植19肌S濫輳n袷艉穎保┤恕3繒燜哪輳?1631)進士﹐授儀封知縣﹐以才調花縣﹐招吏部文選主事。以事左遷南京國子博士。李自成攻下居庸關﹐馳入都﹐通謁大臣為畫戰守策﹐皆不省。北京城陷﹐投井死。溢端憨﹐清初改溢忠憨。《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與李(夢陽)、何(景明)頗不相似。大抵直抒胸臆﹐如其為人。但體格尚未成就﹐且不免浸淫明末纖民之習。”著有《申忠憋詩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六六、申煌《申端想年譜》。 鄭元勛(1604─1645)   明詩文家。字超宗﹐號惠東。江都(今屬江蘇)人。天啟四年(1624)舉人﹐歷官兵部職方司主事。幼好文章﹐然以為“沉博大章”使人敬畏﹐而不能使人愛悅﹐乃獨標“小品”(見《文娛自序》)﹐稱其“幅短而神遙﹐墨希而旨永”(唐顯悅《文娛序》引)﹐為人情之所寄、人性之所適。為復社成員。曾輯小品文集《媚幽閣文娛》﹐以發明其旨。著有《影園集》。生平事跡見清杭世駿《道古堂文集》卷二八《明職方司主事鄭元勛傳》。 ryg(1604─1650)   明清之際詩人。本名瑞露﹐字湛若。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明諸生。南明永歷時﹐以薦人翰林。少客金陵﹐與阮大銷交善。以才略自負﹐見海內多事﹐因學騎射。以事亡命廣西﹐遊於五姓土司﹐為瑤族女將雲韓娘掌書記﹐歸著《赤雅》一書﹐紀其山川風物、民俗人情。清兵下廣州﹐抱其寶琴投水死。善鼓琴﹐工書法﹐尤精篆隸。所為詩“憂天憫人﹐主文蒲諫”﹐“雖《小雅》之怨徘﹐《離騷》之忠愛﹐無以尚之”(屈大均《廣東新語》)。王士攜《漁洋詩話》稱其為粵東詩派“開其先路者”﹐汪端《明三十家詩選》謂其詩“清曠超妙﹐如月冷江空﹐孤鶴夜警”。著有詩集《嬌雅》。生平事跡見清來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二一、《明詩紀事》辛簽卷七、《清詩紀事初編》卷二。 黃淳用(1605─1645)   明詩文家。初名金耀﹐字蘊生﹐一字鬆區﹐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嘉定沖屬上海)人。崇鬆十六年(1643)進士﹐不受官職。南明弘光元年(1645)嘉定人民起義抗清﹐他與侯相曾被推為首領。嘉定破﹐與弟淵耀自縊於酉城僧舍。門人私溢貞文。早年為文原本於六經﹐詩古文卓然名家。著有《陶庵集》﹐另著有《山左筆談》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天啟崇偵兩朝遺詩》卷七、陳樹德《陶庵年譜》。 陳龍正(﹖一1645)   明詩文家、學者。字惕龍﹐號損亭。嘉善(今屬浙江)人。崇頓七年(1634)進士﹐授中書舍人。居冷曹﹐好言事。被劾為“學非而博﹐言偽而辯”﹐崇恢十七年正月左遷南京國子監丞。南明弘光朝用為柯祭員外郎﹐不就。南京失守﹐病故。早年從高攀龍遊﹐留心世務。卒後私溢文潔。著有《亭全書》﹐另著有《救荒策會》、《程子詳本》。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五八、《明儒學案》卷六 魏學滑   明詩文家。字子敬。嘉善(今屬浙江)人。諸生。好學工文。其父魏大中被魏忠賢羅織罪名下獄﹐學滑微服人都刺探起居﹐父死﹐扶接還鄉﹐晨夕號泣死。鄉人私溢為孝烈先生。崇幀初詔族為孝子。詩文均有時名﹐歷來傳誦的《核舟記》即出其手筆。著有《茅檐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四四、清鄒儲《啟預野乘》卷五。 陳子龍(1608──1647)   明文學家。字臥子﹐一字極中、人中﹐號軼符﹐又號大措﹐易姓李﹐又號穎川明逸淤陵孟公。曾以出家為掩護﹐法名信衷。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崇幀十年(1637)進士﹐任紹興推官﹐招兵科給事中。南明弘光朝為權姦所嫉﹐辭歸。南京為清兵所陷後﹐在鬆江起兵﹐稱監軍。事敗﹐避匿山中﹐結太湖義軍抗清。事泄﹐在蘇州被捕﹐械送途中乘隙投水死。清乾隆時追溢忠裕。早年曾受東林影響﹐崇幀初加入復社﹐又與夏允彝等結紹社﹐以復興古學相期﹐批頎文章氣節。詩文尤著名於當時﹐詩受後七子影響﹐傾向復古。晚遇國難﹐詩風變為高邁雄渾。