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金元時期作家名覽(四) 李孝光(1296─1348)   元文學家。字季和﹐號五峰狂客。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工古文。隱居雁盪山五峰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聲名日顯﹐泰不華以師事之。至正七年(1347)以秘書監著作郎召﹐進《孝經圖說》﹐帝大悅﹐賜上尊。明年﹐升文林郎、秘書監丞﹐卒於官。為文不趨世尚﹐以文章負名當世。《四庫全書總目》評曰﹕“元詩□靡者多﹐孝光獨風骨道上﹐力欲排突古人。樂府古體皆刻意奮厲﹐不作庸音。近體五言疏秀有唐調。七言頗出入江百派中﹐而俊偉之氣自不可遏。”著有《五峰集》六卷。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九O。 楊維幀(129─1370)   元詩文家。字廉夫﹐號鐵崖﹐又號鐵笛道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幼聰穎﹐日記誦數千言。父築樓於鐵崖山而使居之﹐聚書萬卷﹐悍能專心致學。登泰定四年(1327)進士﹐署天台尹﹐改錢清場監司令。十年不調。會詔修遼、金、宋三史﹐維板因著《正統辨》千余言﹐論說元繼宋為正統﹐遼、金不得列為正統。總裁官歐陽玄讀其文﹐嘆日﹕“百年後公論定於此也﹗”(《明史》卷二八五)將薦之而弗果。後調任江浙行省國務提舉﹐轉建德路推官。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混跡浙西山水間。又。許達識丞相﹐項雎韙s□□希□□矣行﹀詈闆2菪□籩釷□﹕D誚嶸稹6□喜趴≡□拍陝惱擼□□□槿鍘S胗蘭衛鈽9狻19╡秸龐輟10□僥噠□16□焦似攣□□撓眩□朧駝欏6拖幀6托盼□酵庥選F湮鈉□中郟□邢惹亓膠褐□瘢□遣┘□菏椋□蘢災□按牽□梢患抑□浴﹗端目餿□樽苣俊菲澇唬骸霸□□灸輳□嘈□巒□涮澹□崦謀□□□□嘈〈省N□∫院峋□皇樂□牛□似潯錐□□彌□□□鐘誶嗔□2□齲□鶯崤旁□□員俁F瑁□涓噠□蟯還□湃耍□湎掄咭嘍嘍槿□□□9飾牟燒沼騁皇保□齣□湔咭喔此鈉稹﹗敝□小抖□□蛹□貳Ⅰ短□鹿爬指□貳Ⅰ陡垂攀□□貳Ⅰ短□攣募□貳I□絞錄<□睹魘貳肪磯□宋濉? 謝應芳(1296─1392)   元詩人。字子蘭﹐號龜巢。武進(今屬江蘇)人。自幼篤志好學﹐為人耿介尚節義﹐留心性理之學﹐亦工詩文。順帝至順初﹐薦授三行清獻書院山長。阻兵不能赴﹐居吳之勞門﹐轉徙吳觀江上﹐築室鬆江之旁。教授之暇﹐以詩酒自娛。明洪武初﹐歸隱橫山﹐自號“龜巢老人”。年益高﹐學行益助﹐德望重於江南。《明史》本傳稱其“詩文雅麗蘊藉”﹐《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頗雅潔﹐文則多應酬之作”。著有《龜巢稿》十七卷﹐《思賢錄》五卷續一卷、《辨惑篇》五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元書》卷九一。 李材(約1297─1335)   元詩人。字子構。京兆(今陝西西安)人。詩才敏妙﹐所作多奇句。年十七時在大都(今北京)與趙孟傾同賦《海子上即事》(一作《都門春日》)詩﹐孟擷為之驚嘆﹐以為“雜於唐人詩中未易辨也”(《鬆雪齋集盯。嘗於聚會中人賦《十月桃》時﹐應聲吟妙句﹕“劉郎再來歲雲暮﹐王母一笑天回春。”一時無人能匹敵﹐“皆鉗口不作”。清顧嗣立稱其為“唐人中李長吉也”《元詩選》》。著有《子構集》。《元詩選》H集中錄其詩十一首。生平事跡見《元書》卷八九。 吳f(1297─1340)   元詩文家。字立夫。浦江(今屬浙江浦江)人。集賢大學士吳直方子。天資絕人﹐七歲能屬文﹐讀書過目成誦。延相七年(1320)﹐經名儒熊朋來、鄧文原、胡長孺以《春秋》舉上禮部﹐以議論不合禮官﹐返歸山中。四方學士慕其聲名﹐多負沒從之遊。監察御史許克學以茂才薦為饒州路長昔書院山長﹐未上而病卒於家。門人宋廉等私澆田淵穎先生﹐井為編詩文集《淵穎集》十二卷傳世。黃俗稱﹕“萊之文嶄絕雄深﹐類秦漢間人所作。”(《元史》本傳)《四庫全書總目》雲﹕“萊與黃清、柳貫並受業於宋方風﹐再傳而為宋諫﹐遂開明代文章之派。故年不登中壽﹐身未試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負詞宗之目﹐與港、貫相均。”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八一、《淵穎集》卷末附錄宋臃所撰《淵穎先生碑》等。 張簡   元詩人。字仲簡﹐號雲丘道人﹐又號白羊山樵。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初師張雨為道士﹐隱居鴻山。元季兵亂以母老歸養﹐遂返儒眼。明洪武三年(1370)薦修《元史》。工詩﹐能書畫。顧被謂其“作詩淡雅﹐有陶、韋風”(《草堂雅集》卷一H)。《西湖竹枝集》謂其“詩工韋、柳﹐翰墨無俗氣﹐而暗合書法﹐自詩名益著﹐而字畫因之而並行”。《元詩選》三集輯有《雲丘道人集》一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 張星   元明之際詩人。字光迅﹐號一笑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師事虞集﹐得其詩法﹔又為張翡知賞。元至正間﹐任江浙行省參謀軍府事﹐遷左司員外郎﹐行樞密府判官。張士誠禮致之﹐縣堅辭不就。與周伯溫、楊維檢輩交遊最善。明太祖征之至京﹐憫其老﹐曰﹕“可閒矣﹗”厚賜遣歸。遂自號可閒老人。倘佯西湖山水間﹐日以詩酒自娛﹐超然物表。年八十三卒。其詩舊稿散佚已多﹐明正統元年(1436)﹐楊士奇搜得其殘卷序而刻之﹐為《可閒老人集》四卷。別本題作《張光粥詩集》(有H卷和七卷兩種)。清顧嗣立《元詩選》則作《廬陵集》﹐錄其詩一百九十五首。《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才縱逸”﹐“或不免於頹唐”﹔但不少篇章“皆蒼莽雄肆﹐有沉鬱悲涼之慨”﹔宮詞諸作“不獨詠古之工﹐且足備史乘所未載”。生平事跡見元劉仁本《羽庭集》卷六《一笑居士傳》、《明史》卷二八五。 全3自   元詩人。字德原﹐一作道原﹐號青村。義烏(今屬浙江)人。嘗受經於許謙﹐學文於黃滑。為虞集、柳貫所知﹐交薦於朝﹐皆辭不赴﹔明洪武初﹐州郡辟召﹐亦堅拒之。隱居教授青村﹐從容雲山水石間以終。《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格清和婉約﹐雖乏縱橫排益之才﹐而格調春容﹐自諧雅度”。著有《青村遺稿》。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元詩選》H集。 貢師$(1298─1362)   元詩文家。字泰甫。宣城(今安徽宣州)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授太和州判﹐改朗縣丞﹐擺翰林應奉﹐除紹興路推官。復入為翰林應奉﹐遷宣文閣授經郎﹐累拜監察御史。至正十四年(1354)﹐除吏部侍郎﹐改兵部。除浙西都水庸田使﹐尋拜禮部尚書﹐遷平江路總管。歷兩浙鹽運使、江浙參政﹐至正二十年﹐除戶部尚書﹐分部閩中。二十二年﹐召為秘書卿﹐行至海寧卒。詩文甚多﹐著有《玩齋集》。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八七。 朱希晦(﹖一約1370)   元詩人。樂清(今屬浙江)人。元季有詩名。遭至正之亂﹐避地所至﹐遍遊名山勝境。元末隱居瑤州﹐與吳志淳、趙彥銘遊詠雁盪山中﹐時稱“雁山三老”。明初﹐有薦於朝者﹐命未至而卒。所居日“雲鬆巢”﹐因以名集。《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曰﹕“五言詩氣格頗清﹐而邊幅少狹﹐興象未深﹐數首以外﹐詞旨略同。