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失編   禦兒呂留良晚□評點   牿之反覆二句   出入無時二句   雖有天下寒之   為是其智二句   心之官則思   任人有問全章   君子之事一節   存其心一節   所以立命也   萬物皆備全章(其一)   萬物皆備全章(其二)   萬物皆備全章(其三)   行之而不一節   易其田疇全章   堯舜性之也   君子引而一節   春秋無義戰   仁也者人一節   口之於味全章(其一)   口之於味全章(其二)   義之於君臣也   土地人民政事   牿之反覆二句(其一)   五霸桓公為盛   ○牿之反覆  二句   章世純   氣不能清、則所感害深也、夫乘動之行、求以靜澄也、至於牿之深、而靜之地、動亦先之矣、欲夜氣之存也淂乎、且人實有清淑之氣。而至求之夢覺之會。斯亦微矣微而保之則可著之端也微而傷之則無餘之質也而況牿之反覆乎。方且據物為體。留如詛盟。其相守不合之謂也。方且造形自意。發為機括。迫欲相追求之謂也。是以有觸必往旦晝固非寧寂之時無端亦生清夜亦非恬定之候事已往矣、留之為思也、思已止矣、浮之為微細之思也、至為微細之思者、彷彿徒倚、無可適莫、是擾之甚而成為者也故維□而形閑猶不勝其遊□之變而向覺之會度亦摠然者平無其物矣、攬往而為憶也、無其憶矣、失記而為忘也、至於失記之忘者、芒乎笏乎、莫足以歸、是擾之至極而成焉者也。故當夢而神交亦不能傳之向覺之時。而既惺之氣度亦頑然者耳。蓋氣者虛而待物者也物之虛者易撓況其數撓之無已者乎在彼者有畸重之勢而此深深者。亦將逐其紛囂而喪。夜氣者氣之無主者也物之無主者無力而況在振蕩之役者乎在此者無自擅之權。而彼擾擾者。可以影事相奪也。夫氣清則明。清象不存。明者去矣。氣明則良。明氣不存。良者又去矣。失其良。有不良好惡之汨所以遂遠人道也。又安所淂仁義之心哉。   清夜亦牿亡。不獨且晝。言旦晝牿亡易。言牿之反覆於夜。極難為形容。如此。真高手也。 【 艾千子】   不足以存。言不足以存仁義之良心。非雲夜氣不存也。日間牿亡循環不已。則夜氣所生息者漸漸消泯。牿亡。隻指旦晝所為。不是夜中亦復牿亡。其刻劃極微。然中有似是而隔處。須辨之。   牿之反   ○出入無時  二句   章世純   物之不可定者、其機危也、夫有定之物、斯可據之矣、既已無定而固莫必也、且天下之物、固無全利也、其可淂而恃者必無變妙之機其自極於通者亦必無可安之體若所謂操則存、舍則亡者、此亦可恃其常安者哉。將猶聽於操舍與。則其機未之知也。將猶可以存亡與。則其事常有兩也。其為質也虛渺。虛者無體。並鬼神以流行徒不以□已藏害所將受則亦何所可礙也其為物也善擾。援者有附。遍萬物而皆及彼不以此一害彼一則亦何所不麗也此而合所至以觀其盡歷之機。則止可曙於其變化。此而立一至以定其內外之□□亦可期之為出入。夫出入之相去則其時彰而其鄉□而此不□也。其出入甚疾矣。捷所赴者。不淂為之期而時泯於出入之達也則夫所底之□亦竟泯矣抑出入所劃分則其時亦章而其鄉亦著而此人不然也。其出入已亟矣。反而覆者。無以正其名而時又亂於出入之多也則夫所在之鄉亦竟亂耳是故遍處其所至也。亦遍處非其所至也無所至矣而吾烏乎定之遍處非其所至也。亦遍處是其所□也遍所至矣而吾又烏乎定之因性以止者、在其處而死其處、此無變者也、人淂以其鄉而測其鄉、待使而往者、亦從其所而遷其舍、此時□□者也、人又淂以其時而測其鄉、而今皆不能、獨神也而獨妙也、   出入無鄉。就操舍論為正。就心體自然論為傍。此文不盡正□。□形容心體變狀。亦自圓透。 【 艾千子】   程子論出入二字。故曰以操舍言。然此四句。摠言心之活變□□捉以儆人不可不操耳。以心之自然上論為正。不必粘□操舍□無時。與莫知其鄉平看。此側串。