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二節 儒學的厄運   五十年代在孔子和儒學研究領域裡雖然具有濃厚的左傾色彩﹐但既然是研究﹐當然也 應該允許這種持左傾觀點的人對乃至批判儒學的價值和意義進行批評﹐這實際上也是百家 爭鳴、百花齊放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然而到了六十年代﹐隨著中國國內外環境的急劇變 化﹐不久便發生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必要組成在"文化大革命"發動之初﹐鬥爭矛頭便對準所謂"四舊"。《人民日報》1966 年6月1目的社論號召人們起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要將一切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 舊習慣徹底打倒和徹底廢棄。於是不久便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規模宏大的"破四舊"運動﹐ 打、砸、搶、抄、抓等暴力事件遍及全國﹐民主與法制遭到了粗暴的幹涉與破壞。   所謂四舊﹐基本屬於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東西﹐除了一些精神性的習慣和風俗外﹐更多 的則是中國歷代遺留下來的物質文明的載體即圖書文物等等。因此經過破舊的摧殘﹐中國 的文物典籍又一次受到極為嚴重的破壞﹐首當其沖的當然又是孔子和儒學。在這場運動中 ﹐曲阜的孔廟受到造反派的沖擊﹐孔廟中的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孔子及孔門弟子塑像被砸毀 ﹐匾額、牌位被焚燒﹐所造成的損失己無法估量。   在“文化大革獺撫X腦縉塚□鬃蛹叭逖□矯嫻奈奈□浼□淙皇艿窖現氐鈉蘋擔□□捎? 此時運動的重心尚不在孔子與儒學本身﹐因而還沒有觸及孔子與儒學的思想觀念問題。然 而到了七十年代初﹐隨著林彪反黨叛國罪行的暴露﹐這一事件遂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 他在林彪事件之後不久即提出要通過批孔來防止右傾倒退問題。在毛澤東看來﹐林彪和國 民黨一樣﹐都是尊孔反法的。因此為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進行評法批儒。他認為 ﹐法家歷來主張中央集權、郡縣制﹐在歷史上一般說來是向前進的﹐它是厚今薄古的。而 儒家呢?它是厚古而薄今的﹐是開歷史倒車的。毛澤東在1973年9月23日會見外賓時還說:"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 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讚成秦始皇﹐不讚成孔夫子。"因此當他看 到楊榮國所寫的《孔子──頑固地維護奴隸制的思想家》的文章之後﹐便自然下令《人民 日報》全文轉載。時在1973年8月。   以《人民日報》轉載楊榮國的文章為標志﹐評法批儒運動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展開。在 這一運動中有三個寫作班子最為活躍、最為著名﹐一是由江青直接控制的"北京大學、清華 大學大批判組"﹐這個批判組使用過的筆名有樑效、柏青、高路、秦懷文等。此組剛成立﹐ 即被江青指派進駐林彪住宅﹐調用林彪的個人檔案以編輯林彪尊孔的言論﹐並以之作為批 林批孔的資料。二是上海市委寫作組。這個寫作組的主要筆名有羅思鼎、康立、石侖等。 三是由康生控制、以趙紀彬為顧問的中央黨校寫作組﹐其主要筆名有唐曉文、辛風、史錦 等。這三個寫作班子遙相呼應﹐寫作並發表了一大批文章﹐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規模 浩大的評法批儒、批林批孔運動。1974年1月12日﹐王洪文、江青致信毛澤東﹐要求將北京 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編輯的《林彪與孔孟之道》的材料轉發全國。經毛批準﹐中共中 央將此文作為1974年的第一號文件發至全黨全國。中共中央在批轉的通知中強調:"林彪是 一個地地通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歷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 ﹐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權、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通知要求﹐為了深入批林﹐ 必須批判孔孟之道﹐在全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場群眾性的深入的批林批孔運動。1月24日和 25舊﹐江青等人在北京召開了在京部隊和中央機關批林批孔的萬人動員大會。   同年《紅旗》雜志第二期全文發表《林彪與孔孟之道》﹐並發表了題為《廣泛深入開 展批林批孔的鬥爭》的評論。這篇評論在談到批林批孔運動的目的時說﹐隻有通過對孔孟 之道的批判﹐才能迸一步認清林彪反黨集團搞復辟倒退的反革命罪行及其修正主義路線的 極右實質﹐才能挖出林彪反動思想的老根﹐清除林彪和孔子的反動思想的影響﹐也才能迸 一步認識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以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毫無 疑問﹐批林批孔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現實的政治鬥爭﹐是為了清算林彪的有關罪行。   