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明朝時期作家名覽(三) 陳﹖(1410─1473)   明文章家、學者。字晦德﹐又字剩夫、晦夫﹔晚居漳之五洲﹐號漳南布衣。鎮海衛(今福建龍海)人。年十七即自拔於流俗。到福州應試﹐聞考場防察甚嚴﹐待士無禮﹐不試而歸﹐不復事舉業。天順二年(1458)詣鬧上《程朱正學纂要》﹐下禮部議﹐侍郎鄒斡寢其事。歸閩潛思靜坐﹐篤志窮研程朱之學。其學術思想近於吳與粥﹐文章流傳不廣。著有《陳剩夫集》(即《布衣存稿》)。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八二、《明儒學案》卷四六。 胡居仁   明詩文家、學者。字叔心﹐又作淑心﹐號敬齋。余幹(今屬江西)人。聞吳與粥講學崇仁﹐往從之遊﹐遂絕意仕進。築室山中﹐四方來學者甚眾。督學聘主白鹿書院。布衣終身﹐卒年五十三歲﹐萬歷年間追溢文敬。詩文傳世不多﹐所作樸實無華﹐類其為人。著有《胡文敬集》。另著有《易象鈔》、《居業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 鄭文康(141─1465)   明詩文家。字時又﹐號介庵。昆山(今屬江蘇)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以父母相繼亡故﹐無意於仕進﹐遂棄職家居。枕藉經史﹐文思敏捷。《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意主勸懲﹐詞旨質直﹐頗近《擊壤集》體﹐而溫柔敦厚﹐藹然可捐﹐要不失風人之遺。文章亦不屑以修詞為工﹐而質樸之中﹐自中繩墨﹐較其詩尤勝。”著有《平橋稿》。生平事跡見《昆山人物志》卷二。 章綸(141─1483)   明詩文家。字大經﹐號拙齋。樂清(今屬浙江)人。正統四年(1439)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景泰初為儀制郎中﹐嘗上太平十六策。景泰五年(1454)因抗疏陳“修德彌災十四事”獲罪﹐下詔獄﹐榜掠慘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宮(英宗)狀。英宗復位﹐立釋之﹐擺禮部右侍郎。後與權臣石亨不睦﹐調任南京禮部﹐就改吏部。為侍郎二十年不得遷﹐請老去職。卒子家。溢恭毅。著有《章恭毅公集》(又稱《拙齋集》)﹐並集獄中所作詩為《困志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六二、《國朝獻征錄》卷三七。 沈彬   明詩文家。字原質﹐號蘭軒。武康沖浙江德清)人。正統七年(1442)進士﹐官至刑部郎中。天順五年(1461)得風疾﹐回籍養病﹐卒於家。享年五十九歲。居官以強幹著稱﹐不以詩文自鳴。著有《蘭軒集》。生平事跡見明張寧《方洲集》卷二九所作墓志銘。 陳宜   明詩文家。字公宜﹐一作字仲宜﹐號靜軒。泰和(今屬江西)人。正統七年(1442)進士﹐由工科給事中歷官兵部侍郎﹐曾出為應天丞。詩文平衍﹐但題材較寬泛。著有《靜軒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三。 姚瑩(1414─1473)   明詩文家。字大章。桐廬(今屬浙江)人。正統初鄉試第一﹐正統七年(144)會試又為第一﹐授吏科給事中﹐陳時政八事﹐英宗命立行之。景泰初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順七年(146)進禮部尚書﹐知貢舉。後改任吏部尚書。卒溢文敏。才氣宏遠﹐識見洞達﹔詩文非其所長﹐均有台閣余韻。著有《姚文敏遺稿》行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七、《國朝獻征錄倦二四。 商絡(1414─1486)   明詩文家、史學家。字弘載﹐號素庵。淳安(今屬浙江)人。正統間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正統十年(1445)進士。授修撰﹐進講經筵﹐升侍讀。都王監國﹐入參機務﹐景泰中官至兵部尚書。英宗復辟下獄﹐斥為民。成化初以故宮入閣﹐進謹身殿大學士。卒溢文毅。為人平粹簡重﹐寬厚有容。詩文多館閣應酬之作﹐不出當時牌緩之體。著有《商文毅集》(即《素庵集》)。另著有《讀資治通鑒綱目》、《蔗山筆巨》、《商文毅疏稿略》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六、《國朝獻征錄》卷一三。 倪進(1415─1479)   明詩文家。字克讓﹐號靜存。上元沖江蘇江寧)人。正統四年(1439)進士﹒授翰林編修。曾奉使朝鮮。天順初﹐累遷學士﹐主順天鄉試。因黜權貴之子﹐遂誣以罪﹐滴戍開平。憲宗詔復舊職﹐仕至南京禮部尚書c卒溢文信。其文步驟嚴謹﹐樸而不俚﹐簡而不陋﹐體近三楊麗無“台閣體”末流之失。有質有文﹐自成一家。著有《倪文信集》、(朝鮮紀事)。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X卷三六。 王恕(1416─1508)   明文章家、學者。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三原(今屬陝西)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寺左評事﹐進左寺副。遷揚州知府﹐天順四年(1460)超遷江西右布政使。入為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孝宗時進吏部尚書。卒溢端毅。歷仕中外四十余年﹐剛正清嚴﹐始終如一。其文章平實淺顯﹐下事雕飾﹐如其為人。著有《王端毅文集》、《王端毅奏議》﹐所著《玩易意見》、X石渠意見》亦收八文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二、《明儒學案》卷L﹕ 呂原(1418一1462)   明詩文家。字逢原﹐號介庵。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正統七年(1442)迸一士第二﹐天順初入內閣。任翰林學土忖以母喪歸﹐卒。溢文幫。不狺飽慼慼撰嶸K歐紜耙□燁□鰨□磺蠊□□勻瘓□小保ㄖ煲妥稹毒倉揪郵□啊肪砥擼□V□小督歿旨□罰塩礎堵牢拿□□罰□I掀絞錄<□睹魘貳肪硪黃比□Ⅰ豆□□粽髀肌肪硪蝗□? 岳正(川18一1472)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季方﹐號蒙利溜縣(今北京通縣)人。正統十三年。1448)會試第一﹐授編修。天11匝初改翰葉修撰﹒入內閣參預機務。件權臣石y夸﹒滴欽州同知﹐戍肅州。成化初夏為心撰﹒致仕卒﹒嘉靖中追溢文肅。博學能文章﹐其詩純是宋邵雍《擊壤集》一派﹐詩味不足。其文則高簡峻拔﹐追古作者。工書﹐畫葡萄稱為絕品。著有《類博稿》、《深衣注疏》、《類博雜言Z。生平事跡見《類博稿》附錄李東陽所作補傳、《明史》卷一七六。 彭孔堅(1418一﹖)   明詩人。字裡不詳。於弱冠從父命人邑校﹐習舉業。屢次應舉不第﹐貢入南京國子監。既而以薄宦罷歸﹐隱居於鄉裡。享年八旬以上。著有《逸窩詩集》。生平事跡見《逸窩詩集》自序。 卞榮(141一1487)   明詩人、畫家。字伯華。江陰(今屬江蘇)人。正統十年(1445)進士﹐官至戶部郎中。在景泰間盛有詩名﹐居郎署二一f‧年﹐朝騎方歸﹐持續乞詩者擁塞戶限﹐日應百篇。然大多應酬哀挽之作﹐率意而為﹐意境淺顯。其畫世稱“卞郎中畫”﹐名氣頗大。著有《卞郎中詩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三O。 葉盛(1420─1474)   明詩文家、學者。字與中。昆山(今屬江蘇)人。正統十年(1445)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景泰時耀右參政﹐督晌宣府。英宗復辟﹐遭父憂﹔天順二年(145)召為右企都御史。成化三年(1467)入為禮部侍郎﹐卒溢文莊。清修積學﹐尚名檢﹐薄嗜好﹐家居出人常徒步。歷仕四朝﹐久為言官﹐關心邊政。著有《蔡竹堂稿》、《葉文莊奏疏》、《水東日記》腑T□笳哂扔忻□F洹獨粗裉檬檳俊芬嚶寫□盡I□絞錄<□睹魘貳肪硪黃咂摺Ⅰ豆□□漬髀季耄□薉 王佐(142─1505)   明詩人。字汝學﹐號桐鄉。臨高(今屬海南)人。早年受業於丘港﹐正統十二年(144)舉於鄉﹐歷官高州、邵武。臨江同知﹐以久不升調辭舊鄉裡。與丘港、海瑞、張岳該並稱“海南四才子”、“四絕”。著有《雞肋集》﹐另著有《經籍目略》、《瓊台外紀》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八七。 丘4(1421─1495)   或作邱港。明代戲曲作家。字仲深。瓊山(今屬海南)人。正統九年(1444)舉於鄉。卒業太學。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翰林院﹐為庶吉士編修﹐預修《表宇通志》。成化元年(1465)﹐充經筵講習官﹐預修《英宗實錄》。進翰林學士﹐耀國子祭酒﹐十六年晉禮部侍郎。