似因無時。故莫知其鄉多□□矣其精人處。足坐王弼郭向等於門外。   出入無   ○雖有天下  寒之   章世純   即物之有失養者、可以論大矣、夫物待生於天地也、然暴寒之不節而化事不已悖乎、且物之在天地。或恃人事或恃天道苟有所侍則機皆危也豈獨人心。雖物亦然。豈獨心之危微雖易生之物亦然生者。物之德也。易生者。物之美德也。含氣優。則從化之理速。蓄精盛。則應時之機先。其生也。華淂其數、寔淂其量。亦類智者之設施。其易生也。無屯難之勢。有解散之機。亦類智者之流敏。是可不深恃天工乎。□□不然也。□化起於外不起於內之有生天地之氣襲之、而天地之能生、陰陽之事用之、陽者、物之德也、陽以文與、則□造其所□、而好其所新、陰者、物之刑也、陰以武取、則日奪其所有、而損其所□、是故陽則恢而擴之、陰則執而留之、兩常爭於發斂之用、陽則樂而酥之、陰則促而危之、兩常爭於生殺之機、而大者在於四時之氣□夏令之而百物皆出、秋冬令之而有物皆空者、是也、小者在於暴寒之間、日月恆之而百物皆舒、風雨灑之而百物皆慘者、是也、乃今而暴者止一日矣、何德用之隘狹也、寒者且十日矣、何刑用之溢□□、然則天地之化悖矣、彼易生者亦雲取化之捷耳、化薄又何取乎。君子有以知易生之不足恃也、   凡題可用陰陽時令律曆雜方技家言者。大力每能之。若以大力入說文志。當列之雜家耳。 【 艾千子】   正作淂一篇暴寒泛論。題之緊要。在一日十日卻全不理會宜□為千子所訶也。   雖有天   ○為是其智  二句   章世純   智不必異而有不若者、其不若有故也、夫無以用之、智之事固未見也、而謂其弗若焉、誣矣、且智之為道也。誠萬事之功罪也。其能見智必有功。其不能見智必有罪無所辭之然學奕而用智不專者則固使智無罪也何謂使智無罪。戰守攻圍之方。存乎前而不曙也。遠近聚散之機。匿於勢而不窺也。則何謂使智無罪也其是智非智若與不若之形隱焉爾今兩較者必均所至均所至而不均之勢淂明焉今使志射者與志奕者。而獨較於一偏。以為未均所至也則未淂其相比者而高下不可分也求一異者必於盡同盡有同而不同之答有任焉今雖同前師。同所為。而未同所專。以為未淂其盡同者也則又有所任過者而智可以脫也。如是。則智誠相若。亦無以知其相若矣奕固不相如智固相如自兩事也此負不可以累彼勝也所謂相若之形隱也如是。則智誠弗若。亦無以知其弗若也奕之不相如□智之相如猶兩事也此負不可以為彼負也則不相若之形亦隱也獨以不若為期。則未知其果在智與。未知其果不在智與。罪分子不專者。智與非智有以逃。獨以智為期。則未知其果為若與。未知其果為弗若與。體會於未用者。若與弗若有以藏。故曰用智不專者。是使智無罪也。      有尾   原評有雲。起惠施公孫龍於丸原。未知於大力何如。予謂惠子□孫之辨。辨而無著。使其作四書題。惟有筆窘耳。大力此文固□□理勝也。以奇辨詁常理。圓轉不窮。可愛可愛。 【 艾千子】   此種文。以大力為開山。崎嶇幽渺之境。無不可縋鑿而入。千文□絲。天裊於春風。或入花藂。或盤鳥道。或蕩漾於晴雲空際。日□耳。然奇觀也。   入之癒涕□出之□顯羅心靜細勝章以光□□畢竟大力先生之文為上 【 耀星】   為是其   ○心之官則思   章世純   心所司之大、而體大之可知矣、夫因心以存變所謂思也、心唯役思以自神、斯其所以君眾體乎、且體之接物。各稱量以相納。而隨類以相招。耳目形氣之體、固宜與形氣之物相施受。而分量已止。固不足以恭乎思之數也。若夫思。則有妙焉者矣。物之形而上者謂之道。妙形氣而為言。而人之善變通者謂之思。則虛遊無以相領、此其所受攝。固天下之至微也。而孰為此者。非心之專司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故眾形之用。效於四末。而此獨隱深以自尊。其深藏者。所以獨為不可褻。其不可□者。所以獨為不可測也。