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魏晉時期作家名覽(下) 石崇(249一300)   西晉文學家。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屬河北)人。咸寧元年(275)為修武令。太康元年(280)﹐以伐吳有功封安陽鄉侯。七年﹐遷侍中。太熙元年(290)﹐出為荊州刺史。元康四年(294)﹐拜太僕。六年﹐出為征虜將軍、假節監徐州諸軍事。八年﹐綸”0﹒復拜衛尉。任俠無行檢﹐在荊州以劫遠使商客致富。置別館於金谷澗﹐與愛妓、友朋作樂。曾與貴威王消、羊賃等競鬥奢靡。漁事賈監﹐為“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亂中﹐與齊王同結黨﹐為趙王倫所殺。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三三。 郭泰機   西晉文學家。河南(治今河南洛陽市西郊澗水東岸)人。出身寒門﹐沉淪不能自拔於世。嘗用詩幹謁傅咸﹐求其薦引﹐咸有詩贈答。鐘峰《詩品》將其列為中品﹐稱其“孤怨宜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殘文一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傅威《贈郭泰機詩序》。 綠珠(﹖一300)   西晉石崇妾。傳說姓樑﹐白州博白(今屬廣西)人。姿容艷美﹐善吹笛。趙王倫擅政﹐倫黨孫秀使人索之﹐為崇所拒。後崇與齊王同結黨ㄐ憤橎z詹叮□□孤□躍 ﹗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皇住I□絞錄<□督□欏肪砣□□? 棗腆   西晉文學家。字玄芳。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棗據長子。永嘉中為襄城太守。以文章顯。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c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趙至(﹖一282)   西晉散文家。字景真。代郡(治今河北蔚縣西南)人。年十四﹐遊太學。泰始中至遼西﹐舉郡計吏。太康三年(282)﹐以良吏赴洛﹐卒。善議論﹐有縱橫才。斷獄以精審見稱。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劉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張載   西晉文學家。字孟陽。安平武邑(今屬河北)人。文才富贍﹐為博玄賞識。初為住著作郎﹐遷弘農太守。曾入蜀省父﹐作《劍閣銘》。復為著作郎。永安中為長沙王義記室督﹐拜中書侍郎。後復領著作。見世紛亂﹐稱疾而歸。博學多識﹐曾與華暢同撰《晉書》。與弟協、亢並稱“三張”。原有集﹐已快﹐明人輯有《張孟陽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五。 周處(﹖一297)   西晉大臣。字於隱。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相傳少時橫行鄉裡﹐與南山猛虎、長橋下蚊並稱“三害”。後射虎殺蚊﹐翻然改悔。且勵志好學﹐頗有文思。仕吳為無難督。入晉﹐嘗為御史中丞。幾所舉劾﹐不避寵戚。氏人齊萬年起義﹐將兵西征﹐戰敗而死。曾著《默語》、《風上記》﹐並撰《吳書》﹐俱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八。 木華   西晉文學家。字玄虛。廣J川今河北棗強東)人。曾為太傅楊駿府主簿。擅長辭賦。今僅存《海賦》一篇﹐描寫大海的變化情態﹐瑰奇壯闊﹐有名於當時。生平事跡見《文選倦一二李善注引《今書七志》、傅良《文章志》。 王港   西晉文學家。字正長。義陽(治今河南新野南)人。泰始中辟司空椽﹐遷著作郎。太康中遷太子舍人。惠帝時拜侍中。永嘉中為陳留內史﹐加散騎侍郎。後為石勒所害。博學有俊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殘篇一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 牽秀(﹖一306﹖)   西晉文學家。字成叔。武邑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人。太康年間調補新安令﹐累遷司空從事中郎。成都王穎代長沙王義﹐以為冠軍將軍。惠帝至長安﹐任為尚書。河間王穎以為平北將軍﹐鎮馮詡。後為河間王長史楊騰(一說東海王越督護糜晃)所殺。性豪俠。博辯有文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殘篇六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O。 左思(約250一約305)   西晉文學家。字太仲。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出身寒微。晉武帝時﹐妹芬以才名選入宮中﹐後拜貴嬪﹐他移居京師﹐官秘書郎。惠帝時﹐為賈論‘二十四友”之一。溫誅﹐退居宜春裡﹐專攻典籍。齊王同命為記室督﹐以疾辭。張方暴擾京師﹐遷家冀州﹐數歲後病卒。其詩傑出當時﹐情辭慷慨﹐筆力勁健。《詠史別﹨首、《嬌女》詩為其名作。鐘峰曾稱賞其“風力”(《詩品》)。明胡應群評其詩“縱橫豪逸類子長”(《詩美‧內編》)。清陳柞明讚雲﹕“太沖一代偉人﹐胸次浩落﹐灑然流詠。似孟德而加以流麗﹐仿子建而獨能簡貴。創成一體﹐垂式千秋。”(《采寂堂古詩選》)其《三都賦》構思十年方寫成﹐名重一時﹐“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左太仲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司馬彪(﹖一306)   西晉史學家。字紹統。河醴凗p兀n袷艉幽希┤恕8□敉跛韭砟萊□印I偌大蒲□□├廊杭□L┤糎年(266)﹐為秘書郎﹐轉秘書丞。元康四年(294)﹐拜散騎侍郎。嘗注《莊子》﹐撰《續漢書》。又據《汲家紀年》補正紙周《古史考》。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多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江統(﹖一引0)   西晉散文家。字應元。陳日圍縣(今河南開封東南)人。為人靜默而有遠志。襲父爵﹐除山陰令。元康年間為華陰令﹐遷中郎﹐轉太子洗馬。後為克州別駕。累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須國子博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五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六。 潘尼(約250一約311)   西晉文學家。字正叔。榮陽中牟(今屬河南)人。少有德才﹐與其叔潘岳以文學知名﹐世稱“兩潘”。性靜退不競﹐以勤學著述為事。初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後拜大子舍人﹐歷黃門侍郎、侍中、秘書監、中書令。永嘉中遷太常卿。洛陽將陷﹐攜家還鄉﹐病死於途。其文溫雅而有斐粟之辭。張博稱“其為人也﹐無詭隨﹔其為文也﹐無戲濾﹐大致類然”(《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潘太常集題辭》)。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潘太常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五。 王沈   西晉散文家。字彥伯。高平(治今山東巨野南)人。出身寒門﹐為豪門所抑﹐仕郡文學椽。不得志﹐終於裡閻。《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蔡洪   西晉文學家。字叔開。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嘗仕於吳。入晉為州從事。太康年間舉秀才。元康初年為鬆滋令。有才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文辭簡雅雋美。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敓P?   酉晉文學家。字景陽。安平武邑(今屬河北)人。張載弟。初辟公府椽﹐轉秘書郎﹐補華陰令。元康五年(295)﹐轉河間內史。後天下大亂﹐遂棄絕人事﹐屏居草澤﹐屬詠自娛。永嘉初年﹐復征為黃門侍郎﹐托疾不就。少有俊才﹐與兄載、弟亢並稱“三張”。為人清簡寡欲。其文《七命》世以為工。其詩情感沖淡﹐寫景生動﹐造語清拔﹐風格素淡。代表作有《雜詩》十首。鐘峰稱其“文體華凈﹐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仲。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詞彩蔥脊﹐音韻理骼﹐使人味之娓娓不倦”(《詩品》)。何伸嘗將協與陶潛並論﹐稱“胸次之高﹐言語之妙﹐景陽與元亮之在兩晉﹐蓋猶長庚、啟明之麗天矣”(《義門讀書記》)。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張景陽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五。 嵇紹(253─304)   西晉文學家。字延祖。據郡任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格康子。十歲而孤。太康中為秘書丞﹐遷汝陰太守。元康中遷散騎常侍、左司馬、侍中﹐拜平西將軍。