弘治元年(148)﹐預修《憲宗實錄》。弘治四年﹐把禮部尚書。著有《續通鑒綱目》、K大學衍義補j。《朱子學的》等﹔編著劇本有《伍倫全備記》、《投筆記》、《舉鼎記》、《羅囊記》等四種。代表作為《伍倫全備記》﹐以道學面目為南曲的風氣因此劇而癒盛。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一、#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項忠(142─1502)   明詩文家。字革臣。嘉興(今屬浙江)人。正統七年(1442)進士﹐授刑部主事。“土木之變”時曾羈留塞外飼馬﹐久之逃歸。仕至兵部尚書。卒溢襄毅。歸裡時曾結“搞李券英之會”﹐時人比之白居易的洛社。著有《藏史居集j。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一七八、《國朝獻征錄》卷三八。 韓雍(1422一1478)   明詩文家。字永熙。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以閻右徙實京師﹐落籍宛平(今北京豐台)。正統七年(1442)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景泰時播廣東副使。後因劾寧王得罪﹐勒令致仕。天順初復官﹐憲宗朝又坐累貶浙江右參政。以左金都御史率軍進擊大籐峽﹐破三百二十四個山寨。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致仕卒﹐正德間追溢襄毅。雖威行兩廣﹒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繪句為工﹐詩文仍時饒風骨﹐雜文亦高視闊步﹐氣象下凡。著有《襄毅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八、《國朝獻征錄》卷五八。 姚緩(1422─1495)   明詩文家、畫家。字公緩﹐號我庵﹐又號仙痴﹐晚號雲東逸史﹐人稱丹丘先生。嘉善(今屬浙江)人。天順八年(146)進士﹐授監察御史。成化初﹐出守永寧郡。解官歸﹐嘯詠於丹丘。其詩丈都頗有靈氣﹐但尚欠渾厚。著有《鼓庵集選》。生平事跡見(庵集選)所附墓志銘。 柯潛(142──1473)   明詩文家。字孟時﹐號竹巖。莆田(今屬福建)人。景泰H年(1451)舉進土第一﹐歷洗馬。天順初遷尚寶卿。憲宗即位﹐擺翰林學士。連遭父母喪﹐守制時終於家。遂於文章﹐性格高介﹐負詞林宿望。著有《竹巖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五二、《國朝獻征錄》卷一八。 沈律   明詩人﹐﹐土公貴﹐號青壁。平湖(今屬浙江)人。景泰二年(145)進士﹐官終監察御史。與其兄沈淙(字公禮)齊名﹐居父母喪﹐兄弟廬墓下﹐六年不肉食。著有《橋門漫稿》、《柏台新稿》。生平事跡見明祁順(糞J﹔I集)卷一所作哀辭、過延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四、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七。 郭登(﹖一1472)   明詩文家、軍事家。字元登。臨場(今安徽鳳陽)人。武定侯郭英孫。正統七年(1442)副靖遠伯王驟征麓Jig。景泰初以軍功封定襄伯。英字復辟﹐掌南京中軍都督府﹐尋滴甘肅。憲宗立﹐詔復伯爵﹐充任甘肅總兵官﹐石還掌神機營。卒溢忠武。其詩氣韻道上﹐格調沉雄﹐李東陽嘗以其為明朝武臣能詩之冠。著有《聯珠集》﹐另著有《春秋左傳直解》。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一七三、4國朝獻征錄》卷一O。 王越(142或1426一1498)   明詩文家、將領。字世昌。溶縣(今河南濬縣)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御史﹐出按陝酉。天順年間擺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歷官兵部尚書﹐總制大同及延綏甘寧軍務。凡三出塞﹐收復河套失地﹐身經十余戰﹐功勛卓著﹐封威寧伯、早年即涉書史﹐有大略﹐成名後攀結太監汪直﹐後又依李廣﹐為士論所輕。卒溢襄敏。在行伍中每以吟詩作文明志﹐為詩選家沈德潛稱譽的“發為胡布吹作雪﹐心因烽火煉成丹’“即其所作。著有《王襄敏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一、《國朝獻征錄》卷一O。 朱樸   明詩人、畫家。字元素﹐號西郊。海鹽(今屬浙江)人。布衣終身。性耽詩﹐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吟詠﹐曾加入小流洲詩社﹐為“流洲十老”之首。其詩雖未完全擺脫摹擬之跡﹐但近體以格調清越見長﹐是較典型的苦吟詩人。畫長於雲林小景。著有《西抓詩集》。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丁簽卷一四。 鐘同(142─1455)   明詩文家。字世京﹐號待時。永豐(今屬江西)人。鐘復子。景泰二年(145)進士﹐次年授貴州道監察御史。景泰五年上疏論時政﹐兼及復儲事﹐與章綸同下詔獄。後帝封巨挺就獄中杖之而死。成化年間追溢恭憨。在獄中所作詩文﹐稿藏於章結枕畔﹐為獄卒竊去﹐僅存文章四篇﹐編為《章恭憋遺文》﹐附刊於其父《雲川集》之後行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六二。 劉昌(1424──1480)   明詩文家。字欽漠﹐號棕園。吳縣(今屬江蘇)人。正統九年(1444)進士。歷官南京工部主事、河南提學副使﹐遷廣東參政。少即博覽群典﹐讀書嘗過目不忘。為文才思華贍﹐言詞爾雅。振筆千言﹐若有余裕﹐詩律尤溫麗﹐稱一時作者。著有《甘怊曊L7鍰a貳13□╦、《嵩台》、《越台》、《岳台》諸集及筆記《懸筒瑣談》﹐編刻《中州名賢文表b。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九九、《吳中人物志》卷七。 沈果   明戲曲作家。字練川。嘉定(今屬上海)人c生卒年不詳。明成化年間(146一1487)前後在世。明呂天成《曲品》說﹕“沈練川名重三陵﹐才傾萬隊紀遊適則逸趣寄於山水﹐表勛獻則雄心暢於幹戈。元老解頤而進後﹐詞豪授指而擱筆。”著有傳奇《四節記》(一作《四遊記》﹐《明清傳奇鉤沉》輯有佚曲一支)、《千金記》、《還帶記》三種﹐後兩種今存﹐以《千金記》最著名。《傳奇匯考標目》增補本著錄有《﹔防滲記》﹐不詳何據﹐今佚。生平事跡見《同治廣信府志》。 姚茂良   明戲曲作家。寧靜山。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約成化前後在世、著有《合壁記》﹐倪另有《金丸記》、《雙忠記6、《精忠記》﹐今存。明呂天成《曲品》評《精忠記》說﹕“此武穆事﹐詞簡凈﹐演此令人憤裂。”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低三。 沈齡   明戲曲作家。一名受先﹐字壽卿﹐又字元壽。嘉定(今屬上海)人。約成化前後在世。善書法﹐工畫竹﹐精音律。曾客大學士楊一清家。武宗南巡﹐幸楊一清家﹐屬撰《四喜傳奇》﹐選絕慧者習之﹐隨撰隨習﹐一夕而成。明旦令奉﹒武宗喜﹐問誰所為﹐一清以對。召齡欲官之﹐不受而歸。著有《練塘詩草》。傳奇有《商路三元記》、《馮京三元記X、《銀瓶記》、《嬌紅記》、《龍泉記》、《四喜記》。呂天成《曲品》評其曲謂﹕“蔚以名流﹐雄乎老學﹐語或嫌於湊插﹒事每近於迂拘﹔然吳優多肯演行﹐吾輩亦不厭棄。”六劇中前兩種今存。生平事跡又《乾隆嘉定縣志》卷一O。 張E(1425─1487)   明詩文家、書法家。字汝粥﹐號東海。華亭(今刓慰暀s□┤恕3苫□□輳?1466)進士﹐授兵部主事。遷南安知府﹐謝病歸。自幼穎拔﹐善詩文﹐工草書。其詩信手縱筆﹐多不屬草。與李東陽、謝鋒友善。著有《東海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八七。 楊守陳(1425─1489)   明詩文家。字維新﹐號鏡川。郭縣(今屬浙江)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選庶吉士﹐孝宗嗣位﹐遷吏部右侍郎。上章乞解部務﹐以本官兼詹事府﹐專事史館。卒溢文領。與其弟楊守肚學行相坪﹐曾對掌兩京翰林院﹐人尤艷稱之。詩文俱有時名﹐詩格深穩﹐為台閣體作者之一。著有《晉庵》、《桂坊》諸稿﹐後合為《楊文築集》行世。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國朝獻征錄》卷_八。 劉傅   明詩人。字原博﹐號草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父祖皆以醫術得官。八歲賦《溝水詩》﹐目為神童。宣德時以文學征﹐有言其善醫道者﹐授惠民局副使﹐調太醫院吏目。恥以醫自名﹐日吟詠為事。其詩初學酉昆體﹐後更奇縱。與湯輸勛、蘇平等號“景泰十才子”﹐並為盟主。