眾體之議。設於一節。而此獨大略以為司。其虛懸者。所以成其兼摠。其兼摠者。所以成其參酌也。於是而有留物之智不積聚以自滿而能憶故以為藏是故耳無駐聲之地而此獨留其響目無染色之跡而此獨欠其居夫恩者。以其往識。緣而成想者也故者之不則思之所以生端也於□有任物之哲□常□乎其物而意不止如其境故聲之來者有實□此尤達之聲之所不至色之所效有實而此尤達之色之所無與夫恩者。以其見在。推於無端者也來者之相引則思之所以極變之何也。蓋人者德流氣薄而生者也。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精神之合謂之心。是以心者。善入亦善出。而思者。能往亦能來也。   後二比稍正大。餘俱句子纖鄙。刪之可也。 【 艾千子】   大力文實好逞其博雜。千子砭之最中其病。然如後二比卻□□唯識論來。偏見精警。故博雜不足病。病於此理無定盤針。便為博雜用。不能用博□矣。   心之官   ○任人有問  全   章世純   禮欲之辨、二之者夫之也、夫禮者養也、即食色而是也、必岐為兩以相衡、於是各以所見為輕重矣、且禮之名、先王尊其稱以範愚氏也、隆太上者、以此為人情之餘也、而欲去之、執名教者、以此為人情之制也、而欲尊之、夫以為人情之餘、則禮在人情之外也、以為人情之制、則禮癒在人情之外也、禮苟在人情之外、則為群情之所共排、方不可一日存於天地之間、又安淂與食之存生、色之淂妻者較哉、則以為僅輕於食色者、猶任人之恕於言禮也、何也、禮誠偽為故也、此而曰、是其重且大若岑樓然、食色寸本耳、若金□、食色耳、其誰信之、而且以禮之屈者、持屈於情之重、而更取禮之重者、與之爭勝、取紾兄之臂者、以當夫淂之則生者、取踰牆樓處於者、以當夫不親理淂妻者、是信然乎其真足以中禮乎、夫欲食欲色人情也、不欲紾兄臂亦人情也不欲踰東家牆亦人情也究之亦情為情屈、安在其情為禮屈歟、當知為情之說者、將舉吾說而皆可推入於情、則苟欲為重禮之說者、亦舉彼說而皆可推入於禮、禮食、禮也、苟食關生死、即不以禮食、亦禮也、親迎、禮也、勢不淂親迎、即不親迎、亦禮也、禮之輕者、不能勝夫禮之重者、自禮中劑量之數、竟何是食色、竟何嘗為食色屈、如是而禮之權可以尊、可以信愚民之心、可以行之萬世不廢雖然可以名禮者、又即可以名情者、則信禮之名為聖人之假說也、彼尊太上、尚玄同者、真是也、   此章乃孟子精義之學也。權衡輕重。雖聖人復起無以易。不知大力何故極口詆之。摠由學問疏淺。不細心讀聖賢書耳。禮範愚民。禮誠偽為。摠為情屈。非為禮屈。尊太上。尚玄同。不知大力身在學官借四書五經獵一科名。何苦叛孔孟。要作老莊門下人也。 【 艾千子】   禮本天來。情本心來。禮未嘗不合於人情。然必合於人情至善之則。乃所謂天也。因人情而權衡輕重。其等殺節文。經權正反。皆天也。故明禮則情淂其宜。任情則天理可悖。此聖道與異端分界無頭。此處一差。以下更無是處。自良知之說熾。學士大夫。皆以木心為宗旨。而以本天之理皆屬外假。波蕩陸沉。為萬世大患。大力諸公。皆為所惑亂。蓋文人尤易陷溺。以其波淫邪道。近乎文章之詭幻也。當時有千子一爭。雖不能障其橫流。然亦狂瀾一砥矣。如此評。不可不儔為學者戒也。若去其非理。而觀其行文。真辨才之雄。可惜可歎。   任人有   ○君子之事  節   章世純   君子之所以事君者、要不失正而已、夫兵爭之禍、其究不可言也、藉於道與仁之說以自守、庶其可以少安乎、且夫魯與齊之勢、天下知其不敵也、釁起於人、猶將弭焉、而自為兵招。