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煙草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   蔣慕東 王思明   【摘要】   原產於美洲的煙草﹐作為一種嗜好作物﹐明代傳入中國以後迅速形成抽煙風氣﹐隨之煙草種植因其利潤大於種糧而快速普及開來。本文考証了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路徑及明清、民國直至當代煙草在中國的分布和演進情況﹐重點對煙草在中國傳播的動因及其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   【正文】   煙草(Nicotiana)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雙子葉植物綱﹐管花目﹐茄科﹐煙屬。1492年哥倫布向西環球航行﹐探索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道﹐當船隊經過聖薩爾瓦多島時﹐見到許多當地土著人嘴裡含著一團燃燒的植物葉子﹐一口口噴著煙霧。當哥倫布第二次航行時﹐命名了多巴哥島﹐把吸食的煙草也稱為多巴哥﹐以後英文“tabaeco”及中文“淡巴菰99,a6淡肉果”均由此而來。[1]哥倫布和他的水手率先將煙葉和吸煙習慣帶回西班牙。1558年﹐煙草種子傳到歐洲﹐並隨著殖民者的足跡迅速傳遍世界各地。   煙草在明清時期傳入中國﹐作為一種嗜好作物﹐400年來﹐煙草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科學技術都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一、煙草傳入的時間和路徑   吳□先生認為﹐煙草從海路傳入中國﹐具體路徑有三條。[2]康熙十二年(1673)《(廣東)高要縣志》﹕“煙葉出自交趾﹐今所在有之﹐莖高三四尺﹐葉多細毛﹐采葉曬幹如金絲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於竹管內以口吸之﹐口鼻出煙﹐彝人以御風濕﹐徒取一時爽快﹐然久服面目俱黃﹐肺枯聲幹﹐未有不殞身者﹐愚民率相服習﹐如蛾赴火﹐誠不可不嚴戢之也。”由交趾(今越南)輸入廣東是煙草傳入中國第一條路徑。第二條路徑是“從菲律賓到福建漳州、泉州”。明末名醫張介賓(景岳)在《景岳全書》說﹕“煙草自古未聞﹐近自我明萬歷(1573─1620)時﹐出於閩廣之間﹐自後吳、楚地土皆種植之﹐……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矣。”1清初方以智《物理小識》卷9也說﹕“淡把姑煙草﹐萬歷末有攜至漳泉者﹐馬氏造之日淡肉果﹐……。”2第三條路徑是從日本到朝鮮再到遼東。天啟辛酉、壬戌(1621─1622)後﹐朝鮮吸煙的人很多﹐距東北很近﹐交通極為便利很容易將吸煙之風帶到東北。同時還有朝鮮政府贈送煙草給建州官員的相關文獻資料支持。筆者讚成吳□先生關於煙草傳入路徑的看法﹐但傳入時間上有不同意見﹕煙草從越南傳入廣東的時間當在明末﹐比吳□先生所說要早三四十年。理由是崇禎九年(1636)《(廣東)恩平縣志》中有﹕“煙葉﹐出自交趾﹐今所在有之﹐莖高三四尺﹐葉多細毛﹐采葉曬幹如金絲色﹐性最酷烈﹐取一二厘薰竹管內以口吸之﹐口鼻出煙﹐……。”康熙《恩平縣志》也有記載。   近年來﹐一些研究煙草史的學者對吳□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鄭超雄根據廣西合浦縣一座明代龍窯遺址的考古新發現﹐認為煙草應該早於萬歷而在正德至嘉靖二十八年間(1506─1549)從廣西率先傳入我國。[3]劉翔和陶衛寧同意此觀點。[4-5]而匡達人依據“煙草種子是1558年前後從美洲帶到歐洲﹐由殖民者傳入中國的時間應當在1558年之後”而否定此觀點。筆者也認為﹐“廣西合浦率先傳入煙草”觀點難以成立。從邏輯上講﹐僅憑出土的一件背面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十三個字的壓槌和“宣德銅錢”一枚﹐就斷定遺址是在“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以前﹐這是完全錯誤的。撇開壓槌所刻時間真偽不論﹐即使是真的﹐也隻能斷定發現壓槌處的遺址是在這個時間“之後”而不是“之前”。遺址時間定位不準﹐也就無法據此証明“廣西合浦率先傳入煙草。”   李漪雲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新發現的美岱召壁畫﹐對“煙草從朝鮮傳入東北”之說提出不同意見。他認為﹐明末女真社會中的大量煙草﹐是商人從江蘇、福建販至漠南再傳入滿洲。[6]筆者認為﹐“內蒙傳入東北”說法証據不足。該文作者查証了壁畫描繪的事件發生在1606年﹐並未說明壁畫本身作於何時﹐壁畫是記實作品還是描繪宗教活動的藝術品也未確定﹐很難作為“1606年蒙古已經有人抽煙”的証據﹐更難作為“煙草最早是由蒙古傳入東北”的証據。   需要指出的是﹐歷史上煙草傳入中國不是一次完成的。一是明代紅花煙草傳入閩廣一帶﹐再傳入內地以及中南部地區﹔二是明清時期耐寒的黃花煙草傳入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三是二十世紀初﹐烤煙傳入中國﹐以及中後期白肋煙、香料煙、馬裡蘭煙傳入。[7]盡管烤煙是紅花煙草的一種﹐由於其品質的特殊要求﹐原來在中國種植的紅花煙草不能作為烤煙原料使用﹐[8]烤煙的傳播種植過程實際上是煙草在中國的又一次大范圍傳播過程﹐由於卷煙質量穩定、吸食方便﹐烤煙傳入後迅速佔據煙草種植主導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張介賓(1560─1640)﹕《景岳全書》﹐轉引自《本草綱目拾遺》﹐詳後該書注。   2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室藏資料﹐下文未注明出處者同。   