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南朝時期作家名覽(下) 丘遲(464──508)   南朝樑文學家。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丘靈鞠子。初仕齊﹐任大學博士﹐遷殿中郎。蕭衍平京邑﹐引為瞟騎主籌。入樑﹐拜散騎侍郎﹐遷中書侍郎。天監三年(504)出為永嘉太守。次年﹐臨川王蕭宏北代。任為咨議參軍領記室。時叛將陳伯之與魏軍來拒樑軍﹐他以書喻之﹐伯之遂降。還拜中書侍郎﹐遷司空(一作司徒)從事中郎。卒於官。史稱其“辭采麗逸”。鐘峽評其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詩品》)。其文以《與陳伯之書》最著名﹐勸伯之自魏歸樑﹐義正辭嚴﹐而措辭委婉績麗﹐為當時姘文中的優秀作品。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丘司空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七二。 傅昭(464─528)   南朝樑詩人。字茂遠。北地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人。仕齊官至尚書左丞。仕樑﹐歷黃門侍郎、御史中丞、左民尚書、秘書監﹐累遷散騎常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六、《南史》卷六O。 沈旋   南朝樑詩人。字上規。吳興武康吟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沈約子。官給事黃門侍郎、中撫軍長史。出為招遠將軍、南康內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據佌嚏慰厭鞃A貳肪砦迤摺? 柳惲(465一517)   南朝樑詩人。字文暢。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人。少好學﹐有志行。初為齊竟陵王子良法曹行參軍﹐官至相國右司馬。人樑﹐兼侍中﹐歷任秘書監、吳興太守。善彈琴﹐又善奔棋。武帝嘗令其定棋譜。其詩情辭清切﹐韻調雋美。其《搗衣詩》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句﹐極為王融所稱賞﹐傳為名句。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十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一、《南史》卷三八。 劉勰(約465一約532)   南朝樑文學理論家。字彥和。東競富縣(今屬山東)人﹐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家貧無依﹐投靠定林寺沙門僧佑﹐終生未婚娶。少即篤志好學。居處定林寺十余年間博覽群書﹐鑽研佛教典籍﹐為僧佑編定經藏。歷時五六載﹐於樑天監初年撰成文學理論批評專著《文心雕龍》﹐受沈約賞識。天監二年(503)入仕。初為奉朝請。先後任臨川王蕭宏記室、車騎將軍夏侯祥倉曹參軍。天監六年﹐為太末令﹐政有清績。約天監十年(511)﹐復改任仁威將軍蕭績記室﹐兼太子蕭統東宮通事舍人﹐深為蕭統所重。後奉命回定林寺整理佛經。事畢﹐表請播發為增﹐改名慧地。未及一年而卒。所著《文心雕龍》五十篇﹐體大思精﹐是我國古代系統的文論名著。原有集﹐已佚。現存《樑建安王造剜縣石城寺石像碑》和《滅惑論》二文。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0、《南史》卷七二。 王僧孺(465─522)   南朝樑文學家。以字行。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六歲能屬文。家貧好學﹐常為人抄書以養母。初仕齊﹐為太學博士﹐以善辭藻列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後遷治書侍御史﹐出為錢唐令。樑天監初﹐除漸【】王後軍記室參軍﹐後為南海太守﹐遷尚書左丞﹐兼御史中丞﹐累遷至尚書吏部郎、蘭陵太守。後入直西省﹐知撰譜事。好聚書﹐藏書萬余卷。其文麗逸﹐多用新事﹐為人所未見者﹐當世重其富博。詩亦頗清雅切情。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王左丞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五九。 徐勉(466─535)   南朝樑文學家。字修仁。東海郊縣(今山東城城北)人。幼孤貧。篤志好學。仕齊起家國子生﹐射策舉高第﹐遷太學博士﹐累遷至領軍長史。入樑﹐拜中書侍郎﹐累遷至尚書左丞。天監二年(503)﹐除給事黃門侍郎、尚書吏部郎﹐參掌大選。六年遷吏部尚書。中大通三年(531)移授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中衛將軍。博通經史。曾主修五禮。居官嚴正﹐不營產業。善屬文﹐勤著述。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待》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五、《南史略六0。 王揖   南朝樑文學家。名一作揖。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志弟﹐王憲父。仕樑為大中大夫﹐出為東陽太守。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二二。 鐘噱(約468一518)   南朝樑文學理論家。字仲偉、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人。出身士族。好學有思理。齊時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樑歷任臨川王行參軍﹐衡陽王、晉安工記室﹐世稱“鐘記室”。所著《詩品》品評自漢至樑一百多名詩人﹐約成書於樑武帝時﹐為我國現存最早的詩論專著。清章學誠稱其為“思深而意遠”(《文史通義‧詩話》)。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七二。 吳均(469一520)   南朝樑文學家。字叔庫。吳興故郭玲浙江安吉北)人。家世寒賤﹐好學有俊才﹐其文頗為沈約所稱賞。柳渾為吳興太守時曾召為秸雄臐潠諘蟢m畛□搿W□鍍氪呵鎩罰□淶□雲洳皇擔□僦□□□庵啊S牒窩吩□願呈□□淶鬯□停□缶閌□淶□猓□懷□□昂窩凡謊罰□餼□瘓□薄J煩啤熬□奶邇灝斡泄牌闢□檬掄□蜓□□□轎□□餼□濉薄□F瀋10娜紜隊□臥□際欏貳Ⅰ隊牘蘇率欏返齲□□剿□□玻□謀是弼良蚓唬揮制洹斷□□裨鷸苣巒醣淞返繞□□□食尤鰨□□潿□計妗F涫□撓星櫬喬遄持□鰨□侗叱牆□返繞□□硐殖鮒臼糠萇砦□□淖掣擰F湟艚S常□詰筆筆滴□煜□T□屑□□沿□□魅思□小段獬□爰□貳S鐘小緞□胄臣恰罰□巧窆種□攏□□□□::得□闆I□絞錄<□讀菏欏肪硭木擰Ⅰ賭鮮貳肪砥叨□? 周指   南朝樑文學家。字並逸。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博學多通﹐尤精義理。仕齊為太學博士、丹陽主簿、太常丞。樑初拜尚書詞部郎﹐歷襪陵令、太子洗馬、中書侍郎、尚書吏部郎﹐後遷太子詹事。卒於官。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浩二五、《南史》卷三四。 裴子野(469─530)   南朝樑史學家、文學家。字朗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初仕齊﹐入樑後官至鴻護卿﹐領步兵校尉。自幼好學﹐精於文史。與兄黎﹐弟楷、綽並有盛名﹐時稱“四裴”。嘗據《宋書》刪撰為《宋略》二十卷﹐沈約自嘆弗這。所作《雕蟲論》﹐針對宋大明以後迄於齊代詩歌創作輕靡成風、儒學相對岑寂的狀況﹐強調《詩經》勸美懲惡的作用﹐指斥屈原、司馬相如以後辭賦作者的隨聲逐影、徒尚華麗和當世所作“擯落六藝”、“淫文破典”的陋習。在外吸東晉以來浮艷文風的同時﹐表現出較強烈的保守色彩。所著《宋略》及文集十四卷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雕蟲論》、《宋略總論》等文十余篇。《先秦漢魏晉南北部慼慾眃r涫□□住I□絞錄<□讀菏欏肪砣齇、《南史》卷三三。 陸僵(470─526)   南朝樑文學家。字佐公。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勤學﹐善屬文。年十七舉州秀才。齊時與沈約、謝肌同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辟儀曹從事參軍、廣陵王法曹行參軍、仕樑累官國子博士、太子中庶子、太常卿。與任防友善。其文《石門銘》、《新刻漏銘》為樑武帝所賞嘆。蕭統稱“佐公持方介﹐才學罕為鄰”(《宴闌思舊詩》)。蕭繹稱其“詞峰颶豎﹐逸氣雲浮”(《太常卿陸捶墓志銘》)。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陸太常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七、《南史》卷四八。 費昶   南朝樑詩人。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官至新田今。善為樂府﹐為樑武帝所嘉重。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七首。生平事跡見《南史略七二。 周興嗣(﹖一521)   南朝樑文學家。字思纂。陳郡項縣(今河南沈丘)人﹐世居姑孰(今安徽當塗)。年十三﹐遊學京師﹐博通記傳﹐善屬文。齊隆昌中﹐舉秀才﹐除桂陽郡丞。入樑﹐奏《休平賦》﹐為武帝所嘉賞﹐拜安成國侍郎﹐直華林省。又以撰《舞馬賦》工美﹐播員外散騎侍郎﹐進直文德、壽光省。官至給事中﹐直西省。原有集﹐已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七二。 徐排(﹖一524)   南朝樑詩人。字敬業。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徐勉次子﹐劉令嫡夫。幼聰敏﹐能屬文。起家著作佐郎﹐轉太子舍人﹐掌書記。累官至晉安王長史﹐卒於官。其詩清雅可誦。《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五、《南史》卷六O。 何遜(﹖一約引8)   南朝樑詩人。字仲言。東海鄭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結為忘年交。天監中﹐起家奉朝請﹐歷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安成工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廬陵工記室。其文與劉孝綽並稱“何劉”。其詩與陰理相似﹐並稱“陰何”。樑元帝曾謂“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跳、何遜”。其詩辭語清雋﹐特工於描繪自然景物。於山水詩更多致力﹐有所開拓﹐多搞布物色以寄托情思﹐形象鮮明清美。其體物之工﹐頗為杜甫蜀中詠物所取法。杜甫曾雲“頗學陰(罌)何(遜)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之七)。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三三。 蕭洽(471─525)   南朝樑詩人。字宏稱。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蕭惠基子。好學博涉﹐善屬文。天監初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南徐州中從事﹐還除司徒從事中郎﹐遷太府卿。普通初為通直散騎常侍﹐遷散騎常侍﹐出為臨海太守﹐還拜司徒左長史。卒於官。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一八。 殷芙(471─529)   南朝樑文學家。字灌蔬。陳郡長平(治今河南西華東北)人。仕齊為宜都王行參軍。仕樑為中書合人、昭明太子侍讀。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司徒左長史﹐直東宮學士省。奉樑武帝之命﹐編撰《小說》﹐世稱《殷會小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六0。 何子朗   南朝樑詩人。字世明。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早有才思﹐工清言。與宗人思澄、遜俱擅文名﹐時人有“東海三何﹐子朗最多”之謂。歷官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國山令﹐卒。時年二十四。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呇瞱蛂撐捫跔捸敷芝]欏肪砦?0、《南史》卷七二。 劉斌   南朝樑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歸附侯景。景攻台城不克﹐曾勸景乞和﹐為景所采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六、《南史》卷八o。 王泰   南朝樑文學家。字仲通。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僧虔孫。樑天監元年(502)為秘書丞。