君子有以慮其後矣、領於此但言強弱之勢、則恇怯委薾之名、非魯所安受也、有術於此、一舉而名實兩附者則道與仁是矣、君子之事君也、明乎國體輕重之際、必托於其至大、以使其君可居以為美、辨乎事變始終之分、必取於其至當、而使其君可恃以為安、如是則舍道安適乎、道之所立、非獨我不以陵天下也、分有所辨、吾以自尊、而天下將共義之、道不亂常、人亦惡乎其亂之也、而我因可藉以自固矣非是必無自同之法也、與道為徒者、非仁安取乎、仁之所立、非獨我不以虐天下也、愛有所風、我以自為、而天下將共韙之、仁不安忍、人亦惡乎其為忍也、而我因藉以自全矣、非是必無自全之術也、惟持此兩端以效之君、而君可以為名焉、靜有堯舜之號、動有湯武之稱、雖使功不立而勢不張、而必可以白於其跡。而光於其名、惟持此兩端以致之君、而君可以淂實焉、退可以固吾之國、進可以致人之心、雖使幹戈輯而弓矢□、而必可以守己之下、而流入之高、吾為子之君計、計無有踰於此也、吾為子之事君計、計無有踰此者也、若夫南陽之役、竊謂思之不□也、   專就魯上說雖是。然此題不免狹小矣。 【 艾千子】   豈止狹小哉。直說壞道仁矣。謂孟子私計魯必不能勝齊。又恐魯不肯受畏懦之名。而借道仁之虛言。使之有托。如此巧詐偽妄。與儀秦之類何異。直說壞了孟子矣。摠坐不識道與仁之理。便胡亂至此。   君子之   ○存其心  一節   章世純   善事天者、近取諸心而可矣、天性天同物、則心之中有天矣、就心事之、不亦邇乎、且君子事天以自攝恂慄之學也、然使惕以形之所對。而置其精之所通以語於事天。未也。夫君子之悚其心也以天。戒慎恐懼。於已不足臨之以畏焉而志可重也。而君子之事天也仍以心。欽若昭格。以文則疏。與之以所憑焉。而功可寔也。故本來之心、不可失矣、失其本來之心天所與我之謂何、而心所自有之性。不可牿矣。牿其所有之性、則本來之心謂何、彼一心之內、性情共宅、性之所長情能消之奪所消、以護所長、則操心之術馬耳、一心之外、物誘交伺、性之所發物則戕之、妨所戕、以伸所發、則含心之方焉耳、而此時之心。已與天相呼吸也。而此時之天。已與心相往來也。蓋理之精者。大小可以同量。此心之性。天人會之矣。五行之物、實不大於五德也、德不虧而心返於其初。初者固與天接耳。且理之同者。彼此即可以相藏心心之有性天在心中矣仁義之質、了不別於陰陽也、仁義盡而心頓證於太虛太虛已定天位矣。故天於人而言之。天生我也。全而受。全而歸忠之至也而俯仰之際。因可不愧焉。合天於人而言之人即天也。不自褻。不褻天。親之至也。而所對之境併可不設、以此事天、真能事天者矣、      有尾   存養心性。離合次□。下工夫及所以然之故俱不曾理會故為艱深。實茫然耳。   存其心   ○所以立命也   章世純   君子所以用天之術、亦求之身而止矣、夫命者、天之所為、不可幹也、而人動則天隨、命亦何嘗不在我乎、且大命不移、小命日成大命□成、智不能規乎其始也、小命日至、則視所為而制也、然積於所可為、則已奪其所不可規矣、夫安存危辱、人皆受之、富貴貧賤、人皆受之、豈獨君子必與之以安存、而無奪之以危辱、厚之以富貴、無薄之以貧賤哉、其修身以俟者、可以安存、不可以危耐之理也、則能立其安存之命者也、亦可以富貴、不可以貧賤之理也、則能立其富貴之命者也、人不能竟保其受生之分、則應淂之數、固有不能以自守者矣、有量之吉、或以損於其數、而小分之兇、或以增於其數、是天道人功、不足以相持也、唯修身者、為能以所修輔所稟、是以應淂者、不至於中道而失、人不能自必於造物之權、則陰陽之制、遂終淂以範人矣、天固與之、我即從之、而既定之稟、遂自絕於相起之途、此天道人功、不足以相反者也、唯修身者、為能以所修易所稟、而陰陽之事、常參互而為用、蓋吉兇禍福之事、皆情性以取之、信之於所作、必之於所報、未有爽其分者也、其作也、報也、終始也、本末也、明有相至之勢、天下淂而見之、而皆謂之曰事理、善惡氛祥之氣、皆物類以感之、幽明各分其所、而同物相聚於其似、亦未有爽其分者也、其分也、聚也、精神也、氣□也、杳無相至之跡、雖至明者不淂而知之、而皆謂之曰鬼神然則修身以俟、固非所以立命也哉、是以君子之於命也、及其已然、俱安之以天道、方其未然、俱用之以人事、不自小其事、不自狹其身、以為已之所為、與陰陽之故、同於出入也、   正當明切。 