二、煙草在中國種植擴展的歷史演進   (一)清康熙年間煙草已基本傳遍中國   關於煙草進入中國後的傳播情況﹐王達認為﹐我國至遲到18世紀煙草已基本上傳遍各省(從文中看﹐他是指18世紀後半葉)。[9]事實上﹐康熙年間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煙草種植﹐比王先生所說的時間要早半個世紀左右。如果考慮到煙草種子傳入歐洲的時間(1558)比其它美洲作物玉米、辣椒、花生等要遲六七十年﹐煙草在中國傳播的相對速度就更快。前述明代遼寧已有煙草種植﹐從筆者所能查到的方志來看﹐康熙年間及其之前有明確煙草種植記載的省份有﹕廣東(含海南)、廣西、福建、遼寧、浙江、江蘇(含上海)、江西、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含北京、天津)、陝西、山西、雲南、湖南、台灣十五省。1雍正四年(1726)《(湖北)應城縣志》的煙草記載時間離康熙年間隻有四年﹐將湖北也納入康熙朝已有煙草種植是合適的。《物理小識》說﹕“萬歷末﹐……漸傳至九邊。”“九邊”中就有“甘肅”﹐乾隆二年(1737)《肅州新志》、乾隆《敦煌縣志》都有煙草記載。成書於乾隆三十年《本草綱目拾遺》2也說“水煙出蘭州五泉地種者佳。”將甘肅納入康熙年間種植煙草的范圍也是合理的。同樣﹐成書於乾隆年間的《煙譜》也說﹕“川煙以四川名。”乾隆年間紀昀《烏魯木齊雜記》雲﹕“(烏魯木齊)初尚川煙、漢中煙﹐後尚北套煙。近土人得種蒔之法﹐處處暢衍。”3煙草從種植到成為名品﹐並傳到遙遠的新疆﹐絕非一日之功﹐因此﹐康熙年間四川(含重慶)種植煙草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加上明代就有煙草種植的遼寧地區﹐所以﹐至遲到18世紀20年代以前煙草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這從煙草傳入中國起也就是100年左右時間﹐在中國作物傳播史上是非常快的。   煙草傳播方式極具特色。廣東、福建、遼寧是明代中國煙草種植的三個中心﹐煙草向外傳播有連續的﹐如從福建向江西、浙江﹐再由它們向其周圍傳播。但更為典型的傳播方式是大跨度、跳躍式的﹐通過調軍隊而跨越數省由閩廣直接傳到雲南﹐再向其周邊傳播﹐4由福建而直接傳至“九邊”(遼東、薊州、大同、太原、綏德、甘肅、固源、寧夏、宣府)﹐5由福建而直接傳至山西﹐6“由朝鮮……而遼東而蒙古。”[2]這種“多中心、大跨度”的傳播方式﹐在中國作物引種栽培(傳播)史上極為罕見。特別是有如此清晰的國內傳播線路記載﹐在同期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中絕無僅有。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崇禎《(廣東)恩平縣志》﹐康熙《(雲南)順寧府志》、《(廣西)灌陽縣志》、《福建通志》、《台灣府志》、《(江西)瑞金縣志》、《(湖南)瀏陽縣志》、《(江蘇)蘇州府志》、《(浙江)山陰縣志》、《(安徽)含山縣志》、《(山東)滋陽縣志》、《(河南)杞縣志》、《(山西)曲沃縣志》、《(陝西)鳳翔縣志》、《(河北)昌平州志》。   2趙學敏輯﹕《本草綱目拾遺》﹐商務印書館。1954年12月印刷。   3轉引自王方中﹕《中國近代經濟史稿》﹐北京出版社﹐1982年﹐第35頁。   4《景岳全書》說﹕“煙草求其服習之始﹐則向以征滇之役﹐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然無恙。問其故﹐則眾皆服煙。由是遍傳。”“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矣。”   5《物理小識》卷9﹕“萬歷末﹐有攜至漳泉者﹐馬氏造之﹐曰淡肉果。漸傳至九邊。”   6雍正《山西通志》﹕“(山西曲沃)自閩中帶來﹐明季……賴此頗有起色。”   7玉米、辣椒在中國國內由何人以何種方式傳播﹐目前未見記載﹔花生、向日葵除個別書籍說由傳教士傳播外也未見﹔番薯由何人何時從國外傳入中飽戮h竊兀□□詮□諶綰未□□參藜竊亍2渭□芰幔骸睹髑迕樂蘗甘匙魑□□脛泄□芯孔□觥罰□豆漚衽┬怠?2004年第2期﹔蔣慕東、王思明﹕《辣椒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中國農史》20曬年第2期﹔王寶卿、王思明﹕《花生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中國農史》2005年第1期﹕曾蕓﹕《向日葵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古今農業》2005年第1期。   (二)明清以來中國煙草重點產區不斷變化   明末清初﹐全國范圍內已經形成了若幹煙草重點產區。福建就是“百裡所產﹐常供數省之用”。雍、乾時期福建之石馬、江西之瑞金新城、浙江之塘西、山東之濟寧、湖南之衡州、四川之郫縣、山西之曲沃、甘肅之五泉等地的煙葉﹐都是名馳遐邇。而東北地區﹐乾隆《盛京通志》﹕“煙草﹐……出撫順者佳。”此後﹐煙草重點產區隨歷史進程而逐步發生變化。1931年﹐山東成為中國第一大產煙區﹐其次是四川、河南﹐而明清時期的煙草種植重點區除江西省外﹐福建、廣東、山西等省份額大大下降﹐退為次要產區。[10](p603─605)﹕五年過後﹐四川成為全國最大煙草產區﹐河南、山東、江西、貴州、江蘇、雲南為重點產區。[11](p275─281)抗戰勝利後﹐煙草重點種植區域進一步向四川、貴州及河南集中﹐產量都在一千萬擔以上﹐而其他省所佔份額繼續下降。[11](P359)解放後﹐煙草生產迅速恢復。1958年﹐河南、山東、雲南、貴州、安徽、遼寧、吉林七省烤煙產量佔全國產額百分之八十以上。[12]1998年﹐雲貴川三省煙草所佔比例上升到48%﹐河南所處位置基本未變﹐黑龍江、山東、廣東的比重在繼續下降﹐北京、上海和西藏已沒有煙草種植(據《中國農業年鑒》1999年)。   三、煙草在中國傳播的動因   農作物的引進需要適宜的動力和條件。自然環境、種植技術、社會需求與政策環境是一個不可楞箣譬o□澹□幣輝虼□□薹塩絛闢□□豢贍蘢鈧脹瓿傘?   (一)適於煙草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是煙草成功引種的首要條件   溫度對煙草的分布和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的關系特別顯著﹔降雨稀少、地下水源缺乏的地區煙草很難生長﹔質地疏鬆﹐結構良好﹐呈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上能生產優質煙葉。[1](p12-13)我國大部分地區日照充足﹐年降雨量自400毫米到2000毫米以上﹐自然條件適宜煙草種植﹐所以東起吉林省的延吉﹐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北自黑龍江省的克山﹐南迄海南島﹐都有煙草生產﹐隻不過因溫度不同﹐南部多種紅花煙草﹐東北、內蒙、西北隻能種耐寒的黃花煙草。   (二)經濟利益是煙草業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說﹐“農民像其他人一樣是有理性的﹐對價格和其他刺激是有靈敏反應的。”[13]康熙《漳州府志》雲﹕“(閩煙)惟漳州煙稱最﹐聲價甲天下﹐漳又長泰最旺﹐人多種之﹐利甚多。”嘉慶《四川通志》﹕“……幹煙絲產郫縣特佳﹐……﹐大約終歲獲利過稻田三倍。”光緒年間﹐山東“(臨朐和臨淄)兩縣農民有千分之一種植煙草﹐收入頗豐﹐每畝約產煙葉一千斤﹐每斤平均約售銀元六分。……自行耕種自有土地的農民﹐每畝煙田可獲約六十元的收益。但每畝地須購買十元的肥料。”[14](p674)1934年﹐在民國十七種主要農作物中﹐煙草種植單位面積價值最高﹐比僅次於它的粳稻要高50%﹐是棉花的兩倍多、黃豆的三倍多、油菜的五倍多。[11](P525)“兩利相加趨其重”﹐明清以來﹐煙草種植迅速擴展也就順理成章。需要強調的是﹐煙草的傳播媒介除軍隊外﹐商人也在其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商人的逐利本性使他們對新生事物特別是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新事物非常敏感﹐易於接受﹐他們往往會積極主動地搶先販賣﹐以獲先機之利﹜恁慼憧_狽獎咼場捌□硪籽桃喚鎩保□褪巧倘飼勒枷然□袢”├□惱媸敵湊鍘Q桃讀魍u段□┐螅□碳□搜灘□種慘搗17梗歡□灘薟□吭黽櫻□治□躺嘆□□□徊醬叢焯跫□?   (三)順應中國農業變遷客觀需求是煙草傳播的內在動力   日本學者速水佑次郎和美國學者拉坦的“誘致性技術發明與體制創新理論”(the induced techn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ory)1認為﹐農業變遷與一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傳統文化都有著密切關系﹐它總是朝著“使用該國豐富資源代替稀缺資源”方向進行﹐這是農業變遷的內在動力。人多地少是中國最基本的國情﹐中國農業變遷的方向總是使用豐富的資源(勞動力)代替稀缺資源(土地)﹐“精耕細作”﹐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勞力以增加產出。明代是中國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時期﹐隨著農業商品化的發展和人口急劇增長﹐人口稠密地區已經無法維持傳統的以自家消費為主的糧食作物種植形式。它迫使人們不得不放棄田園牧歌式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形式﹐代之以種植獲利較高的商品性作物﹐以便在狹小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煙草是最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農作物﹐美國南方早期大量使用奴隸就是因為煙草種植需要大量的人力。2煙草傳入中國並得到較大發展﹐順應中國農業變遷的客觀需求(勞動力密集、商品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四)優秀的中國傳統農業為煙草引種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煙草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與耕作栽培都有著密切關系。明清兩朝是中國精耕細作優良傳統定型時期﹐輪作復種普遍、間作套種開始推行、土壤耕作技術完善、良種選育和栽培技術提高、積肥和施肥技術提高、農業害蟲防治有了新進展﹐[15]這些都為煙草在中國的引種栽培(即傳播)作好了充分的準備。煙草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的農學家和其他一些學者利用傳統農學思想和農業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使它通過與其它農作物輪作或復種﹐很好地融於中國傳統農業種植制度之中。清初的《煙譜》和《煙草譜》實際上是傳統農業時期有關煙草生產、加工、貿易和消費之集大成者。《煙草譜》詳細地介紹了煙草的名稱、煙地、種煙、烘煙、辟蟲等﹐它極有可能是早期有關煙草方面最詳細的書籍。清中期的農書《安吳四種》和藥書《本草綱目拾遺》等以及很多地方志也都介紹了煙草有關知識。正是由於中國精耕細作優良傳統的保障作用﹐明代中國煙草生產就已迅速滿足了國內需求。3   (五)現代農業科學技術使煙草產業如虎添翼   清末政府開始推動傳播西方農業知識及改進農業措施。據不完全統計﹐此期翻譯的64種外國農業書籍中﹐就有美國人官厄斯宅士藏著、陳壽彭譯的《淡巴菰栽培法》。[14](P870)民國時期﹐金陵大學農學院在積極從事稻麥棉科學育種的同時﹐也開展了煙草的科學育種工作﹐由當時著名的留美歸國學者湯湘雨負責。1936年﹐全國農事試驗場總計489個﹐涉及農事、苗圃、推廣、水產、家畜等共計25類﹐其中就有煙草試驗場2個﹐分別設在山東和山西兩省。[14](p397)民國報紙連篇累牘介紹種煙、加工煙的技術和銷售方法。僅1931─1932兩年﹐《新事特刊》就載有許崇藝的《煙草栽培法》、陳讓卿的《言煙之敵害》等14篇文章。