歷中書侍郎﹐掌吏部郎事﹐累遷廷尉卿、侍中、都官尚書、吏部尚書。卒年四十五。《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一、《南史》卷二二。 徐離(474─551)   南朝樑文學家。字士秀﹐一字士紛。東海郊縣(今山東鄰城北)人。徐陵父。好學﹐遍覽經史。初為太學博士﹐後為晉安王蕭綱侍讀﹐轉太子家令﹐兼掌管記﹐累遷太子左衛率。侯景陷台城﹐簡文帝被幽閉﹐因感氣疾而卒。屬文好為新變﹐不拘舊體。宮中盡學其練艷文風﹐時稱“宮體”。《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0、《南史》卷六二。 張率(475─527)   南朝樑文學家。字士簡。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少好屬文﹐與陸捶並為沈約所賞識。仕齊﹐初為著作佐郎﹐官至太子洗馬。樑武帝執政﹐引為相國主簿。天監初﹐為邵陽王友﹐遷司徒謝礎椽﹐直文德待詔省﹐尋為秘書丞。歷官至新安太守。工賦。武帝謂其為賦速而工﹐兼有司馬相如與枚皋之長。《舞馬賦》較著名。詩多為樂府。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賦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十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三一。 反仲容(475─548)   南朝樑詩人。以字行。穎川郡陵(今河南部陵西北)人。博學﹐少荋i19□□夢Q願唄邸3蹺□參鞣u芐脅尉□□□惺樽筘□19梢椴尉□□鑫□□亓睢<疤□迓遙□陀位嶧□□黽滄洹T□屑□□沿□﹗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皇住I□絞錄<□讀菏欏肪砦錙、《南史》卷三五。 劉子遴(476──548)   南朝樑文學家。字思貞。南陽涅陽(治今河南鄧州東北)人。仕樑歷太學博士、中書侍郎、南郡太守、秘書監、都官尚書、太常卿。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殘詩一句。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O、《南史》卷五O。 南介(476─548)   南朝樑散文家。字茂鏡。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少穎悟﹐有器識。博涉經史﹐兼善屬文。仕樑歷始興太守﹐官至侍中。《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一八。 工晾(477─523)   南朝樑文學家。字思晦。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工儉子。弱冠選尚淮南長公主﹐拜駙馬都尉。齊明帝時﹐除膘騎從事中郎。天監初﹐除太子中瓜子。歷侍中、五兵尚書﹐出為晉陵太守﹐征為吏部尚書﹐累遷尚書左僕射﹐領國子祭酒。暴疾卒。《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低二一、《南史倦二二。 到溉(477一548)   南朝樑詩人。字茂灌。彭城武原(今江蘇鄧州西北)人。少孤貧。與弟洽俱聰敏有才學﹐早為任路所知﹐有“兩到”之稱。初為王國左常侍﹐歷御史中丞、都官尚書、左民尚書、吏部尚書﹐後為散騎常侍、侍中、國子祭酒。因疾失明﹐以金紫光祿大夫就第養疾。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0、《南史》卷二五。 到洽(477─527)   南朝樑文學家。字獺慼慰蚝謍N湓□n窠□瞻鈧菸鞅保┤恕5礁鵲堋L旒□□輳?502)為太子舍人。後歷尚書殿中郎、太子中庶子﹐累遷御史中丞﹐出為尋陽太守。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六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倦二七、《南史》卷二五。 蕭琛(478─529)   南朝樑文學家。字彥瑜。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少而朗悟﹐有縱橫才辯。仕齊初為太學博士。工儉為丹陽尹時辟為主簿﹐累遷至尚書左丞。仕樑為宣城太守、吳興太守﹐歷左戶、度支二尚書、侍中﹐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曾著有《漢書文府》、《齊樑拾遺》。原有集﹐已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倦二六、《南史略一八。 王台卿   南朝樑詩人。曾為刑獄參軍、南平王蕭格賓客。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八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五二。 劉菲   南朝樑文學家。字士湮(一作士坦)。平原(今屬山東)人。家貧﹐勵志勤學。博學多通。天監中﹐初為奉朝請﹐歷仕西昌相、尚書主客侍郎、海鹽令。母亡﹐以憂卒﹐年五十二。著《釋俗語》﹐佚。原有集﹐亦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七、《南史》卷四九。 劉遵(﹖一535)   南朝樑詩人。字孝陵。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孺弟。少清雅﹐有學行﹐工屬文。初為著作郎、太子舍人。累遷晉安王宣惠、雲麾二府記室。中大通二年(530)﹐王立為皇太子﹐仍除中庶子。卒於官。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倦四一、《南史》卷三九。 江革(﹖一535)   南朝樑文學家。字體映。濟南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幼而聰鏢h□纈脅潘肌A□昴蓯粑摹J似氤蹺□畛□耄□笪□惺榧薟坷傘J肆豪矍ㄖ煉戎□惺欏﹗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囊黃□﹗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讀菏欏肪砣□□Ⅰ賭鮮貳肪□鵒。 何思澄   南朝樑詩人。字元靜。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少勤學﹐工文辭。與宗人遜、子期俱擅文名。初為南康工侍郎、安成王記室。天監十五年(516)遷治書侍御史﹐出為棘陵令﹐還為東宮通事舍人﹐出為黠縣令。中大通四年(532)除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卒於官。年五十四。《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0、《南史》卷七二。 阮孝緒(479──536)   南朝樑目錄學家、文學家。字士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少慕赤鬆子、許由。隱居不仕。卒後門徒溢曰“文貞處士”。著有《高隱傳》﹐已佚﹐今存《高隱傳論》一篇﹔又著有《七錄》﹐將宋、齊以來公私圖書記錄分為七類﹐對後世目錄學發展較有影響。其書至宋亦佚﹐今存《七錄目錄》﹐並輯錄於《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一、《南史》卷七六。 劉孝綽(481─539)   南朝樑文學家。字孝綽﹐原名冉﹐小字阿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七歲能屬文﹐深為其舅王融所賞異﹐號曰神童。十四歲時﹐常代其父劉繪草詔浩﹐為其父輩沈約、任路、范雲所賞。天監初﹐起家著作佐郎﹐歷尚書水部郎、秘書丞、太子僕、掌東宮管記、廷尉卿﹐歷官至秘書監。少有盛名﹐仗氣負才﹐多所陵忽﹐曾前後五次免盲。其辭藻為世所宗﹐尤為武帝父子所賞愛。其文章屬辭典雅﹐使事工切。曾為《昭明太子集》作序﹐序次周密﹐辭意允當。其詩為任防所賞愛。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秘書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三九。 劉顯(481──543)   南朝樑詩人。字嗣芳。沛國相縣(今安徽雕溪酉北)人。幼聰敏﹐當世號曰神童。好學﹐博涉多通。仕樑初為中軍臨川王行參軍﹐歷任尚書儀曹郎、步兵校尉、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出為尋陽太守﹐除邵陵王平西府咨議參軍﹐加戎昭將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O、《南史》卷五O。 王築(481─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元禮﹐一字德柔。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幼警悟﹐七歲能屬文。清靜好學﹐有才名。初為臨川王行參軍﹐累遷太子洗馬、中含人﹐並掌東宮管記﹐為昭明太子蕭統所器重。歷官司徒左長史、臨海太守。太清三年(549)簡文帝即位﹐為太子詹事。後遇亂﹐驚懼墜井卒。其詩文甚為沈約所賞愛﹐稱其詩“實為而則”﹐會雲﹕“晚來名家﹐唯見王范獨步。”《昭明太子哀策文》敘事述情﹐文質相稱﹐為當世所嗟賞。其詩清切鮮麗。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王詹事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二二。 劉苞(482一511)   南朝樑詩人。字孝嘗﹐一字孟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好學﹐能屬文。天監初﹐自征虜主簿遷臨川王右軍功曹﹐累遷尚書庫部侍郎、丹陽尹丞、尚書殿中郎、南徐州治中、太子洗馬。以文藻見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H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三九。 褚雲   南朝樑詩人。字土洋。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好學﹐解音律。仕樑為由阿令。歷晉安工中錄事、中書侍郎、御史中丞、湘東王府咨議參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二八。 吳孜   南朝樑詩人。仕樑﹐太清二年(548)為學士。《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七、《南史倦三O。 朱異(483─549)   躉恁憐鬊齱撥nW盅搴汀N飪□□疲n裾憬□賈藎┤恕>□ㄎ寰□J嘉□鎦菀椴艽郵率罰□僦庇鮮 I釵□淶鬯□湃危□恢潦討小18辛煬□>尤ㄒ□□□嗄輟﹗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氖□□﹗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讀菏欏肪砣□恕Ⅰ賭鮮貳肪□□□? 殷鈞(484─532)   南朝樑文學家。名一作均。字季和。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人。尚永興公主﹐拜駙馬都尉。初為秘書郎﹐歷東宮學士、國子祭酒。《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七、《南史》卷六O。 王偉   南朝樑詩人。陳留(治今河南開封西北)人。少有才學﹐雅高辭采。仕魏為侯景行台左丞。後隨景降樑。大寶元年(550)遷為中書監﹐二年為尚書左僕射。景敗﹐國送江陵﹐烹於市。《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六、《南史倦∕﹨O。 伏挺(約484一約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士標。平昌安丘(今山東安丘西南)人。幼敏悟。有才思﹐好屬文﹐深為任防所嘆異。齊末﹐州舉秀才﹐對策第一。樑天監初﹐為中軍參軍事﹐遷晉陵、武康今﹐後除南台治書侍御史。因納賄被劾﹐懼罪﹐出家為僧﹐後遇赦還俗。卒於侯景亂中。其詩善效康樂體。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O、《南史》卷七一。 劉孝儀(484─550)   南朝樑文學家。名潛﹐字孝儀。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孝綽三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初為始興王法曹行參軍﹐後遷尚書右丞、都官尚書﹐出為豫章內史。病卒。為人寬厚。能文﹐六弟孝威善詩﹐其兄孝綽常謂“三筆六詩”。其文辭典義精事切。奉敕所作《雍州平絢e嶠鶼癖□罰□煩啤拔納鹺昀觥保a讀菏欏□跚貝□罰□T□屑□□沿□□魅思□小讀踉□錄□貳I□絞錄<□讀菏欏肪硭囊弧Ⅰ賭鮮貳肪砣□擰? 劉婦   南朝樑詩人。字孝稚。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幼聰明﹐七歲能屬文。初為中軍法曹行參軍﹐鎮軍沈約引為主簿﹐累遷太子中含人、中書郎、散騎常侍﹐官至吏部尚書。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三九。 