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隋唐時期作家名覽(五) 羅隱(833─909)   唐文學家。本名橫﹐字昭諫﹐號江東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陽)人。始舉進士﹐十試不第。咸通十二年(871)為衡陽主簿﹐冬十月即乞假歸。乾符六年(879)再入京師。廣明中避亂歸故裡。遊歷各地﹐皆不得意。光啟三年(887)依杭州刺史錢俊﹐為錢塘令﹐拜著作郎。及謬充鎮海軍節度使﹐征為掌書記。天訪三年(906)充節度判官。後樑開平二年(908)授給事中﹐世稱羅給事。繼遷鹽鐵發運副使。工詩善文﹐多諧造諷刺之作。其詩與羅虯、羅邱齊名﹐稱“江東三羅”﹐又與杜苟鶴、陸龜蒙、吳融、鄭谷等以詩往還。多應酬贈答、登臨寫景之作﹐諷刺小詩於時政多有抨擊。《感弄猴人賜朱級》、《題潤州妙善前石羊》、《塞外》等俱稱佳作。其詠史詩多慷慨深沉﹐以《籌筆驛》、《煩帝陵》、《馬鬼坡》等最為著名。詩風雄麗坦直﹐淺易明暢﹐“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為誰辛苦為誰甜”(《蜂》)等詩句流傳後世。各體中尤工七律。擅雜文小品﹐嘗自述其寫作初衷為“警當世而誡將來也”(《讒書重序》)。所作立意警切﹐筆鋒犀利﹐嘻笑怒罵﹐涉筆成趣﹐善借史事以針櫃時弊﹐語言明快﹐寓意深遠。如《英雄之言》、《說天雞》、《越婦言》均為勝炙人口、傳誦一時之名篇。魯迅稱其“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小品文的危機》)。有《甲乙集》(又名《羅昭諫集》)、《讒書》、《兩同書》等。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二四、《吳越備史》卷一、沈格《羅給事墓志》、《唐才子傳》卷九。汪德振有《羅昭諫年譜》。 皮日休(約834一約883)   唐文學家。字逸少﹐後改襲美﹐早年隱於鹿門山﹐自號鹿門子、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陽(今屬湖北)人。咸通八年(867)登進士第。十年為蘇州刺史從事。後入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出為毗陵副使。乾符五年(878)入黃巢軍。廣明元年(880)為黃巢翰林學士。後下落不明﹐或謂其因故為黃巢所殺﹐或謂為唐王朝所誅﹐或謂南奔吳越投錢擺﹐諸說不一。與陸龜蒙齊名﹐時稱“皮陸”。論詩宗白居易﹐以為“詩之美也﹐聞之足以觀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戒乎政”(《正樂府十篇並序》)。詩文須“上剝遠非﹐下補近失”(《文蒙序》)。早年詩文多有抨擊時弊、同情民瘓之作。其中《正樂府》、《三羞詩》諸什尤為著名﹐皆平易曉暢﹐明白如話。另有部分詩作“另開僻澀一體”(清沈德港《唐詩別裁》)﹐走韓癒逞奇鬥險一路。與陸龜蒙唱和諸作﹐亦不乏佳構﹐明胡震亨讚其“《太湖》諸篇﹐才筆開橫﹐富有奇艷句”(《唐音癸簽》)。其文揭露現實大膽深刻﹐政論小品被魯迅稱之為“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錯”(《小品文的危機》)。其《鹿門隱書》、(憂賦)、《九諷》等皆為時傳誦。有《皮子文我》(又名《文決》)十卷。《全唐詩》存其詩九卷﹐後八卷《文簽》均未收﹐另有唱和聯句若幹﹐《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九首﹐《全唐文》存其文四卷﹐中七篇《文蔽》未收。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二、《南部新書》、《渭南文集》卷三O《跋鬆陵倡和集》、《唐才子傳》卷八。 張讀(834或835一﹖)   唐小說家。字聖用﹐一作聖朋。深州陸澤(今河北深州)人。張薦孫﹐牛僧孺外孫。大中六年(852)登進士第﹐時年十九(一說十八)。宣教觀察使鄭示辟署幕府。乾符六年(879)以禮部侍郎權知尚書左丞。廣明元年(880)黃巢軍陷長安﹐隨信宗奔蜀。中和初官吏部侍郎。著有志怪小說集《宣室志》﹐今有殘本。另著有雜史《建中酉狩錄葉卷﹐已佚。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六一﹐《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六﹐《登科記考》卷二二、卷二三。 陸龜蒙(﹖一約881)   唐文學家。字魯望﹐自稱江湖散人﹐又號天隨子、市裡先生。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舉進土﹐不第﹐進不復應試。為湖州、蘇州從事。乾符六年(879)隱於鬆江市裡。常攜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泛舟太湖。後以高士召﹐不赴。與應日休齊名﹐時稱“皮陸”。五代王定保稱其“名振江左”﹐“詩篇清麗”(《唐技言》)。其樂府詩針隨時弊﹐關心民疾﹐與皮日休樂府相近。近體則頗受溫李影響。其與皮日休唱和詩以舖張奇崛為主﹐夸多鬥險﹐有長達千字巨篇﹐清沈德潛以為其“另開僻澀一體”(《唐詩別裁》)。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頗多憤世嫉俗之語﹐魯迅讚為“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銘”(《小品文的危機》)。《野廟碑》、《招野龍對》等為其代表作。嘗自編其與皮日休唱和詩為《鬆陵唱和集》﹐自編其詩文為《笠澤叢書》。宋葉茵合兩書及遺篇為《甫裡先生文集》。生平事跡見《唐掖言》卷一O、《新唐書》卷一九六、《唐才子傳》卷∕﹨。 李投   唐詩人。字德師。並州文水(今屬山西)人。咸通中登進士第﹐為殿中侍御史、浙東觀察推官。入為戶部郎中﹐王擇辟為都統判官。黃巢平﹐遷諫議大夫。咸通中﹐在蘇州與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編入《鬆陵集》。《全唐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二四、《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一。 顏宜   唐詩人。字弘至。家於江南。幼時曾受知於張枯﹐枯卒後﹐過枯丹陽故居﹐曾作詩悼之。咸通中﹐至蘇州﹐與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編入《鬆陵集》。《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四。 鄭璧   唐詩人。江南進士。咸通中﹐在蘇州與皮日休、陸龜蒙唱和﹐詩編入《鬆陵集》。《全唐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四。 魚玄機(﹖一868)   唐女詩人。字幼微﹐一字慧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為補團李億妾﹐曾至河東、鄂州等地。咸通中﹐出家為道土﹐隸長安咸宜觀﹐與詩人李毅、溫庭篤唱和。因答殺女童綠翹﹐為京兆尹溫同所殺。長於近體﹐七言排律為明胡應聯所稱。徐獻忠《唐詩品》謂其詩“婉持悲凄﹐有風人之調”。其“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贈鄰女》)之句頗為人傳誦。今傳《魚玄機詩》。生平事跡見《三水小睦》、《北夢瑣言》卷九、《唐才子傳略八。 邵謁   唐詩人。韶州前源(今屬廣東)人。少為縣小吏﹐因招待縣令之客不周而被逐﹐遂發憤讀書。咸通七年(866)至京師﹐隸國子監。國子助教溫庭箱憫其寒苦﹐榜其詩三十余首﹐讚其“識略精微﹐堪種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後釋褐赴官﹐不知所終。其諸多為五古﹐反映民生疾苦及內心不平。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其與曹你、劉駕諸人詩均源出孟郊﹐“洗剝到極凈極真”。《自嘆》、《歲豐》、《戰城南》等詩為其代表。今傳《邵謁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補編》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八。 於好   唐詩人。字子暗。京兆(治今陝西西安)人。會昌本應進士舉﹐咸通二年(861)方登第。後官泅州判官。工五言古風。於當時拘束聲律而入輕浮之風頗致不滿﹐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其詩或沿樂府舊題﹐或自創新題﹐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民生疾苦﹐抒發內心不平﹐題材較廣﹐語言通俗﹐風格古樸剛健。顯受漢魏樂府及中唐張籍、王建、白居易影響﹐與曹郵、劉駕等形成晚唐詩歌一個流派。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諸人詩“其源似並出孟東野﹐洗剝到極凈極真﹐不覺成此一體”﹐其詩“多有愜心句堪擊節”。《苦辛吟j、《田翁嘆》、《隴頭水》等詩為其代表作。今傳《於恢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七二、《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八。 玉柴   唐文學家。字輔文﹐一作輔之。福州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咸通三年(862)登進士第。辟為福建團練判官﹐不就。後為江西團練判官﹐復以平判人等﹐授大理司直﹐除太常博士﹐遷水部郎中。廣明初﹐依淮南高驕。歷右司馬、鹽鐵出使巡官、知丹陽監事。長於詞賦。唐陳黯謂其“深於詞賦﹐其體物諷調﹐與相如、揚雄之流異代而同工也”(《送王漿序》)。著有《群角集》一卷﹐後其裔孫將其省試詩附於集末。《全唐文》收其文二卷。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七六七陳黯《送王漿序》、《群角集》卷首《王郎中傳》、《淳熙三山志》卷二八O 李昌符   唐詩人。字巖夢。初屢舉不第﹐因出奇制勝﹐作《婢僕詩》五十首行卷公卿間﹐詩皆中婢僕之諱﹐俠旬京師盛傳。咸通四年(863)登進士第。累官至膳部員外郎﹐卒於膳部郎中任上。與許棠、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五律頗有佳句﹐《書邊事》、《贈同席》等詩中句為人稱賞。婢僕詩》譏嘲婢僕間事﹐明王世貞《藝苑後言》謂“曲盡形容﹐頗見才致”。今傳《李昌符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又《婢僕詩》H首。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一O、《新唐書》卷七O、《唐才子傳》卷八。 武路   唐詩人。貴池(今屬安徽)人。咸通四年(863)應進士舉﹐行卷於主司蕭做﹐卷中《感事》詩大為做所賞﹐遂登第。後官益陽縣令﹐杜苟鶴有詩寄之。《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三。 袁皓   唐文學家。字退山﹐自號碧池處士。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咸通六年(865)登進士第。初佐幕府﹐官至侍御。後為當陽令。從植宗幸蜀﹐官倉部、虞部員外郎。龍紀元年(889)﹐為集賢殿圖書使。著有《碧池書》、《興元聖功錄》﹐編有《道林寺詩》﹐均佚。《全唐詩》存其詩四首﹐《全唐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唐會要》卷一六、《新唐書》卷六O、《唐詩紀事》卷六七。 翁級   唐詩人。咸通六年(865)登進士第。工近體詩﹐以七律制樂府古題。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謂其詩“音韻雖響﹐風骨憔恢﹐真晚唐之移習”。《全唐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六、《唐才子傳7》卷八。 江進   唐詩人。宣州經縣(今屬安徽)人。初為縣小吏。借書於人﹐晝夜苦讀﹐遂能詩﹐人皆不覺。後辭吏役應舉。咸通七年(866)登進士第﹐後不知所終。工七絕﹐詠史懷古﹐頗寓興諷。著有《詠史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八、《鑒誡錄》卷九、《唐詩紀事》卷五九、《唐才子傳》卷八。 周樸(﹖一878)   唐詩人。字見素﹐一雲字太樸。桐廬(今屬浙江)人。與方幹、李頻為詩友。後隱居福州。大中、乾符間﹐觀察使楊發、李誨嘗招延之﹐不赴。黃巢陷福州﹐求得之﹐撲不從﹒巢怒﹐斬之。作詩好苦吟﹐然文思遲緩﹐人稱“月鍛季煉”﹐往往詩未成篇﹐而佳句已傳人口。唐張為《詩人主客圖》列其為“清奇僻苦主”孟郊之上入室者。今傳《周太樸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周樸詩集序》、《唐才子傳》卷九。 歐陽批   唐詩人。福州團縣(今福建閩侯)人。咸通十年(869)進士﹐官至幕府掌書記。《全唐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淳照三山志倦二六。 公乘億   唐詩人。字壽仙﹐一作壽山。魏(今河北大名)人。近三十舉不第。咸通十二年(871)登進士第。乾符四年(877)﹐以萬年尉為京兆府試官。昭宗朝﹐為魏博樂彥頓、羅紹威從事﹐官至侍御。其詩人多書於屋壁。長於箋奏。著有《公乘億詩》、《賦集》﹐均佚。《全唐詩》存其詩四首﹐《全唐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唐拔青》卷二、卷八﹐《北夢瑣言》卷二﹐《唐詩紀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九。 張碧   唐詩人。字太碧。屢舉進士不第。嘗幕李白及其歌詩﹐故名字亦似之。舊因孟郊有《讀張碧集》詩﹐讚其“下筆証興亡﹐陳詞備風骨”﹐故以其為貞元中人。然其子張積仕南漢﹐陳振孫謂“其集中有《覽貫休上人詩》”﹐其詩自序亦稱“嘗讀《李長吉集》”﹐故其生活年代當在大和中沈述師編、杜牧序《李賀集》之後﹐為晚唐人。《讀張碧集》詩或為五代徐仲雅(亦字東野)作。