經歷“土木之變”﹐忠憤排惻之情時見於詩﹐亦頗有足取者。著有《草窗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七八。 沈愚   明詩文家。字通理﹐號峻們生。昆山(今屬江蘇)人。善行草﹐曉音律。業醫授徒以終。為“景泰十才子”之一﹐極受同輩推重。其詩“諸體皆清穩﹐而絕句尤矯矯軼群﹐在劉(禹錫)白(居易)之間”(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著有《貧籟集》、《吳獻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昆山人物志》卷五。 湯風動   明詩人。字公讓。淙(今安徽鳳陽)人。開國功臣湯和曾孫。為諸生﹐由巡撫周忱薦於朝﹐授錦衣千戶。曾遠赴沙漠通問被俘的英宗。成化年間﹐分守延綏孤山堡﹐戰死。工吽慼撚姻k蠱闢□肓醪□7掌降瘸□停□擰熬疤┤□拋印薄V□小抖□□□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歡□□Ⅰ豆□□漬髀肌肪砦濉? 沈鯨   明戲曲作家。字涅川﹐一作塗川。平湖(今屬浙江)人。成化年間任嘉興知事。今有傳奇四種存世﹕《易鞋記》(一名《分鞋記》)、《青瑣記》、《統絹記》、《雙珠記》。生平事跡見《傳奇匯考標日》、《萬歷興化縣志》卷七。 童軒(1425一1498)   明詩文家。字上昂。邵陽(今江西波陽)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憲宗時以副都御史提督鬆潘軍務。官至南京吏部尚書。為人廉介寡合﹐好學不倦。《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其人品本為高潔﹐其詩亦雅淡絕俗。然在明代不以詩名﹐殆正德以後﹐北地(李夢陽)信陽(何景明)之說盛行﹐寥寥清音﹐不諧俗尚故耶。”著有《清風亭稿》、《枕□集》﹐前者今有傳本。另著有《紀夢要覽》、《海岳涓談》、《諭蜀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三六。 張寧   明詩文家。字靖之﹐號方洲。海鹽沖屬浙江)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授禮科給事中。天順中與都指揮武忠出使朝鮮﹐曾與館伴登太平館樓﹐頃刻成七言長律六十韻。憲宗時出為汀州知府﹐在任以簡靜為治。以病免歸﹐居家三十年而卒。以才高素負志節﹐久居諫垣鬱鬱不得志。其文磊落可觀﹐詩則頗雜浮聲﹐殆由才調縱橫﹐不耐沉思之故﹐然亦無萎弱之態。著有《方洲集》、《方洲雜言》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OO 彭澤   明詩人。字民望﹐號者葵。攸縣(今屬湖南)人。景泰七年(1456)舉人﹐除應天府通判。詩學唐人﹐風調道上﹐七言律詩尤為擅場﹐是正統、景泰間不可多見的詩人。著有《老葵集》﹐傳本少見。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乙簽卷一九。 文洪   明吽撰珝nW止Υ螅□畔K亍3□蓿n窠□賬罩藎┤恕3苫□□輳?1465)舉人﹐官深水教諭。其子文林、其孫文徽明並有時名。以名德見重﹐不以詩見長﹐曾自序其詩雲﹕“如春山早騖﹐初出深谷﹐舌弱語澀﹐不能成聲。”著有《括囊稿》、《灤水集》。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丙簽卷四。 劉ffi(1426─1490)   明詩文家。字叔溫﹐號古直。壽光(今屬山東)人。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天順中歷右中允﹐侍講東宮。憲宗即位遷太常卿﹐成化十年(1474)進吏部左侍郎﹐帝每呼為“東劉先生”﹐尋進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曾斥權臣萬安(萬貴妃之父)負國無恥﹐為其所中傷﹐具疏乞休。卒溢文和。成化年間萬安等朋比亂政﹐劉翎尚能執正﹐但頗喜談論﹐為人目為狂躁。朱彝尊《明詩綜》批評其詩率意塗寫﹐不事剪裁﹐蓋肖其為人。著有《劉古直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六八、《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何喬新(1427─1502)   明詩文家。字廷秀﹐號椒丘。廣昌(今屬江西)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官南京禮部主事﹐奔父喪歸裡。成化四年(1468)遷福建副使﹐升河南按察使。成化十六年撰右副都御史。孝宗嗣位﹐出為南京刑部尚書。致仕年。正德中溢文肅。歷仕中外﹐多著政績﹐氣節剛方﹐然不以文章名。藏書多達三萬余帳﹐皆手自校勘。著有《椒丘集》、《周禮集注》、《勛賢流期錄》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三、《國朝獻征錄》卷四四。 沈周(142一1509)   明詩文家、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父祖均為隱士。少從邑人陳盂賢遊﹐年十一遊南京﹐作百韻詩上巡撫。及長﹐郡守欲薦賢良﹐決意隱遁終身。以奉母不遠遊﹐居恆厭入城市。書無所不覽﹐文摹《左傳》﹐詩學白居易、蘇武、陸茼M□址祿僕□帷S裙□諢□□□埔□10淖雒鰲3鷯23莆□魎拇蠹遙□勒咭雲湮□魘賴諞弧V□小妒□錛□罰□碇□斜始恰犢妥□攣擰貳Ⅰ妒□鐫蛹恰返取I□絞錄<□睹魘肪□□虐恕Ⅰ豆□□漬髀肌肪懟□晃濉? 黃孔昭(1428─1491)   明詩文家、學者。初名黃吸﹐以字行﹐更字世顯﹐號定軒﹐晚號洞山迂要。太平(今浙江溫嶺)人。天順四年(1460)進士﹐授屯田主事。成化九年(147)進文選郎中﹐滿九年始擺右通政。官終南京工部有侍郎。嘉靖中追溢文毅。嗜學敦行﹐與謝絕等友善﹐並為士林所宗。著有《定軒存槁》﹐又與謝擇合編《赤城論諫錄》及《赤城集》。生平事跡見明謝鋒《桃溪凈稿》卷一四所作墓志銘、張邦奇《靡侮軒集》卷四所作墓碑銘、《明史略一五八、《國朝獻征錄》卷五三。 徐薄(1428一1499)   明文章家。字時用﹐號謙齋。宜興沖屬江蘇)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由編修累官華蓋殿大學士。居內閣十二年﹐弘治十一年(149)以目疾乞歸。卒溢文靖。在翰林時即不以文學名﹐所作頗多應俗之文﹐結體平衍。其奏議最有特點﹐被認為“指事陳言﹐委曲懇至﹐具見老成憂國之憂”(《四庫全書總目》)。著有《謙齋文錄》。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一、《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陳獻章(1428─1500)   明理學家、詩人。字公甫﹐號石齋﹐學者稱白沙先生。新會(今屬廣東)人。正統十二年(144)舉人﹐以薦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數薦不起。從學者眾﹐創白沙學派﹐以靜為主﹐開明代心學之先聲。為明前中期性氣詩派之代表作家。其詩效邵雍之“擊壤體”﹐所論亦主乎以自然見道﹐以為“開圓萬象﹐不離乎人倫日用﹐而見簿飛魚躍之機”﹐故詩亦無所不可寫﹐均可以會通於大道。著有《白沙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 魏增   明詩人。字達卿﹐號雲鬆。都縣(今屬浙江)人。以貢生授石城訓導。弘治初年﹐秩滿還鄉﹐與鄉紳屠精、楊守隨等往還密切﹐為香會祭酒﹐以詩文相酬﹐前後共二十余年﹐受到同裡的推重。詩風清爽﹐但題材較窄。著有《雲鬆詩略》。生平事跡見《明詩紀事》了簽卷一五、《雲鬆詩略》所載序跋。 彭韶(1430─1495)   明詩文家。字鳳儀。莆田(今屬福建)人。天順元年(1457)進士﹐授刑部主事。成化H年(1466)以上疏件旨下獄。獲釋後遷郎中。把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孝宗時代何喬新為刑部尚書。致仕卒﹐溢惠安。持正立朝﹐秉節無私﹐公暇手不釋卷﹐詩文均有時名。其作雖沿台閣舊體﹐而醇深雅正﹐具有根抵﹐不同於神瘠而貌腴者。著有《彭惠安集》﹐另著有《政訓》。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三、《國朝獻征錄》卷四四。 徐不   明詩文家。字元一﹐或作原一。淳安(今屬浙江)人。天順元年(1457)進士﹐授兵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出為福建參政﹐遷市政使。改山東布政使。把副都御史﹐巡撫遼東。召為工部侍郎﹐進尚書。卒溢康稅。有詩名﹐其詩力學唐人。著有《余力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五O。 張悅   明詩文家。字時敏﹐號定庵。