劉令境   南朝樑女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孝綽第三妹﹐時稱劉三娘。徐徘妻。有才學﹐文尤清拔。其《祭夫徐敬業文》清麗典雅﹐為時人所稱道。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人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三、《南史》卷三九。 瘦丹   南朝樑詩人。少有俊才。與伏挺、何子朗同為周持所賞識。曾為桂州刺史蕭朗記室。以忠諫被害。《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五一。 茄子箱(486─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景則。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齊高帝孫、蕭子顯兄。齊永明中﹐封祁陽縣侯﹐除太子洗馬。樑受禪﹐歷南平王從事中郎、臨賀王長史﹐官至秘書監。曾作《千字文》﹐文辭甚美。有“宗室奇才”之譽。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五、《南史》卷四二。 蕭子雲(487一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景喬。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齊高帝孫﹐蕭子顯弟。齊時封新浦縣侯。樑天監初﹐遷丹陽尹丞。累官至侍中、國子祭酒﹐領南徐州大中正。侯景亂﹐奔晉陵﹐餓死於僧舍。善草隸書。著有《晉書》、《東宮新紀》。原有集﹐已佚。《龰播M湃□□睾喝□□□□摹反嫫湮奈迤□﹗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讀菏櫚腿□濉Ⅰ賭鮮貳肪硭畝□? 陸罩   南朝樑詩人。宇洞元。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少篤學﹐有文才。仕樑為太子中庶子﹐位終光祿卿。《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H六、《南史》卷四八。 何敬容   南朝樑文學家。字國禮。廬江(治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弱冠選尚齊武帝女長城公主﹐拜駙馬都尉。仕樑﹐累遷尚書令、侍中、太子詹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七、《南史》卷三O。 瘦肩吾(487一約552)   南朝樑文學家。字子慎﹐一字慎之。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質信父。八歲能賦詩。初為晉安王蕭綱常侍﹐隨府歷記室參軍。普通四年(523)﹐在雍州受命與劉孝威、徐槐等十人抄撰眾籍﹐號“高齋學士”。中大通三年(531)﹐蕭綱為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太清三年(549)﹐蕭綱即帝位﹐任為度支尚書。後封武康縣侯。才學富贍。其詩多為應制詠物之作﹐文麗而情寡﹐與徐搞為宮體詩的代表作家。唯《亂後行經吳御亭詩》﹐記錄其親身經歷的亂世景象﹐與其平生詩作大異其趣。其文典麗工切﹐氣度從容。其中小啟多幅﹐簡要得體。又工書法。所作《書品》將自東漢至樑書家一百二十八人列為九等﹐加以錯評﹐頗為精當。序言泛論書勢﹐炒得神理。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質度支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五O。 張嵊(488─549)   南朝樑詩人。字四山。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少方雅﹐有志操﹐能清言。初為秘書郎﹐歷太子舍人、中書郎、散騎常侍﹐累遷為吳興太守。太清三年(549)舉兵擊侯景﹐為景所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三、《南史》卷三一。 蕭子顯(約489一約537)   南朝樑史學家。字景陽。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齊高帝孫。入樑為國子祭酒、吏部尚書﹐後出為吳興太守。好學能文﹐為蕭衍父子所重。嘗作《鴻序賦》﹐為沈約所稱許。其詩情辭清麗。在所作《南齊書‧文學傳論》中﹐標舉“文章者﹐蓋情性之風標﹐神明之律呂也”﹐“事出神思﹐感召無象﹐變化不窮”。由此提倡新變﹐明言“若無新變﹐不能代雄”﹐並批評“典正可采﹐酷不入情”、“全借古語﹐用申今情”和“雕藻淫艷﹐傾炫心魂”三種不良傾向﹐反映了文學日益走向自覺過程中﹐人們對文學本質特征及創作規律的進一步認識。生平頗事歷史著述﹐撰有《齊史》(即《南齊書》)。又有《後漢書》、《普通北伐記》、《貴儉傳》﹐並亡、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八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五、《南史》卷四二。 茄子暉   南朝樑文學家。字景光。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齊高帝孫﹐蕭子顯弟。仕樑﹐初為員外散騎侍郎﹐歷臨安、新繁令﹐累遷至膘騎長史。有文才。曾聽樑武帝講《三慧經》﹐作《講賦》上奏﹐甚見稱賞。《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倦三五、《南史》卷四二。 江從簡(﹖一548)   南朝樑詩人。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江革次子。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詞》刺何敬容﹐為當時所賞。官至司徒從事中郎。侯景亂﹐為任約所害。《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六、《南史》卷六O。 謝舉(﹖一548)   南朝樑文學家。字言揚。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莊坲jI儼┬□嗤a□瘸□16砑笆褪弦濉D曄□模□□□蛟際□□□妓□汀J肆海□蹺□□蛹伊睿□釵□衙魈□由徒印N淶□崩矍ㄉ惺榻瘛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畝□□﹗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讀菏欏肪砣□摺Ⅰ賭鮮貳肪磯□。 劉孝威(約496─549)   南朝樑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孝綽第六弟。氣調爽逸。普通五年(524)為安北將軍晉安王法曹﹐轉主簿﹐歷官至中庶子﹐兼通事舍人。侯景圍建康﹐隨司州刺史柳仲禮逃至安陸﹐病卒。三兄孝儀以文勝﹐他以詩勝﹐孝綽有“三筆六詩”之譽。其詩以樂府較佳﹐風格勁健。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劉庶子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三九。 紀少瑜   南朝樑詩人。本姓吳﹐養於紀氏。字幼場。丹陽襪陵(今江蘇南京)人。年十三﹐能屬文﹐為王僧孺賞識。曾為晉安國中尉。大同七年(541)為東宮學士。後除武陵王記室參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倦七二。 孔翁歸   南朝樑詩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曾為南平王司馬府記室。工於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三三。 王錫(499─534)   南朝樑詩人。字公暇。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歷任秘書郎、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年二十四﹐遷尚書吏部郎中﹐稱疾不拜。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一、《南史》卷二三。 真諦(Paramdrtha﹐499─569)   音譯波羅末他﹐亦名拘羅那他(Kulangtha)﹐意譯“親依“。南朝樑、陳時佛教學者。與鳩摩羅什、玄奧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西天竺(古印度西部)優禪尼國人。出家後遍訪名師﹐學通內外﹐尤鴃滕懦p□怠V寫笸□□輳?546)應樑武帝聘請來華﹐因時局不寧﹐流寓今蘇、浙、贛、因等地﹐沿途從事譯經﹐最後至廣東﹐與弟子專心譯經。先後譯出經論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主要介紹有關大乘瑜伽宗的思想。所譯《攝大乘論》對中國佛教思想有較大影響。生平事跡見《宋高僧傳》卷五、卷八。 張級(499─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伯緒。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年十一﹐尚武帝女﹐拜駙馬都尉。初為秘書郎。大同二年(536)征為吏部尚書﹐累遷湘州刺史。後為岳陽王蕭答所殺。其文學富辭贍。《南征賦》為追步潘岳《西征賦》之作。原有集﹐已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四、《南史》卷五六。 謝徽(500─536)   南朝樑詩人。名一作激。字玄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眺從侄。好學﹐善屬文。初為安西安成王法曹﹐累遷中書郎、鴻護卿﹐兼中書舍人。出為北中郎豫章王長史、南蘭陵太守。文思敏捷。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O、《南史》卷一九。 宗栩   南朝樑文學家。字元鎮。少聰敏好學﹐鄰裡號為“童子學士”。樑元帝時官至五兵尚書、吏部尚書。江陵陷沒﹐入北周。著有《荊楚歲時記》。《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 沈滿願   南朝樑女詩人。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庚鎮)人。沈約孫女。嫁征酉記室范靖為妻。能詩。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二首。生平事跡見《隋書倦三五、《玉台新詠》卷五。 鮑泉   南朝樑詩人。字潤岳。東海(治今山東部城北)人。鮑嫂子。博涉史傳﹐兼有文筆。少事元帝為通直侍郎。元帝承制﹐累遷信州刺史。世於蕭方諸刺鄂州﹐他為長史。侯景陷毀﹐被害。曾著《新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O、《南史》卷六二。 蕭統(501─531)   南朝樑文學家。字德施。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長子。天監元年(502)立為皇太子﹐未及位而卒﹐溢曰“昭明”﹐世稱“昭明太子”。生而穎慧﹐五歲遍讀五經﹐博覽群書。文思銳敏﹐多引納才學之士﹐商榷古今﹒間以著述。崇信佛典﹐所作多宣揚佛學。曾招聚文學之士纂集自先秦迄樑各體文學作品為《文選》三十卷﹐為基蘋樑以前文學作品精華的總集。論文主張“麗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且“有助於風教”(《陶淵明集序》)﹔強調嚴格區分文與非文的界限﹐如經、史、子以及賢人辯士等的言辭皆不收入《文選》。又力主發展與創新﹐以為“蓋路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選序》)﹐實際上肯定了魏晉以來重辭采聲對等形式追求的時代新風尚。稱讚陶淵明“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陶淵明集序》)﹐表現出超越時俗的識見。其《宴闌思舊詩》悼念舊屬﹐頗有情致﹔又有從事佛教活動詩多首﹐皆辭藻清密。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昭明太子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八、《南史》卷五三。 昭明太子   即蕭統。 蕭綱(503─551)   即樑簡文帝。南朝樑文學家。字世城﹐小字六通。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同母弟。天監五年(506)封為晉安王。歷任荊州、江州、徐州、雍州、揚州刺史。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卒﹐繼立為皇太子。太清三年(549)侯景叛陷建康(今南京市)﹐武帝被迫死﹐他繼承皇位。大寶二年(551)為侯景所殺。博綜儒書﹐善言玄理﹐為藩王及太子時﹐多引納文學之士。嘗自謂少“有詩瘤﹐長而不倦”﹐與徐搞、質肩吾等﹐頗有體制輕艷之作﹐描寫上層貴族之荒淫生活﹐當時號為“宮體”﹐甚為後世所黨病。有古題樂府八十七首﹐數量之多﹐為當時其他詩人所遠不及。此類作品﹐據題抒寫﹐發揮本旨﹐其中篇題多有為李白所承襲者。文辭俱精雅可觀。其《烏夜啼》、《烏棲曲》與《東西伯勞歌》二首﹐俱有助於七言體的開拓。《和蕭侍中子顯春別詩四首》、《夜望單飛雁詩》可視為唐人七絕先驅。