【 艾千子】   極不正當。極不明切。遊方僧。姑布子村婆老佛□見耳。立命。不是化吉為兇。轉禍為福。亦不是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安之此命字。不是術家二氏命字道理。   所以立   ○萬物皆備  全 【 其一】   明乎我之說、而天下之能事畢矣、夫物存體中、此易為耳、反而求之、是謂知務、且天下雖大、然徒物爾、道德雖高徒通物耳、能通物、則雖堯舜孔子、亦無餘事也雖然、亦無物也、我而已矣、何以明之、物之相物、皆相指於對觀、我之自我、亦遞推於群類、苟物皆自我也、此為天地之間、獨一我已、然則有問我安在者吾遍指萬物當之也、有問萬物安在者、吾獨指我當之也、一性萬性也、一情萬情也、一形萬形也、是之謂多、萬性一性也、萬情一情也、萬形一形也、是之謂少矣故曰莫如誠、莫如恕、二者、以我從事也、不離我而寔之、不離我而推之也、誠生通、通生樂、恕生愛、愛生仁誠如是也、萬物之逢通矣、凡無以通者、皆不能貫物、而礙於有物者也、凡無能通者、皆不知用我、而告於有我者也、物者君子之所狹觀、我者、君子之所大用、物我合而□天地之同矣、帝王聖賢之物也、   此等文。在淺學者讀之。必以為古。以為削。吾正病其不古不削耳。從古未有以斲削為古者。亦未有以滅字為削者。古者。□蒼樸拙之謂削者。巉然千仞壁立。無可攀緣而上之謂。此減字琢句為古削。但見其稚耳。鄙耳。無節奏頓挫。無波瀾耳。一童子執筆為之。可立肖也。人人可攀□而至矣。 【 艾千子】   千子所貶者。以語句言耳抑末矣。題之理解全不是。又何論語句哉。若以文論。亦不可不謂之古削。□其古削。出佛經語錄。及後世子書講說。非先秦以上之古削。故不貴耳。看周秦文字。乃知古削之真妙也。此物字。指事物之理言。非人獸昆蟲草木之謂也。看物字錯。便生出用栽尊我二氏之言矣。   萬物皆   ○萬物皆備  全 【 其二】   章世純   明乎我之備物、而可以善我與物之用矣夫物生同理即以同相備也、君子所由大乎我而親乎物者以此、且我之有我、為陰陽之所判、已即為造化之所摠、苟在異而猶同則雖分而固一、若徒據於分體已爾、然則己獨而孑立、則小甚矣、物眾而不親、則隔甚矣、豈知我之為我、備萬物以同存乎、何言乎其備也以不異也、精神比於天骨體比於地、目為日月、而耳為虛空、推此故不可勝言也、而小者飛走草木、徒以血氣形容差次而別生類、大者君臣父子兄弟、徒以以偶對推移而異名稱、且天血氣同生、悲喜同性、據此而入與飛走草木之□豈兩寔哉、對父名子、對子名父、推此而君臣兄弟之號豈兩身是、自造化言之、此紛紛者盡同也、自我言之、彼紛紛者於我盡備也、夫萬物莫不自我而相物、通乎此、則自我之說、不足以崇私、癒足以親物、物彼之說。不足以隔世、適足以弘我苟我備乎物、則我甚人也、既備我矣、俯仰旁側、莫不行於我身、於是真之淂以有其性情、而曠然蕩然其為樂也、豈不大哉、夫不局促、則已樂矣、既不局促、則已大矣、且萬物備於我、則物其近也、既皆備矣、我之一身、亦即遍散於天地、上下、於是類之有以動其惻隱、而同憂同患、於求仁也、豈不近哉、蓋我乎物、則已仁矣、既我乎物、則已近矣、巢何以大、以備萬物故大也、故淂皆備之說、而君子善用我、何也、為其大之也、仁何以近、以備於□故近也、故淂皆備之說、而君子人善用物、何也、為能近之也、故□□物謂之大、引物皆我之謂近   我字滿紙。時父臭惡套也。不意大力為之一篇尖頭縮頭小家□文字。 【 艾千子】   其謬與首作同摠差在物字。故口?麼呼我字滿紙耳。連已物一體之說。亦並不是儒家道理直從原頭差來。不止小家數矣。依他說是萬物皆同於我。非備於我也。備指事理而言。   