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天順四年(1460)進士﹐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成化中出為江酉企事﹐後歷仕浙江、四川、湖廣等地。召拜左金都御史。孝宗立﹐任吏部侍郎﹐遷南京右都御史。弘治九年(149)任兵部尚書﹐參讚機務。致仕卒﹐溢莊簡。詩文成就不高﹐著有《定庵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五、《國朝獻征錄倦四二。 張素   明詩人。字亨父﹐號滄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遷翰林修撰。為人恬淡自守﹐獨喜為詩﹐吽慼憬曩M□□簦□脛渭洌□□辰猿評罨陳礎17挪字蕖S□醬□18餃萆倨朊□□擰奧Χ□□鎩薄V□小恫字奘□□貳I□絞錄<□睹魘貳肪磯□肆□? 閡掛(1430─1511)   明詩人。字朝英﹐或作朝被。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御史。成化八年(1472)招江酉副使﹐歷仕廣東、廣西、順天。孝宗時進右都御史﹐弘治七年(1494)為左都御史﹐弘治十三年為刑部尚書。正德初﹐太監劉謹擅權﹐辭歸。卒溢莊鼓。立身持正﹐吟詠非所留意。著有《閱莊滋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三、《國朝獻征錄》卷四四。 邵球   明戲曲作家。字文明﹐一說名弘(宏﹖)治﹐號半江。宜興(今屬江蘇)人。成化前後在世。明英宗時生員﹐一生任給事中。曉音律﹐工於作曲﹐尤精於奔。善論古人行誼﹐每有所契﹐則意氣躍然。有《樂善集》存於家。著傳奇《香囊記》﹐以《詩經》和杜甫詩句入曲﹐賓白亦是文語﹐實開有明戲曲驕儷派之先河﹐影響很大。生平事跡見《康熙宜興縣志》卷八。 周搭(1430─1518)   明詩文家、學者。字樑石﹐號翠渠。莆田(今屬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知廣德州。弘治初為四川參政﹐進右布政使。在任均有善政﹐操守清廉。立於家。與陳獻章友善﹐但觀點不同。文章格調高古﹐雅健渾成﹐嘗自作絕句稱“老去歸平淡﹐時人或未知”。著有《翠渠摘稿》行世﹐另著有《書纂》等。主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明儒學案j卷四六。 羅倫(143─1478)   明詩文家。字應魁﹐改字彝正﹐號一峰。永豐(今屬江西)人。早年家貧樵牧﹒但挾書誦不輟。成化二年(1466)耀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因疏劾大學士李賢﹐滴福建市舶副提舉﹐不久復職。改任於南京﹐居二年引疾歸。築室金牛山中﹐四方從學者甚眾。嘉噬慞E縹囊恪N□爍照□□嫌諑杉海□□疵□□V□小兌環寮□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黃呔擰Ⅰ睹魅逖□傅退奈濉? t越(川引一1502)   明詩文家。字尚矩﹐號圭峰。寧都沖屬江西)人。少孤貧﹐奉母至孝。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翰林編修。明孝宗即位﹐遷右庶子﹐與王敞一同出使朝鮮。官至南京工部尚書。溢文博。李東陽評其詩文“大抵清峭簡潔﹐脫去塵俗﹐不為潔屈怪誕之語”(《懷麓堂集》“文後稿”卷二五)。著有《朝鮮賦》、《使東日錄》﹐詩文集名《董文博集》(別名《圭峰集》)。今均存。另有《朝鮮雜志》﹐實是《朝鮮賦》之自注﹐為人抽出別行﹐改題今名。生平事跡又《國朝獻征錄倦五二、《殿閣詞林記賂五。 馮蘭   明詩人。字佩之﹐號雪湖。余姚(今屬浙江)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改庶吉士。仕至江西提學副使。同邑謝遷以宰輔歸田﹐與其締姻﹐並日以詩札酬報﹐並集刊成《湖山唱和詩》二卷﹐較有影響。著有《雪湖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延訓《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請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八。 彭華(143─1496)   明詩文家。字彥實﹐號素庵。安福(今屬江西)人。景泰五年(1454)會試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由詹事遷禮部侍郎﹐入內閣。得風疾去。卒溢文思。性深刻﹐有城府﹐善窺人短。詩文為台間舊體﹐缺乏特點。著有《彭文思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六八、《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王鑄(143─1499)   明筆記作家。字元璃﹐號葦庵﹐別號夢蘇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大家﹐世力農﹐好學﹐尤熟於史。洪武初曾被征修《元史》。性剛直﹐布衣終身。一生主要居住於故鄉﹐有所見聞﹐即筆之。著有《寓圃雜記》。生平事跡見明吳寬(翁家藏集)卷七四所作墓表、《吳中人物志》卷九。 祝淇   明詩文家。淇又作棋﹐字汝淵﹐號夢窗。海寧(今屬浙江)人。以其子祝革貴﹐封刑部主事﹐余不詳。其詩頗受選家注意﹐七言絕句有晚唐風韻。著有《履坦幽懷集》。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乙集。 史g(1434─1496)   明詩文家。字明古﹐號西村。吳江(今屬江蘇)人。系建文時著名人物史仲彬曾孫。隱居不仕﹐留心經世之務﹐王恕巡撫江南﹐聞名而延見。於書無所不讀﹐尤長於史。好著古衣冠﹐曳履揮庫﹐望之者以為仙。其文究悉物情﹐練達時勢﹐多關乎國計民生。詩無俗韻﹐但成就遜於文。著有《西村集》。生平事跡見《吳中人物志》卷九、《國朝獻征錄》卷─一六。 吳寬(143──1504)   明詩文家。字原博﹐號的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早年為諸生即有文行。成化八年(147)會試、廷試均為第一﹐授翰林修撰﹐侍明孝宗於東宮。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侍讀學士。弘治八年(1495)耀吏部右侍郎﹐弘治十六年進禮部尚書。卒於任所﹐溢文定。學有根抵﹐在館閣三十年﹐制作多出其手。學宗蘇氏﹐字體亦酷肖之﹐頗受時人重視。《明史》稱其“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於書無不讀﹐詩文有典則。”其時李東陽為首的“茶陵詩派”正活躍於館閣﹐吳寬被視為其羽翼。黃宗益《明文案序》雲﹕“成(化)弘(治)之際﹐西涯(李東陽)雄長於北﹐的庵、震澤(王鰲)發明於南﹐從之者多有師承。”著有(翁家藏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國朝獻征錄》卷一八。 黃仲昭(1435─1508)   明詩文家。原名黃潛﹐以字行﹔號退巖居士﹐學者稱未軒先生。莆田(今屬福建)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編修。與章檢、莊族同諫元夕張燈﹐摘湘潭知縣﹐在道改南京大理評事。弘治元年(1488)授翩潘i嵫□鶚攏□彌□偈杵蛐蕁>蛹胰帳輪□觶□友□呷罩淞V□小獨蔥□□罰□嚶小棟嗣□ㄖ盡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黃呔擰Ⅰ豆□□漬髀肌肪戇肆□? 謝鋒(1435一1引0)   明詩文家、學者。字鳴治﹐號方石。太平(今浙江溫嶺)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弘治三年(149)招南京國子監祭酒。謝病家居近十年﹐又起為國子監祭酒。引疾歸﹐卒溢文肅。經術湛深﹐為文章有體要。著有《桃溪凈稿》﹐另著有《赤城論諫錄》(與黃孔昭同編)、《伊洛淵源續錄》、《赤城新志》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六三、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文後稿”卷二0所作神道碑。 陸容(143一1497)   明詩文家。字文量﹐號式齋。昆山(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官兵部職方郎中﹐累遷浙江右參政。以件權貴罷歸﹐卒子家。與張泰、陸代齊名﹐並稱“婁東三鳳”。工詩文﹐嗜書籍。文章以潔雅順暢為長﹐詩則恬淡工致。著有《式齋集》﹐另著有筆記《寂園雜記》。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八四。 