其詩作篇章之富﹐居六朝詩人之首。辭藻鮮麗﹐抒情寫景﹐俱甚精切﹐對新體詩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其文富麗精巧。所制四六之體﹐俱極典雅。其《與湘東王論文書》﹐對當時文風及作者多所評議﹐頗能代表當時部分文學思想。論文不遵傳統儒家論說﹐反對宗經﹐推尚創新﹐以為“立身之道與文章異”(《誠當陽公大心書》)﹐無取謹慎而獨任恣肆放達。原有集﹐已快﹐明人輯有《樑簡文帝集》。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南史》卷八。 褚翔(505──548)   南朝樑詩人。字世舉。河南陽翟(治今河南禹州)人。初為國子監﹐舉高第。歷秘書郎、太子舍人、散騎常侍﹐侍東宮﹐累遷支部尚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二八。 江祿   南朝樑詩人。字彥遇。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幼篤學﹐有文章﹐工書善琴。曾為太子洗馬、湘東王錄事參軍﹐後為作唐侯相。著有《列仙傳》。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三六。 蕭紀(508─553)   南朝樑詩人。字世詢。南蘭陵(治分江蘇常州西北)人。武帝第八子。少勤學﹐有文才﹐屬辭不好輕華﹐甚有骨氣。天監中﹐封武陵郡王。歷任揚州刺史、益州刺史。侯景亂﹐不赴援。武帝死﹐後號於蜀﹐改元天正。後為元帝將樊猛所殺。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五、《南史》卷五三。 蕭繹(508─554)   即樑元帝。南朝樑文學家。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於。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第七子。天監十三年(514)封湘東王﹐先後歷任會稽太守、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太清三年(549)﹐侯景陷京師﹐武帝被困死﹐簡文帝繼立﹐於大寶H年(551)為侯景所殺。次年﹐遣王僧辯平定侯景﹐遂即帝位於江陵。承聖三年(554)﹐西魏軍陷江陵﹐即被俘殺。性殘狠﹐多忌刻﹐侯景據京師﹐父兄遭辱戮﹐手握重兵不即救援﹐唯務剪除手足以自固。及平侯景﹐復忌其大將王僧辯、王琳﹐置之遠方﹐及西魏軍來伐﹐失援致敗。敏慧好學﹐博覽群書﹐不好聲色。與文士裴子野、蕭子雲、劉孝綽、張統等為布衣之交﹐多事著述。其樂府七言詩如《燕歌行》﹐情思婉轉﹐辭句清麗嚴整﹐與其父兄同啟七古發展的新局面。其五言詩唯事辭藻妍麗﹐使事工切﹐而乏高遠情致﹐但詞句雋秀﹐已入近體格調。其抒情小賦如《盪婦秋思賦》、《采蓮賦》﹐情思與宮體詩相應﹐施之采藻﹐運以驕儷韻語﹐聲色之美﹐洋溢耳目﹐而其以五、七言詩發引或終結﹐情調從容悠揚﹐味至雋永。其《玄覽賦》敘寫出守荊州時沿途經歷感懷﹐取法於班昭的《東征賦》及潘岳的《西征賦》﹐辭藻富贍﹐但著意騁其才華﹐未免失之過繁。各類雜文﹐用事精切﹐屬辭雅練﹐音調句節﹐琳琅諧暢﹐展示出驕文的時代風貌。嘗分漢人“文學”、“文章”為“儒”“學”“文”“筆”四端﹐並突破以是否有韻區分“文”、“筆”的陳說﹐尤強調“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金樓子‧立言》)﹐反映了當時對抒情文學審羹棵r魅鮮兜納罨□T□屑□□沿□□魅思□小讀涸□奐□貳A磧小督鷳□印芳□盡I□絞錄<□讀菏欏肪砦濉Ⅰ賭鮮貳肪戇恕? 劉緩   南朝樑文學家。字含度。平原高唐(今屬山東)人。劉昭子。歷安西湘東王記室﹐除通直郎﹐遷鎮南湘東王中錄事﹐復隨府江州。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九、《南史》卷七二。 蕭正德   南朝樑文學家。字公和。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臨川王蕭宏子。初為樑武帝養子﹐後還本﹐封西豐縣侯。普通三年(522)奔魏﹐尋逃歸。後進封臨賀王﹐為丹陽尹。侯景反﹐立為帝﹐尋降為大司馬﹐矯詔殺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五、《南史》卷五一。 劉孝勝   南朝樑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孝儀弟。歷官邵陵王法曹、湘東王安西主簿記室、尚書右丞兼散騎常侍、武陵王長吏、蜀郡太守。太清中侯景陷建康﹐武陵工蕭紀鷹號於蜀﹐以為尚書僕射。承聖中﹐隨紀出峽口﹐兵敗被執下獄。尋元帝起為司徒右長史。與弟孝先並善五言詩﹐見重於世。《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三九。 劉孝先   南朝樑詩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劉孝感弟。仕為武陵工蕭紀記室。承聖中﹐與兄孝勝俱隨紀軍出峽。兵敗﹐元帝以為黃門侍郎﹐遷侍中。與孝勝並善五言詩﹐見重於世。《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一、《南史》卷三九。 徐君行   南朝樑詩人。字懷簡。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幼聰朗好學。善弦歌。以豪侈稱。仕樑為湘東王咨議參軍。辯於辭令﹐有輕艷之才﹐新聲巧變﹐人多諷習。《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一五。 徐防   南朝樑詩人。仕晉安王蕭綱。曾與質肩吾、徐搞等十人隨府在雍州抄撰眾籍﹐號“高齋學士”。《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五O。 蕭曄   南朝樑詩人。字通明。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始興王蕭瞎子。初封安陸侯。後改封上黃侯﹐遷給事黃門侍郎﹐出為晉陵太守。美才仗氣。善談吐﹐言多激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五二。 藝濟   南朝樑文學家。字子通。穎I以治今河南許昌東)人。世居江左。初與樑武帝為布衣交。武帝即位﹐未仕。嘗上書譏佛法﹐武帝將誅之﹐遂奔魏。後參與謀害高澄﹐事發被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北史》卷八三。 蕭巡   南朝樑詩人。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蕭棍子。有輕薄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七、《南史》卷三O。 王訓(511一536)   南朝樑詩人。字懷周﹐小字文殊。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王曉子。補國子生。射策高第。除秘書郎﹐遷太子舍人、秘書丞。後轉宣城王文學友、太子中庶子﹐掌書記﹐遷侍中。《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一、《南史》卷二二。 陸雲公(511──547)   南朝樑文學家。字子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陸捶從孫。好學﹐有才思。州舉秀才。歷湘東王參軍﹐入為尚書儀曹郎﹐除著作郎﹐遷中書黃門郎。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倦五0、《南史》卷四八。 鮑至   南朝樑詩人。東海(治今山東部城北)人。以才藝知名。仕晉安工﹐與質肩吾、徐搞等隨府在雍州。簡文帝開文德省置學士﹐與區信、徐陵等充其選。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六二。 鮑進   南朝樑詩人。名一作機。字景玄。東海(治今山東翊城北)人。家貧。初為春陵令。歷太常丞、尚書郎﹐終於湘東王咨議參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三0、《南史》卷六二。 蕭綸(517─549)   南朝樑文學家。字世調。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第六千。少聰穎﹐博學善屬文﹐尤工尺續。封邵陵郡王。官至侍中、南徐州刺史、司空。侯景叛逆﹐率軍進討﹐兵敗﹐北走汝南﹐為西魏所殺。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九、《南史》卷五三。 徐怦   南朝樑詩人。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徐勉從子。仕樑為武陵王蕭紀直兵參軍。紀稱帝﹐固諫﹐被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五、《南史》卷五三。 陸桂   南朝樑文學家。曾仕齊。仕樑為征虜記室參軍。武帝詔修五禮經﹐掌軍禮。《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二五、《南史》卷六O。 鄧樓   南朝樑詩人。南郡當陽(今屬湖北)人。平酉將軍鄧元起子。《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一O。 蕭警(519─562)   即南朝後樑宣帝。公元555─562年在位。字理孫。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孫﹐昭明太子蕭統第三子。幼好學﹐善屬文﹐尤善佛義。普通中﹐封曲江縣公。中大通中進封岳陽郡王﹐為東揚州刺史。中大同初﹐為雍州刺史。太清中﹐稱藩於魏﹐魏立為樑王。元帝敗沒﹐建號於江陵﹐改元大定。溢曰宣皇帝。《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周書》卷四八、《北史》卷九三。 甭方等(528─549)   南朝樑散文家。字實相。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酉北)人。樑元帝長子。少聰敏﹐有俊才﹐善騎射﹐尤長巧思。母徐妃失寵﹐意存危懼。曾著《散逸論》以中其志。後率軍討河東王蕭譽﹐軍敗溺水死。溢忠壯世子。曾撰《三十國春秋》、《篤靜子》﹐均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樑書》卷四四、《南史》卷五四。 周弘正(496一574)   南朝陳詩人。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周顆孫。幼孤。年十五召補國子生﹐於國學講《周易》。仕樑為國子博士。侯景亂﹐投景﹐拜大常﹐掌禮儀。後投元帝﹐累遷左戶尚書﹐加散騎常侍。入陳﹐為太子詹事、侍中、國子祭酒﹐官至尚書右僕射。樑元帝《金樓子》雲﹕“士大夫重汝南周弘正﹐其於義理﹐清轉無窮﹐亦一時之名士也。”其詩以應制、詠物詩為主﹐語較清新。五言短章通達明晰﹐有民歌風味﹐具五絕雛形。著有《周易義疏》、《孝經私記》、《莊子內篇講疏》。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八篇﹐均為奏議表啟類。《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三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四、《南文》卷三四。 周弘讓   南朝陳文學家。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周弘正弟。性簡素。博學多通﹐善隸書。樑時始不得志﹐隱於句容茅山﹐數征不出。晚仕侯景﹐為中書侍郎﹐為世人所譏。承聖初為國於祭酒﹐後任仁威將軍。陳天嘉初﹐以白衣領太常卿、光祿大夫。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①慼T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氖住I□絞錄<□凍率欏肪磯□摹Ⅰ賭鮮貳肪砣□摹? 周弘直(500──575)   南朝陳文學家。字思方。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東南)人。周弘正二弟。初仕樑﹐為太學博士﹐遷湘東王外兵記室參軍﹐掌書記。元帝時﹐累遷昌州刺史。陳天嘉中﹐官國子博士、秘書監﹐官至大常卿、光祿大夫。染疾卒於家。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四、《南史》卷三四。 沈炯(約502一約560)   南朝陳文學家。字禮明﹐一作初明。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仕樑為尚書左戶侍郎﹐出為吳令。後入王僧辯幕府﹐掌羽檄軍書。樑元帝時征為給事黃門侍郎﹐領尚書左丞。西魏陷江陵﹐被虜﹐授儀同三司。紹泰二年(556)歸國﹐遷御史中丞。入陳﹐加通直散騎常侍﹐參決軍國大政。後還鄉裡﹐收授徒眾。病卒吳中。贈詩中。其詩紀行、詠物﹐尚能寄懷抒慨﹐另有一些文字戲作﹐謝模稱為“多務纖巧”(《四俱詩話》)。文多為四六﹐驕儷典實﹐因一時風尚﹐頗為世人稱道。《陳書》本傳論雲﹕“及下筆盟壇﹐屬辭勸表﹐激揚旨趣﹐信文人之偉者欽﹗”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沈侍中集》。清吳汝綸有選評本《沈侍中集選》。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一九、《南史》卷六九。 