永興元年(304)﹐惠帝征成都王穎﹐大敗﹐他以身衛帝﹐為穎兵所殺。原有集﹐已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多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倦八九。 山簡(253一312)   酉晉文學家。字季倫。河內懷縣(今河南武斷西南)人。山濤子。初為太子舍人。永嘉中累遷至尚書左僕射﹐領吏部﹐後出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軍事﹐鎮襄陽。是時天下紛亂﹐他優遊卒歲﹐唯酒是耽。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另有殘篇一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四三。 張翰   西晉文學家。字季鷹。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為人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齊王同執政時﹐辟為大司馬東曹椽。福抪堋S雎曳滋常□□芑瞿瞎欏<□鋟縉穡□脊氏縭哺恕11窀□11視懍常□旃槲狻D晡迨□叨□洹I剖粑摹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娜□□﹗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督□楹憑哦□? 棗嵩(﹖一引4)   西晉文學家。字台彥。領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棗據弟。嘗為太於中庶子、散騎常侍。後為石勒所殺。才藝甚美。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杜育(﹖一311)   西晉文學家。字方叔。襄城(今屬河南)人。早年與石崇等為賈襤“二十四友”。永興中﹐拜汝南太守。永嘉中進右將軍﹐後為國子祭酒。死於洛陽。嘗著《易義》。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賦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四O。 閻丘沖   西晉文學家。字賓卿。高平(治今山東巨野南)人。嘗為大傅長史。永嘉初為光祿勛。原有集﹐已說《全L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系殘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 顧榮(﹖一306)   西晉散文家。字彥先。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仕吳為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吳平﹐與陸機、陸雲兄弟同入洛陽﹐時人號為“三俊”。歷任郎中、尚書郎、太子中舍人等職。又嘗為趙王倫大將軍長史、齊王同大司馬主簿、成都王穎丞相從事中郎﹐入兼侍中等職。後避亂還吳﹐元帝為安東將軍﹐召為軍司馬﹐加散騎常侍。賞愛才士﹐深得擁戴。其文簡練樸茂。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殘句五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八。 孫惠   西晉文學家。字德施。吳郡富陽(今屬浙江)人。孫權族曾孫。口地。好學有才識。永寧初﹐從齊王同討趙王倫﹐以功封晉興縣侯﹐辟為大司馬戶曹捺。曾獻言勸同歸藩﹐不納﹐懼罪辭疾去。成都王穎薦為大將軍參軍﹐以擅殺人﹐懼罪改姓名以遁。東海王越以為記室參軍。遷廣武將軍、安豐內史。元帝初﹐攻殺安豐太守何銳﹐奔入蠻中。尋病卒﹐年四十七。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一。 摯虞(﹖一311)   西晉文學家。字仲洽。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泰始四年(268)﹐舉賢良﹐拜中郎。太安元年(302)﹐遷秘書監。永安元年(30)﹐從惠帝至長安。光照元年(306)﹐還洛為光祿勛﹐次年遷太常卿。後逢荒亂﹐餓死洛陽。嘗師事皇甫溫。才學博通﹐著述不倦。嘗分類編集古人文章﹐為《文章流別集》三十卷﹐今已佚。又撰《文章流別志論》二卷﹐評論各種文體的性質、起源和演變﹔不僅把文章體裁分得更細﹐且在概括前人研究文體成果的基礎上又有所發揮﹐對後來文體研究的發展很有影響﹐如劉擁《文心雕龍》中的一些觀點和材料都淵源於此。唯過於強調儒家正統觀念﹐對文學創作的發展變化認識不足。今僅殘存十余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另有《決疑注》、《三輔決錄注》、(服經)並文集十卷﹐均佚。明人輯有《摯太常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一。 左芬(﹖一300)   西晉女文學家。據出上墓志﹐芬作美。字蘭芝。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左思妹。少好學﹐善作文。因才名選入宮中﹐泰始八年(272)拜修儀﹐後被武帝納為貴嬪﹐世稱“左貴嬪”。武帝重其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其文大多為應制之作﹐清新雅麗﹐流暢自然。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三一。 左菜   即左芬。 曹攄(255─308)   西晉文學家。字顏遠。誰國浪縣(今安徽毫州)人。太康中調補臨淄令﹐人為尚書郎﹐轉洛陽令。曾與左思同為齊王同記室督。光照元年(306)﹐為襄城太守。永嘉二年(308)﹐高密工商鎮襄陽﹐以為征南司馬。後與流人王達戰﹐敗死於利縣。好學善屬文﹐工詩賦。其詩多為四言贈答長詩﹐故劉颶謂“曹擄清靡於長篇”(《文心雕龍‧才略》)。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奏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O。 張克   西晉文學家、字季陽。安平武邑(今屬河北)人。張載、張協弟。晉室南渡﹐為散騎侍郎﹐轉領佐著作郎﹐出補烏程令﹐入為散騎常侍﹐復領佐著作。解音樂﹐知歷法。有文才﹐與兄載、協並稱“三張”。原有集﹐已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五。 范堅   酉晉文學家。字子常。南陽順陽(今河南斯川南)人。永嘉年間﹐避亂江東﹐為佐著作郎、撫軍參軍﹐累官至尚書右丞、護軍長史。博學善屬文。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頗見體物之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五。 王隱   酉晉史學家。字處叔。陳郡陳縣(今河南淮陽)人。承父掛造業﹐留心西晉史事。太興初年為著作郎﹐撰晉史。為虞預排斥﹐所著書﹐亦被預抄竊。後依征西將軍咦亮﹐撰成《晉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魯褻   西晉文學家。字元道。南陽(今屬河南)人。好學多聞﹐以貧素自立。終身未仕。元康之後隱姓名﹐著《錢神論》刺時弊。後不知所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四。 苟組(258─322) ﹛@∥鶻□難□搖W執笳隆S貝ㄓ幣□n窈幽閒聿□┤恕9獨□印3蹺□就階笥鮮簦□固□由崛恕U醞趼孜□喙□□撾□頁□貳﹔蕕壑臉□玻□撾□幽弦□□笄ㄗ□玖□N盡T□奐次唬□暈□就健﹕笪□□賬□簦□孕聿□勢涫裟瞎椋□ㄌ□荊□焯□猶□#□窗葑洹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牟舋□□頡﹗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洳惺□皇住I□絞錄<□督□欏肪砣□擰? 賀循(260一319)   酉晉學者。字彥先。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太康年間嘗為陽羨令、武康令。趙蘭倫篡位﹐轉侍御史﹐辭疾主。元帝即位﹐拜太子太傅﹐改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博覽群書﹐精於經禮﹐為當世儒宗。善屬文。原有集﹐已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十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八。 殷巨   西晉文學家。字元大。雲陽(今江蘇丹陽)人。仕吳為偏將軍。入晉嘗於太康村年任蒼梧、交趾二郡太守、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賦二篇。生平事跡見《三國志》卷五二。 陸機(261─303)   西晉文學家、書法家。字上街。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鬆江)人。祖陸遜、父陸抗﹐皆三國吳名將。少有異才﹐文章冠世。十四歲領<兵﹐為牙門將。吳亡﹐家居勤學一人康八年(287)與弟雲同至洛陽﹒義才傾動一時﹐時稱“二陸”。曾任國子祭酒、太子洗馬、著作郎。賈溫當權﹐開閣延賓﹐為“二十四友”之一。永康元年(300)﹐趙土司馬倫任為相國參軍﹔次年﹐任為中書郎。倫敗﹐成都王司馬穎薦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馬穎起兵攻長沙王司馬義﹐命為前鋒都督﹐兵敗﹐被讒﹐為穎所殺。