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清及近代作家名覽(四) 仇兆鱉(163─1717)   清詩歌箋注家、詩人。字滄柱﹐一字知幾﹐晚號章溪老愛。浙江都縣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選庶吉上﹐授編修。歷官侍講﹐侍讀﹐內閣學士﹐禮部、吏部侍郎。為黃宗益弟子﹐學宗劉宗周﹐以理學自任﹐與李光地等交好。窮二十余年心力﹐編撰《杜詩詳注》﹐篇幟浩瀚﹐援引繁富﹐解釋詳贍﹐“無千家注杜之陋習”﹐“可資考証者為多”(《四庫全書總目》)。得清聖祖玄燁讚賞﹐遂命總纂《方輿程考》。所作詩亦雄健﹐有“壁立高崖盡﹐溪口一線開”等句。其他尚著有《悟真篇集注》。生平事跡見《國朝春獻類征倦六二、《文獻征存錄》卷一七、《國朝詩人征略》卷一五。 江閩   清詩文家。字辰六﹐號樣可生。江南領縣(今屬安徽)人﹐遷居江都(今屬江蘇)。少依姻親改姓越﹐後復本姓。吳統婿。康熙H年(1663)以貴州籍應鄉試中舉人。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未中﹐選益陽知縣﹐攫均州、解州知州﹐卒於官。結納當世名流﹐尤受知於王士鎮﹐詩詞皆有才筆。著有《江辰六文集》。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二二0、《鶴征錄》卷六。 李符(639─1689)   清文學家。原名符遠﹐字分虎﹐號耕客。浙江秀水(今嘉興)人。與兄繩遠、良年號■}鬮魅□睢薄T縭苤□莧埽□枚療洳厥椋□鐘脛煲妥鸕冉□□紓□勢溲□撓性ㄔ礎﹗鍛砬繅剖□恪煩破涫□安帕Σ淮□叫鄭□磺蹇睜烈藎□黃剷擠牛□嚳橇叫炙□苧淞薄F浯視扔忻□□牌□□諛誦鄭□□淞罷鬮髁□搖敝□校□堋胺創穎彼巫紡纖巍保ㄌ酚a堵鄞示□洹罰□V□小斷悴菥蛹□罰□謨寫識□恚□礎獨幢嘰省貳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咭弧8哺閽啤恫家呂罹□貢懟貳? 陳廷敬門639一17川)   清大臣、詩文家。原名敬﹐字子端﹐號悅巖。山西澤州(今晉城)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潘內閣學土、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久值南書房﹐領官修書﹐始終思禮不衰。溢文貞。與王士慎、汪瑰為友﹐而詩文各不相襲。“論詩宗杜甫﹐不為流連光景之詞”﹐文則“燕許大手﹐海內無異詞焉”(《四庫全書總目》)。著有《午亭文編》。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九、《清史稿倦二六七、《國朝先正事略倦六、《國朝著獻類征》卷七。 勞之M(1639─1714)   清詩人。字書升﹐號介巖。浙江石門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由庶吉土改戶部主事﹐遷禮部郎中﹐官至左副都御史﹐四十七年﹐因事受杖責﹐黜罷﹐五年後復職。詩摹白居易﹐喜及時事﹐自注甚詳。著有《靜觀堂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八六、楊植《左副都御史勞公之辨墓志銘》。 陳遷鶴(1639─1714)   清學者、散文家。字聲士﹐號介石。福建龍巖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左庶子﹐入直南書房。四十七年﹐致仕歸。逢於經學﹐不墨守前人成說。李光地見其說﹐稱賞之﹐遂與之訂交。著有《春樹堂文集》、《易說》、《尚書私記》、《毛詩國風繹》、《讀詩隨記》、《春秋紀疑》、《閒居颶聞》、《小學疏意大全》。生平事慼捸憎{迨妨寫□肪□□摺Ⅰ豆□□畔桌嗾□胍歡□弧Ⅰ段南漬鞔媛季胍壞取? 徐陽華   清女詩人。字伊壁﹐號蘭痴﹐又號楓澳女史。浙江上虞人。徐咸清女﹐駱家采妻。其母商景徽及姨景蘭俱以能詩名。幼承家教。嘗從毛奇齡學詩﹐稱女弟子。詩名噪一時。兼擅書畫﹐毛奇齡有詩讚曰﹔“書傳王逸少﹐畫類管夫人。”吳德旋謂“閨中人作雄詞﹐墮小說家女俠習氣﹐獨昭華《塞上曲》沈情超筆﹐漢世樂章﹐忘其為唐山作也”(《初月樓續聞見錄》)。著有《徐都講詩》。生平事跡見《清畫家詩史》癸上、《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四、《國朝書畫家筆錄》卷四、《國朝書人輯略》卷─一。 呂熊   清小說家、學者。字文兆﹐號古稀逸田裡。江南昆山(今屬江蘇)人。性情孤冷﹐舉止怪僻。康熙二十一年(1682)﹐遊幕北京﹐與劉廷機交。次年客於成龍幕。成龍卒﹐南還遊浙江。劉廷觀改官南昌﹐自昆山往會盡歡。四十三年﹐又赴淮陰訪廷鞏﹐出所著長篇小說《女仙外史》全稿﹐廷觀為作題語。後客陳奕接幕。奕德卒﹐復往嶺南探勝。六十一年﹐以《女仙外史》觸當道忌﹐由南昌還居蘇州﹐年八十余卒。除《女仙外史》外﹐所著尚有《詩經六義辨》、《明史斷》、《續廣輿記》等。生平事跡見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蔣瑞藻《小說考証》、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 周在濬(164一﹖)   清詩文家。字雪客﹐一字龍客﹐號梨莊。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寓居南京。周亮工子。官經歷。幼承家學﹐淹通文史。康熙十一年(1672)遊京﹐會紀映鐘、徐軌﹐還金陵﹐晤呂留良﹐又與宗元鼎、洪異等交。窮十年之功注《南唐書》﹐為王士鎮所稱。其詩鄧漢儀以為“往往造微而入變”(《詩觀初集》)。著有《遺谷集》、《梨莊集》、《天發神依碑釋文》、《雲煙過眼錄》。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 顏光敏(1640─1686)   清詩人。字遜甫﹐改字修來﹐號樂圃。山東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除國史館中書舍人。以系顏子六十七世孫﹐加恩授禮部主事﹐充會試同考官﹐出督龍江關稅務﹐調吏部主事﹐積升郎中﹐充《一統志》纂修官。書法擅一時﹐尤工詩﹐與田斐、宋榮、王又旦、丁澎、曹禾、曹貞吉、謝重輝、葉封、汪拉激並稱“金台十子”﹐王士鎮嘗語施閏章﹕“吾鄉跡來英絕﹐當讓此人。”《晚晴客詩匯》稱其詩“高華麗則﹐格調老成﹐古體渾頒流轉﹐今體秀逸絕塵”。著有《樂圃集》、《南行日記》、《未信編》。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名家詩鈔小傳》、李克敬《曲阜三顏公傳》。 汪8以(1640─1688)   清詩文家。字季角﹐更字故門﹐晚號覺堂。江南江都(今屬江蘇)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授內閣中書。十七年舉博學鴻詞﹐以未終制﹐力辭﹐再論薦﹐以刑部主事充纂修官﹐與修《明史》。入值俟公事畢﹐輒竟夜讀書。後遇劾歸。詩師王士鎮﹐而風格與之不類﹐與汪揖號“二江”。王士鎮謂其詩“票姚跌盪﹐其師法在退之、子瞻兩家﹐而時出新意”(《汪比部傳》)o其文學王安石﹐杜洛序其集﹐稱為“質堅而氣厚”。又工填詞。著有《百尺梧桐閣集》、《遺稿》、《錦瑟詞》。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名家詩抄小傳》卷二、王士鎮《汪比部傳》。 沈照日(1640─1696後)   清詞人。字融谷﹐號茶星﹐又號拓酉。浙江平湖人。拔貢生。選授來賓知縣﹐後升辰州同知。為清初“浙西六家”同人之一。曾於康熙十七年(1678)會龔翔群﹐唱酬累月。後至京師﹐又與朱彝尊、李良年諸人雅集。居官嶺南、湘西僻遠之地﹐前與今釋治歸(金堡)酬唱﹐後又與金人望等交遊﹐受此數人影響﹐在詞學觀上修正浙派理論頗多﹐當朱彝尊不復倚聲填詞﹐李良年、李符去世後﹐仍有作品流傳。龔翔群序謂其詞“況之古人﹐殆類工中仙、張叔夏”﹐“情之所至﹐發為聲音﹐莫不纏綿諧婉”。著有《拓西精合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 翁謝(1640─1698)   清詩人。字季霖﹐號管母山人。江南吳縣(今屬江蘇)人﹐世居洞庭東山。豬生。不謀仕宦﹐放情詩酒﹐與遺民詩人黃周星、屈人均等多有往還。詩學晚唐﹐富有才藻﹔中年以後﹐因家道中落﹐豪情頓減﹐則頹唐而流於率易。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謂其嘯詠山川之作﹐“使讀其詩者﹐黨七十二峰之勝﹐如在目前”。曾匯刻《江南春詞》﹐著有好母山人詩集》﹐編有《具區志》。生平事跡見《清詩紀事初編》卷三。 蒲鬆齡(1640─1715)   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人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先世仕元為官﹐學界有其原為蒙古族﹐或回族、女真之說。幼隨父讀書﹐十九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深得施閏章讚賞。又與同郡張篤慶、李堯臣善﹐結“郭中詩社”﹐時稱“部中三友”。後屢試不售﹐七十一歲時方援例得補貢生。由於家庭析產不均﹐生活漸入困境﹐飽嘗世情冷暖。三十一歲時﹐一度為友人寶應知縣孫惹請為幕賓﹐逾年即北歸。此後﹐屢設帳維紳家。年七十﹐遂歸老不復他遊。所著以《聊齋志異》最著名﹐包括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說﹐約在作者二十余歲即已開始創作﹐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結集﹐後又續寫十余年﹐是一部借談狐說鬼寄托憤世疾俗之情的不朽之作﹐在短篇小說的表現藝術上有多方面的開拓、創造。其詩文詞曲十四種﹐今人路大荒輯為《蒲鬆齡集》。生平事跡見自撰《述劉氏行實》、蒲等《祭父文》、《柳泉公行述》、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及路大荒《蒲柳泉先生年譜》。 吳之振(640──1717)   清詩人。字孟舉﹐號橙齋﹐別號黃葉村農。浙江石門(今桐鄉)人。貢生。官內閣中書。淡於榮利而好施與﹐退隱後築黃葉村莊﹐賓朋宴樂﹐詩灑風流﹐為時所稱。師事錢謙益﹐與呂留良交厚。《晚晴想詩匯》稱其“意在力矯嘉(靖)、隆(慶)後尊唐黜宋之偏﹐隱以挽回風氣自任﹐故其詩亦近宋﹐出入於宛陵、東坡、山谷諸家”。為有清宋詩派先導。著有《黃葉村莊詩集》﹐與呂留良、吳自牧合選《宋詩鈔》。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 畢大生   清詩人。字雨稼﹐號豫瞻。江南青浦(今屬上海)人。貢生。嘗遊山東﹐入北京﹐歷久無所遇﹐終客死山東。與朱彝尊、查慎行、魏坤交最密。工書法。“詩宗范、陸”(王豫《江蘇詩征》)﹐蔣景祁選其詩人《輦下和鳴集》。著有《蘭秋介雅堂詩略》。生平事跡見《嘉慶華亭府志》卷五七。 張韜   清戲曲作家。字球仲﹐又字權六﹐號紫籐山人。浙江海寧人。康熙十五年(1676)貢生﹐援例授烏程教諭﹐改官天全六番州經歷﹐康熙四十七年任休寧知縣。與毛際可、徐悼、韓純玉交遊。著有雜劇《續四聲猿》﹐續明徐渭《四聲猿》﹐其題辭自謂“物不得其平則鳴﹐胸中無限牢騷﹐恐巴江巫峽間﹐應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耳”。所著別集名《大雲樓詩文集》﹐附《茗溪唱和詩》、《響臻堂偶參》、《續四聲猿》。另著有《四書偶參》。