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走近原鄉人——鐘理和 文/王堯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3月14日,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會現場,聽到溫家寶總理深情誦讀 了鐘理和的這一名句。當時,我正在速記的手有點兒抖。這樣的句子,似乎一下 子滲入了我的內心深處。 同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我沒有去過台灣。我對台灣的認識,基本來自小學 課文裏對祖國寶島台灣的描述,而讀書年代從台灣傳過來的校園民謠,為我的印 象添了很多色彩。 誰是鐘理和?“原鄉人”是什麼意思?說實話,在現場,我沒有完全理解這 個句子,儘管它打動了我。打著手電筒,我在報社圖書館的書架裏,翻出了1982 年版的《鐘理和小說選》。紙頁有些發黃了,短篇《原鄉人》是主打的第一篇。 就這樣,我,一個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走近了“台灣著名鄉土作家鐘理和”。 資料顯示,鐘理和(1915~1960),生於台灣屏東縣。他是客家人,祖先是 從廣東梅縣遷到台灣的。19歲離開學校後,漂泊在海峽兩岸。1940年,在瀋陽結 婚。1945年在北京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夾竹桃》。1946年回到台灣,寫了長篇《 笠山農場》、中篇《雨》、短篇《原鄉人》、《貧賤夫妻》等許多小說。其中, 自傳體小說《原鄉人》被列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同名影片《原鄉人 》曾經在海峽兩岸同時放映。很遺憾,我沒有看過。 我知道了什麼是“原鄉”。這個詞是台灣客家同胞對祖國大陸的稱呼,他們 把返回祖居地稱為“轉原鄉”,甚至把人們的去世也稱為“轉原鄉”。 鐘理和在《原鄉人》裏寫道:“我從父親的談話中知道,原鄉原本叫做‘中 國’,原鄉人叫做‘中國人’。”鐘理和的青少年時代,在日本侵佔下的台灣度 過。當時台灣的學校,都只準讀日本書,不準讀中國書。但是在台灣的客家人, 為了不忘自己“原鄉人”的祖根,暗中辦起了家庭私塾,專心教讀中文。 受到祖國文化洗禮的鐘理和,成為一個執著的愛國主義者。懂日語、看日文 書籍,但從不說日本話。他寧可失業,也決不替日本人辦事。家境困難,在連兒 子喝的奶都買不起的情況下,他拒絕以“日本僑民”的身份領取物資補助,而這 在當時是很多人的求生之策。 回到台灣的鐘理和,做過老師。他的晚景凄涼,1960年因病去世時,只有45 歲,生前只出版過一本小說集。他給兒子的遺言是:“吾死後,務將所有遺稿付 之一炬,吾家後人,不得再有從事文學者。” 鐘理和沒有想到,他的兒子鐘鐵民也成了作家。鐘理和更沒有想到,他的文 字在西元2004年一個台灣局勢微妙的時刻,被我們記起。 3月14日那天,來自台灣聯合報社的那位女記者用標準的“國語”問:溫總 理, 3月20日台灣要舉行大選,還要進行公投,您認為公投對兩岸關係會產生什 麼影響?您關注台灣的大選嗎? 在這個時刻,我走近了鐘理和,在他去世40多年之後。這是文字穿越時空的 力量。 2004/03/25 中國青年報 -- ★Junchoon 大姊息怒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7.198
Dussek:記得應該是金重鍾?不是金童鐘...218.165.197.125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