有文才﹐詩、賦、文俱佳﹐鐘峰譽為“太康之英”(《詩品序》)。其詩注重藻繪﹐講究排偶﹐以華美深密見稱﹐頗多擬古之作。又善驕文﹐《辨亡論》、《吊魏武帝文》較有名。所作《文賦》為古代重要文學論文。東晉葛洪雲﹕“‘吾見二陸之文﹐猶玄圃積五﹐莫非夜光﹐方之他人﹐若江漢之與演汗。及其精處﹐妙絕漢魏人也。”(《抱樸子D唐太宗稱其“遠超枚、馬﹐高躡王、劉﹐百代文字﹐一人而已”(《晉書‧陸機傳論》)。宋嚴羽則稱“陸士衡獨在諸公之下”(《滄浪詩話》)。清沈德潛謂其“意欲逞博而胸少慧珠﹐筆又不足以舉之﹐遂開出排偶一家”(《古詩源》)。曾著《晉紀》、《洛陽記》﹐今不存。所書章草《平復帖》流傳至今﹐為書法珍品。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陸士衡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四。 孫拯   西晉詩人。字顯世。吳都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仕吳為黃門郎。入晉為豚令﹐後為大都督陸機司馬。及機為人所誣﹐死於獄中。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j停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Zff五四。 顧秘   西晉詩人。字公真。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有文武才。官交州刺史、吳興太守。《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浩七六。 陸雲(262一303)   西晉文學家。字士龍。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鬆江)人。陸機弟。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與兄機齊名﹐號曰“二陸”。太康八年(287)﹐與兄機同至洛陽。曾任濬儀令﹐政績卓然。後入為尚書郎、侍御史、太子中含人、中書侍郎。成都工司馬穎薦為清河內史﹐IK你“陸清河”。後轉為大將軍右司馬。穎殺其兄機﹐他同時遇害。其詩重藻飾。屬文雅好清省。《與兄平原書》三十六封﹐數次談其為文主張﹐亦對機文委婉提出批評。原有集﹐已佚﹐宋人輯有《陸士龍集》﹐明人輯有《陸清河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四。 鄭豐   西晉文學家。字曼季。元康六年(296)﹐為吳王晏文學。有文學操行。與陸雲友善。原有集﹐已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略其文三篇。《關秦漢魏晉南北朝削存其詩四車生平事跡見《三國志》卷四十七裴鬆之注引《文士傳》。 庚凱(262一引1)   西晉散文家。字子嵩。穎)l鄙陵(今河南邵陵西北)人。質峻次子。嘗為陳留相﹐遷支部郎﹐參東海王越太傅軍事﹐轉軍咨祭酒。後為石勒所殺。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晉書低五O。 荀崧(262一328)   西晉文學家。字景太。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苟或玄孫。泰始年間襲父爵廣陽鄉侯。元帝即位﹐征拜尚書僕射﹐轉太常。後因平王敦有功﹐封平樂伯﹐後遷右光祿大夫﹐領秘書監。重儒學﹐雅好文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多為殘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五。 嵇含(263─306)   西晉文學家。字君道﹐B毫丘子。滾郡任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標紹從子﹒元康中舉秀才﹐除郎中﹐為齊王同征西參軍﹐轉中書侍郎。後為襄陽太守﹐被鎮南將軍劉弘司馬郭勵所殺。好學﹐善屬文。為人剛躁﹐性通敏﹐好薦延賢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五篇。《先秦漢魏冷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1葉¥書X卷八九。 阮修(264─306)   西晉學者。字宣子。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阮咸從子。嘗為鴻腳丞﹐轉太傅行參軍、太子洗馬。避難南行﹐為人所殺。好《易》、《老X﹐不信鬼神。善清言﹐嘗與王衍論《易》﹐言寡旨暢﹐為衍所嘆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四九。 歐陽建(﹖一300)   西晉文學家。字堅石。渤海(今屬河北)人。石崇外甥。雅有理思﹐才藻美田﹐時人有“渤海赫赫﹐歐陽堅石”之語。初為公府所辟。後遷山陽令、尚書郎、馮詡太守、頓丘太守。曾與趙王倫親信孫秀有隙。及倫篡立﹐又與石崇、潘岳暗勸淮南王光、齊王同以圖倫、秀﹐事發﹐為倫、秀所害。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三三。 束皙(約264一約303)   西晉文學家。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少遊國學﹐好學不倦。因其兄理娶石鑒侄女﹐又棄之﹐故不得升遷。其性沉退﹐不慕榮利。嘗作《玄居釋》﹐為張華賞識﹐召為椽﹐後轉佐著作即。永康元年(300)﹐趙王倫為相國﹐請為記室﹐以疾辭罷歸﹐教授門徒。精通古文字﹐曾對汲家竹書“隨疑分釋”﹐辨析文義。又著《三魏人士傳》、《七代通記》、《晉書紀、志》、《五經通論》、《發蒙記》等﹐均亡佚。今存《補亡詩》、《餅賦》等﹐均有特色。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束廣微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一。 王按(265─304)   西晉學者。字祖遊。河東諸氏(今山西臨價)人。為郡主簿﹐轉功曹史。永安初﹐補為尚書殿中郎﹐未就而卒。博覽眾書﹐特精《禮》、《傳》。嘗注《公羊春秋》﹐又撰《列女後傳》﹐已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多為斷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一。 裴額(267一300)   西晉哲學家、散文家。字逸民。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裴秀子。太康初為太子中庶於﹐遷散騎常侍。惠帝即位﹐轉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官至尚書左僕射。永康元年(300)為趙王司馬倫所殺。博學稽古。善辯﹐時人謂其為言談之林技。嘗著《崇有論》以斥時俗之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三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倦三五。 蘇伯玉妻   西晉女詩人。姓氏不詳。居長安。其夫伯玉使蜀﹐久不歸﹐作《盤中詩》以寄﹐訴思念之情。生平事跡見《玉台新詠》卷九原注。 郭頒   西晉小說家。頒一作班。字長公。曾為令史﹐出為官長﹐後為襄陽令。著有雜史《魏晉世語》、小說《群英論》﹐俱佚。今存後人所輯《魏晉世語》﹐有《五朝小說》本。生平事跡見《三國志》卷四裴鬆之注、《隋書》卷三四。 孔衍(268─320)   東晉小說家。字舒元。魯國(抬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二世孫。少好學﹐年十二﹐通詩書。弱冠﹐公府辟﹐本州舉異行直言﹐皆不就。避地江東﹐元帝引為安東參軍﹐掌記室。建武元年(317)﹐補中書郎﹐領太子中庶子。後為王敦所忌﹐出為廣陵郡﹐卒於官。著有《漢魏春秋》、《春秋國語》、《漢尚書》、《後漢尚書》、《魏尚書》、《國志歷》、《說林》、《在窮記》﹐俱佚。今僅存《春秋國語》輯本。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一。 慕容應(269──333)   十六國時期遼東政權首領。字養洛瑞。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人。鮮卑族。幼而魁岸﹐雄傑有大度﹐為張華所賞識。晉武帝時襲父位為鮮卑單於。西晉末﹐在遼東建立割據政權﹐猶奉晉名號。其孫們稱帝﹐追溢為武宣皇帝。能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一0八。 王浮   西晉小說家。曾為道士。後為祭酒。嘗與沙門帛遠相抗論﹐屢屈﹐遂作《老子化胡經》﹐誣謗佛法。另有小說《神異記》﹐記神仙怪異之事﹐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本。生平事跡見《高僧傳》卷一。 劉琨(271一318)   西晉文學家。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少有大志。與祖近同為司州主簿﹐曾與之聞雞起舞﹐希有所為。惠帝時以功封廣武侯﹐為並州刺史。曾招撫流亡之民守晉陽﹐為劉聰所敗﹐父母遇害。憋帝時任大將軍﹐都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為石勒所敗﹐依幽州刺史段匹以元帝稱制﹐遷侍中太尉。後被匹件殺害。其詩出語凄戾而有清拔之氣﹐所謂“雅壯而多風”(劉思《文心雕龍‧才略》)﹐“善敘喪亂﹐多感恨之詞”(鐘峰《詩品》)。金元好問謂﹕“可惜並州劉越石﹐不教橫塑建安中。”(《論詩絕句》)《扶風四》、《重贈盧湛》為其名篇。其文僅存書表﹐皆“勁氣直辭﹐回薄霄漢”(張博《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劉中山集題辭》)。