生平事跡見《康熙海寧縣志》卷七、《道光休寧縣志》卷七、《道光海昌備志倦三二。 劉中柱(1641一﹖)   清詩人。字兩峰﹐號批瀾﹐又號漁山、料錯道人。江南寶應(今屬江蘇)人。康熙中﹐由諸生授臨淮教諭﹐遷國子監學政、戶部郎中﹐奉命監京倉。出為真定知府﹐居官清廉。未幾乞歸。工詩古文辭﹐與朱彝尊、查吇鉹p13□鍶骸15咨腥巍3搶場9跏降□6飛暌濉5撕閡塹認喑□汀M踉□督□帳□髀穡惶鑊秤鐫疲弧傲椒迨□g嚼銑桑□食苑16健﹗敝□小都嬉□□□□貳Ⅰ隊擲垂菔□□貳Ⅰ隊嬪皆凹□貳Ⅰ妒吠獯蘊浮貳Ⅰ侗τγ□□吐浴罰□嚶小緞@鍤□ 貳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咭弧? 張篤慶(1642一﹖)   清詩人。字歷友﹐號厚齋。山東淄川(今淄博)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貢。少受知於學政施閏章﹐會有博學鴻詞之征﹐有欲薦之者﹐篤慶力辭。既貢京師﹐公卿士大夫聞其名﹐問詩唱酬者﹐往來不絕。應進士試不第﹐歸而閉門讀書於昆侖山下﹐以著述終老。與王士棋友善﹐土鎮話詩﹐篤慶每有和作﹐土鎮亟稱之﹐以為一滴水可知大海味。詩宗盛唐﹐《晚晴像詩匯》謂其“洛博華贍﹐千言立就﹐歌行尤擅場﹐猶有空同(李夢陽)、大復(何景明)家法”。著有《昆侖山房集》、《班范肪截》、《五代史肪截》、《兩漢高士傳》﹐編有《八代詩選》。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管獻類征》卷四二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 歸允肅(1642─1689)   清詩人。字孝儀﹐號惺崖。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第一﹐授修撰﹐歷官日講起居注、中允、侍講、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少詹事。曾主順天鄉試﹐稱得人。以疾告歸。其“詩皆簡質厚重”(單學傅《海虞詩話》)。著有《歸宮詹集》。生平事跡見《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 喬萊(642一1694)   清詩文家。字子靜﹐號石林。江南寶應(今屬江蘇)人。康熙六年(1667)進士﹐官中書﹐把禮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授編修﹐與修《明史》﹐典試廣西﹐官至侍讀﹐罷歸。後應召入京﹐未半年卒。師王士演、江流、毛奇齡﹐其文講求實際﹐其詩王士鎮稱為“奇秀峭拔”(▲戶k笫□啊罰□□涓懲敉吵莆□襖齠澂灰□□潿□蟹a保a肚鞘□指巢菪頡罰□V□小妒乖良□貳Ⅰ噸甭□□貳Ⅰ豆樘錛□貳Ⅰ妒□指巢蕁貳Ⅰ隊蝦看曰啊芳啊度粲11帷反□媯□嚶小侗το□盡貳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逴、《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潘來《翰林侍讀喬君墓志銘》。 周篆(1642─1706)   清詩文家。字增書﹐號草亭。江南青浦(今屬上海)人﹐徙南清、華亭(今上海鬆江)、吳江﹐終僑居丹徒。少問學於顧炎武﹐明經世致用之旨﹐遂博究經史。長參文武幕府﹐渡河渠兵農錢谷之事﹐悉以所得寓於詩文。其詩頗為王士被稱賞。著有《草亭先生集》、《杜詩集說》、《蜀漢書》。生平事跡見《國朝鬆陵詩征》、周廉《周草亭年譜》。 孫致彌(642─1709)   清詩人。字海似﹐一字悄似﹐號鬆坪。江南嘉定(今屬上海)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幼貧力學﹐著書滿家。工書﹐得董其昌筆法。尤以詩詞名當世﹐與趙俞、張銘、王度、李聖芝、侯大年、張雲章、王晦有“練J川﹨子”之目。鄭方坤稱其所作“七言律婉麗和諧”﹐“五七言古體排異淋漓﹐瓣香蘇陸”(《國朝名家詩抄小傳》)﹔譚獻評其詞“骨堅音脆”(《筐中詞》)。著有《技左堂詩集》、《詞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魯獻類征》卷一二一、《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張玉書(642──1711)   清大臣、散文家。字素存﹐號潤甫。江南丹徒(今屬江蘇)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左庶子﹐櫻內閣學士﹐遷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了父憂歸﹐服除﹐起為刑部尚書﹐調兵部、禮部﹐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清聖祖征噶爾丹、南巡﹐皆扈行﹐深為帝所賞識。溢文貞。早以制義聞名﹐古文疻砥慾鬄ㄐ慾a□端目餿□樽苣俊肺狡湮摹按喝蕕溲牛□□硨跏6樂□簟保□涫□叛□省9踉□毒╛□壕杉□菲牢□捌□郾式。□竦韃曰搿薄V□小段惱旯□□罰□斡氡嘧搿犢滴踝值洹貳Ⅰ杜邐腦細□貳I□絞錄<□肚迨犯寰□□□摺Ⅰ肚迨妨寫□肪硪?0、《國朝先正事略》卷七。 李光地(1642─1718)   清大臣、學者、詩文家。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省親乞假歸。值耿精忠反﹐奉親避山谷間﹐拒誘降﹐使人帶蠟丸進京陳機密。事平﹐升侍講學士。歷官內閣學土﹐掌院學士﹐兵部、工部侍郎﹐直隸巡撫﹐文淵閣大學士。溢文貞。《四庫全書總目》雲﹕“光地所長在於理學經術﹐文章非所究心﹐然即以文章而論﹐亦大抵宏深肅括﹐不雕琢而自工。蓋有物之言﹐固與籌說悅目者異矣。”著有《李文貞公全集》、《榕村全書》﹐內詩文集名《格村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六二、《清史列傳》卷一0、彭紹升《文淵閣大學士李文貞公事狀》、李清植《文貞公年譜》。 王預齡(164──1725)   清大臣、詩人。字擷士﹐又字容士﹐號塘湖﹐晚號鬆喬老人。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王廣心子﹐王鴻緒、王九齡兄。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大常博士。十八年舉博學鴻詞﹐召試一等﹐授編修﹐與修《明史》。歷官右讚善、侍講、四)if學政、侍讀、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少詹事、宗人府丞、禮部與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雍正元年(1723)重宴鹿鳴﹐加太子太傅。以年老乞休。溢文恭。弱冠即負詩名﹐《晚晴管詩匯》稱其“所為詩﹐規模三唐﹐不逾尺寸﹐謹守法度中仍以閡博勝”。著有《世恩堂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六七、《清史列傳》卷一O、《國朝先正事略》卷一O、K國朝省獻類征》卷 龍經(1643珧靺   清文學家。字理侯﹐又字二為﹐號石樓﹐又號改庵、雷岸居士。江南望江(今屬安徽)人。諸生。善時文﹐然久因科場。援河工例﹐人國學。康熙十七年(167)﹐薦應博學鴻詞試﹐得中﹐授檢討﹐與修《明史》。播中允﹐改刑部主事﹐左遷大理寺評事。官至工部員外郎﹐卒於京師。詩與王士鎮、龐培等相唱和﹐又曾與孔尚任等在京仿明七子故事﹐以郎官結詩社。著有《和蘇詩》三集﹐《晚晴容詩匯》雲﹕“石樓之和蘇﹐本於蘇之和陶。和蘇而不泥於蘇﹐亦猶蘇和陶而不泥於陶﹐隻自抒其胸中所欲吐﹐而隱然與之神行意會。”又擅詞曲﹐著有傳奇《江花夢》(一作《瓊花夢》)、雜劇《芙蓉城記》﹐編有《望江縣志》。生平事跡見《乾隆望江縣志》卷七、金天羽《皖志列傳稿》卷一、《鶴征錄》卷二、《己未詞科錄》卷三。 翁照(1643一1702)   清詩文家。初名玉行﹐字朗夫﹐號弄堂﹐又號子靜。江南江陰(今屬江蘇)人。諸生。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以疾未與試。十四年﹐再以經學薦﹐不遇。晚約沈德潛結廬吳地采藥溪﹐未果而卒。受學於毛奇齡、朱彝尊。詩以詠蓑衣“風雨一身秋”句享譽﹐名與李果、諸錦等培。《晚晴容詩匯》稱其所作“堂宇未閻﹐而裁量精密﹐多親切有味之語”。著有《賜書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春獻類征》卷四三五、《國朝先正事略》卷二五。 邵陵(1643─1707)   清詩人。字湘南﹐一作湘綸﹐號青門﹐又號雪虯、孩史。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布衣。豪放嗜酒﹐家貧遊食依人﹐嘗客泰州十年﹐又客鎮江、廬州。返裡後﹐益放廢縱酒。裡人周濟不能繼﹐竟以貧死。沈德潛稱其“詩以流易為工﹐不出眼前景﹐口頭語﹐自能奕奕動人”(《國朝詩別裁集》)。著有《青門詩集》。生平事跡見《民國重修常昭合志》卷二O﹜麂{迨□褪魯醣唷肪硪弧? 沈用濟   清詩人。字方舟﹐號芳洲。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康熙間國子監生。少承母教﹐及長﹐登泰山﹐歷楚閩﹐足跡半天下。至嶺南﹐與屈大均、樑佩蘭定交﹐詩益進。既遊京師﹐抵邊塞﹐一變而為燕趙之聲﹐為安和親王蘊端所重﹐名遂大噪。與幼弟沈溯泅合刻所作為《荊花集》﹐毛先舒、陸繁招深賞之。工近體﹐持律精嚴﹐饒有情趣﹐袁枚以為“音節沈雄﹐得明七子梗概﹐而新穎過之”(《隨園詩話》)。晚歲貧老無子﹐依參議張廷校以終。著有《方舟集》﹐與費錫磺同輯《漢詩說》。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二九、《國朝先正事略》卷四O。 江浩然   清詩歌箋注家、詩人。字萬原﹐號孟亭﹐又號北田。浙江嘉興人。康熙間諸生。少壯時欲以功名自奮﹐屢試不遇﹐棄舉子業。嗜詩﹐廣搜博采﹐轉益多師﹐尤喜讀來彝尊詩。嘗注《曝書亭詩集》﹐世推賅洽。鄭方坤稱其詩“剪刻生新﹐無西抹東塗、傭耳剽目之習﹐而亦不以搜奇抉怪、刻腎雕肝為能事﹐詢乎得長水(朱彝尊)薪傳﹐而不至如昔人所譏還珠而買校也”(《國朝名家詩鈔小傳》)。著有《杜詩集說》、《北田文略》、《北田詩臆》、《江湖客詞》。生平事跡見《國朝名家詩鈔小傳》、《兩浙輔軒錄》卷三O。 戚環   清詩人。字後升﹐號第爾、緩耳。江南泅州(今安徽泅縣)人。康熙間以優貢授知縣。早年與黃周星結忘年交﹐周星目之為奇才。後乃負沒走京師﹐王士鎮甚稱之。甫得官﹐旋罷﹐出遊大江南北﹐客死途中。《晚晴想詩匯》謂其詩“發抒性靈﹐饒刻物變﹐無一語寄人籬下”。著有《笑門詩集》。生平事跡見《晚晴想詩匯倦三八。 陸次雲   清詩人、學者。字雲士﹐號北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罷歸。後以拔貢官都縣知縣﹐以憂歸。復起為江陰知縣。居官多善政。風雅好客﹐眾名士至則必過訪之。尤與湯右曾交密。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謂其“詩本性情出之﹐故語多沉著。而所選詩轉在宋元﹐以之恰情﹐不以之為宗法”。《四庫全書總目》稱其“五古短篇及宮詞之類﹐頗能自出新裁﹐而座徑不免於太狹”。著有《澄江集》、《玉山詞》(一名《北墅詞》)、《八紛繹史》、《八效荒史》、《湖儒雜記》、《北墅緒言》、《尚論持平》、《析疑待正》、《事文標異》﹐編有《詩平初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詩人征略》卷一四、《鶴征錄》卷六。 