陰鏗(504一564)   南朝陳詩僧。俗姓謝。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年悟道。工詩﹐善草隸。文采灑落﹐做寄泉石。樑時為武帝所優禮。簡文帝愛而令還俗為學士﹐不從。樑亂﹐嘗避給雲﹐陳時復出。天嘉初於宣武寺講佛經﹐學徒盛集。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續高僧傳》卷九。 陰樓   南朝陳詩人。字子堅。武威姑臧沖甘肅武威)人﹐先祖於東晉末南遷﹐居南平(今屬福建)。幼聰慧﹐五歲能誦吟詩賦。初仕樑﹐任湘東王法曹參軍。陳天嘉中為始興王伯茂府中錄事參軍。後官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世稱“陰常侍”。博覽史傳﹐尤善五言詩﹐為時人推重。詩以寫景紀遊見長﹐體物細微﹐匠心獨運﹐語言清麗秀美﹐工於煉字鍛句。名篇有《江津送劉光祿不及》等。部分詩講求音律和諧﹐注重對仗工穩﹐初具五律規模。時與何遜齊名﹐世號“陰何”。杜甫頗推尊之﹐讚李白時曾雲﹕“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理。”(《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又自謂“頗學陰(餿)何(遜)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之七)。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陰常詩集》。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六四。 徐陵(507─583)   南朝陳文學家。字孝穆。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幼能屬文。博覽史籍。樑中大通三年(531)﹐充東宮學士﹐遷尚書度支郎﹐出為上虞令。太清二年(548)﹐以通直散騎常侍使魏。承聖三年(554)始返。紹泰二年(556)﹐使齊﹐還除給事黃門侍郎、秘書監。入陳﹐加散騎常侍﹐為五兵尚書、領大著作。後遷吏部尚書、尚書左僕射﹐世稱“徐僕射”。歷官丹陽尹、中書監、侍中。後主時遷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後主詔稱其“弱齡學尚﹐登朝秀穎﹐業高名輩﹐文曰詞宗”(《陳書》本傳)。精通儒學﹐崇尚釋教﹐聰慧富才﹐文思敏捷。《陳書》謂﹕“其文頗變舊體﹐緝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被之華夷﹐家藏其本。”文以四六驕體為主﹐多為表冊、書簡、墓志。文勢流暢圓融﹐結構精整綿密﹐語句驕儷工致﹐尤長於用典。其詩多為唱和應酬之作﹐內容貧弱﹐詩風輕艷﹐尤尚藻飾﹐明王世貞稱為“淫麗之辭”(《藝苑危言》)。形式工巧細密﹐氣格績靡雅媚﹐波及一代詩壇。部分樂府或健爽豪雄﹐或清新流麗。不少詩篇用韻平民相間﹐音律和諧﹐推進律詩的形成和發展。清王士慎認為“陳朝寥寥﹐孝穆稱首”(《帶經堂詩話》)。與北周債信齊名﹐世稱“徐質”。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徐僕射集》。另編有《玉台新詠》。生平事跡見《陳書倦二六、《南史》卷六二。 惠標(﹖一564)   又作慧嫖、慧標。南朝陳僧人。博學有才。天嘉初﹐陳寶應反﹐作詩相贈。寶應敗﹐被俘遭戮﹐他受累被殺。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八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一九、《南史》卷六九。 江德藻(509─565)   南朝陳散文家。字德藻。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好學善文。仕樑﹐為尚書比部郎。入陳﹐授秘書監﹐兼尚書左丞。尋以本官兼中書舍人。天嘉四年(563)兼散騎常侍﹐出使北齊﹐著《北征道裡記》。還拜太子中庶子﹐遷御史中丞﹐因事免。後自求出補新喻令。著文筆十五卷﹐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六O。 顏晃(510─562)   南朝陳散文家。字元明。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少孤﹐貧而好學﹐文有辭采。仕樑﹐初為邵陵王兼記室參軍。侯景亂﹐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陳天嘉初﹐遷員外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掌詔潔。嘗獻《甘露頌》﹐詞義該典﹐為高祖賞識。《陳書》本傳稱其為文“雅有氣質”。原有集﹐已佚。生平事跡見《陳書倦三四、《南史》卷七二。 孔英(514─583)   南朝陳文學家。字體文。會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幼孤﹐好學善文﹐博通經史。仕樑﹐為鎮西湘東王外兵參軍、儀曹侍郎。入陳﹐遷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558)﹐任晉陵太守﹐清白自守﹐分俸孤寡。郡中號為“神君”。世祖征為御史中丞﹐遷散騎常侍、中書舍人﹐尋為五兵尚書。天康元年(566)﹐為太子詹事。高宗太建三年(571)﹐征為度支尚書。後遷吏部尚書﹐加侍中﹐遷中書今﹐轉太常卿﹐領弘范宮衛尉。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滑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一、《南史》卷二七。 韋鼎(515─593)   南朝陳詩人。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博涉經史﹐尤善相術。仕樑﹐累遷中書侍郎。陳武帝即位﹐拜黃門侍郎。太建中﹐以廷尉卿出使北周﹐後為太府卿。至德初﹐盡賣四宅﹐寓居寺院。隋文帝時授上儀同三司。後任光州刺史。尋追召入京。卒於長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五八、《隋書》卷七八。 徐伯陽(516─581)   陳朝文學家。字隱忍。東海(治今江蘇常熟北)人。年十五﹐以文筆稱。樑大同中﹐為侯官令。侯景亂﹐至廣州依蕭勃。勃敗﹐還居吳郡。陳天嘉二年(561)﹐除司空侯安都府記室參軍事。太建初﹐與張正見等一時名士為文會之友﹐遊宴賦詩﹐曾編成《文會詩》並為之序。後歷任新安王府記室參軍﹐兼南徐州別駕﹐帶東海郡丞﹐除鎮右新安王府咨議參軍事。後聞姊喪﹐發疾卒。《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七二。 許亨(517─570)   南朝陳散文家。字亨通。高陽新城哈河北滿城東北)人。博識群書﹐多識前代舊事。仕樑﹐為征西中記室﹐兼太常丞。避侯景亂至鄂州﹐邵陵王引為咨議參軍。王僧辯又召為儀同從事中郎﹐太尉從事中郎﹐與沈炯對掌書記。入陳﹒歷太中大夫﹐領大著作。陳項即位﹐拜衛尉如。曾批齊書》並《志》﹐佚。又撰成《樑史》。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六O。 智使(518─568)   南朝陳高憎。俗姓曹。住楊都寺。學識豐厚。曾與名增法泰赴廣州制旨寺﹐協助西天竺優禪尼國高憎真諦翻譯《攝大乘論》、《俱舍論》﹐並為之作序疏。樑承聖和陳光大中﹐真諦譯《起信論》、憫一二十二明了論》﹐曾當筆受之任。有佛經文疏八十三卷。《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續高僧傳》卷一。 沈不容(518──580)   南朝陳散文家。字孝和。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幼孤﹐好學不倦。樑時為太學博士。陳天嘉初﹐除衡陽王府中記室參軍﹐兼嘉德殿學土。曾改定樂章﹐制三朝樂歌詞行於樂府。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每為文﹐提筆即成﹐略無尋檢﹐人稱“意聖人”。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三、《南史》卷七一。 顧野王(518──581)   南朝陳詩人、畫家、文字學家。字希馮。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幼時好學﹐九歲嘗制《日賦》﹐十二歲隨父至建安﹐撰《建安地記》二篇。博覽群書﹐通曉天文地理、蟲篆奇字。仕樑﹐為臨賀王府記室。侯景亂﹐曾召募鄉黨隨義軍援建康。陳天嘉中補撰史學士﹐除太子率更令﹐領大著作﹐掌國史﹐官至黃門侍郎、光祿卿。能畫。嘗畫古賢﹐王褒書讚﹐時稱“二絕”。撰有《玉篇》﹐兼釋形音義。其詩多為樂府﹐寫女子思情﹐語言華麗濃艷。其文多詠物小賦。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O、《南史》卷六九。 岑之敬(51ffe579)   南朝陳詩人。字思禮。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南)人。十六歲策試《春秋左氏傳》﹐招為高第。年十八為太學限內博士。後任南沙令。承聖二年(553)﹐除晉安王府中記室參軍﹐奉命赴嶺表宣旨慰喻蕭勃﹐羈廣州。太建初歸陳﹐授東宮義省學士﹐累遷都陽王中衛府記室、征南府咨議參軍。博涉文史﹐雅有詞筆。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七二。 蔡景歷(519─578)   南朝陳散文家。字茂世。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家貧好學﹐善尺犢﹐工草隸。仕樑﹐為諸王府佐﹐出為海陽令。紹泰元年(555)﹐遷給事黃門侍郎﹐兼掌相府記室。入陳﹐遷秘書監﹐中書通事合人﹐掌詔潔。世祖即位﹐封新豐縣子﹐遷散騎常侍﹐後以功進爵為侯。高宗時遷度支尚書。為文不尚雕靡﹐而長於敘事﹐應機敏速﹐為當世所稱。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一六、《南史》卷六八。 陳喧   南朝陳文學家。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學不師受﹐文才俊逸。嗜酒放縱﹐無節操。陳叔寶為太子時﹐引為東宮學士﹐及即位﹐遷通直散騎常侍。與江總等俱稱“押客”。又與徐伯陽等為“文會之友”。因受後主侮弄﹐驚悸而死。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六一。 祖孫登   南朝陳詩人。太建初嘗為記室。侯安都為征北大將軍時﹐引為賓客。與徐伯陽等為“文會之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九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六六。 劉刪   南朝陳詩人。太建初曾任長史。侯安都為征北大將軍時﹐引為賓客。與徐伯陽等為“文會之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八、《南史》卷六六。 謝安   南朝陳詩人。太建十H年(580)﹐所司屢舉為吏部侍郎﹐皆不見用。《先秦漢魏晉譟@背□□反嫫涫□迨住I□絞錄<□凍率欏肪磯□弧? 何否   南朝陳詩人。字孝典。陳後主時任太常令。與陳暄兄弟友善。曾奉命出使關外。善音樂﹐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唱和艷詩﹐被之管弦﹐以為新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南史》卷六一。 徐德言   南朝陳詩人。仕陳為太子舍人。尚陳後主妹樂昌公主。陳亡﹐其妻為楊素所得。入隋﹐與妻重聚﹐偕歸江南終老。《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古今詩話》。 江總(519─594)   南朝陳詩人。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七歲而孤。年十八﹐為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樑武帝賞其詩﹐轉為侍郎。官至太子中台人。侯景亂﹐赴廣州依其舅蕭勃﹐滯留嶺南多年。陳天嘉四年(563)﹐以中書侍郎征還﹐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左民尚書、太子詹事等。因與太子作長夜飲﹐被免官。後歷侍中、散騎常侍、大常卿。後主即位﹐遷尚書僕射、尚書令﹐世稱“江令”。身當權宰﹐日與陳暄等陪後主遊宴﹐當時謂之“押客”。入隋﹐為上開府。卒於江都。其詩以應酬、宴遊、寫景為多﹐內容貧弱。一些描寫邊塞生活、自然景物及思婦情感的樂府﹐尚清新明朗﹐韻致深婉﹐摹寫物態生動精細。陳亡﹐時有悲慨傷痛之作﹐情感真切﹐詩風樸實。五、七言尤善﹐如《閨怨篇》、《宛轉歌》已近七言歌行律調﹐《怨詩》也初具七絕體式。五言對仗精嚴﹐音律諧和。其文以賦、表章、碑銘類為主。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江令君集》。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七、《南史》卷三六。 張正見   南朝陳詩人。字見歐。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年十三﹐獻頌﹐深得太子蕭綱讚賞。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樑元帝時﹐拜通直散騎常侍﹐遷彭澤今。