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明朝時期作家名覽(四) 熊卓(1463─1509)   明詩人。字士選﹐號東溪。豐城(今屬江西)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知平湖﹐遷監察御史﹐屢疏陳時事。巡撫廣東﹐豪強斂跡。為劉道誣為姦黨﹐勒令致仕。工詩﹐與李夢陽友善﹐車後由李夢陽輯錄其遺作以傳。王世貞《藝苑後言》以為其詩“如寒蟬乍鳴﹐疏林早秋﹐非不清楚﹐恨乏深致”﹐其詩多不耐諷詠﹐唯五言絕句尚有含蓄余韻﹐引人涉想。著有《熊士選集》(又名《熊御史詩選》)。生平事跡見《熊士選集》李夢陽序及所附墓志銘。 蔣冕(1463─1533)   明詩文家。字敬之﹐或作敬所。全州(今屬廣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正德中累官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帝崩﹐與楊廷和協力誅江彬。嘉靖時以議“大禮”件旨﹐遂致仕。隆慶時追溢文定。正德之季主昏政亂﹐有匡粥功。詩文並有時名﹐但未能挺出流輩﹐自成一家。著有《湘皋集》、《瓊台詩話》。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O、《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秦模(1463─1541)   明詩人。字國和﹐號樂易﹐又號類格子。無錫(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七年(1504)舉人。親沒後不復進取。嘉靖中召選人不願試者授以散銜致仕﹐遂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一生絕意時名﹐特以詩寄興而已。著有《掙林摘稿》。生平事跡見《昆陵人品記》卷七。 周倫(1463─1542)   明詩文家、學者。字伯明﹐號貞庵。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知新安﹐累遷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溢康值。其詩力學陶潛、王維﹐但其內容尚沿台閣舊派﹐不免膚廓。著有《貞翁凈稿》﹐另著有《西台紀聞》、《醫略》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八。 毛紀(146─1545)   明詩文家。字維之﹐號配峰逸史。掖縣(今山東萊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選庶吉士。正德中授翰林學士﹒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帝南征歸﹐晉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嘉靖初為首輔﹐帝銜其亢直﹐允其致仕。卒溢文簡。有學識﹐居官廉靜簡重﹐正色立朝﹐為給紳所倚重。詩文亦如其為人﹐篤實少文采﹐有台閣體之風。著有《配峰類稿》﹐另著有《密勿用》、《歸田雜識》、《辭榮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O、《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黃傅   明詩文家。字夢粥﹐號白露山人。蘭溪(今屬浙江)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年未四十而豐。受業於章援﹐清苦自持﹐不愧其師。其詩頗有清句﹐而文章則欠錘煉。著有《白露山人遺稿》。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三。 黃緯   明筆記作家。字日異﹐號東樓。吳縣(今屬江蘇)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官至刑部郎中。性剛正廉潔﹐而用法平恕﹐以件權貴歸。著有《蓬窗類記》。生平事跡見《皇明世說新語》卷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四四。 靳貴(1464─1520)   明詩文家。字充道﹐或作道充﹐號戒庵。丹徒(今屬江蘇)人。弘治三年(149)進士﹐授編修兼司經局校書。官終戶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卒﹐溢文值。性靜重簡默﹐不輕臧否﹐居家簡約。詩文均為台閣之體﹐大半為應俗之作。著有《戒庵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鄭滿   明詩文家。字守謙﹐號勉齋。慈溪(今屬浙江)人。弘治五年(1492)舉人﹐主教臨清﹐歷仕道州、滁州知州。能詩文﹐名不著。著有《勉齋遺稿》。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六。 崔激(1465─1493)   明詩文家。字淵甫。吳江(今屬江蘇)人。國子監監生。以詩知名於時﹐受到吳寬、楊循吉、都穆、沈周、史鑒等人的禮重﹐訂忘年之交﹐吳寬稱其為“崔小先生”。其詩“烙守唐人矩擺﹐而未成變化”(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九)。著有《傳響集》。生平事跡見《傳響集》附錄史鑒所作墓志銘。 姚$(1465─1538)   明文章家。字英之﹐號東泉。慈溪(今屬浙江)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把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緩。嘉靖中以右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進左都御史。中流言而落職。起為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辭不赴﹐卒於家。著有《東泉文集》。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OO、《國朝獻征錄》卷五七。 羅欽順(1465─1547)   明詩文家、理學家。字允升﹐號整庵。泰和(今屬江西)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編修。太監劉道當權時曾奪職為民。謹誅﹐復官﹐遷南京國子監司業。世宗立﹐播南京吏部尚書﹐省親乞歸。裡居二十余年﹐足跡不入城市﹐潛心於格物致知之學。卒溢文莊。平生不經意為詩文﹐晚年手自選錄文稿﹐其余均焚去﹐對二子說﹕“此等文字世間不少﹐慎匆出以示人﹐留自觀可也。”著有《整庵存稿》﹐另著有《國知記》等。生平事跡見《困知記》所附《整庵自訂年譜》、《明史》卷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二五。 鄒智(1466─1491)   明詩文家。字汝愚﹐號立齋。合州(今四JI哈JJI)人。年十二即能文﹐家貧力學﹐登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選庶吉士。為人誣構﹐滴廣東石城吏目﹐卒年僅二十六歲。天啟年間追溢忠介。詩文多發於至性﹐不假修飾﹐真氣流溢﹐頗有感染力。著有《立齋遺文》。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九、《明儒學案》卷六、《國朝獻征錄》卷二二。 張羽   明詩文家。字鳳舉﹐號東田。泰興(今屬江蘇)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由淳安知縣招御史﹐正德初抗疏劾太監劉控﹐直聲振朝野。後出知保定﹐以母病乞歸。嘉靖初復起為四)﹔1參政﹐升河南布政使致仕。其詩規摹盛唐﹐不落纖巧之習。《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張)羽之治靜峭直﹐又出天性”﹐“不為舊調之膚廓﹐亦不為新聲之塗飾”﹐“在諸作者中﹐亦可以自為一隊矣”。著有《東田造稿》。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一。 汪循   明詩文家、學者。字進之﹐號仁峰。休寧(今屬安徽)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永嘉知縣﹐官至順天府通判。正德初﹐一月三抗疏﹐請裁革中官﹐為劉道所忌﹐罷歸。其文第取流暢﹐不事剪裁﹔詩有道學氣。著有《仁峰集》。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兩集。 張鳳翔   明詩文家。字光世﹐號伎陵子。詢陽(今陝西旬陽)人。生有異稟﹐寫字以左手橫書﹐瞬息滿紙。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授戶部主事﹐年僅三十而卒。李夢陽與其同年﹐曾以其比作唐初王勃﹐然其詩文實未能自成一家。著有《伎陵集》。生平事跡見《皇明世說新語》卷五。 張椅   明詩文家。字君玉﹐號白齋。勤縣(今屬浙江)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土﹐除南京大理評事﹐升寺正。知興化府﹐升布政使左參政。致仕歸。生當前七子盛時﹐別以獨造為宗﹐自辟跟徑。“用思雖苦﹐煉骨未輕﹐有意生新﹐未免圭角太露”﹐“至以案股語人文﹐尤非體裁”(《四庫全書總目》)。著有《白齋詩集》、《白齋竹裡集》。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丁簽卷四。 遊潛   明詩文家、詩評家。