其詩頗能反映社會弊病、民生疾苦﹐色彩斑駁﹐想像豐富﹐風格近於李白、李賀。元辛文房《唐才子傳B評為“天才卓絕﹐氣韻不凡”。《野田行》、《貧女》、《農父》、《秋日登岳陽樓晴望》等詩為其代表作。著有《歌行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十九首﹐《全唐詩補編》存其壽一首。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0、《唐詩紀事》卷四五、《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五。 張演   唐詩人。初名球。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咸通十三年(872)進士。《全唐詩》存其《社日村居》詩一首﹐傳誦甚廣﹐然作工駕詩﹐又作張螟詩。《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七二、《唐才子傳》卷八。 聶夷中   唐詩人。字坦之。河南中都(今河南沁陽)人。咸通十二年(871)登進士第﹐授華陰尉。後不知所終。精於古體詩。出身貧苦﹐深知民生疾苦﹐稼搖艱難。其詩反映現實﹐憫俗傷時﹐語言質實﹐風格古樸﹐備風人之旨。五代馮道謂其《傷田家》詩“語雖都俚﹐曲盡田家之情狀”﹔宋孫光憲《北夢瑣言》亦評為“言近意遠﹐合三百篇之旨”。他詩如《田家》、《公子家》、《公子行》等亦類此。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其與曹螂、劉駕等人“其源似並出孟東野﹐洗剝到極凈極真”﹐“夷中語尤關教化”。今傳《聶夷中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 周深   唐詩人。字允元。池州青陽(今屬安徽)人。成通十三年(872)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乾符中﹐調福昌尉。黃巢兵起﹐歸隱九華山。中和中﹐王徽奏為至德令。或雲其大中末以御史中丞參襄陽徐商幕府﹐乃將其與無碘事跡混淆。咸通中即有詩名﹐與許棠、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工五言詩﹐多登臨題詠之作﹐狀景抒情﹐頗有警策。亦能賦﹐其《明皇夢鐘植賦》為時人所稱。今傳《周蹈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中河段成式等襄陽唱和詩五首當為元路作。《全唐文》存其賦一篇。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一O、《唐詩紀事》卷五四、《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登科記考》8二三。 高吃   唐詩人。河朔(今山酉、河北及山東、河南黃河以北地區)人。出身寒素﹐累舉不第。咸通十四年(873)登進士第。乾寧中官至御史中丞。能詩﹐尤工七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謂其“詩思雖清”﹐然“務為奇險﹐意疏理寡”﹐獨賞其《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熇ゥ鞷漶撕讞i俊短撇拋喲□吩蛭狡涫□捌□菩畚埃□□刃吃叮□緲穹緱陀曛□矗□鏤□蚨□□鈐燉□摺薄V□小陡噠笆□貳﹗度□剖□反嫫涫□瘓懟I□絞錄<□侗泵嗡鱍浴肪砥摺Ⅰ緞綠剖欏肪□?0、《唐才子傳》卷九。 司空圖(837─908)   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咸通十年(869)登進士第。為主司王凝所賞﹐辟住其商州、宣部幕。召拜設中侍御史﹐以赴問遲留責授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得舊相盧攜賞識。攜復相﹐召為禮部員外郎﹐遷郎中。黃巢攻佔長安﹐退居河中。傅親自蜀回﹐召知制法﹐拜中書舍人。後歸隱中條山王官谷﹐又居華山。昭宗朝﹐以諫議大夫、兵部侍郎等召﹐均不赴。唐亡之明年﹐不食而卒。工文能傳﹐亦擅書法。其論詩極力推崇王維、韋應物﹐強調“味外之旨”、“韻外之致”﹐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與李生論詩書》)﹐所著《二十四詩品》﹒對後代嚴羽“妙悟”說、王士鎮“神韻”說頗有影響。其詩作大多以寫景詠物、反映隱居生活為內容。蘇武謂其“崎嶇兵亂之間﹐而待文高雅﹐猶有承平遺風”(《東坡題跋》)。如“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四座賓朋兵亂後﹐一川風物笛聲中”等句﹐頗為人稱賞。們ate有感》、《狂歌》等詩﹐則有較強社會意義。著有《一鳴集》﹐已決。後人輯有《司空表聖文集》、《司空表聖詩集》行世。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九O、《新唐書》卷一九四。 歐陽懈(﹖一881)   唐詩人。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歐陽詹孫。出入舉場二十余年﹐未得一第。嘗行卷韋昭度門下﹐十余年而慶吊之禮不虧。及昭度為相﹐令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首薦之。未行﹐一夕心病而卒。《全唐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雲溪友議》卷下、《唐放言》卷一O。 林寬   唐吽戮丑R罟□n窀=□齪睿┤恕S□□烤□□梅降塹淞O掏a3□□性誄□玻□胄硤摹18蓯頻瘸□停□鐘興屠釔蹈敖ㄖ菁八橢0堋18□□障嚳炙徑□際□=窬荽媸□盎瞥彩攏□□瀉橢腥栽淞9□□迨□=翊□讀摯硎□□貳﹗度□剖□反嫫涫□瘓懟I□絞錄<□噸閉□槁冀□狻肪硪瘓擰? 翁然   唐詩人。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大中中﹐與方幹、李頻唱和。《全唐詩》序其詩卞三首﹒小傳稱其“字子平﹐光由三年進士﹐官主客員外郎﹐歸隱青山、証召不起”﹐未詳所本﹐恐非是。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六六七。 皇甫枚   唐小說家。字遵美。安定三水(今陝西旬邑)人c咸通夫為汝州魯山令。同年由汝州人案一光自中﹐召赴樑州行在。後樑開平四年(910)活動於晉份之間。著有傳奇小說集《三水小讀》。生平事跡見《三水小牌》、《直齋書錄解題》g─一。 張喬   唐詩人。字伯遷。池州(治今安徽貴池)人。曾居九華山讀書。咸通末應舉﹐李頻主待京兆府試﹐以《月中桂》詩擅場、曾漫遊吳越、荊楚、河洛等地。黃巢兵起﹐歸隱九華山。與許棠、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五代王定保《唐被言》謂其“詩句清雅﹐它無與倫”。《聽琴》、《送許棠下第遊蜀》為其代表作。今傳《張喬詩集》。吐唐詩》存其詩二卷﹐《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一O、唐詩紀事7)卷七O、唐才子傳》卷一O。 李山甫   唐詩人。咸通中累舉進士不第﹐歸隱河東﹐與太原鄭從說幕中劉崇魯、劉崇龜兄弟唱和。中和中﹐為樂彥幀魏博從事。因宦途失意﹐怨朝中大臣﹐會王鋒出為義昌節度﹐遂唆彥導負了從訓幹途中劫殺之。光啟中﹐襄王李煉自立為帝﹐彥幀命其以判官使太原、鎮州、對州諸鎮﹐議共拒之﹐事未成﹐後不知所終。落魄有俊才﹐詩文激切﹐文筆雄健﹐多感時懷古之作。司空圖謂其詩“屬思亦縱橫”(《偶詩五首》)。今傳《李山甫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南部新書》卷丁、《唐詩紀事》卷七O、K唐才子傳》卷八﹐ 胡曾(約840一﹖)   唐詩人。號秋田、邵陽(今屬湖南)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十二年(871)﹐為路巖劍南酉川從事﹐曾草書答南蠻。乾符中﹐復為高驕西川記事。驕移鎮荊南﹐又往依之。後曾權攝延唐令。以為詩當“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怠忽﹐非徒尚練麗瑰奇而已”﹐故“采前工得失”﹐著《詠史詩口一百五十篇﹐“雖則譏諷古人﹐實欲j$補當代﹐幾與大雅相近者”(《詠史詩序們。(四庫全行總目X謂“其追述興亡一﹐意存勸戒﹒為大旨不。諄於風人”。《詠史詩》體裁均為七絕﹐語言通俗﹐傳誦甚廣。今存陳蓋、米崇吉評注本。著有《安定集》﹐已佚。今傳《胡曾詠史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五篇。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一。《唐才子傳》卷八。 張孜   唐詩人。京兆(治今陝西西安)人。嗜酒如狂﹐好詩成腐。初作多不善﹐積二十余年未成卷軸。相傳後夢李白授詩﹐爾後所作悉幹教化﹐時人稍稍善之。信宗幸蜀﹐孜作《雜言》數篇﹐傷時頗切。京師收復﹐時宰遣人收捕之﹐遂易姓名亡匿﹐不知所終。《全唐詩》、《全唐詩補編供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鑒誡錄》卷九。 唐老用   唐詩人。字茂業。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咸通中應進士舉﹐十余年下第。乾符末﹐避亂居於漢南﹐自號鹿門先生。中和四年(884)﹐為王重萊河中節度掌書記。歷節度副使﹐晉、紛、慈三州刺史。光啟末﹐王重榮被害﹐坐貶漢中椽曹。楊守亮鎮興元﹐署為判官。龍紀元年(889)﹐官間州司馬﹐後為間、壁二州刺史。博學多才﹐師溫庭氮李商隱為詩﹐辭藻華贍﹐善用故實﹐頗為後人所稱﹐然亦以此遭詭病。宋初劉紹、楊億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而好之﹐至示學詩者以為模式(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明楊慎《升庵詩話》亦謂其絕句“用事隱僻﹐而諷喻悠遠似李義山”。今傳《鹿門集》。《全唐詩》存其詩二卷﹐其中混入元戴表元、許謙詩四十余首。生平事跡見《唐文拾遺》卷三三鄭貽《鹿門詩集敘》、《舊唐書》卷一九o、《新唐書浩八九、《寶刻叢編》卷六。 莊南傑   唐詩人。或雲其字英才﹐實無所據。越(今浙江一帶)人。登進士第。嘗受學於賈島。王樂府雜歌﹐元李文房《唐才於傳》謂其“詩體似長吉﹐氣雖壯道﹐語過鐫鑿”。著有《雜歌行》﹐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五首。或雲《全唐詩》卷七八五無名氏《春二首》以下十七首為其所作﹐無確據。生平事跡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唐才子傳》卷五。 喻坦之   唐詩人。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成通中﹐累舉進土不第﹐久困長安﹐又曾北遊代北。後歸故山﹐坎理而終。工律詩﹐與張喬、許棠、鄭谷等齊名﹐合稱“咸通十哲”。又與萬幹、李頻、薛能友善﹐有詩唱和。著有《喻坦之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據言》卷一O、《唐才子傳》卷九。 羅邱   唐詩人。余杭(今屬浙江)人。累舉進士不第。曾赴職單於都護府。成通未﹐江酉觀察使崔安潛欲辟為僚佐﹐為幕史所沮﹐後俯就督郵﹐抑鬱而卒。光化三年(900)﹐韋莊奏請追贈及第。與宗人羅隱、羅虯齊名﹐時號“三羅”。五代王定保《唐技言》謂其“才清而綿致”。長於七言律絕。詩多怨憤刺譏之作﹐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無一題不以寄怨”。今傳《羅郵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王朝小說》有《蔣子文傳》﹐舊題為其所撰﹐未盡可信。生平事跡見《唐規言》卷一O、《唐詩紀事》卷六八。 許彬   唐詩人。名一作郴﹐一作琳﹐疑均誤。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咸通中應舉﹐屢試不第。曾羈旅湘中、黔中、漢南﹐又寄居江西廬山。後歸鄉裡﹐受辟為福建觀察巡官。中和三年(883)﹐為要州軍事判官。與許棠、鄭谷交遊。以工律詩稱於時。《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十之三與項斯詩重出。生平事跡見《劇談錄》卷下、《莆陽黃御史集‧答陳皤隱論詩書》、《唐詩紀事》卷七一、《景定亞州圖經倦二。 顧雲(﹖一約8卯)   唐文學家。宇垂象﹐一字士龍。池州秋浦(今安徽貴池)人。少與杜苟鶴、殷文圭讀書九華山。乾符元年(874)登進士第。為淮南節度使高驕招討判官。驕死﹐屏居湖州零川﹐閉門著書。大順中﹐受詔修宣、靚、值三朝實錄﹐自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著有《賦》、《啟事》、《鳳策聯華》、《顧氏編遺》、《黃川總載》、《纂新文苑》、《集遺具錄》﹐均快。後人將其遺詩佚文輯入《貴池先哲遺書》。《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存其文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掀言》卷一二、《唐詩紀事低六七。 林肯   唐文學家。字降臣。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乾符二年(875)登進士第。官秘書正字。乾符末東歸﹐辟福建團練巡官、監察御史。後仕至毛詩博士、金州刺史。工詩賦﹐文非所長。著有《林嵩賦》、《林嵩詩》﹐均佚。《全唐詩》存其詩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淳照三山志浩二六、《唐才子傳》卷九。 孫提   唐詩人。字龍光。樂安(今山東博興)人。乾符五年(878)狀元及第。累官至京兆尹。乾寧二年(895)﹐遷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四年﹐罷相﹐貶荷州司馬。《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四首﹐其中《答門生王渙》詩為裴蟄作。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八三。 