遇亂避於匡俗山。入陳﹐高祖詔其還都﹐除邵陽王府墨曹行參軍﹐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尤善五言詩。嘗與徐伯陽等十余人為“文會之友”﹐以其所傳詩為多。宋嚴羽雲﹕“南北朝人惟張正見濤最多﹐而最無足省發﹐所謂‘雖多亦奚以為’。”(《滄浪詩話》)其詩以描寫邊塞軍旅生活的樂府和寫景紀遊的五言為優﹐時有佳篇秀句。“雲路橫秋水﹐星橋轉夜流”、“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諸句﹐陸時雍認為“皆得意象先﹐神行語外﹐非區區模仿推敲之可得者”(《詩鏡總論》)。一些詩對仗精工﹐法度較嚴﹐已近律詩格局﹐王世貞稱之“律法已嚴於‘四傑’﹐特作一二拗語為六朝耳”(《藝苑後言》卷三)。後人輯有《張散騎集》。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七二。 徐孝克(527─599)   南朝陳文學家。東海郊縣(今山東部城北)人。徐陵弟。曾削發為僧﹐更名法整。後還俗。陳天嘉中﹐任剜縣令。太建六年(574)﹐任國子博士、通直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後為都官尚書﹐遷散騎常侍﹐侍東宮。陳亡入隋﹐授國子博士﹐侍讀東宮。病卒。精通釋典﹐崇尚佛教﹐以孝行聞於時。著有《孝經講疏》、《論語講疏文句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六、《南史》卷六二。 褚介(529─580)   南朝陳文學家。字溫理。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博學有才﹐工於屬文。初為王府法曾。天嘉中﹐兼通直散騎常侍使齊﹐還遷中書侍郎。太建中任山陰令。後果遷御史中丞。性剛毅膽決﹐有“直繩”之稱。卒於官。其文詞義典實﹐不好艷靡。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二八ꄿ 傅續(531─585)   南朝陳文學家。字宜事。北地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人。七歲能誦古詩賦十余萬言。後依湘州刺史蕭循﹐廣閱墳典﹐博通群籍。初為王琳府記事。入陳﹐世祖召為撰史學士。後主時遷秘書監、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合人﹐掌詔潔。後為佞臣所群﹐下獄死。為文典麗。著有《陳書》。曾著《明道論》﹐辯駁大心是法師的《無海論》。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O、《南史》卷六九。 王華(﹖一587)   南朝陳散文家。字仲宗。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世為農。好學﹐博覽經史﹐尤善屬文。侯景亂﹐居嶺南羅浮山寺﹐專精習業。歐陽頗為廣州刺史﹐署為南海太守。後主時﹐除大市令﹐以疾辭。因上書極諫﹐指陳政弊﹐為後主所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O、《南史》卷六九。 阮卓(531─589)   南朝陳詩人。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幼聰敏﹐篤志經籍。天康元年(566)為新安王府記室參軍﹐後遷始興王中衛府記室參軍。至德元年(583)﹐入為德教殿學士﹐尋兼通直散騎常侍﹐以副使聘隋。隋文帝令薛道衡、顏之推等與之談宴賦詩﹐禮遇優厚。還除南海王府咨議參軍﹐以眼疾退居裡舍。陳亡人隋﹐行至江州病卒。工五言詩。為“文會之友”之一。《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七二。 陸瓊(537─586)   南朝陳文學家。字伯玉。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幼能詩善養﹐號為神童。州舉秀才。天嘉元年(560)為寧遠始興王府法曹行參軍。歷任尚書外兵郎、殿中郎、新安王文學。光大初﹐徐陵薦為司徒左西椽﹐尋兼通直散騎常侍﹐使齊。太建中﹐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霞~籩□鰨□□□貳﹕籩魘保□敝惺槭。□期□疲□僦晾舨可惺欏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娜□□﹗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凍率欏肪砣齇、《南史》卷四八。 姚縣(約537─603)   南朝陳畫論家。字士會。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幼聰慧。博學﹐好著述。仕陳為學士﹐校書於群趾殿。尋授齊王憲府水曹參軍﹐掌記室。隋立﹐除太子門大夫﹐後襲父爵為北峰郡公﹐轉蜀王楊秀友﹐遷司馬。秀有異謀﹐廢為庶人﹐他受牽連﹐被殺。著有《續畫品》。生平事跡見《周書》卷四七、《北史》卷九O。 謝貞(539─585﹖)   南朝陳散文家。字元正。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九世孫。幼聰敏。嘗作五言詩《春日閒居》﹐為其舅工房稱賞。年十三﹐尤善《左傳》。工書法﹐於草隸蟲篆皆精。侯景亂﹐親屬散亡。曾至北周﹐侍讀周武帝弟趙玉宇文招。太建五年(573)歸陳﹐除智武府外兵參軍事。後遷尚書駕部侍郎﹐出為始興王叔陵府主簿。後主時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掌記室。至德三年(585)﹐母亡去職﹐哀毀致疾﹐尋卒。多才善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陳書低三二、《南史》卷七四。 陸琰(540─573)   南朝陳文學家。字溫玉。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陸瑜兄。幼孤﹐好學。州舉秀才。初為宣惠始興王行參軍﹐遷法曹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陳世祖嘗使作《刀銘》﹐援筆即成。尋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厚聘北齊。厚卒﹐為使主。時人以其與弟瑜比為“二應”。太建初﹐為武陵王明威府功曹史﹐兼東宮管記。陳後主曾收其文成二卷。原有集﹐已佚。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四八。 陸動(540──576)   南朝陳文學家。字潤玉。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篤學能文﹐雅有識度。舉秀才﹐對策高第。陳世祖超授衡陽王文學﹐直天保殿學士。太建初﹐遷長沙王友﹐領記室。陳叔寶為太子﹐征為管記﹐除中合人。尋因雙目失明﹐回歸鄉裡。原有集﹐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四八。 何之元(﹖一593)   南朝陳散文家。廬江湖縣(今安徽霍山東北)人。幼有才思。仕樑曾任武陵王安西刑獄參軍。侯景亂﹐武陵王舉兵東下﹐他被囚艦中。及敗﹐王琳召為記室參軍。後隨琳敗奔北齊﹐為揚州別駕。太建中﹐應始興王陳叔陵召﹐歸陳﹐任咨議參軍。叔陵誅﹐遂絕人事﹐專心著述。陳亡﹐移居常州晉陝。曾著《樑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七二。 陸瑜   南朝陳文學家。字的玉。吳郡吳縣(今屬江蘇)人。陸被弟。少篤學﹐文辭秀美。初為膘騎安成王行參軍﹐轉軍師晉安王外兵參軍、東宮學士。時人以其與兄續比為“二應”。太建中﹐累官永陽王文學、太子洗馬、中合人。卒年四十四。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四八。 蔡凝(543─589)   南朝陳詩人。字子居。濟陽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人。能文善書﹐尤工草隸。初為秘書郎。太建元年(569)﹐遷太子中舍人﹐尚情義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官晉陵太守、寧運將軍、尚書吏部侍郎。與徐伯陽等為“文會之友”。陳後主時官給事黃門侍郎﹐遷晉照王府長史。鬱鬱不得志﹐曾作《小室賦》以見意。《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三四、《南史》卷二九。 陳叔寶(553─604)   即陳後主。南朝陳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苠嵹曲C□L旒穩□輳?562)立為安成王世子。光大H年(568)為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立為皇太子。日與妃嬪、文臣詩酒為娛﹐沉溺聲色﹐不恤朝政。幀明三年(589)﹐隋兵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於景陽殿自投於井﹐為隋軍所俘﹐後病死於洛陽。追封長城縣公。其詩多寫宮嬪艷婦的容貌思緒、朝歡夕飲的遊冶宴樂﹐內容貧弱淫靡。所作《玉樹後庭花》讚美其妃嬪姿色﹐後人視為亡國之音。唐皮日休雲﹔“歌詩之風﹐盪來久矣。大抵喪於樑朝﹐壞於陳叔寶。”(《劉棗強碑》)少數樂府詩寫景清新﹐言情真實﹐語言□錯濃艷﹐音律諧美﹐對偶工整。明陸時雍雲﹕“陳後主妝裹豐徐﹐精神悴盡﹐一時作者﹐俱披靡頹敗﹐不能自主。”(《詩鏡總論》)明人輯有《陳後主集》。生平事跡見《陳書》卷六、《南史》卷一O。 陳後立   即陳叔寶。 沈技華   南朝陳後主皇後。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太建三年(571)﹐皇太子陳叔寶納為妃﹐及即位﹐立為皇後。陳亡人長安﹐後自廣陵渡江還鄉﹐於毗陵(今江蘇揚州)天靜寺為尼﹐名觀音。貞觀初卒。聰敏博學﹐工書翰。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七、《南史》卷一二。 孔范   南朝陳詩人。字法言。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好學有才。太建中任宣惠江夏王長史。後主時﹐為都官尚書﹐和江總等日與後主宴遊﹐號為“押客”﹐對後主過失必曲為文飾。又與孔貴人結為兄妹﹐更受寵遇。陣亡﹐隋文帝以其姦佞﹐與王磋、王儀、沈成同列為四罪人﹐流放邊裔。文章路而﹐善五言詩。《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六、《南史》卷七七。 王灤   南朝陳詩人。琅邪(治今山東諸城)人。後主時嘗任侍中、散騎常侍﹐與江總等在禁中陪侍遊宴﹐為“押客”之一。陳亡人隋﹐隋文帝以其姦佞﹐與孔范、王儀、沈成同列為四罪人﹐流放邊裔。《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陳書》卷二七、《南史》卷七七、《隋書》卷一。 曇瑗   南朝陳增人。金陵(今江蘇南京)人。陳宣帝時授增正﹐住光宅寺﹐辭不就。以持律名於時。工詩能文。曾與洪仁唱和。太建中卒﹐年八十二。原有集﹐已快。《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續高僧傳》卷二七。 張洲   北魏散文家。明佔候﹐曉內外星分。十六國時歷仕前秦、後秦與夏。夏亡歸魏﹐為太史令﹐後為驟騎軍謀祭酒。嘗作《觀象賦》。《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九一、《北史》卷八九。 高允(390─487)   北魏文學家。字怕恭。渤海在縣(今河北景縣)人。初被征為中書博士﹐遷侍郎﹐授太子經書。曾與崔浩同修國史﹐後浩以國史案被殺﹐他以太子營救得免。文成帝時﹐位至中書令﹐稱為“令公”。文明太後臨朝﹐引其參決大政。歷事五帝﹐出入三省﹐參與國事五十余年。卒說文﹐贈侍中、司空。博通經史天文術數﹐留意文學。詩文能言其志﹐耿介有聲。原有集﹐已佚。今存明人輯《高令公集》。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四八、《北史》卷三一。 宗欽(﹖一450)   北魏文學家。字景若。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人。初仕北涼。入魏後﹐賜爵臥樹男﹐拜著作郎。後因崔浩國史案株連﹐被殺。曾撰《蒙遜記》。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二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五二、《北史》卷三四。 崔憎淵   北魏散文家。清河(治今山東臨清東北ㄑt恕L┤妓哪輳?468)由宋入降北魏。太和五年(481)﹐因兄僧傷參與沙門法秀謀反被株連﹐徙於薄骨律鎮。精通文學及佛學。後官南青州刺史。南齊明帝召他南歸﹐復信拒絕。卒年七十余。《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二四、《北史》卷四四。 劉林(436─497)   北魏文學家。字體道。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文帝第九子。封義陽王。孝武帝時為徐州刺史。廢帝大殺宗室﹐遂投奔北魏。魏孝文帝任為大將軍﹐鎮彭城。歸魏時曾作《斷句詩》﹐抒寫去國離鄉、亡命征途的悲涼。《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宋書》卷七二、《南史》卷一四、《魏書》卷五九、《北史》卷二九。 韓顯宗(﹖一499)   北魏散文家。