黃儀   清學者、詩人。字子鴻﹐又字六鴻﹐號紉蘭。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博學精史地﹐康熙間應徐乾學之聘入書局﹐與顧祖禹、閻若洪、胡渭等同修《一統志》。嘗繪水圖﹐以明都邑沿革及山川險阻﹐顧祖禹稱其為“哪道元千古以下第一知己”(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工詩﹐“詩筆秀整﹐頗學晚唐”(王應奎《海虞詩苑》)﹐風格與同邑馮班相近。亦能詞﹐鈕誘稱其詞可“追響東堂(毛滂)﹐齊蹤西麓(陳允平)”(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引人精於書法﹐尤能為宋體。著有《訂晉書地理志》、《紉蘭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 成文昭   清詩人。字周卜﹐號過村﹐又號鈍農。直隸大名(今屬河北)人。諸生。屢試不中﹐入貨為候補主事。生長貴盛﹐而蹤跡多在江湖。性好名山﹐喜與賢士大夫遊﹐嘗從田要問詩法﹐又謁宋牽於吳中﹐與朱彝尊、來牽之子宋至及顧嗣立朝夕討論﹐故所作壯而癒工。《晚晴移詩匯》稱其詩“壯偉跌宕﹐以韓、蘇為宗﹐而七古尤與東坡為近”﹐又引《紅豆樹館詩話》謂其詩“無儀形飾貌、依傍新城(王士擔)門戶之習﹐未始非豪傑之士”。著有《漠筋集》。生平事跡見《大清能輔先哲傳》卷二一、《晚晴想詩匯》卷五O。 俞揚(1644──1694)   清詩人。字犀月。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通經史﹐征引考據﹐能窮源極流。顧嗣立編《元詩選》﹐注韓癒、溫庭藥二家詩﹐多與之商榷。著有《旅農詩略》。生平事跡見《同治蘇州府志》卷八八。 吳要(1644─1704)   清詩人。字天章﹐號蓮洋。奉天遼陽(今屬遼寧)人﹐後佔籍山西蒲州。諸生。康熙十八年(167)舉博學鴻詞﹐不遇。晚年買圃築室鄭谷之口﹐母歿﹐以哀毀卒。少而食貧﹐數遊京師無人賞識﹐後王士鎮見其詩﹐嘆為仙才﹐收歸門下﹐其名遂揚。朱彝尊、陳維格、趙執信等亦頗推許之。其詩風格“鬱蔥秀拔”(鄭方坤《蓮洋詩鈔小傳》)﹐“清挺生新”(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著有《蓮洋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王士擔《吳征君天章墓志銘》、翁方綱《蓮洋吳征君年譜》。 $A(1644─1705)   清文學家。字夢醒﹐又字人也﹐號柴舟﹐初名燕生。廣東曲江(今韶關)人。諸生。家貧而性簡傲﹐不屑為舉子業﹐築室武水西﹐顏曰“二十七鬆堂”﹐潛心讀書著作。自負經世之略﹐好放言高論﹐以不諧俗被目為狂者。最善金堡﹐又交陳恭尹、魏禮等。其思想承李讚之緒余﹐出言頗為激切。鄧之誠以為其文能馳騁﹐而雅馴不及陳恭尹、屈大均﹐與魏禮同氣相求﹐又瓣香金聖嘆﹐高明之處﹐自足不朽﹐又稱其詩“新警雄逸﹐亦非今人所能及”﹐“山居詩七律三十首﹐襟懷淡宕﹐寄托遙深﹐實足繼屈、陳而起”(《清詩紀事初編》)。又擅戲曲創作﹐著有《醉畫圖》、《鏡花亭》、《訴琵琶》、《續訴琵琶》雜劇。另著有《二十七鬆堂集》。生平事跡見曾攝《廖燕傳》、王源《廖處士墓志銘》。 沈受弘(1644─1713後)   清詩人。字台臣﹐號健熄V□咸□鄭n袷艚□眨┤恕V釕□I俅油□□絞酪怯危□芫□樂□□□豕諞允□苤□諼□耙怠<銥崞叮□問乘姆健320現撩鱸粒□奔捌□常□忠輝僦輛┤Γ□允□□□笙浴F涫□八汲亮□瘢□橛諢氤傘保ㄖ7嚼□棟茁□□□〈□罰□□巴麓竊ㄑ牛□拗疚3粕敝□簟保ㄉ虻慮薄豆□□□鴆眉□罰□V□小棟蹤圖□貳I□絞錄<□豆□□□沂□□〈□貳Ⅰ豆□□□蘇髀浴肪磯?0。 $ff(1644─1729)   清戲曲作家。字殷玉﹐號蔗村﹐又號廢蔡子。浙江慈溪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進士﹐選庶吉土﹐以年老乞歸。早孤﹐發憤苦讀﹐家藏圖書數千卷﹐無不通曉。康熙二十六年開《一統志》局﹐總裁徐乾學訪士於黃宗受﹐宗蓋薦勝﹐為乾學所讚賞。清聖祖南巡及六旬壽誕﹐嘗獻賦及戲曲。歸裡後﹐倘祥湖山以自娛。工詩文﹐姜定英序其集﹐讚為“辭藻艷發﹐足以名家而不諧於俗”。著有戲曲甚多﹐現存刊本《明翠湖亭四韻事》雜劇四種﹐自題《玉湖樓第三種》﹐另有鈔本《女昆侖》、《萬壽升平》傳奇﹐其余《混天盒》、《醉書箴》、《繡當廬》等傳奇﹐已佚。另著有《橫山初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 梅度   清詩人、書畫家。宇耦長﹐又字子長﹐號雪坪﹐又號聽山。江南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舉人﹐官泰順知縣﹐多善政﹐在任五年﹐以老病歸﹐不復出。少孤力學。其才藝見賞於施閏章﹐引為忘年交。鄉試又出朱彝尊門下。遊京師﹐公卿咸樂與之交﹐而性猖介﹐不妄謁人﹐人益重之。與王士擔、顧景星、陳維格、邵長菌等遊﹐又與查慎行等結詩社﹐詩名重一時。盧見曾《漁洋感舊集小傳》引《國雅集》謂其“諸體皆合古人法度﹐而才情溢出”。又工書畫。著有《知我錄》、《漫興集》、《天逸閣集》、《玉街遊草》、《吳市吟》。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名家詩抄小傳》、《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六。 孫元街   清詩人。字湘南。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貢生。官台灣同知、東昌知府。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四十六年在台灣同知任_t所作詩﹐名《赤嵌集》。《四庫全書總目》評曰﹕“多紀海外土風物產﹐頗逞才氣﹐而未能盡軌於詩律﹐王士視(鎮)為之點定﹐謂其追蹤建安﹐躡跡長公(蘇武)﹐似乎太過也。”(晚晴替詩匯)則謂其詩“奇情壯采﹐頗足稱山川”﹐“寫景言情﹐達所難達﹐不同浮響”。另著有《片石園稿》﹐已佚。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四、《晚晴答詩匯倦六二。 錢良擇(1645一﹖)   清詩人。字三友﹐號木庵。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七年(1678)與劉廷鞏等讀書於北京無倦軒﹐又交惠周惕、查慎行等。曾隨大吏出使海外﹐又同朝貴使塞外絕域﹐後皈依佛門。沈德潛稱其“為詩感激豪宕﹐不主故常﹐而所選唐詩﹐又兢兢規格﹐如出二人”(《國朝詩別裁集》)。著有《撫雲集》、《出塞紀略》﹐編有《唐音審體》。生平事跡見《國朝省獻類征》卷四二九、《國朝詩人征略低二0、《民國重修常昭合志》。 洪異(1645─1704)   清戲曲家、詩人。字防思﹐號稗畦﹐又號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出身望族﹐幼受業於陸繁招﹐後又從毛先舒、朱之京學。年二十四為國子監生﹐自傷不遇﹐歸裡。年二十六前後遭天倫之變﹐不容於父母﹐流寓困窮﹐以至斷炊。康熙十三年(1674)再入京師﹐以詩投李天落﹐大受稱道﹔又見賞於王士模﹐從之受業。然居京不易﹐賣文為活。十八年﹐因父以事遣戍﹐奔走顯貴間求情﹐又急歸侍父北行﹐會遇赦得免。二十八年﹐招伶人演《長生殿》﹐都下名流多往觀之﹐時海皇後病逝﹐尚在喪期﹐因為人借詞彈劾﹐革國學生籍﹔笛a靡壓槔鎩K氖□□輳□□□□觳芤□胛□媳觶□萑□俊凍□□睢啡□繅梗□稻□謖穎□坪□侵鄱樗□洹I孟非□醋鰨□浴凍□□睢反□嫦硎15□□胱鰲短一ㄉ取返目咨腥尾3啤澳蝦楸笨住保□□諾湎非□姆17棺□雋俗吭降墓畢祝□謚泄□難□飛險加兄匾□匚弧R喙□□□虻慮背啤捌涫□髦緯杉遙□嫜蠹懊胖校□諼□□孿攏□嘧又□希□σ鑰紗□碇□保a豆□□□鴆眉□罰□V□小棟奩杓□貳Ⅰ緞□□貳Ⅰ緞□侶□□貳Ⅰ妒□□獻Ⅰ罰□凍□□睢反□妗Ⅰ端逆揪輟吩泳紓□磧小痘匚慕酢貳Ⅰ痘亓□恰貳Ⅰ督跣逋肌貳Ⅰ賭指嚀啤反□媯□督諦7弧貳Ⅰ短□睦帷貳Ⅰ肚嗌朗□吩泳紓□褙□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咭弧Ⅰ犢滴跚□料□競貧□□Ⅰ肚□『賈莞□盡肪砭潘摹17屢□恪逗橐炷昶住貳? 高土奇(164─1704)   清詩文家。字治人﹐號竹窗﹐又號江村。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康熙初﹐以薦由監生供奉內廷﹐遷內閣中書。十九年(1680)﹐授額外侍講﹐屢擺至少詹事。因結黨攬權納賄被劾致仕。三十三年再起﹐值南書房﹐以養母乞歸。後又把禮部侍郎﹐末赴。溢文格。少落魄﹐賣文為活﹐後以才華敏贍受寵於清聖祖。所為詩“豐而不失之靡﹐約而不失之促﹐和平爾雅而不為鉤章棘句之習”(鄭方坤《清吟堂詩鈔小傳》)。著有《清吟堂全集》、《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江村消夏錄》、《塞北小鈔》、《鬆亭行紀》、《北墅抱甕錄》、《天祿識》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一O、《清史稿》卷二七一、《國朝先正事略》卷六。 王式丹(1645─1718)   清詩人。字方若﹐號樓村。江南寶應(今屬江蘇)人。康熙四十二年(170)進士第一﹐授修撰﹐旋告歸。為豬生時即有盛名﹐巡撫宋革極賞之﹐嘗取式丹與徐昂發、顧嗣立等人詩合刻為《江左十五子詩選》﹐而以之列首。入翰林﹐凡大撰作﹐同館皆推之。歸裡後﹐僑居郡城﹐與鄉士大夫論文為樂﹐士多從之遊。其詩為王士鎮、田斐所推許﹐查慎行俯首下心以兄事之。史傳稱其詩“排異陡健﹐一洗吳音啤緩﹐蓋以昌黎為的﹐而泛濫於廬陵、眉山、劍南、道國之間”。著有《樓郵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彭定求(164─1719)   清詩文家。字南止﹐一字勤止﹐號訪深﹐又號南購﹐晚號止庵。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進士第一﹐官修撰﹐遷國子監司業﹐進侍講﹐二十八年以父喪歸。後嘗受命就揚州書局校《全唐詩》。少承庭訓﹐師事湯斌﹐學宗陸九淵、王守仁而參酌於程頤、程顫、朱氛其“文多說理之作﹐雖乏勁健﹐而辭旨和厚﹐待摹范(成大)、陸(遊)”(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南內文稿》、《詩稿》、《儒門法語》。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六六、《清史稿》卷四j﹨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O、羅有高《翰林院侍講贈右吏部侍郎彭公定求行狀》。 王鴻緒(1645─1723)   清史學家、詩人。原名度心﹐字季友﹐號聲齋﹐又號橫雲山人。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王廣心子﹐王穎齡弟﹐王九齡兄。康熙十二年(1673)進士第二﹐授編修﹐晉侍講﹐轉侍讀﹐充《明史》總裁。累把內閣學士、戶部侍郎、左都御史。二十八年被劾與高士奇招權納賄﹐予休致。復以薦召入京修書﹐授工部、戶部尚書。才學敏贍﹐以詞翰擅盛名。“其詩不脫雲間之習﹐以藻績勝”(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橫雲山人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一O、《清史稿》卷二七一、《國朝先正事略》卷一O、張伯行《戶部尚書加七級王公墓志銘》。 