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清及近代作家名覽(二) 鄧漢儀   清詩人。字孝威。江南泰州沖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鴻詞﹐以年老授內閣中書。試歸﹐日以詩酒自娛﹐執經問業者﹐車馬塞路。早負詩名﹐與吳偉業、龔鼎革遊。所編《詩觀》四集﹐搜羅宏富﹐道集罕傳者頗賴之存梗概﹐其別裁偽體﹐力追雅音﹐亦頗為海內詩家所重。所為詩﹐《晚晴感詩匯》以為“近體雅近錢、劉﹐七絕態林意遠﹐勝處尤多﹐《息夫人廟》一首﹐為時傳誦”。生平著述甚富﹐遊淮有《淮陰集》﹐居揚有《官梅集》﹐遊粵有《過嶺集》﹐遊穎有《像樑集》﹐遊燕有《燕台集》﹐遊越有《f東集》﹐膺薦有《被征集》﹐皆逐年編次﹐手自刪訂。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 鄭動   清戲曲作家。一名若述﹐字工粟﹐號夕可。江南無錫(今屬江蘇)人。順治十年(1653)前後在世。年僅三十﹐妻歿﹐遂不再娶。年六十卒。工戲曲﹐所著雜劇﹐每署“酉神鄭瑜”。著有雜劇《淚羅江》、《黃鶴樓》、《股王閣》、《鸚鵡洲B、《椽燭修書》﹐另著有《正誼堂詩稿》、《西神叢話》。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八。 朱皚   清戲曲作家。字素臣﹐又字九先。江南吳縣(今扱鞢摩w┤恕@鈑裰闆侗貝使閼□住罰□嬗臚□﹗S鐘胙鎦堇釷樵坪媳唷兌粼閒脛□貳S脛熳舫□□值埽□□□宄踔□□繾骷搖N忡□□□淥□□□妗肚羋□隆紛饜頡8咿取緞麓□嫫貳菲榔湎非□□魅紜吧倥□芻a□奕葑園□薄V□寫□妗妒□騫帷貳Ⅰ段男竅幀貳Ⅰ段囪□□貳Ⅰ端拇笄□泛現闢□Ⅰ端鈉婀邸貳Ⅰ肚羋□隆貳Ⅰ凍□舴鎩貳Ⅰ鍛蚰曄□貳Ⅰ毒郾ε琛貳Ⅰ遏浯湓啊貳Ⅰ督躋鹿欏貳Ⅰ讀□鍇□罰□鋅□凈虺□拘惺潰□糠鐘壩E杖搿豆瘧鞠非□鑰□□□罰□磧寫□妗兌蛔畔取貳Ⅰ洞蠹□□貳Ⅰ端氖□幀貳Ⅰ度□甯﹗貳Ⅰ噸倚12洹貳Ⅰ墩袢□佟貳Ⅰ督嫌瘧淞貳Ⅰ鍛ㄌ焯a貳Ⅰ堆□匱紜罰□沿□K□□浴妒□騫帷紛鈑忻□I□絞錄<□咿取緞麓□嫫貳貳Ⅰ豆諾湎非□婺炕憧肌肪? 朱佐朝   清戲曲作家。字良卿。江南吳縣(今屬江蘇)人。與朱雄為兄弟。為清初著名劇作家。與丘園、葉時章等交契。高奕《新傳奇品》稱其所作如“八音縱鳴﹐時見節奏”。著有傳奇《五代榮》、《石城現》、《四大慶》(合著)、《四奇觀》(合著)、《吉慶圖》、《血影石》、《牡丹圖》、《軒轅鏡》、《乾坤嘯》、《御雪豹》、《萬壽冠》、《漁家樂》、《奪秋魁》、《蓮花筏》、《綿雲裘》、《雙和合》、《理絡會》、《艷雲亭》﹐均有抄本存世﹐部分影印收入《古本戲曲叢刊三集》﹐另著有傳奇《一職珠》、《一捧花》、《元宵鬧》、《太極奏》、《玉素珠》、《建皇圖》、《飛龍鳳》、《清風寨》、《瑞雪亭》、《瑞霓羅》、《落花燈》、《萬花樓》、《壽榮華》、《鳳雙棲》、《贅神龍》、《寶曇月》﹐已佚﹐又傳奇《九蓮燈》則僅存殘抄本上卷十六出。生平事跡見高奕《新傳奇品》、《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 王岱   清詩人。字山長﹐號了庵﹐又號且國。湖南湘潭人。明崇幀十二年(1639)舉人。入清﹐屢試不第﹐選安鄉教諭﹐遷隨州學正、順天府教授。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不遇﹐二十二年遷澄海知縣﹐車於官。善畫﹐詩文體近鐘譚﹐務以奇勝。著有《了庵集》、《且園近詩》、《近集》。生平事跡見《國朝譽獻類征》卷二一五、《鶴征錄》卷五。 陳子升(1614─1673後)   清詩人。字喬生。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南明隆武時以貢生薦授中書。永歷元年(1647)擺吏科給事中﹐轉兵科右給事中。順治七年(1650)粵東再陷﹐未及隨南明朝廷西行﹐流轉山澤以老。其詩“麗而有骨﹐原本義山”(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入清後則“多板盪黍離之感”(卓爾堪《明遺民詩》)。著有《中洲草堂遺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省獻類征》卷四六九、《國朝詩人征略》卷五。 丘維屏(1614─1679)   清學者、散文家。字邦士﹐號慢龐﹐一作漫無﹐又號鬆下先生。江西寧都人。明諸生。督學侯眼奇賞之。遭國變避亂翠微峰中﹐與魏際瑞、魏灣、魏禮及彭士望等同為魏兆風易堂學子﹐年最長﹐為三魏姐夫。為人高雅恬淡﹐終生不言人短﹐特推重魏槽。晚年精研歷數、易學及酉洋算術﹐方以智譽為“神人”。教授學生﹐手批口授﹐日夜不懈。以古文名重一時﹐魏格以為司馬遷、歐陽修之流亞。“其為文﹐修詞雅清﹐意境奇淡﹐別饒理趣﹐深意委折﹐千余萬縷﹐出沒不測”(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著有《鬆下集》、《丘邦士文集》、《易義選參》。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魏櫓《丘邦士傳》。 全堡(1614──1680)   清詞人。字道隱﹐號衛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幀十三年(1640)進士。永歷二年(1648)詣肇慶﹐謁桂王﹐授禮科給事中﹐立朝侃侃﹐每持正論﹐曾下獄﹐滴戍清浪衛ㄐ撲郈瀞熟階Y鵒鄭□鵒至羰卮笱□砍淌秸泄□□9鵒制疲□黽椅□□□□□袷停□胖喂椋□趾判砸頡17嵊唷13梟揭靶洹19├盒瀋□2瓢6ΑW」愣□□蕕□妓攏□□綽□郊洹F浯適惴9齬□□蓿□鋃喑劣舯□常□猿煞綹瘛R豆□隆豆閫□寫省菲樂□弧巴辭小薄R喙□□摹V□小侗樾刑眉□貳I□絞錄<□賭轄□鍤貳肪磯□恕Ⅰ緞√蠹痛□肪砣□□12燁□□兜□賈喂槭挽□λ□□貳? 彭孫#(1615─1673)   清詩人。字仲謀﹐號並仁。浙江海鹽人。彭孫適從兄。明拔貢生。與同邑吳黃昌創瞻社﹐為名流所重﹐時稱“武原二仲”。豪於飲﹐人有“長鯨”之目。痛父殉國難﹐蔬食布衣二十余年﹐尚氣節﹐終身不仕清。工詩﹐為王士鎮所賞。《晚晴管詩匯》謂其詩“沉壯鬱勃﹐七言古間作初唐體﹐律詩亦偶涉來法”﹐又稱其集“當與《鬆桂堂集》(彭孫通著)並傳”。所著《流寇志》﹐記明末李自成事頗詳。另著有《茗齋集》、《方士外紀》、《彭氏舊聞錄》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晚晴管詩匯》卷一七。 李鼎事(1615─1673)   清文學家。字孝升﹐號芝麓。安徽合肥人。明崇板七年(1634)進士﹐官兵科給事中。李自成人京城﹐授直指使。入清﹐歷官禮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溢端毅。晚貴顯﹐傾囊恤窮﹐出氣力以蔭庇遺民志節之士﹐士論往往恕其國節。工詩﹐為世祖所賞識﹐嘗在禁中嘆曰﹕龔某真才子也。與錢謙益、吳偉業並稱“江左三大家”。錢謙益稱其“標舉興會﹐籠挫古今”﹐徐世昌謂其“感慨興亡﹐聲情悲壯﹐有不可一世之概”﹐“七絕多傑作”(《晚晴想詩匯》引)。亦工詞﹐顏如其詩之跌宕風華﹐滄桑之感﹐時有合作。著有《定山堂詩集》、《香嚴詞》等﹐合輯為《定山堂遺書》。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九、《清史列傳》卷七九、《國朝名家詩鈔小傳》、嚴正矩《龔端毅公傳》、董遷《龔芝麓年譜》。王廣心(1615一1680後)   清詩人。字伊人﹐號農山。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王頌齡、王鴻緒、王九齡父。順治六年(1649)進士﹐歷官御史。明末曾加入幾社。其詩名與尤侗場﹐楊際昌《國朝詩話》評為“秀氣成采﹐長篇如《大樑行送林平子》﹐韻致仿佛梅村”。著有《蘭雪堂稿》﹐與朱錦、宋徽輿等共纂《鬆江府志》﹐與鄧漢儀、宗元鼎等共纂《江南通志》。生平事跡見《國朝管獻類征初編》卷一三三、《國朝詩人征略》卷一。 周肇(1615─1683)   清詩人。字子做。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科場獄起﹐同考官論死﹐為之治殮。晚得任青浦教諭﹐升新塗知縣﹐未幾卒。少入復社﹐為張博高足弟子﹐盛有詩名。吳偉業編《太倉十於詩選》﹐以之為首。其詩“大抵瑰詞雄響﹐瓣香棄州者”(《晚晴管詩匯》)。著有《東同文稿》、《東同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國朝詩人征略》卷一四。 應偽t(1615─1683﹐一作1619一1687)   清學者、詩人。字嗣寅﹐號潛齋﹐又號無門。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崇極間諸生。明亡後謝絕人事﹐閉門不復出﹐沉潛理學﹐以躬行實踐為主﹐不喜陸九淵、王守仁之言。教授生徒自給﹐暇則悉心著述。康熙十八年(1679)﹐薦舉博學鴻詞﹐以老病辭。著有《潛齋先生集》、《周易應氏集解》、《春秋考集解》、《禮學匯編》、《古樂書》、《性理大中》﹐編有《教養全書》。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0、《清史列傳》卷六六。全祖望《應先生偽謙神道碑》。 盛符升(1615─1700)   清詩人。字珍示﹐號誠齋﹐又號核石。江南昆山(今屬江蘇)人。康熙三年(1664)進土﹐歷官內閣中攷6癲恐魘攏□際詮鬮韉烙□貳H□□四暱迨□婺涎玻□住讀驕└場貳Ⅰ度□□剿犯場罰□陀□欏蹦甑譴蠛稀薄I俅誘挪□11腦室陀危□朐萍渲鈄酉嗲寫琛T室途鴕澹□□□□幔□□□謔薄<壇□跏空蛑□牛□聘咦悖□舯唷隊嫜笊餃司□□肌罰□□σ娼闆P燁□□榔淥□鰲霸□舊倭輳□□獗鷯惺略淞保ㄉ虻慮薄豆□□□鴆眉□芬□□V□小凍險□□貳I□絞錄<□豆□□閬桌嗾鰲肪硪蝗□摹Ⅰ豆□□□蘇髀浴肪砥摺Ⅰ肚宕□□呦翊□肪硪弧? 紀映淮   清女詩人。字冒綠﹐小字阿男。江一南工無(今江蘇江寧)人。明諸生。紀青女﹐詩人紀映鐘妹﹐各洲諸生杜李妻。明崇幀十五年(1642)清軍破城﹐夫被難﹐與姑及六歲幼兒進深谷中﹐茹獲席草三十余年﹐以節孝聞。少從映鐘學詩﹐夫亡後絕筆不復作。其《詠秋柳》“棲鴉流水點秋光”句﹐為王士被激賞。亦能詞。著有《真冷堂詞》。生平事跡見《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一、《晚晴春詩匯》卷一八三。 柴紹炳(1616一1670)   清詩文家。字虎臣﹐號省軒﹐又號翼望山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諸生。崇幀間與東林黨吳階征、劉宗周、倪元睛、黃道周等以志行相戀戀。明亡後﹐隱居南屏山下。康熙八年(1669)舉山林隱逸﹐以老病力辭。學問廣博﹐凡天文、輿地、歷法、禮制、樂律以及農田、水利、兵制等無不窮原竟委。少即有文名﹐號為“西陵體”﹐詩亦負時譽。與陸拆、丁澎、孫治、陳廷會、張丹、毛先舒、沈謙、吳百朋、虞黃吳稱“西冷十子”。陳子龍以“東南奇士”目之。毛先舒評其詩“如連雲夏屋﹐無論核棟﹐即用護支撐﹐都無細幹”(《酉冷十於詩評》)。著有《省軒詩文鈔》、《白石軒雜稿》、《西湖賦》、《考古類編》、《柴氏古韻通》。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0、周清原《柴先生紹炳傳》、毛際可《西陵五君子傳》。 