康餅   珛謘憎嚄煍痝@難□搖W旨菅浴3□藎ㄖ謂癜不展蟪兀┤恕G□□迥輳?878)登進士第﹐六年登博學宏詞科。官至崇文館校書郎。廣明亂後﹐退居故鄉。其間曾人宣州回頹幕府。著有傳奇小說集《劇談錄》。此書記天寶以來異聞瑣事﹐亦間雜神怪故事。《全唐詩》卷八九O收其詞一首。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二、《登科記考》卷二三、《四庫提要辨証》卷一八。 錢規   唐文學家。字瑞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錢起曾孫。乾符六年(879)登進士第。龍紀元年(889)為太常博士﹐歷京兆參軍﹐以藍田尉充集賢校理。乾寧二年(895)﹐宰相王持擺為膳部郎中、知制法﹐遷中書舍人。光化三年(900)﹐王傳被貶﹐坐出為撫州司馬。善文辭。工詩﹐尤長絕句。其《江行無題》、《春恨》、《未展芭蕉》等詩均為傳世佳作。自編詩五百四十首、表奏百篇為《舟中錄》﹐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存其文近六卷。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三六錢翔《舟中錄序》、《新唐書》卷一七七、《唐才子傳》卷九。 來鵬   唐詩人。曾應進士舉。乾符末﹐福建觀察使韋怕受其才﹐欲妻以女﹐未果。後遊蜀﹐卒於通議郎。或以為即來鴿﹐非是。詩思清麗。著鬱來鵬詩》﹐已佚。《全唐詩》編來鴿詩一卷﹐中即存其詩。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七、《唐詩紀事》卷五六。薛昭蘊   唐末詞人。曾官侍郎。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花間集烤証疑為薛昭緯。孫光憲《北夢瑣言》雲﹕“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飭而行﹐旁若無人。好唱《烷溪沙》詞。”似可信。另詳薛昭緯條。《花間集》收其詞十九首。王國維輯有《薛侍郎詞》。生平事跡見們日唐書》卷一五三、《新唐書》卷一六二。 薛昭緯   唐詩人。字紀化。河中寶鼎(今山西萬榮)人。登進士第。值宗朝﹐官相部、禮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乾寧三年(896)﹐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歷戶兵二部侍郎、御史中丞。天復中﹐貶澳州刺史(一作登州司馬)。車於洪州。文章秀麗。《全唐詩》存其詩H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另王國維以為《花間集》所收薛昭蘊為薛昭緯之誤。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八、《舊唐書》卷一五三、《新唐書》卷一六二、《唐詩紀事倦六七。 羅虯   唐詩人。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累舉進士不第。交通宦官﹐與秦韜玉等合稱“芳林十哲”。中和中﹐為顧州李孝恭從事﹐慕歌妓杜紅兒﹐令之歌﹐贈以增彩﹐孝恭以紅兒為副使所屬意﹐令勿受。怒﹐殺紅兒﹐既而追悔﹐以古美女比紅兒﹐賦《比紅兒》詩百首﹐行於時。後為台州刺史。與宗人羅隱、羅邱齊名﹐時號“三羅”。其《比紅兒》詩詞藻富艷﹐然“體固凡庸﹐無大可采”(元辛文房《唐才子傳》)。今傳《比紅兒詩》。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一O、《唐詩紀事》卷六九、《唐才子傳》卷九。 趙光遠   唐詩人。京兆奉天(今陝西乾縣)人。宰相趙隱侄。應進士舉不第。乾符中﹐自恃門第才華﹐不拘小節﹐與貴介公子恣遊狹斜。光化三年(900)﹐韋莊奏請追贈進士及第。或雲其官御史中丞﹐乃將其與趙光逢相混。或雲其著《北裡志》﹐亦誤。詩多呷妓之作。《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北裡志》、《唐才子傳》卷九。 章碣   唐詩人。睦州桐廬(今屬浙江)人﹐移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或雲章孝標子。咸通中﹐與方幹、羅隱為友。累舉進士不第。乾符四年(877)下第﹐作《東都望幸》詩刺主司高湘。黃巢兵起﹐舊江東﹐曾至常州﹐後流落不遇而終。同時有章魯封﹐見貫休《懷錢塘羅隱章魯封》詩及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以為魯封乃其字。為詩多憤世疾俗語﹐詩風近羅隱。又作七律﹐一、三、五、七句押民韻﹐二、四、六、八旬押平韻﹐自號“變體”﹐時人效之。《焚書坑》詩為其傳世名作。今傳《章調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掖言》卷九、《唐才子傳》卷九。 秦韜玉   唐詩人。字中明﹐一作仲明。湘中(今湖南)人。累舉不第。因其父為左軍軍將﹐遂出入宦官田令孜之門﹐為神策軍判官。與同時交遊中貴者沈雲翔、溫憲等合稱“芳林十哲”。隨傅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四年﹐官至工部侍郎、判度支﹐為田令孜十軍司馬。有詞藻﹐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謂其“工歌吟﹐恬和測亮”。詠湘中山水詩為陶岳所賞﹐稱“曲盡其妙”(來阮元《詩話總龜》前集輯《零陵總記》)。《貧女》詩為傳世名作。著有《投知小錄》﹐已使。今傳《秦韜玉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掖言》卷九、《益州名畫錄》卷上、《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倦九。 韓#(842一約923)   唐詩人。字致堯﹐或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初應舉不第﹐久困名場。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佐河中幕﹐召充左拾遺。乾寧末﹐自劃部員外郎為鳳翔節度掌書記。光化中﹐自司勛郎中入為翰林學士﹐歷左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兵戶二部侍郎、學士承旨。嘗預定策誅宦官劉季述﹐深得昭宗倚重﹐數欲以為相﹐終未果。天復三年(903)﹐以不附朱全忠貶消州司馬﹐再貶榮做尉﹐徙鄧州司馬。天枯H年(905)﹐復召為學士﹐不赴﹐入閩依王審知。唐亡﹐輾轉徙居南安﹐卒。十歲能詩﹐李商隱贈詩有“雛風清於老鳳聲”之讚。早歲詩多涉艷情﹐宋許額《彥周詩話》引高秀實語謂其“麗而無骨”﹐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其“艷奪溫李”。詩收《香在集》中﹐故後人稱艷情詩為香書體。然其中不乏文詞清麗、抒ヂ韺嚘S□鈧□鰨□兌蚜埂貳Ⅰ逗□騁埂返瓤晌□□懟<安斡□頗┬□趾湍媳既朊觶□魘□褪鑫偶□□巧聳本鄭□謝成硎潰□□□健笆寄├□蝗緹擔□剎故反□□小保a逗□諍脖鵂□稀罰□F涫□嗥□越□濉B墑□Ψu鷗Α16釕桃□□撓諧劣舳俅□□紓□晃拇是謇觶□櫓縷嗤瘢□躍咼婺俊﹗端目餿□樽苣俊肺狡洹熬鐘詵縉闢□牒癲患扒叭耍□□曳咧□□筆幣纈謨□狻保□暗饕斕筆泵頤抑□□保□砦□硤莆謀手□胤鎩﹗豆識肌貳Ⅰ棟財丁貳Ⅰ蹲隕誠氐至□□□等□菥□□蟠迓浣鑰找蠐幸瘓闆返仁□□□□爛□鰲V□小逗□鍪□貳Ⅰ斷憬都□貳Ⅰ督瘀敲薌恰貳13翊□斷愫曇□芳啊逗□諍脖鵂□罰ㄓ置□隊襠介勻思□貳Ⅰ逗□擦旨□罰□﹗度□剖□反嫫涫□木懟I□絞錄<□緞綠剖欏肪硪話巳□Ⅰ短撇拋喲□肪砭擰Ⅰ妒□□呵鎩肪砭盼濉U鵓□小逗□兄寄昶住貳? 陸希聲   唐文學家。自號君陽遁裡。吳(今江蘇蘇州)人。初為嶺南從事。後隱於義興。乾符初召為右拾遺﹐累格款州刺史。昭宗時召為給事中﹐拜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為太子少師。卒子李茂貞兵犯京師之後。《新胄書》本傳稱其“博學善屬文﹐通《易》、《春秋》、《老子》”。詩長於七絕﹐《陽羨雜詠》十九首尤為著名。明楊慎極進其《梅花塢》詩﹐以為“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升庵詩話》)。《全唐詩》存其待二十H首﹐《全唐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六、《唐詩紀事》卷四八。 李沈(﹖一895)   唐詩人。字東濟。江夏(今湖北武昌)人。父暖﹐昭宗時為相。乾寧二年(895)﹐父子同為王行瑜所殺。少有俊才﹐應舉時文卷行《明易先生書》、《答明易先生書》﹐朝士覽之﹐莫測其涯埃。其詩多為樂府﹐風格肖李賀。《全唐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七、們日唐書》卷一五七、《新唐書》卷一四六。 李昭象(約844一﹖)   唐詩人。字化文。荊州石首(今屬湖北)人。父方玄﹐卒池州刺史任﹐因家池州。咸通未﹐以文為宰相路巖所知﹐將薦於朝﹐會巖罷相﹐事寢。南歸﹐移居九華山。龍紀中﹐楊行密以書招之﹐不赴。與顧雲、張喬、許棠、周蹈、杜苟鶴等唱和。《全唐詩》存其詩人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七。 修睦(﹖一引8)   唐詩僧。號楚湘。曾經行長安、廣陵、岳陽等地。昭宗時﹐居廬山東林寺﹐為洪州僧正。後赴吳辟命。天相十五年(918)死於朱雀之難。與齊己、虛中、貫休唱酬。李咸用盛讚之﹐謂貫休之後﹐唯修睦一人而已。著有《東林集》﹐已化《全唐詩》存其詩二十七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廬山記港一、《唐音癸簽》卷二九。 處默   唐詩僧。幼於金華(今屬浙江)寺院出家﹐與貫休互有詩篇酬答。後遊歷四方﹐至抗、潤諸州﹐與羅隱唱和﹐又居廬山、九華山。卒﹐裴說有詩哭之。著有《處默詩》﹐已化《全唐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九二二曇域《禪月集序》。 尚顏   唐詩僧。俗姓薛﹐字茂聖。乾符中﹐受知於徐州節度使薛能。後居荊門十年。昭宗景福中曾人京。光化中﹐復以文章供奉內廷﹐賜紫。又曾居於廬山、潭州、峽州等地。卒年九十余。詩師賈島﹐好苦吟﹐工五言詩﹐詩人方於陳陶、陸龜蒙、鄭谷、李洞、司空圖、吳融、齊己均與唱和。明胡震亨《唐音癸簽i謂其詩“不入聲相﹐直以清寂境構成”﹐宜乎當時人以為“功妙旨深”。今傳《尚顏詩集》。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二九顏完《顏上人集序》、《唐詩紀事》卷七七。 呂從慶   唐詩人。本大樑(今河南開封)人﹐從其祖宦居金陵。廣明中﹐避亂之欽縣。唐亡﹐徙居褳德之豐溪。每以陶潛自況﹐自號豐溪釣斐。南唐時卒﹐年九十七。著有《豐溪存稿》﹐今存﹐《全唐詩補編》據以補錄其詩一卷﹐《四庫全書總目》以此書明以前未見著錄流傳為疑。生平事跡見《豐溪存槁》附序。 崔塗   唐詩人。字禮山。睦州(治今浙江建德)人。中和中﹐傅宗在蜀﹐遂赴蜀應舉。光啟四年(888)登進士第。後不知所終。工近體詩。蓋窮年漂泊﹐足跡遍巴蜀、吳楚、秦隴、河南等地﹐故詩多羈旅離怨之作﹐詞情凄苦﹐頗多佳句。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謂其“寫景狀懷﹐往往宣陶肺腑”﹐“意味俱遠”。《巴山道中除夜書懷》、《孤雁》、《春夕》等詩為其代表作。今傳《崔塗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 吳融(﹖一903)   唐文學家。字於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舉進士﹐二十年不第﹐曾隱茅山﹐又徙居長洲。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韋昭度討蜀﹐表為掌書記。入朝為補網、員外郎。乾寧二年(895)滴官江陵﹐與貫休往還。三年﹐召人﹐以禮部郎中充翰林學土﹐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天復初﹐昭宗奔鳳翔﹐扈從不及﹐客居圖鄉。召還﹐遷翰林承旨學士﹐卒於官。其詩多唱酬題詠之作﹐偶有刺譏時政者﹐元李文房《唐才子傳似為“靡麗有余而雅重不足”﹐《四庫全書總目》則稱其“音節諧雅﹐猶有中唐之遺風”。尤長制法。有《唐英歌詩》行世。《全唐詩》存其詩四卷﹐《全唐文》存其文十六篇。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二O三、《唐才子傳》卷九。 溫憲   唐詩人。太原祁縣(今屬山酉)人。咸通中應進士舉﹐以父庭搞文多刺時﹐屢為主司所抑。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終於山南西道從事。與許棠、鄭谷等合稱“咸通十哲”。嘗詠峽蝶詩﹐程修己稱之﹐且作畫以寫其思。《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吽憮仁活撐u莆氖耙擰反嫫湮囊黃□I□絞錄<□短萍佳浴肪硪籓、《唐才子傳》卷九、《金石續編》卷─一溫憲《長史程修己墓志銘》。 唐備   唐詩人。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工古風詩﹐多寓刺譏﹐頗幹教化﹐為時所稱。《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唐才子傳》卷九。 王駕   唐詩人。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中和中﹐赴蜀應舉不第。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授校書郎。乾寧中﹐官至禮部員外郎。與司空圖、鄭谷為詩友。司空圖謂其“五言所得﹐長於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與王駕評詩書》)。其《社日》、《雨晴》等詩傳誦甚廣。著有《王駕詩集》﹒已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九。 羅素   唐文學家。字子制。臨鄧(今四川鄧蛛)人。大順Th年(891)登進土第。授左拾遺、起居郎。唐亡﹐又仕後樑﹐為主客員外郎。文學優贍﹐操守甚高。