七言稍為振拔﹐古體又勝於近體﹜晼撈懞飫寣憤e□閿淞督D稀芬患□﹗薄對□□ 肺郊□脅環□丫洌□扒謇黽蛄粒□燒裉迫艘畔□薄V□小對撲沙布□啡□懟I□絞錄<□對□欏肪砭? 周伯椅   元詩人。字伯溫﹐號玉雪坡真逸。饒州(今江西波陽)人。自幼從父宦遊京師﹐入國學為上舍生﹐以蔭授將仕郎南海縣(今屬廣東)主簿。三轉為翰林修撰﹐同知制法﹐深為順帝所知遇。至正初﹐起授經郎﹐兼經筵譯文官﹐升監書博士﹐出為廣東完全。八年﹐召為翰林待制﹐累升直學士。十二年﹐以南士居省台﹐除兵部侍郎﹐耀監御史。十三年﹐遷崇文太監。十四年﹐出為江夏肅政廉訪使。遷兵部尚書﹐改調浙西肅政廉訪使。十七年﹐授江浙參政﹐招諭張士誠。十九年進江浙行省左丞。二十四年以南台侍御史致仕。著有《說文字原》、《六書正訛》、《近光集》、《扈從集》。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八七。 胡天遊(﹖一1368)   元詩人。名乘龍﹐以字行﹔號傲軒﹐又號鬆竹主人。岳州(今湖南岳陽)人。生於元季﹐志學﹐聰穎俊逸﹐以文獻世家﹐頗思立言立功﹐而抱志莫展。壬辰(1352)夏﹐故裡遭兵洗劫﹐村落為墟﹐惟其家巋然獨存﹐因題其室為“做軒”。晚歲生計艱難﹐然益自矜持﹐其徘徊亂世、向往太平之心﹐並未忘懷。著有詩集《傲軒吟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三六。 錢推善   元詩人。字思復﹐號曲江居士、心白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聞強識﹐少壯落魄。至正元年(1341)﹐中鄉試。歷官江浙儒學副提舉。張士誠據吳﹐遂退隱。工詩﹐多詩友﹐雅善楊維校等名流。肆意林泉﹐輒多吟唱。明興﹐不復就仕。明洪武十二年(1379)猶存。有《江月鬆風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三六、《明史》卷二八五。 林泉生(1299─1361)   元詩人。字清源﹐號謙牧齋﹐晚號覺是軒。蚅獢迫鼘瀞蛅兮插慰t恕S□□洹3侶謾17忠運辰砸暈難□□鮒忻□俊V了吃□輳?1330)登進士第。授福清州同知﹐轉泉州經歷﹐搖福清知州﹐除翰林待制﹐遷行省郎中﹐仕至翰林直學士﹐知制法、同修國史。尋卒﹐溢文敏。初以志略自負﹐不能下人。後稍自晦抑﹐晚益折節。精於《春秋》。《元詩選》稱其“為文宏健雅肆﹐詩豪宕道逸。所著有《春秋論斷》及《覺是集》二十卷”。生平事跡見元吳海《聞過齋集》卷五《無故翰林直學士林公墓志銘》。 徐防(1299─1366)   元詩人。字方舟﹐號滄江散人。桐廬(今屬浙江)人。幼有俠氣﹐好擊劍、走馬、跨鞠﹐稍長從師受章句﹐治進士業﹐為文爛然成章。已而學為歌詩。乃遊江、漢、淮、浙間﹐與當地名士相摩切﹐而詩益工。蘇天爵欲薦之﹐竟避去。築室江皋﹐日苦吟於雲煙出沒間﹐編然若與世隔﹐有“平生一羊裘﹐甘作煙波史”之句。元末兵亂﹐益韜閉不出﹐人莫知其蹤跡。其詩如《尖山》﹐峻峭雄肆﹐氣概不凡。著有《滄江散人集》。生平事跡見明宋深《宋學士文集》卷一九《故詩人徐方舟墓志銘》、《明史》卷H九八。 李祁   元詩文家。字一初﹐號希蓬。茶陵(今屬湖南)人。至順三年(1332)中鄉試。元統元年(1333)應殿試﹐列左榜第二名。旋除應奉翰林文字﹐預典制浩﹐修國史。明年還鄉﹐丁父憂終服﹐以母老乞外仕便養﹐得住守資源州同知﹐遷江浙儒學副提舉。母喪﹐自免去職﹐退隱永新山中。卒年七十余。著有《雲陽集》。生平事跡見《新元史》卷二三八。 鄭洪   元詩人。字君舉﹐號素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工詩。其《周玄初來鶴詩》下注“洪武己巳”﹐知其入明二十二年(1389)尚存。其《城上烏為李金憲賦》﹐借城上鳥之難以棲身﹐喻戰亂帶來之苦﹐亦當作於元末。著有《素軒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陳基《夷白齋稿外集‧送鄭君舉遊金陵序》、《元詩選》H集。 雅搖   元詩人。初名雅古﹐文宗為改此名﹔字正卿。西域也裡可溫。泰定元年(1324)任秘書監著作佐郎。至順元年(1330)登進士第﹐授奎章閣參書。後至元間﹐行中書﹐出為廣西靜江路同知。後歷官至福建鹽運司同知。工詩﹐《元詩選》二集輯有其《正卿集》詩一卷並附其小傳。 成廷硅   元詩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揚州吟屬江蘇)人。好學不求仕進﹐惟以吟詠自娛。奉母居集市﹐植竹庭院間﹐因題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年遭亂﹐避地吳中。與張毅為忘年交﹐其詩音律體制﹐多得法於窈。又與楊維板、危素、楊基、倪港等相酬答。著有《居竹軒集》四卷﹐張緒、危素、鄒奕、部肅等為之序。鄒奕序曰﹕“於詩能揣練六朝之情思﹐以入唐人之聲律﹐變化尋常之言為警拔之句。”部肅序曰﹕“五言務自然﹐不事雕判。七言律最工﹐深合唐人之體。”(《居竹軒集》卷首序)生平事跡見《元書》卷八九、《元詩選》二集。 葉R(1300一﹖)   元詩人。字景南﹐號雲額天民。金華(今屬浙江)人。少壯閉門讀書﹐曾仗劍西遊﹐憑高吊古﹐慷慨悲歌﹐想望河清。因感時喪亂﹐復恥事幹謁﹐遂結廬於城山之東隅﹐居所雲深木臀﹐水秀峰奇﹐因名曰“雲領”。復移家城山之酉隅﹐披雲嘯月﹐釣水吟風﹐臨詠陶情﹐以《樵雲獨唱》命其詩集。元末兵亂﹐舉家逃難﹐益欲遠通深山﹐終老林泉。逮明洪武之際﹐已七旬翁矣。盤面林麓﹐寂寥山阿﹐無復出仕之情。賦詩娛志﹐以此自終。生平事跡見《樵雲獨唱》卷首自序、卷末後自序﹐另見《元詩選》初集。 汪元甲   元曲家。字協貞﹐號雲林﹐別號臨)l臨老。饒州(今江西波陽)人。元末官浙江省椽。後徒居常熟(今屬江蘇)。至正間與雜劇家賈仲明交手吳門﹐有《歸田錄》百篇行於世。所著雜劇有《娥皇女英斑竹記》、《劉晨阮肇桃源洞》、《仁宗認母》三種﹐俱不傳。又著南戲《伏夜來城驛》一種﹐今存殘曲三支﹐見《宋元戲文輯佚》。清錢大聽補《元史藝文志》錄其散曲《小隱余音》、《雲林清賞》各一卷。《全元散曲》輯存其小令恰一百首﹐套數一套﹐內容多寫仕途險惡及隱居情志。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及《寒山堂曲譜》5﹔《榮城驛》注。 $明(約1301一約1370)   元南戲作家。字則誠﹐號菜根道人﹐人稱東嘉先生。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出身詩禮之家﹐博學聰敏﹐為文操筆立就﹐一時名公皆慕與交。至正四年(1344)中浙江行省鄉試﹐次年中進士。任處州路錄事。江浙行中書聞其名﹐辟為丞相椽。八年﹐調為浙東問幕都事。十一年﹐轉江南行台椽。除福建行省都事﹐道經慶元府﹐方國珍欲留置幕下﹐力辭不從﹐乃避居明州(今浙江寧波)株社﹐從事詞曲創作。明太祖即位﹐聞其名征之﹐以疾辭。尋病率。工詩文﹐有《柔克齋集》二十卷﹐已佚﹔《元詩選》錄其詩四十五首。著有南戲《琵琶記》。另有南戲《閡子賽單衣記》(《南詞敘錄》著錄)﹐已便其《琵琶記》備受明人推崇﹐尊之為“詞曲之祖”(清焦循《劇說》引《道聽錄》)﹐在戲曲史上負有盛名。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 倪$(1301或1306─1374)   元詩人、畫家、書法家﹐號稱“三絕’”。初名挺﹐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等。以不合流俗﹐被稱為“倪迂”。無錫(今屬江蘇)人﹐家梅裡抵陀村﹐有園林之勝。有樓形似方塔﹐名清問閣﹐藏書數千卷﹐兼聚鐘鼎古玩、書法名畫。不屑出仕﹐匿跡鄉間。中年棄家逃走﹐飄盪江湖﹐以避元末重稅的逼迫。明初返鄉逝世。著有《清悶悶集》、《倪雲林詩集》。其詩清雋淡雅﹐似拙而古。善畫﹐為元代山水畫四大家之一﹐畫作以江南殘山剩水最為著名﹐人皆重之。