徐作肅(1616─1684)   清詩文家。字恭士。河南商丘人。順治八年(1651)舉人。性清剛方正﹐不妄交遊﹐所與往來者多一時才俊﹐如陳維在、來牽、計東等﹐尤與同裡侯方域交厚﹐嘗於順治間與侯方域、賈開宗、徐世深、徐鄰唐、宋革結“雪園六子社”。其文學王安石﹐擅作議論﹐亦長於詩﹐計東《偶更堂詩稿書後》謂其“五古無一輕靡之筆”。著有《偶更堂集》。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二六、侯方域《贈徐恭士序》。 李因(1616─1685)   清女詩人。字今是﹐又字今生﹐號是庵﹐又號龕山逸史。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光祿卿葛徽奇妾。原為明末名妓﹐與柳如是、王修微有三鼎足之譽﹐愛讀書﹐工詩書畫。順治二年(1645)其夫抗清殉難後﹐我然獨處四十年。懷黍離之感﹐長夜佛燈﹐時與老尼酬對。其詩“清揚婉嫵﹐如晨露初桐﹐又如微雲疏雨﹐自成追品﹐絕去煩燈習氣”(葛微奇序)﹐“有中唐余韻”(金燕《香唐詩話》)。亦工詞。著有《竹笑軒吟草》、《竹笑軒詩余》、《明心錄》。生平事跡見《國朝香獻類征》名媛卷五、《清代圖閣詩人征略》卷一、黃宗益《李因傳》。 到商介(616─1686)   清大臣、詩人。字貞白﹐又字昆林﹐號石生﹐又號貞庵。直隸柏鄉(今居河北)人。順治三年(1646)進士﹐選庶畝土﹐改工科給事中﹐歷官兵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進吏部尚書﹐拜保和歐大學士。以病乞休回籍﹐進太子太傅。乾隆間追溢文毅。其論詩倡“自出機抒﹐不屑屑裙據剽竊為工”(《晚晴移詩匯》)o所為詩鄧漢儀《詩觀二集》評為“傲岸蒼渾”。亦工為文。著有《兼濟堂文集》、《易經大全纂要》、《四書經義匯解》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六二、《清史列傳》卷五、《國朝先正事略》卷三。 黃宗炎(1616─1686)   清詩人。字晦木﹐號立溪。浙江余姚人。黃宗羹弟。明貢生。積極參加抗清活動﹐兩次被捕﹐得不死。入清不仕﹐以制硯為生。精研易學﹐工詩善畫﹐詩學宋人﹐大似楊萬裡﹐有“不裡面目真高士﹐閒過春秋勝地仙”之句﹐為世所稱。晚年巴畫浙西﹐人稱高士畫﹐爭購之。著有《二晦集》、《山棲集》及《周易象辭》、《尋門余論》、《圖書辨惑》。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0、《清史列傳》卷六八、全祖望《鶴鴻先生神道表》。 余懷(616─1695後)   清文學家。宇治心﹐一字無懷、廣霞﹐號亟翁﹐又號玉持老人。福建莆田人。僑寓南京。與杜洛、白夢和相唱和﹐時號“余杜白”﹐諧音“魚肚白”。晚隱居吳門﹐征歌選曲﹐有如少年。工詩﹐才情拍發﹐生明清之際﹐辭多凄麗﹐曾賦《金陵懷古》詩﹐王士鎮以為“不減劉賓客”(《漁洋詩話》)。鄧漢儀謂“冶心詩﹐純以氣象勝﹐是初唐沈、宋之遺”(《詩觀》)。又工詞曲﹐吳偉業曾謂“治心詞大要本於放翁﹐而藻艷輕俊﹐又得之梅溪、竹山”(王旭《國朝詞綜》引)。所著《板橋雜記》﹐多存明末故事。其他著作甚多﹐有《三吳遊覽志》、《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玉琴齋詞》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香獻類征》卷四二八、《文獻征存錄》卷一七。 Iffi(1617──1672)   清詩人。字濟創﹐號曉巖﹐別號茨庵。直隸雄縣(今屬河北)人。明崇債十七年(1644)國變﹐徙居六合﹐課子女作詩﹐躬耕為生﹐凡四十年。康熙十年(1671)始還裡。“其詩格調高古﹐多河朔幽燕之氣﹐鬱勃之懷。興亡之感﹐時流露於筆端”門p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茨庵集詩鈔》。生平事跡見《大清能輔先哲傳》卷H七。 嚴3k(1617──1678)   清詩人。字子餐﹐號顯亭。浙江余杭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歷官吏科、戶科、刑科、禮科給事中﹐太僕寺少卿﹐金都御史﹐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戶部侍郎。工詩﹐與丁澎、宋流、施閏章、陳祥明、張文光、趙賓同官京師﹐結詩社唱和﹐時稱“燕台七子”。性謙讓﹐遇有譏彈其詩者﹐常應時改定。阮元謂其“詩古文浸沉六經、(史)、《漢》”《嚴侍郎流傳》。著有《皋園集》、《北行日錄》、《皋園奏疏》。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四O、《國朝詩人征略》卷四、阮元《嚴侍郎沈傳》。 曹爾堪(161──1679)   清詩文家。字子顧﹐號顧庵。浙江嘉善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改庶有士﹐授編修﹐遷侍讀﹐升侍講學士。有經世之志﹐為清聖祖所賞﹐許為學問最優﹐坐是見嫉﹐中蜚語罷歸﹐優遊田園以卒。與人遊﹐於其人之身世及所作詩文﹐積久不忘﹐人目為唐虞世南之“行秘書”。在京師與來流、王士模、施閏章等唱和﹐士模選其詩與王士祿、汪瑰、程可則諸人詩合刻之﹐稱“海內八家”。又工詞﹐為柳州詞派中堅﹐與曹貞吉並稱“南北二曹”。尤侗謂其文“鼓吹六經﹐酒漿諸子﹐沐浴潤澤於八家之中”﹐詩“登開元之堂﹐入大歷之室”﹐詞“品格在眉山、渭南之間”(《曹顧後六十壽序》)。著有《南溪文略》、《詞略》、《杜鵑亭稿》。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香獻類征》卷─一五、《晚晴移詩匯》卷二六。 方孝標(1617─1680後)   清詩文家。原名玄成﹐避清聖祖諱﹐以字行﹐號樓岡﹐一號樓江。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方拱乾子。順治六年(164)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學士。十四年﹐以弟章銷受江南科場案牽連﹐父子兄弟同戍寧古塔。十七年贖歸﹐入雲南陷鬊I□鷙擦幀H□鴟矗□莧□□□□兔□嬌鍘J縷劍□允子□擔□饉饋3島笠隕媧髏□饋賭仙郊□釩副宦臼□5酥□銑破涫□捌撓惺率怠保□安煌□鶴鰲保a肚迨□褪魯醣唷罰□V□小抖壅□□ 貳Ⅰ段難 貳I□絞錄<□肚迨□褪魯醣唷肪砦濉10湫鋁Ⅰ睹髑逑【□芳□鷳肌貳? 到象樞(617─1687)   清大臣、學者、詩文家。字環極﹐一字環溪﹐號庸齋﹐又號吉林﹐晚號寒鬆老人。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崇份舉人。順治三年(1646)進士﹐選庶吉士﹐改刑科給事中。歷官吏科都給事中、光祿寺丞、貴州道御史、左金都御史、順天府尹、大理寺卿、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康熙二十三年(168)以病乞休。溢敏果。居官參劾權貴﹐舉薦賢能﹐有直聲。時號“尚書門第﹐秀才家風”。治程朱理學﹐兼擅詩文。奏議與魏裔介並稱“二魏”﹐詩“直抒胸臆﹐不假雕飾”(《晚晴零詩匯》)。著有《寒鬆堂集》、《儒宗錄》、《庸齋閒話》。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六三、《清史列傳》卷八、《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及《寒鬆老人自述年譜》。 N修齡(1617─1687)   清詩文家。字再彭﹐號牛望﹐又號容庵﹐晚號丹荔老人。山西太原人﹐僑居江蘇淮安。閻若教父。明諸生。明亡﹐遁跡白馬湖濱﹐以耕釣自隱。早師事黃道周﹐又與張養重、靳應升為世外交﹐朝夕行吟﹐結望社相倡和﹐名重江南北。同時如杜洛、傅山、王獻定、魏櫓、閻爾梅等皆與其為友。李元民稱其詩“高潔無煙火氣﹐不減儲、王”(《望社姓氏考》)。著有《秋心》、《秋肪》、《冬涉》、《影周》諸集及(紅鶴亭詞)。生平事跡見《國朝著獻類征》卷四七一、《江蘇詩征》卷九O、王弘撰《閻處士修齡傳》。 丘園(1617一16叨)   清戲曲作家。字嶼雪﹐號烏丘山人、烏丘先生。江南常熟(今屬江阯w┤恕R□傭□縹肭鶘劍□澂□隻a□萸槭□啤I蘋□□淦媚□剿□猿梢患搖J□視小都雀□貌蕁貳Ⅰ噸襝□跣恕貳Ⅰ睹菲允□唷返燃□O滄饗非□□咿繞樂□□紜叭氡『竺恚□├雎□懟薄緞麓□嫫貳罰□V□小痘迷迪洹貳Ⅰ兜橙吮□貳Ⅰ隊□鄱鰲罰a棟俑4闆罰□Ⅰ痘20業□罰ㄒ凰滴□熳舫□鰨□Ⅰ兌緩舷唷貳Ⅰ妒窬樘洹貳Ⅰ端旰□傘貳Ⅰ賭止蠢浮貳Ⅰ端□劣啊返卻□媯□叭□稚寫妗A磧脛燜爻肌18熳舫□14訛綮車群獻□端拇笄□反□妗I□絞錄<□豆□□畔桌嗾鰲肪硭鈉咚摹Ⅰ睹窆□匭蕹U押現盡肪磯□。 楊紹t1617─1692)   清詩人。字明遠﹐號潛夫。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承父志﹐不事科舉。早從金俊明學﹐與徐妨、徐柯兄弟為莫逆交。垂髦之年作詩學陶、杜五言﹐已為先輩所稱。數十年中﹐朝代更迭﹐存亡感憤﹐皆發之於詩。一時名士如錢謙益、吳偉業、王時敏、曾燦、宋規邢防等皆有評讚。錢謙益嘗曰﹕“謝皋羽之詩長留天地間者﹐微斯人誰與歸﹖”(《楊明遠詩弓*著有《懷古堂詩選》。生平事跡見《國朝香獻類征》卷四二八、《明詩紀事》辛簽卷三一、錢謙益《楊明遠詩引》。 杜K(1617─1693)   清詩人。一名紹凱﹐字蒼略﹐號些山。湖廣黃岡(今湖北黃州)人。明諸生。杜洛弟。明亡﹐以造民終。淡泊自甘﹐專力學古﹐人以博雅稱之。與方苞、曹寅、孔尚任等相往還。詩風清雅古淡﹐與兄之奇崛警健不同。著有《些山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五O一、《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著獻類征》卷四七五、《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八。 李棟(1617─1711)   清詩人、戲曲作家。字吉士﹐一作古四﹐號鬆嵐。江南興化(今屬江蘇)人。舉人。父早歿﹐母苦節教棟及弟拭﹐兄弟皆成名。擅詩文戲曲﹐尤工畫﹐善篆隸。著有傳奇《七子緣》﹐又名《詩緣記》、《七才子》﹐演明中葉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事﹐融入當時時政﹐已優焦循《劇說》引《越巢小識》評此劇雲﹕“關自甚整﹐通部不用旦角﹐自是高手。”另有《犢鼻揮》傳奇﹐亦已化詩集存者有《楚遊雜詠》、《遊白岳詩》、《遊黃山詩》。生平事跡見《江蘇詩征》卷九三、《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二等。 吳百朋(﹖一1670)   清詩人。字錦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崇頓十五年(1642)舉人。入清﹐歷官蘇州推官、南和知縣。與同裡陸橋、丁澎、柴紹炳、沈謙、毛先舒等遊﹐稱“酉冷十子”。少有奇慧﹐下筆千言立就。博洽多聞。好交友﹐極文酒之歡。與徐世臣等以瑰麗奇偉之文﹐為時所重﹐史傳稱其“詩才斐娓﹐兼有氣勢”。