與黃滔、羅隱等交好﹐有詩唱和。其《請褒贈劉著疏》為時論推重。《全唐詩》存其詩三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斷﹨J一﹐《全唐文》存其文十九篇﹐《唐文續拾》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五、唐詩紀事》卷六八。 杜苟鶴(846─904)   唐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城(今安徽石台)人。或傳其為杜牧出妾之子﹐非是。初讀書九華山﹐與顧雲、殷文圭等為友。累舉進士不第﹐漫遊閩越、荊楚、樑宋等地﹐復歸隱山中十五年。大順二年(891)登進士第﹐時危世亂﹐復還舊山。宣州節度使田領辟為從事。天復三年(903)出使大樑﹐值額兵敗﹐遂留樑。次年﹐朱溫奏為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旋病率。工詩。自雲“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又雲“言論關時物﹐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寄李處士》)。其詩雖未能擺脫唐末士子投獻唱和之習氣﹐但在亂離之中﹐能繼承杜甫、白居易的傳統﹐以短小精悍之律絕、淺近通俗之語言、白描之手法﹐反映民生疾苦﹐抨擊黑暗現實。後人稱為“杜苟鶴體”。《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史》、《再經胡城縣》、《春宮怨》諸詩為其傳世名作。著有(風集)(又名《杜苟鶴文集》)﹐今存。《全唐詩》存其詩三卷。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六、《舊五代史》卷二四、《唐詩紀事》卷六五、《後才子傳》卷九。 吳仁自(﹖一約901)   唐詩人。字廷寶。蘇州(今屬江蘇)人﹐一作關右人。大順中登進士第。入浙。錢援聞其名﹐欲辟幕職﹐以詩固辭。及銀母卒﹐命撰墓銘﹐不從﹐遂沉之於東小江。或雲團拒撰《羅城記》見害。著有《吳仁壁詩》﹐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十一首。生平事跡見《吳越備史‧補遺》、《十國春秋》卷八八。 張昭   唐詞人。小字阿灰﹐一作阿咸。南陽(今屬河南)人。尚書張偉從子。大順二年(891)進士。與杜苟鶴交往。官至右補閾。《北夢瑣言》錄其《烷溪沙》詞一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唐掖言j卷──一、卷一二﹐《北夢瑣言》卷四、卷八﹐《唐詩紀事低六八。 李洞(﹖一約893)   唐詩人。字才江。京兆(治今陝西西安)人。唐諸王裔孫。屢舉進士不第。廣明、中和中﹐入蜀。大順二年(891)﹐裴資知貢舉﹐獻詩有“公道此時如不得﹐昭陵拗哭一生休”之句﹐然終落第﹐人以為屈。復客遊東蜀﹐病卒。酷慕賈島為詩﹐鑄島銅像﹐事之如神。又集島警句及唐請人警句各五十聯為《詩句圖》。其詩肖賈島﹐鍛煉苦吟﹐頗多佳句﹐人或病其僻澀﹐獨吳融賞其奇峭。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其能“自具生面﹐所恨刻求新異﹐艱僻良苦耳”。今傳《李洞詩慼撒@ㄒ蛔鰲獨畈漚□□□罰□﹗度□剖□反嫫涫□□懟I□絞錄<□短萍佳浴肪硪?0、《唐詩紀事》卷五八、《唐才子傳》卷九。 張窮窕   唐女詩人。曾避亂居成都﹐作詩上成都從事﹐為時人推重。韋莊《又玄集》選錄其《寄故人》詩。《全唐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又玄集》卷下、《鑒誡錄》卷一O、l唐詩紀事》卷七九。 子蘭   唐詩僧。昭宗時﹐以文章供奉。頗有傷悼長安殘破、感懷民生凋敝之作﹐當作於黃巢攻陷長安之後。著有《釋子蘭詩》一卷﹐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八二四。 戴司顏   唐詩人。其名一作思顏。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景福中﹐官至太常博士。有詩名。詩入選韋我《才調集》。《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唐撤言》卷五、《唐詩紀事》卷六六、《唐才子傳》卷九。 鄭谷(約851一約910)   唐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幼聰穎。及冠﹐應進士舉﹐遊舉場凡十六年。廣明元年(880)避亂入蜀。光啟三年(887)登進士第。景福二年(893)﹐釋褐鄂縣尉﹐攝京兆參軍﹐遷有拾遺、右補問。乾寧四年(897)﹐從駕華州﹐遷都官郎中。約天復未歸隱宜春。入樑﹐卒。世稱鄭都官。又因《鴨鵝》詩得名﹐人稱鄭鴻碼。工詩﹐曾受知於馬戴、薛能、李頻﹐又與張喬、周路等合稱“咸通十哲”。嘗與齊己切磋詩藝﹐齊己呼為“一字師”。其詩多投贈唱和、寫景詠物之作﹐然屢遭喪亂﹐能將個人憂憤與時代哀愁融鑄其中﹐聲調悲涼。《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往往於風調之中獨饒思致”﹐堪為“晚唐之巨率”。因其詩辭意清婉明白﹐不俚不野﹐五代至宋初﹐士大夫家及裡巷間威以教兒童。《海棠》、《淮上與友人別》等詩為傳世名作。曾自編詩三百首為《雲台編》﹐又著《宜陽外編》。今傳《鄭守荍撰牷撒@ㄓ置□對舖u唷罰□I□絞錄<□讀□□募□肪砭擰噸6脊倌貢懟貳Ⅰ短撇拋喲□肪砭擰U圓□接小噸9饒昶讂。 高彥休(854─﹖)   唐小說家。號參寥於。乾符甲午歲(874)舉進土。中和間﹐以朝議郎守咸陽縣尉﹐曾攝淮南節度使高驕幕府之鹽鐵巡官。著有筆記小說們史》二卷。生平事跡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証》卷一八。 鄭良士(856一930)   唐詩人。舊名昌士﹐字君夢。仙遊(今屬福建)人。累舉進士不第。景福二年(8%)﹐進詩五百篇﹐授四門博士(或雲授補解)﹐累遷康、恩二州刺史。天復元年(901)﹐棄官歸隱仙遊白巖。復受王審知辟﹐官至威武軍節度掌書記﹐轉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工詩能文。著有《白巖文集》、《白巖詩集》、《中壘集》﹐均佚。《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仙溪志》卷四、《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九五。 崔致遠(857一﹖)   唐時新羅文學家。字海夫﹐號孤雲。新羅(今韓國)慶州沙樑部人。十二歲來唐求學。乾符元年(874)登進士第﹐授保水尉。廣明元年(880)入揚州高驕幕府。光啟元年(885)返新羅﹐歷官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太山都太守、富城郡太守。曾出使唐朝。後棄官隱居伽耶山海印寺。在唐前後十六年﹐通漢語﹐精詩文。與羅隱、顧雲等相知。其詩以近體為多﹐多寫高驕軍中生活﹐亦有追念故國、懷友送人之作。其文文辭典麗﹐氣韻沉雄﹐多為在高驕幕中所作文告表奏。有《桂苑筆耕集》。《全唐詩選》存其詩一首、斷句若幹﹐《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七十多首﹐《唐文拾遺》存其文十一卷。生平事跡見《三國史記》卷四六、《登科記考》卷二三。 工渙(85─901)   唐文學家。字文吉。太原(今屬山西)人。中和、光啟中﹐佐滑州王鋒、京兆鄭延昌幕掌箋奏。植C扯□輳?891)登進士第。佐徐彥若興元幕。入朝﹐歷拾遺、補解、起居郎﹐後轉司勛、考功、交部員外郎。徐彥若鎮嶺南﹐請為節度掌書記﹐授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道卒。或以為其年九十﹐以禮部侍郎致仕﹐乃將其與宋人王渙相混。長於箋奏﹐尤擅詩文。其《惆悵詩十二首》詠古佳人才子深懷感怨者﹐哀傷媚嫵﹐播在人口。著有詞賦詩文約五百余篇﹐又著有《燕南筆稿》、《西府筆稿》、《從知筆稿》﹐均散佚。《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生平事跡見岑仲勉《金石論叢》錄存盧光濟《唐故清海軍節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唐詩紀事》卷六六、《唐才子傳》卷一O。 鄭準(﹖一約902)   唐文學家。字不欺。榮陽(今屬河南)人。乾寧初登進士第﹐居荊南成油幕掌箋奏十年。因事請解職﹐油怒其去﹐殺之。常欲比肩陳琳、阮璃﹐自集所作為《劉表軍書》三卷﹐《北夢瑣言》謂“雖有胸襟而辭體不雅”。能詩﹐與貫休、尚顏唱酬。著有《清宮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七、《舊五代史》卷六o。 李咸用   唐詩人。袁州(治今江西宜春)人﹐郡望隴西(今甘肅臨挑南)。唐末舉進士不第﹐自稱“麻衣未識帝城塵﹐四十為儒是病身”。寓居湘中、廬山等地﹐與修睦友善唱和。後官浙西推官﹐約後樑時卒。所作多表現亂離之世﹐失意之情。宋楊萬裡曾摘其《春日》、鵬來進士鵬》中旬﹐謂善狀征人凄苦之情﹐能“使人發融冶之歡於荒寒無聊之中﹐動慘戚之感於笑談方澤之初”﹐為“國風之遺音﹐江左之異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著有《披沙集》﹐今存。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一O。 蘇拯   唐詩人。昭宗時在世。與曹評、劉駕、聶夷中等於唐末均以五言古詩鳴。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請人詩均似從孟郊出﹐“唯拯平平﹐為似學究耳”。所作《織婦女》、《蜘蛛喻》等詩﹐譏刺現實黑暗﹐關懷民生疾苦﹐存抒下情而通諷喻之旨。著有《蘇拯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技言》卷一一。 棲婦   唐詩僧。俗姓胡。洞庭(今兩湖洞庭湖區)人。曾遊漢陽、潤州、嶺南等地﹐又曾居廬山屏風巖及南岳﹐與齊己、虛中等友善唱和。《全唐詩》存其詩十二首。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八。 唐求   唐詩人。求一作球。成都(今屬四川)人。性放曠疏逸﹐不樂性進。居灌縣味江山﹐人稱唐隱居。王建帥蜀﹐召為參謀﹐不就。好吟詩﹐每成詩﹐即捻搞成九﹐納大瓢中。後病﹐投瓢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其詩為時人所傳。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評為“氣韻清新﹐每動奇趣﹐工而不僻”。今傳《唐求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五O、《唐才子傳》卷一O。 黃崇嘏   唐女詩人。臨鄧(今四)l鄧睞)人。年三十許未嫁﹐好著男裝。昭宗時﹐因失火事下獄﹐上詩自陳﹐自稱鄉貢進士。留司府事周培尼詩﹐釋之﹐薦攝府司戶參軍﹐後復欲以女妻之。崇根乃獻詩自陳為女子﹐乞罷府職﹐歸臨鄧舊隱。《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太平廣記》卷三六七。 隱巒   唐詩僧。曾居廬山﹐後人蜀。《全唐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八二五。 景雲   唐詩僧。曾學張旭為草書﹐當為天寶後人。或雲其與岑參同時﹐乃誤以岑參詩中景雲寺名為僧名。《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宣和書譜》卷一九、《書史會要》卷五。 葛鴉兒   唐女詩人。韋莊《又玄集》選錄其《懷良人》詩。《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又玄集》卷下。 劉媛   唐女詩人。援一作援。五代韋莊《又玄集》恁珥p涫□皇住﹗度□剖□反嫫涫□□住I□絞錄<□隊中□□肪硐隆? 姚月華   唐女詩人。五代韋級《才調集》錄其《古怨二首》﹐《樂府詩集》錄其《怨詩效徐淑體》詩。《全唐詩》存其詩六首﹐余H首為白居易、張籍作。《艷異類編》等記其夢月能詩及與書生楊達戀愛故事﹐均當後人附會。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二、《全唐詩倦八00。 程長文   唐女詩人。邵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能書。為強暴所誣﹐系獄﹐獻詩雪冤。韋莊《又玄集》選錄其《書情上使君》詩。《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又玄集》卷下。 張文姬   唐女詩人。鮑參軍妻。五代韋莊《又玄集》選錄其詩二首。《全唐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又玄集》卷下。 吳商浩   唐詩人。明州(治今浙江寧波)人。赴長安應試不第﹐曾遊塞上、巫峽、洛陽、湘中等地。工近體詩。《全唐詩》存其詩九首。其余生平事跡無考。 蔣吉   唐詩人。唐末人。自雲家近吳山﹐曾遊歷長安、塞外、嶺南等地。著有《蔣吉集》﹐已傷。《全唐詩》存其詩十五首。生平事跡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 周曇   唐詩人。唐末官國子直講。著《詠史詩》八卷﹐分為唐虞、三代、春秋戰國等門﹐詠歷史人物﹐加以評價﹐以觀古知今。但其詩主要以概括敘述史實為主﹐流於平淡。體裁均為七絕。今傳《周曇詠史詩》。《全唐詩》存其詩二卷。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七二八。 韓溉   唐詩人。江南人。約為唐末人。著有《韓溉詩》﹐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七首﹐中一首為李群玉詩﹐另四首或作韓喜詩。或以為韓溉、韓喜為同一人。生平事跡見《宋史》卷二0八、《全唐詩》卷七六八。 孫部   唐文學家。字希韓。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乾寧四年(897)登進士第。歷校書郎、河南府文學﹐唐末官至左拾遺。朱溫篡唐﹐即著《春秋無賢人論》﹐脫冠裳﹐著布衣﹐歸隱故園﹐著書紀年悉用甲子﹐以示不臣之義。好孟、苟、揚雄之書﹐師韓癒為文。