字用之。豐城(今屬江西)人。弘治十四年(1501)進士﹒官雲南賓川知州。有詩名﹐古詩摹仿李賀、溫庭篤﹐襲古調而窘於才﹔近體頗近晚唐﹐以絕句最工。著有《夢蕉存稿》、《夢蕉詩話》、《博物志補》。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丁簽卷九。 湛若水(1466─1560)   明詩文家、理學家。字元易﹐號甘泉。增城(今屬廣東)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編修。嘉靖時歷南京兵部尚書。少從陳獻章遊﹐王守仁在吏部講學﹐若水亦與之應和﹒築西樵講舍。平生著作繁富﹐詩文非其所著意﹐風格不出《擊壤集》一派﹐但以其明白坦易﹐為人喜讀。著有《泉翁大全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學案》卷三七。 資宏(1468─1535)   明詩文家。字子充﹐號鵝湖。鉛山(今屬江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中累遷戶部尚書﹐世宗即位﹐起加少保﹐入朝輔政﹐繼楊廷和為首輔。曾為人所構﹐致仕﹐後再起官如故。卒溢文憲。因與明世宗唱和﹐詩名頗著。其詩多近體﹐純為台閣之作﹐往往詞藻典麗而言之無物。著有《費文憲摘稿》(即《鵝湖摘稿》)﹐另有《費文憲詩集》、《費文憲集選要》、《震章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三、《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鄭岳(1468─1539)   明詩文家。字汝華﹐號山齋。莆田(今屬福建)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為戶部主事。任江西左布政使時﹐曾反對寧王朱表場侵奪民田。後為李夢陽所彈劾﹐奪官。世宗時召為大理卿﹐遷兵部左侍郎。以議大禮乞休去。詩文俱暢達蘊藉﹐詩深於諷諭之體。著有《山齋集》、《莆陽文獻》等。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港七四、《明史港二0三、《國朝獻征錄浩田0。 王九思(1468──15引)   明文學家。字敬夫﹐號候破﹐又號紫閣山人。鄒縣(今陝西戶縣)人。弘治九年(1496)進土﹐任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正德五年(1510)以劉握黨被滴壽州同知﹐一年後被勒令致仕﹐鄉居四十年卒。為“前七子”之一﹐初為翰林檢討時﹐亦效李東陽為文﹐時稱“上有三老﹐下有三討”。後康海、李夢陽相繼至京師﹐倡導古學﹐王九思遂改而從之。詩文頗多憂時感事之作﹐氣韻蒼涼﹐格調高古。廢居後詩文不多作﹐每與康海相聚﹐“挾聲使酣飲﹐制樂造歌曲﹐自比徘優﹐以寄其佛鬱”(《明史本傳》)故所作散曲尤多憤盪不平之情。其散曲風格豪爽﹐造語本色﹐為王世貞所盛稱﹐然精思不足﹐時傷做作。又有雜劇《杜子美沽酒遊春》、《中山狼院本》﹐後者為明清短雜劇之祖﹐其後徐渭的《四聲猿》、汪道昆《洛水悲》等在形式上均受其影響。另著有詩文集《漠膠集》、散曲集《碧山樂府》。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低二六。 魯鋒   明詩文家。字振之﹐號蓮北。景陵(今湖北天門)人。弘治十五年(1502)會試第一﹐歷編修。武宗立﹐使安南﹐卻其債。正德二年(1507)遷國子司業﹐累遷祭酒。卒﹐溢文格。教士以切實之學﹐不專章句。以德望重於時。詩文之名不著。著有《魯文格存集》。生平事跡貝《明史》卷一六三。 林魁   明詩文家。號白石山人。龍溪(今福建漳州)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官至雲南兵備副使。其詩文均較俊逸﹐唯稱心而作﹐殊乏鍛煉之功。著有《白石野稿》。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七五。 徐問   明詩文家、學者。字用中﹐號養齋。武進(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五年(150)進士﹐授廣平推官。累遷廣東左布政使。嘉墨怴摩蹇1532)拜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引疾歸。嘉靖二十一年召為南京禮部侍郎﹐久之﹐遷尚書。復引疾歸﹐卒於家。隆慶初追溢莊裕。居官四十年﹐清節自勵﹐敝廬蕭然。好學不倦﹐粹然深造。其詩文平正通達﹐而傷於淺易﹐惟五言律詩清高深穩。著有《山堂革稿》﹐另著有《讀書札記》。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一、《明儒學案倦五二。 陳湮   明詩文家、學者。字聲伯﹐號水南。德清(今屬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進士﹐歷刑科給事中。滴判六安州﹐歷山西提學金事。以博洽著聞﹐其詩意境滯灑﹐才氣堂湧﹐信筆成篇﹐往往不暇檢點﹔古文樸直而少波瀾﹔詞作豪邁激越﹐有蘇辛遺范﹐是明中葉較有成就的一家。著有《水南稿》、《兩山墨談》、《唐余紀傳》、《山堂瑣語》﹐另《水南閒居錄》、《綠多筆林》等﹐不傳。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九、《明詩紀事》丁簽卷九。 毛憲(146─1535)   明詩文家、學者。字式之﹐號古庵。武進(今屬江蘇)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武宗儲嗣未建﹐疏請不報﹐以耳疾謝病歸。敦行誼﹐矜名節﹐詩文頗有剛勁之氣。歸後與王守fZ、湛若水等講學﹐繩墨自守﹐務為篤實。著鬱古庵集》、《諫垣草》、《顯陵正學編》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八O。 陳沂(146─1538)   明詩文家、書畫家、學者。字宗魯﹐更字魯南﹐號石亭。上元(今江蘇南京)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編修。嘉靖中出為江西參議﹐官至山西參政、行太僕寺卿。致仕卒。與顧珠、王韋稱“金陵三俊”﹐又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並稱“十才子”。少好蘇拭濤﹐自號小坡﹐中年宗盛唐﹐為文出入史漢。工書畫﹐有時名。著有《拘虛館集》、《遂初齋集》、《維幀錄》、《金陵古今圖考》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一O四。 唐$(1470─1524)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吳縣(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一年(1498)鄉試第一﹐故又稱“唐解元”。會試時受科場舞弊案牽連下跌﹐被革黜功名。此後絕意仕進﹐致力幹書畫。為寧王來展場聘至南昌﹐覺其有異謀﹐佯狂脫身。晚年皈依佛理﹐病故於家。其詩文不受“七子”風格影響﹐與文微明、祝允明等獨樹一幟﹐以抒寫個人真實感受為長。其畫聲名頗著﹐與沈周、文微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江南民間多有其縱情詩酒的風流韻事流傳。著有《六如居士集》(又稱《唐伯虎全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五、楊靜庵《唐寅年譜》。 王磐(約1470─1530)   明散曲家。字鴻漸。高郵(今屬江蘇)人。出身仕宦之家﹐少時薄科舉﹐不應試﹐築樓高郵城酉﹐與當時文士談詠其間﹐自號西樓。縱情山水詩畫﹐尤善音律﹐度曲清麗。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以征了役﹐騷擾民間﹐磐因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清錢謙益《列朝詩集》謂三磐“工題贈﹐善諧誰﹐與金陵陳大聲並為南曲之冠”。王驟德《曲律》以為“小令北調﹐王西樓最佳﹐如《詠浴裙》、《睡鞋》等曲﹐首首尖新”。江盈科《雪濤詩話》稱其“材料取諸眼前﹐句調得於口頭﹐朗誦一過﹐殊足解頤。其視匠心學古﹐艱難苦澀者﹐真不啻淡哀家梨也”。著有散曲集《西樓樂府》﹐另有《西樓詩集》、《野菜譜》。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丙集、《萬歷揚州府志》卷一八。 柴奇(147─1542)   明詩文家。字德美﹐號脯庵。昆山沖屬江蘇)人。正德六年(15if)進士﹐由吏科給事中﹐歷南京光祿寺少卿、應天府尹。以諫南巡、劾權俸﹐頗著直聲。著意詩文﹐但時名不大。著有《施庵遺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七五。 文做明(1470─1559)   明詩文家、書畫家。原名文壁﹐字微明﹐以字行﹐改字微仲﹐號衡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林子。早年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恢﹐學畫於沈周。正德末年以薦授翰林待詔﹔世宗立﹐預修《武宗實錄》。致仕歸。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疏於道。與祝九明、唐寅、徐幀卿被稱為“吳中國傑”或“吳中國才子”﹔與沈周、唐寅、仇英是畫史有名的“吳門四大家”。是明代最主要的書畫家之一。著有《甫田集》﹐今人編有《文徽明集》。生平事跡見《甫田集》附錄王世貞《文先生傳》、《明史》卷二八七。 方鵬(147一﹖)   明詩文家、學者。