新中國迅速建立了幾乎覆蓋全國的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為核心、各主要產煙省煙草研究所、煙草試驗場為中介的煙草種植技術研究及推廣體系﹐重點解決烤煙良種推廣與繁育制度的建立、塑料薄膜育苗、肥料種類和施肥技術改進、煙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問題﹐出版了一批與煙草有關的雜志和書籍。[8]1949─1999年﹐中國烤煙畝產由705公斤∕公頃增加到l796公斤∕公頃﹐翻了一番多﹐[16]烤煙品種和品質、加工技術都有很大提高。現代科學研究和技術進步對煙草業的發展起到了更大的促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Yujiro Hayami and Vernon Ruttan(1987)﹒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1776年﹐弗吉尼亞和馬裡蘭農產品出口共88萬英鎊﹐其中煙草就佔76﹒8萬鎊。為了獲得便宜而穩定的勞動力﹐1674年美國南部開始從非洲輸入奴隸。到1790年時奴隸總人數在63﹒7萬。佔當時南部人口的40%。詳見J﹒T﹒施萊貝克爾﹕《美國農業史(1607~1972)》﹐農業出版社﹐1981年﹐第37─38頁。   3趙翼《陔余叢考》卷33《煙草條》﹕“王阮亭引姚旅《露書》……初漳州人自海外攜來。莆田亦種之。反多於呂宋矣”。   (六)歷朝政府都是重要的推動力量   煙草及其制品是重要財稅來源之一﹐為了獲取更多稅收﹐晚清以來﹐歷朝統治者都大力推動煙草種植、加工和貿易﹐民國政府做得最典型。1915年民國農商部中央農事試驗場病蟲害科發表了《煙草螟蛉發生經過及防除法》﹐並提出了藥劑防除方法。[17]1930年﹐實業部派張宗成視察河南、山東、安徽三省煙草生產狀況﹐“現紙煙日見興盛﹐土產煙葉恐不免歸於淘汰。”“河南許州、襄城、禹縣一帶風土氣候極宜植煙﹐且所產煙葉莖夾雜不純﹐烘制不得法﹐色澤不均﹐葉多霉敗﹐若設法改良﹐勤加指導﹐不難成為國內最良植煙區域。”[10](P599)從1934─1935年間有關報道來看﹐許昌煙草改良工作在當時政府工作中還是有所安排的。11943年﹐國民政府財政部在煙草重要產區四川建立煙葉示范場﹐並幫助煙農獲取貸款支持。“美種烤煙栽培﹐所需基金甚鉅﹐並(非)煙農自力所能承擔﹐四川煙葉示范場﹐乃商請金融機關﹐從事貸款﹐計此項貸款﹐共分三種﹕即(一)生產貸款﹐專為煙農購買肥料雇用人工購買小型農具之用﹐(二)烤房建築貸款﹐專為煙農建築烤房時之用﹐(三)加工貸款﹐專為煙農購買煤炭以及烤煙時之人工伙食之用。”[11](P329)   (七)卷煙工業的強勁推動   19世紀末﹐西方煙草企業大舉進軍中國﹐搶佔市場﹐市場上手工制土煙逐漸為機制卷煙所代替。同期﹐我國民族資本卷煙工業也開始興起﹐它們和英美煙草公司一樣﹐向中國煙農提供烤煙種子、指導種植、收購煙葉、制成卷煙在中國市場銷售和出口﹐從中獲取高額收益。2這些煙草公司使用現代營銷手段﹐通過覆蓋全國的卷煙銷售網絡﹐迅速擴展了卷煙的消費總量﹐極大地推動了烤煙種植在中國的發展。   總之﹐煙草在中國迅速傳播和擴展是自然條件、人類需求和農業種植技術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許昌的煙葉﹐適於應用但須改良──煙商的一席談》(大公報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稅務署計劃改良許昌煙葉﹐政府與煙農合作﹐已擬定改良計劃十項》(大公報民國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財部煙葉改良委員會改良許昌煙葉﹐購美國煙種運許昌栽種﹐詳擬改良辦法派員指導》(大公報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   2“按煙葉一磅﹐隻值大洋五六分﹐而哈德門煙一條(二十五盒)﹐賣價至一元以上﹐所用煙葉不過一磅﹐即外加各種費用﹐其成本亦不過五角。獲利之厚﹐可想而知。”《英美煙草公司對煙農的統治──外國資本剝削中國農民的一個典型》。據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三輯)》﹐三聯書店﹐1957年﹐第454~463頁。   四、煙草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諸方面的影響   煙草最初是作為藥用植物使用的﹐王肱《枕蚓庵瑣語》謂“煙葉出閩中﹐邊上人寒疾﹐非此不治﹐關外至以匹馬易一斤。”事實上﹐煙草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要深刻的多。   (一)煙草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一是增加了農業的功能﹐煙草種植總量快速增長。美洲作物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傳統農業以提供人類所需的衣食為主要任務﹐煙草的傳入增加了第三項功能﹐純粹為滿足人類的嗜好而生產。《食物本草》說﹕“煙草﹐其氣入口﹐不循常度﹐頃刻而周一身﹐令人通體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饑能使飽﹐飽能使饑﹐今人以之代酒、代茗、終身不厭”。吸食者欲罷不能﹐市場需求量大﹐持續較高的比較利益誘使農民選擇種煙代替種糧﹐直接促使煙草種植總量迅速增加。到1936年﹐中國煙草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佔當時世界總產量50億磅的10%。[18](P890)1946年全國總產量為1300萬市擔﹐[11](P359)合11﹒8億磅﹐是1936年的2﹒4倍﹐是一個快速增長期。新中國建立後﹐我國煙草總量增長更快。1981年的總產量是1952年的5﹒76倍﹐而同期全國糧食僅增長了1﹒98倍。