亦能詩。著有《孫子文纂》、《孫氏小集》、《文格》﹐均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七首﹐《全唐文》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唐詩紀事》卷六一、《十國春秋》卷八八。 王級   唐詩人。字虛中﹐自號臨沂子。宜春(今屬江西)人。乾寧五年(898)登進士第。歷國子博士。後以尚書郎中致仕。長於樂府。未第時為《玉樹曲》﹐大播於時。著有《王毅詩集》、《歷代忠臣臨老不變圖》﹐編禮部進士所行卷為《觀光集》﹐均佚。《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唐詩紀事》卷七O、《唐才子傳》卷一0。 鍺載   唐詩人。字厚之。家貧﹐客樑宋間。乾寧五年(898)登進士第。後流落而終。著有(載詩)﹐或作《詠史詩》﹐疑非一書﹐今佚。《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有杜牧等詩誤入。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唐詩紀事》卷五九、《唐才子傳》卷一O。 路德延   唐詩人。字昌遠。魏州冠氏(今山東冠縣)人。路巖之侄。少聰穎﹐嘗作《芭蕉》詩﹐傳於都下。然坐路巖貶死累﹐久不能振。光化元年(898)登進士第。天佑中﹐授拾遺。河中節度使朱友謙辟掌書記﹐甚禮之。後禮懈﹐作《小兒侍》五十韻刺友謙。友謙大怒﹐沉之於黃河。《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們日唐書》卷一七七、《唐詩紀事》卷八六三。 崔道融(﹖一907)   唐詩人。荊州(治今湖北荊沙)人。黃巢兵起﹐避地東浮﹐隱居溫州仙巖山﹐自號東巨散人。征為永嘉令。後入閩依王審知﹐詔征為右補解﹐未行﹐病卒。以詩名﹐與方幹、司空圖唱和。尤工絕句﹐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謂其“語意妙甚”﹐“古人復生﹐亦不多讓”。乾寧二年(895)﹐自編詩文為《東浮集》十卷﹐又著有《申唐詩》﹐均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莆陽黃御史集‧祭崔補們道融》、《直齋書錄解題倦一九、《唐才子傳》卷九、《十國春秋》卷九五。 可止(860──934)   唐詩僧。俗姓馬。范陽(治今北京)人。年十二出家為僧。乾寧三年(896)進詩﹐賜紫袈裟﹐供奉內殿﹐後歸鄉。後唐天成三年(928)﹐居洛陽長壽寺﹐秦王李從榮奏署文智大師。工近體詩。著有《三山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宋高僧傳》卷七。 齊己(864一約943)   唐詩僧。俗姓胡﹐名得生﹐自號衡岳沙門。潭州益陽(今屬湖南)人。本佃戶子﹐幼穎悟﹐牧牛時常以竹枝畫牛背為詩。後於大偽山同慶寺出家。曾至洪州、九江﹐住豫章觀音院。又曾至袁州﹐與鄭谷結為詩友。後居長沙道林寺﹐與馬殷幕中文士徐仲雅輩交遊。因有贅疣﹐人戲呼為詩囊。後樑龍德元年(921)﹐將入蜀﹐至江陵﹐為高季興所留﹐於龍興寺安置﹐署為僧正。然居常慢慢﹐病卒。為詩尚鍛煉﹐好苦吟。孫光憲謂其“趣尚孤潔﹐詞韻清潤﹐平淡而意遠”(《白蓮集序》)。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則謂其於清潤平淡外﹐“亦復高遠冷峭”。尤工五律﹐《四庫全書總目》謂其“雖頗沿武功一派﹐而風格獨道﹐如《劍客》、《聽琴》、《祝融峰》諸篇﹐猶有大歷以還造意”。著有《白蓮集》、《風騷旨格》﹐今存。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九OO孫光憲《白蓮集序》、(高僧傳)卷三O、《唐詩紀事》卷七五、《唐才子傳》卷九。 李曄(867一904)   即唐昭宗。唐代皇帝。唐值宗弟。公元888─904年在位。原名傑。初封壽王。供宗死﹐由宦官楊復恭迎立。乾寧中﹐李茂貞起兵犯闊﹐奔華州﹐後還長安。天葡囮鰝蝸w□□=僂□鏘琛L□釉□輳?904)被迫遷洛陽﹐為朱全忠殺害。《全唐詩》存其詞四首。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O。 楊費   唐文學家。自號弘農子。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昭宗時曾為宣州四額上客﹐知額力不足以抗楊行密﹐著《溺賦》以戒之﹐額不用而敗。終身不仕﹐以處士終。能詩﹐工賦善文、與杜苟鶴、康餅、張喬、鄭谷等為詩友﹐以《冗書》馳名士大夫間。其文頗有氣勢﹐《蓄貍說》、《善惡鑒》、《植蘭說》等皆為佳篇。《全唐詩》存其詩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八九、《唐才子傳》卷一O。 裴說   唐詩人。桂州(治今廣西桂林)人。屢應進士舉不第﹐羈泊湖南、江西等地﹐與曹鬆、王貞白、貫休、處默等為詩友。天佑三年(906)狀元及第﹐官至補閉、禮部員外郎。詩學賈島。五律之外﹐亦工歌行。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其“時出意外句聳人觀﹐《寄邊衣》長歌亦綿宛中情”。今有《裴說詩》傳世。《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補編》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五。 羅紹成(877─910)   唐詩人。字端己。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人。文德初﹐授天雄軍節度副使。光化元年(898)﹐繼父弘信為天雄軍節度使。天佑初﹐檢校太尉﹐守侍中﹐進封郵王。入樑﹐位至守太師、兼中書令﹐在鎮十余年。卒溢貞壯。工筆札﹐曉音律。好招延文土﹐每宴集﹐與賓佐賦詩﹐頗有情致。慕羅隱(號江東生)為詩﹐推為叔父﹐號己集為《偷江東集》。另有《政余詩集》﹐均佚。《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們B#書》卷一)﹨一、《新唐書》卷二一O、們日五代史》卷一四、《新五代史》卷三九。 歸仁   唐詩僧。居洛陽靈泉寺﹐為曹洞宗疏山匡仁樣師法嗣。後樑開平三年(909)羅隱卒﹐有詩哭之。《全怑憛慾眃r涫□□住I□絞錄<□段宓蘋嵩□肪硪蝗□? 張泌   胄文學家。《才調集》錄其詩十八首﹐涉及長安、洞庭湖、永州湘源、桂州等地﹐當為晚唐或晚唐入五代人。另《花間集碌張泌詞二十七首﹐《尊前集》亦存其詞一首。舊說以為此二張泌即南唐人宋之張泌(一作仍)。按《花間集》為後蜀衛尉少卿趙崇柞廣政三年(940)所編﹐而《才調集》編者韋毅亦仕後蜀為監察御史﹐故此二集中之張泌當為一人。而南唐張泌﹐字子澄﹐後主時歷句容尉、監察御史、內史舍人知貢舉﹐入宋﹐淳化三年(992)官諫議大夫判三司都勾院。五年﹐為史館修撰(見馬今《南唐書》卷五、《十國春秋》卷二五、《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卷三五)﹐時代甚晚﹐故別是一人。唐之張泌﹐其詩多為六言近體﹐辭情婉麗﹐《寄人》詩為傳世名作。況周頤《餐櫻點詞話》謂其詞“佳者能蘊藉有韻致”。《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貫休(832一912)   五代前蜀詩僧。俗姓姜﹐字德隱。美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少向佛﹐師安和寺僧圓貞。習經之余﹐與鄰院童子處默更相唱和﹐詩名漸著。大中中受戒。咸通中﹐於洪州開元寺聽法華經﹐數年後﹐親登講座。返愛州。乾寧初﹐謁浙東錢俊﹐後遊黔、勘。至江陵﹐初為成油所禮﹐居龍興寺﹐被潛流放黔中。天復三年(90引入蜀﹐王建甚禮遇之﹐賜號撣月大師。善畫﹐師閻立本。工草書﹐世稱姜體。尤工詩﹐與陳陶、方幹、李頻、吳融、韋莊、羅隱、齊己等唱酬。多奇思奇句﹐宋孫光憲謂其“骨氣混成﹐境意卓異”(《白蓮集序》)。吳融謂其詩“多以理勝﹐復能創新意”(《禪月集序》)。著有《禪月集》三十卷﹐快其五卷。《全唐詩》存其詩十二卷﹐《全唐詩補編》存其詩十七首﹐《全唐文》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九二二曇域《禪月集序》、《宋高僧傳》卷三O、《唐才子傳》卷一O。 韋莊(約836一910)   五代前蜀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韋應物四世孫。廣明二年(881)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起義軍佔領長安﹐未能脫走。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陽。後流落江南。乾寧元年(894)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四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詢人蜀宣渝。光化三年(900)除左補隊天復元年(901)為西蜀王建掌書記。天袪四年(907)﹐勸王建稱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終於蜀﹐益文靖。曾居成都烷花溪畔杜甫草堂舊址﹐後人又稱“韋烷花”。詩多優時傷亂之作﹐懷古感舊﹐緣情而發。其弟韋藹序其詩曰﹕“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某傷時之制。或離群步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愁之文﹐一詠一篇之作。”《院花集序》)長篇敘事詩《秦婦吟》為其代表作﹐人稱“秦婦吟秀才”、其詞尤具特色﹐內容雖不外男女歡愛、離愁別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亂離、思鄉懷舊之感﹐感情深摯﹐筆調清新﹐能運密入疏﹐寓濃於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間詞人”中的代表作家。與溫庭篤齊名﹐並稱“溫韋”。清周濟稱其詞“清艷絕倫﹐初日芙蓉春月柳”(《介存齋論詞雜著》)﹐清陳廷燁《白雨齋詞話》雲﹕“韋端己詞似直而纖﹐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代表作有《菩薩蠻》、《女冠子》、《小重山》、《院溪沙》、《思帝鄉》等。編有《又玄集》﹐錄王維、杜甫等唐人詩三卷。韋藹輯其詩為《澆花集》。王國維輯有《烷花詞》。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四O、《蜀禱機》卷上、《唐才子傳》卷一O、夏承煮《唐宋詞人年譜‧韋端己年譜》。 牛師   五代前蜀詞人。字鬆卿﹐一字延峰。隴西(今屬甘肅)人。乾符五年(878)進士。歷官拾遺、補閾、校書郎。王建鎮蜀﹐辟為判官﹐及開國﹐拜為給事中。《花間集》稱“牛給事”。詞風香艷﹐近溫庭箱﹐多寫閨思艷情﹐少數描寫邊塞景色﹐或寄托興亡之嘆﹐語言較清新。王國維輯有《牛給事詞》。《全唐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九、《唐詩紀事》卷七一、《十國春秋》卷四四。 歸處油   唐五代詩人。吳(今江蘇蘇州)人。會昌中山南西道節度使歸融曾孫。喜作詩嘲諷﹐人畏其詠﹐多以金帛酒食彌縫之。中和、光啟中﹐作《吟尷漢》詩嘲宦官楊復恭義兒。又曾作詩刺前蜀校書石欽若。《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鑒誡錄》卷一O。 杜光庭(850─933)   五代前蜀道士、文學家。字賓至﹐又字聖賓﹐號弘教大師、廣成先生、東流子。給雲(今屬浙江)人﹐一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咸通中應九經舉不第﹐進入天台山學道。後充以德殿文章應制。入前蜀為諫議大夫。後封其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不久隱青城山白雲溪以終。喜讀書﹐工辭章﹐能詩文。《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詞頗贍麗”。詩擅七言﹐多題贈詠懷之作。其《紀道德》、《懷古今》為塔式詩﹐由一言遞增至十五言﹐為唐詩中僅見。傳奇《虯髯客傳》相傳為其所作﹒然迄無確証。著作頗多﹐今存有《廣成集》、《錄異記》、《神仙感遇傳》等十余種。《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存其文十六卷﹐《唐文拾遺》補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郡齋讀書志》卷二、卷三﹐《十國春秋》卷四七。 錢俊(852─932)   五代吳越建立者。公元907─932年在位。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今屬浙江)人。早年販私鹽為生。乾符間﹐為臨安石鏡鎮將董昌偏將。以軍功遷臨安副都將。光啟間﹐助董昌擊敗浙東觀察使劉漢宏﹐任杭州刺史。乾寧三年(896)﹐攻殺董昌﹐兼有兩浙之地。先後受封為越王、吳王。後樑開平元年(907)﹐封吳越國王。卒溢武肅。能庣荂樑吽慾渠拼v健S小段淥嗤跫□罰□翊妗﹗度□剖□反嫫涫□□祝□度□剖□貢唷反嫫涫□□聳住I□絞錄<□度□莆摹肪戇司虐似□庖怠段庠焦□淥嗤趺□□□罰□荁五代史》卷一三三﹐《新五代史》卷六七﹐《十國春秋》卷七七、卷七八。 盧汝弼(﹖一921)   五代詩人。字子諧。范陽(今河北球州)人﹐後移家河中(今山西永濟)。盧給孫。景福中登進士第﹐仕至詞部員外郎(一作郎中)、知制法。從昭宗遷洛。時柳保黨朱溫﹐誣陷士族﹐因懼禍退居﹐客遊上黨。太原李克用奏為節度副使﹐累奏戶部侍郎。李存最嗣為晉王﹐承制封拜皆出其手。其《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為唐末邊塞詩佳作﹐明胡應勤《詩該》評為“語意新奇﹐韻格超絕”。《全唐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舊唐書》卷一六三、《新唐書》卷一七七、(五代史)卷六O、新五代史)卷二八。 徐寅   五代閩文學家。寅﹐一作受﹐字昭夢。莆田(今屬福建)人。乾寧元年(894)登進士第﹐官秘書省正字。後為王審知辟用任掌書記。因曾譏刺後唐莊宗之父李克用﹐莊宗即位﹐命王審知殺之﹐遂拂衣歸﹐隱居以終。