字時舉﹐號矯亭。昆山(今屬江蘇)人。正德三年(1508)與其弟方鳳同成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引疾歸。詩文多為應酬之作。著有《矯亭存稿》﹐另著有《責備余談》、《續觀感錄》、《昆山人物志》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七O。 顧潛(1471─1553)   明詩文家、學者。字孔昭﹐號杯齋﹐晚號西巖。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官至直隸提學御史﹐以伉直時尚書劉宇﹐劉宇讒之於劉道﹐出為知府﹐未任罷歸。詩文平正樸實﹐不事修飾。著有《靜觀堂集》、《讀史新知》、《林下記聞》、《稽古治要》等。生平事跡見明張邦奇《靡悔軒集》卷七、《昆山人物志》卷三。 王守仁(1472─1528)   明思想家、詩文家。字伯安﹐幼名雲﹐學者稱陽明先生。余姚(今屬浙江)人。少有大志﹐十五歲就曾訪客居庸關、山海關。弘治十二年(149)成進士。歷官刑部、兵部主事。正德初﹐為太監劉灌排斥﹐滴貴州龍場驛丞﹐道敗﹐移廬陵知縣。正德十一年(1516)招右金都御史。十四年﹐寧王朱高場反﹐賴其主持軍事平定叛亂。嘉靖初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六年(1527)﹐總督蟋J慵嫜哺□□□終□栽旆賜了鏡木□戮俅搿T諶尾≒兀□黨搪視諛習病BΠ斐踝芬縹某傘T□□醫慚□裘鞫矗□□鞔□跋熳畬□睦硌□遙□蔥難□□□爸□瀉弦弧薄Ⅰ爸鋁賈□保□銜□靶拿鞅閌翹燉懟薄F涫□哪茉詬垂歐縲惺弊咳蛔粵Ⅲ□10納銑欣瓷睢7叫4媯□驢□疤撲聞傘蓖跎髦小8撲持□群櫻皇□濟艚藎□S靡允閾醋約旱娜鬆□救□﹕筧思□小鍛蹺某曬□□欏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瘓盼濉Ⅰ鍛蹺某曬□□榫肴□□輛砣□□□漳昶住? 倪宗正   明詩文家。字本端。余姚(今屬浙江)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時﹐曾以言事廷杖。官終南雄知府。嘉靖中追溢文忠。其詩文名頗著﹐據稱李東陽曾說“明之詩文﹐至宗正而集大成”(謝遷《豐富集序》)。但其自認為實際成就僅在方豪、鄭善夫之間。著有《小野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一。 王韋   明詩文家。字欽佩﹐號南原。上元(今江蘇江寧)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選庶吉士﹐授南京吏部主事﹐改兵部﹐歷河南按察副使﹐官至太僕寺少卿。為詩婉麗多致﹐但往往失之纖弱。著有《南原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低七二。 李夢陽(147─1530)   明詩文家。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後徙扶溝(今屬河南)。弘治六年(1493)舉陝西鄉試第一﹐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擬代尚書韓文屬草劾太監劉道﹐事泄﹐滴山酉布政司經歷﹐既而以他事下獄﹐將殺之﹐康海為說情﹐得免。劉謹誅﹐遷江西提學副使﹐以事奪職家居。益躍弛負氣﹐名震海內。曾受寧王朱高塗謀反一案牽連﹐削籍﹐卒於家。其文學主張﹐強調真情﹐倡言復古﹐反對虛浮的“台閣體”﹐對民歌在文學上的價值也有所肯定。與何景明、徐極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於﹐世又稱“前七子”﹐是明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代表人物。其詩風格雄壯﹐多有撫時感事、不滿弊政之作﹐但缺乏獨創性﹐流於膚廓。著有《空同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八六。 顧鼎臣(147─1540)   明詩文家。初名顧全﹐以夢改名﹐字九和﹐號未齋。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第一﹐累遷禮部右侍郎。嘉靖中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卒於官﹐溢文康。有明以青詞結主﹐自鼎臣起﹐故為清議所譏。著有《顧文康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三、《國朝獻征錄》卷一六。 周廣(147─1531)   明詩文家。字充之﹐號玉巖﹐又號抑齋。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知莆田、吉水﹐正德中授御史﹐官至南京刑部侍郎。所作詩文甚豐﹐而詩文名不著。著有《玉巖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八、《國朝獻征錄》卷四九。 何孟春(1474─1536)   明詩文家、學者。字子元﹐號燕泉。郴州沖屬湖南)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兵部主事。正德中出仕河南、雲南。世宗立﹐召為吏部右侍郎。“大禮”議起﹐上疏力爭﹐又與百官伏解號泣﹐奪傣調南京工部。嘉靖六年(1527)引疾歸。卒於家﹐隆慶時追溢文簡。少遊李東陽之門﹐學問該博﹐詩文均有時名﹐風格亦近於茶陵派。著有《何文簡集》、《何燕泉詩》、《余冬序錄》、《家語注》、《何文簡疏議》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一、《國朝獻征錄》卷二六、卷五三。 王濟(1474─15叩)   明文學家。字伯雨﹐號雨舟﹐又號白鐵道人、紫髯仙客。烏鎮(今屬浙江桐鄉)人。出身富家﹐曾為太學生。後以資捐得橫州通判。以母老乞休﹐歸家。性坦盪大度﹐窮極聲色而富樂終身。正德十六年(1521)﹐吳汝秀倡湖南崇雅社﹐不久﹐應邀入社﹐與劉鮮等名士相唱和。祝允明、文做明、黃省曾等與之作翰墨遊。著有傳奇《連環記》﹐呂天成《曲品》稱之為“妙品”﹐“詞多佳句﹐事亦可喜”。著有《白鐵道人集》、《鐵老吟余》、《谷應集》、《二溪編》、《水南詞》、《君子堂日詢手鏡》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O一。 何轄(1474─1543)   明詩文家。字粹夫﹐號柏齋。武陵(今屬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選庶吉士。太監劉道竊政﹐知不為所容﹐乃累疏致仕。劉道誅﹐復官。歷任山西提學副使、南京大常少卿﹐把南京右都御史。卒誼文定。著有《柏齋集》(或作《何文定集》)、《陰陽律呂》、《醫學管見》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六四。 王廷相(1474──1544)   明思想家、詩文家。字子街﹐號濬川。儀封(今河南蘭考)人。弘治十五年(150)進士﹐選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以事件劉道﹐屢滴。嘉靖中累遷至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工詩文﹐為“前七子”之一。弘治、正德間曾與李夢陽、康海等鼓吹古學﹐倡為古文辭。其詩才情可觀﹐然頗存摹擬之跡﹐當時以善論詩著稱。提出“詩貴意象透瑩﹐不喜事實粘著”(《答郭價夫論詩書》)﹐對詩歌藝術特點有較深的認識。還批評明初以來作者專尚體格的傾向﹐而又不簡單地否定體格﹐在肯定詩歌發展“存乎其人”的基礎上﹐主張體格應因人而異。有《王氏家藏集》、《內台集》﹐今人編有《王廷相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四。今人離晉榮著鬱王廷相生平學術編年》。 陶諧(147─1546)   明詩文家。字世和﹐號南川。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選庶吉土﹐授工科給事中。正德初上疏請以劉道誤國等罪告於先帝面罪之﹐為劉宏尋他事廷杖﹐斥為民。嘉靖初復官﹐仕至望J孔笫湯傘W湟繾□簟F涫□鬧筆閾匾埽□靼滋掛祝□簧躒壑□舨謾V□小短兆□艏□貳Ⅰ賭螶ID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三、《國朝獻征錄》卷四O。 孫緒(147─1547)   明詩文家。字誠甫﹐號沙溪。故城(今屬河北)人。弘治十H年(1499)進士﹐授戶部主事。曾至邊塞參讚軍務。轉吏部郎中﹐為中官張雄中傷落職。嘉靖初起為太僕卿。致仕卒。其詩文沉著雄健﹐骨力較高。在其《無用閒談》中﹐集中表述了反對刻意復古、一味摹擬的時風﹐是較有見地的詩文評。著有《沙溪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七二。 陳洪道(1474一1555)   明詩文家。字宗禹﹐號高吾子。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正德中知漳州﹐有惠政﹐歷仕雲南、江西﹐遷兵部侍郎﹐致仕歸。著有《靜芳亭摘稿》(又名《高吾摘稿》)、《治世余聞》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0。 劉以(1474─1561)   明詩文家。字元瑞﹐一字子振﹐號南坦。安仁(今屬江西)人﹐世為南京廣洋衛副千戶﹐因家於長興(今屬浙江)。弘治九年(1496)進士﹐除刑部主事。正德初出知紹興府﹐劉謹銜其不謁謝﹐尋故罷為民﹐居湖州。劉謹誅﹐起陝西左參政。嘉靖初進右副都御史。在工部尚書任上因故落職。罷居郊外南坦﹐賦詩自娛﹐家居三十年。卒溢清惠。