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名: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 閱讀時數:忘了 心得:這是以前在蛋捲PO的心得,轉來大家沒事可以看看,謝謝 發信人 PIDAN@TKU-BBS (隱形人) 信區 Book 標 題 到處存在的不是我 發信站 淡江大學 BBS (2004/07/24 21:24:49) 轉信站 TKU-BBS 「『一直覺得自己很奇怪,為什麼會不善於應付這種場合呢?』 以我來說,情況並不限於結婚喜宴或是派對。這很難解釋清楚, 但只要是不特定多數的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就會令我覺得很苦惱。 不過像這樣一對一的談話就比較沒關係了。所以呢,只要在這種 場合看到獨自一個人沒有和任何其他人交談的人,我就會覺得 對方和自己一樣。」 ~ <喜宴會場> 產能旺盛的村上龍,新的短篇小說集《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 一反一貫的暴力、血腥及頹廢遺世風格,以到處可見的數個場所為背景:便利商 店、居酒屋、KTV、喜宴會場、公園、車站前、機場,還有一個特定節日氣氛的 代表:聖誕夜,描寫身處其間人們的種種,相對村上龍其他作品要容易閱讀許多 但其冷然卻精準的觀察,透露出一般人習以為常,其實需要深刻省思的一面, 借用《紐約時報》對瑞蒙卡佛的書評,「讓讀者在詭異離奇的空虛中漂浮,揭開 平凡生活中的危險可怕,指出平凡生活才是凡夫俗子的真正敵人。」而老實說, 我對村上龍比較有感覺。 張惠菁在導讀中提到,「『疾病的根源是在容器本身』,也就是人自己身上 。但是場所作為裝載人的容器,卻也加劇著疾病的症狀。」我想,村上龍從這些 每個人經常甚至每天都必須置身其中的場所,也不會覺得其有何怪奇之處的標的 物中(相對村上龍過去的小說對象),藉由人們本身自覺或不自覺,近乎反射地周 旋並轉換其間的本能,試圖傳達並提出一個疑問(或說丟給讀者一個問題):照說 是人們自己創造了各種場所(節日),但如今,怎麼場所卻反過來制約了人們的 各種行為?尤其是那些發現自己怎麼不具備這種本能的人。每個人每天都在配合 各個場所,扮演著其賦予自己的適當的角色,或許,有些人對這種角色扮演轉換 樂此不疲,但大多數的人終究會感到疲累不堪,即便你還不自覺,因為在配合場 所的角色扮演時,你往往不是你自己,至少,不會是完全自然的自己。於是,疲 憊就成為人們共同的情感。 村上龍說,在這本短篇集裡,他試圖刻劃的不是社會的希望,是別人所無法 共同擁有,只屬於個人的希望。這跟他在《寂寞國的殺人》一書中,所提出的觀 察有所呼應,就是日本現代化的國家總目標已經完成,必須轉為尋求個人價值, 但社會及人民都不自覺,還以相同的方式教育著下一代,當下許多大人也是在這 種未做修正,和過去一樣的價值觀下長大: 「大約在二十年前,日幣突破一美元兌換兩百日圓的關卡時,日本的 現代化就算完成了。現代化的完成就代表國家大目標的完成,接著 必須從追求國家價值觀改為追求個人價值觀才行。可是日本完全沒有 做到,也沒有宣佈這是必要的方向。…………過去因為戰敗和處於 現代化轉型,日本人的主要感情以『悲哀』為主,然而國家的目標 消失後,應該有的個人價值觀和目標卻還未尋獲,以至於『悲哀』的 感情漸漸趨向『寂寞』。………」 ~ 《寂寞國的殺人》 短篇集裡的一篇,則再次提出了這個觀點: 「在一九七○年代的某個時間點上,有什麼東西從這個社會上消失了。 有人說那是全體國民所共有的悲愁,可是,消失的是什麼東西並不是 多大的問題。重要的是,這個社會並沒有展現出與這種葡萄酒同等價 值的東西,也沒有試圖去展現的意思。」 ~ <喜宴會場> 其實這本短篇集也可以看成是《寂寞國的殺人》的小說版,雖然當中並沒有 任何直接的血腥描寫,而是將它隱含在其中某些篇章。以我自己的話再敘述一次 村上龍的觀點,在過去日本社會一起為現代化的國家總目標努力的時代,個人目 標的重要相對縮小,次序性也相對排後,或說都建立吸附於國家目標之下,不管 自願或非自願,全民一致的目標就是:經濟繁榮與現代化,而那時教育的準則與 普遍的價值觀就是,「進一流學校唸書,進一流企業工作」。而在國家現代化的 目標完成後,訊息傳播也相對發達,從千奇百怪的社會事件中,媒體及民眾本身 不斷散佈並接受到的訊息是:並不是進一流學校唸書,進一流企業工作後,人生 就會從此一帆風順。尤其是連小孩子也開始發現這一點,因為父母就是他們最好 的對照組,「父母生活得很無聊,小孩也會認為人生很無聊。」於是他們就會以 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試圖填補其中的空洞,當中有的因而發現自己另一片天空 但相對也有因此而踏入扭曲的道路,但是父母師長根本沒有發現這一點,還是對 他們說著同樣的話,「進一流學校,進一流公司」(記得前陣子看到一則新聞, 一名國中女生為了每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費,進行援交而懷孕,家中長輩說是交到 了壞朋友,我心裡自我模擬的是,由新聞畫面看來經濟狀況並不好的家庭,父母 甚至祖父母為了生活每天忙碌奔波,可想無暇顧及小孩子的生活情況,而身處青 春期的孩子,每天一回家便跟朋友同學用手機聊天,家人則形同陌生人,我自己 進一步假設,孩子在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假若學習上又無法自我肯定,心中 充滿的會是怎樣的一種寂寞?