萬物皆 【 其二】   ○萬物皆備  全 【 其三】 ﹛@【□憂篤湓諼搖6□煜輪□蓯廬吳臃蠐形葉□f物是矣、然則亦求在我耳、外物又何事焉、且盈天地間皆物也、物之相物而有應感、而道之所起、業之所就盡此矣、大者君臣父子、以生相連、以事相及之屬、聖賢以為議道錯法之本、小者走飛草木、有命無性、有性無知之倫、帝王以收功施德化之全、然而以我役物、已有離異不屬之患、以一使萬、又有小大不及之憂、將何以使並生之類相守而安、相動而和、交暢於一氣之泰乎、將何以使別生之儔、在析能貫、在判能合、相均於生長之門乎、是有我在矣、我之為我、均物趣以受生且物之與物、分一摹而別象、然則一物兼於萬物矣以同情相備也、如是而物無萬者、徒一物耳、此以知物之少也、在我兼於在彼矣、亦以同情相備也如是而我不徒我、與物偕耳、此以知我之多也、物小而少則無不包之患、我多而大、則無難包之憂、然則如之何、亦雲誠而已矣、此君民親友之所以動、而所以成人類之歡也、推之至盡盡物性替化育皆此也。其又如之何、亦雲恕而已矣、此上下前後之所以通、而所以成惻隱之遍也、推之至盡。天地變化草木蕃皆此也。誠存乎我、萬物皆來、恕度於物、我亦不往、此兩者、道之大端也、至於成、則業之至隆也、合道與業、天下之能事畢矣、聖人又何事焉、   皆備節太飽誠恕節太飢然皆備句講淂離合錯綜。亦不可廢也 【 艾千子】   皆備節不曾道著一句。雲何淂飽。其離合錯綜。都是孤情涎耳。消道諸佛眾生同具大圓覺。便了卻也。   萬物皆 【 其三】   ○行之而不  一節   章世純   天下之所昧者、其未嘗離者也、夫道去身不遠、亦即身而喻耳、而如不著不察者何哉、且事之淂也。以其近者。其失也。亦以近者也近固宜淂也近固宜失也君子是以無怪於道也。夫道者何物哉。有物之理耳有物之理。不離物質而用焉。亦存昢^□穸□4嫖鎦□瘛2渾x物器而妙焉。如是而著著無功。何也。本應著也。如是而察。察無能。何也。本應察也。雖然天下之事。因未可以一理格矣。以為遠有誰通之勢。或偏以遠而致焉。難固不取遠為類也。以為邇有易悟之便。或□以近而隔焉。易固不取近為類也。此有故矣。物相明於異異而□□所以見也近在身者則求心亡求心亡聰明無所發其端矣。物亦相領於其偶偶而相觸所以睹也故與俱者則觸境亡觸境亡而解識無所動其機矣。此又何惑乎行不著習不察也哉、夫生人之類。日用之常其當即道也適宜為經矣。稟度為正矣。人之所安。如之何不為□也其不當亦猶是道也已生死其中矣。已日用其中矣。天之所使、如之何不為道也。今也存乎我者。以為情欲而不以為道。存乎世者。以為事物而不以為道。天所命者。不幾隱乎以為情欲者不知受以節以為事物者不知規其宜人所性者不幾晦乎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勢也。      有尾   文特融成一片耳。當觀其自在處。至於不當亦道。亦人人所知也。有故一段。添出可刪。 【 艾千子】   不著不察。所以不知。著察是行習時格致之功。人之不著不察。或自以為已知。或畏難而不下窮理之功。或心粗而不能入。或誤於異說而不求知。或用功而走入拘蔽之路。可知有多少病痛在。尺說近而易忽。故不著察。止見淂一種病耳。其文卻清刻。大力之文之所以高者以其超也然亦□求超之病求超便入寬鬆路矣此□又所以不易寫也 【 耀星】   行之而   ○易其田疇  全   章世純   聖人之治天下、其事竟易矣、夫如是而民足、如是而民、此其事皆可前規也、有畸術也乎哉、君子於是知王道之易易也、因乎民事之所自有。用乎民情之所必然。被之以令而王事存矣。夫所謂王事者何也其要則足之已耳其終歸於仁之已耳二者有故其所以使之有衛何也、天窗慼慼漿踨萼k敘N足以養民也。民之所作。固有餘足以自養也。而無術者竊竊焉憂不足夫不足豈天下之公患哉特無術者之私憂過計也善者審其所生。