早年力學能文﹐與顧磷、徐幀卿齊名﹐稱“江東三才子”﹐寓湖州時﹐與孫一元等稱“湖南五隱”﹐才名甚著。著有《劉清惠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四、《國朝獻征錄》卷五O。 康海(1475─1540)   明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又號傳西山人、沂東漁父。武功(今屬陝西)入。弘治十五年(1502)舉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時劉謹擅權﹐欲招致之﹐海不往。後李夢陽下獄﹐始謁道營救之。正德五年(1510)謹敗﹐康海坐道黨落職。於是放浪自恣﹐每與王九思相聚沂東鄒杜間﹐挾聲伎酣飲﹐制樂造歌曲﹐自比徘優﹐以寄其佛鬱。鄉居三十年卒。弘正間文學復古運動興起﹐康海實為其首導者。時李夢陽以詩興﹐康海則以文倡﹐力矯台間閉茸之習﹐而師摹秦漢高古的文風。為“前七子”之一。所作詩文沉鬱簡質﹐格調高古﹐情思勃鬱﹐非後來效軍學步者可比﹐放逐後於詩文不復精思。每寄情於劇曲。又好為散曲﹐或泄憤鷹之情﹐或寫閒居之樂﹐風格豪壯﹐多本色語﹐又時作盤空硬語﹐力圖擺脫明初柔靡之習﹐開明人散曲中豪放一派的先聲。著有詩文集《對山集》、散曲集《沂東樂府》、雜劇《王蘭卿貞烈傳》、東郭先生誤救中山狼》。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二一。 唐錦(1475─1554)   明詩文家。字士切﹐號龍江。上海人。弘治九年(1496)進土﹐預修《大明會典》﹐除東明知縣﹐升兵科給事中。正德初以件劉謹意﹐滴判深州。劉道誅﹐累官江西提學副使。寧工朱定場反﹐以守城獲首功。後落職致仕。其詩較平衍﹐文則以簡奧見長。著有《龍江集》。生平事跡見《龍江集》卷首朱希周所作墓志銘、《國朝獻征錄》卷八六。 邊貢(1476─1532)   明詩文家。字廷實﹐號華泉。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峻直敢言﹐正德初太監劉謹擅權﹐出守衛輝、荊州﹐有治績。嘉靖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久官田都﹐優閒無事﹐遊覽江山﹐揮毫浮白夜以繼日﹐為都御史彈劾縱酒廢職﹐罷歸。平生解於藏書﹐一夕所聚均毀於火﹐遂病卒。早負才名﹐與李夢陽等號稱“弘治十才子”﹐又為“前七子”之一。其詩“興象飄逸﹐而語尤清圓”(胡應群《詩教》)。著有《邊華果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 潘希曾(1476─1532)   明詩文家。字仲魯﹐號竹澗。金華(今屬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嘉靖中任太常卿﹐以右金都御史巡撫南贛﹐遷工部侍郎。治理黃河水患﹐築長堤一百四十裡。官終兵部左侍郎。其時雖不以文章著稱﹐而所作直抒胸臆﹐沛然有余。著有《竹澗集》。生平事跡見《竹澗集》所附傳記、明湛若水《泉翁大全集》卷五九所作墓志銘、《國朝獻征錄》卷四O。 顧磷(1476─1545)   明詩文家。字華玉﹐號東橋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寓居上元(今江蘇南京)。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廣平知縣。正德四年(1509)出知開封府。歷浙江左布政使﹐山西、湖廣巡撫﹐所至均有政績。遷南京刑部尚書﹐罷歸。構息園﹐大治屋舍﹐客常滿座。初與同裡陳沂、王韋號“金陵三俊”﹐又加上朱應登稱“四大家”。少負才名﹐虛己好士﹐如恐不及。工詩﹐矩接唐人﹐以風調勝﹐羽翼李夢陽﹐與“前七子”同調。著有《顧華玉集》、《國寶新編》、《近言》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四八。 周用(1476──1547)   明詩文家、詞人、畫家。字行之﹐號伯川﹐或作白J﹔I。吳江(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授行人﹐遷南京兵科給事中。歷仕廣東、浙江、山東、福建、河南。嘉靖八年(1529)擺右副都御史﹐遷工、刑二部尚書。以九廟災﹐自陳致仕。久之﹐以工部尚書起督河道﹐官終吏部尚書。卒於官﹐溢恭肅。端亮有節概﹐以通過幹練著稱。其詩古體多啤緩之音﹐近體音節宏整﹐成就較高。其文平實坦易﹐縱筆而為﹐特少推敲之工。著有《周恭肅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二、《國朝獻征錄低二五。 劉節(1476─1555)   明詩文家、學者。字介夫﹐號梅國﹐更號雪台﹐晚號涵虛翁。大慶(今江西大余)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仕浙江左布政使﹐遷刑部待郎。致仕卒。為宮禮賢下士﹐著意於學問。著有《梅國集》、《寶制堂錄》、《春秋列傳》等﹐編有《廣文選》。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六。 朱應登(147─1526)   明詩文家。字升之﹐號凌溪。寶應(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雲南提學副使﹐遷雲南參政﹐中飛語﹐罷歸。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並稱“十才子”﹐詩宗盛唐﹐格調力求高古。恃才傲物﹐所至以文學飾吏事。著有《凌溪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一1二。 陸深(1477─1544)   明詩文家、書法家。初名陸榮﹐字子淵﹐號怦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編修。歷國子司業、祭酒﹐充經筵講官。以件輔臣﹐滴延平同知。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1537)召為大常卿兼侍讀學士。致仕卒﹐溢文裕。詩以和平典雅為宗﹐與徐領卿並有文名。為人頗倔傲﹐書法仿李巨、趙孟順。著有《怦山集》、《陸文裕續集》、《南巡日錄》、《史通會要》、《春風堂隨筆》、《玉堂漫筆》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一八。 唐龍(147─1546)   明詩文家。字虞佐﹐號漁石。蘭溪(今屬浙江)人。受業於同縣章俄﹐登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期城知縣。以御史出按雲南﹐後召為太僕卿。嘉靖七年(1528)改右全都御史。嘉靖十一年進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召為刑部、吏部尚書﹐為僚住所欺﹐黜為民﹐輿出國門卒。追溢文襄。詩文非其所長﹐但頗著意為之﹐其文以氣勢見長﹐其詩風格淺談平易﹐五言較勝。著鬱漁石集》、《易經大旨》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二、《國朝獻征錄倦二五。 黃衷(1477一﹖)   明詩文家。字子和﹐號矩洲。南海(今廣東廣州)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南歙耤戮␆L隆@□撕□蕁8=a9鬮鰲16頗稀10□恪9僦氈澂渴湯傘S惺□□□涫□悅櫳茨戲驕拔鎦沖啤V□小毒□藜□貳A碇□小逗S鎩罰□齪V謝暮銎娓壑□矗□奈□甌浮I□絞錄<□豆□□漬髀肌肪硭腛。 田汝籽(1478一1533)   明詩文家、學者。字勤甫﹐號水南。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土。授行人。累官湖廣副使﹐再三乞休﹐得歸田。著有《采封集》、《歸田集》、《周易纂義》、《律呂會通》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八八。 崔銑(1478─1541)   明文章家、學者。字子鐘﹐一字仲鬼﹐號後渠、少石﹐又號渲野。安陽(今屬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正德初預修《孝宗實錄》﹐書成為南京吏部主事。引疾歸﹐作後渠書屋﹐讀書講學其中。明世宗即位﹐播南京國子監祭酒﹐仕至南京禮部右侍郎。致仕卒﹐溢文敏。中歲自勵於學﹐以程、朱為的﹐斥王守仁為“霸儒”。著有《淚詞》﹐另編著有《讀易余言》、《崔氏小爾雅》、《後渠庸言》、《彰德府志》等。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三七。 徐預卿(147─1511)   明詩文家。字昌我﹐一字昌國。吳縣(今屬江蘇)人。自為諸生﹐已有詩名。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監博士。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做明齊名﹐號“吳中四才子”。早年詩學白居易、劉禹錫。登第後與李夢陽、何景明遊﹐悔其少作﹐改趨漢魏盛唐﹐為“前七子”之一。論詩主情致﹐與後來王士鎮所倡導的神韻說有相通之處。其詩風格清朗。著有《迪功集》﹐另著有詩評著作《談藝錄》及《異林》、《剪勝野聞》、《新情籍》等。生平事跡見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五所作墓志銘、《明史低二八六。 王教(1479─1541)   明詩文家。字庸之﹐號中川。祥楚慰鰩楞晢l□猓┤耍□憔右欠猓n窈幽俠伎跡□<尉付□輳?1523)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遷侍讀﹐充經筵講官﹐晉國子監祭酒﹐官至兵部侍郎。