記得看到這則新聞時,我有一種無言以對的茫然) 而並不是在這套價值觀敗下陣來的人們,才會產生這樣的質疑,那些順利存 活下來,也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人,在達到了這樣的目標之後,赫然 發現這些東西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家庭的崩解,感情的困擾,甚至只能為了 工作勞碌奔波,而無暇顧及其他,一堆問題讓其不知所措,於是自問:我不是都 照你們說的做到了嗎?為什麼我沒有因此得到幸福呢?然後再像書中人物一樣大 喊:原來我被騙了?歸根究底,因為一開始你就不是照著自己的目標,追求自己 想要的東西嘛。但這套價值觀(制度)卻仍透過各種場所,制約著人們的行為,或 說各個場所也是這制度的一部份,問題是,那種時代早就過去了,所以有越來越 多的人感到疲憊,在這被指定且重複的角色扮演中質疑覺醒,並起身反抗。 「我很能理解加入奧姆真理教那些傢伙的心情。氣力變成零的話,就會希望 能有什麼東西來幫忙支撐自己。不論什麼都好呦。我終於明白,真正能夠 作為支撐的東西就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已。」 ~ <便利商店> 村上龍曾說,「我認為要改變制度,個人才能有所變化的時代早就結束了。」 ,過去在以國家總體目標為優先,透過各種場所(制度),有意無意地指揮影響著人 們的行動,這在現代化目標未完成以前,不會有所謂目標達成以後的寂寞,問題是 現在就已經是一個國家總目標達成(或說消失)的時代,人們自己必須能夠自覺,反 省場所的專制,而不是一句,「現實就是這樣,大家都一樣啊」到頭來才自問:我 受騙了嗎?各種制度都是因時制宜,價值觀也一直不斷在轉換調整,要有人先思變 制度才有更動的可能。 而教育尤其關鍵,大家都要孩子考第一名,可是卻沒有人教他們怎麼生活,很 多事情總是一句,「等你長大就知道了。」真的是這樣嗎?現今的社會早已不像從 前單純,下一代面對的世界要比老一輩人想像中複雜千百倍,甚至無法想像,相同 的價值觀不再適用,以最一般的情況來說,如今父母師長能做的,就是挖掘出孩子 各自的天賦,然後給予適當的引導,期待一個豐富多樣的未來。而不是還用「進一 流學校,進一流公司」當成唯一準則甚至強把自己的價值觀,投注在孩子身上,如 此才能避免未來,他們也可能會面臨懷疑自己被騙的一天。 村上龍在後記中提到,這本書是為了一本《留學情報雜誌》,針對想出國的特 定族群而寫,但我讀完後並沒有是刻意寫給某某族群的感覺,出國只是這些人尋找 希望的可能方法選項之一,對於被場所制約的角色扮演感到厭倦與疲憊,想要奮力 跳脫,找回自己,才是村上龍真正想要傳達的本意。就像張惠菁在導讀裡寫的, 「認識到場所的專制,想要超越場所(哪怕只是一小步),是這些平凡的角色,幾 乎要變得不平凡的一刻。」 而張惠菁也寫著,從這本小說集,她可以感到村上龍其實已經是一位疲憊的小 說家了,這點我有不同的體會。 書裡最後一篇<機場>,是我覺得其中希望意味最濃厚的一篇。小說裡的主人 翁,離婚帶著一個孩子,化名由依在制服應召店上班的33歲女子,因為工作(客人 關係)認識了小她六歲的男子齊藤。齊藤每次只固定買她的鐘點,在經過一段時間 互表心意後,由依說出一個自己覺得不可能的希望──想去為那些斷腿的人製作義 肢,因為去看過一部關於阿富汗的電影,聯合國為了幫助被炸彈地雷炸斷手腳的阿 富汗人,想送義肢給他們,但因為阿富汗治安不好,境內高山也沒有道路,只好用 降落傘空投義肢,一隻隻的義肢綁在降落傘上從天而降。看過那部電影後,心想要 是能幫這些人製作義肢的話不知多好,自己也為這突如其來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議, 畢竟對一個將滿33歲,離婚又帶著個孩子的風塵女子,說什麼要去幫人製作義肢,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齊藤聽了只說,沒有不可能的事,還幫忙收集資料(查 出需要學雜費170萬日圓),準備帶她到專門的義肢製作學校去看看。 小說一開始,便是女子獨自一人在機場等候齊藤,在隨意觀察四周人物,帶點 不安的情緒下,做出一連串的自白。離登機時間愈近,不見齊藤身影的焦慮就愈加 浮現。我原本猜想,村上龍最後的安排,會是齊藤終究沒有出現,但之後女子仍然 邁出步伐,踏上自我追尋的路途。如果是這種結局,雖然孤獨,但心情上會給人無 比的勇氣與希望,但村上龍最後的安排,出乎我預料,雖然遲到,齊藤最終還是出 現了。除了勇氣與希望,村上龍給了書中人物,也給了讀者更多的溫暖。 從這一點,所以我不同意張惠菁說的,「村上龍其實已經是一位疲憊的小說家 了」或許在這本書中,疲憊是各個出場人物共同的感情,但跳脫場所專制的勇氣, 才是他真正想要著墨的地方。我想,也是我心裡出現的一個畫面,當村上龍置身在 這社會一角冷眼旁觀的同時,他溫熱的心臟充滿的是深厚的希望,而且是懷抱著比 任何人都要來得深厚的希望,所以,即使疲憊也不疲憊。 -- ※ 來源:‧蛋捲廣場 bbs.tku.edu.tw‧[FROM: 61.31.171.67]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8.176 ※ 編輯: ilcr 來自: 124.8.8.176 (09/01 02:39)
imxp:推一個 有意思 09/01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