工待善賦﹐與司空圖、羅隱等有交誼。《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賦“句雕字琢﹐不出當時程試之格﹐而刻意鍛煉﹐時多秀句”﹐“詩亦不出五代之格﹐體物之詠尤多”。今存《徐正字詩賦》、《釣礬文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卷﹐《全唐文》存其賦二十八篇﹐《唐文拾遺》存其賦二十一篇。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一O、《五代史補》卷二、《十國春秋倦九五。 黃酒   五代閩文學家。字文江。泉州莆田(今屬福建)人。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光化中除四門博士。尋遷監察御史裡行充王審知威武軍節度判官。與羅隱、林寬、崔道融、徐寅等友善﹐有詩文往來。工詩善文﹐尤擅律賦。宋洪邁稱“其文贍庥停鵔K穎□叻黿袒□黃涫□宕痙崛螅□粲肴碩雜錚□推□粲簦□姓暝□3□旆綹擰保a短蘋樸□飯□□頡罰□G邐餿緯嘉狡洹靶坌脈劣潰□埔皇本齣鰲薄妒□□呵鎩貳F涫□喔鋅□硎饋3瓿□□鷸□鰲F湮囊願場2簟6欏16蕖1□俏□唷=翊□鍍窩艋樸□芳□貳﹗度□剖□反嫫涫□□恚□度□莆摹反嫫湮奈寰懟I□絞錄<□妒□□呵鎩肪砭盼濉Ⅰ兜強萍強肌肪磯□摹? 張蟀   五代前蜀詩人。字象文。池州(治今安徽貴池)人。咸通中即應舉﹐乾寧二年(895)方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株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為金堂今。王衍遊大慈寺﹐見其壁間所題詩句﹐甚賞之﹐令寫詩進。乃寫詩二百首以獻﹐衍欲召掌制法﹐為宦官宋光嗣所沮。嘗遊邊﹐至朔方、薊北及雲、朔諸州﹐所作《登單於台》詩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之句﹐為時所稱。明胡應戰《詩該》謂“唐詩之壯渾者終於此”。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甚賞其《述懷》詩﹐且謂其“余詩皆佳﹐各有意度﹐過人遠矣”。今傳有《張螟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O、《郡齋讀書志》卷一八、《唐才子傳》卷一O。 王貞白   五代詩人。字有道。信州永豐(今江酉廣豐南)人。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天復中﹐避世亂退居家山﹐著書自娛﹐不復仕進。明《易》能詩﹐與方幹、羅隱、鄭谷、貫休等唱和。其詩清潤典雅﹐五代王定保《唐技言》謂“臻前輩之間閾”。自編詩三百首及賦文等為《靈溪集》。今傳《王貞白詩》。《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又十二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十二首。生平事跡見《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下、《唐才子傳》卷一O。 翁承資   五代後樑詩人。字文堯﹐自號押鷗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寧三年(896)登進士第﹐又相宏詞科。任京兆參軍﹜琚撕V□輳?904)以右拾遺使閩﹐冊王審知為琅邪郡王。復命﹐遷戶部員外郎、諫議大夫。樑開平三年(909)﹐復為閩王冊禮副使使閩﹐遂依王審知﹐官福建鹽鐵轉運副使。後唐同光四年(926)尚在。與黃滔友善。其《題槐》、《訪建陽馬驛僧亞齊》等詩甚為當時傳誦。著有《翁承讚詩》。今傳(翁拾遺詩集)。《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一卷又七首﹐所作墓志二篇見《文史》第28輯。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三、《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九五。 殷文圭   三代吳文學家。字表儒﹐小字桂眠地州青陽(今屬安徽)人。少居九華山﹐苦學。乾寧五年(898)﹐因朱全忠表薦及第﹐為沛州宣諭使裴樞判官。後南歸﹐與杜苟鶴、康軌等均為寧國節度使田額上客。天復三年(903)﹐頒敗﹐又事楊行密父子﹐為掌書記。吳武義元年(919)﹐拜翰林學士。或雲終左千牛衛將軍。工詩能文﹐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謂其於唐末文風澆漓之際﹐“稍入風度﹐間見奇崛”。著有《登龍集》、《冥搜集》、《筆耕詞》、《從軍稿》、(冰錄)﹐均佚。今存《殷文圭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一。 沈彬(865─961)   五代詩人。字子文。洪州高安(今屬江西)人。唐末南遊湖湘﹐隱於雲陽山。曾至蜀﹐與韋莊、貫休等唱和。歸故裡。後入吳﹐依李異於金陵﹐授秘書郎。與李建勛、孫紡等結為詩社。仕至員外郎。乞歸﹐授吏部郎中致仕。元宗南遷洪州﹐曾謁見﹐賜票還山﹐尋年。為詩句法清美。《再過金陵》、《都門送別》等詩為人傳誦。著有《閒居集》、《沈彬詩集》﹐均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二十八首﹐《全唐文》存其文~篇。生平事跡見《江南野史》卷六、《五代吨Z埂肪硭摹18□睢賭咸剖欏肪硪晃濉18接巍賭咸剖欏肪砥摺Ⅰ短撇拋喲□肪懟□。 鄭邀(866─939)   五代詩人。字雲史﹐以字行。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人。昭宗時﹐舉進士不第﹐入少室山為道士。後徙居華山﹐與道士李道盛、羅隱之為友﹐世以為三高士。後唐明宗以左拾遺召﹐不赴。後晉高祖即位﹐以諫議大夫召﹐稱疾不起﹐賜號逍遙先生。好酒﹐善棄棋長嘯。嘗為《酒詠詩》千三百言﹐傳布甚廣。著有《擬峰集》﹐已佚。今傳《逍遙先生遺詩》。《全唐詩》存其詩十七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們B五代史》卷九三、《新五代史》卷三四、《唐詩紀事》卷七一。 盧延讓   五代詩人。字子善。范陽(今河北球州)人。久團名場。光化三年(900)登進士第﹐時已歷二十五舉。為朗陵雷滿所辟。滿敗﹐人蜀。王建稱帝﹐授水部員外郎﹐累遷給事中、工刑二部侍郎。師薛能為詩﹐詞意入僻。以苦吟著稱﹐自雲“吟安一個字﹐然斷數莖須”(《苦吟》)。多用尋常語入詩﹐但務出新意﹐時稱“容易格”。人多消其淺俗﹐獨吳融稱其“去人遠絕﹐自無蹈襲”(元李文房《唐才子傳》引)。著有《盧延讓詩》﹐已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五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倦六五、《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四四。 鹿虔房   一作祿虔康。五代後蜀詞人。登進士第。累官為學士﹐後事王建於蜀中﹐昭宗時任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花間集》稱鹿太保。詞多感慨之音﹐張宗擁《詞林紀事》引倪秒語雲﹕“鹿公高節﹐偶爾寄情倚聲﹐而曲折盡變﹐有無限感慨。”王國維輯有《鹿太保詞》。《花間集》存其詞六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五六、《茅亭客話》卷四四。 毛文錫   五代前蜀詞人。字平控。高陽(今屬河北)人。唐太僕ザg□□蹲印D曄□模□牆□康淞G笆袷保□沃惺檣崛恕10擦盅□砍兄跡□□乃嫉畬笱□濬□菟就健L旌涸□輳?917)﹐貶茂州司馬。或雲蜀亡降後唐﹐復仕後蜀﹐未必可信。清沈雄《古今詞話‧詞評》雲﹕“文錫詞大致勻凈”﹐然亦有庸率之病。著有《前蜀紀事》二卷、《茶譜》一卷﹐均成王國維輯有《毛司徒詞義一卷。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四一。 魏承班(﹖一925)   五代前蜀詞人。許州(治今河南許昌)人。王建養子魏宏夫子。為駙馬都尉﹐官至太尉。《花間集》稱魏太尉。前蜀亡﹐與其父同被殺。清沈雄《古今詞話‧詞評》引元道山語雲﹕“承班詞俱為言情之作﹐大旨明凈﹐不更苦心刻意以竟勝者。”王國維輯有《魏太尉詞》。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八九五、《資治通鑒》卷二七三、《九國志》卷六。 王定保(870─941)   五代文學家。南昌(今月江西)人。光化三年(900)﹐舉進士第。後為容管巡官。辟為劉隱幕屬。南漢大有初官寧遠軍節度使。十三年(940)﹐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善文辭。著有筆記《唐技言》﹐記唐時科舉故事極詳。生平事跡見《登科記考》卷二四、《十國春秋》卷八──。 沈額   五代文學家。字可鑄。吳(今江蘇蘇州)人。天復初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唐末戰亂中奔湖南﹐楚辟為巡官。又仕吳為淮南巡官、禮儀使、兵部郎中、知制浩、翰林學士。少有辭藻﹐為文敏捷﹐時稱“下水船”。因不滿當時浮靡文風﹐嘗著書百篇﹐仿元結警受之說以寓己意﹐名其書為《準書》(今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二首﹐《全唐文》存其文十一篇。生平事跡見《郡齋讀書志》卷四、《十國春秋》卷─一。 李建勛(約873─952)   五代南唐詩人。字致堯。廣陵(治今江蘇揚州)人。趙王李德誠子。仕吳為李異金陵副使。南唐開國﹐以中書侍郎同平章妎岷陝厥恁撚943)﹐出鎮臨川。四年﹐復相﹐後以司徒致仕﹐賜號鐘山公。能屬文﹐尤工詩。早年與沈彬、孫姑結詩社。與李憬、徐鋁等亦有唱和。其詩初猶浮靡﹐晚造平淡。明胡應鱗《詩美》謂“雖晚唐卑下格﹐然模寫情事殊工”。今存《李丞相詩集》。生平事跡見馬今《南胄書》卷一O、陸遊《南唐書》卷九、《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二一。 楊凝式(873─954)   五代書法家、文學家。字景度﹐自號癸已人、楊虛白、希維居士、關西老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天訪二年(905)登進士第﹐歷仕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官至太子少傅﹐以右僕射致仕﹐改太子太保。富於文藻﹐尤擅筆札﹐書這道放。歌詩亦清麗可喜﹐間雜以詼諧。《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六首﹐《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一二八、《新五代史》卷三五。 陳流   五代南唐詩人。後樑開平二年(908)登進士第﹐隱居廬山。黃損、熊繳、虛中等均從之學詩。《全唐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三、卷三八。 虛中   五代詩僧。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少出家。初居玉筒山二十年﹐後遊湖湘、越中等地﹐與鄭谷、齊己等唱和。天訪中北遊﹐與司空圖有詩寄酬。後依湖南馬氏父子﹐居湘西栗城寺(一作宗成寺)。馬希振尤敬愛之﹐深加延納。著有《碧雲集》﹐已佚。又著詩話《流類手鑒》﹐存“物象流類”、“舉詩類例”兩部分﹐見《吟窗雜錄》。《全唐詩》存其詩十四首﹐《全唐詩補編》補輯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O、《唐才子傳》卷八、《十國春秋》卷六六。 縣域   五代前蜀詩僧。揚州(今屬江蘇)人。入蜀﹐師事貫休。前蜀乾德五年編貫休詩文為《禪月集》三十卷。賜號惠光大師。工詩能忭吽潦q窶喙嶁蕁V□小讀□□□肥□恚□沿□﹗度□剖□反嫫涫□□祝□度□莆摹反嫫湮畝□□I□絞錄<□端胃呱□□肪砣齇、《十國春秋》卷四七。 徐月英   五代吳女詩人。為江淮間名妓﹐與金陵徐知法諸子遊。其《送人》詩為當時所傳。著有詩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九、《唐詩紀事》卷七九。 蜀太後徐氏(﹖一926)   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妃。成都(今屬四川)人。徐耕長女。與其妹同為王建所納。建即帝位﹐封為賢妃。王行即位﹐冊為順聖皇太後。前蜀亡﹐赴洛陽﹐於秦川驛被殺。《全唐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鑒誡錄》卷五、《蜀禱機》卷下、《十國春秋》卷三八。 花蕊夫人(﹖一926)   五代前蜀女詩人。姓徐﹐與其姊俱以色事王建﹐為淑妃﹐專房用事﹐交結宦官﹐幹預朝政﹐宮中呼為小徐妃﹐亦號花蕊夫人。王衍繼位﹐尊為翊聖皇太妃。後隨王銜降後唐﹐次年被殺。嘗挾王衍遊宴貴臣之家﹐或周覽近郡名勝﹐飲酒賦詩。著有《花蕊夫人宮詞》﹐今存﹐然《全唐詩》誤屬之後蜀孟貂妃徐氏(亦號花蕊夫人)名下﹐《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二首。浦江清有《花蕊夫人宮詞考証》。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三八。 王仁裕(880一956)   五代文學家。字德輦。天水(今屬甘肅)人。始為唐秦州節度判官﹐後歷事前蜀、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數朝。官至戶部、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通音律﹐喜詩。曾作詩萬首﹐集為百卷﹐蜀人稱“詩窯子”。近代了儀謂其詩“微傷於浮艷﹐而其佳處亦足追溫、李”(《詩學淵源》)。有筆記《開元天寶造事》。《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一二八、《新五代史》卷五七、《郡齋讀書志》卷二。 馮道(882──954)   五代文學家。字可道﹐自號長樂老。流州景城(今河北河間東)人。少刻苦儉約。唐末為劉守光參軍。守光敗﹐遁歸太原為巡官。後為李存昌所用。後唐同光元年(923)為翰林學士、戶部侍郎。