平日不以詩文自命﹐自稱“吾賦性賽拙﹐詞翰誠非所長”﹐但一生所作詩文較多。著有《中川遺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 韓邦奇(1479─1555)   明詩文家、學者。字汝節﹐號苑洛。朝邑(今陝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進士﹐除克部主事。遷浙江金事﹐因疏請禁止中官在浙胡作非為﹐這至京師﹐下詔獄﹐斥為民。嘉靖初起為四〕If提學副使﹐入為春坊右庶子。後官南京右都御史、進兵部尚書﹐參讚機務。致仕歸﹐死於陝西大地震中。溢恭簡。性嗜學﹐自諸經、子、史等無不通究﹐著述頗豐。著有《苑洛集》﹐另著有《苑洛志樂》、《禹貢詳略》、《易學啟蒙意見》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一、《明儒學案》卷九、《國朝獻征錄》卷四二。 許相卿(147─1557)   明詩文家。字伯台﹐號雲紋﹐一字台仲﹐號九妃。海寧(今屬浙江)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世宗立﹐授兵科給事中。任職三年﹐一再直言進諫均未被接納﹐遂謝病歸。其詩以近體居多﹐五言有大歷詩風﹐七言則出入於陳師道、陳與義之間。文章體裁潔雅﹐以書簡最有特色。著有《雲鄰集》(別本題《黃門集》)﹐另著有《史漢方駕》、《革朝志》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八、《黃門集》附錄年譜傳記。 黃雲   明詩文家。字應龍﹐號丹巖。昆山(今屬江蘇)人。家貧力學﹐弘治中以歲貢授瑞州儒學訓導。與沈周、文做明等人唱和往還﹐詩文風格亦大致相近。著有《丹巖集》。生平事跡見《昆山人物志》卷三。 朱應履   明散曲家。字拱之﹐一字振之﹐號淮海先生。寶應(今屬江蘇)人。約公元1506年前後在世。與兄應登並有才名﹐時人比痋撐趷\□劍□交□18皆疲□B攀圓壞塚□尉甘□輳?1531)歲貢上禮部﹐遂隱居不讓。與蔡羽、文微明、王寵、湯珍等交﹐稱莫逆。晚年築逍遙館於廣洋湖以老。著有《逍遙館集》﹐又有散曲集《淮海新聲》。生平事跡見清朱克生《明代寶應人物志》(抄本)、《明詩綜》卷三八。 殷雲霄(1480一1引6)   明詩文家、學者。字近夫﹐號石川。壽張(今山東陽谷)人。弘治十八年(150)進士﹐歷仕靖江、青田知縣﹐累官南京工科給事中。平生雅志詩文﹐是弘治十才子之一。建蓄文堂﹐聚書數千卷﹐以作者自命。著有《石》l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明儒學案》卷九、國朝獻征錄》卷八O。 陳果齋   明戲曲作家。約生活在明正德(1506─1521)前後。著有傳奇《躍鯉記》(又名《姜詩得鯉》)、《風雲記》。生平事跡見《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五 良勝(148─1538)   明詩文家、學者。字於中﹐號東洲。南城(今屬江西)人。正德二年(1507)鄉試第一﹐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為諫南巡下詔獄﹐除名歸。明世宗立﹐召夏故官﹐後又以諫黜為民。為仇家所構﹐滴成遼東三萬衛。卒於戍所。兩以直諫滴﹐風節凜然。詩文無意求工﹐亦不以詞藻著名。著有《東洲初見》、《鍍司匯存》、《中庸衍義》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九、《國朝獻征錄》卷七O。 胡縊宗(148─1560)   明詩人。字世甫﹐號可泉、鳥鼠山人。泰安(今屬山東)人。正德三年門508)進士﹐授翰林檢討﹐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改河南。好古文辭﹐曾作《擬漢樂府》八卷、《擬古樂府》四卷﹐“題則擬漢﹐事亦用漢”(鄒順賢《擬漢樂府後序》)﹐使人讀之“如見古人之體貌﹐如聞古人之誓效”(王廷相《擬漢樂府序》)﹐論詩論文亦宗於古﹐務以雅正為歸。有《鳥鼠山人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二。 嚴末(1480─1567)   明詩文家。字惟中﹐號介溪。分宜(今屬江西)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移病歸﹐讀書於鈴山十年。嘉靖時累官太子太師﹐位居首輔﹐把持朝政。與其子嚴世蓄濟惡﹐歷為楊繼盛等劾其罪狀﹐後由御史鄒應龍極論其父子不法﹐而勒令致仕﹐老病死。為古文辭﹐早著清譽﹐又以代撰青詞受世宗極賞。其詩亦調出流輩。清王士攜謂其“早年詩有王、韋之風﹐貴後皆應制腐惡之作耳”(《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第十二首注)。著有《鈴山堂集》。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三O八、《國朝獻征錄》卷一六。 劉魁   明詩文家、學者。字煥吾﹐號晴川。泰和(今屬江西)人。正德二年(1507)領鄉薦﹐嘉靖中歷知鈞州、潮州﹐入為工部員外郎。以極諫建雷殿於太液池﹐銅詔獄四年﹐釋又復逮﹐又三年始釋。受業於王守仁之門﹐著有《省惠稿》。生平事跡見《明史略二O九、《國朝獻征錄》卷五一。 方豪   明詩文家。字思道﹐號棠陵。開化(今屬浙江)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歷昆山知縣﹐沙河知縣﹐遷刑部主事。諫明武宗南巡﹐跪解下五日﹐復受杖。歷官湖廣副使﹐罷歸。為官平恕﹐與鄭善夫、孫一元友善﹐詩風亦相近。著有《棠陵集》、斷碑集》﹐編有《蓉溪書屋集》。生平事跡見明黃紹《石龍集》卷二八有《祭方思道文》、《明史》卷二八六。 丁奉   明詩文家、史學家。字獻之﹐號南湖。常熟(今屬江蘇)人。正德三年(150)進士﹐授行人。歷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工詩﹐所作不事鍛煉﹐興酣落筆﹐頗具風韻﹐但耐讀之作不多。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通鑒節要》及《丁吏部文選》。生平事跡見清來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O。 黃卿(﹖一萬叩)   明詩文家。字時庸﹐號海亭﹐又號朝保山人。益都(今屬山東ㄑt恕U□氯□輳?1508)進士﹐歷知武進、涉縣﹐遷守應州。升南京刑部郎﹐擺守太原。官終江西左布政使。嘉靖十九年(1540)十月入覲﹐卒於途中。平生嗜學﹐曾與石存禮等結“海岱詩社”於益都北郭禪林﹐並編成《海岱會集》。《明詩紀事》認為其“詩待矜練﹐在《海岱會集》中別自一格”。著有《編營集》、《編首詩話》、《閒鈔漫記》、《擬珠集》等。生平事跡見明過延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七。 林春澤(148─1583)   明詩人。字德敷﹐號旗峰。侯官(今福建閩侯)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平番知府。造於禮經﹐工詩。卒年一百零四歲﹐有司為建人瑞坊。少與鄭善夫遊﹐互相切磋﹐故其詩頗有體裁﹐但乏深思逸致。著有《旗峰詩集》。生平事跡見明陳文燭《二酉園續集》卷一七。 邵經邦(﹖一1558)   明詩人。字仲德。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授工部主事﹐進員外郎﹐因上疏劾張浪、桂警﹐滴戍鎮海衛﹐卒。以講學自任﹐嘗采古今論學語而發明其旨為《宏道錄》。其詩情辭兼備。所著詩文集為《宏藝錄》﹐卷首有《藝苑玄機》七十三條﹐專論作詩之法﹐指出“詩之教﹐匪以教為詩也”﹐對詩歌的格調、意境、氣骨較為重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八。 朱豹(148─1533)   明詩文家。字子文﹐號青岡居士。上海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奉化知縣。歷余姚知縣﹐擺御史。官至福州知府。詩學中唐﹐以流麗清切為宗。著有《朱福州集》傳世。生平事跡見明朱察卿《朱邦憲集》卷五。 孫承恩(1481─1561)   明詩文家。字貞父﹐號毅齋。華亭(今上海鬆江)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改庶吉士。歷任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時齋宮設酸﹐獨不肯黃冠﹐遂乞致仕歸。卒溢文簡。平生博稽宏覽﹐為文純正恬雅﹐有明初作者之遺。著有《孫文簡集》(別題《壤溪草堂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八。 #羽(﹖一1541)   明詩文家。字九逢﹐號林屋山人、左虛子。吳縣(今屬江蘇)人。以大學生赴選調﹐有司知其名而奏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居二年致仕歸。好古文辭﹐自視甚高。或謂其詩似李賀﹐竟說﹕“吾詩求出魏晉上﹐今乃為李賀邪﹗”其文取法先秦、兩漢﹐實際成就不高。著有《林屋集》、《南館集》、《太藏外史》。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國朝獻征錄》卷二三。 周廷用(1482─1534)   明詩文家。字子賢﹐號八從華容(今屬湖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宣城令﹐招監察御史﹐巡按貴州﹐歷福建參政、江西按察使。為人豪爽﹐闊視放言﹔早有文才﹐時名較著﹐然其詩文均少文采。