著有《樸庵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香獻類征》卷二二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侯方域(1618─1655)   清散文家。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諸生。年二十二應試南京﹐交陳貞慧、吳應算等東南名士﹐主盟復社。南明弘光朝﹐阮大欽修舊怨捕復社諸子﹐乃走揚州人史可法幕府﹐又客高傑軍中。傑被殺﹐方域說其軍中大將規劃東南﹐不聽。旋為阮大掀捕獲﹐弘光朝亡﹐得脫。人清﹐有司促應順治八年(1651)河南鄉試﹐中副榜。生長世家﹐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號“四公子”。以古文名世﹐早期流於華藻﹐後學韓癒、歐陽修﹐並上溯《左傳》、《史記》。時人以之與魏櫓、汪現合稱“國初三大家”。宋革《三家文鈔序》稱其所作“奮迅馳驟﹐如雷電雨雹之至﹐颯然交下﹐可怖可愕﹐昏然而止﹐千裡空碧”。《四庫全書總目》則謂其文“體兼華藻﹐稍涉於浮夸”。傳記文如《馬傳傳》、《李姬傳》等名篇﹐有唐傳奇色彩。其詩學杜甫﹐“仍沿雲間余派﹐聲采蔚然”(《晚晴薦詩匯》)。著有《壯海堂文集》、《四億堂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胡介祉《侯朝宗公子傳》、侯詢《侯朝宗年譜》。 黃宗會(1618─1663)   清學者、詩文家。字澤望﹐號縮齋﹐竿v9稱石田先生。浙江余姚人。幼調說不拘﹐年二十七﹐舉拔貢﹐值國變﹐遂不復出仕。舉幾天官地志、金石算數、藝術雜學無不冥搜博覽。詩初喜僻奧﹐後變其文﹐華藻錯落。著有《縮齋文集》、《縮齋日記》、《學御錄》以及《瑜伽師地論注》、《成唯識論注》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O、《清史列傳》卷六八、黃宗款鄉進士黃澤望墓志銘》、方案如《黃宗會傳》。 柳如是(161─1664)   清女詩人。本姓楊﹐名愛﹐字庫蕪﹐又名雲娟、影憐﹐後改姓柳﹐名隱﹐又名是﹐字如是﹐號我聞室主﹐人稱河東君。浙江嘉興人。明末名妓。幼年為盛澤徐佛養女﹐後人吳江故相周道登家為侍婢。崇幀四年(1631)自周家出﹐流落風塵﹐交陳子龍、宋徽輿等。十四年﹐嫁錢謙益為妾。謙益降清後﹐助之暗中參與復明運動﹐交通海上義軍。謙益受黃流棋案牽連﹐又醇金力脫其難。謙益卒﹐族人爭產﹐自經死。其風神才藝﹐世所艷傳。詩幽艷秀發﹐蘊釀頗深。著有《戊寅草》、《湖上草》及《河東君集》﹐後人輯為《柳如是詩集》。生平事跡見鈕場《制剩》卷三、顧勞《河東君傳》、陳寅格《柳如是別傳》、胡文楷《柳如是年譜》。 許擔   清詩人。字天玉﹐號星亭﹐別號鐵堂、星齋。福建侯官(今閩侯)人。許友族兄。明崇幀舉人。入清﹐官至安定知縣。居京師時與王士鎮往來甚密﹐互相唱和。一時如周亮工、施閏章、汪瑰、杜清、吳績皆與訂交。王士慎曾作《慈仁寺雙鬆歌》贈之﹐稱其為“閩海奇人許夫子”。施閏章亦稱其詩“氣雄力厚﹐如峻巖猛虎﹐凜乎其不可攀﹐森然其硫瘛棬B保a讀涸笆□頡罰□V□小短□檬□□貳I□絞錄<□鍛砬縟菔□恪肪磯□摺? 陸率(﹖一1692)   清文學家。字元升﹐一字吳州。江南泰州(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崇預十四年(1641)與張幼學、張一僑等在裡結曲江社。康熙三年(1664)成進士﹐官刑部主事﹐招浙江提學道。十七年﹐舉博學鴻詞﹐托病不赴。家居二十年﹐詩文甚富﹐兼工戲曲。著有《雙虹堂集》、《吳州文集》、傳奇《一帆記》、《雙芬記》﹐另有《石門諸山記》﹐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生平事跡見《鶴征錄》卷四、《己未詞科錄》卷五。 宋徽輿(1618─1667)   清詩人。字轅文、直方﹐號林屋、佩月騷人。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選刑部主事﹐播員外郎﹐歷福建布政使右參議、尚寶卿﹐官至副都御史。明末為諸生時﹐以詩文名世﹐與陳子龍、李斐等創幾社﹐稱“雲間三子”。《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腫明一世﹐而精煉不及子龍﹐故聲譽亦稍亞之雲”。著有《林屋文稿》、《詩稿》及《海閻香詞》、《廣平雜記》、《瑣聞錄》等﹐編有《全閩詩鈔》﹐與宋徽壁合輯所作散曲為《核警香詞》。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四六、《國朝詩人征略》卷一、《光緒重修華亭縣志》卷一六。 任原樣(1618─1676﹖)   清詩文家。初名元祥﹐字王谷﹐號息齋﹐又號善權子。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入清後棄去。精研經世之學﹐無所得食﹐乃人州縣之幕理刑名錢谷。與陳維康、侯方域相友善。魏櫓亦稱賞其文。其“詩不薄七子而上窺漢魏﹐取徑三唐﹐……文初學六朝﹐折而為韓(癒)、歐(陽修)﹐浸淫於兩漢﹐得其樸茂”(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鶴鳴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任啟運《任息齋先生傳》、但源誅《任王谷先生傳》。 姚文然(1618─1676)   清詩文家。字弱侯﹐號龍懷。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明崇債十六年(1643)進士﹐選庶吉士。順治三年(1646)薦授國史院庶吉士。歷官禮科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副都御史、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溢端格。詩文皆有根抵。詩頗具標格﹐文長於議論。著有《姚端格公全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清史樹卷二六三、《國朝譽獻類征》卷四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三。 劉體仁(1618──1677)   清詩人。字公俄。河南穎)I衛(今許昌)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有家難﹐棄官﹐從孫奇逢講學。後官吏部郎中﹐與汪碗、王士鎮以詩文唱和。喜作畫﹐工鼓琴﹐慕魯仲連、陸賈、司馬徽、桓尹、沈周士、王績、韋應物之為人﹐以“七頌”名其堂。王士模稱其詩有奇氣﹐似孟郊(見《居易錄》)﹐而《四庫全書總目》則謂其“欲力脫七子之實臼﹐而詩或生硬﹐文或纖桃﹐實出入於公安、竟陵之間”。著有《七頌堂詩集》、《七頌堂詞繹》、《空中語》、《文集》、《尺續》、《識小錄》。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魯獻類征》卷一四O。 林時益(618─1678)   清詩人。字確齋﹐原名朱議承字作霖。江西南昌人。明寧王後裔。授奉國中尉。人清﹐變姓名。與彭士望同裡相友善。士望與魏後一見定交﹐極言金精諸山可為耕種處﹐時益乃攜家與士望同往。僑居十余年﹐常與魏氏兄弟相切磋。康熙七年(1668)﹐清廷命明故宗室子弟回鄉復姓氏﹐時益久客寧都﹐不願歸﹐以耕種自養。晚好禪悅。善制茶﹐遠近名曰“林茶”。工書法。“詩於杜為別出﹐人成推服之”﹐“往往悲歌慷慨﹐見精悍之色”(陳田《明詩紀事》引)。著鬱朱中尉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省獻類征》卷四七二、《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施問章(1618─1683)   清詩人。字尚白﹐號愚山、摸齋、矩齋。江南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順治六年(1649)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員外郎﹐山東學政﹐江西參議分守湖西道。康熙十八年(1679)﹐召試博學鴻詞﹐授侍講﹐典試河南﹐轉侍讀。與宋現齊名﹐號“南施北宋”。與同邑高詠友﹐主東南壇均數十年﹐時號“宣城體”。後人以與宋碗、王士鎮、朱彝尊、趙執信、查慎行並稱“清初六家”。其詩遠承其鄉人宋代梅堯臣的傳統而又有變化﹐風格高雅淡素﹐不少作品對當時的社會黑暗、人民疾苦﹐有真實反映。錢謙益序其集﹐稱其“能以詩回斡元氣”。王士擔稱其五言詩“有風人之旨”﹐為作搞句圖。張裕到選其五律與姚擁七律、鄭珍古詩為“清三家”詩。著有《施愚山先生全集》﹐內有《學余文集》、《詩集》、《摸齋詩話》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著獻類征》卷─一八、《國朝先正事略》、毛奇齡《施君閏章墓表》、施念曾《施愚山先生年潛》。 吳事紀(618─1684)   清詩人。字賓賢﹐一字野人。江南泰州(今屬江蘇)人。家貧寒﹐初事科舉﹐後棄去。人清不仕﹐隱於家鄉安豐場﹐名所居為“陋軒”。寡交遊﹐與孫枝蔚、汪揖相契。汪言之於周亮工﹐王士鎮又因周而知其人﹐強邀之一遊揚州。其詩繼承杜甫傳統﹐風格蒼勁﹐擅長白描。時當清兵南下﹐為《李家娘》詩以控訴清兵血洗揚州的罪行﹐為《嗟老翁》詩以頌揚堅持民族氣節而死的黃周星。由於生活在社會底層﹐長期接近窮苦人民﹐自身又深受剝削和饑寒之苦﹐故詩中不僅表現了民族感情﹐更深刻地反映了階級矛盾﹐對封建剝削者的罪惡﹐多有真實的揭露和批判。陸延掄序其詩﹐稱“數吽憬僭驉撬C□□蠛τ腥□喝昭畏#□瘓□洌□蘸踴肌6痢堵□□□罰□蚧春V□蚋灸信□□量嗟姘□□S詒濟□□煌似舸χ□矗□滸偈藍□攏□巳輝諛濬□躋遊庾又□允□□芬玻 弊慷□啊睹饕琶袷□煩莆□昂D詿蠹搖薄I虻慮薄豆□□□鴆眉□煩破洹耙孕鄖槭□□恍氳涫刀□匚拊□遙□視鎘□嫫櫻□□郊□樟欏薄E說掠摺堆□徽□□啊煩破洹白腫秩誦母□□□斕卦□□□帷保□耙暈□斬胖□嬉虜□薄﹕□冉疽雜脛U洳14□□莆□宕□醬笫□恕V□小堵□□□貳=袢搜罨□□小段餳渭褪□閾﹗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咭弧Ⅰ豆□□日□侶浴肪砣□擰Ⅰ豆□□□沂□□〈□貳? 黎士弘(1618─1697)   清詩文家。字愧曾。福建長汀人。順治十一年(1654)舉人。選廣信府推官﹐歷官永新知縣、甘州同知、常州知府、桃紙道副使署甘山道事、甘肅按察使及布政司參議﹐以母老乞歸。少遊李世熊之門﹐稱入室弟子。所為詩文頗受周亮工等賞識﹐“其古文清新俊逸﹐未嘗步武前人﹐而動與古會﹔詩格隨年而變﹐大抵刊落陳言﹐清真樸老”(鄭方坤《托素齋詩鈔小傳》)。著有《托素齋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八五、《清史列傳》卷七O與七四、《國朝名家詩抄小傳》、陳壽棋《黎士弘傳》。 尤侗(1618─1704)   清文學家。”字同人﹐又字展成﹐號悔庵﹐又號良齋﹐晚號酉堂老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弱冠補諸生﹐才名藉甚。以貢謁選﹐除永平府推官﹐因事落職。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檢討﹐與修《明史》。