歷相明宗、閩帝、末帝﹐又事後晉、後漢、後周﹐前後歷四朝﹐在相位逾二十年。好學能文﹐暇時唯以披誦吟諷為事。們B五代史》本傳稱其文“典麗之外﹐義合古道”。其妻、疏、議、表頗有規箴勸諫之義。宋吳處厚謂其詩“雖淺近而多諾理”(《青箱雜記》)。《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二首、斷句一﹐《全唐文》存其文十一篇﹐《唐文拾遺》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一二六、《新五代史》卷五四。 李為   五代前蜀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後家樣州(治今四川三台)。妹舜弦為前蜀王衍昭儀。少有詩名﹐兼通醫理。以秀才予賓貢。《花間集》稱李秀才。蜀亡﹐不仕。《栩莊漫記》雲﹕“李德潤詞﹐大抵清婉近端己﹐其寫南越風物﹐尤極真切可愛。”在花間派詞人中別具一格。有《瓊瑤集》﹐已佚﹐王國維有輯本。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四四。 尹鸚   五代前蜀詞人。成都(今屬四J4)人。仕前蜀為校書郎。累官至參卿。性滑稽﹐與李對為友﹐曾作詩戲之。其詞“多艷冶態”(清張德規詞徽)》﹐語句簡凈而明淺﹐多俚俗徘調。王國維輯為《尹參卿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四四。 盛傳素   五代前蜀詞人。王建朝為蜀州刺史﹒累官至左僕射同平章事﹐降後唐為刺史。《尊前集》存其詞一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四一。 李存最(885─926)   即後胄莊宗。五代後唐王朝的建立者、晉王李克用長子。公元923一926年在位。小字亞子﹐沙陀部人。天佑五年(908)嗣立為晉王﹐破燕滅樑﹐建都洛陽﹐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光四年(926)以伶人作亂﹐中流矢而亡。好徘優﹐洞曉音律﹐能度曲。《尊前集》存其詞四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五首﹐《全唐文》存其文近三卷﹐《唐文拾遺》存其文十一篇。生平事跡見《﹔日五代史》卷二七至卷三四﹐《新五代史》卷四、卷五。 宋齊丘(887─959)   五代南唐詩人。初字超回﹐改字子嵩。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初仕吳﹐事李軍﹐歷官兵部侍郎﹐歸隱九華山﹐起右僕射同平章事、南唐建國﹐以丞相同平章事。後出鎮洪州。交泰元年(958)﹐被劾囚於青陽﹐次年自縊死。著有《把玄集》、《文傳》﹐均怯。《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四首﹐《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低二O、陸遊《南唐書》卷四、《十國春秋》卷二O。 孫紛   五代南唐詩人。字伯魚。南昌(今屬江西)人。唐末﹐從鄭谷學詩﹐得其體法。後依楊行密﹐為郡從事。南唐烈祖時﹐曾以員外郎佐江西幕。官至尚書郎中。與沈彬、李建勛結為詩社。其《夜坐》、《題金山寺》諸詩為世稱賞。著有《孫紡詩集》﹐已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三十六首。生平事跡見《江南野史》卷七、馬今《南唐書》卷一三、《唐詩紀事》卷七一、《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三一。 江為   五代南唐詩人。建陽(今屬福建)人。遊廬山﹐師事陳職。後詣金陵求舉﹐不得﹐欲奔吳越﹐被殺。或雲居福州﹐與人謀奔江南﹐被害。工詩﹐有風雅清麗之態。其《隋堤柳》、《江行》諸詩﹐為人稱賞。今傳《江為詩》。《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三首。生平事跡見《五代史補償五、馬令《南唐書》卷一四、陸遊《南唐書浩一五、《十國春秋》卷九七。 顧運   五代後蜀詞人。唐末始事王建。前蜀時﹐給事內廷﹐語茂州刺史。曾使洛陽賀後唐莊宗即位。累官至太尉。況周頤《餐櫻虎詞話》雲其詞“皆艷詞也。濃淡疏密﹐一歸於艷。五代艷詞之上駟矣”。王國維輯有《顧太尉詞》一卷。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五六。 牛希濟   五代前蜀文學家。隴酉(今屬甘肅)人。牛嬌侄。仕前蜀﹐累官翰林學士、御史中丞。降後唐﹐拜雍州節度副使。其《文章論》抨擊“妖艷”文風頗力﹐然所作詞仍不脫浮艷之風。們隆江仙》、《女冠子》、《生查子》等為時人傳誦。王國維輯有《牛中丞詞卜一卷。《全唐詩》存其詩一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跡見《鑒誡錄》卷七、《十國春秋》卷四四。 孟賓於(約895一約977)   五代南唐詩人。字國儀。連州(治今廣東連州)人。後晉天福九年(944)登進士第。南歸﹐馬希范延致幕府。旋出為永州軍事判官﹐歷陽山令。楚亡﹐歸南唐﹐授水部員外郎、辭歸玉筒山。復起為豐城、新塗令﹐遷水部郎中、分司南都。南唐亡﹐以老病歸故裡。宋王禹仍稱其詩“雅據之體﹐警策之句”﹐開卷可睹。著有(金鰲集)、《湘東集》、《金陵集》、《玉街集》、《劍池集》﹐王禹偶合編為《孟水部詩集順序之﹐已快。《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九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小畜集》卷二《孟水部詩集序》、馬令《南唐書》卷二三、唐才子傳》卷一O、十國春秋)卷七五。 歐陽炯(896─971)   五代後蜀詞人。益州華陽(今四)11成都)人。少仕前蜀。為中書舍人。後蜀時﹐拜翰林學士﹐累遷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入宋授左散騎常侍﹐後分司西京。善長笛﹐工詩文﹐尤精小詞。其詞多寫艷情﹐也有寫景紀俗之作﹐如《南鄉子》八首詠紀南方風物人情。詞風婉約輕和。李冰若《栩莊漫記》謂“寫物真切﹐樸而不俚─…‧寫景紀俗之詞﹐與李殉可謂簽磐同音者矣”。況周頤《餐櫻民詞話》雲﹕“歐陽炯詞艷而質﹐質而癒艷﹐行間句裡卻有清氣往來。”其《花間集序》闡述編集宗旨及花間詞之特質﹐對後世頗有影響。《全唐詩》存其詩六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二首﹐《全唐文》、《唐文拾遺》各存其文一篇。王國維輯有《歐陽平章詞》。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五六。 和凝(898──955)   五代詞人。字成績。邦州須昌(今山東東平西北)人。年十七﹐舉明經﹐十九歲登進士第。歷事五代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累官中書門下同平章事﹐終太子太傅。善文章﹐長於短歌艷曲﹐流播沛、洛﹐契丹號為“曲子相公”。其詩《宮詞》百首﹐頗具史料價值。原有集已佚。王國維輯其詞為《紅葉稿》。《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全唐詩外編》存其詩一首並句四。《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北夢瑣言》卷六、們B五代史》卷一二七、《新五代史》卷五六。 王衍(899─926)   五代前蜀國主。王建幼子。公元918─925年在位。字化源﹐原名宗衍。許州舞陽(今屬河南)人。初封鄭王。在位後大興土木﹐遊宴無度。咸康元年(925)降後唐﹐次年被殺。有文才﹐喜為浮艷之詞。曾錄古今艷詩二百篇為《煙花集》﹐已說《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又二句、詞二閡。生平事跡見們日五代史》卷一三六、《新五代史》卷六三。 許黑   五代後樑詩人。貞明六年(920)登進士第。《全唐詩》存其待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一。 黃損   五代南漢詩人。字益之。連州(治今廣東連州)人。後樑初﹐應進士舉﹐龍德H年(922)登第。歸嶺南。依南漢高祖﹐授永州團練判官﹐累進尚書、左僕射。劉美建南黃殿﹐極諫件旨﹐退居永州﹐病卒。工詩賦﹐曾與鄭谷、齊己定近體詩諸格。著有《桂香集》﹐已佚。《全唐吽撰LⅠ度□剖□貢唷飯泊嫫涫□迨住I□絞錄<□妒□□呵鎩肪□□□? 盧土西   五代後唐詩人。天成二年(927)登進士第。著有《盧士衡集》。《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 熊的   一作熊皎。五代詩人。自稱九華山人。後唐清泰二年(935)登進士第。為延州劉景巖從事。後晉天福中﹐使京師﹐因進言景巖不宜在邊﹐可徙之內地﹐朝廷從其言﹐入朝官右補閾。為景巖誣奏﹐貶上津令。懼為景巖所言﹐遂不之任﹐亡匿山中。工古律詩。宋黃伯思跋其詩集﹐謂“能遠不忘君﹐志在憂國﹐文雖膚近﹐而忠誠可取”《東觀余論》)。著有《屠龍集》、《南金集》﹐均佚。《全唐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郡齋讀書志》卷一八、《唐才於傳》卷一O。 慕幽   五代詩僧。工書能詩。《寶刻叢編》著錄其在吳大和七年(835)、天柞Th年(836)及南唐保大四年(946)所書碑三通﹐均立於壽州。《全唐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寶刻叢編》卷八。 孫光憲(約900─968)   五代宋初文學家。字蓋文﹐號煤光子。陵州貴平(今四JIf仁壽東北)人。初為陵州判官。後避地江陵﹐事南平﹐累官至荊南節度副使、檢校秘書少監、御史中丞。入宋後﹐為黃州刺史。《花間集》稱孫少監。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校勘抄寫﹐老而不輟。其雖屬花間詞派﹐但所作詞清麗自然﹐較少脂粉氣。其《竹枝》、《柳枝》有民歌風味﹔《酒泉子》、《定西善》寫邊塞風光﹐筆調雄健。李冰若《栩莊漫記》雲﹕“藻光子詞婉約精麗處﹐神似韋莊。其《烷溪沙》最有名﹐孫珠評謂其絕無含蓄﹐而自然入妙。”著有《荊台集》、《筆傭集》、《桔齋集》、《蠶書》、《北夢瑣言》等書。今存《北夢瑣言》。王國維輯有《孫中丞詞》。《花間詞》、《尊前集》存其詞八十四首﹐《全唐詩》存其詩八首又二句﹐《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新五代史》卷六九、《宋史》卷四八三、《十國春秋》卷一O二。 張浪   五代南漢詩人。張碧子。仕南漢劉氏父子﹐官至曹郎。能詩﹐嘗作歌贈琴棋僧﹐同列見之曰﹕“非其父﹐不生其子。”(《十國春秋》卷六三)《全唐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十國春秋》卷六三。 劉崇遠   五代小說家。自號金華子。河南(今屬河南洛陽)人。少喜道術﹐亦善吟詠。中年後出仕﹐曾宰二邑。後罷秩歸京﹐任大理司直。著有《金華子雜編》三卷、《耳目記》二卷﹐原集已佚﹐今僅存殘本。生平事跡見《金華子雜編序》、《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O。 後敦仁   五代閩詩人。宇君澤。固始(今屬河南)人。避世亂隱居仙遊植德山。清源節度使留從效辟監小溪場。至任﹐請升場為縣。未幾﹐舉人自代﹐歸隱佛耳山。與劉乙為友唱和。《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九首﹐《全唐文》、《唐文拾遺》共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九七。 韓熙載(902─970)   五代文學家。字叔言。其祖為南陽(今屬河南)人﹐後家於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後唐同九四年(926)登進士第。因其父為明宗所殺﹐南奔歸吳。後仕南唐﹐官至中書侍郎﹐充光政殿學士承旨。精音律﹐工書畫﹐為文長於碑揭﹐時求其為文者甚多﹐人稱之為“韓夫子”。所制諸典雅凝重。《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全唐文》存其文六篇﹐《唐文抬遺》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七七韓熙載《上睿帝行止狀》、馬令《南唐書》卷一三、陸遊《南唐書》卷一二。 馮延已(約903──960)   五代南唐詞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治今江蘇揚紨陝t恕A易媸蔽□厥槔桑□矍塩薟坷芍小16□□□剖榧恰V兄魘崩酃僦惺槭湯善秸率攏□笠苑□謀騲埽□瘴□□由俑擔□鑫□鹽渚□詼仁埂8慈胂啵□僦仗□猶□怠4識嘈茨信□肭楸鷙藜笆看蠓蟶舜郝淠□榛場K忌畬嵌闢□刪□饜攏□諼宕□□酥鋅壩胛隆10□侄θ□恪6員彼侮淌狻1費糶藪視跋炱納睢4□磣饔小度堤□Α貳Ⅰ囤私鵜擰貳Ⅰ豆樽砸﹗返取7腱恪短莆宕□恃︵頡肺狡洹骯拇的咸疲□弦磯□鰨□縷襞逢蹋□嫡□渲□嗯Γ□壇□□鞅稹薄M豕□□疲骸罷□寫仕洳皇□宕□綹瘢□□渺逄卮螅□□彼我淮□縉闆﹗保a度思浯駛啊罰╤小堆舸杭□貳﹗度□剖□反嫫涫□皇子侄□洌□度□剖□貢唷反嫫浯嗜□子忠瘓洌□度□莆摹貳Ⅰ短莆氖耙擰飯泊嫫湮畝□□I□絞錄<□□睢賭咸剖欏肪磯□弧18接巍賭咸剖欏肪懟□弧Ⅰ妒□□呵鎩肪磯□□11某兄蟆短撲未嗜四昶住□胝□心昶住貳? 陶級(903─970)   五代文學家。字秀實。那州(治個陝西彬縣)人。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朝。官至戶部尚書。《清異錄》一書傳為其所作。《全唐詩》存其句一﹐《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又七句、詞一首﹐《全唐文》存其文八篇﹐《唐文拾遺》存其文H篇。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六三。 廖匡圖   五代楚詩人。或名圖、正圖、光圖﹐均避宋偉改﹐字讚禹。虔州贛縣(今江西贛州)人。後樑時﹐舉族奔湖南偎江南觀察判官。馬希范開天策府﹐為十八學士之一。仕至道州刺史。擅七言詩﹐與齊己、劉昭禹等唱和。柳開謂“篇篇可愛重﹐恢然言胸臆間事﹐近世無比”(《五峰集序》)。