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三八。 吳志淳   元詩人、書法家。字主一﹐以字行。無為(今屬安徽)人。以父蔭歷官靖安、都昌二縣主簿。嘗與朱希晦、趙彥銘遊詠雁盪山中﹐時稱“雁山三老”。紅巾兵起﹐徙居勤(今浙江寧波)之東湖。入明不仕。書工古隸﹐學《孫叔敖碑》﹔詩宗唐人﹐其“晚涼浴罷閒無事﹐水閣東頭看月生”句﹐程枯《歸田詩話》極為嘆賞。《元詩選》二集有《主一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書浩九一、《明史》卷二八五。 宋沂   元詩人。字子興。清江(今江西樟樹)人。泰定元年(132)入太學。文宗時為藝文監令史﹐除贛州路照磨。至正五年(1345)授兩淮屯田府知事﹐累遷常山縣尹。《元詩選》三集輯有其《春詠亭稿》一卷。陳基《送宋縣令詩序》謂其“瑰奇博達﹐誦詩書六藝百家之言﹐攻詞章﹐有氣識”(《夷白齋稿》卷一五)。生平事跡見無顧玻《草堂雅集》卷八。 甘復   元詩人。字克敬。余幹(今屬江西)人。工詩﹐元末至正間從張翡遊。元亡﹐遁跡以終。《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源出於張窈﹐雖不及翁之才力富健﹐諸體兼備﹐而風懷澄治﹐意境儲然。五言古體﹐綽有韋柳之遺。其格韻乃似在霞上。”著有《山窗余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元詩選》二集、《元史類編》卷三六。 吳海   元文學家。字朝宗﹐號魯客。田縣(今福建閩侯)人。元季以學行稱﹐為貢師泰、林泉生所推重。性不悅流俗﹐慕鄒魯之風﹐因自號魯客。素與王朝友善﹐翰死節後﹐撫其遺孤王格﹐教之成立。明洪武初﹐守臣彼薦於朝﹐力辭不赴。平生虛懷樂善﹐有規過者﹐欣然立改﹐嘗以“聞過”名其齋。王格編次其集﹐亦因以名其集。著有《聞過齋集》∕﹨卷。《四庫全書總目》謂﹕“史稱其文嚴整典雅﹐一歸諸理。”生平事跡見《明史倦二九八。 沈右   元詩人。字仲說﹐號御齋(一作納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出身世家﹐好讀書﹐工詩文。與細紳先生遊﹐狗河如諸生。所居東林有樓曰“清輝”﹐王子充、陳基為之記。文學行誼﹐一時重之。《元詩選》二集輯有其《清輝樓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三、《元史類編》卷四O。 薛蘭英   元女詩人。蘇州(今屬江蘇)人。約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在世。年來二十﹐已有詩名。其父世居間門﹐建“蘭范聯芳之樓”﹐使姐妹吟詠其上。時楊維檢作《西湖竹枝曲》﹐和者百余家。姐妹倆見之笑日﹕“東吳獨無竹枝曲乎﹖”遂效其體作《蘇台竹枝》十首﹐風格清新。後自行擇偶﹐同嫁昆山世家子鄭生。姐妹倆著有《聯芳集》。《元詩選》二集錄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明程信《剪燈新話》卷一《聯芳樓記》。 薛慧英   元女詩人。約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世。薛蘭英妹。參見“薛蘭英”條。 彭罪   元詩人。字仲癒。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於書無所不讀﹐學通五經﹐性行純謹﹐言笑侃侃﹐陳基深敬事之。至吳中授舉子業﹐學者甚眾。工詩﹐《元詩選》三集輯有其《仲癒集》一卷。生平事跡見無顧膨草堂雅集》卷一二。 張遜   元詩人、畫家。字仲敏﹐號溪雲。其先南陽人﹐寓居吳郡(今江蘇蘇州)。博學工詩﹐尤精書畫﹐善畫竹。初從黃冠﹐與李衍同畫墨竹﹐自以為不及﹐即奔墨竹而用勾勒法﹐妙絕當世。郭蒙仲贈詩虧﹕“好竹每懷張仲敏﹐冷冷風骨水為神。”《元詩選》三集輯有其《溪雲集》一卷。生平事跡見無顧現《草堂雅集》卷 文質   元詩人。字學古﹐號海屋﹐晚號雁門望。南東(今浙江舟山)人﹐隱居吳之婁江。學行卓然﹐詞章奇放﹐好為長吉體。酒酣長歌﹐聲若金石。嘗與楊維板賞梅花燈﹐賦《梅花燈》詩﹐為楊所稱。《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學古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被《草堂雅集》卷一二、《元詩紀事倦二七。 陸居仁   元詩人。字宅之﹐號巢鬆翁﹐又號雲鬆野褐、據湖居士。華亭(今上海鬆江)人。中泰定三年(1326)鄉試第七名。隱居教授﹐與楊維板、錢惟善相倡和﹐歿後﹐三人同葬於山東麓﹐人稱“三高士墓”。王逢《陸宅之進士挽詞》雲﹕“遊戲清真帖﹐優長雅頌文。世方趨趙孟﹐天竟滯劉茶。”(《梧溪集》卷五)明洪武四年(1371)猶存。《元詩選》三集輯有其《雲鬆野褐集》一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 周低   元詩人。字履道﹐號掬溜生﹐又號東辛生。吳(今江蘇蘇州)人﹐寓無錫。自幼勤弄筆硯﹐稍長﹐才思大進﹐至弱冠﹐尤盛於詩。元末避兵宜興之荊溪﹐與馬治友善﹐二人盡窮陽羨山溪之勝﹐隨事倡和﹐積詩一卷﹐題為《荊南倡和集》。《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撰是集﹐正元末喪亂之際﹐感時傷事﹐尤情致纏綿。”後歸吳中﹐與高啟、徐賁等結社﹐已而張士誠據吳﹐從軍會稽﹐歿於兵。《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履道荊南倡和集》一卷、《履道集》一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 傅若全(1303─1342)   元文學家。初字汝項﹐揭溪斯為其改字與破。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少年家酷貧﹐以織席、針工為生﹐後有所激﹐乃讀書。得同郡范性詩法﹐詩文遂臉炙人口。至順三年(1332)以布衣至京師﹐數日之間﹐詞章傳誦﹐名勝之大莫不迎為上客。虞集、宋經以異材薦之。明年﹐順帝即位﹐佐使安南。還授廣州路儒學教授。著有《傅與頎詩文集》rt十卷。揭溪斯序其集曰﹕“余每讀與兩詩﹐風格不殊﹐神情俱詣﹐如復見范德機也。然德機七言歌行勝﹐與頎五言古律勝﹐余亦在伯仲之間。”生平事跡見元蘇天爵《滋溪文稿倦一三《故廣州路儒學教授傅君墓志銘》、《元書》卷八九。 徐砸   元南戲作家。字仲由﹐號巢鬆痛絕。浙江淳安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征秀才﹐被舉應詔﹐至藩省辭歸。以詩酒自放﹐尤工詞曲。每與客酬飲吟和﹐執盞立就﹐無不清新豪邁。有《巢鬆集》。所作南戲《殺狗記》(一說系無名氏作)﹐為元、明間四大傳奇之一。另有南戲《王清然玉環記》、《便直張志誠》、《王文舉月夜追倩魂》、《檸藍田裴航遇仙》。生平事跡見清張大復《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卷首《楊德賢女殺狗勸夫記》注、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四“徐娘”條。 余閥(1303─1358)   元詩文家。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今屬安徽)而家焉。元統元年(1333)賜進士及第﹐授泅州同知。入為翰林應奉﹐轉刑部主事﹐以不阿附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翰林修撰﹐拜監察御史、改禮部員外郎。出為湖廣行省郎中﹐累遷金浙東廉訪司事。丁母憂歸廬州。至正十三年(1353)﹐江淮兵起﹐召任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帥府金事﹐分兵守安慶。