居三年﹐告歸。四十二年清聖祖南巡﹐授侍講。“其詩詞古文﹐才既富路﹐復多新警之思﹐體物言情﹐精切流麗”(清史列傳))﹐名動禁中﹐清世祖目為“才子”﹐清聖祖稱其“老名士”。精戲曲﹐吳梅謂之“別具一變相﹐其運筆之奧而勁也﹐使事之典而切也﹐下語之艷媚而油油動人也﹐置之案頭﹐竟可作一部異書讀”(《中國戲曲概論》)。著有《西堂全集》、《余集》共三十五種﹐《百末詞》與雜劇《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黑白衛》、《清平調》、傳奇《鈞天樂》﹐在《全集》中﹐另有《鶴棲堂稿》。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周密(1619─1679)   清詩人。字郎山﹐一作茂三﹐號暨翁。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諸生。少以詩受知於錢謙益。入清不仕﹐放浪湖山﹐世多比之徐渭﹐所至多與遺民如申涵光、博山輩交好。與海上抗清義軍通﹐曾仗義說營將王朝先釋徐水心﹐既而以受賄嫌下獄﹐得還已被一足。痛於亡國﹐曾削發為僧﹐以母在返初眼。康熙十七年(1678)﹐舉博學鴻詞﹐以死力辭。陳田稱其詩“清詞麗句﹐風發泉湧﹐傲岸突兀﹐獨來獨往”(《明詩紀事》)。著有《春酒堂遺書》。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七三、全祖望《周征君墓志銘》。 顧有孝(1619─1689)   清詩人。字茂倫﹐號雪灘釣受﹐臨終更號為雪灘頭陀。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明諸生。康熙十七年(1678)拒應博學鴻詞之試﹐以遺民終。少遊陳子龍之門。慨舊有唐詩選承訛阻謬﹐選編《唐詩英華》﹐錢謙益序稱之為“煥然復睹唐人之面目”。自為詩矜慎不苟作﹐出言必雋永為人所服。著有《雪灘釣要集》﹐另編有《江左三大家詩鈔》、《樂府英華》、《儷珠集》、《風雅嗣響》、《五朝名家七律英華》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徐軌《雪灘頭陀顧有孝傳》。 王夫之(1619─1692)   清思想家、文學家。字而農﹐號差齋、夕堂﹐別號雙石外史、一瓢道人﹐更名壺。湖南衡陽人。明崇債十五年(1642)舉人。明亡時﹐曾在衡山舉義兵抗清。兵敗後退居肇慶﹐任南明桂王朝行人司行人。從程式把軍﹐翟殉難後﹐決心隱遁﹐輾轉於湖南、廣東一帶﹐最後居衡陽之石船山﹐從事著述﹐學者稱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蓋被後人稱為“清初三大儒”。其學兼精經、史、子﹐詩、文、詞皆工。其文學理論﹐見於《夕堂永日緒論》、《詩繹》及《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中。論詩強調“以意為主”﹐反對“求形模﹐求比擬﹐求詞采﹐求故實”﹐“立門庭與依傍門庭”。藝術上突出情與景在“神理湊合時自然拾得”。文兼擅騷、賦、驕、散﹐不染明代七子摹仿、公安浮滑、竟陵纖反之習。鄧顯鶴謂“詩其余事﹐詞旨深更﹐氣韻沉鬱”﹐徐世昌謂“楚村稱雄﹐斯冠一代”(《晚晴轄詩匯》)。王閣運則以為“其詩境不能高”﹐“不離乎空靈妙寂而已”(《湘□樓說詩》)。詞芳排纏綿﹐風格追上﹐往往沖破音律限制。朱祖謀《望江南》詞稱為“萬古湘靈聞樂地﹐雲山韶注入凄音﹐字字楚騷心”。葉恭綽以為“故國之思﹐體兼騷辨﹐言皆有物﹐與並時批風抹露者遇殊”(《廣筐中詞》)。著作有一百多種﹐後人合編為《船山遺書》。文詩詞有《生齋文集》、《莖齋詩集》、《鼓掉初二集》、《滯湘怨詞》﹐後人輯為《王船山詩文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0、《清史列傳》卷六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二七、余廷燦《王先生夫之傳》、王之春《船山先生年譜》。 趙進美(1619─1692)   清詩人。字疑叔﹐又字增退﹐號清止。山東益都(今青州)人。明崇頓進士。官給事中參政﹔入清後官大常博士、福建按察使。“與姜孩、方以智、宋統、陳子龍、李斐、宋徽輿輩以詩名雄視南北”(《合葬行實》)。自稱服膺於宋嚴羽、明徐幀卿、王世貞﹜詗鶵W3破洹吧儻□□逭婢□祝□猛酢19現□□J菇□魘保□瓤桃舛□弧保□昂蠊倬┤Γ□牘ㄖ□瓷惺欏2芮鐫朗逃□罟□□停□槐潿□□□猩□鰲□趙公墓志銘》)o著有《清止閣詩》、《詩余》﹐另有《清止閣集》抄本﹐戲曲著有傳奇《瑤台夢》、《立地成佛》。生平事跡見《文獻征存錄》卷一O、王士鎮《福建提刑按察使清止趙公墓志銘》、趙執信《先叔祖或退趙公暨元配張淑人合葬行實》。 吳椅(1619一1694)   清文學家。字菌次﹐一字豐南﹐號統園﹐又號聽翁。江南江都(今屬江蘇)人。順治十一年(1654)拔貢生﹐薦授中書合人﹐遷兵部主事、郎中﹐授湖州知府﹐以風雅好事劾罷。善驕文﹐與陳維在齊名﹐為清初名家﹐《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源出徐、梗﹐……出入於樊南諸集﹐以秀逸擅勝”。又精詞﹐以“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句﹐得號“紅豆詞人”。詩則學李商隱、杜牧、溫庭憲。著有《林惹堂集》、《嶺南風土記》及《嘯秋風》、《繡平原》傳奇﹐編有《宋金元詩永》。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沈$(1619─1695)   清文學家。字昭子﹐號耿巖﹐又號稼村。浙江海寧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授中書。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與修《明史》﹐充順天鄉試副考官。二十一年以病乞休。少孤好學﹐為先達所稱。工待古文詞﹐其文規仿歐陽修﹐平易近人。著有《耿巖文鈔》、《耿巖詩集》、《棲遲草》、《宏詞草》、《投閒草》及《消夏談詩》、《稼村偶見》、《甲展策槁》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趙士刪翰林院編修沈傷傳》及自訂年譜。 王摸(1619─1696)   清詩人。字端士﹐號芝座。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王時敏次子。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以推官用﹐不出。康熙十七年(1678)開博學鴻詞科﹐巡撫慕天顏疏薦﹐力辭。居鄉關心民生﹐嘗請執政除稅課之敝﹐劉家河久淤﹐又上書巡撫請疏濬之。承家學﹐與弟撰、擰、擄﹐結課賦詩﹐宗尚正軌﹐田震甚稱之﹐吳偉業選婁東十子詩﹐錄其所作。著有《芝座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省獻類征》卷四二六。 周體觀   清詩文家。字伯衡。直隸遵化(今屬河北)人。順治六年(1649)進士。歷官吏科給事中、江西饒九南道副使等。喜臧否人物﹐縱談天下事。好讀《左傳》、《國語》及魏晉人書。文獨賞柳宗元﹐詩酷嗜杜甫﹐與河朔詩人申涵光、部煥元等同稱“河北七子”。施閏章為其進士同年﹐與之交好﹐稱其詩“樸而秀﹐直而雅﹐頹唐而蘊藉﹐而其清真一氣﹐則得之子美為多”(《南州草序》)。著有《晴鶴堂詩鈔》、《南州草》。生平事跡見《大清淡輔先哲傳》卷一九、《國朝詩人征略》卷一。 陳允衡(﹖一1672)   清詩人。字伯切﹐號玉淵。江西南昌(或作南城)人。早年為鄉前輩熊文舉、黎元寬等所賞。家東湖﹐明清之際﹐避亂蕪湖﹐以詩自娛﹐食貧而不輕以言求人。與王土鎮、施閏章交最篤。順治十一年(1654)赴鄉試﹐既而悔之﹐以母命為解﹐且以愛琴名集﹐示不再出之意。王士鎮《漁洋詩話》謂其工五言﹐以為能承王維、韋應物詩風。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稱“其詩摟肝刻肺﹐能為苦吟”。著有《愛琴館集》、《勤補堂願學集》、《古人幾部》﹐編有《詩慰初集》、《二集》、《續集》及《國雅初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文獻征存錄》卷一O、《國朝詩人征略》卷三。 吳組   清女詩人。字素公﹐一字片霞﹐號冰仙。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常熟許瑤妻。工書畫﹐兼擅絲竹。其詩詞均清麗婉約﹐嘗與吳偉業相倡和。著有《嘯雪庵詩集》。生平事跡見《清代圍閣詩人征略》卷一、《民國重修常昭合志》卷HO。 李茂英   清詩人、戲曲作家。字君玉。江南高淳(今屬江蘇)人。岸生。順治間在世。朱緒曾《金陵詩征》選錄其詩。著有《居鬧草》、《木擇余音》﹐戲曲作品有《南湖五種曲》﹐已佚。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八。 勞旦   清戲曲作家。字既揚﹐號忻然子﹐一作聽然子。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康熙間在世。生而慧敏﹐吐屬風流﹐自稱欲步徐渭、沈自激之後﹐縮思艷語﹐往往施之於詞曲。其繼室名停雲﹐為名家女﹐擅歌唱。夫婦寓居無錫。年八十七卒。高奕《新傳奇品》謂其戲曲之作“如統人泣淚﹐點滴成珠”。著有雜劇《昭君夢》﹐傳奇《喜聯登》、《齊天樂》、《醉月緣》﹐今存﹔另著有傳奇《一宵泰》、《九龍池》、《土山會》、《玉徽符》、《取金陵》、《長生桃》、《狀元旗》、《飛熊兆》、《後西廂》、《粉紅潤》、《書生願》、《紫瓊瑤》、《翡翠園》、《賜繡旗》、《戰荊施》、《蘆中人》、《續情燈》﹐已佚。其詩作散見於《江蘇詩征》、《樑溪詩鈔》﹐生平事跡即見此二書作者小傳﹐另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 張大復   清戲曲作家。一名彝宣﹐字心期﹐又字星其。江南吳縣(今屬江蘇)人。居間門外寒山寺﹐顏其室日寒山堂﹐又自號寒山子。考訂南詞最精﹐所作無失律語。著有《寒山堂南曲譜》﹐與鈕少雅《南曲九宮正始》齊名﹐稱“鈕張”。高奕《新傳奇品》稱其所作“如去病用兵﹐暗合孫吳”﹐吳梅跋其《快活三》傳奇﹐謂其《如是觀》、《醉菩提廣最險炙人口﹐今歌場中尚未絕響也”。著有傳奇二十余種﹐今存《如是觀》、《醉菩提》、《快活三》、《海潮音》、《金剛鳳》、《吉祥兆》、《重重喜》、《釣魚船》、《紫瓊瑤》、《雙福壽》、《讀書聲》等十余種﹐另《天下樂》僅存《嫁妹》一出。生平事跡見《民國吳縣志》卷七五、吳梅《快活三傳奇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 吳學炯   清詩人。字星若。江西南城人。順治、康熙間在世。頗有詩名﹐魏憲嘗選其詩一卷人《百名家詩選》。《江西詩征》稱其“廣搜博覽﹐潛心古學”。《國朝詩人征略》摘其佳句“綠野陶真性﹐青山養大才”、“杯組皆殊制﹐盤餐出異鄉”等。生平事跡見《國朝詩人征略》卷一四、《江西詩征》卷六八。 楊陸榮   清詩人。字采南﹐號潭西。江南青浦(今屬上海)人。諸生。順治、康熙間在世。卒年八十八。平生性好著述﹐而於經史之源流及訓信音韻之精要﹐則尚未深造有得。余事為詩。