其詞歷來深受評者推許﹐以雅麗為歸﹐情致婉轉真切﹐與李斐、宋徽壁等形成雲間詞派。吳偉業稱他“負曠世逸才”(《梅村詩話》)﹐王士後以為其七言律詩“沉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香祖筆記》)。有明詩殿軍之譽。著有《陳忠裕全集》。生平事跡見其集所附《自述年譜》、《明史》卷二七七。 全ta(1610──1644)   明詩文家、學者。字伯五﹐一字在六。武進(今屬江蘇)人﹐佔籍大興(今屬北京)。崇偵元年(1628)進士﹐累官工部主事。被劾落職﹐十七年起為兵部主事﹐北京陷落﹐投金水河死。溢忠節﹐清朝改溢忠潔。著有《金忠潔集》(又題《金伯玉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八。 葉小紈(613一﹖)   明清之際女戲曲作家。字意綢。吳江(今屬江蘇)人。工部郎中葉紹袁次女﹐戲曲家沈自徽甥女﹐戲曲家沈憬孫沈永幀妻。幼端慧﹐與姐昭齊、妹小鳥以詩詞相唱和﹐後相繼夭歿。小紈痛傷之﹐乃作雜劇《鴛鴦夢》以寄意﹐人以為有貫雲石、喬吉之風。三十四歲而寡。詩作豐富﹐晚年汰存二十之一﹐名《存余草》。生平事跡見《乾隆吳江縣志》卷三七。 張煌言(1620─1664)   明詩文家、抗清將領。字玄著﹐號蒼水。鄒縣(今屬浙江)人。崇秒十五年(1642)舉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南京被清軍攻佔﹐與同郡錢肅樂等奉魯王監國於紹興﹐據守浙東﹐官至權兵部尚書。永歷十三年(1659)與鄭成功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他別率一軍到蕪湖﹐乘勝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縣。終因鄭成功兵敗﹐孤軍無援而退。魯王政權覆滅後﹐他又與荊襄十三家農民軍聯系抗清。祪R蹇滴躒□輳?1664)﹐因見大勢已去﹐遂解散余部﹐隱居海島。為清軍所獲﹐不屈死。清乾隆間追溢忠烈。其詩文集為清代禁書﹐長期僅以抄本流傳﹐其詩文名亦為其抗清業績所掩。原有《冰搓集》、《奇零草》等集﹐清末始有《張書水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清全祖望、趙之謙等所撰《張忠烈公年譜》。 曹元方   明詞人。字介皇﹐號耘庵﹐明亡後自署相李遺民。海鹽(今屬浙江)人。崇債十六年(1643)進士﹐南明隆武時授支部驗封司郎中。兵敗後還鄉﹐隱居陝石以終。其詞多抒家國之感﹐並寫隱居意趣﹐意切情真﹐頗具感染力。唯尚有音律謬誤處。著有《淳村詞》。生平事跡見《惜陰堂明詞匯刊》本《淳村詞》跋語。 1究淳(163─1647)   明詩人。原名復﹐乳名端哥﹐號存古、小隱、靈首。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夏允彝子。幼年師事張博、陳子龍等﹐被目為“神童”。五歲通五經﹐九歲善詩詞古文。明崇幀十七年(1644)與杜登春等“江左少年”上書縹紳四十家﹐乞舉義師勤王。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下鬆江。其父死節﹐從陳子龍起兵太湖﹐事敗﹐入吳易軍為參謀。吳易軍敗﹐房處草野﹐仍圖謀復明。唐王遙授為中書舍人﹐因謝恩表為清軍所獲而入獄。在南京獄中痛斥洪承疇﹐被害。其詩古體窺漢魏初唐堂奧﹐律詩高華沉鬱﹐極具個性特征與時代特點。著有《南冠草》等集﹐另有紀明末史事的《續幸存錄》﹐後人合編為《夏內史集》﹐今人另輯有《夏完淳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七七、今人白堅《夏完淳集校箋》附錄傳記資料。 防治   明散曲作家。字叔平。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年為快遊﹐長而求學自好﹐種菊支刪之旁﹐淡泊自守。工寫生﹐晚年貧困。年八十余而卒。詩亦有秀句可誦。其散曲輯人《全清散曲》。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丁集。 程土在 ﹛@:饗非□骷搖W中∪□P菽□n袷□不眨┤恕V□性泳紜緞疑顯返坼□河巍貳Ⅰ鬥何骱□漲厴拖摹貳Ⅰ蹲硌□亢□趙卵紜貳Ⅲㄒ涔嗜舜魍醴醚□┤鬧鄭□嵫荽合那鋃□木埃□芴□□緞⊙盤美指□貳=窠齟媲耙恢幀I□絞錄<□□環鰲豆諾湎非□婺炕憧肌肪□□? 