以功累升江淮行省參政﹐累遷淮南行省右丞。十七年冬﹐陳友諒合兵來攻﹐次年正月城陷﹐閉自到沉水而死。追封由國公﹐溢忠宣(或作忠憋、文貞)。瞬留心經術﹐為文有氣魄﹐暢達所欲言。詩尚漢魏﹐在元詩壇中別具一格。篆隸書亦古雅可傳。明太祖嘉其忠立廟忠節坊﹐命歲時致祭。時論推崇其孤忠大節可與張巡、許運爭烈。鬱青陽集》九卷傳世﹐《元詩選》錄其詩四十九首。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四三、《書史會要》卷七、明宋塗《宋文憲公全集》卷四O(余左丞傳)等。 盧畸(1303─1362)   元詩文家。字希韓﹐號立齋。惠安(今屬福建)人。至正二年(1342)登進士第。十二年﹐得永春縣尹。十六年改調寧德縣尹。間慼慼毆嚏慼撐ⅨX藎□錘叭味□洌□樵嶧蒞病R允讕庸綬澹□□沖啤豆綬寮□貳J□木□脫險□□家庥腦丁I□絞錄<□對□貳肪硪瘓盼飧?   元詩人。字子中﹐後改字見心。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楊維幀首倡《西湖竹枝詞》﹐和者甚眾﹐然寓情於中﹐大率一律﹐而吳復“官河繞湖湖繞城﹐河水不如湖水清﹔不用千金酬一笑﹐郎恩才重妾身輕”一首﹐用意甚佳﹐為翟佑《歸田詩話》所賞。著有《雲搓稿》。生平事跡見《元詩紀事》卷二二。 汪克寬(1304─1372)   元詩人、理學家。字德輔﹐一字仲裕。祁門(今屬安徽)人。曾問業於胡炳文、吳仲。泰定三年(1326)中江浙鄉試﹐次年會試不第﹐遂棄科舉﹐居家講學。以所居山谷環繞﹐名曰“環谷”﹐四方學者皆稱為“環谷先生”。明洪武二年(136)召至京師﹐與修《元史》﹐書成﹐將授官﹐以老疾力辭不受。《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文皆持論謹嚴﹐敷詞明達﹐無支離迂怪之習”。又謂其詩有“深洛風雅之派”﹐七言古詩則“造語新警﹐乃頗近溫庭籠、李賀之格”。著有《環谷記》j﹨卷、《經禮補遺》九卷、《春秋胡傳附錄纂疏》三十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二、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六二《汪克寬傳》。 舒頗(1304─1377)   元詩人、書法家。字道原﹐號貞素。績溪(今屬安徽)人。受業於李青山。後至元三年(1337)辟為貴池教偷﹐調丹徒校官。至正十年(1350)轉台州路儒學正﹐因時艱不赴﹐歸隱山中。所居自題“貞素齋”。人明﹐屢召不出。唐仲實為作墓志銘雲﹕“公之為詩盤桓蒼古﹐不貴纖巧織經之習。字尤喜樸拙。”(《貞素齋集》附錄卷一)《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文章頗有法律。詩則縱橫排宕……七言古體尤為擅場。”著有《古檐華陽稿》、《貞素齋集》。生平事跡見《元詩選》H集、《元書》卷九一、《新元史》卷二三八。 郊韶   元詩人、畫家。字九成﹐號雲台散史﹐又號營溪漁者。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好讀書﹐慷慨有節氣。順帝至正中﹐曾辟為港府像﹐然不事奔競﹐而以詩酒自樂。日往來於顧玻玉山草堂﹐與四方名士相唱和。楊維板《郊韶詩序》雲。“韶詩清麗而溫重﹐無窮愁險苦之態。”《東維子集》卷七)如《村行》寫江南水鄉風物﹐明朗如畫。亦能詞﹐今存一首﹐收入《全金元詞》。著有《雲台集》。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 劉永之   元詩人、書法家。字仲修。清江吟江西樟樹)人。少隨父宦遊﹐治春秋學﹐能文詞。日與郡士楊伯謙、彭聲之、樑孟敬輩講論風雅﹐以書籍翰墨自娛﹐當世自然宗之。明初征至金陵﹐宋灤稱其詞朝雙絕﹐贈詩有“多少薦紳求識面﹐江南文價為君低”之句。然以重聽辭歸。後徙東萊﹐至桃源病卒。酷好書法﹐篆楷行草皆有功力。著有《山陰集》。生平事跡見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六四《劉永之傳》。 NR(1305─1364)   元詩人。字蓋仲﹐號東郭生﹐又號野翁。昆山(今屬江蘇)人。少從衛培學﹐工詩﹐尤精於《易》。生平以豪傑自負﹐嘗獻策張士誠﹐不用﹐遂歸耕婁上。老得訓導官﹐竟與時許﹐堰賽以終。蘇州知府盧熊題其墓曰“遷善先生”。楊維幀序其詩﹕“悠然有思﹐渴然有旨﹐興寄高遠而意趣深長。”(《東維子集》卷七《郭秦仲詩集序》)在元末詩人中可謂矯然特出。著有《雪履齋筆記》、《林外野言》。生平事跡見《元詩選》二集、《元詩紀事》卷二四。 袁土元   元詩人。一名寧老﹐字彥章。勤縣(今屬浙江)人。事父至孝﹐年近四十而未嘗求仕。御史奧林以茂才薦﹐授郭縣縣學教諭﹐歷西湖書院、郎山書院山長。以危素薦﹐任平江路儒學教授﹐召為翰林國史院檢閱官﹐不赴。築別墅城酉﹐種菊數百本﹐自號菊村學者﹐隱居以終。著有(書林外集)七卷﹐危素為之作序﹐稱其詩“清麗可喜”﹐然往往粗淺多累句。《元詩選》初集有《書林外集》一卷﹐錄其詩三十八首。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 姚文免   元詩人。字子章﹐號婁東生。昆山吟屬江蘇)人。聰敏好學﹐博通經史﹐喜吟詠﹐能過目成誦。辟浙東宣慰司令史﹐雖公事繁雜﹐亦不廢吟詠。嘗與郭翼、哪韶、顧模相唱和。家有野航亭﹐人稱姚野航。又有書聲齋﹐永嘉李孝光為之記。著有《野航亭稿》。生平事跡見無顧被《草堂雅集》卷一0、《元詩選》二集。 陳伯將   元詩人、曲家。名肅﹐以字行。無錫(今屬江蘇)人。舉博學宏才進士﹐為蘭溪州判﹐累官翰林學士、兵部尚書﹐出為河南行省參政、左丞﹐遷中書省參知政事。至正十一年(1351)授行軍司馬參將﹐後卒於軍中。《錄鬼簿續編》稱其“文章政事﹐一代典型。和曲填詞﹐乃其余事。打球罐鞠﹐舉世服之”。又能畫﹐詩人張勁有詩題之(見《蛻庵詩集》卷一)。有《怕將集》行世。《元詩選》錄其詩十六首。所作雜劇《晉劉阮誤入桃源》一種﹐已佚。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萬歷無錫縣志》卷一四、《元詩選》三集。 月魯不花(1308──1366)   元詩人。字彥明﹐號芝軒。蒙古遜都思氏﹐居紹興(今屬浙江)。受業於韓性﹐為文下筆立就糜然成章。元統元年(1333)登進士第﹐授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丁外艱歸。至正元年(1341)授行都水監經歷﹐累遷吏部侍郎﹐改工部﹐除保定路達魯花赤﹐改大都路﹐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二十六年﹐除浙西肅政廉訪使﹐俄改山南道廉訪使﹐浮海北行﹐遇倭賊船甚眾﹐力戰不屈﹐遇害。溢忠肅。《元詩選》三集輯有其《芝軒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史》卷一四五。 @賢(1309─1368)   一作納新。元詩文家。字易痋慰偎t鷳唄皇希□讕詠鶘街□鰲T□巳脛性□□幽涎艚枷兀n袷艉幽希□□猿頗涎羧耍□嫘隻掠謂□悖□闈塚n裾憬□□a□□俁□□樵荷匠□R約鍪諍擦直嘈蓿□霾紊8縭□錁□唬□漵誥□I倭ρ□□□拇恰<茸常□林駒隊危□慵1橛諍幽蝦穎薄K□戀突卜霉牛□計涫7□□鰲逗鈾販霉偶恰肥□□恚n梅觶□迦思□洳寫嬲呶□□恚□V劣詬□貝□錚□□哺鋅□□喚孕斡謨礁琛F涫□紜賭銑怯焦擰肥□□祝□傅閾朔希□鋅□畛粒弧堆罩堇銜談琛罰□□嗣竇病NK匾暈□竦髯諍□舨濬□鄖櫫□□樂蕁F涑□曛□鰨□蛐□□□□骼魷嘶□□艘暈□佽即討□恰J□□小督□塩□貳I□絞錄<□緞略□貳肪磯□□恕? 邵寧貞(1309─1401)   元明之際文學家。字復孺﹐號清溪。祖籍淳安(今屬浙江)﹐其先移居華亭(今浙江嘉興)。元末兵亂﹐避居鬆江(今屬上海)。博學工文辭﹐與楊維幀、陶宗儀、錢惟善等交遊唱和。