劉大互(1436一化朽)   明詩文家。字時雍﹐號東山。華容(今屬湖南)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職方郎中。弘治間治黃河﹐受到孝宗嘉獎。移疾歸﹐築東山草堂﹐讀書其中。弘治十五年(1502)拜兵部尚書﹐尤見親信。武宗立﹐乞歸。正德三年(1508)﹐太監劉道假以他事逮系詔獄﹐戍肅州﹐後赦歸。劉謹敗﹐復官致仕。卒溢忠宣。為人廉謹平易﹐《明史》本傳稱“其被逮也﹐方鋤菜園中﹐入室攜數百錢﹐跨小驢就道”。著有《東山詩集》、《劉忠宣公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三八。 莊系(1437一1499)   明詩文家、學者。字孔腸﹐號木齋﹐又號臥林居士﹐學者稱定山先生。江浦沖屬江蘇)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翰林檢討。因諫內廷張燈﹐滴桂陽判官。改南京行人司副。以丁憂去職。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後丘港當國﹐強起之﹐仍復故職﹐俄遷南京吏部郎中。以老病罷歸。天啟初追溢文節。嗜古博學﹐其學以主靜為宗﹐其詩全作宋邵雍《擊壤集》之體﹐頗受世人嗤點。著有《定山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九、《明儒學案》卷四五。 張元預(1437─1507)   明詩文家、學者。字廷祥﹐號東白。南昌(今屬江西)人。五歲即能詩。天順四年(146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預修《英宗實錄》﹐與持政議不合﹐引疾家居﹐講求性命之學二十年。弘治初﹐召修《憲宗實錄》﹐書成﹐以養母歸。武字立﹐播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入東閣。專典浩敕。卒於官﹐天啟時追溢文裕。曾為後輩譏為遼闊﹐詩文刻意摹擬宋儒﹐但僅得形似。著有《東白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明儒學案》卷四五。 賀欽(1437─1510)   明詩文家。字克恭﹐號醫閻。定海(今浙江舟山)人。以戍籍隸遼東廣寧衛(今遼寧錦州附近)。成化二年(146)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因大旱上章極諫﹐尋告病歸。從陳獻章學﹐構小樓讀書其中﹐杜門十余年。著有《醫閻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 章微(1437─1522)   明詩文家、學者。字德觀﹐號固然子﹐晚號授濱遺老﹐學者稱楓山先生。蘭溪(今屬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會試第一﹐改庶吉士﹐次年授編修。因諫元夕張燈﹐貶臨武知縣﹐未行﹐改南京大理左評事。自福建企事任上力求致仕。講學楓木山中二十余年。弘治十六年(1503)征為南京國子監司業。致仕卒。溢文鎮。著有《楓山集》、《楓山語錄》。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九、《國朝獻征錄》卷三六、阮鸚《桲佷}瞎□昶住貳? 彭教(143─1480)   明詩文家。字敷五﹐號東遊。吉水(今屬江西)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進侍講。卒於官。詩文題材頗窄。著有《東派遣稿》(又名《彭狀元文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HO。 鄭紀(1439─1508)   明文章家。字廷綱﹐號東園。仙遊沖屬福建)人。天順四年(1460)進士﹐累官太常卿。明武宗在東宮﹐采帝王言行各繪圖作讚﹐名為《聖功圖》以進。官終南京戶部尚書。致仕卒。平生為文無宿構﹐不易稿。寫罷為人持稿去亦不復問。入翰林後曾歸臥屏山讀書二十余年。著有《歸田錄》、《東園文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三一。 謝復(1441─1505)   明詩文家、學者。字一陽﹐晚年卜居西山之麓﹐學者稱西山先生。祁門(今屬安徽)人。聞吳與粥倡道﹐棄科舉而從之遊。身體力行﹐務求自得。居家孝友﹐喪祭冠婚﹐悉遵古禮。著有《西山類稿》。生平事跡見《明史略二八二、《明儒學案》卷二。 吳文度(144─1510)   明詩文家。字憲之﹐號文石。晉江(今屬福建)人﹐家於江寧(今江蘇南京)。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龍泉知縣﹐征為南京御史。遷汀州知府。弘治中﹐歷仕江西、山西、河南。正德三年(150)進南京右都御史﹐改南京戶部尚書﹐致仕卒。為官清廉有操守。著有《交石類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三一。 陶輔(1441一﹖)   明文學家。字廷迅﹐號夕川老人﹐又號安理齋、海萍道人。鳳陽(今屬安徽)人。其祖先曾以軍功封大同伯﹐本人因襲封應天衛指揮﹐然“薄武藝而不事﹐專志於經史翰墨間”﹐“又不苟於時”﹐遂致仕家居。著有《桑榆漫志》、《四端通俗詩詞》、《蚓竅清娛》、《夕I﹔1詠物詩》及文言小說集《花影集》。生平事跡見《百Ji書志》、張孟敬《花影集序》。 戴冠(144─1512)   明詩文家、學者。字章甫﹐號增纓。慶洲(今江蘇蘇州)人。少穎敏篤學﹐刻意為古詩文﹐博覽無所不學﹐然八舉不中﹐弘治初以選貢授紹興府學訓導。罷歸後潛心著述。戴氏以“好古篤學﹐淹貫百家”﹐受尚書王恕推重﹐嘗訪以時務。其文章奮迅凌新﹐大學士李東陽深愛之。著有筆記(纓亭筆記)。家藏詩文集數十卷﹐未傳。另著有《禮記集說辨疑》、《讀史類聚》、《通鑒綱目集覽精約》、《經學啟蒙》等著。生平事跡見明文微明《莆田集》卷二七所作傳、陸繽(纓亭筆記序)。 張並(1442──1517)   明詩文家。字啟昭﹐號柏崖。南城(今屬江西)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元年(1488)遷庶子﹐調南京工部員外郎。弘治十五年為禮部尚書。正德初以懺太監劉謹﹐謝病歸。卒於家。嘉靖初追溢文信。詩文多應酬之作﹐成就不高。著有《張文位集》(即《柏崖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 倪岳(144─1501)   明詩文家。字舜咨﹐號青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上元沖江蘇江寧)。倪謙子。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編修。弘治中累宮禮部尚書﹐又改任南京吏、兵二部尚書﹐還朝任吏部尚書。卒溢文毅。文思敏捷﹐博綜經世致用之學。居官不拘名譽﹐控政平九。其文章浩瀚流轉﹐不屑為追章琢句之工。著有《青溪漫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三、《國朝獻征錄》卷二四。 朱存理(1444─1513)   明詩文家、書畫鑒賞家。字性市﹐號野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博學工文﹐聞有異書﹐必訪求之。曾館於王氏家﹐被稱為“勞門一老儒”(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六)。布衣以終。著述繁富﹐精於書畫鑒藏﹐有詩名。著有《樓居雜著》、《野航詩稿》、《野航文稿》﹐另編著有《鐵網珊瑚》、《吳郡獻征錄》、《施孝錄》、《鶴岑隨筆》等。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朱凱   明詩文家、畫家。字堯民。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活動於弘治、正德間﹐與同裡朱存理齊名﹐均工詩畫﹐人稱“二朱先生”。著有《堯民集》﹐未見傳本。另著有《同曲紀遊詩》﹐今存。生平事跡見《列朝詩集小傳》雨集。 程敏政(1445─1499)   明詩文家。字克勤﹐號空墩。休寧(今屬安徽)人。十歲即以神童薦﹐詔讀書翰林院。成化H年(1466)進士﹐授編修﹐直講東宮。弘治元年(1488)為人所構﹐勒令致仕。五年後復官﹐尋改太常卿兼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後以主會試被誣為出賣考題﹐下獄﹐尋又勒致仕。出獄卒。以學問該博﹐著述繁贍著稱﹐頗有聲望﹐但又一再受到傾軋﹐故持論時見偏頗。《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其文格亦頗頹唐﹐不出當時風氣。詩歌多至數千篇﹐尤多率易﹐求其警策者殊稀。”著有《量墩集》﹐另著有《宋遺民錄》、《新安文獻志》等﹐編有《明文衡》、《唐氏三先生集》、《詠史集》等總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三五。 