王朝《蒲褐山房詩話》謂其詩“往往河天罵鬼﹐與世抹殺”﹐“排異中往往蚊璃雜接蚓”。後人輯其所作為《楊潭西先生遺書》﹐另著有《三藩紀事本末》。生平事跡見《湖海詩傳》卷二九、《江蘇詩征》卷六 陳子玉   清戲曲作家。字希甫。江南吳縣(今屬江蘇)人。約順治十八年(1661)前後在世。能詩善畫﹐尤工詞曲。高奕《新傳奇品》評其所作如“花盆小景﹐工致自佳”。著有傳奇《玉殿緣》(又作《玉殿元》、《御殿圓》、《金鑾配》)、《三合笑》、《歡喜緣》。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 陳二白   清戲曲作家。字於令。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約清順治十八年(1661)前後在世。高奕《新傳奇品》言其所作傳奇如“閨女靚妝﹐不增矯飾”。著有傳奇《雙冠潔》(一作《雙官法》)、《稱心人》(一名《巧移花》)、《彩衣歡》、《晝錦歸》。生平事跡見《民國吳縣志》卷七五。 徐石以   清戲曲作家、詞人。字又陵﹐號坦庵。江南揚州(今屬江蘇)人。少承父教﹐精研名理﹐淡泊不慕榮利。不應科舉考試﹐而喜著書。王士鎮官揚州﹐郡中名人無不遊其門﹐石映獨不往見。李漁就訪﹐亦終日默不與語。善畫花卉﹐工詩詞﹐尤精度曲﹐一家老幼﹐亦盡擅倚聲﹐有《徐氏一家詞》之刻。同邑郭士憬謂其感憤寄之詩賦﹐滑稽則寄之南北劇。自稱所著書得之疾病、愁苦、呻吟、涕淚中者為多。清兵陷揚州﹐曾冒死入城取殘稿。著有雜劇《大轉輪》、《買花錢》、《拈花笑》、《浮西施》及《坦庵詩余甕吟》、《坦庵樂府允香集》﹐合刊為《坦庵詞曲》六種﹐另著有《詩余定譜》、《三億草堂詩集》、《蝸亭雜訂》、《壺天暇筆》、《坦庵瑣錄》、《客齋余話》、《古今青白眼》及傳奇《九奇逢》、《珊瑚鞭》、《胭脂虎》、《辟寒極》﹐多不存。生平事跡見《國朝香獻類征》卷四二三、《嘉慶揚州府志》卷五三、《光緒增修甘泉縣志倦一二。 蔣平階   清詞人。初名受階﹐字斧山﹐又字大鴻。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明諸生。少遊陳子龍之門﹐明末曾隨其師起義軍抗清﹐事敗脫走﹐避居嘉興。久之﹐徙越中卒。工詩文﹐性豪宕有古俠士之風。為堪輿大家﹐神解超邁﹐百年間研求術數者奉為圭桌。亦留心晚明史事﹐著有《東林始末》。康熙十五年(1676)前後仍在世。《晚晴答詩匯》稱其“詩宗唐人﹐才力豐健﹐猶有幾社余風”。其詞學觀主張“直接唐人”、“專意小令”﹐為雲間派之旁支。編有《支機集》﹐為其與門人及其子詞作之合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管獻類征》卷五O七、沈季友《攜李詩系》。 許友   清詩人。初名宰﹐一名眉﹐字有介﹐又字介眉﹐號巨香﹐又號友眉、友原。福建侯官(今閩侯)人。明諸生。少師事倪元攤﹐善書畫。慕宋米布﹐建米友堂作文記之。子遇﹐孫鼎﹐均亦能詩﹐閩中咸芚赲獄峞慼敵黦nG□□孀畎□涫□□∪搿段嶂思□反鏌話倭閆呤字□唷F烙□疲骸暗眯砩□□□羧荒靠□C糠曇汛Γ□郎Σ灰選保□壩新室狀Γ□寫智炒Γ□腥慫狀Γ□⊥床簧□□徊環療湮□鉅病薄V□校塩朧沂□□□Ⅰ睹子煙檬□□貳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逴、《國朝音獻類征》卷四二八、《文獻征存錄》卷一、陳壽棋《許友傳》。 朱中據(1620一﹖)   清女詩人。字遠山。江西廬陵(今吉安)人。明宗室朱議位女﹐兵部侍郎李元鼎妻。常與其夫唱和﹐夫婦酬答之作﹐編為《倡和集》﹐錢謙益為作序。其詩《晚晴答詩匯》評為“明麗秀逸”。亦工填詞﹐每有雋妙之句。入清後詩詞之作﹐時有滄桑之感。著有《石國隨草》、《鏡閣新聲》。生平事跡見《清代日閣詩人征略》卷一。 劉淑英(1620一﹖)   清女詩人。字靜婉。江西廬陵(今吉安)人。明揚州知府劉鋒女﹐廬陵王藹妻。劉擇什魏忠賢死﹐淑英方七歲。母蕭氏課讀﹐所教旁及兵法劍術及佛典。年十八而寡。清軍人京﹐聞變矢志報國﹐散財募兵勒成一旅﹐自披甲佩劍訓練之。南明將張先壁駐永新﹐聞名欲娶之﹐淑英大怒﹐遂盡遣所部歸裡﹐奉佛以終。著有《個山遺集》。生平事跡見《小腆紀傳》卷六O、《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一。 顧大申(1620一﹖)   清詩人。本名舖﹐字震雉﹐號見山。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授工部主事﹐升郎中﹐分事夏鎮河道。康熙十H年(1673)授挑眼道企事﹐卒於任所。善書畫。崇頓時在裡與彭賓、王廣心、盧元昌建贈言社﹐“詩工樂府﹐七律高華﹐可追王(世貞)、李(攀龍)”(《清史列傳》)。著有《堪齋詩存》、《鶴巢詩選》﹐編有《詩原》、《河渠書》。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魯獻類征》卷二O七、《國朝詩人征略》卷二。 沈謙(620─1670)   清文學家。字去矜﹐號東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諸生。明亡後隱於醫﹔常與毛先舒、張丹登南樓嘯吟﹐時稱“南樓三子”。三人又與陸橋、柴紹炳、孫治、陳廷會、丁澎、吳百朋、虞黃吳號“西傳十子”。朱彝尊論其詩曰﹕“西陵十子各以格調自高﹐去矜兼采組於六朝﹐故情溫麗。”(《明詩綜》)沈雄稱其詞“率從電田、待制浸淫而出﹐言情最為濃摯”(《古今詞話》)。謝章挺則謂其“取法未高”﹐“且時時用入元曲”(《賭棋山莊詞話》)。著有《東江集鈔》、《東江別集》。別有傳奇六種﹐不傳。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毛先舒《沈去矜墓志銘》。 申涵光(1620─1677)   清詩人。字和孟﹐又作李孟、符孟﹐號克盟﹐又號聰山。直隸永年(今屬河北)人。明諸生。不屑為舉子業﹐日與同志者論文立社。明崇須十七年(1644)﹐痛父殉難﹐渡江南謁陳子龍、夏允彝﹐請為父作志傳。歸裡後足不入城﹐日與殷岳、張蓋往來酬唱﹐人稱“廣平三君”。順治十七年(1660)郡縣舉孝行﹐後再舉隱逸﹐均力辭﹐以迫民終。晚究心理學﹐師事孫奇逢、又解琴理﹐工書法。為著名遺民詩人。其詩見賞於王士鎮、汪瑰等﹐土鎮謂其“開河朔詩派”(《漁洋詩話》)﹐《晚晴移詩匯》引張玉書語﹐稱其所作“吐納百氏﹐不名一家﹐而音節頓挫﹐沉鬱激昂﹐一以少陵為師”。著有《聰山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四七、申涵促《申是盟先生年譜》。 魏陳瑞(1620─1677)   清散文家。原名祥﹐字善伯﹐號伯子﹐又號東房。江西寧都人。魏搞、魏禮兄。順治十七年(1660)貢生。以明亡諸弟皆棄諸生﹐為支持門戶而獨出就試。家貧遊食四方﹐間澗◤9觥16戀鼐□恢小V匭乓澹□湮7逯鉅□咭兄□□參U呷□□嗄輟﹕笠蛭□鼙□芏□纖到滴餿□鴆拷□□筧味□齪Α8菏庇□□肓降芎擰澳□既□骸薄O捕痢蹲□印貳7帳夢模□闆拔□母床磺笏疲□艿廊誦馗艏涫隆保□安喚□鍔□□保□笆□嗉□獎□場保u酥□稀肚迨□褪魯醣唷罰□V□小段翰□遊募□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逴、《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魏接《先伯兄魏祥墓志銘》。 t說(162──1686)   明清之際文學家。字若雨﹐號西庵。浙江烏程(今湖州)人。明博生。幼年受業於復社領袖張博。又曾從黃道周學《易》。明亡易姓名為林賽﹐號南村﹐後削發為僧﹐法名南潛﹐字月函﹐一字寶雲﹐號補樵、楓庵。從靈巖釋弘儲遊﹐出家三十余年。嘗尊豐草庵以居﹐足不出戶﹐潛心著述。工詩古文詞﹐其文“極奇倔﹐雜以諸於佛理﹐辨駁恣肆﹐不受羈勒”(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其詩“硬語澀體﹐絕不猶人﹐方諸涪翁不足﹐比於饒德操(節)有余”(朱彝尊《明詩綜》)﹐而“遁跡空門﹐未黜□語”(陳日《明詩紀事》)。又能為小說﹐作《西遊補》“言孫悟空夢遊事﹐鑿天驅山﹐出入莊老﹐而未來世界歷日先晦後朔﹐尤奇”(鈕誘《觸剩》)。另著有《南潛日記》、《豐草庵雜著》、《柿花機隨筆》、《豐草庵詩集》、《寶雲詩集》、《樣樂府》等。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七一、《國朝先正事略》卷四七、孫靜庵《明遺民錄》。 孫柱蔚(162─1687)   清詩人。字豹人﹐號溉堂。陝西三原人。少年時﹐散家財與李自成軍作戰﹐敗﹐奔揚州為鹽商。旋折節讀書﹐結交四方名士﹐遂以詩名。然不事生產﹐家漸貧。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求罷不允﹐入試不中幅而出﹐授內閣中書銜。放歸益貧﹐遊食四方。當時著名文人如呏t蛘隆9跏空頡10漢蟆3攣□媳膊9浦□□F涫□僨厴□□7嚼□轎□俺蹇詼沖觶□”識□椋□細煞著□□□□寐□□齣韝吒窆牛□蛔饕煌吭笥鎩保a陡忍檬□□〈□罰□V□小陡忍眉□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咭弧Ⅰ豆□□誠桌嗾鰲肪硭畝□□Ⅰ豆□□日□侶浴肪砣□恕? 毛先舒(1620─1688)   清文學家。字稚黃﹐一名驟﹐宇馳黃﹐晚自號菜傭﹐又號四福先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諸生﹐父歿即奔去﹐不求仕進。少受知於陳子龍﹐後又從劉宗周講學。一生不出裡門﹐以著作終老。時人以之與毛奇齡、毛際可並稱“浙中三毛”。為“面價十子”之一﹐與柴紹炳同訂《西陵十子詩選》。其文善持議論。其詩V東苑詩鈔》大抵音調測亮﹐猶有七子之余風﹐……《蕊雲集》皆所作艷體﹐……《晚唱》皆摹李商隱、李賀、溫庭築、韓幢四家之體”(《四庫全書總日》)。其詞則步趨雲間派而闌入《花間集》、《草堂詩余》門徑。著有《撰語》、《小匡文鈔》、《稚黃子文講》、《思古堂文集》、《東苑文鈔》、《蕊雲集》、《晚唱》、《東苑詩鈔》、《駕情集選》等﹐輯為《思古堂十四種書》。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樑清標(1620─1691)   清大臣、詩人。字玉立﹐號蒼巖﹐又號蕉林、棠村。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明崇頓十六年(1643)進士﹐選庶吉士。入清以原官起用﹐尋授編修﹐歷官侍讀學士﹐詹事﹐秘書院學士﹐禮部、吏部侍郎﹐兵部、禮部、刑部、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身處顯宦﹐風雅好文﹐鄧漢儀稱其詩“妙於秀艷中特露警拔”(《詩觀二集》)﹐徐軌謂其小詞能“奪宋人之席”(《本事詩後集》)。著有《蕉林詩集》、《棠村詞》。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九、《大清浀\ㄏ日艽□肪? 吳N(1620─1696)   清文學家。字日千﹐號銷龍﹐又號九峰造黎。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明清生。幼有神童之目。以詩文受知於陳子龍、夏允彝。曾與周茂源、陶愕在鄉裡結雅似堂社。明亡﹐絕意進取。湯斌撫吳﹐聞其名欲招致﹐力辭。後又辭徐乾學之邀﹐不入《一統志》局。詩文外兼工傳奇。汪端《明三十家詩選》評其詩“於蒼涼古直之中﹐極沉鬱頓挫之致”。