著有《八醫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八六。 毛伯溫(1482──1545)   明詩文家。字汝厲﹐號東塘。吉水(今屬江酉)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紹興推官。嘉靖中任工部尚書﹐改兵部﹐總督宣大山酉軍務。曾受命平定安南。後以事削籍歸﹐發背疽卒於家。天啟初追溢襄越。能詩文﹐文格頗疏暢﹐詩則所造不深﹐同多淺易。著有《毛襄位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八、《國朝獻征錄》卷三九。 尹襄   明詩文家。字舜迅﹐號買峰。永新(今屬江酉)人。正德六年(15if)進士。官至司經局洗馬。卒年四十三歲。“其文持論頗純正﹐而波瀾結構則未造古人。”(《四庫全書總目》)著有《賣峰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九。 管揖   明詩人。字汝濟﹐號平田﹐又號竹木山人。咸寧(今陝西長安)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因與嚴嵩件﹐辭疾家居二十年。與文做明友善。其詩沿七子之派﹐與薛慧、何景明等人倡和。著有《平田詩集》。生平事跡見明雷禮《國朝列卿記》卷八六、卷一二一﹐《四庫全書總目倦一七六。 趙漢   明詩人。字鴻逢﹐號漸齋。平湖(今屬浙江)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嘉靖初請逐太監崔文﹐不聽﹔又哭爭大札﹐系獄廷杖﹐以疾去。後起為工科都給事中﹐官終山西右參政。在七子盛行時﹐其詩力學江西資派﹐於時為別調﹐然風格雖異﹐興象未深﹐故尚不能獨絕一時。著有《漸齋詩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六、《國朝獻征錄》卷八O。 頓銳   明詩人。字叔養﹐號鷗汀。琢州(今屬河北)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入為戶部主事﹐改代王府右長史。時人曾雲﹕“啄郡有才一石﹐人得其二﹐銳得其八。”少負詩名﹐晚年卜居懷玉山吟詠自適。其詩頗受詩選家、詩論家關注﹐朱彝尊《靜態居詩話》認為其“詩頗警拔﹐微嫌冗長”﹔陳田《明詩紀事》評其詩﹕“至五律音節高亮﹐對仗鮮明﹔七言律絕亦復翩翩振響。在正嘉之際﹐不失為第二流。”著有《汀鷗長古集》、《漁嘯集》、《頓詩》等。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戊簽卷六、《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 李日華   明戲曲作家。字實甫。吳縣(今屬江蘇)人。嘉靖初在世。友人崔時佩把王實甫《西廂記》改編為《南西廂記》傳奇三十六出﹐李日華據傳奇改編本加以增補﹐共三十八折﹐《六十種曲》收入此劇。另有傳奇《四景記》﹐佚。所作散曲見於《南詞韻選》、《南北宮詞紀》、《吳騷合編》等書。生平事跡見《九宮正始》引注。 崔時佩   明戲曲作家。字號不詳。海鹽(今屬浙江)人。為吳縣李日華友人﹐約嘉靖初在世。所作傳奇《南調西廂記》﹐據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雲﹐現存李日華《南西廂記》即據崔時佩本增補而成。 夏尚樸   明文章家、學者。字敦夫﹐號東巖。永豐(今屬江西)人。正德初會試京師﹐見太監劉道亂政﹐不試而歸。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遷惠州知府﹐投劾歸。嘉靖初起山東提學副使﹐把南京太僕少卿。引疾歸。早年師事婁諒﹐傳主敬之學。其詩多涉理語﹐文章較勝。《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尚樸本講學之士﹐不以文章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乖於大雅焉。”著有《東巖文集》﹐另著有《中庸語錄》(即《中庸說》)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學案》卷四。 1言(1482──1548)   明大臣、文學家。字公謹﹐號桂洲。貴溪(今屬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嘉靖初為兵科給事中﹐受知於世宗﹐去諫官未泱歲而拜六卿﹐參機務﹐進居首輔。受嚴嵩排斥﹐以事奪職﹐尋棄市。後追溢文魁。詩文均為台閣余風﹐以典雅為工。未相時以詞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及《桂洲詞》、《鷗園新曲》(散曲集)、《南宮奏稿》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六、《國朝獻征錄》卷一六。 何景明(1483─1521)   明詩文家。字仲默﹐號大復。信陽(今屬河南)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於鄉﹐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受太監劉珍排斥罷官。後由李東陽薦復官。李夢陽下獄﹐眾莫敢為直﹐獨上書救之。進吏部員外郎﹐招陝西提學副使。嘉靖初引疾歸﹐不久卒於家。《明史》本傳稱其“志操耿介﹐尚節義﹐鄙榮利﹐與夢陽有國土風”。與李夢陽同倡復古﹐為“前七子”代表人物﹐又與邊貢、徐幀卿並稱“四傑”。始與李夢陽志趣一致﹐名成後互相抵謀﹐同為復古﹐但方法有所歧異﹐李夢陽主摹仿﹐何景明主創意﹐各樹壁壘不相下。著有《大復集7》﹐另著有《雍大記》、《大復論》、四箴雜言》等。生平事跡見《大復集》附錄傳記、《明史》卷二八六。 孟洋(1483─1534)   明詩文家。字望之﹐一字有涯。信陽(今屬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授行人﹐提御史。歷仕金都御史、大理寺卿。司職清勤﹐事無礙滯。詩風高雅□麗﹐與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相唱酬。著有《孟有涯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六九。 齊之駕(1483─1534)   明詩文家。字瑞卿﹐號蓉川。桐城吟屬安徽)人。正德六年(1511)進土﹐改庶吉士﹐遷兵科左給事中。明世宗即位﹐大計京官﹐為人所中傷﹐滴崇德丞。官終河南按察使﹐卒於官。有直言敢諫之譽﹐詩文均有時名。著有《蓉川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八、《掖垣人鑒》卷二0。 魏校(1483─1543)   明文章家、學者。字子才﹐號莊渠。昆山(今屬江蘇)人。其先本姓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歷南京刑部郎中。嘉靖初﹐起為廣東提學副使﹐累遷國子祭酒、太常卿。尋致仕。卒溢恭簡。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學﹐而貫通話儒之說﹐擇持尤精。唐順之、王應電等皆出其門。著有《應渠遺書》、《大學指歸》、《六書精蘊》、《周禮沿革傳》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明儒學案》卷三。 孫一元(148─1520)   明詩人。字太初﹐號太白山人。明宗室﹐因禍變姓名避難於秦(今陝酉)﹐久之逾江淮下吳越﹐鶴冠布袍﹐足跡半天下。正德間俄居烏程(今浙江湖州)﹐與劉徽等結社唱和﹐時稱“首溪五隱”。其詩“豪縱恣肆”﹐“凡可喜可愕可悲可鎮﹐一以發之於詩”﹐“時出入畦徑”(殷雲霄《太白山人傳》)﹐不為世風所拘。著有《太白山人漫槁》。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九八。 王周   明詩人。字質齋﹐號雁湖釣旯嘉興(今屬浙江)人。屢試不售﹐歸隱於鄉﹐吟詠以終。活動於正德年間。其子王俸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著有《雁湖釣望自在吟》。生平事跡見該集附錄。 鄭善夫(1485─1523ꌿ   明詩人。字繼之﹐號少谷。閩縣(今福建閩侯)人。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正德間為戶部主事。武宗南巡﹐偕同列切諫。次年乞歸﹐年三十九卒。為“七子派”的重要作家﹐以學杜著稱﹐頗能師承杜詩憂國傷時的現實精神。論詩則指出“長篇沉著頓挫﹐指事陳情﹐有根節骨骼﹐此老杜獨擅之能”﹐然“詩之妙處正者不必說到盡﹐不必寫到真﹐而其欲說欲寫者自宛然可想﹐雖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風人之旨。杜公往往要到真處盡處﹐所以失之”(焦站《筆乘》引)。與何景明對杜甫的批評相近﹐反映了明代中期開始的尚虛靈、貴神似的審美傾向。著有《鄭少谷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六。 顧可久門485一化63)   明詩人、書法家。字與新﹐號陽洞。無錫(今屬江蘇)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行人。嘉靖初任戶部員外郎﹐議大禮。許旨﹐兩遭廷杖﹐出守泉州。以廣東兵備副使致仕。有詩名﹐力圖獨標一格﹐但未能成就。著有《陽洞詩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九九。 H$(1485─1565)   明詩文家。字仕鳴﹐號治齋。進賢(今屬江酉)人。萬福子。弘治十八年(150)進士﹐授刑部主事﹐嘉靖中累宮南京右都御史﹐言事被斥﹐家居十年。