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越石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二。 王翼(274─322)   西晉文學家。字世將。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導從弟。少好文學﹐志在史籍。嘗辟太傅椽﹐轉參軍。司馬睿鎮江東﹐以為司馬。後為冠軍將軍。荊州刺史。王敦謀亂﹐元帝遣諭敦﹐為敦所留﹐助其為亂﹐官荊州刺史。尋病卒。能屬文﹐善音樂、射御、博奔、雜伎之類﹐尤工書畫。其侄台之幼年曾從其學書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均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了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六。 郭(276一324)   酉晉文學家、學者。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善經術﹐博學有高才。好古文奇字﹐尤妙於陰陽歷算五行卜籃之術。惠帝、懷帝時避難過江﹐先為宣城太守殷情參軍﹐後參工導軍事。元帝時﹐召為著作佐郎﹐遷尚書郎。明帝時﹐王敦任為記室參軍。因謂王敦謀反必敗﹐遭戮。王敦亂平﹐追贈弘農太守。以詩賦著稱。《江賦》較有名。遊仙詩十四首為其代表作﹐主要是詠高蹈遺世﹐蔑視富貴榮華﹐流露對現實的不滿。辭多慷慨﹐與屈原《遠遊》、阮籍《詠懷》同旨。形象鮮明﹐想像豐富﹐語言生動﹐情懷飄逸﹐在玄言詩統治的東晉詩壇獨樹一幟。陳伉曰﹕“景純《遊仙》振響兩晉。”(《詩比興箋》)鐘快曰﹕“晉弘農太守郭噗﹐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詩品》)著述甚富﹐所著《爾雅注》、《爾雅音》、《爾雅圖》、《爾雅圖讚》﹐集其前人《爾雅》學的大成。今存《爾雅注》﹐刊入《十三經注疏》中。又有《方言注》﹐以晉代語詞釋古語﹐可考見漢晉語言的流變。原有集﹐已佚﹐今有明人所輯《郭弘農集》。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二。 王鑒   西晉文學家。字茂高。堂邑(今江蘇六合北)人。少以文筆著稱。嘗為司馬睿琅邪國侍郎。睿稱帝﹐拜駙馬都尉、奉朝請﹐出補永興令。大將軍王敦請為記室參軍﹐未就而卒。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一。 楊方   西晉文學家。字公回。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好學﹐有異才。諸葛恢收為門人﹐薦為郡功曹主簿。司徒王導辟為椽﹐轉東安太守﹐遷司徒參軍事。後為高樑太守。著有《五經鉤沉》、《吳越春秋削繁》。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殘篇二則。《先秦漢魏晉甫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八。 張敏   西晉文學家。太原中都(今山百平遙西南)人。咸寧中為尚書郎﹐領秘書監。太康初年出為益州刺史﹐又嘗為平南參軍、太子舍人、濟北長史。曾表上張載《劍閣銘》文﹐武帝遣使鐫銘於劍閣山。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志怪色彩濃厚﹐多為殘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五。 盧播   西晉散文家。字景宣。陳留(治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嘗為本州別駕﹐元康年間遷樑王彤征南長史﹐進振威將軍﹐後為尚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四、卷三八、卷五八。 應詹(278─331)   西晉散文家。字思遠。汝南南頓(今河南項城西南)人。應像孫﹐應貞從子。幼孤﹐為祖母所養。初辟太子舍人。後鎮南大將軍劉弘請為長史﹐遷南平太守。因平王敦之亂有功﹐封觀陽縣侯﹐都督江州諸軍事﹐領江州刺史。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O。 殷融   東晉文學家。字洪遠。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成和初為質亮都督府司馬。後為丹陽尹﹐遷尚書。穆帝時拜太常卿、吏部尚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詩一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三。 庚闡   東晉文學家。字仲初。穎川郡陵(今河南鄙陵西北)人。好學﹐九歲能屬文。少隨舅孫氏過江。永昌中﹐為太宰、西陽王蒙椽﹐累遷尚書郎。威和中﹐奔挪鑒為司空參軍﹐以功賜爵青陽縣男﹐拜彭城內史﹐尋召為散騎侍郎﹐領大著作﹐出補零陵太守。後以疾征拜給事中﹐復領大著作。曾作《揚都賦》﹐為世所重。年五十四卒。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十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於寶(﹖一336)   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學﹐博覽多才。王導曾薦其為位著作郎﹐以修晉史。家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後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著《晉紀》二十卷﹐文字簡略﹐直而能婉﹐時稱良史。今已佚。又感於生死之事﹐撰集古今神抵靈異人物變化﹐成《搜神記》﹐有“鬼之董狐”之稱。原書已佚﹐今存後人輯本。別有《春秋左氏傳義》、《幹子》等。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斷句若幹。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曹毗   東晉文學家。字輔佐。謙國(治今安徽毫州)人。少好文籍﹐善屬詞賦。郡察孝廉﹐除郎中﹐蔡漠薦補佐著作郎。後遷句章今﹐拜太學博士。又遷尚書郎﹐出為下都太守﹐累遷至光祿勛。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張翼   東晉詩人。字君祖。下都(今江蘇雅寧西北)人。嘗為東海太守。工草隸。善詩。《詩紀》讚其詩“恬淡雅逸﹐有晉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七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二。 葛洪(約281─341)   東晉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文學理論家。字稚)l【﹐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葛玄從孫。少好神仙導養之法﹐從葛玄的弟於鄭隱受煉丹術。西晉末﹐司馬睿為丞相﹐用為椽。東晉時任司徒王導主簿﹐遷咨議參軍。以參加鎮壓石冰領導的農民起義﹐賜爵關內侯。又被征為散騎常侍、大著作﹐不就。聞交趾出丹砂﹐求為勾漏令﹐攜子侄行至廣州﹐為刺史鄧岳勸阻﹐止於羅浮山煉丹。在山積年而卒。《晉書》本傳謂其“著述篇章﹐富於班馬”。所著《抱樸子》﹐“內篇”二十篇﹐論神仙、煉丹、符象等事﹔“外篇”五十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外篇”中《鈞世》、《尚博》、《辭義》、《應嘲》、《喻蔽》、《文行》等篇涉及文學理論問題。他推翻“德本文末”的儒家傳統﹐認為文章並非“余事”﹐主張德行與文章並重《尚博》】﹔反對貴古賤今、盲目崇拜古人的觀念﹐主張今勝於古(《鈞世》)﹔批評憑主觀好惡評價文章(《辭義》)。著有《肘後備急方》﹐為古代醫恁慼撙鞷狤l小渡襝紗□罰□衷□忻□毫蹙醋□段□╥蛹恰貳﹗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陌似□﹗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迨住I□絞錄<□督□欏肪砥叨□? 李充   東晉文學家。字弘度。江夏都縣(今河南信陽東北)人。少孤﹐善書法。初為丞相王導椽﹐後為判縣令、大著作郎。官至中書侍郎。曾主持整理圖書﹐編制書目﹐以甲、乙、丙、T(實即經、史、子、集)四部為次﹐一直為後世沿用。所著《翰林論》(今存佚文)﹐於各體文章以一二文句揭示其所宜遵循的風格特征﹐並舉作品示例。從中可知其雖反對為文“以華藻為先”﹐但旨趣仍偏於文采一端。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世說新語‧言語》注引《中興書》等。 盧港(285─351)   東晉文學家。字子諒。范陽琢縣(今河北琢州)人。善屬文﹐為時所重。州舉秀才﹐任太尉椽。匈奴陷洛陽﹐北依劉艱﹐為司空主簿。建興末﹐隨垠投段匹碑﹐被起為別駕。後投遼西﹐遼西破﹐歸石季龍。冉閡誅石氏﹐隨閡軍於襄國﹐被殺。以詩著稱於時。工書法﹐與清河崔悅齊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十九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四四。 孫統   東晉文學家。字承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孫綽兄。幼與綽及從弟盛過江﹐放任不羈。善屬文、時以為有楚風。征北將軍褡表召為參軍﹐辭不就。