博通經史﹐工篆、隸書。洪武中官鬆江府學訓導。以子佳誤戍穎上﹐久乃放還。著有《野處集》四卷﹐《蟻術詩選》八卷﹐《蟻術詞選》四卷﹐其中有三首屬散曲小令﹐見《全元散曲》。生平事跡見元黃改《養山小隱吟錄》卷一《邵復孺映雪齋》、元王逢《梧溪集》卷三《題邵氏家譜》、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七、明《萬歷青浦縣志》卷五、清《道光建德縣志》卷一二等。 制經   元明之際文學家。字仲誼(義)﹐號玩齋、觀夢道士、西清居士。維揚海陵(今江蘇泰州)人﹐祖籍隴右而身寓居杭州。少時學明經﹐善持論﹐主華亭邵氏義塾。至正初﹐以《毛詩》舉鄉貢進士﹐出任蘇州儒學正。張士誠據吳﹐辟其為承德郎行元帥府經歷﹐辭不就。明洪武四年(1371)﹐為浙江省考試官。僑居吳山下﹐往來蘇、鬆間﹐自號“鶴巢”、“借巢”。性曠達﹐豐神滯灑﹐博覽強記﹐賦詩作文﹐吟詠不輟ㄐ戮瓟魤I□擼□芤□錚□順破媸俊S朧□搜釵□蕁12煲煌弧17衷坪病1辭淼熱私緩瘢□鐘肭□抑鈾貿傘11耐□□12種倜韉扔猩□弧V琳□□□輳?1360)曾為《錄鬼簿》題《錯宮曲》﹐二十四年又為《青樓集》作序。詩文有《觀夢集》、《玩齋集》行於世。作雜劇四種﹐其中《玉嬌春》僅存殘曲一支﹐《死葬鴛鴦家》存殘曲二套﹐均見《元人雜劇鉤沉》﹔余《西湖三塔記》、《胭脂女子鬼推門》H種皆佚。散曲僅存小令一首﹐見《全元散曲》。元末貝瓊評其詩“清麗有法”(《清江貝先生集》卷五《炙背軒記》)。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明徐一變《始豐稿》卷八《送朱仲誼就養序》、孫楷第《元曲家考略》。 顧$(1310─1369)   元文學家。一名阿玻﹐又名德輝。字仲被﹐自稱金粟道人。昆山(今屬江蘇)人。少年豪宕﹐輕財結客。年三十﹐始折節向學﹐購求古書名畫﹐鼎尋秘玩﹐集錄鑒賞。舉茂才﹐署會稽教逾﹐辟行省屬官﹐皆辭不就。年四十﹐以家產付托其子﹐卜築別業於前徑西﹐曰“玉山佳處”。每會客賦詩﹐四方文學之士﹐若張緒、楊維板、柯九思、李孝光、鄭元袪、倪項、張雨、於彥成、沈元噗輩咸主其家﹐一時風流文雅﹐著稱東南。著有《玉山噗稿》﹐編有《玉山名勝集》、《草堂雅集》。生平事跡見《新元史》卷二三八、《明史》卷二八五。 劉時中   元曲家。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父為鄒魯儒官﹐後調任南寧。時中以恩蔭得永州東安尉。至正十二年(1352)左右﹐調任永新州判。李祁《贈劉時中序》稱﹕“予以老病畏人﹐不敢出與相見……而今來佐永新也﹐安於貧而不求﹐勤於事而不忽。”李為元統元年(1333)進士﹐後“隱永新山中”﹐卒於明初﹐年輩略長於劉。可見劉之卒年﹐亦當在明初。散曲今存《端正好》兩套、《一枝花》一套、《新水令》一套﹐隋樹森《全元散曲》收錄。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元李祁《雲陽集》卷三《贈劉時中序》。 楊翩   元文學家。字文舉。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初為江浙行省椽﹐至正六年(1346)官休寧主簿﹐歷江浙儒學提舉﹐遷太常博士﹐卒於明初。刻意於古文﹐《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文章格律﹐多得自師友見聞﹐意態波瀾﹐能不失先人矩短﹐雖邊幅未廣﹐醞釀未深﹐而法度謹嚴。”著有《佩玉齋類稿》十卷﹐虞集、陳旅、楊維幀等為之序。生平事跡見《萬姓統譜》卷四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八。 張端(﹖一1383)   元詩人。字希尹﹐號溝南。江陰(今屬江蘇)人。博學好修﹐以薦授紹興路和靖書院山長。元末歷官海鹽州判官、江浙行樞密院都事。入明未仕。著有《溝南漫存稿》﹐未見傳本。《元詩選》初集錄其詩二十五首﹐亦題為《溝南漫存稿》。他曾參加澄江詩社﹐並以其《賓鴻吟》知名﹐詩後有張仲簡評語﹕“此數句勝作大篇﹐關系世教。”生平事跡見《元詩選》初集。 羅豪正   元詩人。字希呂。其先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遊學新會(今屬廣東)﹐因居留。生有異質﹐博學強記﹐弱冠從羅鬥明學詩﹐盡得其法﹐有名於時。縣尹沈壽創古剛書院﹐禮之﹐從遊者甚眾。尋行省檄為高州學正﹐秩滿歸。至正丁亥(1347)赴省試﹐遇開武拴﹐或勸其借注巡檢﹐不就﹐以詩答之雲﹕“儒冠不是將軍具﹐隻作當年措大看。”久之﹐以薦授南恩州學教授。吳元良陰謀割據﹐欲用為幕官﹐辭不就﹐因病以詩謝之雲﹕“恩賜一座閒養病﹐簡編燈火伴青拎。”未幾卒。《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希呂集》一卷並附其小傳。 翟智   一名榮智。元詩人。字睿夫﹐一字惠夫。昆山(今屬江蘇)人。與弟信齊名﹐稱“二程先生”。博學善詩﹐以書法勾勒蘭花﹐筆致妙絕。至正初辟授青龍鎮學教諭﹐遷鎮江路學錄﹐後攝紹興府錄判﹐尋棄官去。嘗與黃語、段天相、成廷窪、張雨諸君友善﹐時居華亭﹐所居有“通波閣”。《元詩選》三集輯有其《睿夫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遊《草堂雅集》卷一二。 呂誠   元詩人。字敬夫﹐後名肅。太倉(今屬江蘇)人。師從鄭東﹐學端識敏﹐且工為詩﹐名士威與之交。家有園林﹐嘗蓄一鶴﹐復有鶴自來為伍﹐因築“來鶴亭”。又有梅雪齋﹐日與郭翼、陸仁、袁華相唱和。邑令屢聘為訓導﹐不起﹐終老於鄉﹐明洪武H十六年(1393)猶存。著有《來鶴亭詩》八卷、補遺一卷。鄭東謂其“詞奇麗清婉”(《來鶴亭詩》序)。顧被謂其“詩意清新﹐不為腐語”(《草堂雅集》)。《元詩選》三集稱其有《來鶴草堂稿》、《既白軒稿》、《竹州歸田稿》、《敬夫稿》等集﹐且分錄話集詩作共一百六十五首。生平事跡見元顧遊《草堂雅集》卷九。 貢性之   元詩人。字友初﹐號南湖先生。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尚書貢師泰族子。元末以胄子除簿尉﹐後補閩省理官。有剛直名﹐明洪武初﹐征錄師泰後﹐大臣薦之﹐則更名避居山陰﹐躬耕自給以終其身。門人私溢曰“貞晦先生”。會稽王冕擅畫梅﹐得其畫者無貢南湖題詩則不貴重。曾題絕句雲﹕“王郎胸次亦清奇﹐盡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故集中多題畫詩。著有《南湖集》七卷。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八。 陳慕(1314─1370)   元詩人。字敬初﹐號夷白子。臨海(今屬浙江)人。至正中﹐從黃沿詣京﹐官授經筵檢討。性忠耿﹐嘗為人草諫章﹐力陳順帝並帝後失﹐順帝欲罪之﹐乃引避歸鄉裡﹐寓杭觀橋之觀巷。後南州用兵﹐應張士誠招﹐奉母人吳。明初征聘人朝﹐預修《元史》﹐卒於常熟寓舍。著有《夷白齋從》。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 陳高(1315─1367)   元詩人。字子上﹐號不系舟漁者。平陽(今屬浙江)人。性耿介不羈﹐嘗仗劍去鄉﹐遠遊淮楚。年屆不惑﹐始登進士第。翰林歐陽玄、太常張仲舉等薦於朝﹐而以親老請南還授職﹐任慶元路(今浙江寧波)錄事。甫及二載﹐自免職﹐歸耕田園﹐逍遙林壑。平陽陷﹐棄妻子出走﹐周流乎東西﹐棲退轉徙﹐莫測所往。至正二十六年(1366)﹐浮海北上。卒於河南。著有《不系舟漁集》。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二、《元詩選》初集。 鄧聚德   元南戲作家。字先覺。大都(今北京)人。業卜。著有南戲《金鼠銀貓李寶閒花記》、《三十六瑣骨戲文》。生平事跡見清張大復《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卷首《金鼠銀貓李寶閒花記》注。 