字茂親。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人。初為著作佐郎。孝文帝伐齊﹐為右軍府長史﹐以戰功遷廣陽王元嘉咨議參軍。後上表訴功高賞薄﹐被免官﹐憂鬱而死。撰有《馮氏燕志》、《孝友傳》等。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O、《北史》卷四O。 高rN(﹖一502)   北魏散文家。本名驢﹐崔浩為改名間。字閻士。漁陽雍奴(今天津武清西北)人。曾任中書侍郎。文明太後臨朝時﹐與高允參決大政﹐官至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中書監。博綜經史﹐文才俊偉﹐與高允並稱“二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五四、《北史》卷三四。 崔光(451─523)   北魏文學家。本名孝伯﹐字長仁。東清河都縣(今山東平原西南)人。孝文帝時曾任中書博士﹐轉著作郎﹐參與撰修國書﹐被譽為“今日之文宗”。孝明帝時官至司徒。崇信佛教。能詩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眃r湮畝□□迤□I□絞錄<□段菏欏肪□□摺Ⅰ侗筆貳肪硭乃摹? 張彝(461一519)   北魏散文家。字慶賓。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初襲爵平陸侯。後任散騎常侍﹐遷尚書。孝明初﹐加征西將軍、冀州大中正。後被羽林毆打致死。歷覽經史。《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四、《北史》卷四三。 王對(464─501)   北魏文學家。字恭揚。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初仕南朝齊﹐為秘書丞。後奔北魏﹐累遷尚書令﹐官至散騎常侍、揚州刺史。《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三、《北史倦四二。 元翩(﹖一508)   北魏宗室。字彥和。獻文帝第六子。初封始平王﹐轉中書今﹐改封彭城王。後為高肇語殺。博綜經史﹐雅好屬文。曾十步成《應制賦銅慶山鬆詩》﹐蒼涼悲壯。撰有《要略》﹐已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二一、《北史》卷一九。 鄭道昭(﹖一516)   北魏書法家。字位伯。榮陽開封(今屬河南)人。初為秘書郎﹐後拜國子祭酒。多次上表請置學官生徒﹐崇儒敦教。官至光州、青州刺史﹐秘書監。好學博覽﹐喜為詩賦﹐曾與孝文帝聯句。其詩皆登山臨水之作﹐有學鮑、謝痕跡。所書《榮陽鄭文公之碑》﹐為書法珍品。《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五六、《北史》卷三五。 邪道元(466或472﹖一527)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范陽琢縣(今屬河北)人。初為太傅提﹐累遷東荊州刺史﹐以為政刻峻免官。後起為河南尹﹐除御史中尉。素嚴猛﹐遭權豪忌恨﹐被讒遣關右大使。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所害﹐死於陰盤驛亭。歷覽奇書﹐又遍遊北方﹐訪讀理渠﹐撰成《水經注》。另有《本志》、《七聘》等﹐均已決。《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八九、《北史倦二七。 元宏(467─499)   即北魏孝文帝。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鮮卑族。本姓拓跋﹐後改姓元。五歲即位﹐由太皇太後馮氏當政。太和十五年(491)親政﹐推行改革﹐大興文治。十七年﹐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都洛陽﹐變舊俗﹐禁胡眼胡語﹐改鮮卑姓氏為漢姓﹐大力推行漢化。才藻富贍﹐善於吟詩作文﹐自擬詔冊。曾與鄭道昭等聯句賦詩﹐頗見帝王氣象。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百四十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聯句詩一首﹐《歌》殘句二句。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七、《北史》卷三。 陽同(467──523)   北魏文學家。字敬安。北平無終(今天津薊縣)人。少任俠﹐後折節讀書。孝文帝時﹐累遷侍御史。屢進直言﹐為權貴所疾﹐免官。孝明帝時﹐官至前軍將軍。博覽篇籍﹐有文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在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倦七二、《北史》卷四七。 崔鴻(﹖一約525)   北魏史學家。字彥駕。東清河覦縣(今山東平原酉南)人。官中散大夫﹐修輯國史。後遷給事黃門侍郎。博覽群史。曾據舊有國史撰成《十六國春秋》一書﹐宋時散佚﹐今有清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五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七、《北史》卷四四。 袁翻(476─528)   北魏散文家。字景翔。陳都項縣(今河南沈丘)人。初為奉朝訪﹐後任延尉少卿。因不滿朝政﹐出為平陽太守。孝昌中除中書令﹐領給事黃門侍郎﹐名位俱重。河陰之變中﹐被爾朱榮所殺。以才學擅美﹐與弟躍並稱“二袁”。《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九、《北史》卷四七。 裴伯茂   北魏散文家。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曾官散騎常侍﹐永熙中為廣平王讚文學﹐後加中軍大將軍。學涉群書﹐文藻富贍。作《豁情賦》、《遷都賦》。撰《晉書》﹐未成。《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八五、《北史》卷三八。 常景(﹖一550)   北魏文學家。字永昌。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孝文帝時任門下錄事。累遷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秘書監。東魏時除儀同三司。曾刪正張華《博物志》﹐撰《儒林傳》、《列女傳》等﹐均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七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八二、《北史倦四二《洛陽伽藍記》卷一。 元順(494──528)   北魏宗室。字子和。任城王元澄子。始為給事中﹐尋任給事黃門侍郎﹐後除右光祿大夫﹐轉兼左僕射。爾朱榮人治時被害。撰有《帝錄》﹐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一九、《北史》卷一八。 祖瑩(﹖一534)   北魏文學家。字元珍。范陽道縣(今河北深水北)人。以才名拜太學博士﹐累遷國子祭酒。精通金石雅樂。以文學見重﹐文章與袁翻齊名。時人語雲﹕“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主張“文章須自出機抒﹐成一家風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八二、《北史》卷四七。 鹿態   北魏詩人。字永吉。濟陰柔氏(今山東菏澤)人。好兵書、陰陽、釋氏之學。初為真定公元子直國中尉﹐後為右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天平中除樑州刺史。鄭榮業反叛﹐被執送關西。《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七九、《北史》卷四六。 盧元明   北魏文學家。字幼章。范陽蔬縣(今河北琢州)人。盧思道從叔。永安初﹐兼尚書令。孝武帝即位﹐遷中書侍郎。天平中﹐為吏部郎中﹐副李諧使樑﹐為南人稱美。還拜尚書右丞﹐轉散騎常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四七、《北史》卷三O。 溫子異(495─547)   北魏文學家。字鵬舉。自雲太原(今屬山西)人﹐遷居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溫橋之後。歷官侍讀兼舍人、中軍大將軍。東魏末﹐高澄引為大將軍咨議﹐見疑﹐下獄死。其文清婉﹐善於模仿南朝風格。早年作《侯山調堂碑文》﹐常景稱其“大才士”。作品傳於江南與吐谷渾﹐樑武帝嘗讚為“曹植、陸機復生北上”。所作《韓陵山寺碑文》為咦信所賞﹐謂﹕“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耳。”詩歌成就較高﹐尤長樂府﹐以筆力剛勁、感情真切取勝。《搗衣峙為其代表作。與邢邵並稱“溫邢”。又與邢邵、魏收並稱“北地三才”。著有《永安記》﹐已佚。明人輯有《溫侍讀集》。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八五、《北史》卷八三。 李諧(496─544)   北魏文學家。字虔和。頓丘(今河南清豐西南)人。襲爵為彭城侯。初為太尉參軍﹐曾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天平四年(537)使樑﹐其辭采風流﹐傾動江南。歸任秘書監﹐病率。博學有文辯。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六五、《北史》卷四三。 蕭綜(500─530)   北魏詩人。字世謙。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蕭衍次子。封豫章王﹐官至南克州刺史。後叛逃入魏﹐改名縊(或作讚)﹐字德文。歷官司徒、太尉﹐後封丹陽王。尚壽陽公主﹐拜駙馬都尉。爾朱兆入洛﹐其妻被害﹐棄官為僧﹐病卒。學識廣博﹐有才思﹐善為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五、《魏書》卷五九、《北史》卷二九。 楊衍之   北魏散文家。楊或作陽﹐又作羊。北平(今河北滿城北)人。永安中為奉朝請﹐魏末為撫軍府司馬﹐歷秘書監﹐出為期城郡太守。博學能文﹐兼通佛教經典。武定五年(547)行經北魏舊都洛陽﹐見昔日所建千余佛寺大半毀於兵火﹐因撰《洛陽伽藍記》。《全上古三代李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廣弘明集》卷六、《大唐內典錄》卷四、們洛陽伽藍記)序》。 元子攸(507─530)   即魏孝莊帝。北魏皇帝。公元528─530年在位。彭城王娜第三子。孝明帝時封武城縣公﹐進封長樂工。孝明帝崩﹐爾朱榮立他為帝。永安三年(530)﹐殺爾朱榮﹐旋為爾朱兆所試。《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十六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一O、《北史》卷五。 李穹(508一﹖)   北魏文學家。字希義。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南)人。初官大將軍府法曾參軍﹐後為散騎常侍、尚書左丞。東魏興和三年(541)使樑﹐因事免官。後官至黃門侍郎。博涉經史﹐文藻富贍。善作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殘詩一句c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三六、《北史》卷三三。 蘇綽(498─546)   酉魏大臣、文學家。字令綽。武功沖屬陝西)人。少好學﹐博物多通﹐深為權臣宇文泰寵任﹐官至大行台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師。在協助宇文氏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力主運用行政手段改革當時華靡文風﹐並仿《尚書》語體作《大法》。“自是之後﹐文筆皆依此體”(《北史》本傳)。但所論偏尚一端﹐不免矯枉過正﹐難切時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四篇。生平事跡見《周書》卷二三、《北史》卷六三。 高昂(491─538)   北齊詩人。字敖曹。渤海蓓(今河北景縣)人。膽力過人。北魏末在本鄉起兵﹐後附高歡。東魏時除侍中、司徒﹐復為軍司大都督。後為周軍所殺。好為詩﹐雅有情致﹐為時人所稱。《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五七、《北齊書》卷二一、《北史》卷三一。 邢邵(496一﹖)   北齊思想家、文學家。邵一作協。字子才。河間邦(今河北任丘北)人。仕魏為著作佐郎﹐後宮中書侍郎。入北齊﹐官中書監﹐攝國子祭酒。後為中書令﹐授特進。與溫子異並稱“溫邢”﹔與魏收並稱“邢魏”。又與溫子並、魏收並稱“北地三才”。擅長詩文﹐藻思華外詩歌成就較高﹐集齊樑之風﹐而存北朝之氣。《冬日傷志篇》為其代表作。學識淵博﹐名重一代。曾與人辯論“神滅”問題﹐持“人死則神滅”說﹐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原有集﹐已佚﹐明張博輯有《邢特進集》。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三六、《北史》卷四三。 