性好山水﹐家居會稽﹐求為郭令﹐縱意遊覽名山勝川。後為余姚令。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六。 溫呢(288一329)   東晉大臣。字太真。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性聰敏﹐有識量。博學能屬文﹐善於談論。舉秀才。初在並州﹐為劉很謀主﹐抵抗劉聰、石勒﹐累有戰功。建武元年(317)元帝即位﹐歷王導源騎長史﹐遷太子中庶子。明帝即位﹐拜侍中﹐轉中書令。王敦反﹐與反亮等滅敦。咸和初﹐任江州刺史鎮武昌。歷陽太守蘇峻、祖約作亂﹐他與質亮、陶侃等出兵討伐。事平﹐還鎮﹐拜驟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始安郡公。後病卒。溢忠武。《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詩二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七。 應亮(288─340)   東晉散文家。字元規。穎)11鄙陵(今河南部陵酉北)人。明帝穆皇後之兄。元帝在位時﹐侍講東宮﹐累遷中領軍。成帝即位﹐為中書今。蘇峻之亂平﹐出鎮蕪湖﹐尋代陶侃都督江、荊、豫、益、樑、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好莊老﹐善談論。其詩侈談玄理﹐鐘峰稱其“平典似道德倫”(《詩品序》)。其文自然質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三。 何充(292─346)   東晉散文家。字次道。廬江湖(今安徽霍山東北)人。王導妻姊子。少與導善。成帝即位﹐為給事黃門侍郎。康帝即位﹐出為驟騎將軍﹐領徐州刺史。穆帝即位﹐為中書監﹐錄尚書事﹐又加侍中。風韻淹雅﹐以文義見稱。侵佛﹐崇修佛寺﹐糜費巨億。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七。 李顆   東晉文學家。字長林。江夏都縣(今河南信陽東北)人。李充子。郡舉孝廉﹐為本郡太守。有文才﹐多所述作。著有《尚書注》。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多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七首﹐多為殘句。生平尪跔捸撥瀞熨滫朘╳@□? 梅陶   東晉文學家。字叔真。元帝初為王敦咨議參軍。後除豫章郡太守。成帝初為尚書﹐拜光祿大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八O。 江邊(305─363或306─364)   東晉文學家。字道載。陳留圍縣(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少孤。避蘇峻之亂﹐屏居臨海。後征北將軍蔡漠命為參軍﹐何充復引為驟騎功曹﹐遷吳令。殷浩將謀北伐﹐請為咨議參軍﹐遷長史。升平末﹐遷太常。著《阮籍序讚》、《逸士箴》。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三。 王彪之(305─377)   東晉文學家。字叔武。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年二十﹐須發皓白﹐時人謂之“王白須”。初除佐著作郎﹐累遷吏部尚書﹐後為鎮軍將軍、會稽內史。簡文帝時為僕射。孝武帝即位(373)﹐遷尚書令。《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十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六。 孫盛(約306一378)   東晉學者、散文家。字安國。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十歲渡江。博學﹐善言名理。曾與殷浩抗論。起家佐著作郎。後桓溫任為參軍﹐出補長沙太守﹐累遷秘書監﹐加給事中。著《魏氏春秋》、《晉陽秋》﹐詞直理正﹐世稱良史。《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一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許詢   東晉詩人。字玄度。高陽(治今河北台縣)人。少有高尚之志。修黃、老之術。寓居會稽﹐與謝安、王益之、支遁遊處﹐漁t山水﹐言詠屬文。長於五言詩﹐以文義冠世﹐與孫綽同為一時名流。終身不佳。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O。 蘇意   十六國時前秦文詩人。字若蘭。始平(今陝西興平)人﹐一說武功(今後陝西)人。智識精明﹐儀容秀麗﹐詩才橫溢。十六歲適秦州刺史竇滔。滔因罪徙流沙﹐她思念甚切﹐織錦為《回文被機圖詩》以寄(事見《晉書‧竇灑妻蘇氏列傳》)。一說滔被行堅任為安南將軍﹐鎮襄陽﹐攜寵姬趙陽台往﹐她忿而不與偕行﹐滔斷其音問。她悔恨自傷﹐用五彩錦織《回文被視圖詩》以贈﹐滔為之所感﹐復好如初﹐遂迎往襄陽﹐而歸陽台於關中(事見武則天《蘇氏織錦回文記》)。著文詞五千余言﹐隋末喪亂﹐散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被視圖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八。 蘇吉蘭   即蘇意。 謝尚(308──357)   東晉文學家。字仁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從兄。開率穎秀﹐辨悟絕倫﹐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善音樂﹐博綜眾藝﹐為司徒王導所器重﹐辟為椽﹐襲父餛爵咸亭侯。補給事黃門侍郎﹐出為建武將軍、歷陽太守。建元二年(344)﹐遷南中郎將﹐督豫州四郡﹐領江州刺史。永和中﹐拜尚書僕射﹐出為豫州刺史﹐鎮歷陽。在任有政績﹐尋進號鎮西將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九。 袁喬   東晉文學家。字彥叔。陳郡(治今河南淮陽)人。袁浪子。博學有文才。初拜佐著作郎、輔國將軍﹐歷尚書郎。桓溫引為司馬﹐永和三年(347)從溫平蜀﹐大破敵。人成都﹐進號龍田將軍﹐封湘西怕﹐尋卒﹐年三十六。嘗注《論語》等。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待二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三。 常司   東晉史學家。字道將。蜀郡江原(今四)11崇州東南)人。少好學。早年仕成漢主李勢﹐為散騎常侍﹐掌著作。永和三年(347)﹐桓溫伐蜀﹐他勸李勢歸降。復為桓溫參軍。撰有《華陽國志》﹐為現存最早的古方志書之一。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一二一。 桓溫(引2一373)   東晉大臣。字元子。銷國龍亢(今安徽懷遠西北)人。明帝婿。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元帝時﹐尚南康長公主﹐拜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永和元年(345)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後平蜀有功﹐位進征西大將軍。三年﹐滅成漢。十二年﹐收復洛陽﹐屢請還都﹐為大族所反對。升平中﹐改封南郡公。太和四年(369)北伐﹐與燕慕容垂戰於傷頭﹐國糧草不繼﹐大敗﹐回建康。六年﹐廢海西公﹐立簡文帝﹐以大司馬鎮姑孰。專擅朝政﹐意欲受樣﹐未成﹐病卒。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其文十八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八。 主進(314──366)   東晉高僧。本姓關﹐字道林。陳留(治今河南開封東南)人﹐一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州西)人。幼有神理﹐聰明秀徹。嘗隱修支刪山﹐別稱支刪﹐世稱支公﹐又稱林公。初至京師﹐甚得太原王漆器重。年二十五出家﹐謝安、王蓋之等與之結方外交。後入刻﹐於沃州小嶺立寺行道。隆和元年(362)﹐在建安東安寺講《道行般若經》。善談玄理﹐傾動一時。太和元年(366)還山﹐卒。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八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九、《高僧傳》卷四。 孫綽(314─371)   東晉文學家。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孫統弟。少有高志﹐博學善文﹐為當時文士之冠。溫、王、榔、慶諸公碑﹐必請他為文﹐然後刊石。初為著作佐郎。累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襲爵長樂侯﹐拜廷尉卿。性通率﹐好譏調。嘗放遊山水十余年。以文才著稱。所作《遊天台山賦》﹐辭致甚工。著有《至人高士傳讚》、《列仙傳讚》、《孫子》。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孫廷尉集》一卷。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六。 伏滔   東晉散文家。字玄度。平昌安丘(今屬山東)人。有才學。少知名。州舉秀才﹐辟別駕﹐皆不就。大司馬桓溫引為參軍。後從溫伐袁真﹐平壽陽﹐以功封聞喜縣侯﹐除永世令。太元中﹐拜著作郎﹐專掌國史﹐領本州大中正﹐遷遊擊將軍。卒於官。