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680642 我喜歡Ursula Le Guin這個當代的偉大女性幻奇(the fantastic) 作家。60年代以降的左派運動,反政府,反霸權,催生了民權的抗爭, 當中以學生、黑人、女性三種抗爭主體最為突顯(「嬉皮」,極端地來 說,則應當是一種反動精神,並非是有形的客體)。我不知道Le Guin是 否脫胎於狂飆年代的女性運動,但她吸引我的地方,正是身為女性作家, 沒有女性主義的過多包袱。 更正確地說,Le Guin的人性關懷,是超出任何主義的學說與理論。 她關懷的,是一種諦聽東方老莊哲學的動靜之觀,而後與事物、天地、 自然相處衡宜的包容哲學。《改變航機》(Changing Planes,試譯)也 許不是這種天人合一(equilibrium)精神的顛峰之作 ,卻也恰如其分地 體現Le Guin的宇宙終極關懷。 《改變航機》是極富創意的心靈旅行。當身體被限制在一定的活動範 圍之內,靈魂如何逃脫身體的牢籠?故事的背景,設定在Sita在等待延誤 的班機起飛,卻又毫無線索班機真正起飛的時刻:5分鐘後?半個小時? 還是兩天後?因為不知道班機何時起飛,Sita只得和等待的盲目大眾一樣 ,在大廳望見自己的生命,在毫無希望的消磨中,逐漸死去。 終於,不甘等待的Sita「發明」了一種絕妙的心靈逃脫術:Changing Planes,「改變航機」,藉由冥想,她想去哪個航機旅行,就去哪個航機 旅行。於此,Le Guin玩弄了雙關的文學技法,Planes(航機)和Planets( 星球)諧音,表面上看來,Sita在不同的航機之間,作著《格列佛遊記》 式的心靈旅行,在另一種象徵/隱喻的意義上來說,她也正自「太空漫遊」 ,在不同的星球間,穿梭人生百態。 如同《格列佛遊記》或《愛莉絲夢遊仙境》,文本的虛擬的,幻奇的 夢想國度,從來就不是虛晃一招的假托,而現實人生的映照。因此,主角在 不同星球/航機之間的太空漂流,其實是「地球」(this planet)的想像飛 行。 遊記首篇《Islac星球的粥》我認為是一種宣言,體現的正是這種「失 衡之序」的諷喻。主角吃著粥,和餐廳女侍快樂地聊著天。這個星球並不錯, 主角只覺得奇怪,為何大家過著這麼貧苦的生活,而眼前諸多是文明的偉大 遺跡。是的,「Islac曾經是個文明鼎盛的國家,科學發達,經濟富強」,女 侍開始敘事一則科學悲歌。科學鼎盛,但還不滿足,在Islac向其他星球學得 「基因轉殖」的技術後,他們卻逾越了自然之序,改造植物,改造動物,也改 造自己。驚人的例子,女是本身就含有4%的玉米基因,因此頭髮看起來特別 外垂,而她的女兒更具有一半的魚類基因,但依然是人。 這樣的人性辯證(究竟「合成人」還是人嗎)當然可以看作一種高科技 的警示寓言。但Le Guin的企圖,並不在於後現代的賽柏格(Cybrog)辯證, 抑或「基因複製」的《科學怪人》恐慌,而是let nature run its course, 讓「自然」自行其事的老莊哲學,或是類似「蝴蝶效應」或「混沌理論」的系 統觀點。一點點外力,看似如鴻毛,都不要強加,結果可能遠遠出乎意料之外 。在Le Guin最知名的奇幻經典《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裡, 小說家就有了最透徹的引喻:一個小小的失誤,卻引來整個宇宙秩序的崩潰。 秩序一旦瓦解,重建的代價,則以銀河星辰數計。 因此,我認為Le Guin的文學觀,絕對不是左派的張揚狂放的解構運動, 卻也絕非權力的秩序建構。而是在建構系統和解構秩序之間,獲得一種絕妙的 「動態平衡」。這樣的平衡理論,在另一篇《Frin星球的共同夢境》中,描繪 大家如何作著同樣的夢,有了更清楚的闡釋。援引容格的「集體潛意識」和佛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Frin星球,雖然每個人的夢境重巒疊翠,你作著我的夢 ,我作著大家的夢,卻不是一種絕對秩序化的霸權控制,或馬克思主義下的「 虛偽意識」(false conscious)再製。 因為,透過共同的心理劇場,Frin星球居民有了最私密的共同語言,反 而開啟了溝通的無限可能性。事實上,「共同夢境」的最高精神指標,是讓作 夢者能夠活著他人的生命。個人生命極其有限,藉由在夢境活著異己的生命, 自己也擴大了生命的疆域。Frin星球,心智能力最強的,能與宇宙萬物感知, 作著鎮上最美麗女人的夢,也能作著銀杏的夢,魚的夢,單細胞生物的夢。在 共同夢境的精神交流中,個體不是被解構了,反而被增強成集體的、泛智的、 天人合一的心靈交感,美國自然主義宗師Emerson所謂的Over-Soul(全靈全知) 。因此,非關權力複製,Over-Soul是一種無所不包的精神總體,宇宙長存的並 且亙古彌新的「道」(The Way)。 以是觀之,這種道/Over-Soul的保持與追尋,基本上可視為《改變航機 》的精神觀點,借代地來說,也是Le Guin小說詩學的根本價值。在其他篇章如 《Ansarac的季節》或《Feeling at Home with the Hennebet》,無論是藉以季 節的遞嬗,或是靈魂轉移的精神現象,都充分展示了自然中不可言喻,卻「總是 已經」存在的事物之序。最終,Le Guin的關懷已然超出她那時代以來性別的分 野,是男人,是女人,無性別,無生命的它也好(Marge Piercy的小說,於此, 當然是一種引喻),而回歸到精神秩序的建立與瓦解,一種原初和諧的狀態。 -- 存在主義 Stella! 洛可可 2001:太空漫遊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夜巡 華爾滋黛比 神聖的瘋狂 61號公路 斯萬家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斷 了氣 波爾多 擬像 四個四重奏 陳黎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聽聽那冷雨 黑膠復興 捷克變形蟲 卡夫卡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第七封印 仿聲鳥 人文主義者的十四行詩 未完成 1812 失眠上帝獨白 無伴奏e=mc2 銀翼殺手 後現代 至高的愛 德國表現 暢爽 吸血鬼荷索 馬勒巨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83.121 cafelight:轉錄至看板 Fiction 10/05 20:29 cafelight:轉錄至看板 LitCritic 10/05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