1979年到1998年二十年間﹐中國煙草種植面積由949﹒9萬畝增加到2041﹒1萬畝﹐增長了2﹒1倍﹔而總產量由94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236萬噸﹐增長了2﹒5倍(《中國農業年鑒》1980年~1999年)。解放後烤煙種植增長幅度更大﹐1997年種植面積是1949年的35﹒4倍。[16]2002年﹐中國煙草總產量佔世界三分之一。[19]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   二是促進經營性農業出現﹐提高中國農產品商品化率。明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都超過前代﹐城市也日趨繁榮﹐對農產品種類、質量和數量的要求也更高﹐這直接導致商品化的農業種植開始出現並得到較快的發展﹐原始富農和經營地主也得到初步發展﹐並逐漸成為農產品商品化生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5](p355)煙草市場需求量大﹐種植獲利高﹐導致不少人租地種植﹐福建人到江西瑞金、玉山租地種煙就是典型(詳見後文)。清朝中後期煙草商品化的例子就更多。嘉慶四年(1799)《(浙江)桐鄉縣志》﹕“煙葉﹐遍地栽種﹐商賈貿販資為恆業。”道光四年(1824)《(廣東)南雄州志》中就有﹕“煙葉﹐……﹐春種秋收﹐每年約貨銀百萬兩﹐其利幾與禾稻等。”同治二年(1863)《(江蘇)邳志補》﹕“煙草﹐邳於高原種之﹐遠近相望﹐為出產大宗。”宣統三年(1911)《山東通志》﹕“煙﹐本草名淡芭菰﹐出兗州、維縣、臨清、棲霞、福山等處。”民國時期煙草的商品化程度更為顯著。據卜凱1929~1933年對22省146縣156處15646個農戶的調查﹐農產品中出售率最高的為煙草和鴉片﹐分別為總產的76%和74%﹐其次是花生、油菜。[20](P32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煙草專業化種植的發展﹐煙農加深了對市場的依賴﹐他們必須出賣煙葉﹐購買糧食等生產生活必需品﹐加強了全國各地農產品之間、農產品與手工業品之間的商品交換﹐這也促進了糧食商品化生產的發展。當然﹐由於商品作物的最終價值必須經過市場交換才能實現﹐經濟作物存在著比糧食作物大得多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當少數人在農業商品化的過程中發家致富的同時﹐另一部分人可能在商品經濟的海洋中歷難遇險﹐遭受重大損失甚至破產﹐從事商品化生產的農民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接受新的考驗。   三是豐富了中國農業種植制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輪作、間作、套作是我國農業生產上充分用地、積極養地、養用結合的傳統經驗﹐可以充分利用光熱和水土資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煙草豐富了我國多熟種植、間作套種的內容﹐如小麥─烤煙─蔬菜分帶輪作、油菜─小麥─烤煙分帶輪作、蕓豆─烤煙─蔬菜套種﹔[21]“蠶豆∕春煙─稻”三種作物三種三收和“蠶豆∕菜∕春捙﹛撩氶摯滿撩肊撫x腫魑鎪鬧治迨眨弧霸□貉獺□盡□盡焙汀按貉獺□盡保凰庋淌□8逯種布際酢13淌硤字值鵲齲□抻諂□□灰灰渙芯佟?   四是形成一批著名的農產品產區和品牌。明末清初﹐隨著煙草種植和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名牌煙相繼出現﹐其中尤以“衡煙”(出湖南)、“蒲城煙”(出江西)、“油絲煙”(出北京)、“青煙”(出山西)、“蘭花香”(出雲南)、“奇品煙”(出浙江)、“杜切煙”(出鬆江)、“水煙”(出甘肅)等最受稱道(陳琮《煙草譜》)。陝西《延綏鎮志》也說“煙草……各省之有名者﹕崇德煙、黃縣煙、曲沃煙、……。”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農產品商品化過程中最早形成的、知名度最高的一批著名產地和著名品牌﹐對其後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示范作用。民國和新中國時期的煙草著名品牌就更多。   五是帶動了國內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煙葉必須經過一系列加工才能進入市場成為商品﹐煙草種植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福建各產煙區的煙草加工作坊出現最早、數量也最多。海泉的馬氏生產名牌“蓋露品”﹐運銷大江南北。福建商人還到鄰省江西開設煙廠﹐瑞金就是當時著名的煙草加工中心之一﹐道光《瑞金縣志》說﹕“制熟煙﹐必得茶油為用﹐瑞故產油之地﹐故漳泉之人﹐麇至駢集﹐開設煙廠。”江西玉山也有福建商人前來制煙。同治《玉山縣志》也說﹕“閩人之來玉者﹐……日傭數千人以治其事﹐而聲價馳大江南北﹐騾馬絡繹不絕﹐從古貨殖之利﹐熟富於此。”吸煙用具諸如煙鬥、煙袋、水煙袋、鼻煙壺等﹐以及煙缸、煙葉壺、打火工具等輔助用品的制造也促進了相關手工業的發展。   (二)煙草對中國現代民用工業誕生的推動作用   清末煙草加工直接催生了中國近代最早的民族民用消費品工業之一──煙草工業﹐對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乃至整個現代化膘R潭加兄卮笠庖濉>萃艟從蕁噸泄□□□□凳紛柿稀返詼□?(下冊)統計﹐1905年至1906年間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福壽紙煙有限公司等六家民族制煙工廠﹐這都是中國早期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資本主義企業。