著有《吳日千先生集》、《芝田詞》、《杜鵑樓詞》及《金錢記》、《藍橋月》、《碧霞記》、《天台夢》諸傳奇﹐其傳奇今已佚。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辛簽卷二八、姚光《吳先生傳》、宋際楷《吳日千先生行狀》。 宗元鼎(1620─1698)   清詩人。字定九﹐號香齋﹐又號梅岑﹐別號東原居士、梅酉居士、小香居士。江南興化(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貢生﹐考授州同知﹐未就。家苦貧﹐榜其處曰新柳堂﹐課一二老僕﹐耕廢田以食。酷嗜梅花﹐堂有古梅一株﹐人謂之“宗郎梅”。其詩師事王士鎮﹐士鎮《漁洋詩話》評之為“以風調為主﹐酷學《才調集》”。七言絕句最受稱賞﹐“以神韻論﹐可稱得髓者”(《晚晴容詩匯》)。著有《芙蓉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管獻類征低四二三。 黃與堅(1620─1701)   清詩文家。字庭表﹐號忍庵。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官知縣。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編修﹐與修《明史》。典貴州鄉試﹐把讚善﹐乞歸。吳偉業選婁東十子詩﹐以之為冠。《晚晴想詩匯》謂其詩“詞條豐蔚壯麗﹐而有情韻﹐幾社遺風未墜”。著有《願學齋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低七0、《國朝苦獻類征》卷一二0、《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 任繩N(1621一﹖)   清文學家。字青際﹐號植齋﹐一度更名方鬥。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以江南奏銷案除名。早年師從張博﹐頗參與復社事務。宜興諸任皆有文采﹐繩魄文不及源樣堅卓﹐“亦俊快可喜”﹐詩則“由長古以摹雲間”﹐“氣力深厚”(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詞為陽羨派代表作家之一﹐王士鎮評為“亦其年(陳維談)季孟﹐陽羨同時﹐有此雙絕”(《倚聲初集》)。早作風情商旅﹐後一變為清峭蒼涼。著有《植本齋全集》。生平事跡見《清詩紀事初編》卷四、張玉書《任青際傳》。 就本孝(621一1691)   清詩人。字務旅﹐號鷹阿山樵﹐又號前休幹。江南和州(今安徽和縣)人。戴移孝兄。明遺民。甲申國變後﹐與弟隱居鷹阿山中﹐不接流俗﹐以布衣終。性情高曠﹐詩畫皆超絕。嘗在京師﹐夜與友人談華山之勝﹐晨起﹐即按被往遊。所為詩得王士模賞識﹐沈德潛以為其詩“近平直”(《國朝詩別裁集》)。著有《余生詩稿》。生平事跡見《情畫家詩史》乙上、《國朝詩人征略低五。 戴移孝   清詩人。字無完。江南和州(今安徽和縣)人。戴本孝弟。明遺民。清初與兄本孝以布衣隱山中。卒後﹐以其詩集罹文宇獄﹐被戮屍。工詩﹐陳維施有“文章清麗”、“體制遙深”之評(《無汞詩序》)﹐沈德潛以為“詩品高於乃兄”(《國朝詩別裁集》)。著有《碧落後人詩集》。生平事跡見盧見曾《漁洋感舊集小傳》。 宗渭   清詩僧。字藥士﹐又字紂池﹐號介山。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順治、康熙間在世。少學詩於宋瑰﹐中年後遊尤侗之門﹐得所傳授。其與門人論詩以為“詩貴有禪理﹐勿入禪語”。阮常生評其“鳥啼黃葉寺﹐僧語夕陽橋”句﹐可稱“詩中畫、畫中詩”。著有(他小草)。生平事跡見《晚晴移詩匯》卷一九六﹜麂{寤□沂□貳啡上隆? 大燈   清詩僧。字同岑﹐號退巖道人﹐俗姓項。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明末清初蘇州洞庭西山橘香庵僧。工詩﹐陶寫吳中山水﹐頗為人稱。著有《洞庭詩稿》。生平事跡見《國朝詩別裁集》卷 正巖   清詩僧。俗姓郭﹐字溪堂﹐號李庵﹐一號藕漁﹐又作藕余﹐別署南屏隱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於明末﹐入清為僧﹐順治、康熙間先後住杭州靈隱、凈慈及常熟三峰寺。善畫﹐仿元四家。工詩﹐王士鎮以為清麗無香火氣﹐比之湯惠休、帛道獻之流。著有《同凡草》。生平事跡見《清畫家詩史》壬下、《國朝書畫家筆錄》卷四。 通門   清詩僧。字牧雲﹐號浩雲﹐又號括臾﹐俗姓張。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明末視發於興福寺﹐後歷主古南、鶴林、天童等寺。工詩善文﹐頗與士大夫遊﹐故當時文士往往稱之。著有《懶齋別集》﹐為毛晉所刊。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一、《晚晴移詩匯》卷一九六。 通復   清詩僧。字文可﹐號冬關﹐俗姓胡。浙江嘉興人。明末清初在世。少與曹溶遊﹐以詩文相酬唱﹐晚乃托跡於佛門。以《春草》詩著名﹐曹溶贈以詩﹐有“共排流俗論﹐重起杜陵人”之句。《四庫全書總目》則評其詩“格落晚唐”。詩稿多散佚﹐朱彝尊選《明詩綜》﹐搜訪不能得。及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其友人盛遠等始為輯刊。著有《冬關詩鈔》。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 顧景g(1621─1687)   清詩文家。字赤方﹐號黃公。湖廣新州(今湖北新春)人。明貢生。南明弘光朝考授推官﹐馬士英使人密招﹐卻之。入清後﹐浮家澱湖﹐為長隱計﹐有司屢征不起。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亦稱病不就。與杜洛齊名﹐稱“杜顧”。在京師與方孝標、邵長行、周亮工、施閏章等交遊﹐頗受推重。《四庫全書總目》稱﹕“景星記誦淹博﹐才氣尤縱橫不羈﹐詩文雄贍﹐亦一時之霸才。而細大不捐﹐棒棒勿規”。著有《白茅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魯獻類征倦四二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畢N(約1622─﹖)   情戲曲作家。字萬後﹐一名萬侯﹐字晉卿﹐號姑蘇第二狂。江南吳縣沖屬江蘇)人。年市弱冠﹐所作傳奇《三報恩》即為龍子猶所賞﹐謂其“有此奇才異識﹐將來豈可量哉”(《三報恩序》)。顏其室曰滑稽館﹐可見其生平旨趣。所著大半散佚﹐晚近曲家、藏書家多未經見。高奕《新傳奇品》稱其傳奇“如白壁南金﹐精采耀目”。著有傳奇《三報恩》、《竹葉舟》﹐今存﹐另《杜鵑聲》、《紅芍藥》、《萬人敵》、《呼盧報》等﹐已佚。生平事跡見許飲流《竹葉舟傳奇序》、《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一。 王民   清散文家。本名佛﹐字無門﹐號不庵。江南款縣(今屬安徽)人。清初人。通《易》理﹐工文章。《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文曰﹕“良與顧炎武等遊﹐故文章頗有法度﹐而謹守古格﹐未能變化。”著有《易贅》、《鴻逸堂華》。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九。 徐ng鳳(622一﹖)   清詞人。字鳴歧﹐又字竹逸﹐號荊南山人。江南荊溪(今宜興)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官雲南永昌推官。十八年﹐以本籍奏銷案降調﹐即退自家鄉﹐後曾被薦舉﹐不就。康熙二十五年(1686)主修《宜興縣志》。居官幹練有才識﹐能為民請命。為陽羨派重要詞人﹐聶先《名家詞鈔‧蔭綠軒詞》評語稱“荊溪其年(陳維格)昆仲﹐獨倡聲教﹐而先生鼓吹之功實多”。哈鳳自謂自雲南歸後﹐訪鄒抵漠﹐得讀《倚聲集》﹐始學填詞﹐“拈題擬調﹐語多徑率﹐不能為柔辭曼聲”(《詞証》)。其詞作尤以本色語見長﹐論者以為能以秋爽之氣馭深釭L□欏V□小兌□絛□省貳I□絞錄<□豆□□□邸肪懟□弧? 李部嗣(1622──1680)   清詩人。本名文民﹐以字行﹐號果堂。浙江都縣人。明諸生。少與其父摑奔走山寨海島之間﹐以圖復明。南明魯王敗滅後﹐父為謝三賓告密死獄中﹐邯嗣亦縛置馬廄中七十日。得脫理父喪畢﹐又被囚。獲釋後﹐矢志不應薦舉﹐以遺老終。其詩語重句奇﹐沈德潛謂為“刊落凡庸﹐不肯一語猶人﹐浙人中獨開生面者”(《國朝詩別裁集》)﹐肖東詩派﹐實由螂嗣啟之。文多記滄桑間事﹐筆亦明暢。著有《果堂詩文集》、《兩漢節義傳論》等﹐編有《f上替舊詩》。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四O、黃宗蓋《李果堂先生墓志銘》、全祖望《李果堂先生佚事狀》。 T澎(1622─1686﹖)   清詩文家。字飛濤﹐號藥園。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回族。明末舉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官刑部主事﹐調禮部郎中。主河南鄉試﹐以罪廢﹐滴遼東靖安五年。康熙四年(1665)放歸。與弟景鴻、塗稱“三丁”﹐為“西傳十子”之一。詩學晚唐﹐柴紹炳序十子詩選稱之為“如合德(趙飛燕)入宮﹐芳香竟體﹐以自然標勝”。著有《扶荔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韓洽(622─1689)   清詩人。字君望﹐號寄庵﹐晚號羊山畸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諸生。甲申之變﹐自溺於伴他﹐為家人所止。晚年隱居羊山﹐從學者眾。貧寒以終。篤學通經﹐尤好詩﹐與楊招、俞場有“吳中三詩人”之目﹐朱彝尊《明詩綜》推之為“巨率”。所為詩述江南政局、軍事、民情者﹐可備詩史。著有《篆學測解》、《四書因注》、《寄庵詩集》﹐編有《(明)詩存》。生平事跡見《小腆紀傳》卷五八、韓駐《寄庵公小傳》。 徐揚(1622─1694)   清詩人、書畫家。字昭法﹐號俟齋﹐又號澗史、秦余山人、秦望山人、雪床庵主、雪林庵主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崇頓十五年(1642)舉人。父殉難﹐仿欲從死﹐未成﹐自此遁這山林﹐終其生不入城市。卜居靈巖山澗上﹐湯斌巡撫江南﹐往訪﹐避不見。與沈壽民、巢鳴盛稱“海內三道民”。所往來唯壽民與姜孩、楊無咎、門人潘家及釋弘儲。家貧絕糧﹐誰受弘儲之粟﹐謂之世外清凈食。工書畫﹐書法孫過庭﹐畫宗巨然。亦長於詩。《晚晴答詩匯》謂其“文辭健拔”。著有(居易堂集)、《讀史稗語》。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五O一、《國朝管獻類征》卷四七八、《國朝先正事略》卷四五、羅振玉《徐俟齋先生年譜》。 沈欽位   清代詩人。字得奧。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間諸生。以孫沈德潛之貴顯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從陸世廉學詩﹐規模陶淵明、杜甫﹐下涉劉長田、陸遊﹐自擂胸臆﹐不受公安派之風屆染﹐其師稱之為“豪傑之士”。