說來也怪﹐作為一代名將﹐林彪在其生命的最後歲月對孔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家學說情 有獨鐘。他從其政治生涯的實踐中﹐似乎真正領悟出孔子學說的有用性。他把孔子的一些 語錄書寫成條幅或題字、題辭作為座右銘﹐諸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中庸之道 ;德、仁義、忠恕等等。凡此都被視為林彪借孔孟之道以復辟資本主義、反對唯物論辯証法 、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証據。   在這樣一種政治氣氛下﹐批林批孔運動中的一些批判孔孟之道的文章的學術水準可想 而知﹐它們除了一些政治性的宣泄外﹐很少有客觀的研究和紮實的學術功底﹐因而其學術 上的價值便幾乎等於零﹐其留存下來的大量文章和圖書隻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笑柄而已 。   批林批孔運動將許多相當著名的學者卷入其中。這些學者的情況當然不可一概而論﹐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如果這些學者都能堅守自己的政治操守﹐不為利祿所左右﹐雖然也不 可能從根本上扭轉這場運動的基本態勢和進程﹐但至少於個人的政治節操無虧﹐學術品質 無損。可惜這樣的學者在當時實在太少﹐除了樑漱溟外﹐似乎還不多見。   樑漱溟也並不是畢生都具有一股浩然正氣。不過他在這場批林批孔的政治運動中﹐確 實表現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應具的起碼良心。在運動發起之初﹐他雖然覺得將林彪的一些 罪行都歸之於孔孟之道並不太妥當﹐但是由於這是一場政治運動﹐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不能 逆潮流而動﹐最多隻能"腹誹"﹐而不能"明言"﹐更不要說出頭露面﹐大唱反調了。因此他 在運動之初的選擇便是保持沉默﹐靜以待變。   無奈﹐當時的中國正如胡適早些年說過的那樣﹐在一定意義上不僅沒有說話的言論自 由﹐而且沒有不說話的自由。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特別是有名的東方文化、孔子文化的研 究者和宣傳者﹐如果樑漱溟此時出來附應捧場﹐宣傳效果可想而知要比那些由尊孔而一變 為反孔的學者出頭更佳。於是江青想到了樑漱溟﹐她在鼓動批林批孔時捎帶批判樑漱溟﹐ 指責樑漱溟何許人也﹐迫使樑漱溟隻能公開發言﹐再次重申他對孔子及儒學的一些基本觀 點。1973年職月14日﹐樑漱溟在政協學習會上說﹐此時此地沒有好多話可說﹐但對當前正 在進行的批林批孔運動則持保留態度。至於如何評價孔子﹐他覺得有話要說﹐準備專門寫 文章﹐根本的意見是很不同意時下流行的批孔觀點。翌年2月24日開始﹐樑漱溟用連續兩個 半天的時間在全國政協學炟s嶸舷低車靨噶慫□鑰鬃蛹叭寮已□檔幕□究捶a?   樑漱溟基本看法是﹐作為歷史名人的孔子﹐大體存在功與過的兩個方面﹐但由於其巨 大的歷史功績﹐他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史上又確實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接受了他以 前的中國文化﹐又影響著他之後的中國文化。這種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古人都 不能相比的。他生活在中國五幹年歷史的前後二幹五百年之間﹐是承前啟後的。中國社會 之發展﹐民族之擴大﹐歷史之悠久﹐與中國的文化是不可分的。中國的民族是受著自己的 文化陶冶、培養的。中國文化有種種優長之處﹐這是中國民族勤勞、善良﹒智慧、有著強 大的凝聚力﹐一直發展到今天這麼大的多民族國家所不可短缺的。隻有在這種背景下來觀 察﹐才能真正明了孔子學說的價值和意義。   對於批林批孔運動中的一些流行觀點﹐樑漱溟基本上表示不能同意。像孔孟提倡的處 世之道﹐批判者未能探其本原﹐而視為糞土﹐實未能得孔孟之真意。樑漱溟指出﹐孔子自 有其根本學問在﹐其立身處世不過其學之可見於外者﹐非其全面。孔孟學說博大精深﹐囊 括了許多方面﹐僅就立身處世而言﹐他們主張心思氣力用在自己一面﹐而非向外用力﹐用 在對付他人。向內用力或稱修己﹐或稱修身﹐此點可以從立身行己和處世待人兩個方面看 。一方面自己要把精神集中收斂在自家身上﹐由此即可進入儒家的根本學問即所謂"慎獨" ﹐另一方面﹐處世待人也非向外用力﹐而要反求諸己﹐正人先正己。至於孔孟的這些主張 在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與實際價值﹐樑漱溟認為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孔孟表達了中國古 人高度的自覺能動性﹐即智慧早熟。尤其是孔子﹐雖為統治階級中人﹐但能發揮通而不隔 之心﹐在因襲中有創造﹐以化導乎眾人﹐故能表現出一種超越乎時代、階級限制的遠大쀿 想。樑漱溟此時雖然已部分地讚成階級鬥爭學說﹐但他依然堅決反對以教條的階級分析方 法來評價孔孟的功過是非。   樑漱溟學術見解似乎一如其早年的那些看法﹐並沒有多少新的意思。對學術的評估當 然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人們此時所看重的並不是其學術上的價值與意義﹐而是知識分子面 對政治高壓所應有的精神和骨氣。可惜﹐中國這樣的知識分子實在太少﹐於是批林批孔運 動便在一些知識分子的參與下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地展開。這也算是中國儒學史上的一場 不可多見的鬧劇。 -- 悲夫﹗古書之不存。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