文林(1445─1499)   明詩文家。字宗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微明父。成化八年(1472)進士﹐歷知永嘉、博平二縣﹐遷南京太僕寺丞。曾建言時政十四事﹐不報。告病歸。復起為溫州太守﹐卒於官。詩文均以質直平易為特點。著有《文溫州集》﹐另著有《琅邵漫鈔》。生平事跡見《吳中人物志》卷五、《文溫州集》附錄傳記。 馬中錫(1446─1512﹖)   明詩文家。字天祿﹐號東田。故城(今屬河北)人。成化十年(1474)舉省試第一﹐次年中進士﹐拜刑科給事中。兩劾萬貴妃之弟﹐兩遭杖責。出峞撒徶秝岔l□納攣鰨□秩宋□□砩僨淶戎啊T詒澂渴湯扇問保□蜊臘樟醯賴趁骯Υ□□□骱拗□□哪暇╘□渴湯桑□爸率恕S執□滌□□鄧土啥□□□□□。□猿□啥□渙福□□□瘛A醯臘埽□鷥□笸□□址蠲□蜓沽趿□鷚澹□橛謎懈□□茉鶼掠□::饋G□□妗讀諧□□□肺狡洹拔□撓婿斂牛□□浼附□S謔□裙□F勒呶狡涮甯裨繢嘈□耄□砣肓醭□洹18焦昝芍□洹薄J□□型硤啤T誆枇昱煞緱抑□保□蘢猿煞綹瘛F湓13隕10摹噸猩嚼譴□酚卻□杏誚瘛V□小抖□錛□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話似摺Ⅰ讀諧□□□〈□繁□□Ⅰ豆□□漬髀肌肪砦逅摹? 屠勛(1446一1516)   明詩文家。字元勛﹐號東湖。平湖(今屬浙江)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歷刑部郎中。遇有疑獄或事連權貴﹐部尚書便交其審理。弘治初為大理寺少卿﹐累遷副都御史。武宗立﹐進刑部尚書。引疾歸。卒溢康位。著有《屠康博集》(即《太和堂集》)。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四四。 桑悅(1447─1503)   明詩文家。字民修﹐號思玄居士。常熟(今屬江蘇)人。成化元年(1465)舉人。為文以奇古稱﹐鄙薄當時流行的翰苑文章。論詩亦倡導《離騷》及曹、阮等“激憤風雲”、“氣撼山岳”之作﹐批評台閣體作家柔熟和平的聲調﹐實為明中期七子派詩論之先導。著有《思玄集》及筆記《桑子庸言》。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六。 李東陽(144─1516)   明大臣、詩文家。字賓之﹐號西涯。祖籍茶陵(今屬湖南)﹐佔籍北京。出生於北京酉郊﹐自幼被稱為神童。天順六年(1462)中順天鄉試舉人﹐次年成進士﹐選庶吉士﹐任職於翰林院二十九年。弘治七年(1494)入內閣﹐次年參預機務。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尚書﹐文淵閣、謹身殿、華蓋殿大學士﹐為宰輔長達十五年。明孝宗臨終﹐遺命李東陽及劉健、謝遷輔政。正德八年(1513)致仕。卒贈太師﹐溢文正。為明代文壇重要人物﹐《明史》本傳雲﹕“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結紳者﹐楊士奇後﹐東陽而已”﹐“天下毅然宗之。”形成了以之為核心的“茶陵詩派”。作為台間體與“七子”之間的過渡﹐影響很大。其詩“原本少陵(杜甫)、隨州(劉長卿)、香山(白居易)以迫宋之眉山(蘇氏父子)﹐元之道園(虞集)﹐兼綜而互出之”(錢謙益《書李文正公手書(東把錄略)卷後》)﹐並非專宗一家﹐刻意復古。其文以典雅流麗為長﹐不為艱澀之語﹐但又講究法度﹐頗體現出台閣體的特點。平生著作宏富﹐朝廷典冊又多出其手﹐著有《懷麓堂全集》﹐主持編纂校訂《大明會典》、《歷代通鑒纂要》、《憲宗實錄》、《孝宗實錄》。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一、《懷麓堂集》附錄傳記年譜。 羅E(1447─1519)   明詩文家。字景鳴﹐號圭峰。南城(今屬江西)人。博學好古文﹐務為奇奧。年四十困豬生﹐輸粟入國學。成化未領京闌鄉試第一﹐明年舉進士﹐授編修。正德初遷南京太常少卿﹐攫南京吏部右侍郎。引疾致仕。嘉靖初溢文肅。其古文規撫韓癒﹐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詞﹐使人思之於言外。著有《圭峰集》、《類說i、《圭峰奏議》。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二七。 鄧庫(144─1524)   明詩人。字宗周﹐號東溪。宜章(今屬湖南)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行人。播御史。歷兩廣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官終蘇州巡撫。有詩名﹐其詩不事摹擬﹐純為抒發個人感受而作。著有詩集《東溪稿》。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三一。 張旭   明詩文家。字廷曙﹐號梅巖、陽堂主人。休寧(今屬安徽)人。成化十年(1474)舉人﹐歷任孝豐、伊陽、高明三縣知縣。其詩部潼H□洌□燒□捎錚□恢昧□紓□□□緋鱟勻唬蛔宰魘□傻□□□□簧擻謫飫□□案茄□o拙右祝□凍□旒□范澂恢琳摺保a端目餿□樽苣俊罰□N惱麓□治□λ字□鰲V□小睹費倚「濉貳I□絞錄<□睹鞔首鄣投□? 謝遷(144─1531)   明詩文家。字於喬﹐號本齋。余姚(今屬浙江)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弘治四年(1491)以少詹事人內閣參預機務。進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與劉健、李東陽同心輔政﹐見事機敏﹐稱為賢相。武宗即位﹐請誅太監劉道﹐不納﹐遂致仕。嘉靖中曾為手敕促起﹐入相僅數月﹐仍以老辭歸。卒溢文正。“所作詩文﹐大抵詞旨和平﹐惟倦倦寄江湖魏IM之思”(《四庫全書總目》)。其文集全稿嘉靖中毀於倭亂﹐僅存《歸田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一、《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李承芳(145一1502)   明詩文家。字茂卿﹐號東橋居士。嘉魚(今屬湖北)人。弘治三年(1490)進土﹐授大理寺評事﹐升寺副。以疾辭歸。與弟李承箕並稱“嘉魚二李”。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六八。 周旋(1450─1519)   明詩文家、學者。字克敬。慈溪(今屬浙江)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選戶科給事中﹐在戶科九年﹐頗有建樹。後出參廣藩。著有《西澳小稿》﹐另著有《杜詩質疑》、《慈溪志》、《東湖十詠》等。生平事跡見明張邦奇《靡悔軒集》卷八所作墓志銘與卷一二所作行狀、《國朝獻征錄》卷一九。 王鱉(145─1524)   明詩文家。字濟之﹐又字守溪﹔學者稱震澤先生。吳縣(今屬江蘇)人。成化十年(1474)鄉試﹐次年會試﹐俱為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杜門讀書﹐避遠權勢。弘治中遷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起為左侍郎﹐又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劉道專權﹐力求致仕。卒溢弮情S□Q□惺都闢□惱露□牛□槁勖□□□□鞔□鈑忻□陌斯晌模ㄊ蔽模┘搖V□小墩鷦蠹□貳Ⅰ豆盟罩盡貳Ⅰ墩鷦蟪□鎩貳Ⅰ墩鷦蠹臀擰返取F滸斯芍埔灞轡□鍛跏叵□母濉貳I□絞錄<□魑幕彰鰲妒刑錛□肪磯□慫□鞔□9跏厝省鍛蹺某扇□櫚投□濉Ⅰ睹魘貳肪硪話? 劉鴻   明詩文家。字雲表﹐號七星居士。泰和(今屬江西)人。居於七星拗。成化十三年(1477)舉人。屢上公車不第﹐遂放遊山水以終。其文格疏暢﹐詩則率意而成。著有《七星詩文存》。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五。 樑儲   明詩文家。字叔厚﹐號厚齋﹐晚號鬱洲。順德(今屬廣東)人。成化十四年(1478)會試第一﹐授編修。正德初進吏部尚書﹐掌詹事府。曾受太監劉控排斥﹐劉控誅﹐兼文淵閣大學士﹐人參機務。正德十年(1515)為首輔。寧王反﹐扈從親征。致仕卒﹐溢文康。享年七十七歲。平生不留意於詩文﹐傳世作品不多﹐體格亦不甚高。著有《鬱洲集》(或題為《鬱洲遺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O、《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張吉(1451─1518)   明詩文家、學者。字克修﹐號翼齋、默庵、。冶窩﹐別號古城。余幹(今屬江酉)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授工部主事﹐仕至貴州左布政使。屏絕人事﹐窮研諸經及宋儒之書。