其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主要創辦人1905年籌股10萬港幣成立“廣東南洋煙草(股份有限)公司”﹔1909年改組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資本總額13萬元﹔辛亥革命後﹐華僑愛國心大受鼓舞﹐國貨暢銷﹐1912年獲利4萬余﹐1913年獲利增至10萬元﹐1914年為16萬元﹔1916年盈余達110萬元﹔1918年擴股至實收資本270萬元﹐獲利200余萬元﹔[22]已成為當時非常著名的民族工業企業。該公司業務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國內相關工業如錫紙、鐵罐、卷煙包裝紙和包裝箱等工業企業的發展。   解放後﹐中國卷煙工業迅速發展﹐已成為中國現代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卷煙產量265萬箱﹐l981年達到1704萬箱﹐30年間增長5.43倍﹔而同期世界卷煙產量由l3600億支增加到35719億支﹐隻增長1.6倍。1989年﹐中國卷煙產量3195萬箱﹐是1952年的12倍﹐煙草工業企業311個﹐從業人員29.39萬人﹐固定資產投資18.3億元﹐工業總產值451億元﹐利稅總額252億元。1   (三)煙草對中國國內國際貿易的巨大影響   清初﹐福建已出現煙草市場﹐據陳琮《煙草譜》記載﹕“今閩地於五六月間﹐新煙初出﹐遠商翕集﹐肩摩踵錯﹐居積者列肆以斂之﹐懋遷者牽車以赴之﹐村落趁墟之人﹐莫不負挈紛如﹐或遇東南風﹐樓船仟百﹐悉至江浙為市﹐以收成之豐歉定價值之貴賤。”各地“遠商”紛紛到福建收購煙草、煙絲﹐然後販運到各省出售。福建省有許多專做煙草貿易的煙舖和牙行﹐“賣煙之家、倍多米舖”。他們不僅在省內經營﹐而且到省外開設煙舖。如龍巖適中一地清朝前期到各省開設的煙舖近30家﹐其中謝氏家族就鴃밿25家。[23]其他地方也有關於煙舖的記載。光緒十四、五年﹐貴州省貴定縣煙葉大興﹐“煙舖至三百余家﹐銷售極遠”。2而清末1901年到1905年間﹐漢口煙草行莊約三百余家。[14](P433)   對外貿易方面﹐清末煙草成為重要的出口農產品。從1868年開始﹐海關有煙葉制品出口統計﹐該年輸出737擔﹐貨值11722兩﹐以後呈波動性增長﹐到1909年達清朝頂峰﹐輸出量218855擔﹐3031765海關兩﹐41年輸出量增長297倍﹐貨值約增長259倍。[14](P433)足見此期煙草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特別是十九世紀末﹐中國的絲茶出121在日本、印度的沖擊下由盛而衰﹐煙草出口的快速增長﹐對此期中國外貿出口起到較大的補充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統計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經濟年鑒(1982)》(薛暮橋主編)﹐《世界工業統計匯編(1998)》(國家統計局國際信息中心編)和《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1990)》(國家統計局工業交通司編)。   2 民國《貴定縣志稿》。   民國時期﹐煙草出口的數量明顯增加。“近據海關貿易冊﹐……1935年出口總金額約2100萬兩﹐輸出國分別有英、德、法、荷蘭、埃及、朝鮮、日本﹐就中以日本、朝鮮、台灣三處為我國煙草輸出之絕大尾閭。”[11](P519)抗戰時期﹐大後方煙草生產、消費、進出口又有新變化﹐從1937年凈出口1257萬元增長到1940年的4240萬元﹐三年增長2倍多。[24](p670-671)1941年輸出大幅度上升﹐很有可能是因為戰時在西部和西南部開辟了新的高質量煙草種植區。貴州省“貴定縣種植美種煙葉﹐以土質肥沃產煙佳良﹐自二十八年(1939)開始播種﹐第一年全縣僅收二千余斤﹐嗣後逐漸增加﹐價格亦隨之上漲。至三十二年(1943)全年約收美種煙葉一百六十萬斤至二百萬斤﹐……﹐全年可售煙價約二億七千萬元﹐農民因有利可圖﹐今年種离租蟟遖J蘭疲□壬夏暝黽釉級□□丁﹗盵11](p436)   新中國建立後﹐1950到1957年為烤煙出口上升期﹐七年增長210倍﹐如此大的增幅主要是當時克服長期戰爭對農業生產消極影響﹐恢復煙草生產工作卓有成效﹐當時對前蘇聯、東歐國家貿易也起了重要作用﹔1957到1980年總體呈下降趨勢﹐原因很多。以後又呈上升趨勢﹐1999年﹐中國煙草出口11.33萬噸﹐佔世界原煙出口總額的5.7%。2002年﹐中國煙草出口11.9萬噸﹐位居世界第三﹐但出口佔國內生產的比例仍低於世界上很多國家。[19]今後應該繼續努力提高出口比例﹐以獲取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四)煙稅等成為國家財政收入重要來源   《煙酒稅史》載﹕“乾隆年間﹐吉林將軍創辦煙稅、酒稅。黃煙百斤征銀二錢。內地州縣征收地方雜稅﹐縣縣不同﹐率不出斤一二文。……甲午戰後﹐庚子繼之﹐賠款既多﹐戶部設計籌款﹐於百貨之中提出煙酒糖茶四項﹐單獨加成。自光緒二十二年起﹐十年之間﹐四增其率。計為二十二年二成、二十六年二成(此處可能有誤──引者)、二十七年三成、三十年五成﹐皆照原有厘率﹐累進遞加﹐於是我國煙酒遂名消費品矣。”[25]《煙草譜‧煙稅》也說﹕“煙草﹐向於雜稅內。各省完煙稅銀若幹。”   南京國民政府《征收卷煙統稅條例令》規定﹕“凡一切卷煙及其煙葉制成之貨品﹐除國內土制之煙葉、煙絲外﹐均應完納卷煙統稅。”該稅為中央國稅﹐稅率為“於繳納進口正稅及二五附稅後﹐按海關估價復納卷煙統稅百分之二十﹐國內制造為百分之二十二點五。”在財政部內設卷煙統稅處﹐各省設卷煙統稅局直屬財政部領導﹐共同管理全國的煙稅征收工作。[26](p349-350﹐352﹐360)1931年8月﹐國民政府對“國內制造卷煙﹐亦增加稅率為百分之四十。……財政部現令各關局一體遵淟唌T雹侔湊招碌惱魘瞻旆a□韉乜□頰魘脹林憑硌趟啊﹕穎筆【頭盍畎湫薅╙穎本硌掏乘巴林憑硌淘菪姓魘照魯蹋□魘帳止□蚰局駛□髦圃□□硌趟啊〞?   南京國民政府還通過實施煙草專賣制度從煙草及其制品中獲取更多財政收入。1942年5月13日﹐《國府公布戰時煙類等專賣暫行條例通行飭令》。[24](p670)同年7月1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蔣介石、立法院長孫科共同簽署《國民政府公布自1942年7月1日起施行戰時煙類等專賣暫行條例等章程訓令》﹐中國煙草專賣制度開始實施。