相其所害生之途一則田疇之所產也害之事三君之稅斂有害焉上下公私之食有害焉上下公私之用有害焉生事饒害事寡而財居然足矣是故君子無難於足民也是故君子無難於仁民也物不爭於輕重。爭於有餘不足不足則爭非以其重也有餘則讓非以其輕也民以水火相賜。亦可知矣。水火金木土榖。俱摻民之急。但使至足而其勢固均矣。正德利用厚生。俱守民之命。但使生厚而其收固全矣富而好行其德者固人情也豈待君之教之也哉而況可徐教之也哉故君子無難於仁民也。由前言之。所謂因乎民事之自有。由後言之。所謂用乎民情之必然。二者王道之大端。而固可坐致也。故曰王道易易也。   未常不以古勁自命。然此等題易於見長。後生之能為此者多矣。 【 艾千子】   欲到此高老俊潔正自難。艾評太苛矣。此章仁字。即在富足相通處見。非聖人教化漸摩之仁也。謂此便是教仁。不必更有王道。即失其義。讀是文自明。   易其田   ○堯舜性之也   章世純   聖而天者、其道自然矣、夫有諸已則不必求諸外任其性之自然而足也、則謂之性之焉耳、堯舜其最隆乎、古今以來、皆以二聖為紹天開人之宗、夫其所以接事於天者、此有說也、性命同物、彼獨淂全於性、故已同事於命爾、人莫不有性、而性不可淂而用性、中央之位也、而以加四方少偏則所被之處皆偏矣、高明沉潛、亦各有其累也、大莫不用性、而皆求所以御性、性材質之樸也、而待飾而成待飾而本性之事固少矣、剛克柔克、亦各有其救也、若夫堯舜之性。則足於其數。堯舜之道。則盡於其性。天生是而使獨。自然有以資其量。理無□而竟造。人事無以益其功。人生而與天離。即恐與天之理亦離。獨性有授受之親焉。而堯舜本之以成能也。遂使陰陽五行之故、尚默傳於人事、人生而有已。即多有已分之事。獨性為默成之體焉。而堯舜依之以合道也。遂使耳目手足之用、盡泯入於神明、蓋性之而於道全矣。學之所入者。有止、性之所出者無窮、如光取影遭物而成形、不淂其盡也、具性之而於道妙矣。出之已者既安、被之物者自順、如陰陽之化、經物而不覺有以和於其際也、然則堯舜之道。將一無所事乎。此又非也。人有為、則智用紛出、動息作止、半已入於習化、雖資性為也、竟無不習之利、思慮也、謀為也、非性也、物無為、若有機相使、動息作止、一不知其內然、雖體力自成、竟為造化所役、亦天也命也非性也、故惟有為而無強者稱焉、此固非大人之所能同、亦唯無作為有用者稱焉、則亦非萬物之所可取類也、   聰明人無學問。故於聖賢道理源頭處不明。支來扯去。隻在□一截講。可歎也。 【 艾千子】   性之。非言性。亦非性異人也。即言性。亦非中為性。真為性也千子細批雲。大力尚未夢見性字。誠然。   克舜性   ○君子引而  節   章世純   道本易從、存乎其人而已矣、夫能不能、人之所自為也、道則在目□矣、亦安用求多於教哉、且有善學。即見善教。自跂者不至。始以道之苦已矣。不至而責教。始以教之少術。夫道也亦安可求多於教□君子之道。立人之道也。無不可幾及者也。君子也教。修道之教也。無不使可幾及者也。道之徵者、不過率性之際。君子言之。及其應用之故於彼。而嘗隱其從來之端於此、然所從來顧不附應用之中見□道之大者。乃在天下國家之間、君子言之、及其日用之質子彼。而□隱其暨被之功於此、然所暨被顧不即日用蘊乎對者明道。□□者亦以全道。不以偏辭專其旨者。舉體固已露矣。引者明道。不發者亦以妙道。不以成辭滯其通者。變化固疰C靡印□壘□又□獺S^君子之道。其果遠乎。亦果近乎。乘君子之教。為學者之學。其果易乎。果難乎。中道而立耳。固已近矣近之中又來近焉人之所不能淂之道□從其中道耳。固已易矣易之中又求易焉人之所不能淂之教也凡下有穎敏開通之士見端知本則無不極也反委求原則無不深也天下無穎敏開通之士而有強志自力之人氣之所加亦無不舉也精之所持亦無不究也其視道也。若可見可期者。□往依之。直寐外合耳。豈猶有幾微之苦也哉。