其文不雕章繪句﹐以平正通達見長。著有《古城集》、《陸學訂疑》等。生平事跡見《明儒學案》卷四六、《國朝獻征錄》卷一O 周東(﹖一1510)   明詩文家。字伯震﹐號而村。阜城(今屬河北)人。成化H十年(1484)進士﹐仕至大理寺少卿。正德五年(1510)往寧夏度屯田﹐敲撲慘酷﹐戍將衛卒皆憤怨。正值安化工反﹐遣卒殺於公署。詩文傳世不多。著有《雨村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七、《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五。 張詡   明詩文家、學者。字廷實﹐號東所。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戶部主事。以遭親喪隱居不仕。正德中﹐召為南京通政司參議﹐一謁孝陵即告歸。師事陳獻章﹐其學以自然為宗。卒年六十。著有《東所集》、《南海雜詠》﹐另編有《白沙遺言纂要》。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三、《明儒學案》卷六。 吳廷舉   明詩文家。字獻巨﹐號東湖。梧州(今屬廣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除順德知縣﹐在任十年﹐後歷仕成都、鬆江、廣東、江西、湖廣。世宗立﹐召為工部侍郎﹐旋改兵部﹐遷右都御史。議“大禮”勒致仕。卒﹐隆慶中追溢清惠。好薛琅、胡居仁學﹐尊事陳獻章。創東湖書院﹐積書萬卷。著有《西巡類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O一、《國朝獻征錄倦五二。 丁養浩(1451─1528)   明詩文家。字師孟﹐號酉軒。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進士﹐選行人。把御史。官至雲南布政使。詩文之名均不著﹐詩力學唐人﹐顯然與“七子”同調﹐但成就不高。著有《西軒效唐集錄》。生平事跡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五。 李承箕(1452─1505)   明詩文家。字世卿﹐號大醫。嘉魚(今屬湖北)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舉鄉試。往師陳獻章﹐有所感悟。歸隱黃公山不復仕。與其兄李承芳皆好學﹐並稱為“嘉魚二李”。著有《李大醫集》。生平事跡見《明史低二八三、《國朝獻征錄》卷─一四。 楊廉(1452─1525)   明詩文家、學者。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豐城(今屬江百)人。早以文行稱﹐舉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三年(1490)授南京戶科給事中﹐遷南京光祿少卿。正德初﹐歷順天府尹﹐招南京禮部右侍郎﹐就遷尚書。嘉靖二年(1523)致仕。卒溢文格。其父受業於吳廷紹門人胡九韶﹐少承家學﹐又與羅欽順善﹐為居敬窮理之學。詩文有時名﹐但“其詩多涉理路﹐文亦概似語錄”(《四庫全書總目》)﹐成就不高。著有《月湖集人生平事跡見《明史略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三六。 林俊(1452─1527)   明詩文家。字待用﹐號見素﹐晚號雲莊。莆田(今屬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曾上疏請斬妖僧繼曉﹐並罪中貴樑芳﹐以直聲震都下。弘治元年(148)插雲南副使。武宗時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世宗時官至刑部尚書。致仕卒﹐隆慶時追溢貞肅。歷事四朝﹐抗辭敢諫﹐以禮進退﹐始終如一。《四庫全書總目》雲﹕“俊為文﹐體裁不一﹐大都奇崛博奧﹐不沿襲台閣之派。其詩多學山谷、後山兩家﹐頗多隱澀之詞﹐而氣味頗能遠俗。”著有《見素集》、《西征集》。生平事跡見《見素集》卷首《林公編年紀略》及附錄墓志銘、《明史》卷一九四。 #if(1453─1508)   明詩文家、學者。字介夫﹐號虛齋。晉江(今屬福建)人。成化十三年(1477)舉鄉試第一﹐成化二十年進士﹐授禮部柯祭司主事。正德元年(1506)為江酉提學副使﹐力辭歸。萬歷時追說文莊。其學初主靜後主虛。著有《虛齋集》。另著有《四書蒙引》、《易經蒙引》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國朝獻征錄》卷七四。 祝李   明詩文家。字維貞﹐或作惟貞﹐號虛齋。海寧(今屬浙江)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工部。從工部侍郎徐貫赴蘇鬆治水﹐以功進員外郎。正德時曾任提學使﹐官終廣東左布政。乞歸﹐優遊著述以終。其詩文均為成化、弘治間台間體風范﹐應酬之作較多。著有《虛齋集》。生平事跡見明呂格《徑野集》卷二《送提學祝惟貞升廣東參政序》、《明史》卷八八。 揤d磺澹?145─1530)   明大臣、詩文家。字應寧﹐號送庵﹐又號石淙。安寧(今屬雲南)人﹐徙居巴陵(今湖南岳陽)。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中書舍人。遷山酉按察金事﹐以副使督學陝西。弘治十五年(1502)擺左副都御史﹐巡撫陝西﹐仍督馬政。正德初﹐總制三鎮軍務﹐進右都御史。為太監劉道誣陷下錦衣獄﹐李東陽等力救得解。劉道誅﹐拜戶部尚書﹐改吏部﹐兼武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致仕歸。嘉靖三年(1524)起為兵部尚書﹐總制陝西三邊軍務。後為張瑤等所構﹐去職﹐發背疽死。追溢文襄。平生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時人或比之唐代名相姚崇。詩文繁富﹐以題材廣見長。著有《石淙詩稿》﹐另著有《關中奏題稿》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八、《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黃砂(1455一﹖)   明詩文家。字公獻﹐號雪洲。儀真(今江蘇儀征)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累官江西右布政使。寧王朱寶場不法﹐諸司多為所制﹐獨不屈從。以治行第一升應天府尹。歷巡撫山東﹐官終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致仕。工詩文﹐詩多伉厲之響。著有《雪洲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延訓《本朝分省人物考低三0。 趙寬(1457─1505)   明詩文家、書法家。字栗夫﹐號半江。吳江沖屬江蘇)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歷任刑部郎中、浙江提學副使﹐官至廣東按察使。為文雄渾秀整﹐行草亦清潤。著有《半江集》。生平事跡見明過廷BM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O、《國朝獻征錄倦九九。 儲q(1457─1513)   明詩文家。字靜夫﹐號柴墟。泰州(今屬江蘇)人。九歲能屬文﹐成化十九年(1483)鄉試及明年會試皆第一﹐授南京考功主事﹐調吏部郎中﹐握太僕寺卿。正德年間﹐以劉道用事﹐引疾歸。後起為南京戶部左侍郎﹐卒於官。嘉靖時追溢文須﹜隉撐洬諡P逍蓿□槿蛔允亍315肜蠲窩簟10尉懊饗喑□停□涫□娣綠鍘10□□逄窨傷校黃湮囊嘟嘌龐兄隆V□舨襉婕□貳I□絞錄<□睹魘貳肪磯□□芰□Ⅰ豆□□漬髀肌肪磯□摺? 程指   明詩文家。字正之﹐號念齋。樂平(今屬江西)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平生刻意為詩文。家居時著有《東樓日錄》、《南樓日錄﹔﹐遊太學時有《屏嵐書屋稿》﹐官翰林時有《來英亭稿》﹐均散佚不存。今存《念齋集》。生平事跡見《念齋集》諸序及附錄。 石牆   明詩文家。字邦彥﹐號熊峰。蒙城(今屬河北)人。成化Th十三年(1487)與其兄石歡同舉進士﹐授檢討。正德改元﹐據南京翰林侍讀學士。明武宗遊宣府﹐上疏力諫。正德十六年(1521)拜禮部尚書。世宗立為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嘉靖二年(1523)致仕﹐歸裝僅樓被車一輛﹐都人嘆異。卒溢文隱﹐隆慶時改溢文介。詩文均平正通達﹐乃典型的“茶陵派”風格﹐極受李東陽推許。著有《熊峰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O、《國朝獻征錄》卷一五。 吳伊(1457─1519)   明詩文家。字克溫﹐號寧庵。宜興(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授編修。