[26](p171)第一年所征數額接近1億元﹐第二年即達10億元﹐第三年更達到19億元。征收“紙煙出廠捐及二‧五捐”也是民國政府獲取更多收入的手段之一。[25]同期﹐卷煙稅還曾兩次充當卷煙稅國庫券的國家融資擔保﹐首期金額l600萬元。[27](p35-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日專電)《卷煙征稅辦法﹐繼續施行三個月》﹐《申報》﹐民國二十年八月四日。   2《大公報》﹐民國二十年八月九日。此舉對國內手工業者影響很大。   新中國建立後﹐也征收煙稅和實行煙草專賣制度(其間1980年停止﹐1982年又恢復)。[28]所征的稅種有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等﹐總稅率佔卷煙銷售價的50%以上。1995年﹐在全國納入統計范圍的工業企業中﹐煙草加工業企業數佔全國1%不到﹐而煙草加工業的稅收516億元﹐佔當年全國工業稅收的12%﹐[29]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五)煙草的文化影響   美洲作物辣椒傳入中國後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辛辣文化﹐向日葵傳入後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葵文化﹐而煙草傳入中國後創造了獨特的煙文化。明清時期﹐抽煙很快成為時尚﹐為待客之道首選﹐有些地方連大姑娘都抽。《寒夜叢談》說﹕“煙草……崇禎初重法禁之不止﹐蠡糪釓埼q□忠印S嘍□泵袷炒蘇呱猩□□識□□旰螅□信□仙□□薏皇忠還埽□□荒搖﹗奔吻?(漸西村舍本)《黑龍江外記》卷8﹕“達呼爾敬客以煙為最﹐客或自吸煙﹐遽置其管於口﹐裝已煙以進﹐禮也”。這裡還記了一個笑話﹕“將軍慶成初戍齊齊哈爾﹐買薪一車﹐其僕方吸煙﹐指示堆何處。忽賣薪者掣其口中筒﹐僕以為攘奪﹐怒毆之。不知賣者故達呼爾也﹐欲盡禮而反受辱﹐入裡不問﹐僕之過。”   詠煙詩賦也隨抽煙時尚而興起。煙草吸之能令人“通體暢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饑能使飽﹐飽能使饑。”這使得它成為文人學士一種新的詠詩作賦佐料。《煙譜》之後就附有《煙草歌》﹔《煙草譜》記載了更多的詠煙詞賦﹔很多方志中也有記載﹐嘉慶《慶雲縣志》就輯錄了(明)景州陳璉《胡蘇煙草》詩和(明)鹽山楊文卿《過黃花村》等。   同時﹐吸煙的風氣帶動了煙具用品的工藝化。煙鬥、煙袋、水煙袋、鼻煙壺等抽煙用具及煙缸、煙葉壺、打火機等輔助用品都興盛起來。有很多吸煙用具的質地、制作工藝非常考究。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有龍頭型的煙鬥、玉做的鼻煙壺、水晶做的煙灰缸等。   從文化角度看﹐煙標可算是包羅萬象的“大百科全書”。如以風景名勝、江河大川、歷史名城、文物古跡命名者就有“大前門”、“黃果樹”、“中南海”……﹔以物品、動物、花草等命名的如“一支筆”、“牡丹”、“金絲猴”……﹔還有一些借用“洋名”和抽象的﹐如“高樂”、“金健”、“嘉得樂”、“達妮”等。此外還有諸如“叼羊”、“金陵十二釵”之類文化特色很濃的品種。中國煙草博物館共藏有“大聯珠”、“秧歌舞”、“POL0”、“野鴨(英文)”等老商標近1000個品種。煙標﹐雖少陶冶性情之功力﹐卻可增生活之雅趣。   (六)煙草對社會也有較大的消極影響   一是危害人類健康。清初《物理小識》﹕“淡把姑﹐……其性可以袪濕發散﹐然服久則肺焦﹐諸藥多不效﹐其癥為吐黃水而死。”崇禎《恩平縣志》﹕“煙葉﹐…夷人以御風濕﹐徒取一時爽快﹐然久服面目懼黃﹐肺枯聲幹﹐未有不殞身者。”康熙《(廣東)高要縣志》﹕“煙葉……﹐愚民率相服習﹐如蛾赴火﹐誠不可不嚴戢之也。”可見幾乎在煙草傳入的同時﹐中國古人就已認識到吸煙之害﹐並提出禁煙。清太宗皇太極在崇德四年頒行《戶部禁丹白桂告示》﹕“照得丹白桂一事﹐不許栽種﹐不許吃賣﹐……自今後務要禁革﹐若復抗違﹐被人捉獲﹐以盜賊論﹐枷號八日﹐遊示捌門﹐除鞭撻穿耳外﹐仍罰銀玖兩﹐賞給捉獲之人。……”但由於其煙禁隻禁普通百姓和中下層官員﹐而允許甚至鼓勵上層統治階層吸煙﹐兩年後﹐皇太極承認禁煙失敗﹐“嗣後凡欲用煙者﹐惟許各人自種而用之﹐若出邊貨買者處死”。1明末崇禎皇帝曾為禁煙而殺過人。2但他的禁煙又因為煙草的特殊藥用價值而在洪承疇的奏請下予以解除。清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禁過煙﹐都未堅持下來。此後煙民隊伍越來越大。1996年﹐中國已有煙民3.5億人﹐被動吸煙者達4億多人。1993年﹐吸煙帶來的經濟損失為376億元﹐相當於同年國家煙稅92%﹐3情形已經非常嚴重。   二是煙糧爭地﹐加劇了本已非常緊張的人地關系﹐增加了農民的亂墾亂種﹐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嘉慶年間《大荒公禁栽煙約》就分析了煙糧爭地、爭肥、爭勞力、石灰害田等“六害”。4該文作者發出了“愚民無知﹐隻顧近而不顧遠﹐隻見有形之利﹐而不見無形之大害”的感嘆。道光四年(1824)《(廣東)南雄州志》中亦有﹕“種煙之地俱在山嶺高阜﹐一經墾辟﹐土性浮鬆﹐每遇大雨時沖刷下注﹐河道日漸壅塞﹐久則恐成水患﹐然大利所在﹐趨之若騖﹐是惟有土者﹐嚴禁新墾﹐庶可塞其流而斷其戛|□﹗憊廡鰲度鸞鶼□盡□瘴鬧盡□□桃欏吩兀骸把灘蕁□□裨蛭薜夭恢鄭□□鸞鷂□睢A□淅勰埃□陶計滸搿□□臉槍□□蹇□囪壇□幌率□俅Γ□砍□□□□耍□裁籽渭﹄嗍□□吞恐□簦□】蘊詮蟆4瞬恢盅討□爍□苤盅討□σ病H鸞鴆□人洳歡啵□歡□4□□暱跋鋁髏孜拊酥遼狹髡擼□鴝訪撞還□奈宸鄭□次□輾Α=裨螄鋁髏滓徊恢良椿駛什荒苤杖鍘□□薄4庸匭墓□窠】島捅﹔□□□肪辰嵌瓤矗□□矣Χ匝灘蕕鬧種病12庸□拖□嚥敵懈□友細竦南拗疲□鴆郊跎僦種玻□敝寥悶涑晌□□貳?   農作物的傳播是人類活動的結果﹐傳播的速度、范圍受自然和人類雙重因素制約。但它一旦步入傳播渠道就會按照自身的傳播規律進行﹐而不再受原始傳播者意願的約束﹐並會對人類產生反作用﹐對人類進行改造﹐這種改造是無形的﹐往往是在人類不知不覺中完成。