王吉武(164─1725)   清詩人。字憲尹﹐號冰庵。江南太倉(今屬江阯w┤恕﹖滴跏□迥輳?1676)進士﹐授中書舍人﹐左遷國子博士﹐耀民部郎中﹐出為紹興知府﹐件大吏﹐去職。退居鄉裡﹐不復出。少隨同裡周懸著治經﹐為經世致用之學。性嗜吟詠﹐稟婁東王氏家風。詩名與唐孫華歷﹐而孫華自賺不如。鄭方坤《冰庵詩鈔小傳》謂其“溫柔敦厚﹐人如其詩﹐風動聲入﹐政如其詩﹐遠近骨嘆服如一口”。著有《冰庵詩鈔》。生平事跡見《國朝育獻類征》卷二二一、《國朝名家詩鈔小傳》、《國朝詩人征略》卷九。 陶元淳(164─1698)   清詩文家。初名垣﹐字子師﹐號南崖﹐又號退庵。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以疾不與試。二十七年成進士﹐選昌化知縣﹐自奉儉約﹐關心民生﹐多善政。尤喜接交諸生﹐講論常至夜分。以勤勞卒於官。擅詩古文詞﹐何掉多取其文入《行遠集》﹐《晚晴管詩匯》謂其詩“具見生平節概”。著有《南崖集》、《志學集》﹐與修《一統志》。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七六、《清史列傳》卷七四、儲大文《陶先生元淳墓表》、馮景《昌化令陶子師傳》。 t$(1646─1708)   清學者、詩文家。原名棟吳﹐字次耕﹐號稼堂﹐晚號止止居士。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檢討﹐與修《明史》﹐充日講起居注、會試同考官。二十三年降調﹐四十二年復原官﹐辭薦舉﹐不起。少因其兄按章罹莊廷攏之獄﹐家累北徙戍邊﹐備嘗艱辛。後變姓名為吳開價﹐避地西山﹐從徐仿遊﹐又至太原師事顧炎武。博通經史﹐精音韻、象數之學。其“古文澳徑較平﹐稍遜於魏格諸人﹐而氣體渾厚﹐空所依傍﹐則又來所獨得也”(《四庫全書總目》)﹐其詩“直達所見﹐浩氣空行”﹐“登臨懷古諸作﹐尤為光燄騰上”(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著有《遂初堂集》、《類音》。生平事跡見《清史稿〞殑伬紡ˉ悻麂{迨妨寫□肪砥咭弧Ⅰ豆□□□沂□□〈□貳5蟯□都焯峙訟壬□□貳? 鈕歷(﹖一1704)   清文學家。初名秘﹐字玉樵﹐又字玉城。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貢生﹐由教習考授知縣﹐歷知項城、白水﹐車於高明知縣任所。其友潘來序其集﹐稱其“詩章結拔而雋永﹐……造詣微深”﹐“諸體雜文﹐各有理趣”﹐“四六驕體﹐……精切典雅﹐不纖不靡”。筆記《覦剩》﹐記人敘事﹐亦修潔可喜。另著有們精野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晉獻類征》卷二二二、《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八。 王激   清詩人。字孟谷。湖廣漢陽(今屬湖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副貢生。遊岳麓﹐客中原﹐兩人滇南﹐長年旅食於外。後朝內外辟舉山林隱逸九人﹐截列名其中﹐未赴。嗜學好古﹐工詩古文辭﹐與同邑李以篤、彭心錦、文師鴻、江穎並稱“漢陽五家”﹐又與王岱並稱“楚中二王”。受業於王士鎮﹐又與吳要唱和。其詩“少學溫李﹐老尚氣韻﹐修潔有與士鎮相類者”(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突星閣詩鈔》。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孫意(1648─1686)   清詩人。字樹百﹐號泰巖﹐又號笠山。山東淄川(今淄博)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授寶應知縣﹐善治水。槽戶部給事中﹐亢直敢言。丁憂歸﹐卒於家。好吟詠﹐西遊秦隴﹐南窮面越﹐詩日益工。格調清麗﹐無塵俗氣﹐王士模以為雖古作者無以加。《晚晴管詩匯》評其詩“沿明七子聲律﹐而出以隱秀﹐安諧流美﹐蔚然成家”。著有《笠山詩選》。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四、高形《戶部給事中孫公惹墓志銘》。 劉獻廷(1648─1695)   清學者、詩人。字繼莊﹐又字君賢﹐號廣陽子。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布衣。十九歲起ㄐ憔V遊飩□谷□□輟M磧緯□13啵□垂槲飩□I儆被酆枚潦椋□□□牘搜孜渲既□□□鼐□樂掠謾2┤ㄌ□摹18衫□1└□12譚a2聘場14□隆14揭┘白誚討□□□染□乩懟14粼稀﹖滴跫湓□刖╤胄蕖睹魘貳貳Ⅰ兌煌持盡貳﹗鍛砬縟菔□恪煩破洹笆□賾嗍攏□萸槲奧□筆繃髀叮□嚳欽跽蹕趕□保□虻慮薄豆□□□鴆眉□吩尬□昂榔□莩郟□萸樵粕稀薄V□齠□□□翊妗豆閶羰□□貳Ⅰ豆閶粼蛹恰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逴、全祖望《劉繼莊傳》、王勤靖《劉繼莊先生年譜初o》。 陳奕用(1648─1709)   清書畫家、詩人。字子文﹐又字六謙﹐號香泉府臾、玉山居士。浙江海寧人。歲貢生。歷官安邑縣丞﹐深澤知縣﹐戶部主事、郎中﹐石吁、南安知府。居官有政聲。擅書法﹐為清聖祖、世宗所讚賞﹐又工畫。少以詩見賞於王士鎮﹐為其弟子﹐又嘗遊於黃宗益之門。其詩清穩高秀﹐頗得王士慎之神韻﹐然為書名所掩。著有《春田堂集》、《綠陰亭集》、《金石遺文錄》﹐編有《安南府志》。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香獻類征》卷二二六、《國朝書人輯略》卷 王原(1648──1710)   清學者、散文家。字昆繩﹐號或庵。順天大興(今屬北京)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與李隆、劉獻廷相友善﹐五十六歲始拜師顏元﹐為顏李學派重要成員。從魏德學古文﹐自謂所作必傳於世。遊京師﹐公卿皆降爵齒與之交。或病其不為時文﹐因就有司求試﹐中舉後棄去﹐不應禮部試。徐乾學開書院於洞庭山﹐招致天下名士﹐聘之往。嘗與修《明史》、《一統志》。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謂其“非特識力之卓﹐宜與李排駿靳﹐即其文辭之美﹐亦卓然足以名世”。著有《兵法要略》、《奧圖指掌》、《平書》等﹐皆佚﹐存世者有《居業堂文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阰꼿0、《清史列傳》卷六六、《國朝先正事略》卷三O。 邵廷采(1648─1711)   清學者、散文家。字允斯﹐又字念魯﹐本名行中。浙江余姚人。少從毛奇齡、黃宗蓋學。年二十為縣學生﹐恥為應舉之文。家貧﹐課童為生﹐以王陽明之學主講姚江書院。遊京師﹐詔入《一統志》館﹐以老病辭歸﹐卒子會稽﹐遺命歸葬余姚。平生於學尤長於《易》及《詩》。多交明末遺民﹐著有《東南紀事》、《西南紀事》﹐記南明事。另著有《思復堂文集》、《姚江書院志略》。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O、《清史列傳》卷六七、邵晉涵《族祖邵先生廷采行狀》、朱篤《邵先生墓表》。 孔尚任(164─1718)   清戲曲作家、詩人。字聘之﹐一字季重﹐號東塘﹐又號岸塘、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國子監生。康熙Th十一年(1682)應衍聖公孔破沉之請修《家譜》、們同裡志》﹐教習禮樂﹐監造祭器。二十三年清聖祖南巡﹐被薦講經稱旨﹐破格升為國子監博士。次年進京赴任﹐即隨工部侍郎孫在豐往維揚﹐協助疏濬淮河海口。三十四年槽戶部主事﹐三十九年遷戶部員外郎。以疑案罷免﹐出遊各地。四十一年回鄉﹐卒於家。與當世文人、遺老冒襄、孫枝蔚、宗元鼎、葉獎、汪現、吳□、鄧漢儀、石濤等交遊﹐頗熟話明清易代之際掌故﹐以侯方域、李香君事譜《桃花扇》傳奇﹐譽滿天下﹐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作《長生殿》的洪異並稱“南洪北孔”。亦工詩﹐楊際昌稱之為“才思港發﹐揮灑自如﹐絕無楔舟刻格之跡﹐太沖口處﹐不免元輕白俗﹐極俊脫處﹐自是作手”(《國朝詩話》)。著有《湖海集》、《岸塘稿》、《節序同風錄》﹐《桃花扇》、《小忽雷》傳奇(後者與顧彩合撰)﹐今人輯有《孔尚任詩文集》。生平事跡見《乾隆曲阜縣志》卷八七、《國朝春獻類征》卷一四二、《國朝吽敵竿僖D肪硪蝗□16□浪丁犢咨腥文昶住貳? 帥我(1648──1725)   清文學家。字備皆﹐號簡齋。江西奉新人。康熙五十年(1711)舉人﹐宮內閣中書。弱冠淹通群籍﹐工書畫﹐尤明醫理。擅詩文﹐循江西舊法。著有《墨瀾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著有《簡齋詩文稿》。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四。 沈名蘇   清詩文家。字澗芳﹐一字炯房。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沈元滄子。家貧親老﹐奔走四方﹐以館俸致養。年逾四十﹐始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中舉人。謁選得攸縣知縣﹐隨以年老見斥﹐歿於京師。少從王士鎮遊﹐又與查慎行、朱昆田友善。曾與朱昆田仿兩漢博聞之例﹐摘取《南北史》佳句異事﹐成《南史識小錄》、《北史識小錄》﹐論者以為《藝文類聚》之比。著有《蛾術堂文集》、《青燈竹屋詩》、《筆錄》、《史舞》、《冰脂集》及《鳳像傳》傳奇。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詩人征路》卷一五。 惠周惕(﹖一1695後)   清學者、詩文家。原名恕﹐字元龍﹐又字硯溪(或作研溪)﹐號紅豆主人。江南吳縣(今屬江蘇)人。惠士奇父。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選庶吉士﹐以不習國書﹐外補密雲知縣﹐卒於官。少從徐訪、江流遊﹐長以經學名世﹐子士奇、孫棟承其家學﹐世稱“吳門三惠”。亦工詩古文辭﹐其“詩格每兼唐宋﹐然皆自出新意﹐風神轉佳”(《國朝詩別裁集》)﹐“樸學工詩﹐殆罕其匹”(《晚晴移詩匯》)。著有《研(硯)溪先生全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傳》卷六八、《國朝漢學師承記》卷二、《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馮廷科(1649─1690)   清詩人。字大木。山東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宮內閣中書﹐二十六年﹐充湖廣鄉試副考官。王士鎮《居易錄》謂其煤炭中毒而蚻坎嵾O災蔥乓醞□繽□輳□滯□詮莞螅□廖□嗥酢M跏空蛩漵脛蔥懦致鄄煌□□嗥某粕橢□□暈□洹拔那逋司□祝□枋□瘸□蕁保a隊嫜笫□啊罰□U災蔥判蚱涫□□狡洹氨晷鋁煲歟□朧畢□Ⅲ□□裨俠淙唬□□自兌印保□殖破洹氨刃鬆釙校□綹□□□□雜嗔ξ□媲橄沼錚□豕藕□瘛薄V□小鬥□崛艘攀□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咭弧Ⅰ豆□□日□侶浴肪砣□恕Ⅰ豆□□□沂□□〈□貳? 張潮(1650─1709)   清文學家。字山來﹐號心齋居士。江南盤縣(今屬安徽)人。年十五補諸生。自康熙十年(1671)起﹐一直僑居揚州﹐廣交同好﹐以讀書、著述自娛。康熙三十年援例捐納京銜﹐以歲貢生授翰林院孔目﹐未赴任。