祖鴻勛(﹖一550)   北齊散文家。球郡范陽(今河北定興南)人。仕魏為州主簿﹐除奉朝訪。官至高陽太守。以文章著名。曾作《晉詞記》﹐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四五、《北史》卷八三。 裴讓之(﹖一555)   北齊詩人。字士禮。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仕東魏為屯田主客郎中。歷官文襄大將軍主簿﹐兼中書伀U恕H吮逼耄□□搴猶□亍R蟶碧骯俸覽糝祿觶□徊□熗滴和Ⅲ□退饋S形牟牛□擻鐫疲骸澳芨呈□□崛彌□﹗薄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段菏欏肪戇稅恕Ⅰ侗逼朧欏肪砣□濉Ⅰ侗筆貳肪砣□恕? 而抵   北齊詩人。字敬式。樑南平王蕭偉次子。在樑封定襄侯﹐任東揚州刺史。侯景亂﹐奔東魏﹐歷位太子少傅。齊天保初﹐授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西魏克江陵﹐密鄰都﹐卒。《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三三、《北史》卷二九。 魏收(506─572)   北齊史學家、文學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人。仕魏除太學博士﹐歷官散騎侍郎等﹐編修國史。入北齊﹐除中書令﹐兼著作郎﹐官至尚書右僕射﹐位特進。與邢邵並稱“邢魏”﹐又與溫子異、邢邵並稱“北地三才”。善為文﹐工詩賦﹐被稱為北朝“文章大手”。詩近南朝宮體﹐《美女篇》、《挾琴歌》為代表作。曾作《南狩賦》等賦﹐均佚。其文多模仿任防﹐《枕中篇》較著名。擅治史﹐所撰《魏書》裙旗富博﹐以其借修史酬恩報怨﹐人稱“穢史”。碩學多才﹐而性輕薄﹐號為“驚峽蝶”。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魏特進集》。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一0四、《北齊書》卷三七、《北史》卷五五。 苟仲舉   北齊詩人。字士高。穎J川治今河南許昌)人。初仕樑為南沙令。北齊時入文林館﹐除符勢郎。後出為義寧太守。工於詩詠。曾作詩五言十六韻﹐傷好友李概﹐詞甚悲切﹐世稱其美。《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四五。 祖理   北齊文學家。字孝徽。范陽道縣(今河北灤水北)人。祖瑩子。初為秘書郎。後任秘書丞。武成時任秘書監。欲謀為相﹐得罪徙光州。後主時﹐官至尚書左僕射。以事貶北徐州刺史﹐卒子絇CI剖□模□□袈桑□ㄉ偈□褡逵錛耙躚簟17己頡14揭┬□酢R允□□□□試宓酪蕁T□臀菏帳□□鰲凍鋈□貳Ⅰ豆□髟都奘□范□祝□□比舜□小F湮牡淅觥﹗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牧□□﹗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住I□絞錄<□侗逼朧欏肪砣□擰Ⅰ侗筆貳肪硭鈉摺? 蕭愨   北齊詩人。字仁祖。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樑宗室。天保中入北齊。後主時待詔文林館﹐撰《御覽》。入隋﹐為記室參軍。工於詩。風格清麗﹐以《秋思》最著名。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十七首。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倦四五、《北史》卷八三。 陽休之(509──582)   北齊文學家。字子烈。北平無終(今天津薊縣)人。仕魏累官給事黃門侍郎﹐與魏收等同修國史。入齊﹐累遷尚書右僕射﹐加特進。北周時歷納言、太子少保﹐除和州刺史。博綜經史﹐文章典正無華。時人有“能賦能詩陽休之”之譽。曾重編《陶淵明集》﹐撰《幽州人物志》。精通音韻﹐著有《韻略》、《辨嫌音》﹐均佚。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四首﹐殘詩一句。生平事跡見《魏書》卷七二、《北齊書》卷四二、《北史》卷四七。 劉晝(約516一約567)   北齊散文家。字孔昭。渤海阜城(今屬河北)人。舉秀才﹐考策不第。後發憤撰書。曾多次上書﹐終不見采用﹐潦倒而車。著《高才不遇傳》等﹐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四四、《北史》卷八一。 劉選(525─573)   北齊詩人。字子長。彭城叢亭裡(今江蘇銅山)人。仕魏為開府參軍。入北齊為定陶令。後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曾出使樑、陳、北周。後待琚憚炊闉陛槳裋啈敯_韌□鎩9□□□孕淳凹□□﹗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囊黃□﹗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氖住I□絞錄<□侗逼朧欏肪硭奈濉Ⅰ侗筆貳肪硭畝□? 蕭放   北齊詩人。字希逸。樑宗室。後隨父抵入東魏。襲爵清河郡公。武平中待詔文林館。好文詠﹐善丹青。曾於宮中披覽書史詩賦﹐監畫工作屏風﹐見知齊後主。累遷太子中庶子、散騎常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倦三三、《北史》卷二九。 顏之推(531一約590以後)   北齊文學家。字介。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初仕樑為散騎常侍。西魏破樑﹐奔北齊﹐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人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文學﹐尋以疾卒。出身儒學世家﹐能詩賦﹐尤善為文﹐辭情典麗。其詩質樸而略見藻繪﹐亦不乏清技之句。其賦文致清遠﹐今存《觀我生賦》。嘗作《顏氏家訓》二十篇﹐以儒家傳統倫理道德訓誡子女﹐其中《文章篇》專論文學問題。針對當時詩壇不尚實用﹐任張浮艷的風氣﹐提倡為文須經世致用﹐不取“趨末棄本﹐率多浮艷”、不能應世經務的徒尚辭采之作。又提出“文章當以理致為心腎﹐氣調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反對“辭與理競”、“事與才爭”。既不取片面追求形式﹐又不輕棄文辭聲對之美。唯一味推尚儒學﹐對歷代作家人格和作品風格的評價不免失之公允。又曾作志怪小說﹐今存《冤魂記》。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三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五首﹐殘詩一句。生平事跡見《樑書》卷五O、《北齊書》卷四五、《北史》卷八三。 鄭公超   北齊詩人。後主時為奉朝請。武平三年(572)由祖理招至文林館﹐與祖理等同撰《御覽》。《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北冖g欏肪硭奈濉Ⅰ侗筆貳肪砦迦□? 王曉(511─581)   北周詩人。字叔朗﹐小名沙彌。北海劇縣(今山東壽光南)人。仕北齊為並州長史、司馬。歷東徐州刺史、秘書監。武平初待詔文林館。齊亡入周﹐為太子諫議大夫。在並州時嘯詠談宴﹐不以世務為累﹐人稱“物外司馬”。《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殘詩二句。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三一、《北史》卷二四。 王褒   北周文學家。字子淵。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始仕樑除秘書郎、太子舍人﹐襲封南昌縣侯。樑元帝時官吏部尚書、左僕射。西魏破樑﹐隨元帝出降﹐授車騎大將軍。入周為太子少保﹐遷小司空。出為宜州刺史﹐卒於任上﹐時年六十四。原為樑宮廷詩人﹐注重對偶音律﹐流麗華贈。入北朝文名頗高﹐僅次於度信。詩於整麗中別具剛健悲涼風調﹐多寫邊塞生活、北地風貌及家國身世之感。《燕歌行》、《渡河北j為代表作。驕文《與周弘讓書》頗為世所傳誦。原有集﹐已決﹐明人輯有《王司空集》。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倦三二、《北周書》卷四一、《北史》卷八三。 劉番(509─568)   北周散文家。字寶義。沛郡(治今安徽雕溪西北)人﹐遷居廣陵(治今江蘇揚州)。少好讀書﹐兼善文筆。仕樑為北徐州刺史蕭俗輕車府主簿﹐兼記室參軍。後降附西魏。仕周為內史中大夫﹐封平陽縣子﹐遷同和郡守。陳純作鎮隴右﹐引為總管府司錄。卒於官。著有《樑典》﹐另有集﹐均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周書》卷四二、《北史倦七0。 庚信(513─581)   北周文學家。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應肩吾子。幼聰敏﹐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文名早著。年十五為樑昭明太子東宮講讀。與徐陵同為抄撰學士﹐文並編艷﹐世瑰器v燁焯濉薄﹕罹芭崖遙□憾冀塩凳□兀□□穎冀□輟A涸□奐次唬□□椅瀾□□□□婦粑淇迪睾睢3惺□□輳?554)﹐奉命出使西魏﹐同年酉魏攻陷江陵﹐滅樑﹐他被留長安。歷仕西魏、北周兩朝﹐官至膘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廈開府”。周武帝建德四年(575)陳朝與北周通好﹐南朝文土多被放還﹐唯信與王褒等未被放回。仕樑時作品﹐內容較單薄貧乏﹐風格輕靡﹐司采級艷﹐為人訴病。然亦間有清新流麗之作﹐如《春賦》、《奉和山池》等。入北朝後所作詩賦大量抒發鄉關之思﹐多沉鬱悲愁之音﹐風格一變為蕭瑟蒼涼。《哀江南賦》、組詩《擬詠懷》等﹐深刻反映戰亂對社會造成的破壞和人民所受深重災難﹐抒發國破家亡之恨與屈身仕敵之悲﹐真切感人。杜甫曰﹕“瘦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度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詠懷古跡》)。《四庫全書總目》曰﹕“至信北遷以後﹐閱歷既久﹐學間彌深﹐所作皆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抽黃對白之中﹐浩氣舒卷﹐變化自如﹐則非陵之所能及也。”其他描寫北地景色、題畫、閨怨、遊覽以及送別酬贈等作品﹐亦有佳作。其驕體文成就很高﹐尤善於以繁富而精當的典故敘事抒情﹐靈活巧妙﹐代表作有《哀江南賦序》、思舊銘》等。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前人稱其詩“為樑之冠絕﹐啟唐之先鞭”(明楊慎《升庵詩話》)﹐對後世作家沾溉良多。其詩在音律上也多有創造﹐“《燕歌行》開唐初七古﹐《烏夜啼》開唐七律﹐其古體為唐五絕、五律、五排所本者﹐亦不可勝舉”(清劉熙載《藝概》)。有《質子山集》﹐清倪瑤為之作注。生平事跡見《北周書》卷四一、《北史》卷八三。 蕭擬(引5─573)   北周文學家。字智遇。南蘭陵(治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樑武帝蕭衍侄。封永豐縣侯﹐歷黃門侍郎。瑪弦瓛G蠊僖嬤荽淌罰□爻啥肌1騲芙滴海□謔討小H脛莧紊現荽淌貳N淶□蔽□難□┤濬□僦遼俑怠Q藕檬粑摹T□屑□□沿□﹗度□瞎湃□□睾喝□□□□摹反嫫湮囊黃□﹗斷惹睾何航□媳背□□反嫫涫□迨住I□絞錄<□噸蓯欏肪硭畝□Ⅰ侗筆貳肪磯□擰? 李超(516─565)   北周大臣。小名那。頓丘臨黃(今范縣河南西南)人。少有文名。十余歲作《明堂賦》。始仕酉魏。周受樣﹐累官御正中大夫﹐封臨黃縣公。出為昌州刺史﹐以病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一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二首。生平事跡見《周書》卷三八、《北史》卷四O。 亡名(引6一576以後)   北周詩僧。俗姓宋﹐本名聞殆。南郡(治今湖北江陵)人。弱齡出家。後事樑元帝﹐深見禮重。樑亡﹐遠客峻蜀﹐潛心玄門。後為周少保蜀國公字文排所禮遇。及字文護迎還咸陽﹐不知所終。好吟詠山水。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六首。生平事跡見《續高僧傳》卷九。 宇文迫(﹖一580)   北周文學家。字爾因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人。字文泰第十三子。封膝王﹐後進位上柱國。曾統兵伐稽胡及陳。後為隋文帝楊堅所害。好經史﹐解屬文。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一首。生平事跡見《周書》卷一三、《北史》卷五八。 寧文敏(534─560)   即周明帝。北周皇帝。小名統萬突。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南)人。西魏大統十四年(548)封寧都郡公。周閡帝受禪﹐進柱國﹐轉妓州刺史。宇文護廢用帝﹐立為帝﹐在位三年﹐為護所蘇﹐溢明帝。善屬文﹐詞采溫麗。著有文章十卷﹐已佚﹐明人輯有《後周明帝集》。《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生平事跡見《北齊書》卷四、《周書》卷四。 參考錄入﹕丁冬 責任編輯﹕丁冬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