李景雲   元南戲作家。《南詞敘錄》以為明朝人。錢南揚《宋元戲文輯佚》據《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兩條注文﹐確証為元人。作有南戲《崔營營西廂記》。又《南詞敘錄》除了“宋元舊篇”部分著錄外﹐於明代南戲中也記有《荊鉸記》﹐注明“李景雲編”。是本今已不傳﹐學術界一般認為是改編本。其余生平事跡不詳。 劉一棒   元南戲作家。史九敬先婿﹐敬先書會才人。著有南戲劇本《風風雨雨寫燕爭春記》。生平事跡見清張大復《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攝南曲譜》卷首《風風雨雨鴛燕爭春記》注。 孟明   元末文學家。字天瞑。西域人﹐家太原(今屬山西)﹐寓居大都(今北京)。延佑間為胄監生﹐由鄉貢得舉﹐從事桌司憲部椽樞府﹐進中書西曹﹐典國子監簿。至正十二年(1352)為翰林待制﹐官至江南行台監察御史。江淮兵亂後﹐乞身歸老鏡湖﹐入明未詳所終。能詩﹐善古文﹐有《孟待制文集》﹐今不傳。《元詩選》存其詩十三首。《全元散曲》輯存其《天凈沙》小令十三首﹐澳括唐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摒棤LT□仗煬簟短餉咸□裟夤盼暮蟆煩破洹把□╖□睹簦□□宥□鈉妗保a蹲滔□母濉肪砣齇)。元末陳基《孟待制文集序》雲﹕“孟君之文台峭刻而就和平﹐去雕琢而趨忠厚……抒不野之音﹐含不朽之噗。”生平事跡見元來經《燕石集》卷一五《跋孟天瞑擬古卷後》、《順天府志》卷一二四。 全文質   元明之際雜劇作家。號聽雪翁。長興(今屬浙江)人。性純雅而豪盪﹐善詼諧﹐力學好吟﹐隱居不仕。有散曲行於時。所作雜劇《鬆陰記》、《三官齋》、《誓死生錦片嬌紅記》三種﹐今均佚。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天啟吳興備志》卷一二、《元詩選》癸集。 蘭茲芳   元散曲作家。酉域人。元末官江西元帥。豐神英秀﹐才思敏捷。與曲家劉庭信在武昌質和樂章﹐人多以元白擬之。與江右名妓劉婆惜、般般五等亦有交往。《全元散曲》輯存其小令九首﹐套數三套。《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秋風佐子”。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 孫慧蘭   元女詩人。名淑。其先對人。父周卿工於詩﹐以女子故﹐獨教之《孝經》、《女誡》﹐未及詩文。而自幼穎悟﹐針台之余﹐取架上唐詩讀之﹐得其音格﹐習作五七言近體﹐語皆閒雅可誦﹐頗見工力。年二十三﹐歸新喻(今屬江西)傅若金。夫婦敬如賓友﹐倡和甚得。然不肯多為﹐或自毀其稿。家人竊收藏之﹐僅獲子遺。婚後甫五月而夭﹐家人因出其稿﹐若金為編成快﹐題曰《綠窗遺稿》。生平事跡見元陶宗儀《輟耕錄》卷一三、《元詩選》初集。 陶宗儀(1引6一﹖)   元文學家、學者。字九成﹐號南村。黃巖(今屬浙江)人。早年習舉子業﹐初試不中﹐即棄去﹐專志古學。曾師事張翡、李孝光、杜本。泰不華薦﹐不受。元末寓居華亭﹐著書授徒﹐且身自農耕。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曾率諸生赴南京禮部應試﹐賜鈔而歸。永樂元年(140)八十八歲尚存。其學識廣博﹐著述豐厚﹔長於詩文、精於書法。《四庫全書總目》謂﹕“毛晉品其詩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然格力遭健﹐實虞、楊、范、揭之後勁﹐非元末靡靡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著有《南村詩集》四卷、《南村輟耕錄》三十卷、《書史會要》九卷、《滄浪掉歌》一卷﹐編有《古刻叢鈔》一卷、《草莽私乘》一卷、《遊志續編》H卷、《說郭》一百卷(別本為一百二十卷)。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 1庭芝(約1316一﹖)   元散曲家、戲曲史家。字伯(百)和﹐號雪蓑﹐別署雪蓑釣(漁)隱。鬆江吟屬上海)人。世家巨族。一生風流蘊藉。凡寓公貧士﹐鄰裡細民﹐輒周急贍之。遍交土大夫之賢者﹐終日高會開宴﹐諸伶畢至﹐以故見聞博有﹐聲譽日彰。因集南北諸伶姓氏藝事﹐撰成《青樓集》﹐記元代一百十余名優伶之戲曲活動。又撰《青樓集志》﹐對宋戲文、金院本、元雜劇之角色、扮演、分類等戲曲史料多所論述。家藏書極富﹐齋名自恰悅齋﹐詩人楊維板乃其西賓﹐並張仲深皆有詩題齋。與曲家張鳴善、朱凱、制經、鐘嗣成等有至交。至正十六年(1356)鬆江變亂﹐隱於泅徑。入明後與陶宗儀等交遊以終。所作樂府、隱語極多﹐惜今多佚。《全元散曲》僅存其小令二首。《錄鬼簿續編》評其曲“文章妍麗”。生平事跡見《青樓集》序、《錄鬼簿續編》、孫楷第《元曲家考略》。 黃復圭(﹖一約1354)   元詩人。字君瑞(一作均瑞)。饒州安仁(今江西余幹)人。與張緒、危素以詩鳴於江右。至正兵起﹐被陷敵廷﹐作詩大罵﹐遂被殺。博學工詩。《元詩選》三集輯有《君瑞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四O。 張天英   元詩人。字蓋上﹐一字捕渠﹐號石渠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酷志讀書二十年﹐通貫經史﹐征為國於助教。性剛方﹐不事趨謁﹐再調皆不就。遊浙西﹐多居吳下﹐與顧埃友善﹐凡有所作﹐必寄草堂。顧班稱其“放肆為詩章﹐尤善古樂府”(《草堂雅集》卷三)。《元詩選》三集輯有其《石渠居士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 戴良(1317─1383)   元詩人。字叔能﹐號雲林﹐又號九靈山人。浦江(今屬浙江)人。學文於柳貫、黃沿、吳萊﹐學詩於余闊。初任月泉書院山長﹐至正辛醜(1361)以薦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後至吳中依張士誠﹐知不足與謀﹐乃攜家遷居昌樂。元亡﹐南還﹐隱四明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征入京﹐欲官之﹔良固辭﹐件旨待罪。次年四月﹐自裁於寓舍。其以漢人而留戀元朝﹐自稱“歌黍離麥秀之詩﹐詠剩水殘山之句”(《九靈自讚》)。詩風高秀﹐多磊落抑塞之音。王偉序其詩﹕“質而敷﹐簡而密﹐優遊而不迫﹐沖治而不攜﹐庶幾上追漢魏之遺音﹐其復自成一家。”(《九靈山房集》卷首王偉序)著有《九靈山房集》三十卷。生平事跡見《九靈山房集》外集《故九靈先生戴公墓志銘》、《明史》卷二八五。 楊允乎   無詩人。字和吉。吉水(今屬江西)人。至正時為尚食供奉官。後棄去﹐樓被歲走萬裡﹐窮西北之勝﹐凡山川、地產、典章、風俗﹐無不以詩歌記之。時兵天所過﹐莽為丘墟﹐回視翼遊﹐慨然詠嘆﹐實故宮禾黍之思。著有《灤京雜詠》一卷﹐《元詩選》初集錄其詩一百首。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一。 趙訪問319─1369)   元詩人、經學家。字子常﹐號東山。休寧(今屬安徽)人。師從黃澤、夏博、黃語﹐通諸經﹐尤造於《春秋》。至正初﹐虞集見其書﹐深加敬異﹐延致於家。未幾歸隱著述﹐學者尊之。嘗輔元帥江同起兵保鄉井﹐授為江南行樞密院都事。丙申(1356)後﹐結茅星溪古間山。明初﹐召至京呁F□胄蕖對□貳罰□瓤3牖梗□從庠亂約滄洹M糝俾承蚱涫□疲骸耙蚋蟹6□沃□礁瑁□洳蛔e跏牽□懷□□膛叮□嗖灰蛔止段□病﹗保a抖□醬娓濉肪硎住抖□醬娓逍頡罰┬□小噸芤孜內埂匪木懟Ⅰ抖□醬娓濉菲呔磧搿洞呵錛□□貳Ⅰ洞呵鍤λ怠貳Ⅰ洞呵鍤舸恰返取I□絞錄<□抖□醬娓濉犯鉸頰埠恪抖□秸韻壬□眯兇礎貳Ⅰ睹魘貳肪磯□碩□? 工送(1319─1388)   元詩人。字原吉﹐號席帽山人、梧溪子、最閒園丁。江陰(今屬江蘇)人。