著有《晤書堂集》。生平事跡見《國朝詩人征略》卷五、沈德潛《法封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先大夫得輿公行述》。 孫治   情詩人。字字台﹐號鑒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順治間諸生。家貧力學﹐手不釋卷。工詩文﹐行文宏麗﹐刻意摹古。以著述稱於時﹐四方求文者接壁而至。為人慷慨尚氣節﹐敦友誼﹐與陸橋、陳廷會、丁澎、柴紹炳、毛先舒、張丹、吳百朋、沈謙、虞黃吳等齊名相友善﹐稱“西冷十子”。著有《鑒庵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毛際可《西陵五君子傳》。 虞黃吳   清詩人。字景明。浙江錢塘(今杭州)人c康熙五年(1666)舉人﹐官臨安教諭。享性聰穎﹐十歲即善屬文。嘗薄柳宗元《乞巧文》﹐更作《辭巧文》。又能詩﹐與陸橋、丁澎、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丹、吳百朋、沈謙、陳廷會並稱“西岸十於”。《清史列傳》稱其“五言古體﹐尤號獨步﹐比於毛先舒”。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魯獻類征初編》卷四二四。 田茂遇   清詩人。字揖公﹐號望淵。江南青浦(今屬上海)人。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授新城知縣﹐不赴。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罷歸。少負時名﹐師夏允彝﹐以詩文雄於時。陳子龍曾以偉器稱之。赴試京師﹐與王崇簡、魏裔介唱和﹐積篇成鐵。家貧而好客﹐尤喜獎掖後進。重義氣﹐陳子龍歿﹐為其刻遺集。晚築水酉草堂﹐臨詠以老。《晚晴容詩匯》謂其詩“有伉爽之氣”。亦工詞。著有《水西草堂集》﹐編有《燕台文鈔》、《十五國風》、《高言集》、《清平詞》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香獻類征》卷四二六、《鶴征錄》卷六。 王舟瑤   清詩人。字白虹。浙江余姚人。順治、康熙間在世。舉人﹐官興安知縣。與陳允衡交善﹐懷才不遇﹐“詩多悲憤抑鬱﹐不規摹一家﹐而時有合作。詞筆嫌重﹐殊乏輕靈委宛之致”(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水雲集》。生平事跡見《清詩紀事初編》卷七。 吳念謙   清詩人。字六益﹐號華蘋山人﹐一號獨樹老夫。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布衣。少從陳子龍、李斐詩人遊。明亡﹐托跡林皋。康熙初往來南北﹐人比之以明謝棒。康熙十一年(1672)曾與沈白、宗元豫、魏核聚會蘇州虎丘。晚歸﹐茸獨樹園居之。卒年七十三。論詩多以漢魏盛唐為宗﹐力追明七子。與申涵光齊名﹐有南吳北申之目﹐然實不及申。朱彝尊《明詩綜》稱其詩“雅多慷慨﹐振刷秋纖活麗之習﹐躍於和平之音”。著有《芝庵遺集》、《些庵二集》、《華蘋山人詩集》。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辛簽卷二八、《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一。 張蓋   清詩人。字覆輿﹐一字命士﹐號蔥庵。直隸永年(今屬河北)人。明諸生。少教氣節﹐以能詩聞名﹐兼工草書。與申涵光、殷岳有“確南三子”之目。明崇幀十七年(1644)甲申之變後﹐得狂疾﹐築土室於村外﹐閉戶不與人交往﹐穴居進食﹐歲時一出拜母﹐雖妻、子不與見。飲酒醉﹐輒痛哭。惟申涵光、殷岳至﹐則延人士室﹐談甚洽。其為詩﹐哀憤過情﹐常自毀其稿。久之狂益甚﹐竟死。卒年六十。所作五言尤高簡﹐在王維、韋應物間。著部柿葉庵詩選》。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香獻類征》卷四六六、《國朝先正事略》卷四七。 陳作明(1623─1674)   清詩人。宇份倩。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布衣﹐家貧賣文以給食。順治十三年(1656)人都﹐以詩酒邀遊公卿間﹐王崇簡、龔鼎感甚禮重之﹐為“燕台七子”之一。卒以窮死。所為詩取徑三唐﹐格律精整。著有《采寂堂詩集》﹐編有《采寂堂古詩選》。生平事跡見《清詩紀事初編》卷H。 葉封(1623─1687)   清詩人。宇井叔。湖廣黃破(今屬湖北)人﹐原籍浙江嘉興。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除延平府推官﹐改登封知縣﹐遷西城兵馬司指揮。康熙十八年門679)薦試博學鴻詞﹐報罷。二十六年﹐鐵授工部主事﹐已卒。擅金石之學﹐辨証碑版文字甚精博。家武昌之樊湖﹐以漁釣詩酒自娛﹐及官河南﹐詩益雅健可誦。王士鎮嘗為其點定詩集﹐以之與宋革、王又巳、曹貞吉、顏光敏、田霓、丁重輝、丁偉、曹禾、汪愚洪並列為十於﹐由是名益起。著有《慕廬集》、《嵩遊集》、《嵩陽石刻集記》。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管獻類征》卷一四O、王士演《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葉公封墓志銘》。 宜重光(1623─1692)   清詩人、書畫家。字在辛﹐號江上外史﹐晚改名檐光﹐自號鬱崗真隱。江南句容(今屬江蘇)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由刑部郎中轉湖廣道監察御史。以劾明珠、余國柱罷歸。鄭成功攻鎮江﹐重光組城求援兵。事平﹐賜御書榜﹐然終未再仕。晚好道﹐善龔賢、張風、程途等逸士。書、畫皆絕倫。詩不甚經意﹐而有閒曠之思。著有《江上詩集》、《書筏》、《畫室》。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八二、《國朝魯獻類征》卷一三三、《國朝書人輯略》卷二。 tet文t(1623─1692)   清詩文家。字經三﹐號羹湖﹐晚號聽翁﹐又號黃柏山樵。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授建寧府推官﹐補雄縣知縣﹐港開化府同知﹐攝阿迷州事。吳三掛反﹐陷於獄﹐逃舊﹐召京賜對。滇平﹐乞歸養。歷官皆有政聲﹐以循吏稱。詩工琢句﹐自饒情韻。著有《無異堂文集》﹐編有地方志《雄乘》﹐另有《李賀詩注》。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四、《清史稿》卷四七六、《國朝香獻類征》卷二五0。 梅it(1623─1697)   清畫家、詩人。原名士益﹐字淵公﹐號碧山﹐別署梅楞、雪廬、碧山道者、新田山人、敬亭山農、程規老人等。江南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順治十一年(1654)舉人。赴禮部試不第﹐往還南北﹐土大夫多與之交﹐王士鎮、徐元文尤賞之。性愛丘山﹐常與諸友好賦詩飲酒﹐流連光景。其畫多奇氣﹐與戴務旅、漸江、石濤同為“黃山畫派”領袖。亦工書﹐學顏真卿。所為詩凡數變﹐壯年盛氣﹐叱吒成篇﹐晚取舊作校刪過半。施閏章序其集﹐謂其詩“見沉至纏綿之意”。著有《天延閣前後集》、《翟山詩略》﹐編有《梅氏詩略》。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國朝著獻類征》卷四三O。 顧貞立(1623─1699)   清女詞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號避秦人。江南無錫(今屬江蘇)人。同邑侯晉妻﹐顧貞觀姊。郭展《靈芬館詞話》評其詞雲﹕“語帶風雲﹐氣含騷雅﹐殊不似巾幗中人作者﹐亦奇女子也。”著有《棲香閣詩》、《棲香閣詞》。生平事跡見《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二一。 嚴繩孫(1623─1702)   清詩文家。字蘇友﹐晚號藕盪漁人。江南無錫(今屬江蘇)人。以詩古文辭名動公卿。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舉博學鴻詞﹐因目疾僅賦詩一首﹐清聖祖久知其名﹐列入二等﹐授檢討﹐與修《明史》。充山西鄉試正考官﹐遷右中允﹐告歸。與朱彝尊、姜表英有“江南三布衣”之目﹐詩詞古文外﹐書畫亦有名。《晚晴答詩匯》謂其詩“宗黃初、建安﹐近體出入溫、李﹐蔚茂而婉麗”。吳績序其詞﹐有“攬香於蘭碗”之評。著有《秋水集》﹐與徐永言合編《無錫縣志》。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倦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 顧淚   清詩人。字伊人。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本程新子﹐新與顧夢群交厚﹐夢徽無嗣﹐以調為子﹐遂姓顧。諸生﹐順治十八年(1661)以奏銷案除名﹐絕意仕進。師事陳瑚﹐能傳其父治毛《詩》之學﹐徐乾學慕名延館於家。吳偉業選其詩人《太倉十子詩選》﹐錢謙益稱。其為詩陶冶性情﹐清麗婉約﹐名章秀句﹐等眼□合”﹐“確庵子擬之於元人者﹐信也”(《題伊人近詩》)。著有《水鄉集》(載《太倉十子詩選》)﹐另有(載庵集)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晉獻類征》卷四一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 王撰(1623一1709)   清畫家、詩人。字異公﹐號隨庵。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王擄兄。年十三即為州學生﹐旋人大學﹐累試十二次不遇。以不事生產﹐家漸落﹐晚益貧﹐惟以詩畫自娛。於先世遺著刻意搜羅﹐整理其祖錫爵、父時敏詩集。善畫工詩﹐吳偉業刻其《三余集》入《太倉十子詩選》中。所為詩沖和閒雅﹐微婉處近白居易。著有《揖山集》。生平事跡見《國朝著獻類征低四二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民國太倉州志》卷二0。 毛奇齡(1623─1716)   清文學家、學者。原名姓﹐字大可﹐一字於一﹐又字齊於﹐號河右、酉河、僧彌、僧開、初晴、秋晴、晚晴、春莊、春遲等。浙江蕭山人。明博生。明亡﹐曾人保定伯毛有倫軍。後仇家屢陷之﹐乃變姓名為王士方﹐亡命浪遊。康熙十八年(167)﹐薦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充明史纂修官、會試同考官。假歸不復出。經術湛深﹐通樂律﹐工詩文詞。其文“縱橫博辨﹐做眼一世﹐與經說相表裡﹐不古不今﹐自成一格”(《四庫全書總目》)。《平滇頌》尤稱驕文名篇﹐八代高格。其詩阮元稱為“咀含六朝三唐之勝﹐沉博絕麗﹐窈少情深”﹐徐世昌稱為“多位興而成﹐然格律嚴﹐骨韻雋﹐思力亦沉”(均見《晚晴想詩匯》)。詞學《花間集》﹐兼有南朝樂府遺意。陳廷燁謂“在五代、宋初之間﹐但造境未深﹐運思多巧”(《白雨齋詞話盯。