討壽陽時所作《正淮論》較知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謝安(320─385)   東晉大臣。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少神識沉敏﹐風宇條暢﹐為王導所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辭。寓居會稽﹐與王善之、許詢、支遁共遊處﹐言詠屬文。年四十余﹐始應桓溫征為司馬。溫北征﹐出為吳興太守﹐旋征拜侍中﹐遷支部尚書﹐尋為尚書僕射。太元八年(383)前秦符堅軍南下﹐為征討大都督﹐指揮弟石、侄玄力拒﹐獲犯水之戰大勝﹐又北代收復洛陽及青、克、徐、豫等州。會稽王司馬道子執政﹐受排斥﹐出鎮廣陵﹐疾篤還郡﹐卒。贈太傅﹐溢文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人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九。 王勇之(321─379﹐一作303一361﹐又作307─365)   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出身貴族。王曠子﹐王導侄。年十三謁周頷﹐為領所重。及長辯贍﹐以骨鰱稱。初為秘書郎﹐歷庚亮征西將軍參軍﹐遷長史。征為侍中、吏部尚書﹐不就。遷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因與桍^荽淌吠跏霾緩停□槍□□n踴嶧□揭酢I莆惱攏□□鰲獨紀□□頡肺謀恃胖攏□□笫浪□□獺S裙□櫸aI俅遊婪蛉耍ㄇ□┬□椋□蟊涑躚□□菔檠□胖□□□檠□勇貳2□□□兄釤褰躍□□╓芍誄□□猿梢惶澹□□何閡岳粗勢郵櫸紓□來村□懶鞅愕男賂瘛F涫櫸ㄗ粵□□次□慫□兀□萊啤笆槭□薄S胱酉字□3啤岸□酢薄T□屑□□沿□□魅思□小鍛跤揖□□貳I□絞錄<□督□欏肪戇薕。 裴啟   東晉小說家。一名榮﹐字榮期。河東(治今山西夏縣西北)人。少有風姿才氣﹐好論古今人物。嘗於隆和中撰志人小說《語林》﹐盛行一時﹐後以記謝安語失實﹐為安所抵﹐遂廢﹐今存後人所輯佚文。生平事跡見《世說新語‧文學》注引《裴氏家傳》、《世說新語‧輕低》注引《續晉陽秋》。 孫用   東晉文學家。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孫綽子。有其父之風﹐文章相亞。位至中軍參軍。早亡。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五八。 孫放   東晉文學家。字齊莊。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孫盛次子。幼聰慧﹐為質亮賞識。官至長沙相。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袁宏(328─376)   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字彥伯﹐小字虎。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孤貧。有追才﹐善吟詠﹐文章絕美。鎮酉將軍謝尚引為參軍﹐累遷大司馬。轉為桓溫記室﹐後任吏部郎。官至東陽太守。嘗撰集《後漢紀》﹐與范曄《後漢書》並傳。所作《詠史詩》、《東征賦》、《三國名臣序讚》﹐世稱其美。另有《正始名士傳》、《中朝名士傳》。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八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王坦之(330──375)   東晉學者。字文度。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王述子。弱冠與都超俱有重名﹐時稱“江東獨步”。簡文帝為撫軍將軍時﹐辟為椽﹐累遷參軍、從事中郎、散騎常侍﹐出為大司馬桓溫長史。後征拜侍中。簡文帝崩﹐與謝安共輔幼主﹐遷中書令﹐領丹陽尹﹐尋授都督徐克青三州諸軍事。信佛﹐尚刑名之學。曾著《廢莊論》﹐著稱於時。《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五。 習鑿齒(﹖一382)   東晉文學家。字彥威。襄陽(今屬湖北)人。宗族富盛﹐世為鄉豪。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桓溫辟為從事﹐轉西曹主簿﹐累遷別駕﹐甚得器重。官至榮陽太守。後以足疾居家。前秦陷襄陽﹐符堅甚禮遇之。曾著《漢晉春秋》﹐以蜀為正統﹐陰寓規諫。原有集﹐已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 韓伯   東晉大臣。字康伯。穎)1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幼聰慧。家貧。及長﹐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舅殷浩稱之為“出群之器”。簡文帝居藩引為談客。歷任中書郎、散騎常侍、豫章太守﹐入為侍中。官至吏部尚書、領軍將軍。王坦之嘗著《公謙論》﹐袁宏作論以難之﹐他作《辯謙論》以折中﹐著稱於時。年四十九卒。《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五。 區肅之   東晉散文家。穎州鄙陵(今河南部陵西北)人。度闡子。歷給事中、相府記室、湘東太守。太元中卒。以文藻著稱。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殘篇五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符融(﹖一383)   十六國時期前秦大將。字博休。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府樟a堋J獻濉7庋羝焦□0菔討校□□芯□□□□笪□玖□N盡8□猶□擔□熳謖□□忌惺槭隆L鶿□□街斜喚□□□薄4媳緱骰郟□鹵食燒攏□比四庵□趿骸318闆陡⊥幾場罰□忱鑾逕摹﹗獨指□□□方□庖□豆漚窶致肌肺健鍍笥韝琛匪那□白詈蟆□卸□閃□妗□磺□□欠□謔□薄﹗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囊黃□I□絞錄<□督□欏肪懟□凰摹? 王蘊之(330─384)   東晉大臣。一名蘊﹐字叔仁。廣漢(今四)l廣漢北)人。孝武定皇後父。起家佐著作郎﹐補吳興太守。後遷光祿大夫﹐領五兵尚書﹐封建昌縣侯﹐拜尚書左僕射。復以為都督浙江東五郡鎮軍將軍、會稽內史。為官和簡﹐有德政。《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三。 楊瓷(﹖一387﹖)   東晉詩人、道士。字義和。吳(今江蘇蘇州)人。幼有通靈之鑒。與許邁、許穆交善。曾因穆所薦﹐用為公府舍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八十首﹐多言仙道事。生平事跡見《真治‧運象篇三》、《詩紀外集》卷二。 王祖之(﹖一388)   東晉文學家。字子太。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益之子﹐王獻之兄。性卓牽不羈﹐蓬首散帶﹐不理府事。愛竹﹐寄居空宅﹐便令種竹﹐謂﹕”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嘗雪夜乘小船訪戴退﹐造門不前而返﹐曰﹕“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戴逸)邪﹗”放誕﹐好聲色。歷大司馬桓溫參軍、桓沖車騎參軍。後為黃門侍郎。又棄官東歸、病卒。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O。 謝萬   東晉文學家。字萬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弟。才器俊秀﹐早有時譽。善屬文﹐工言論。簡文帝作相﹐召為撫軍從事中郎。再遷豫州刺史﹐領淮南太守ㄐ撰棳줱6□12健27鬧菥□隆﹕笫莧偽閉鰨□婧臘廖錚□桓□□濬□芄椋□銜□□恕﹕蟾次□2□J獺D晁氖□□洹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牧□□□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獺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九。 戴逵(﹖一396)   東晉文學家、雕塑家、畫家。字安道。誰郡侄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少博學﹐好談論。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不樂當世﹐常以琴書自娛。太宰武陵工晴使人召其鼓琴﹐他摔琴不赴。後徙居會稽剜縣。孝武帝時累征不就﹐逃於吳。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撰《放達為非道論》﹐著稱於時。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為山陰靈寶寺造丈六無量佛木像及菩薩像。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與顧消之壁畫《維摩潔像》、獅子國(今斯裡蘭卡)所贈玉佛﹐並稱“三絕”﹐今不傳。信奉佛教﹐但反對因果報應說﹐著《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反復辯論。所繪人物山水﹐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稱之為“情韻綿密﹐風趣巧發”。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卷。