才氣豪爽﹐敏而好學﹐從宿儒陳漢卿習詩﹐深得詩家山鬥虞集之傳。值江南兵企﹐避地無錫之樑鴻山﹐辟其室曰“梧溪精舍”。平生不仕﹐忠於元室。張士誠據吳﹐用其策降元而拒明。明洪武初﹐欲以文學錄用﹐征召甚迫﹐而堅臥不起。寫詩多用典事﹐有不少喪亂之作。詩格沉鬱﹐氣息悲涼。有《梧溪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三六。 張憲(約1320一約1373)   元詩人。字思廉﹐號玉苟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曾從楊維板學作詩。維幀詩弟子不下百余人﹐而獨推憲。負才不羈﹐不娶妻﹐漫遊四方。至京師﹐劇談高論﹐大言天下事﹐眾皆驚其才而駭其狂。在京不遇﹐失意棲逞﹐還浙居富春山。張士誠據吳中﹐曾招之為太尉府參謀﹐遷樞密院都事。明興不仕﹐涵跡級黃﹐晚年寄食報國寺以終。詩歌長於樂府體和歌行體﹐詩風主要受李賀影響﹐色彩濃烈﹐形象奇特。著有《玉街集》。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三六、《明史》卷二八五。 卞思義   元詩人。字宜之。山陽(今江蘇淮安)人。氣宇疏曠﹐早年有詩名﹐長子詠物。對客談詩﹐終日不絕。浙西憲府以其才賢﹐辟為屬身。任滿﹐庸田制司又以其通敏﹐再辟為椽史。嘗寓陵陽﹐與劉有之、吳起季、王子山等相倡和。楊翩《卞宜之四詠倡和序》稱﹕“其為辭宏麗華妙﹐與騷人墨客倫較謹ㄔ粥ꐱ7趾晾逯□塚□□□放漵詮胖□髡摺﹗保a杜逵裾□喔濉肪戇耍╣□涫□嗌6□□齟妗隊襠窖偶□肥□□歡□﹗對□□ 啡□□□舋洹兌酥□□芬瘓懟I□絞錄<□□擻巍恫萏醚偶□肪硪蝗□? 屠性   元詩人。字彥德。余姚(今屬浙江)人。明《春秋》學﹐幼從黃灣遊﹐故詩文嚴整有法度。至正元年(1341)領鄉薦﹐嘉定儒學聘為經師。明年會試下第﹐授勤縣教諭﹐楊翩作《送屠彥德教諭序》(《佩玉齋類稿》卷五)盛讚之。除笑州月泉書院山長。《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彥德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測草堂雅集倦一三。 易吉   元詩人。字啟文。本唐兀氏﹐世居西夏﹐留吳中。舉至正七年(134)鄉薦﹐明年登戊子進士榜。授翰林編修﹐改紹興路錄事司達魯花赤﹐遷池州錄事。為人廉謹﹐不喜言笑﹐時往來玉山草堂唱和。《元詩選》謂﹕“楊鐵崖送啟文會試詩有雲﹕‘西涼家世東匝學﹐公子才名久擅場。’”《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啟文集》一卷。生平事跡見無顧謀《草堂雅集》卷一O。 陳秀民   元詩人。字庶子。溫州(今屬浙江)人﹐寓嘉興。博學善書。至正中為武岡城步巡檢﹐知常熟州。後為張士誠參軍﹐歷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猶存。曾編有《東坡文談錄》一卷、《東坡詩話》三卷。《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寄情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被《草堂雅集》卷 許恕(1322─1374)   元詩人。字如心﹐號北郭生。江陰(今屬江蘇)人。性沉靜﹐博學能文。至正中薦授澄江書院山長﹐未幾棄去。會天下已亂﹐乃遁跡賣藥於海上﹐與山僧野人為侶﹐善自晦匿﹐罕相識者﹐故征召不及。著有《北郭集》七卷。集中多感時傷亂之作。《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格力頗道﹐往往意境沉鬱﹐而音節高朗﹐無元季靡靡之音”。《元詩選》三慼慼熟筋弄噢峞慼憚熇痌楓據G〈□? 鄭允端(1327─1356)   元女詩人。字正淑。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世稱花橋鄭家。秀外慧中﹐尤善詩歌。丈夫同郡施伯仁﹐亦儒雅文士。夫妻相敬如賓﹐暇則吟詩自遣﹐然題涉甚廣﹐不止寫閨情。至正十六年(1356)﹐家為張士誠軍所破﹐遂鬱鬱致病而卒。宗族之士私溢曰“貞場”。施伯仁哀之﹐編次其遺著成塊﹐名《肅雄集》。生平事跡見《元詩選》初集。 伯顏(1327─1379)   元詩人。字子中。其先西域人﹔祖父宦江西﹐因家進賢(今屬江酉)。至正間中鄉試﹐辟東湖書院山長﹐改建昌路教授。壬辰(1352)郭子興兵起﹐授江酉行省都事。贛陷﹐間道入閩﹐除行省員外郎。佐閩帥陳友定復建昌﹐因浮海抵大都獻捷﹐進兵部侍郎。持節之廣東發兵救閩﹐至則明師已定閩廣。元亡﹐乃變姓名﹐遁跡江湖間近二十年。往來居進賢之北山﹐創竹室三間以居。洪武十H年(1379)﹐詔搜遺逸﹐不欲出﹐使者將至﹐飲鴆而死。有學行﹐喜談兵。歿之前夕﹐作《七哀》詩哭其祖父師友﹐表達了國破家亡後準備舍生取義的決。心。著有《子中集》。生平事跡見《元書》卷九二、《明史》卷一二四。 方行   元詩人。字明敏。黃巖(今屬浙江)人。方國珍子(一說為國珍兄國漳次子)。仕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為江浙行院判官﹐江浙行省參政。後隨國珍降明﹐國珍死﹐徙深州﹐又滴雲南﹐未詳其終。工於詩﹐著有《東軒集》。宋深《東軒集序》稱其“古詩俊逸超群”﹐“律詩清麗婉切”(《來文憲公全集》卷二二)。生平事跡見《元詩選》三集。 吳克恭(﹖一約1353)   元詩人。字寅夫。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工詩、古文。其詩體格古淡﹐為時所稱。翰林老成皆與之遊﹐多遊雲林及玉山。至正壬辰(1352)﹐新黃冠陷常州﹐守吏望風奔潰。未幾官軍來收復﹐與趙君漠等俱以從過伏誅。《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寅夫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被《草堂雅集》卷三。 陳方   元詩人。字子貞﹐號孤篷倦容。京口(今江蘇鎮江)人。赴省試至吳﹐元帥王某招致賓席﹐因寓吳郡。龔流以女妻之。與鄭元佑、張雨、倪成遊﹐晚主無錫華氏家塾。死於張士誠之難。工詩。《元詩選》稱﹕“其詩如‘門前灌木春啼鳥﹐屋畔長鬆夜宿雲。’‘天寒客裡輕相別﹐花落孤村喜獨來。’隨事感發﹐鍛煉最工。”《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孤篷倦容稿》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澳《草堂雅集》卷三。 鄭東   元詩文家。字季明﹐號果齋。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晚離常熟。幼嗜書﹐明《春秋》﹐應舉試不合主司意﹐即棄去﹐專力於古文辭﹐日試萬言﹐滾滾不休。歐陽玄奇其才﹐欲薦之﹐會疾作而卒。其弟采亦工詩﹐並有文名。元季兵亂﹐遺文散落﹐采子思先﹐合寫成《鄭氏聯壁集》﹐廈為十四卷。宋深序曰﹕“果齋之文﹐則氣質沈雄﹐如老將帥師﹐華旗火鼓﹐繽紛交錯﹐咸歸節度。曲全之文﹐則規制峻整﹐如齊魯大儒﹐衣冠偉然﹐出言不煩﹐曲盡情意。然皆有台閣弘麗之觀﹐而無山林枯槁之氣。”(《宋文憲公全集惜一二》生平事跡見元顧被《草堂雅集》卷七、《元詩選》三集。 李元仕   元詩人。字廷壁。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人。端厚沈毅﹐酷志讀書。《西湖竹枝集》謂其“作詩若不經思﹐往往超詣穎脫”。字法追縱鮮於伯機﹐曲盡其妙。晚年無子﹐滯留吳中﹐多嘆老悲窮之作。時往來玉山﹐與諸君唱和。《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廷壁集》一卷。生平事跡見無顧被《草堂雅集》卷七。 阿握主   元女詩人。