嚴嵩柄政時官至吏部尚書﹐為趙文華排斥﹐黜為民。著有《治齋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二、《國朝獻征錄》卷二五。 戴欽(﹖一1524)   明詩文家。字時亮﹐號鹿原。馬平(今廣西柳江)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嘉靖三年(1524)議大禮﹐廷杖﹐創重卒。與何景明、李深、薛慧友善﹐所作刻意仿古﹐不出七子之余派。著有《鹿原存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一、《明詩紀事》戊簽卷 李清   明詩文家、學者。字川市﹐號嵩港。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嚏摯滷絞キ袓l□尉訃涿夤欏I俑嚎〔牛□苤□誒蠲窩簦□蟛恍幾膠推瀆邸@錁鈾氖□嗄輳□怨盼拿□謔薄R簧□□銎母唬□惺□募□豆壅□□貳Ⅰ奪願奐□芬約啊斷櫸□縵痛□貳Ⅰ斷櫸□南字盡貳Ⅰ抖躍┬偶V盡貳Ⅰ兌絞貳返取I□絞錄<□骼釤謾恫萇郊□肪硪晃逅□魘侶浴Ⅰ睹魘貳肪磯□肆□? 蔣山腳(1486─﹖)   明詩文家。字子雲﹐號南冷。儀真(今江蘇儀征)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工部主事﹐以諫武宗南巡﹐被請。嘉靖初復起﹐改刑部主事﹐歷仕河南、得州、南寧﹐官至廣西參政。遊顧玲門﹐以詩名於時。著有《南冷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三一、《明史倦一八九。 林炫   明詩文家。字貞李﹐號榕江。閩縣(今福建閩侯)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官至通政參議。詩風近於七子﹐缺乏特色﹔文章亦較淺淡。著有《榕江集》、《危言余錄》。生平事跡見《明史稿》卷一六八、《明詩紀事》戊簽卷一 案昂   明詩人。字衡仲﹐號鶴江先生。隸淮安衛籍﹐嘉定沖屬上海)人。正德九年(1514)以第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官至禮部侍郎。其詩格調高古﹐但時名不著。著有《頤貞堂稿》。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丙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一二。 朱j$J(1486──1552)   明詩文家。字必東﹐號損巖。莆田吟屬福建)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次年授湖廣道監察御史。不久為諫太後生日朝賀﹐廷杖﹐割職斥歸。此後近三十年﹐再未夏出﹐終老於家。《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文“不事鉛華﹐獨抒懷抱”﹐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也極力稱讚其“詩無俗韻﹐誦之想見其人”。其詩集未見傳本﹐今傳文集《天馬山房遺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七、《國朝獻征錄》卷六五。 林文俊(川阿一1536)   明詩文家。字汝英﹐號方齋。莆田(今屬福建)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授翰林編修。預修《武宗實錄》﹐書成擺有春坊右讚善。升南京國子監祭酒﹐又曾任北京國子監祭酒。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卒溢文修。文章醇雅﹐詩亦從容恬適﹐不事雕飾。著有《方齋存稿》(或作《方齋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証錄低二七。 張挺(1487─1543)   明詩文家、詞曲家。字世文﹐號南湖。高郵(今屬江蘇)人。正德八年(1513)舉人﹐除武昌通判﹐官至光州知州。學詞曲於王磐﹐以此擅場﹐詩其余事。著有《南湖詩集》、《杜詩通》、《詩余圖譜》等。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一、《列朝詩集小傳》丙集。 歐陽鋒(1487─1544)   明詩文家。字崇道﹐號石江子。泰和(今屬江西)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授行人。歷延平、福州知府。仕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自陳去。有文學﹐內行修潔。卒溢恭簡。著有《歐陽恭簡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三、《國朝獻征錄倦二六。 張治道(148-1556)   明詩人、學者。字蓋獨﹐號太微山人。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正德九年(1514)進士﹐知長垣縣。遷刑部主事﹐引疾歸。在刑部時與薛慧等為詩會﹐都下稱“西翰林﹗’。歸隱後﹐與王九思、康海縱論詩文﹐一意讀書為文章。著有《太微詩集》、《嘉靖集》﹐編有《長垣志》、《少陵志》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七。 伍陳福   明筆記作家。字君求﹐更字疇中。吳縣(今屬江蘇)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長垣知縣﹐嘉靖初遷工部主事﹐升兵部郎中﹐以事滴安吉州判﹐累官至鎮遠知府。《四庫全書總目》又謂字天錫﹐例川今江西撫州)人﹐官陝西接察司副使。著有《蘋野纂聞》﹐《四庫全書總目》謂所記“皆吳中故實﹐間及朝政”。另編著有《三吳水利論》、《浙西水利書》、《陝西志》等。生平事跡見明湛若水《泉翁大全集》卷二三《新修安吉州志序》、袁表《袁永之集》卷一七《伍公行狀》。 聶豹(148─1563)   明詩文家、學者、字文蔚﹐號雙江。永豐(今屬江西)人。正德十二年(151)進士﹐知華亭﹐遷平陽知府﹐俺答來攻被卻。召拜右金都御史。罷歸。隆慶初追溢貞襄。初好王守仁說﹐後著《困辨錄》﹐與王說頗有異同。其詩文講學氣息頗濃。著有《雙江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二、《國朝獻征錄》卷三九。 88   明詩文家、筆記作家。字碩甫。海鹽(今屬浙江)人。正德十一年(1516)舉人。曾先後任安義、漢陽知縣。罷官後自號碧裡山樵﹐又號漢陽歸巢﹐居漢陽之激水鎮。性喜著述﹐與父董澳同受業於王守仁。有詩﹐但以筆記《碧裡雜存》著稱。《四庫全書總目》謂為“雜記瑣聞﹐多齊東之語”。另著有《做浦續志》。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丁集、《明史倦二八三。 張素(1487─1564)   明詩文家。字補之﹐號水南江陰(今屬江蘇)人。正德十六年(1521)進士﹐選庶吉士﹐改御史。官至南京光祿寺卿。久在諫垣﹐頗多建自﹔倭擾東南﹐於危城中條上御倭五事﹐亦具膽識。工詩﹐《明詩紀事》戊簽卷一四稱其“絕句極有風致”。著有《水南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廷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一七、《國朝獻征錄》卷七一。 郎瓊(1487一﹖)   明筆記作家。字仁寶﹐號藻泉、草橋先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其先為古董商人﹐但本人自幼即好讀嗜學﹐家富藏書﹐因得以博覽群籍。入庫後即無意於功名﹐淡薄仕進﹐潛心於讀書著述﹐乃得竟終身之力撰成《七修類稿》、續稿》洋洋數十卷筆記。明陳善《六修續稿序》說他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年已八旬﹐“猶日綜群籍﹐參互考訂”。惜其缺乏名家指點﹐“積學待間而不遇”(陳仕賢《七修類稿序》)﹐書中不免有一些記憶和考訂失實之誤﹐為人所指摘﹐但仍不失為一部內容廣博的筆記著作。此外尚著有慣忠錄》、《青史哀城》。生平事跡見明陳仕賢《七修類稿序》、陳善《續稿序》、《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陳鋒(約1488─1507)   明散曲家。字大聲﹐號秋碧、七一居士。鄧州(今屬江蘇)人。世襲指揮使。風流惆說﹐博學經史百家而以樂府名於世。所作散套穩協流麗﹐被之絲竹﹐審宮節羽﹐不差毫未。寓居金陵。居第之南有秋碧軒、七一居﹐通人勝流﹐過從談宴。工詩畫﹐通音律﹐有“樂王”之稱。明場有光《樂府全集序》評﹕“大聲之韻發而意新﹐聲婉而辭艷﹐其體貼人情﹐描寫物態﹐有發前人所未發者。”明曹學佳謂其散曲﹐“妙極徘諧﹐令人絕倒﹐大都流麗清圓﹐豐藻綿密﹐事盡而思不乏趣﹐言淺而情彌刺骨”。與徐霖齊名﹐被稱為當時南京曲壇祭酒。著有《梨雲寄傲》、《秋碧樂府》、《滑稽余韻》、《月香亭稿》、《可雲齋稿》、《公余漫興》等。雜劇有《花月妓雙偷納錦郎》、《太平樂事》﹐《鄭香老義配好姻緣9﹐前兩種今存。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Z丙集﹐趙景深、張增元《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 韓邦靖門488─1523)   明詩文家。字汝慶﹐一作字汝度﹐號五泉。朝邑(今陝西大荔)人。與其兄邦奇﹐時稱“二韓”。幼聰穎﹐十四歲舉於鄉﹐正德三年(1508)兄弟同成進士﹐授工部主事﹐以事下獄﹐尋斥為民。嘉靖初起為山西參議。以疾乞歸﹐卒子家。詩宗唐人﹐以含蓄蘊藉見長。