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四。 殷仲堪(﹖一399)   東晉散文家。陳郡(治今河南淮陽)人。殷額從弟。出身士族。能清言﹐善屬文﹐與韓伯齊名。初調補佐著作郎。謝玄鎮京口﹐請為參軍。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授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隆安二年(398)與桓玄戰﹐與王恭相結﹐反對會稽王司馬道子。恭敗﹐翌年為追兵所獲﹐被逼自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四。 王凝之(﹖一399)   東晉文學家。字叔平。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益之次手﹐王獻之兄﹐謝道祖之夫。工草隸。歷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王氏世事五鬥米道﹐凝之彌篤。隆安三年(399)ㄐ潯\脊□嶧□□□妓□薄﹗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娜□□□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督□欏肪戇薕。 慧遠(334一416)   東晉僧人。本姓賈﹐人稱遠公。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西)人。早年博通六經﹐尤善老莊。弱冠後出家﹐後隨師道安至襄陽﹐精般著性空之學。晉太元六年(381)入廬山﹐江州刺史桓伊為造東林寺。與隱士劉遺民、雷次宗等百余人結白蓮社﹐宣誓同修凈業。著《法性論》﹐倡涅獎常住之說。後世奉為蓮宗初祖。居廬山三十余年﹐足不出山。善為文﹐辭氣清雅。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十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一00。 制超(336─377)   東晉大臣。字景興(或作敬輿)﹐一字嘉賓。高平金鄉(今屬山東)人。部鑒孫。少卓牽不羈。與王坦之齊名﹐時稱“江東獨步”。信佛教﹐有曠世之度。交遊士林﹐與支遁甚相知賞。善談論﹐性好施。桓溫辟為征西大將軍椽﹐轉參軍﹐傾意禮侍。所交友﹐皆一時美秀﹐雖寒門後進﹐亦拔而友之。溫廢帝奕﹐立簡文帝﹐他參與計謀。累遷司徒左長史。歷授散騎常侍、臨海太守﹐加宣威將軍﹐不拜。原有集﹐已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七。 謝道暢   東晉女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侄女﹐王凝之妻。聰慧有才辯﹐謝安謂有雅人風致。嘗內集遇雪﹐有“未若柳絮因風起”句﹐世稱“詠絮才”。凝之弟獻之曾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乃施青緩步障自蔽﹐申其前議﹐客不能屈。凝之被孫思所殺﹐她鰲居會稽。濟尼讚其“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吽慾眃r涫□□住I□絞錄<□督□欏肪砭帕□? 許擁(341─370)   東晉道士。字道翔﹐小名玉斧。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許穆少子。郡舉上計椽、主簿﹐不赴。隱居雷平山下﹐希修道成仙。《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七首。生平事跡見《真借‧甄命授三》、《詩紀外集》卷三。 王獻之(344──386)   東晉書法家。字子敬。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王益之第七子。少為州丞﹐遷秘書丞﹐除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尚新安公主。少有盛名﹐高邁不羈。書法兼精諸體﹐尤以行草擅名。在張芝、蓋之基礎上﹐改變當時古拙書風﹐有“破體”之稱。其書氣勢豪邁﹐與豪之齊名﹐井稱“二王”﹐為唐太宗所酷愛。所作真書以《洛神賦十三行》最著名。傳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九帖》﹐小楷刻本有《十三行》。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O。 鳩摩羅什(KumsrajNa﹐344一413)   略稱“羅什”﹐意譯“童壽”。十六國時後秦佛教學者。與真諦、玄類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祖籍天竺(今印度)﹐生於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七歲隨母出家﹐先後學習小乘與大乘。精通漢語文。歷遊西域諸國。後秦弘始三年(401)﹐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主持譯場﹐與弟子八百人漢譯佛經。共譯經論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義皆圓通。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變﹐世稱“什門回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五、《高僧傳》卷二。 顧償之(約345─406)   東晉畫家。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博學多才。先後為桓溫、殷仲堪參軍﹐義熙初官至散騎常侍。工詩﹐文章極富文采。善書法﹐尤善丹青﹐圖寫特妙﹐深為謝安所重。寫人形妙絕於時﹐嘗圖裴楷像﹐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在建康瓦棺寺繪《維摩法像》壁畫﹐光彩耀目﹐名噪一時。人稱“才絕、畫絕、痴絕”。與師法他的南朝宋畫家陸探微並稱“顧陸”。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讚》、《畫雲台山記》﹐其中“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中國畫發展有巨大影響。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王殉(350一401)   東晉文學家。字元琳﹐小字法護。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根兄。弱冠與陳郡謝玄俱為桓溫椽﹐甚得敬重﹐轉主簿。從討袁真﹐封東亭侯。官至尚書右僕射﹐領吏部。與殷仲堪、徐逸、王恭、都恢等並以才學文章見寵於孝武帝。孝武即位﹐遷尚書今﹐加散騎常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多為殘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五。 王□(351─388)   東晉文學家。字季秒﹐小字僧彌。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為弟。少有才藝﹐善行書。歷任著作散騎郎、國子博士、黃門侍郎。後代王獻之為中書令。二人素齊名﹐世謂獻之為“大令”﹐他為“小令”。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殘句二句。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六五。祖台之   東晉小說家。字元辰。范陽(治今河北球州)人。祖沖之曾祖。孝武帝太元間為尚書左丞﹐太元末以事免。安帝時官至侍中、光祿大夫。原有集﹐已佚。又著小說《志怪》﹐亦佚﹐今存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本。另有《道論》一篇﹐見《初學記》卷一七引。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五。 趙肇   東晉時前秦詩人。一名正﹐字文業。洛陽清水(今屬河南)人﹐或雲濟陰(今屬山東)人。仕行堅﹐為著作郎﹐遷黃門侍郎、武威太守﹐官至秘書侍郎。性度敏這。曾以詩諫堅。堅敗後為僧。《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一四。 王晶(﹖一約390)   東晉時前秦方士、小說家。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滑稽好語﹐不與世人交遊。隱於東陽谷﹐弟子追隨受業者數百人。石季龍之末﹐至長安﹐隱於終南山﹐後遷於倒獸山。符堅累征不起。姚襲人長安﹐受禮遇﹐每以事咨詢。後被整所殺。著有《拾遺記》﹐記事多詭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五。 伏系之   東晉文學家。字敬魯。平昌安丘(今山東安丘西南)人。歷官黃門侍郎、侍中、尚書、光祿大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H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袁山鬆(﹖一401)   東晉文學家。名一作鍛。陳郡陽夏(治今河南太康)人。袁喬孫。少有才名﹐博學能文。襟情秀遠﹐善音樂。羊曇善唱樂﹐桓伊能挽歌﹐他文飾《行路難》舊辭以繼之﹐時人謂之“三絕”。《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三。 符朗   十六國時前秦學者。字元達。