年五十﹐家遭難。康熙四十年﹐又復遭不幸﹐無力刊行其著作﹐貧病交加而卒。對各種一般士大夫認為不入大雅之堂的文字如小說、戲曲、民歌、小品文及其他雜著﹐興趣濃厚﹐自稱平生無所嗜好﹐唯好讀新人耳目之書。曾化名為張竹坡《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作序。一生著述甚富﹐編有文言小說集《虞初新志》、雜著叢書《昭代叢書》、《檀幾叢書》以及《尺犢偶存》、《友聲集》﹐著有《聊復集》、《幽夢影》、《青淚痕》、公匕聞錄》、《奚囊寸錦》、《心齋雜咀》、《詠物詩》、《筆歌》、《古文尤雅》、《四書會解》、《焦山古鼎考》等。生平事跡見《乾隆新縣志》卷一二、《民國勤縣志》卷七。 嚴允肇   清詩文家。字修人﹐號石樵。浙江歸安(今湖州)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官壽光知縣。早慧﹐年十五六即通諸子﹐有文名。龔鼎革評其集日﹔“古文詞力追秦漢﹐詩歌從容驕儷﹐大雅元音﹐庶幾不墜。”(《石樵詩稿序》)吳偉業稱其文﹕“自六經以下﹐啼啼搜討﹐尤潛心於八家之作﹐得其疾徐抗墜﹐罔不中節。”(《宜雅堂慼撫e罰┬□小妒□允□濉貳Ⅰ兌搜盤眉□貳I□絞錄<□□耙怠兌搜盤眉□頡貳Ⅰ豆□□□蘇髀浴肪硭摹? 李天根   清戲曲作家。原名大本﹐字雲墟。江南江陰(今屬江蘇)人。康熙間在世。不事科舉﹐學畫﹐學醫﹐學園藝﹐均無師自通。詩規模陶淵明、韋應物﹐尤擅作戲曲。生平不妄言﹐嚴於自律﹐顧好為人所不為之事。康熙四十五年(1706)春﹐同人集為借字會﹐以素紙刷印蟲魚草木花板﹐裝訂成快﹐易城鄉女子夾針線破書﹐數年中得稗官野史千余種﹐又得計六奇《明季南北略》殘稿﹐編次整理南明弘光、永歷朝事﹐著成《熄火錄》。另著有詩集《雲墟小稿》及雜劇《紫金環》、《白頭花燭》、《顛倒鴛鴦》。生平事跡見《民國江陰縣續志》卷二O、《清詩紀事初編》卷一。 王慧   清女詩人。字增蘭。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王長源女﹐諸生朱方來妻。康熙間在世。好讀書﹐早寡。沈德潛稱其“一門風雅﹐得所承受﹐故其詩清疏朗潔﹐其品最上”﹐徐世昌謂其“所著《凝翠樓詩》﹐不示外人﹐年七十余﹐其弟見之﹐乃付樣行世﹐長律或至千言﹐古體輒成數十韻﹐風格時近老杜”。(均見《晚晴管詩匯》)著有《凝翠樓集》。生平事跡見《清代閨閣詩人征略》卷二、《晚晴管詩匯》卷一八三。 倪瑞田   清女詩人。江南宿遷(今屬江蘇)人。進士宜興徐起泰繼妻。康熙間在世。幼奇慧﹐八歲能詩﹐讀書過目成誦。詩才飄逸類李白﹐偶亦作元白歌行體。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謂其詩能“發潛闡幽﹐誅姦斥佞”﹐令人“每一技讀﹐驚然起敬”。年三十而卒﹐卒前自焚詩文六冊。其夫輯其遺稿﹐得二百余首﹐編為《筐存詩稿》﹐另著有《靜香閣詩草》。生平事跡見《清代閨間詩人征略》卷二。 邵定(﹖一1709)   清詞人。原名宏魁﹐字殿先﹐號柯亭。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康熙十四年(1675)舉人﹐官新河教諭﹐遷昌邑知縣。童年與龔翔鮮同硯席﹐相交甚洽﹐龔氏先於濃為文章不三四年﹐而按已先能“歌鹿萍之詩”(龔翔城序)。康熙十六年(1677)與龔氏同至南京﹐開始填詞創作﹐其詞集中所收基本上是白門唱酬之作。《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其填詞之學出於朱彝尊”﹐在當時有得浪而“浙酉六家”可成“七”之說。其詞絕類六家情致﹐而最近龔翔耕﹐唯較龔氏細密。詠物佳者﹐“清淡設色﹐疏朗有神”(嚴迪昌《清詞史》)。亦多題圖之作。著有《情田詞》。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二00。 吳宗愛(1650─1674)   清女詩人。字峰雪。浙江永康人。照縣教諭吳士駐女﹐諸生徐明英妻。早慧﹐九歲通音律﹐十余歲作詩輒工﹐嘗代父與同年生唱和﹐服其精當。善寫生﹐間作設包山水﹐皆有致﹐為龔鼎革所珍賞。繡《同心板子圖》回文詩錦囊﹐見者嘆為雙絕。早寡。會耿精忠叛﹐其總兵徐尚朝入浙東﹐至永康﹐宣言以絕雪獻者免屠城。乃挺身而行﹐至三十裡坑﹐乘隙投崖自盡。林昌彝《海天琴思錄》稱﹕“吳絕雪詩原本性情﹐憲章風雅。五七絕尤超異﹐七律亦擺脫凡俗。”著有《六宜樓稿》、《綠華草》、《維雪詩鈔》。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五一五、《清代閨閣詩人征咯》卷二、黃安濤《吳峰雪傳》、俞相《吳宗愛年譜》。 沈岸登(165─1702)   清詞人。字罩九﹐又字南停﹐號惰耕村史。浙江平湖人。沈峰日侄。性耽山林泉石﹐不求阿達﹐短衣蔬食﹐雖貧而淡泊自如。為清初詞“浙西六家”之一﹐在諸人中最具隱逸風。工詩善書畫﹐時有“三絕”之目。其詞寫村居而富畫意﹐為其特點﹐其他內容之作﹐亦筆致細膩﹐精於造語。朱彝尊序謂其詞“可謂學姜氏(茲)而得其神明者矣”。著有《春秋紀異》、《黑蝶齋詩詞鈔》。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朘﹠煶楷麂{寤□沂□貳芬蟻隆Ⅰ豆□□槿思□浴肪硪弧? 嚴虞停(1650─1713)   清詩文家。字寶成﹐一字思庵。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第二﹐授編修。三十八年順天科場獄興﹐以子侄連中﹐考官皆其同年友﹐涉嫌去職。起補國子監丞﹐轉大理寺副﹐典四川、湖廣鄉試﹐累遷至太僕寺少卿。“其為文……陶鑄群言﹐奧衍宏深﹐大致與歐、曾為近。詩不主一格﹐……力厚思沉﹐動與古合。”(鄭方坤《太僕詩鈔小傳》)著有《嚴太僕集》、《詩經質疑》。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清史稿低四八四、《國朝先正事略》卷四O、楊繩武《太僕寺少卿嚴先生虞停墓表》。 顧彩門650─1718)   清戲曲作家、詩人。字天石。江南無錫(今屬江蘇)人。舉人。遊燕趙楚粵﹐察風土人情﹐交名公巨卿﹐然不屑屈志乞援引。久客曲阜孔府﹐所著傳奇至數十種﹐以康熙三十三年(1694)與孔尚任合著之《小忽雷》傳奇最著名。詩得力於李白、杜甫、韓癒。著有《往深齋詩集》及《小忽雷》、《南桃花扇》、《後琵琶記》傳奇。生平事跡見《民國續曲阜縣志》卷五。 楊賓(1650─1720)   清詩文家。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父坐事流放寧古塔﹐歿﹐扶喪奉母歸。以布衣終。詩文多記滄桑間事。兼擅書法。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稱其“詩體專主沉著”。著有(發堂詩文集)、《力耕堂詩稿》、《楊大瓢雜文殘稿》、《柳邊紀略》、《鐵函齋書跋》、《大瓢偶筆》、《金石源流》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九九、《清史列傳》卷七O、姜表英《安城楊君墓志銘》。 查慎行(165─1727)   清詩人。初名嗣玻﹐字夏重﹐後更今名﹐字海余﹐號初白、他山。浙江海寧人。少時為諸生﹐從軍貴州。歷遊山東、河北、河南、江昹揣楚蛁憸葩h□鵲亍﹖滴跛氖□□輳?1703)進士﹐官編修。帝幸南苑捕魚﹐命近臣賦詩﹐查有“臣本煙波一釣徒”之句﹐俄而它監傳呼煙波釣徒查翰林。時以比唐代賦“春城無處不飛花”詩傳於官禁之韓礎。充武英殿書局校勘﹐乞病歸。雍正時﹐坐弟嗣庭得罪被逮﹐詔特許放還鄉裡。為黃宗合門人﹐詩學宋﹐尤致力於蘇武﹐曾補注蘇詩。嘗教人作詩﹐謂詩之厚在意不在詞﹐其雄在氣不在貌﹐其靈在空不在巧﹐其淡在脫不在易。所作多寫行旅之情﹐也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善用白描手法﹐袁枚比之於畫家之李龍眠。趙翼《團北詩話》論古人詩﹐標舉十家﹐以其繼吳偉業之後﹐且謂其“功力之深﹐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謂其詩“極清真﹐極雋永﹐亦典切﹐亦空靈﹐如明鏡之肖形﹐如化工之賦物﹐其妙隻是能達”。為“清初六家”之一。著有《敬業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名家詩鈔小傳》、沈廷芳《查先生慎行行狀》、陳敬漳《查他山年譜》。 陳評(1650─1732後)   清詩文家、學者。字言揚﹐號煥吾。浙江海寧人。貢生。官淳安縣教諭。為黃宗益門人﹐又與查慎行同裡友善﹐故詩格文格俱有所受。又精數學。編有《宋十五家詩選》﹐《晚晴想詩匯》評為“背英略具﹐後來言宋詩者莫能外也”﹐“控擇具有意旨﹐與吳孟舉《宋詩鈔》、曹六圃《宋百家詩存》足相方駕”。著有《時用集》、《勾股引蒙》、《勾股述》、《開方發明》。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O七、卷一八三﹐《晚晴答詩匯》卷三九。 呂後恆   清詩人。字元素﹐號月巖﹐又號坦庵。河南新安人。呂謙恆兄。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授寧鄉知縣。四十二年﹐由青城知縣行取湖廣道御史。官至戶部侍郎。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稱許其詩“不但不落唐以下﹐並新追六代以上而從之﹐可雲特立獨行”﹐《晚晴釋詩匯》亦以為其詩“命意瑰奇﹐結響蒼遠﹐非優孟唐賢者比”﹐“在國初中州諸賢中當推大家”﹐而楊際昌《國朝詩話》則稱其詩“氣格聲調似明七子﹐故非卑響﹐終未免規模痕”﹐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則指出其“奉王士鎮、陳廷敬偽師﹐而詩格不類”。著有《冶古堂文集》、《夢月巖詩集》、《夢月巖詞》及《洛神廟》傳奇。生平事跡見《國朝省獻類征》卷六五、《乾隆河南通志》卷五八。 許汝#(﹖一1720)   清詩人。字時庵。浙江海寧人。官江南學政、禮部尚書。作詩不事雕琢﹐與查慎行唱和甚相得。集內開邊、治河諸作﹐關涉時政﹐可補史書之缺。晚年詩風流於諧諺﹐自稱﹕“半殘蟻盞嘗欺口﹐百補貂冠且証頭。巴唱盈筒夸李杜﹐吳依滿座認應劉。”《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才思富贍”。著有《德星堂集》、《河工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倦一二、《國朝暮獻類征》卷六0、《國朝詩人征略》卷一五。 王汝駐   清詩文家。字雲西﹐又字雲助、耘渠。江南金壇(今屬江蘇)人。康熙至乾隆初在世。由貢生官通江知縣。喜誦沈德潛詩。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雲﹕“雲行丈制義宗工﹐中歲為詩﹐不落宋、元氣習﹐古體尤上﹐外人不知為詩人﹐以文名掩也。”又評其《雞頭關》、《黃牛峽》二詩“能造險語﹐仿佛老杜入蜀諸詩”。著有《牆東雜著》、《炳燭集》。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四、《國朝詩別裁集》卷二五、《國朝詩人征略》卷二0。 陸繁招(165─1700)   清詩文家。字拒石﹐號慣吾﹐一作僅胡﹐又號拒石子。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陸拆侄。父培於明清之際殉節於橫山﹐繁招乃窮居著述﹐與叔弟霞隱於河港﹐俱以孝義為鄉裡表率。文思敏捷﹐尤長驕體文﹐有六朝風。時驕文名家陳維格、吳統等T韻率潰□閉興熳願漢D諼匏□5悶渲甘謖擼□姓略騫Φ取R嗄蓯□V□小渡憑硤盟牧□罰□赫□渫╔俏庾願呶□□髯Ⅲ□磧小渡憑硤檬□募□貳Ⅰ毒蓯□印貳I□絞錄<□肚迨妨寫□肪砥逴、《兩浙輜軒錄》卷五二。 ’$#f(1651─1723g)   清詩文家。字則震﹐號齋。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康熙九年(1670)進士﹐選庶吉上﹐授編修。耿精忠反﹐迫受官職。與李光地謀以蠟九密報朝廷﹐光地事成據為己功﹐夢雷以從逆論斬﹐減死流放尚陽堡。三十七年﹐召還﹐侍誠王讀書﹐總纂《古今圖書集成》。雍正初﹐又與家口遣發黑龍江﹐卒於戍所。早歲即以文章名世﹐其詩長於古體﹐“才氣奔放﹐不可拘以繩墨”(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鬆鶴山房集》、《閒止書堂集鈔》。生平事跡見《國朝管獻類征》卷──一六、陳壽棋《陳編修夢雷傳》。 沈季友(1652─1698)   清詩人。字客子﹐號南疑。浙江平湖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副榜貢生。陸美婿。少精制藝﹐工詩古文辭﹐侍父西平縣衙﹐毛奇齡見之嘆為曠世才。“其詩清麗﹐近於晚唐﹐長篇稍窘篇幅﹐波瀾未壯”(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學古堂詩集》﹐編有(李詩系)。生平事跡見《兩浙輔軒錄》卷五三、《清詩紀事初編》卷七。 朱昆田(165──1699)   清詩人。字文盎﹐號西峻。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朱彝尊子。家有藏書八萬卷﹐盡能讀之﹐含英咀華﹐才名遠播﹐一時有“小朱十”之目。好遊﹐每遊往往數年不歸﹐歸則不數月又出。嘗供奉內廷﹐既滴官﹐寓京師十年。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稱其“詩才雄騖﹐吐故納新﹐無一字拾人牙慧﹐亦其耳德目染﹐胚胎家學者深矣”。著有《笛漁小稿》﹐附其父《曝書亭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二六、《國朝名家吽慼慼q□貳? 馮t(1652─1715)   清詩文家。宇山公﹐一字少渠。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諸生。宋革巡撫江蘇﹐聘入幕府﹐牽內遷﹐以母老辭歸。卒後學者私溢文介先生。通經術﹐學有根抵。自負能文﹐唯賞魏接﹐於毛奇齡、朱彝尊則頗以氣折之。“其文得力於《莊子》﹐妙緒無端﹐史論諸作﹐使人讀之氣正﹔詩亦雅健﹐無衰颯之氣”(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解春集詩文鈔》。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六八、《國朝譽獻類征》卷四一六、杭世駿《馮景傳》。 田流(1652一1729後)   清詩人。字子益﹐號樂園﹐又號香城居士。山東德州人。田斐弟。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貢生。授堂邑教諭﹐以病不赴。兄委、需俱以文學著述享名﹐照獨甘寂寞。好養菊﹐自號菊隱﹐又編籬為垣﹐榜曰“香城”。年七十六自作墓志銘。學詩於王士鎮﹐土鎮序其集﹐謂沖館、自然、清奇三者為詩之最上品﹐而其詩兼有之。著有(津草堂詩集)、《菊隱集》、《南遊稿》。生平事跡見《晚晴慧詩匯》卷四八、《國朝山左詩鈔》卷四二。 王材任(1652─1739)   清詩人。字於重﹐號西洞。湖北黃岡(今黃州)人。王澤弘子。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由中書官至金都御史﹐四十三年罷去﹐移居常熟。性好吟詠﹐與詩人王譽昌輩結社倡和。晚歲坎坷﹐仍悠然自得﹐不仰攀地位顯赫之舊交﹐竟以窮餓終。“其待清詞娓娓﹐情致綿遞”(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尊道堂詩鈔》、《別集》。生平事跡見《民國重修常昭合志》卷二0。 申淑   清詩人。字敬立。直隸永年(今屬河北)人。申涵烴子。康熙十七年(1678)副貢﹐授唐縣教諭﹐辭不就。工書畫﹐尤長於詩﹐《四庫全書總目》評其五言古詩“大抵源出阮籍《詠懷》、陳子昂、張九齡《感遇》﹐多托意퐱3災□鰲6□湓慫既【叮□殖鋈胗諢僕□帷7帳彌□洌□奈□嗡住保□紙杵浠蠐小吧擻誑熳菡擼□擻諳嗣裾擼□擻謔迪嗾摺薄﹗鍛砬綣蓯□恪煩破洹奧刪湓銜恫患豕礱耍ㄆ涫甯幹旰□猓□保□治健骯□豕閆絞□俗釷Ⅲ□篤鶿刮□□摺薄V□小賭退仔□□□貳I□絞錄<□端目餿□樽苣俊肪硪話巳□Ⅰ鍛砬繚笫□恪肪砣□摺? 就名世(1653─1713)   清散文家。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憂庵﹐世稱南山先生。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以授徒自給。後由康生考得貢﹐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棄去。自是往來南北﹐以賣文自活。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進士﹐授編修。後二年﹐以所撰《南山集》中“語多狂修”下獄﹐又二年被處死﹐為清代文字獄中一犧牲者。其古文深為方苞推重﹐於桐城文派之形成頗有貢獻。戴鈞衡序其文集﹐謂“其境象如太空之浮雲﹐變化無跡﹐又如飛仙御風﹐莫窺行止”﹐“而其氣之逸﹐韻之遠﹐則直入司馬子長之室而得其神”。著有《南山集偶鈔》、《子遺錄》﹐遭禁毀﹐後人輯有《潛虛先生文集》﹐今人輯有《戴名世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蕭穆《戴憂庵先生事略》、徐宗亮《戴先生傳》及戴鈞衡編、王樹民訂補《戴南山先生年譜》。 邊汝元(1653─1715)   清詩人。字善長﹐號漁山。直隸任丘吟屬河北)人。諸生。少隨父宦遊﹐康熙三十一年(1692)以貧館京師。中歲歸裡﹐十赴鄉試不舉﹐遂以授徒為生。精音律﹐擅書畫﹐詩以杜甫為宗﹐清蒼雄健﹐與龐培塔﹐又擅作戲曲。著有《桂巖草堂詩集》及《做妻兒》、《鞭督郵》雜劇。生平事跡見《乾隆任丘縣志》卷九、《大清淡輔先哲傳》卷一九。 劉廷ffi(1653─1715後)   清詩人。字玉衡﹐號在園﹐又號葛莊。漢軍鑲紅旗人。蔭生。歷官處州知府、江西按察使﹐降江南淮揚道。少年時作詩已得王士鎮稱賞。詩尚淺近﹐“自記有人評其詩曰﹕‘此亦出人於香山、劍南之間而未純者’﹐自以為允”(《四庫全書總目》)。著有《葛莊分體詩鈔》與筆記《在國雜志》。生平事跡見《八旗通志》、《國朝詩人征略》卷一三。 汪森(1653─1726)   清文學家、詞論家。字晉賢﹐號碧巢。浙江桐鄉人﹐原籍安徽休寧。拔貢生。官桂林通判﹐調太平﹐遷鄭州知州﹐以母喪未赴官。服除﹐補刑部員外郎﹐把郎中。年六十一告歸。少工詩﹐後又從黃宗我、朱鶴齡、朱彝尊、潘家諸學者遊。與兄文桂、弟文柏並稱“汪氏三子”。朱彝尊編《詞綜》﹐森增輯補直﹐為其重要合作者。所撰《詞綜序》﹐推尊詞體﹐崇尚“醇雅”﹐為浙派詞學理論代表作之一。史傳謂其詩“五言古得力於陶﹐七言古有高、岑風格﹐近律則浸淫於大歷諸家”﹐朱彝尊稱其詞“能標舉新異﹐一洗《花間》、《草堂》陋習”(王胡《國朝詞綜月【】。著有《小方壺存稿》、《裘抒樓詩稿》、《桐扣詞》﹐編有《粵西詩載》、《文載》、《叢語》。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育獻類征》卷一四二、儲大文《戶部郎中她封監察御史汪君森墓志銘》。 呂田恆(1653─1728)   清詩人。字天益﹐號澗樵。河南新安人。呂履恆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進士﹐由編修改御史﹐轉給事中﹐遷鴻腫、大理﹐官至光祿寺卿。與兄履恆同官禁近﹐以詩文相批項。其詩淵源明七子﹐而“才華稍遜﹐錘煉不足”(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青要山房詩選》。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六五、《國朝詩人征略》卷一九、方苞《光祿卿呂公墓志銘》。 卓爾塔(1654一﹖)   清詩人。字子任﹐號鹿墟﹐一號寶香山人。江南江都(今屬江蘇)人。少從李之芳軍平耿精忠之叛﹐為右軍前鋒﹐身被數創﹐頗有戰功。康熙二十年(1681)﹐以母病乞歸。壯遊四方﹐歷遼、江、荊、衙﹐又航海千裡﹐經普陀、蓬萊觀海市。急人之難﹐有豪俠名﹐又喜與諸逸者遊﹐求其詩以刻之。鄧漢儀稱其詩“下筆英矯偉麗﹐一往見其沉雄﹐因見萬夫之勇”(《詩觀三集》)。著有《近青堂詩》﹐編有《明遺民詩》。生平事跡見《國朝管獻類征》卷三二七。 玄燁(1654─1722)   即清聖祖。公元1661─1722年在位。愛新覺羅氏﹐號體元主人。八歲即位﹐年號康熙﹐由鱉拜等四大臣輔政。康熙六年(1667)親政﹐八年計除鱉拜。康熙二十年平吳三桂等三落之亂﹐二十二年統一台灣。注重河工、清運﹐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制﹐固定人口稅。與俄國訂立《尼布楚條約》﹐加強對喀爾喀和內蒙古的統治。尊崇理學﹐重用理學名臣。好學能文﹐敕命編纂《全唐詩》、《佩文韻府》、《淵鑒類函》、《歷代賦匯》、《歷代詩余》等。崩﹐葬景陵﹐廟號聖祖﹐溢仁皇帝。著有《御制文集》一、二、三、四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六、七、∕﹨﹐馬齊、朱武等《清聖祖實錄》﹐《清歷朝起居注》等。 納蘭性4(1655──1685)   清詞人。其姓納蘭本作納喇﹐初名成德﹐後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十四年(1675)進士﹐由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侍衛﹐曾奉使塞外。善騎射﹐好讀書﹐愛賓客﹐一時名士﹐頗多往歸之。嘗刻《通志堂經解》﹐有功來、元儒學文獻。善詩詞﹐作《原詩》詩﹐反對臨摹仿效﹐而又主別裁偽體﹐師法騷雅。謂詩發乎性情﹐亦須有才有學。徐乾學序其詩﹐稱其童子時已句出驚人﹐久之益工﹐得開元、天寶間風格。而其特著者則在詞。最工小令﹐顧貞觀謂其“婉麗清凄﹐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通志堂詞序》)。陳維格謂其“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詞評》)。籵芋慼憔冀妖痁俱悗龤慾軚撢奧c詵叫酥□澹□淥□□剩□□雇繆蓿□烙械脢梢餼持□睿□晌膠瀾苤□濬□芎醢偈樂□掄咭印保ㄍ忻□□競瘛度思浯室腋逍頡罰□□治狡洹耙宰勻恢□酃畚錚□宰勻恢□嘌鄖欏保□氨彼我岳矗□蝗碩□選保a度思浯駛岸Ⅰ﹖鮒芤迷蛞暈□敖柘砟瓴揮潰□α課闖洌□茨蓯□鶿□□巍保a痘莘□駛啊罰□V□小鍛ㄖ咎眉□貳Ⅰ賭衫即省貳I□絞錄<□肚迨犯濉肪硭陌慫摹Ⅰ肚迨妨寫□肪砥咭弧12燁□□賭衫季□怪久□貳10□饋賭衫季□竦辣□□貳17湃握□賭衫夾緣履昶住貳18角□懟賭衫既萑裟昶住貳? 汪把   清詩人。字文現﹐又字天泉。山東臨清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河南巡撫。《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一以王士頓為法”﹐“然姿韻略同﹐而近體多湊泊語﹐不及士預之天然也”。《晚晴容詩匯》則稱其詩“安諧繽密”。著有《倚雲閣詩集》。生平事跡見《國朝香獻類征》卷三七九、趙士群《汪氏四孝友傳》。 