歷掌南京翰林院﹐拜南京禮部尚書。明武宗北巡﹐曾抗疏切諫。卒於官﹐溢文肅。詩文猶守明初舊格﹐無勾棘塗飾之習。文章局度春容﹐詩格亦復婚雅﹐往往因題寓意。著有《吳文肅摘稿》。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國朝獻征錄》卷三六。 朱誠泳(1458─1498)   明詩文家。號賓竹道人。明宗室。朱元灣子秦王來校玄孫。弘治元年(148)以鎮安工襲封為秦王。溢曰簡。自十歲起﹐就由母親陳妃教以唐詩﹐嗣位後日賦詩一篇﹐三十年不間斷。為人恭謹﹐嘗銘冠眼以自警。建正學書院﹐又另建小恁慼撰V嘆□W擁堋F涫□綣強滔鰨□□□型硤聘褚猓□肫涫憊莞籩鈄又□饔斜稹V□小侗鮒襉:□濉貳I□絞錄<□睹魘貳肪懟□渙□Ⅰ豆□□漬髀肌肪硪弧? 楊循吉(145─1546)   明詩文家。字君謙﹐號南峰。吳縣(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禮部主事。多病﹐好讀書﹐每得意手舞足蹈不能自禁﹐得“顛主事”名。弘治初致仕﹐結廬支刪山下﹐課讀經史。明武宗至南京﹐為伶人所薦﹐召賦《打虎曲》。晚歲落寞﹐益堅勵自好。一生著述繁富﹐或雲幾達千卷﹐被譏為“蕪累頗甚”(《四庫全書總目》)。然其讀書廣博﹐頗具才華﹐是明代中期較有影響的人物。論詩主“不當以格律體裁為論﹐惟求直吐胸懷﹐實敘景象”﹐實開公安、竟陵派先河。詩多近俚﹐文章不事摹擬﹐以學識深湛見長。著有《鬆籌堂集》、筆記《蘇談》、《吳中故語》等﹐另有《楊南峰全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六、《國朝獻征錄》卷三五。 傅連(1459─1515)   明詩文家。字邦瑞﹐號北潭。清苑(今屬河北)人。成化Th十三年(1487)進士﹐授編修﹐與修會典與《孝宗實錄》。正德六年(1511)為禮部尚書。以件權悻致仕。卒﹐嘉靖元年(1522)追盜文毅。為人清正﹐有古大臣風。詩文尚沿台閣之體﹐影響不大。著有《傅文毅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國朝獻征錄》卷三三。 都穆(1459─1525)   明詩文家、學者。字玄敬﹐號南境先生。吳縣(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投工部主事。官至禮部主客司郎中、大僕寺少卿。其父都鄧即為筆記小說作家。都穆以學問該博﹐用意精勤知名於時。雖不以詩文著稱﹐但於詩學頗為留意﹐所著《南境詩話》在七子詩派興起之前較有影響。文章以簡約練達見長﹐是較典型的明代筆記作家。著有《聽雨紀談》、《奚囊續要》、《都公談纂》﹐另著有《壬午功臣爵賞錄》、《史外類鈔》、《周易考異》等。生平事跡見明張千壘《名山藏》卷九五、《國朝獻征錄》卷七二。 楊廷和(145─1529)   明大臣、散曲家。宇介夫﹐號石齋。新都(今屬四川)人。楊慎父。年十二﹐舉於鄉。成化十四年(1478)先其父春成進士﹐改庶吉士﹐告歸娶﹐還朝﹐授檢討。正德朝累官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嘉靖初﹐以議大禮﹐削職為民。隆慶初復官﹐溢文忠。工散曲﹐著有《樂府遺音》﹐但刊本混雜於其子楊慎所作《升庵十五種吶﹐故論者每誤為楊慎所作。另著有《楊文忠公三錄》。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O、《國朝獻征錄》卷一五、《列朝詩集小傳》雨集。 邵寶(1460──1527)   明詩文家、學者。字國寶﹐號二泉。無錫(今屬江蘇)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授許州知州﹐官至戶部左侍郎。為當時名儒﹐重視實踐﹐不泥於古。為文推重兩漢﹐而不滿於當時之冗弱。著有《容春堂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八二。 顧清(1460─1528)   明詩文家。字士廉﹐號東江。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編修。劉道秉政﹐獨不與通﹐出為南京兵部員外郎。劉道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嘉靖初﹐以南京禮部尚書致仕。卒溢文信。學行端謹﹐批頎名節。詩清新婉麗﹐天趣盎然。文章簡練醇雅﹐自姻法度﹐是“茶陵派”中較有成就者。著有《東江家藏集》﹐另編著有《鬆江府志》、《傍秋亭雜記》等。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八四、《國朝獻征錄》卷三八 吳一鵬(146─1542)   明詩文家。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初﹐召拜禮部侍郎﹐進尚書。為權臣所忌﹐出為南京禮部尚書﹐致仕卒﹐溢文端。詩文均為台跤軚撚F□跋□氤刪筒淮蟆V□小段□畝思□貳I□絞錄<□睹魘貳肪硪瘓乓弧? 錢福(1461一1504)   明詩文家。字與謙﹐所居近鶴灘﹐因以為號。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弘治三年(1490)試禮部、廷試皆第一﹐授翰林修撰。少穎悟﹐詩文以敏捷見長。自登第後﹐名聲恆赫﹐遠近求詩文者無虛日﹐在民間影響深遠﹐與解結一樣都是受尊崇的才子。其詩多俚詞儷句﹐為選家所不取。著有《鶴灘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二一。 毛1(1461─1523)   明詩文家。字憲清﹐號白齋﹐晚號三江。昆山(今屬江蘇)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時﹐歷禮部尚書。世宗敬憚之﹐雖數件旨﹐思禮不衰。嘉靖二年(1523)以病乞歸﹐途中去世。溢文簡。著有《毛文簡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一九一、《國朝獻征錄低三四。 方良永(1461─1527)   明詩文家。字壽卿﹐號鬆醫。莆田(今屬福建)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授刑部主事﹐擺廣東金事。正德初因不附太監劉珍﹐勒致仕。劉道誅﹐起為湖廣副使。世宗即位﹐拜右副都御史。以疾致仕﹐卒溢簡肅。“其為文信筆揮灑﹐雖不刻意求工﹐而和平坦易﹐不事鉤棘。視後來摹擬塗飾之習﹐轉為本色。”(《四庫全書》總目))著有《方簡肅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O一、《國朝獻征錄》卷四八。 祝允明(1461─1527)   明詩文家、書法家。字希哲﹐生而技指(六指)﹐自號枝山。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早慧﹐五歲即能寫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稍長博覽群籍。弘治五年(1492)舉於鄉﹐正德十年(1515)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未幾﹐致仕後﹐玩世自放﹐往往出於名教外。其詩取材頗富﹐下擷晚唐﹐上薄六代﹔其文亦薄灑自如﹐不甚傍依門戶﹐而才氣自足。與唐寅、文微明、徐淔M潯懷莆□拔庵泄□堋被頡拔庵泄□拋印薄V□小痘承翹眉□貳Ⅰ蹲J霞□浴罰□碇□斜始竊又□爸救渦::怠毒懦□凹恰罰塩虺啤兌凹恰罰□Ⅰ端詹男S搿貳Ⅰ肚拔偶恰貳Ⅰ蹲W有⊙浴貳Ⅰ隊錒直唷貳Ⅰ逗萏浮貳Ⅰ噸竟致肌返取I□絞錄<□睹魘貳肪磯□肆□Ⅰ豆□□漬髀肌肪砥呶濉? 杭淮(1462─1538)   明詩人。字東卿﹐號雙溪﹐或作復溪。宜興(今屬江蘇)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正德間歷雲南提學副使﹐仕至右副都御史﹐致仕卒。與其兄杭濟並負詩名。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雙溪詩極其道煉﹐如繭絲抽自梭腸﹐似澀而有條理。正言尤擅場。”是“七子”詩派“同聲而應者”。著有《雙溪集》。生平事跡見《昆陵人品記》卷八、明張邦奇《靡悔軒集》卷六所作墓志銘、徐問《山堂革稿》卷九所作神道碑銘。 徐#(1462─1538)   明文學家。字子仁﹐號髯仙、九峰道人。華亭(今上海鬆江)人。六歲從兄居上元(今江蘇江寧)。少為諸生﹐然放任不諧於俗﹐遭誣黜落﹐遂肆力於詞翰。書畫詩文皆所善。所填南北詞﹐語語入律﹐頗有才情。武宗朱厚照南巡﹐令填新曲﹐極受稱賞﹐兩幸其家。扈從還京﹐屢命以官﹐因辭歸。與陳鋒齊名﹐稱為當時南京曲壇大手筆。著有(麗藻堂文集)、《中原音韻注釋》、《快園詩文類選》。戲曲作品有《三元記》、《枕中記》、《柳仙記》、《留鞋記》、《梅花記》、《種瓜記》、《兩團圓》、《繡孺記》(一說為薛近獎作﹐有人認為徐霖或另有一本)。生平事跡見《國朝獻征錄》卷─一五、《列朝詩集小傳》雨集。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