蒙古族。父樑王封於昆明﹐適紅巾來攻﹐為大理總管段功所敗﹐樑王遂以儒妻之。後樑工信讒﹐命德用孔雀膽毒殺段功。憤不忍﹐私語之﹐欲與同歸大理。功不信﹐終被害。碰作《愁憤詩》雲﹕“吾家住在雁門深﹐一片閒雲到滇海。心懸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語今三載。欲隨明月到蒼山﹐誤我一生踏裡彩。吐嗜吐哈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雲片波鱗不見人﹐押不蘆花顏色改。肉屏獨坐細思量﹐西山鐵立霜滯灑。”全詩書面語和土語雜用﹐自然而清新﹐極為難得。郭沫若話劇《孔雀膽》﹐即據此題材創作。生平事跡見明楊慎《滇載記》。 吳該(約1331─1357)   元詩人。字克敏。休寧(今屬安徽)人。少學兵法﹐習騎射。至正間﹐薦授浙省建德路判官﹐兼義兵萬戶。至正十七年(1357)﹐明兵臨郡﹐隨元帥阿魯輝退屯浙西札溪﹐巡邏至界首白際嶺﹐戰敗不屈﹐題詩石壁雲﹕“怪石有痕龍已去﹐落花無主鳥空啼。”(《元詩紀事》卷二六)遂自刎死。著有《吳萬戶詩集》五卷。顧嗣立謂﹔“克敏詩豪邁﹐為鐵崖所稱。”(《元詩選》三集)生平事跡見《元史類編》卷四O。 張溫   元詩人、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祖籍淮南﹐後寓居杭州(今屬浙江)。博學明經﹐累舉不利﹐遂放意為詩章。畫工白描人物﹐師於李龍眠、與玉山主人顧疾友善﹐即一時景繪作《玉山雅集圖》﹐楊維份為之序﹐傳者無不嘆美。《元詩選》三集輯有其《貞期生稿》一卷。生平事跡見無顧摸《草堂雅集》卷七。 李敬   元詩人。字子柔﹐一字子囹﹐號七陽山樵。姑蘇(今江蘇蘇州)人。幼從余元明遊。多才能文﹐旁通釋道之學。至正十一年(1351)冬﹐嘗過玉山﹐作分題序有雲﹕“人生百年﹐憂患之秋多﹐燕樂之日少。而況友朋南北東西﹐迄無定居﹐則今日之譽益﹐夫豈偶然哉﹗”顯其胸襟之曠達。《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大陽山樵稿》一卷並附其小傳。 王翰(1333─1378)   元詩人。字用文﹐蒙古名那木瑭﹜矞nJ希□讕遊饗牧槲洌□□踝嬪狹轂□□□穎□□慵衣□藎n癜不蘸戲剩╖n印D曄□□□□□□沃校□母V萋罰□耙醞□□□砦使□□劾磧欄﹗18拊炊□亍U懈=ㄐ惺±芍小3掠訊n菔厝□觶□艟幽桓□□辭業□□1硎誄敝萋紛芄埽□娑窖□19貳11萑□蕁3率習埽□『5紙徽冀紓□還□F輛佑欄9哿隕劍□院龐嚥□餃耍□胗駢蘊鋟蛟喲κ□輟C骱槲涫□荒輳?1378)辟書至﹐自刎而死。後子王格輯其遺稿編為《友石山人遺稿》一卷﹐存詩八十四首﹐前有陳仲述序﹐後附志、銘、表、詞等七篇。《元詩選》載其詩二十七首。《四庫全書總目》謂“雖篇什無多﹐而沉鬱頓挫﹐凜然足見其志節”。生平事跡見陳仲述序、《元書》卷九二、《新元史》卷二三三、《元詩選》初集。 I$(﹖一1385)   元末明初詩人、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順外孫。元末一度北遊京師﹐後曾受張士誠聘﹐出任理問等職。元末明初長期隱居於黃鶴山。明洪武初年任泰安知州﹐因嘗謁權臣胡惟庸於私第﹐胡被殺後﹐受牽連瘦死於刑部獄中。是畫史上的“元季四家”之一﹐以山水擅名﹐長於史學﹐詩文書畫皆承家學淵源﹐“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千言可就”(《聽雨樓諸賢記》)。詩文集散佚不傳﹐詩散見於《草堂雅集》、《明詩紀事》。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六三。 丁鶴年(1335一1424)   元詩人。名不詳﹐以字行﹐又字永庚。回族。曾祖阿老丁﹐為巨商﹐以其資歸元世祖﹐世為顯官﹔其父職馬祿丁﹐官武昌縣達魯花赤﹐因定居武昌。以祖輩幾代名字均有“丁”字﹐遂以丁為姓。年十二﹐父去世。至正十二年(1352)﹐避兵亂﹐徙鎮江﹐又徙四明﹐行台省屢薦教職而不就。元末或旅食海鄉﹐授學童度日﹔或寄居僧舍﹐賣藥以自給。明初﹐還武昌﹐追尋母親遺骨﹐棺斂以葬。晚年屏絕酒肉﹐結廬父墓以終其身。鶴年嗜讀博學﹐篤尚志操﹐不求仕宦﹐兼以孝聞。著有《丁鶴年集》。其古詩清麗俊逸。戴良序其集曰﹕“凡幽憂憤問、悲哀痛苦之情﹐一於詩焉發之。”“但一篇之作﹐一語之出﹐皆所以離夫憂國愛君之心﹐憨亂思治之意﹐讀之使人感憤激烈﹐不知涕泅之橫流也。”(《丁鶴年先生詩集序》)《四庫全書總目》謂其“尤長於五、七言近體﹐往往沉鬱頓挫﹐逼近古人﹐無元季纖靡之習”。其生平事跡見《明史》卷二八五、《丁鶴年集》卷末《丁孝子傳》。 周秦   元詩人。字致堯﹐後以字行﹐改字煥文。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徙崇德(今浙江桐鄉)。遊京師﹐選書《大藏經》成﹐授四明郎山書院山長﹐調嘉興宣公書院。明初與薦辟﹐不就歸。《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山長集》一卷並附其小傳。 陸仁   元詩人。字良貴﹐號樵雪生﹐又號乾乾居士。昆山(今屬江蘇)人。為人沈靜簡默﹐明經好古﹐詩不苟作﹐所居曰“乾乾之齋”。與郭翼、呂誠相唱和。楊維板謂其“詩學有祖法﹐清俊奇偉”(《西湖竹枝集》)。其翰墨法歐楷章草﹐皆灑然可觀。《元詩選》三集輯有其《乾乾居士集》一卷﹐並附其小傳。 馬政   元詩人。字公振﹐一字國瑞。太倉(今屬江蘇)人。自幼酷愛讀書﹐好文尚雅。元末避兵鬆江之南鐘巷裡﹐築室鑿地﹐有田園花木之趣。日誦經史﹐佳客往來﹐篇詠不輟﹐與世泊如。楊維幀深器重之。工詩﹐有《醉漁草堂》二集。《元詩選》三集輯有其《公振集》一卷。生平事跡見元顧挪草堂雅集低一二。 楊銷   元明之際戲曲家。從姊夫姓楊﹐原名退﹐字景賢﹐又字景言﹐號妝齋。蒙古族。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善彈琵琶﹐好戲濾﹒樂府出人頭地。永樂初﹐與湯式、賈仲明同被寵遇。車於金陵(今江蘇南京)。《太和正音譜》說﹔“楊景言之詞﹐如雨中之花。”所作雜劇二十種﹐今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保韓莊》、《東岳殿》、《西湖怨》、《生死夫妻》等十八種佚。隋樹森《全元散曲》收小令二首﹐套數一套。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五。 楊文奎   元明之際雜劇作家。所作雜劇四種﹐僅《翠紅鄉兒女兩團圓》一種今存(一說高茂卿作)﹐其余《王魁不負心》、《封沙遇上元》、《玉盤記》三種均佚。《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匡廬疊翠”。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六。 T野夫   元明之際曲家。西域人。元末回回國子監生。羨錢塘山水之勝﹐移家於杭州南郭外梅村。善丹青﹐畫山水人物﹐學馬遠、夏窪﹐筆法頗類。所作小景﹐皆取詩意。工樂府﹐套數小令極多﹐隱語亦佳﹐馳名衰海。所作雜劇《俊憨子》、(月夜賞西湖)、《寫畫清風領(嶺)》、《遊賞浙江亭》、《碧梧堂雙寫棲風》、《望仙亭》六種﹐俱佚。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五、《萬歷杭州府志》卷九一。 陸進之   元明之際雜劇作家。嘉禾(今浙江嘉興)人。嘗百福建省都事。善文章﹐喜作詩。詞曲隱語﹐盛傳於時。與雜劇家賈仲明友善﹐會於杭州。所作雜劇二種﹐其中《韓湘子引度升仙會》僅存佚曲二支﹐見《元人雜劇鉤沉》﹔《血骷髏大鬧百花亭》已佚。生平事跡見《錄鬼簿續編》。 仇白   指由宋入元詩人仇遠和白斑。宋成淳中﹐同以詩“齊名吳下﹐人謂之仇白”(《元書》卷八九)。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