王時憲(1655─1717)   清詩人。字著千﹐號楔亭。江南太倉(今屬江蘇)人。康熙四十八年(170)進士﹐由宜興教諭改庶吉士﹐授檢討。曾聘校浙江鄉試﹐後典試陝西﹐卒於西安。詩“喜摹魏晉唐宋﹐不名一家。與(毛)奇齡標格出於雲間、專騖三唐者有合”(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著有《性影集》。生平事跡見(太倉州志)卷二0、《國朝詩人征略》卷一九。 湯右曾(1656─1722)   清詩人。字西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刑科給事中、戶部掌印給事中、河南學政、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吏部侍郎兼掌院學士。少即工詩﹐清遠鮮潤﹐見賞於王士鎮﹐為其入室弟子。沈德潛雲﹕“浙中詩派﹐前推竹詫﹐後推西區。竹謀學博﹐羸W鼙浠□□髑澂糯螅□磕芑終擰1浠□囈夏脫拔兌病﹗保a豆□□□鴆眉□罰┤街煲妥稹8烙以□嗉討髡闃惺□蹋□□纜匝酚謚□V□小痘城逄眉□貳I□絞錄<□肚迨妨寫□躍擰Ⅰ肚迨犯宓投□□□Ⅰ豆□□日□侶浴肪硭腛、《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全人望   清詞人。字留村﹐又字道洲﹐一作道駐。江南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康熙十一年(1672)副貢﹐官廣西馬平知縣﹐改關中長武知縣。三十八年﹐充陝西鄉試同考官。三仕一令﹐兩遭連誤﹐不諧於俗。與汪森、鈕鏽、閻若珍等交遊﹐與“浙西六家”之沈峰日誼在師友之間。為詞嗜辛棄疾﹐自序其詞稱﹕“予年三十二棄帖括乞升鬥﹐涉江越嬌﹐攜稼軒辛公詞一卷為水行山宿伴。”其自為詞“淋漓痛快”﹐“放膽無畏”﹐“無限牢騷全盤托出”(嚴迪昌《清詞史》)﹐善“借古人之調﹐以吐胸中之奇”(阮晉跋《瓜廬詞》)﹐氣盛而情鬱﹐能發揚稼軒詞風。著有《瓜廬詞》。生平事跡見《瓜廬詞自序》、阮晉《瓜廬詞跋》。 龍震(1657─1713後)   清詩人。字文雷﹐號東濱。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喜與閒社諸友唱酬﹐當時名士﹐則殊少往還。獨善陳儀﹐儀亦獨奇之。以其狂相近﹐與吳要交甚篤。其詩不乏鬱勃之情、譏時之作。自編康熙三十三年(1694)至五十二年之詩為《玉紅草堂集》(內一卷為文)。生平事跡見《大清能輔先哲傳》卷二七、陳儀《龍東讀傳》。 龐is(1657─1725)   清詩文家。字累公﹐號雪崖﹐晚號牧翁。直隸任丘(今屬河北)人。康熙十四年(1675)舉人﹐十八年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分修《明史》。降補內閣中書﹐遷工部主事﹐升戶部郎中﹐授建寧知府﹐勤於吏事﹐境內安寧。後告歸﹐旋卒。官京師時﹐與彭孫進、馮勛、丘象隨、李措、李澄中等唱和﹐取杜詩研索其法﹐所詣益進。《四庫全書總目》謂“當王士幀名極盛時﹐能文之士﹐率奔走門牆﹐假借聲譽﹐增獨落落不相親附”﹐《晚晴想詩匯》稱其“詩名雋修潔﹐絕無矜聲街色﹐沖撤演迄﹐而一歸於雅正”。著鬱叢碧山房集》、《詩義固說》。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九、《國朝著獻類征》卷二二二。 曹寅(1658─1712)   清文學家。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林亭、雪樵。原籍直隸豐潤(今屬河北)﹐為滿洲貴族之包衣﹐隸正白旗。曹雪芹祖父。康熙十年(1671)﹐寅年十三﹐挑御前侍衛。後以郎中差蘇州織造﹐改江寧織造。四十三年﹐兼巡視兩淮鹽務。官至通政使。寅少有神童之稱﹐善騎射﹐能文學。朱彝尊序稱其詩“無一字不熔鑄﹐無一語不矜奇”﹐“於學博綜﹐練習掌故﹐胸中具有武庫﹐例覽全唐詩派﹐多師以為師”。顧景星序稱其詩“清深老成﹐鋒穎芒角﹐篇必有法﹐語必有源”。《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出入白居易、蘇武之間”。鄧之誠以為其“詩詞皆有追筆﹐文亦雅潔”(《清詩紀事初編》)。兼通天竺文。嘗匯刻前人文字音韻書為《探亭五種》﹐匯刻前人文藝雜著為《林亭藏書十二種》。自著有(亭集)及雜劇《太平樂事》、《北紅拂記》、傳奇《虎口余生》、《後琵琶記》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傳》卷七一。 江上綻(1658─1723)   清詩文家。字文升﹐號退谷﹐又號秋泉﹐初名器。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中鄉試副榜﹐考授鑲黃旗教習。三十六年(1697)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右中允。工許古文辭﹐與兄份、鈞﹐弟談齊名﹐有“吳中四汪”之稱。擅書法﹐與姜哀英齊名﹐稱“姜汪”。著有《秋泉居士集》、《瘦鶴銘考》﹐編有《近光集》、《黃山志續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沈彤《右春坊荍磼岉璦璊苤憔_列兇礎貳? 龔翔閉(1658─1733)   清詞人。字天石﹐號貌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副貢﹐補兵部主事﹐出推廣東關稅。授監察御史﹐歷掌浙江、山西、陝西、京因、河南諸道事﹐致仕歸。長於吏事﹐為御史時能言人所不能言。少工詩古文辭﹐為曹溶、朱彝尊所賞﹐結為忘年交。其詩出入於六朝、三唐﹐而歸於蘇武﹐詞尤有名﹐為清初“浙西六家”之一﹐“大率以石帚為宗﹐而旁及於梅溪、碧山、玉田、藏洲、蛻巖、西麓各家之體格”(李符《紅藕莊詞序》)﹐然謝章挺以為其“所得比諸家較淺﹐綿而不及分榜﹐淡遠不及武曾”(《賭棋山莊詞話》)。著有《紅藕莊詞》、《田居詩稿》。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八二、《清史列傳》卷七一、顧棟高《御史龔公翔械傳》。 待人獲   清小說家。字學稱﹐又字稼軒﹐號石農。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間在世。平生不求聞達﹐於書無所不間﹐尤話明代野史稗乘﹐雅好著述﹐與尤侗、洪異、毛宗崗交遊﹐尤侗頗稱賞之。康熙三十四年(1695)﹐曾以四雪草堂名訂正刊行《封神演義》。四十二年﹐自著筆記《堅部集》成。搜錄秦漢以迄明清歷代軼事﹐並訪諸故老舊聞﹐次為一編。一時名流如尤侗、顧貞觀、洪異等皆稱之。五十八年﹐又以四雪草堂名刊行所著長篇小說《隋唐演義》。二書均風行於世。另著有《退佳瑣錄》、《讀史隨筆》、《鼎甲考》、《聖賢群輔錄》、《續蟹譜》。生平事跡見《堅瓤集》各集序、張慧劍《明清江蘇文人年表》。 #f祁(1659─1695)   清詞人。初字次京﹐改字京少﹐一作荊少。江南宜興(今屬江蘇)人。貢生﹐康熙時舉博學鴻詞﹐未遇。官至府同知。為詞師事鄉前輩陳維影﹐維抱病逝時﹐付以遺稿。景祁自為詞亦豪壯悲涼﹐步趨其師﹐為陽羨詞派重要成員。嘗捐資刊行《樂府補題》﹐輦下諸公詞體為之一變。又嘗輯順治、康熙間詞人五百零七家﹐詞二千四百六十余首為《瑤華集》。著有《梧月詞》、《冠畫溪同》﹐與儲欣合著《春秋指掌》。生平事跡見《國朝詞綜》卷一四、朱彝尊《蔣京少語月詞序》、任繩魄《蔣次京心聲集序》。 胡介祉(659一﹖)   清詩人。字存仁﹐號循齋﹐又號茨村。直隸宛平(今屬北京)人﹐先世居浙江山陰(今紹興)。父胡兆龍為順治朝部院大臣﹐介祉以前生歷官河南按察使。康熙三十四年(1695)罷官。其詩為“宗太白、摩潔﹐而得其正者”(毛奇齡《西河詩話》引)。著有《茨村詠史新樂府》、《谷園詩集》、《天中詠古詩》及《廣陵仙》傳奇﹐增補沈自晉所編《南詞新譜》為《南九宮譜大全》。生平事跡見《光緒順天府志》卷一二五、《光緒四輔通志》卷一三六、《兩浙輜軒錄》卷一二、李天獲與姜展英《谷園續集序》。 方登峰(165─1725)   清詩人。字鬼宗﹐號屏拓。江南桐城(今屬安徽)人。貢生。康熙中官工部主事﹐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牽累﹐與其子式濟、侄世莊等長流黑龍江卜魁城。處危苦之境﹐而能種花賦詩﹐自得其樂。張維屏稱其“古詩得樂府神理﹐近體亦蒼健”(《國朝詩人征略》)。著有《述本堂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譽獻類征》卷一四三、《國朝詩人征略低二0。 沈玉亮   清戲曲作家。字瑤岑﹐又率亦村﹐號紉芳。浙江武康人。康熙間諸生﹐屢團場屋。工詩古文辭﹐兼長度曲。著有《鐘循嚇鬼》套曲﹐嘲罵科場頗深刻﹐另著《鴛鴦墳》雜劇附《課蒙余錄》﹐又嘗與陳統同編《鳳池集》﹐衷輯時人應制之詩﹐分體編輯﹐末附雜劇一折﹐《四庫全書總目》以為“自古所無之創例”。此外《今樂考証》所錄沈瑤琴作《春富貴》傳奇﹐疑亦玉亮所作。生平事跡見翩慫~堋渡蜓□□恰貳? 沈宛然   清小說家。字膝友﹐號侮堂。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康熙間以諸生入江南大憲幕中。嘗病《封神榜》俚陋﹐據《禹貢》及《山海經》、《神仙通鑒》、《古岳讀經》等﹐別創一編﹐演大禹治水故事﹐成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曹寅欲為樣行﹐以事涉神怪力辭。後自揚州歸裡﹐覆舟吳江﹐感寒疾而卒。生平事跡見徐承烈《燕居續語》。 李俊(1659─1733)   清學者、散文家。字剛主﹐號恕谷。直隸台縣(今屬河北)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舉人﹐年六十始得選通州學正﹐居官月余﹐以母老告歸。年三十一投顏元門下為弟子。友郭金湯為桐鄉知縣﹐邀往議政﹐送之蕭山﹐學樂於毛奇齡﹐並受經學。又入京與萬斯同交。友楊勤為富平知縣﹐復過之往。以講學聞名﹐權臣、藩王交聘﹐皆不就。晚交方苞﹐二人所學不同而志相得。其學以實用為主﹐躬行實踐﹐與程朱理學異﹐為清初著名思想家﹐與其師顏元並稱“顏李”。《四庫全書總目》雲﹕“其文根抵仍出八家﹐但開合斷續﹐不主故常﹐異乎明以來學歐曾者惟以纖余曼衍為長耳”﹐“進天分本高﹐其學自成一家﹐以經世致用為主﹐亦具有根抵。然負氣求勝﹐其文或失之粗豪﹐少古人淳穆之氣。”著有《恕谷後集》、《恕谷詩集》及學術著作二十余種﹐收入《顏李叢書》、《國粹叢書》等叢書中。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O、《清史列傳》卷六六、方苞《李剛主墓志銘》、馮辰《李恕谷先生年譜》。 車江英   清戲曲作家。江西人。康熙、雍正間在世。工雜劇﹐著有《藍關雪》、《柳州煙》、《醉翁亭》、《遊赤壁》等﹐分別演韓癒、柳宗元、歐陽修、蘇軼四人事﹐總題日《四名家填詞摘出》。濬儀散人序稱其“負雋俊之才﹐寢食於韓、柳、歐、蘇之文者數十年”﹐“是以澳管舒嘯之下﹐得以言夫四君子之所欲言﹐而遂其四君子未這之志焉”。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八、濬儀散人《四名家傳奇摘出序》。 石成全(1659─1739後)   清文學家。字天基﹐號學海﹐又號惺齋。江南揚州(今屬江蘇)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授寶批知縣。事親以孝﹐交友以信﹐以誠篤稱﹐又虔信佛教。嘗取俗語俚言﹐寫通俗諷喻作品﹐以期端正世道人心﹐所著風行於世﹐對社會影響較大。著有話本小說集《雨花香》、《通天樂》﹐另《道情》四種﹐笑話集《笑得好》、《俗語正訛》、《傳家寶俗諺》、《五更調》等﹐均收入《傳家寶六集》中。