略陽臨渭(今甘肅天水東北)人。符堅從兄子。性宏達﹐神氣爽邁。幼懷遠操﹐不屑時榮﹐為荷堅所賞識。征拜鎮軍將軍、青州刺史﹐封樂安縣男。好談虎語玄﹐登涉山水。後降晉﹐為員外散騎侍郎。遭忌﹐為王國寶增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子)。《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H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一O四。 殷仲文(﹖一407)   東晉文學家。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桓玄姊夫、殷仲堪從弟。少有才藻﹐美容貌。善屬文﹐為世所重。初為會稽王道子縹騎參軍。會玄與朝廷有隙﹐左遷新安太守。玄舉兵以為咨議參軍﹐領記室﹐進侍中﹐領左衛將軍。玄敗﹐投義軍﹐後為劉裕鎮軍長史﹐轉尚書﹐遷東陽太守。義熙三年(407)與駱球等謀反﹐被殺。《宋書‧謝靈運傳論》謂其詩始變東晉玄言詩風尚。《南齊書‧文學傳論敘u謂“仲文玄氣﹐猶不盡除”。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九。 徐廣(351─425)   東晉學者。字野民。東范姑幕(今江蘇常州東南)人。世傳學業。尤精百家數術。歷謝玄克州從事、謙王恬鎮北參軍﹐入為秘書郎﹐典校秘書省﹐轉員外散騎侍郎。隆安中﹐遷詞都郎。桓玄輔政﹐以為大將軍、文學祭酒。義熙初﹐除鎮軍咨議參軍﹐領記室﹐封樂成侯。宋受禪﹐加中散大夫﹐乞歸。原有集﹐已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二、《宋書低五五、《南史》卷三三。 謝混(﹖一412)   東晉文學家。字叔原﹐小字益壽。陳郡陽壽(今河南太康)人。謝安孫﹐孝武帝婿。少有美譽﹐善屬文。襲父爵﹐歷中書令、中領軍、尚書左僕射。因與劉毅友善﹐被劉裕所殺。其詩風格高峻。《宋書‧謝靈運傳論》謂東晉玄言詩風尚﹐“至謝混而大變”。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七九。 吳隱之(﹖一413)   東晉大臣。字處默。報陽鄲城(今屬山東)人。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解褐輔國功曹﹐轉參征虜軍事。後為桓溫知賞﹐拜奉朝請尚書郎﹐遷晉陵太守。隆安中為龍貌將軍、廣州刺史﹐後遷中領軍。義熙八年(412)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O。 劉程之(﹖一414)   東晉隱士。字仲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為府參軍﹐歷宜昌、柴桑令。去職﹐遁跡匡山﹐與周續之、陶淵明均不應征命﹐世稱“行陽三隱”。劉格族其號曰遺民。與慧遠及白蓮社有交往。著有《玄譜》。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高僧傳》卷六、《宋書》卷九三。 郭澄之   東晉小說家。字仲靜。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北)人。少有才思﹐機敏過人。調補尚書郎﹐出任南康相。後還都﹐劉裕引為相國參軍﹐官至相國從事中郎﹐封南豐侯。卒於官。原有集﹐已佚。另有志人小說集《郭子》﹐亦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有佚文八十余則。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二。 劉恢   東晉文學家。沛國(治今安徽雕溪西北)人。曾官丹楊尹。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隋書》卷三五。 馬在   十六國時前涼詩人。初為張茂參軍。張駿嗣位﹐以為酒泉太守。張重華時為左長史。張柞鷹號﹐為尚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八六。 陶淵明(365或372或376─427)   東晉文學家。一名潛﹐字元亮﹐私溢靖節。污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系陶侃曾孫﹐後人亦有疑其說者。祖茂﹐曾任武昌太守。父逸﹐曾任安城太守。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元興三年(404)為鎮軍將軍劉裕之參軍﹐旋又為建威將軍江州散I妨蹙匆酥□尉□R邐踉□輳?405)任彭澤縣令﹐在職八十一天﹐因不滿現實黑暗﹐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棄官歸田。詔征著作郎﹐稱疾不就。今存詩文辭賦一百二十余篇﹐多為歸隱後作。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構想一無剝削無壓迫的理想王國。《五柳先生傳》是一篇自傳性的作品。《歸去來兮辭》敘寫歸隱原因及隱居後的舒暢情懷。賦以《感士不遇賦》揭露時弊最深﹐鞭答最力。詩以田園詩成就最高﹐代表作《歸國田居五首》、《飲酒詩二十首》等表現對黑暗社會的憎惡﹐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景物的讚美。《雜詩十二首》表現不負盛年、及時勉勵的積極思想。《詠荊輪》、《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篇﹐寄寓懷抱﹐頗多慷慨悲憤之音。其作品亦有明哲保身、及時行樂、人生無常之消極思想流露。藝術上兼有剛健豪放與恬靜沖淡的特色﹐而後者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其詩情感真切﹐意境淡遠﹐語言質樸﹐在玄言詩統治晉代文壇時能獨樹一幟。其人、其文不合時尚﹐故不為當世所重。劉擁《文心雕龍》對其未作評價﹐鐘峰《詩品》僅將其列入中品。蕭統為最早重視陶詩者﹐始編陶詩八卷﹐並為其作傳及序﹐但《文選》中所選陶詩不及謝靈運多。自胄始被重視﹐為李白、杜甫所推崇。至宋﹐更受文人的普遍重視﹐蘇武有和陶詩百余篇。清沈德潛評陶為“六朝第一流人物”(《說詩曄語》)。有《陶淵明集》、《搜神後記》。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四、《宋書》卷九三、《南史》卷七五。後人評陶、研陶資料有顏延之《陶征士偉並序》、蕭統《陶淵明傳》及《陶淵明集序》、鐘峰《詩品》、宋王質《栗裡譜》、清了晏《晉陶靖節年譜》、近人樑啟超《陶淵明年譜》、這欽立校注《陶淵明集》、王瑤注《陶淵明集》、北京大學中文系編《陶淵明詩文匯評》、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編《陶淵明研究資料匯編》。 陶潛   即陶淵明。 桓玄(369─404)   東晉大臣。字敬道﹐一名靈寶。據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酉北)人。桓溫第六子。襲爵南郡公。形貌瑰奇﹐風神疏朗﹐雄豪有父風。博通諸藝﹐善屬文。太元末﹐任義興太守。後棄官歸江陵﹐被推為盟主。隆安二年(398)與南克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對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司馬元顯。後領荊、江二州刺史﹐控制長江中遊地區﹐與朝廷相對抗。元興元年(402)﹐舉兵東下﹐攻入建康﹐迫安帝禪位﹐殺元顯﹐執掌朝政。次年代晉自立﹐國號楚。劉裕、劉毅等興兵討伐﹐兵敗被執﹐斬於江陵。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九、《魏書》卷九七。 周統之(﹖一423)   東晉學者。字道祖。雁門廣武(今山西代縣)人﹐居豫章建昌(今江西奉新酉)。早年師事范寧﹐名冠同門﹐號曰“顏子”。後入廬山﹐事釋慧遠。義熙中﹐與劉程之、陶淵明均不應征命﹐世稱“洛陽三隱”。宋受禪﹐武帝為之開館﹐講授《禮記》。因病移居鐘山。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宋書》卷九三、《南史》卷七五。 帛達獻   東晉僧人。本姓馮。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居若邪山(今浙江紹興南)。性好丘壑﹐善吟詠。卒於元徽中﹐年七十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高僧傳》卷七。 戴柞   東晉小說家。字延之。江東(今安徽蕪湖以下長江下遊南岸地區)人。曾官西戎主簿(一說西戎太守)。又曾從劉格西征姚流。著有《西征記》、《洛陽記》﹐俱佚。《水經注》、《封氏聞見記》等尚可見《西征記》《&文。又有小說《甄異傳》﹐亦佚﹐今存佚文十七則﹐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本。另《隋書‧經籍志》著錄《宋武北征記》﹐題戴氏撰﹐或以為亦其所作。生平事跡見《水經注》卷一五、《封氏聞見記》卷七、《冊府元龜》卷五五五。 生法崇   東晉僧人。敏而好學﹐篤志經咒﹐尤長《法華經》。曾與隱士魯國孔淳之交遊﹐自以為得意之交。後卒於山中。著有《法華義疏》。《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高僧傳﹔卷四。 郭文   東晉詩人。字文舉。河內知縣(治今河南濟源南)人。性愛山水。不娶。辭家﹐遊歷名山。洛陽陷﹐入吳興余杭大滌山中﹐獨宿十余年﹐貿鹽以自供。王導遣人迎之﹐置之西園﹐七年未嘗出入。後逃歸臨安﹐結廬舍於山中。《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晉書》卷九四。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