朱祖謀稱為“脫手居然新樂府﹐曲中亦自有齊樑”(《望江南》詞)。著作宏富﹐詩文有《西河文集》﹐全集稱《西河合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傳》卷六八、《國朝先正事略低三二、《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程可則(162──1673)   清詩文家。字周量﹐又字彥接﹐小字偉壯﹐號石矚﹐又號漢濱。廣東南海(今廣州)人。順治九年(1652)會試第一﹐十七年應閣試授內閣中書﹐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兵部郎中。出為桂林知府﹐三落亂作﹐以憂勞卒。少受業於陳邦彥﹐與陳恭尹、王邦確、方殿元等稱“嶺南七子”。後出遊各地﹐交朱彝尊、呏t蛘隆9艄濉9跏空虻取F涫□□匝恰傲□先□蠹搖保□┤蛘灤蚱浼□□轎□疤誑綬□埃□芐苡泄庋妗薄V□小逗H仗眉□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雲咭弧Ⅰ豆□□日□侶浴肪砣□恕? 蔣超(1624─1673)   清詩人。字虎臣﹐號綏庵﹐又號華陽山人。江南金壇(今屬江蘇)人。順治四年(1647)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提督順天學政﹐秩滿謝病歸﹐遍遊諸名山。遊嵩洛謁孫奇逢於夏峰。又自楚之蜀﹐卒於峨眉山伏虎寺。耽禪理﹐自稱前身為峨眉老僧。施閏章《綏庵詩稿序》謂其詩“匠心獨造﹐蓮瑰森拔﹐不肯一語近人”。所作以《金陵舊院》兩絕最著名﹐王士鎮尤賞其中“荒園一種瓢兒菜﹐獨佔秦淮舊日春”二句。著有《綏庵詩稿》。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一五、《國朝詩人征略》卷一、《國朝書人輯略》卷二。 譚吉$(1624─1680)   清詩文家。字舟石﹐號築巖。浙江嘉興人。少有孝行﹐以諸生試國子監第一﹐授中書。康熙九年(1670)出為延安府同知﹐十八年薦試博學鴻詞﹐報罷。搞登州知府﹐卒於官。生平勤於讀經﹐擅文﹐好著述。顧炎武嘗謂﹕“我行天下﹐僅見此人。”極為推重。工詩﹐初由中唐人手﹐後學杜甫之沉鬱。文勝於詩﹐體格近於歐陽修、曾鞏。著有《嘉樹堂集》、《鴛鴦湖掉歌》、《肅鬆錄》、《爾雅綱目》。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邵長行《登州太守譚君吉騁傳》。 陳圓圓(624─1681)   清女詞人。名沉﹐一作元﹐小字圓圓﹐字略芬﹐原姓邢。江南武進(今屬江蘇)人。蘇州名妓。崇偵初在田碗家﹐後贈吳三桂為妾。李自成破北京﹐被掠。後復歸三桂﹐隨軍往雲南﹐知其野心不可勸﹐出家為尼﹐法名寂靜(或謂為女道士)。三桂反清失敗﹐昆明城破﹐圓圓自沉於城北商山寺蓮花池。工詞。《荷葉杯‧有所思》、《轉應曲‧送人南還》、《醜奴兒令‧梅落》等詞﹐為人所賞。著有《舞余詞》。生平事跡見鈕誘《覦剩》卷四、陸雲士《圓圓傳》、丁傳靖《圓圓傳輯補》。 魏榜(1624─1681)   清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一號勺庭。江西寧都人。魏際瑞弟﹐魏禮兄。明諸生。入清不仕﹐隱居翠微峰﹐後出遊江、浙﹐以文會友﹐結納賢豪。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以疾辭﹐有司催就道﹐驗疾得實﹐放歸。學古文於邱維屏﹐以此享名﹐世人以之與侯方域、汪碗稱“國初三家”﹐又與際瑞、禮號“寧都三魏”。自言“少好《左傳》、蘇老泉﹐中年稍涉他氏。然文無專嗜﹐唯擇吾所雅愛者”(《與諸子世傑論文書》)。“其為文主識議﹐凌厲雄傑﹐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感慨淋漓”(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四庫全書總目》則謂“(汪)現筆嫌弱﹐而(侯)朝宗略無淳徊﹐視接堅卓不移﹐氣象萬千﹐不止上下床之別”。亦工詩﹐《晚晴移詩匯》稱“雖非專家﹐思深語雋﹐如幽泉嚥澗﹐泅異塵音”。著有《魏叔於集》、《左傳經世》、《兵法》、《兵謀》、《兵跡》。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魏禮《先叔兄紀略》、溫聚民《魏叔子年譜》。 周通(1624─1687)   清詩人。初名篤﹐字公貞﹐更字青士﹐別字望谷。浙江嘉興人。明諸生﹔入清棄去﹐隱於市扈﹐讀書賣米﹐與同裡朱彝尊等唱和。後生計窘迫﹐往來嘉善、桐鄉間﹐以詩法授人。晚至京師為塾師二年﹐不赴徐乾學之招﹐南歸時卒於宿遷。其詩“真趣流行﹐清超樸淡﹐五言尤勝”(許仙《梅裡詩輯》)。著有《采山堂詩》。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國朝名家詩鈔小傳》、朱彝尊《布衣周君墓表》。 汪瑰(624─1690)   清詩文家。字首文﹐號鈍翁﹐別號玉遮山樵。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授主事﹐遷刑部郎中﹐坐累降職﹐遷戶部主事﹐榷江寧西新關﹐以疾歸﹐結廬堯峰山﹐人稱堯峰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授編修﹐再乞病歸。門人私溢文清。少孤﹐自奮於學﹐治經有得。謂古今文章家好名寡實﹐故務為經世有用之學。性卞窄善罵﹐於當世人物﹐不少競假。其古文疏暢類南宋諸家﹐敘事有法﹐與侯方域、魏接合稱“國初三家”。詩學范成大﹐時有秀語﹐亦多輕率﹐鄭方坤譏其“取徑太狹﹐造語太纖”(《國朝名家詩鈔小傳》)﹐朱庭珍以為“格卑才弱﹐遠次於文”(《彼園詩話》)。著有《堯峰文鈔》、《鈍翁前後類稿》、《續稿》。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清史稿》卷四八四、陳廷敬《翰林編修汪先生瑰墓志銘》、汪藥《鈍翁年譜》。 吳祖修(﹖一1694)   清詩人。字慎思﹐號柳塘。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明諸生。明亡﹐以遺民終。少從胡悅之、陳伯現、周伯衡學詩﹐後受知於江防。論詩主張與錢謙益相合。其才為田斐所重﹐名益起﹐一時學者歸附者甚眾。門下頗多知名士。沈德潛稱其“詩尚才情﹐議論不主蘊含﹐能成一家言者”(《國朝詩別裁集》)。著有《柳塘詩集》。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倦一八四、袁景略《國朝鬆陵詩征》、楊鐘益《雪橋詩話余集》。 史惟圓   清詞人。字雲臣﹐號蝶庵﹐又號荊水釣客。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陳維近姻表親﹐論交三十年之久﹐關系極為密切。少時意氣豪壯﹐頗有抱負﹐後歷經滄桑﹐以隱逸終老。為陽羨詞派重要作家﹐蔣景祁《瑤華集》選其詞多至四十五首﹐僅次於陳維格與朱彝尊﹐可見其當時在詞壇之地位與影響。曹貞吉《摸魚兒‧寄贈史雲臣》將其與南宋詞人蔣捷後先並提﹐稱其能“平分髯客(陳維施)旗鼓”。其創作大抵與陳維趙相同﹐早年令慢詞多曼聲輕雋﹐後期則一轉而為恢奇狂逸﹐體現其“入微出厚”而重在“志意”的主張。著有《蝶庵詞》。生平事跡見《國朝詞綜》卷一七。 盛際時   清戲曲作家。字昌期。江南吳縣吟屬江蘇)人。生平事跡無考。順治、康熙間在世。著有《人中龍》、《飛龍蓋》、《胭脂雪》、《雙虯判》傳奇四種﹐高奕《新傳奇品》評為“珍奇羅列﹐時發精光”。見王國維《曲錄》。 車萬育   清詩人。字與山﹐一作與三﹐號鶴田﹐又號雲崖。湖南邵陽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轉兵科掌印給事中。罷官後﹐奉母僑居金陵﹐卜築懷園﹐與丁偉、曹禾、汪想群、曹貞吉等交遊。其詩多流連光景、羈旅懷人之作。著有《懷園集杜詩》、《懷園集》﹐編刻《董照堂明代法書》。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一三四。 葉奕苞   清文學家、學者。字九來。江南昆山(今屬江蘇)人。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報罷。博雅好放言高論﹐鄉裡中頗有狂名。工書畫﹐好金石﹐著述甚富﹐錢曾嘗謂其所著《金石錄》及《續跋》學識遠出趙明誠上。亦工詩﹐與姜展英、施閏章、陳維趙、歸莊等遊﹐為時所重。又擅作戲曲。著有雜劇《老客歸》、《長門賦》、《盧從史》、《燕子樓》﹐另著有《花間續草》等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香獻類征低四二六、《鶴征錄低七、《己未詞科錄》卷七。 王邦出   清詩人。字誠范﹐又字說作。廣東番禹(今廣州)人。明末副貢生。明亡﹐隱居羅浮山。興亡之感﹐家國之恨﹐悉發於詩﹐於嶺南三大家外﹐自樹一幟。名列“嶺南七子”、“粵東七子”。凌揚藻謂其“所為詩引喻藏義﹐寄托微遠﹐非身其際者莫得其比興所由”(《國朝嶺海詩鈔◆@□V□小抖□□□貳I□絞錄<□肚迨妨寫□雲咭弧Ⅰ豆□□□蘇髀遠□唷肪磯□? 曾呼   清詩人。初名傳授﹐字庭聞。江西寧都人。曾燦兄。順治十一年(1654)舉人。少嘗隨父明太常卿曾應進於軍中﹐奔走閩、越、關、隴﹐抗清失敗﹐送入籍寧夏。鄉舉後始歸裡省母。與弟曾燦並負詩名。《晚晴想詩匯》謂其詩“有蒼涼之音﹐在寧都諸子中亦矯矯者”。著有《金石堂集》。生平事跡見《國朝詩人征略》卷四、《晚晴移詩匯倦二七。 計東(1625─1676)   清詩文家。字甫草﹐號改亭。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明末曾著《籌南五論》上史可法﹐不用。順治十四年(1657)中舉人﹐以奏銷案除名﹐遂絕意仕進。家貧無以養﹐遊食四方﹐廣交名士奇人。負奇氣﹐過部城﹐傾其囊為明詩人謝臻修墓﹐過順德﹐於明古文家歸有光舊官署旁廢圃焚香再拜﹐事為沈德潛等稱道。曾從湯斌講學﹐從汪瑰問古文法。其文“醇正和雅”(宋牽《改亭集序》)﹐頗負時譽﹔詩則“所作皆以氣骨勝”(袁景格《國朝鬆陵詩征》)。著有《改亭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二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 ﹖高(1625─1678﹖)   清詩人。字孟升﹐號鶴江。江南金壇(今屬江蘇)人。明諸生。貧而工詩﹐早歲受知於錢謙益﹐後與龔鼎車、徐乾學等遊。王士鎮稱其五言善學韋應物、柳宗元﹐與同時邢防、王庭相頷頂﹐以此有名於時。應督學試﹐列下等﹐恰然自得﹐人消之﹐一笑而已。金陵詩社賦《秦淮曉渡》詩﹐爭勝者多長篇﹐高自謂年老才盡﹐作一五絕﹐有“一聲孤掉響﹐殘夢落清淮”之句﹐眾見之皆斂手。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稱其“詩古談生新﹐絕無雕飾﹐而自然合度﹐金壇詩人無出其有者”﹐《晚晴想詩匯》亦謂其“詩以淡雅勝﹐七言絕句尤有風致”。著有《南郊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著獻類征》卷四二八、《國朝先正事略》卷四O。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