著有《五泉詩集》、嘲邑縣志》。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O一、嚥朝獻征錄》卷九七。 顧元慶   明文學家、藏書家和編輯家。字大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家於陽山大石下﹐因號大石山人﹐其堂名夷白﹐約活動於正德、嘉靖時期。從學於都穆﹐共學旁收﹐學識廣博。從經史以至叢∕﹐多所纂述﹐年七十五尚不輟。《四庫全書總目》存目著錄其著作有《雲林逸事》、《痊鶴銘考》、《夷白齋詩話》三種。此外尚有《茶譜》、《陽山新錄》、《檐曝偶談》、《十友譜》、《山房清事》等筆記雜著。顧氏家富藏書﹐曾先後以家藏之善本輯成《陽山顧氏文房》﹐收書四十種。另精選筆記小說編刻為《顧氏文房小說》、《顧氏明四十家小說》、《廣四十家4﹨說》三種﹐保存了自唐宋以來的許多筆記和文言小說。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丁集。 張治(148─1550)   明詩文家。字文邦﹐號龍湖。茶陵(今屬湖南)人。正德十六年(1521)會試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書﹐人為文淵閣大學士、進太子太保。卒溢文隱﹐改溢文毅﹐萬歷初又改溢文肅。生性急躁而志意慷慨﹐喜獎掖後進﹐歸有光、薛應旅皆出其門。當時以識鑒稱﹐詩文則未能自成一家。著有《龍湖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六。 楊慎(148─1559)   明詩文家、著作家。字用修﹐號升庵。新都(今屬四if)人。正德六年(151)廷試第一﹐授翰林修撰。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抗疏極諫。世宗立﹐為經筵講官。因議“大禮”事獲罪消u籍遣戍雲南永昌(今保山)。投荒三十余年﹐死於戍所。學識廣博﹐著述繁富﹐多至百余種。曾與何景明等為詩友﹐其詩含吐六朝﹐於明代獨立門戶。對民間文學也頗重視。其論古考証之作﹐范圍頗廣﹐但也時有疏失。主要作品均收入《升庵全集》中﹐此外別有《升庵外集》、《升庵遺集》。另有詞曲《升庵長短句》、《陶情樂府》、《二十一史彈詞》及筆記雜著《丹鉛總錄》、《續錄》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低二一。 張含   明詩文家。字癒光﹐或作用光﹐號禹山。水昌(今雲南保山)人。正德二年(1507)舉人。吇k幌參□蔽模□溲□□誒蠲窩簦□鐘胙釕髯釔□□仕□魘□慕匝釕髕藍a□臚跬1淼缺懷莆□把蠲帕□□俊薄M跏空頡斷闋吒始恰煩破洹隊薄□【侯桐】“足稱史詩”﹐“可以泣鬼神”。著有《禹山集》、《高山詩選》、《禹山七言律詩》等。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戊簽卷八。 楊儀(1488─﹖)   明小說家。字夢羽。常熟(今屬江蘇)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正德元年(150)任御史﹐世宗即位後任兵部員外郎。居京時名其寓曰“高坡”。官至山東按察司副使。晚年家居﹐構萬卷樓﹐讀書其中。錢謙益引為“吾鄉(常熟)博雅名士”﹐“愛慕《史》、《漢》﹐工詞曲”。嘉靖三十七年(1558)仍在世。著有小說《金姬傳》﹐筆記雜著《高坡異纂》、(頭密語)、《隴起雜事》﹐均存。《編珠隨錄》為雜錄諸書﹐自序謂皆取不盛傳於世者。《常熟志》謂其尚有《南宮集》一書﹐疑快。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一、《明常熟先賢事略》卷一三、錢謙益《書楊儀(金姬傳)後》。 朱彌鉗(約1488一﹖)   明詩人。號秋江翁。明宗室。唐藩之後。封文成王﹐卒後追封唐王﹐溢恭。有學行﹐工詩﹐以賦物為題者居大半﹐《詠梅》多至百首﹐頗見才氣。著有《謙光堂詩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二。 薛慧(1489─1541)   明詩文家、學者。字君采﹐號西原﹐晚號大寧居士。毫州(今屬安徽)人。十二歲能詩。正德九年(1514)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考功司郎中。諫武宗南巡﹐受杖奪俸﹐引疾歸。後起故官。嘉靖二年(1523)因爭“大禮”下鎮撫司拷訊﹐解任南歸。於書無所不讀﹐學者重其學行﹐從之者頗多c論詩反對因襲前人﹐主張抒寫性情。著有《考功集》、《酉原遺書》、《約言》等。生平事跡見《明史港一九一、嚥朝獻征錄港二八。 文彭(1489─1573)   明詩文家、書畫篆刻家。字壽承﹐號三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微明長子。歲貢生﹐以明經為廷試第一。授秀水訓導﹐樓南京國子監博士。工詩﹐長於書畫﹐尤以篆刻見稱。著有《博士詩》﹐今存於《文氏五家詩》中。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七。 黃省曾(1490─1540)   明詩文家、學者。字勉之﹐號五岳。吳縣(今屬江蘇)人。舉嘉靖十年(1531)鄉試﹐以任達放佚終其身。於書無不覽﹐從王守仁、湛若水遊﹐又學詩於李夢陽﹐為七子派旁支。詩體出自六朝三唐﹐但為論者譏為“假山”﹐雖爾華整﹐大費人力。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曾指摘其詩品太庸﹐沙礫盈前﹐無金可采。實際成就與時名並不相符。著有《五岳山人集》﹐另著有《酉洋朝貢典錄》、《擬詩外傳》、《騷苑》等。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八七、《明儒學案倦二五。 皇甫沖(1490─1558)   明詩文家。字子濬。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七年(1528)舉人。善騎射﹐好談兵﹐精音樂、棄棋。其詩風格樸素﹐與弟皇甫修、皇甫訪、皇甫額並稱“皇甫四傑”﹐並以“四皇甫”與“三張”(張鳳翼、張燕翼、張獻翼)相提並論。著有《子濬全集》及《三峽山水記》、《枕戈雜言》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皇甫訪《皇甫司勛集低五七。 許宗魯(1490─1559)   明詩文家。字東侯﹐一字伯誠﹐號少華。咸寧(今陝西長安)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選庶吉士﹐授監察御史。嘉靖初﹐任湖廣學政﹐以義倡士﹐歷湖廣副使﹐以全都御史巡撫保定﹔以副都御史巡撫遼東。嘉靖三十一年(1552)致仕。才氣宏放﹐工詩能文﹐亦工書法。致仕後築草堂﹐購圖書﹐日召故友﹐置酒賦詩﹐並長於詞曲。著有《少華山人集》﹐另有《陵下》、《遼海》、《歸田》等集別行。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六二。 吳廷翰(約1490─1559)   明詩文家、學者。字逐伯﹐號蘇原。無為(今屬安徽)人。正德十四年(1519)舉人﹐十六年進士。歷任兵部、戶部主事﹐吏部文選司郎中。出為廣東金事﹐改任浙江參議、山西參議。中年即辭官歸裡。早年曾上書王守仁﹐又與其門徒歐陽德辯論。後來受王廷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其文章以敘事清晰為長﹐其詩則以七言律詩最佳﹐疏爽俊朗﹐時見可誦之作。著有《湖山小稿》、《蘇原全集》、《吉齋漫錄》、《樓記》、《甕記》等。生平事跡見《嘉慶無為州志》卷一八、《明詩紀事》戊簽卷一四。 黃佐(149─1566)   明詩文家、學者。字才伯﹐學者稱泰泉先生。香山(今廣東中山)人。正德中鄉試第一﹐明世宗嗣立始成進土﹐選庶吉士。嘉靖初授編修。出為江西金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母病辭歸。後起掌南京翰林院﹐又任少詹事。卒溢文裕。其學以程朱為宗﹐平生撰述達二百六十余卷。著有《泰泉集》、《泰泉鄉禮》、《樂典》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七、《明儒學案倦五一。 汪應輟   明詩文家。字子宿﹐號青湖。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戶科給事中﹐以諫南巡被杖﹐出知泅州。明世宗立﹐召為原職﹐官終江西提學金事。卒於家﹐學者私溢清憲。著有《青湖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0三、《國朝獻征錄》卷八六。 崔桐   明詩文家。字來鳳﹐號東洲。揚州(今屬江蘇)人。鄉試第一﹐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編修。諫明武宗南巡﹐受杖奪俸。嘉靖中﹐以侍讀出為湖廣右參議﹐累把國子祭酒﹐禮部右侍郎。詩文均有時名。著有《南覽錄》、《東洲集》、《東洲續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延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三一、《明史》卷一七九。 王鳳靈   明詩文家。字應時﹐號筆峰。莆田(今屬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陝西副使﹐遷廣西參政﹐未赴即以謗罷歸。好激論天下事﹐為人所忌。死於倭難。平生勤於著述﹐但詩文多散佚。著有《筆峰存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九四。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