種植者的經濟利益是煙草最初傳播的主要動力﹐後來煙草卻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生活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很是耐人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轉引自叢佩遠﹕《煙草傳入東北的途徑與年代》﹐《北方文物》2003年第4期。   2《閱世編》記載﹕“煙酒﹐……已卯(1639年)﹐上傳諭禁之﹐犯者論死。庚辰(1640年)﹐有會試舉人﹐未知其已禁也。有僕人帶以入京﹐潛鬻之﹐遂為邏者所獲﹐越日而僕人死西市矣。”   3姜培鋒﹕《香煙難別》﹐《中國信息報》1996年5月15日﹔溫桂勝﹕《警鐘為誰而鳴》﹐《中華工商時報》1996年5月16日。   4同治《新城縣志》卷1。   [參考文獻]   [1]陳學平﹐王彥亭﹒煙草育種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吳□﹒燈下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0﹒   [3]鄭超雄﹒從廣西合浦明代窯址內發現瓷煙鬥談憫牄y荽□胛夜□氖奔湮侍鈁J]﹒農業考古﹐1986﹐(2)﹒   [4]劉翔﹒明清兩代煙草種植及對外貿易──兼論“明萬歷年間煙草傳入中國說”有誤[J]﹒中國農史﹐1993﹐(2)﹒   [5]陶衛寧﹒論煙草傳入我國的時間及其路線[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3)﹒   [6]李漪雲﹒煙草經由蒙古傳入女真考[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1)﹒   [7]唐啟宇﹒中國作物栽培史稿[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8]朱榮﹒當代中國的農作物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9]王達﹒我國煙草的引進、傳播和發展[J]﹒農史研究﹐第四輯﹒   [10]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財政經濟‧七)[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財政經濟‧八)[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2]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13][美]西奧多‧舒爾茨﹒經濟增長與農業[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   [14]李文治﹒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   [15]郭文韜﹒中國農業科技發展史略[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16]國家統計局農村調查總隊﹒新中國五十年農業統計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17]武祖榮﹐謝沁﹐常兆金﹒民國時期的煙草蟲害及其防治[J]﹒中國農史﹐2003﹐(1)﹒   [18]郝欽銘﹒作物育種學(下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0﹒   [19]孫希芳﹐劉寶法﹒2002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煙草形勢分析[J]﹒世界農業﹐2002﹐(12)﹒   [20]J﹒L﹒Buck﹒1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21]李建設﹒商洛地區煙田行套種植模式及技術[J]﹒陝西農業科學﹐1998﹐(2)﹒   [22]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23]林仁川﹒明清福建煙草的生產與貿易[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9﹐(3)﹒   [2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財政經濟‧九)[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25]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四十四集──煙酒稅史(上、下)[M]﹒台灣﹕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26]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財政經濟‧二)[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二編‧財政經濟‧三)[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8]賈康﹐吳才麟﹒實行煙酒專賣及調整相關稅收的探討[J]﹒財政研究﹐2000﹐(2)﹒   [29]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l995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資料摘要[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 -- ||| || ||| | || |||| ||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