著有《五峰集》、《廖匡圖詩集》﹐編有《廖氏家集》﹐均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河東集》卷─一《五峰集序》、《五代史補》卷四、馬令《南唐書》卷二九、《唐才子傳》卷一O、《吽慼憎腽j肪砥呷□? 醫凝   五代詩人。原名匡凝﹐避宋諱改﹐字熙績。虔州贛縣(今江西贛州)人。廖匡圖弟。後樑時﹐舉族奔湖南。曾隱居衡山。馬希范辟為從事。楚亡﹐歸南唐﹐歷水部員外郎、建昌今、江州團練副使、或雲為彭澤令、連州刺史。與李建勛為詩友﹐江南學詩者競造其門。擅五言詩﹐立語奇拔。著有《廖凝詩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河東集》卷─一《五峰集序》、《詩話總龜》卷一0、《十國春秋》卷二九。 劉昭禹   五代楚詩人。字體明。要州(治今浙江金華)人﹐一作桂陽(今湖南郴州)人。起家湖南縣令﹐事馬殷父子。歷容管節度推官﹐為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終官嚴州刺史。少師林寬為詩﹐好苦吟﹐鍛煉字句。以《經費冠卿舊隱》等詩稱於時。今傳《劉昭禹詩》。《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五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三、《唐詩紀事》卷四六、《十國春秋》卷七三。 伊用昌   五代楚詩人。相傳為南岳道士。散誕放逸﹐不拘細節﹐乞食於江浙間﹐人呼為伊瘋子。《全唐詩》存其詩六首、詞一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七六。 李艱(引6一961)   五代南唐元宗﹐又稱中主。南唐烈祖李界長子。公元943─961年在位。本名景通﹐改名瑤﹐後名憬﹐因避後周諱又名景﹐字伯王。徐州(今屬江蘇)人。周世宗南征﹐攝割江北地奉表稱臣﹐並去帝號﹐稱國主。多才藝﹐工文能詩﹐尤擅詞﹐惜僅存四首。詞風凄怨深沉﹐意境高遠。代表作《山花子》(一作《攤破烷溪沙》)最為後人傳誦。王國維認為其中“菌蓄香銷”二句﹐“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盯。清陳廷體評其“還與韶光共推淬﹐不堪看”二句“沉之至﹐鬱之至﹐凄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右也”(《白雨齋詞話》)。後人將其詞與李徑(後主)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全唐詩》存其詩二首、斷句六。生平事跡見們日五代史》卷一三四、《新五代史》卷六二、馬今《南唐書》卷二、陸遊《南唐書》卷二。 孟超(919─965)   五代後蜀國君。孟知祥第三子。公元934─965年在位。初名仁讚﹐字保元。邢州龍崗(今河北邢台西南)人。降來後﹐封秦國公。《全唐詩》存其《木蘭花》詞一首﹐或刻花蕊夫人。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一三六、《新五代史》卷六四。 徐鉻(920─974)   五代宋初文字學家、文學家。宇楚金。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徐鋁弟。父官江都少尹﹐因家廣陵。中宗時為秘書郎。曾貶烏江尉。後主時﹐官至屯四郎中、知制法、右內史舍人。工詩能文﹐尤精小學。著有《徐錯集》、《方輿記》﹐編有《賦苑》﹐均佚。著有《說文解字系傳》﹐今存。《全唐詩》存其詩五首﹐《全唐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卷一四、陸遊《南唐書》卷五、葉國春秋低二八。 徐仲雅(922一﹖)   五代楚詩人。宇東野。其先秦中(今陝西中部地區)人﹐後徙家長沙(今屬湖南)。馬希范開天策府﹐自昭順觀察判官為十八學士之一﹐時年十八。廢王馬希廣之變﹐遂閉門不出。周行逢為武安節度使﹐以其不附己﹐放之邵州。為詩文辭美麗。亦有諷時之作。著有《徐仲雅集》﹐已低《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七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七三。 錢們(929─988)   五代吳越國君。公元948─978年在位。原名弘椒﹐字文德。杭州臨安(今屬浙江)人。吳越文穆王錢元成第九子。開運四年(947)﹐出鎮台州。乾桔元年(948)即吳越國王位。曾先後助周世宗、宋太祖攻南唐。開寶九年(976)入宋朝覲。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歸宋﹐被封為淮海國王﹐後改封漢南國王ꄲ0涎艄□酢12磽酢5送酢W湟韁倚□I撇菔椋□慘饔健S小墩□炯□罰□沿□﹗度□剖□反嫫涫□皇祝□度□剖□貢唷反嫫涫□□氖住I□絞錄<□毒晌宕□貳肪硪蝗□□Ⅰ緞攣宕□貳肪□□摺Ⅰ端問貳肪硭陌?0。 閻選   五代後蜀詞人。一生未仕。《花間集》稱閻處士。詞多艷語﹐近溫庭藥﹐然意多平衍。王國維雲﹕“閻選詞惟們陶江仙》第二首有軒翡之意﹐余尚未足與於作者也。”(《閻處士詞》跋語)王國維輯有《閻處士詞》。《花間集》、《尊前集》存其詞十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五六。 毛熙晨   五代後蜀詞人。廣政中為秘書監。宋周密《齊東野語》雲其詞“多新警而不為侵薄”。李冰若《栩莊漫記》謂“其詞濃麗處似學飛卿﹐然亦有清淡者”。王國維輯有《毛秘書詞》。生平事跡見《全唐詩》卷八九五。 劉保又   一作保義。五代後蜀詞人。青州(今屬山東)人。廣政初﹐官戶部郎中﹐充諸王侍讀。《尊前集》存其詞一首。生平事跡見《十國春秋》卷五三。 蔣貽恭   五代後蜀詩人。江淮間人﹐唐末入蜀。以不媚世從俗屢遭流譴。後蜀高祖時起為大並令。作詩好嘲詠﹐所諷刺均輕薄之徒﹐頻以此遭楊楚而不能改。《全唐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鑒誡錄》卷四、《北夢瑣言》卷一O、《唐詩紀事》卷七一。 歐陽彬   五代後蜀詞人。字齊美。衡州衡山沖湖南衡陽)人。前蜀壬衍時﹐為翰林學士。後蜀廣政中﹐累官尚書左丞。《尊前集》存其詞一首。生平事跡見《五代史補》卷三、《十國春秋》卷五三。 張立   五代後蜀詩人。立一作玄。新津(今屬四)11)人。李吳薦之於後蜀孟W﹐不起﹐自號卑江漁翁。後主於成都羅城上遍植芙蓉﹐作詩刺之。廣政末﹐朝政亂﹐復作詩規諷﹐國人稱為“詩諫”。《全唐詩》存其詩H首。生平事跡見《圖誚\□闆肪磯□Ⅰ妒□□呵鎩肪砦□□? 可朋   五代詩僧。眉州丹棱(今屬四)11)人。少與盧延讓為詩友。好飲酒﹐自號醉堯。後蜀廣政中﹐歐陽炯薦之﹐詔賜錢帛。其夏﹐歐陽炯等宴於凈眾寺﹐作《耘田鼓》詩以諷﹐炯為罷宴。有詩千余首﹐頗有佳句。著有《玉壘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唐詩紀事》卷七四、《十國春秋》卷五七。 伍喬   五代南唐詩人。廬江(今屬安徽)人。曾居廬山數年﹐就讀於國學。中主時﹐赴金陵應舉﹐狀元及第。任批州司馬。自傷不調﹐作詩寄張泊﹐泊言於朝﹐召還為考功員外郎﹐卒官。工七律。今傳《伍喬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卷一四、陸遊《南唐書》卷一五、《唐才子傳》卷七、《十國春秋》卷三一。 成彥雄   五代南唐詩人。字文或。上谷(治今河北易縣)人。南唐進士。好作詩﹐多為絕句﹐徐鑽謂其“嘉言麗句﹐音韻天成”﹐“蓋有神助”(《成氏詩集序》)。著有《梅嶺集》(一作《成文或詩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徐公文集》卷一八《成氏詩集序》、《郡齋讀書志》卷一八。 孟貫   五代詩人。字一之。建安(今福建建匝)人﹐一作建陽(今屬福建)人。少遊廬山﹐讀書於國學。顯德中﹐周世宗征淮南﹐以詩投獻﹐卷首有“不伐有巢樹﹐多移無主花”之句﹐世宗不悅﹐不復終卷﹐賜其釋褐授官。後不知所終。與伍喬、江為等唱和。今存《孟一之詩集》(又名《孟貫詩集》)。《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江南野史》卷八、《釣礬立談》、《唐才子傳》卷一O。 李家明   五代南唐詩人。廬州(治今安徽合肥)人。保大時為樂部頭﹐性詼諧滑稽﹐善諷諫。《全唐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江南野史》卷七、馬令《南唐書》卷二五、《十國春秋》卷三二。 許堅   五代南唐詩人。宇介石。廬江沖屬安徽)人。有異術﹐居遊於廬山、茅山、九華諸山。保大時﹐以異人召﹐不起。南唐亡後﹐人尚見之於廬山。《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卷一五、《詩話總龜》卷四六、《十國春秋》卷三四。 李中   五代南唐詩人。字有中。九江(今屬江西)人。烈祖時﹐讀書於廬山國學。後遊金陵﹐投詩徐鋁、韓熙載等。仕於淮西。周顯德中﹐周師南侵﹐陷沒。仕周為下蔡令。時弟歿親老﹐請歸南唐就養。後授吉水尉﹐歷新塗、新喻、安福、晉陵諸縣令。或雲仕終水部郎中。與沈彬、左愜等唱和。孟賓於稱其詩“緣情入妙”﹐“備多奇句”(《碧雲集序》)。著有《碧雲集》﹐今存。生平事跡見《碧雲集》孟賓於序、《郡齋讀書志》卷一八、《唐才子傳》卷一O。 朱容   五代南唐詩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保大時﹐取吳大帝及六朝興亡成敗之跡﹐作《覽古詩》二百首。著有《金陵覽古詩》(一作《金陵古跡詩》)﹐已佚。《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共存其詩十七首。生平事跡見《景定建康志》卷一九、卷四九﹐《十國春秋》卷二九。 左候   五代南唐詩人。居金陵(今江蘇南京)。高蹈不仕﹐賦詩自適。年二十四﹐病卒。與李中唱和。韓熙載、徐鍍嘗稱之。有詩千余首。著有《鐘山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八八一徐錫《答左圾處士書》、《詩話總龜》卷四。 劉洞(﹖一975)   五代南唐詩人。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遊廬山﹐學詩於陳販﹐居二十年。後主即位﹐遊金陵﹐獻詩百篇﹐未見省錄。金陵被圍時尚在城中﹐旋卒。其詩得賈島造法﹐自號“五言金城”。以《夜坐》詩見稱於時﹐人稱“劉夜坐”。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卷一四、陸遊《南唐書》﹨卷一五、《十國春秋》卷三一。 徐昌圖   五代閩詞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人宋後為國子博士﹐累遷殿中丞。《尊前集》存其詞三首。生平事跡見宋李俊甫《莆陽比事低二。 瘳融   五代詩人。字元素。廖匡圖侄。隱居南岳﹐終身不仕。與逸人任鴿、王正己、王元等唱和。約宋雍熙初卒。著有《廖融詩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O、《十國春秋》卷七五。 譚用之   五代詩人。字藏用。仕宦不達。曾居江南﹐又曾流寓江北﹐至秦中、洛陽、鄭州中牟、塞上。工七律﹐多為送別寄贈或羈族感懷之作。工於寫景﹐《秋宿湘江遇雨》中“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薛荔村’等句甚為人稱賞。清薛雪《一瓢詩話》謂其“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實﹐偶有不杜撰不便用處便佳”。著有《譚藏用詩》﹐已佚。《全唐詩》存其詩一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六O、《全唐詩》卷七六四。 翁宏   五代詩人。字大舉。桂州(治今廣西桂林)人。不仕。入來﹐寓居昭、賀間c與王元、廖融等交遊唱和。《宮詞》(一作《春殘》)等詩最為當時所稱。《全唐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詩話總龜》卷─一、《十國春秋》卷七五。 李徑(937─978)   即李後主。五代南唐後主。中主李憬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自號鐘隱、鐘山隱士、鐘峰隱者、鐘峰白蓮居士等。徐州(今屬江蘇)人。建隆二年(961)初﹐立為太子。六月即南唐國主位。開寶八年(975)﹐國亡﹐降宋﹐封違命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被毒死。能詩善文﹐尤工書畫﹐以詞著名。其詞以降宋為界﹐前期多寫宮廷享樂生活和男女愛情﹐風格柔靡﹐亦有清麗之作﹔後期多抒發亡國哀痛及囚徒生活之愁苦﹐情調極為感傷。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生動而形象地抒寫真情實感﹐在題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間”以艷情為主的第臼﹐使詞從音樂的附庸變為抒情述懷的工具。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清平樂》、《烏夜啼》等。王國維雲﹕“詞至李後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土大夫之詞。”(《人間詞話》)後人將其詞與李憬(中主)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生平事跡見《舊五代史》卷一三四、《新五代史》卷六二、馬令《南唐書》卷五、陸遊《南唐書》卷三。 李後主   即李促。 潘佑(938一973)   五代文學家。幽州(治今北京)人。南唐元宗時為秘書省正字﹐後直崇文館。後主時除虞部員外郎、史館修撰﹐改知制諸﹐遷中書舍人。有感南唐日衰﹐遂連上七表﹐縱論時政﹐致觸件後主﹐又為張泊所讒﹐下獄自到。為人剛直﹐淹通經史﹐尤喜老莊﹐文思敏捷﹐詞采斐然。其《為李後主與南漢後主書》二篇﹐洋洋數幹言﹐情辭款洽﹐兼具聲情﹐頗為時人傳誦。又擅行書草帖。《全唐詩》存其詩四首、斷句二﹐《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斷句四﹐《全唐文》存其文四篇﹐《唐文拾遺》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馬令《南唐書》卷一九、陸遊《南唐書》卷一三、《郡齋讀書志》卷四。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