全懷玉   明戲曲作家。字爾音。會稽(今浙江紹興)人。陶情詩酒﹐無意功名﹐工曲﹐曲辭謂俗。所著傳奇有《八更記》(一名《鑿壁記》)、《寶管記》、《望雲記》、《完福記》、《妙相記》、《摘星記》、《繡被記》、《香毯記》、《桃花記》、《三槐記》﹐今存《望雲記》、《妙相記》、《桃花記》。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高一葦   明戲曲作家。居杭州(今屬浙江)。著有傳奇《金印合縱記》、《葵花記》存世。《金印合縱記》系明初蘇復之《金印記》改訂本。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孫勇齡   明戲曲作家。字仁孺﹐號峨眉子﹐又號白雪道人、白雪樓主人﹕蜀人。工於作曲。著有傳奇《東郭記》、《醉鄉記》﹐合稱《白雪樓二種曲》。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楊柔勝   明戲曲作家。字新吾。武進(今屬江蘇)人。著傳奇《玉環記》﹐佚。傳奇(綠符記)演司馬相如、卓文君故事。呂天成《曲品》雲﹕“詞有佳處﹐茂陵女作妓﹐點綴亦好﹐無妨。以文君為處於﹐正不必。至於投庵﹐則套矣。”有殘曲傳世。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顧覺宇   明戲曲作家。系梨園藝人。著傳奇《織錦記》﹐一名《天仙記》﹐演董永行孝遇仙故事﹐今僅存殘曲一折。《躍鯉記》﹐一說改編陳黑齋所作而成。又《錦袍記》﹐均佚。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范世彥   明戲曲作家。字君激﹐號棉李因父。秀水(今浙江嘉興)人。著傳奇《磨忠記》。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王光魯   明戲曲作家。名漢恭﹐號款思居士。廣陵(今江蘇揚州)人。著有《碧漸堂詩草》﹐傳奇《想當然》﹐托盧捕之名以傳世。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鄒玉卿   明戲曲作家。字合圃。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著有傳奇《青虹嘯》﹐演東漢末曹操誅董承、殺董、伏二後事﹔傳奇《雙璃壁》﹐本事據《拍案驚奇》卷三七《佔家財狠婿妒侄》改編。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朱九經   明戲曲作家。字無期。著傳奇《崖山烈》﹐演南宋興亡遺恨。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O。 碩園   明戲曲作家。曾改編明湯顯祖《還魂記》﹐有明毛晉《六十種曲本》。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 李逢時   明戲曲作家。名九標﹐字逢時。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一說杭州(今屬浙江)人。雜劇有《四大痴傳奇》﹐B卜酒痴》(一名《酒懂》)五折﹔《色痴》九折﹔《財痴》六折﹔《氣痴》六折。傳奇《鐵面圖》﹐快。一說作者非一人﹐《酒痴》為李氏所作。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六。 朱京春   明戲曲作家。一名京樊﹐字價人﹐號不可解人。著有雜劇《玉珍娘》﹐一折。傳奇《半編記》﹐佚﹔傳奇《風流院》﹐存。生平事跡見《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卷─一、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h卷六。 楊之炯   明戲曲作家。字星水﹐別署雲水道人。浙江余姚人。著有傳奇《藍橋王杯記》﹐雜劇《天台奇遇》及《蓬遍真境》散曲一套。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入。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