生平事跡見《俚言自序》、《全清散曲》作者小傳。 劉青N(166De1717)   清散文家。字嘯林。河南襄城人。少即聰穎能文章。不屑為舉子業。年三十八始補博士弟子員﹐又十年成謀生﹐又十年而卒。平生刻苦讀書﹐於諸史百家稗言雜說﹐無不強記貫穿。好為史論。尤酷嗜司馬遷文﹐心摹手追。晚年得李項《二曲集》﹐遂潛心理學。與青駿、青震、青蓮、青基、青芝一門從兄弟﹐皆以人品學問文章著名﹐時有“中州六劉”之稱。著有《慎獨軒文集》、《史論》。生平事跡見方鴻《文學劉青霞傳》、王心敬《襄城嘯林劉子別傳》。 楊名時(1660─1736)   清大臣、詩文家、理學家。字賓實﹐一字質實﹐號凝齋。江南江陰(今屬江蘇)人。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歷官順天學政、直隸巡道、貴州布政使、雲南巡撫、兵部尚書、雲貴總督。雍正間革職。乾隆初召授禮部尚書。送文定。居官有政聲﹐耿直敢言。出李光地之門﹐講求性理之學﹐諸經皆有講義。余事為詩。著有《楊氏文集》、《別集》等﹐皆收入《楊氏全書》﹐別有《自滇入都程記》等。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二九O、《清史列傳》卷一四、全祖望《楊文定公行述》、楊敦厚《楊文定公年譜▲L? 李必恆(1661一﹖)   清詩人。字北岳﹐又字百藥。江南高郵(今屬江蘇)人。國生。少多病﹐後屢試不舉﹐鬱鬱傷身﹐終至耳聾。康熙三十六年(1697)宋革巡撫江蘇﹐見其饒歌諸篇﹐極為嘆賞﹐招之人幕﹐待以上賓﹐刻其詩人《江左十五子詩選》。諸人後皆顯達﹐獨必恆終身未遇。鄭方坤謂其詩“賭博雄奇﹐如韓癒、盧生之彈壓百怪”(《三十六湖草堂詩鈔小傳》)。著有《三十六湖草堂詩集》。生平事跡見《國朝魯獻類征》卷四二六、《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林信(1661─﹖)   清詩人。字吉人﹐號鹿原。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少與兄侗並負才名。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舉人獻賦及手書御制詩集﹐召試人值武英殿。五十一年特賜進士﹐補官中書。雍正元年(1723)以陳夢雷事得罪放歸。工楷書﹐以其文師汪瑰﹐詩師陳廷敬、王士鎮﹐乃手寫《堯峰文鈔》、《午亭文編》、《漁洋山人精華錄》付雕。《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淵源有自﹐故體格猶為近古﹐特才分差弱﹐出手微易耳”。著有《樸學齋詩稿》、《文稿》。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0、《國朝魯獻類征》卷一四三。 史申義(1661─1712)   清詩人。原名伸﹐字叔時﹐號蕉隱﹐~作蕉飲。江南江都(今屬江蘇)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授編修﹐充雲南鄉試考官﹐改御史、禮科給事中﹐乞病歸。少即工詩﹐與同裡顧圖河齊名﹐人稱“維揚二妙”。登第後從王士鎮遊﹐與湯右曾並稱王門“二弟子”。又為陳廷敬賞識﹐清聖祖問翰林院中能詩者﹐陳對以史申義與周起渭﹐一時有“翰苑兩詩人”之目。鄭方坤謂其詩“煎香摘艷﹐傾液激芳﹐無激昂駁瘠之音﹐有朱弦疏越之致”(《黃門詩鈔小傳》)。著有《使滇集》、《過江集》、《蕪城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七一、《清史稿》卷四八四、《國朝管獻類征》卷一三五。 史留(1661─1713)   清詩人。字胄司﹐號耕巖。江南僳陽(今屬江蘇)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讀學士、詹事府詹事﹐曾典試浙江。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稱其詩“意足韻流﹐無一閒句閒字﹐得唐賢之三昧者也。台間而不涉應酬﹐山林而不入寒瘦﹐足艦詩品”。著有《觀詩集》、《扶骨集》、《扈群集》、《樟亭集》、《東把集》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省獻類征》卷一 王f(1661──1720)   清詩人。字秋史。山東歷城(今濟南)人﹐原籍浙江杭州。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授知縣﹐以母老改就成山衛教授。逾年以養母乞歸。負奔軼之才﹐人以狂士目之。田受讀其詩﹐薦之於巡撫張鵬。其詩“骯臟有奇氣﹐不屑一語雷同﹐而趣味澄這﹐如清洗之貫送”(《國朝山左詩鈔》引)。以“亂泉聲裡才通展﹐黃葉林間自著書”一聯﹐為王士模目為“王黃葉”。著有《二十四泉草堂集》、《家村文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先正事略》卷三七、《國朝名家詩鈔小傳》。 何燁(1661─1722)   清學者、詩文家。字潤千﹐號無勇﹐後改字妃瞻﹐號茶仙、慈閒老人﹐學者稱義門先生。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以太學生薦直南書房﹐次年賜舉人﹐復賜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兼武英殿纂修。以事系獄﹐事白﹐解官﹐仍參書局。好時文﹐初師韓美﹐後師李光地。勤讀書﹐精於校勘﹐長於評點。於學頗自負﹐平生唯服膺錢謙益﹐於汪瑰、朱彝尊皆致省議﹐謂之耳學﹐“實有著述之才﹐借無成就”(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工楷書﹐手所校書﹐人爭傳寶。著有《義門先生集》、《義門讀書記》。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沈彤《翰林院編修何先生神行狀》。 焦袁t(1661─1736)   清詩人、學者。字廣期。江南金山(今屬上海)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自以非用世材﹐遂不與會試﹐一意事親著書。精於經學﹐工制義。亦善詩﹐沈德潛評為“子子獨造﹐不濟流俗”(《國朝詩別裁集》)。著有《此木軒詩鈔》、《此木軒直寄詞》、《此木軒雜著》、《此木軒論詩》及《經學匯編》、《此木軒四書說》等。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六七、《國朝省獻類征》卷四四。 王九齡(1662──1709)   清詩人。字子武﹐號薛戲。江南華亭(今上海鬆江)人。王廣心子﹐王項齡、王鴻緒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改庶吉上﹐授編修﹐歷官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兵部、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先後入幾社、贈言社﹐又與修《鬆江府志》及《江南通志》。《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欲揭何、李之流波﹐而才思富艷﹐加以纖稱”。著有《懶雲書屋詩槁》、《艾袖山房集》。生平事跡見《清史列傳》卷一O、《嘉慶華亭府志》卷五七。 趙執信(1662─1744)   清詩人、文學評論家。字伸符﹐號秋谷﹐晚號燄山老人。山東益都(今青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授編修。時名流集京師﹐過從談議﹐最為朱彝尊、陳維康、毛奇齡所重。出典山西鄉試﹐遷右讚善。二十八年﹐坐國喪間觀《長生殿》演出而革職。曾南遊至蘇州、廣東等地。為人峻峭﹐娶王士鎮甥女﹐初相引重﹐後不合。曾向王問詩聲調﹐王不與﹐乃自加研討﹐成《聲調譜》。又因王論詩比之神龍見首不見尾﹐所露僅一鱗一爪﹐遂著《談龍錄》﹐主張詩言志﹐詩中有人﹐詩外有事﹐意在低工。獨服膺常熟馮班﹐自稱私淑弟子﹐然班詩崇尚李商隱與宋代西昆體﹐與趙詩“以思路規刻為主”(《四庫全書總目》)者不相近﹐而班著《鈍吟雜錄》斥倡言妙悟之嚴羽﹐故趙借馮以反對王之神韻說。趙詩有若幹諷刺現實、意義深刻之作﹐如(入城行)等﹐為時人所不敢為。與宋瑰、施閏章、王士鎮、朱彝尊、查慎行合稱“清初六家”。著有啪山堂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一、《國朝名家詩鈔小傳》、汪由敦《前右春坊右讚善趙先生執信墓志銘》。 劉青自(1663─1708)   清詩人。字太乙﹐號嘯月﹐又號臥廬。河南襄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選庶吉士﹐請養歸。素工書﹐嘗手寫《漁洋集》。平生專意於詩﹐不名一家﹐以古樂府一百十五首得名﹐頗見賞於王士鎮。著有《高陽山人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九七、《國朝先正事略》卷五六、《國朝魯獻類征》卷 陳鶴年(1663─1723)   清大臣、詩人。字北濱﹐號滄洲。湖南湘潭人。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授浙江西安知縣﹐歷官山陽知縣﹐海州、江寧、蘇州知府﹐署布政使﹐出署霸昌道﹐回京修書。隨尚書張鵬翩勘山東、河南運河﹐署河道總督。以勤勞致疾卒於任。溢格勤。其詩頗有關懷民生疾苦之作。《晚晴管詩匯》謂其詩“以沉鬱頓挫﹐抑揚排盪見長﹐蓋得於工部為多”。著有《滄洲詩集》、《道榮堂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倦二七七、《清史列傳》卷一三、《國朝先正事略》卷一二、余廷燦《陳格勤公鵬年行狀》。 全垣(1663──17叩)   清詩人。字苑孫﹐又字小部﹐號鰥鰥子、聳翁、淺人、壑門﹐晚又號帶秋老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諸生。幼隨父居山東郊縣。屢應舉不第﹐以教館作幕僚為生。曾參修《克州府志》﹐與洪異、孔尚任相友善。以詩謁王士攜﹐亦頗受賞識。著有筆記《不下帶編》、《巾箱說》﹐文雋永有味﹐所為詩亦多在其中。生平事跡見《兩浙輜軒錄》卷一六。 周起iN(1664──1713)   清詩人。字漁橫﹐號桐野。貴州貴陽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官詹事府詹事。貴州本邊僻之地﹐起渭獨起其間﹐以詩名世。清世祖曾問近今詩人於陳廷敬﹐陳以史申義與周起渭對﹐一時翰苑有“兩詩人”之目。其詩肆力於蘇武、元好問、高啟諸家﹐“骨幹堅實﹐藻韻不匾”(《晚晴志詩匯》)﹐人以為不愧為道光、咸豐間鄭珍、莫友芝之先導。著有《桐野詩集》。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倦四八四、《清史列傳》卷七O、《國朝名家詩鈔小傳》、陳田《周漁璃先生年譜》。 李軍青(166─1719後)   清詩人。字丹壑。江南合肥(今屬安徽)人。李天破子。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官編修。早歸養﹐父歿﹐遂不出。早慧﹐能以詩繼其家聲。毛奇齡、王士鎮、彭孫通等皆稱其詩才清麗﹐蘊藉深秀。著有《野香亭詩集》、《盤隱山樵集》、《道旁散人集》。生平事跡見《國朝替獻類征》卷─一七、國朝詩人征略》卷九。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