能者從之則非教者就之也惟能者從之不能者不與則非教者之阻之也不然、而別求所為幾反之方。將抑損教術以操事則能損教之分不能損道之分是彌為不及之勢將增益教術而摻事則未苦道之不勝先苦教之不勝益無相依之途。夫毀規矩。棄彀律。是匠人無以飾群材。射人無以斯質的也。雖有至愚。亦知其不可矣。   一篇好時文。存其熟可也。 【 艾千子】   如是刻雋之文。尚以為熟。尚以為時文。今人試讀之。拗口生澀。思路茫然。然則今之所謂熟時文。殆惡爛不堪之物。非熟也。非時文也。逐句相生。一氣折旋而其間節節刻意為變。高手也。   君子引   ○春秋無義戰   章世純   春秋之言戰者、皆所剌也、夫義而許之、則將有美辭焉、春秋之所美者、竟安在哉、當其時。王不綱王統焉。侯不守侯度焉。而會盟徵伐。日交騖於國中矣。夫兵者。亦盛世所不廢也。然師之所尋。夷黎之亂德苗民之逆命。侵敗王略者也。春秋侵伐徵討之所加。其近者姬姓之兄弟。其遠者子與姜之甥舅。則親暱者也。涿鹿之戰。升師之師。下一用即韜耳。春秋二百餘年之間。稱戰者三十二。稱伐者二百十有三。則續戰者也孔子傷焉而寓其意於父皆寓之以不美之辭是故□兵而先序者。為首兵也首兵聖人之所甚惡也用兵而喜□天下。則歸獄焉耳治首兵老以治身也有大而稱師者。譏用眾也用眾聖人之所甚惡也恃武臣之力以相加。則歸罪焉耳。責稱師者。責用師者也而莫甚於惡詐戰師不正加兵不正勝於義為已悖也而莫甚於惡覆師國而曰取覆人之師亦曰取於義為已慘也且夫春秋之所錄者宜莫如粗文城濮之戰。經書曰及。使主兵也雖喜其成而終惡其所以成雖進其功而終不樂其所以為功是亦有所不足於文之義也春秋之所略者宜莫如夷狄潞子之滅。經日而滅。惡在晉也。雖滅狄而一以滅中國之辭加之雖傷狄而一以傷中國之情傷之是甚有所不足於晉之義也。由此觀之。春秋之所與者。竟安在哉。有甚不甚。其為不義。則均而已矣。   約略摹倣。亦人所能。如是為古。但恐大力滿天下耳。 【 艾千子】   千子譏其引據義例。謂不能盡舉。且未知春秋書法。果如是解□。是也。然此題不舉案以斷義。則無字如何判決。若必欲求春秋書法之果如是解而後下語。則三傳俱可疑議。又何從淂真解也。但求其理不悖於聖人之道耳。   春秋無   ○仁也者人  一節   章世純   君子之所為道者、不離於人者也、蓋有人而仁在、而道亦即在矣、道固若是其近哉、且天下皆徒慕道耳。而莫能名其處。夫不能名其處。則無以相期。而復何以相從也。吾以為道為虛位。仁為定名。欲徵實於道也。求之於仁而已矣。仁為虛用。人為定寓。而徵寔於人也。求之人而已矣。夫天地之事有為無情萬物之動有情無正、若夫有愛欲之、而不失於中正之通者、唯人類獨也、然則仁之所以為人也、豈不甚明也哉、君子所由一其名而同所稱耳、一矣不啻合矣而合之雲者以其有離之者也離矣不淂合矣而合之雲者以其有本字離者也夫形質具而連於其類者、此人之說也、惻隱動而放於其用者、此仁之說也、之兩者、以理言之、固宜相待而立者、而以情言之、亦自相因而至者也、是故人事之所自切。則亦人情所獨深。以所深乘所切。嗯扴{D父子之屬。著其紀矣。推而至盡。隱遠亦貫焉。□於是相乘者也。人事之所大。則亦人情之所隆。以所隆隨所大。而冠婚喪祭之類列其經矣推而至盡小物亦舉焉。同於是相隨者也。是其合而言之者矣、而竟亦何所見合哉。生人之事、付以生人之情、則止自效其所為人而已矣是其為道矣、而竟亦何所為道哉、生人之情、以舉生人之事、則亦止盡其所以為人而已矣。故君子所為道者、不離□人也、   前半細而俊。後半了事文字耳。 【 艾千子】   如其言。乃仁與道摠隻是人。人者。人情也。豈孟子之說哉。仁者。所以為人之理。人身。乃仁之體質。以此理合此體質言之。方見淂道理出來。非謂仁與道。隻一人情盡之也。   仁也者   ○口之於味  全 【 其二】   章世純   君子之於性命、亦各有取也、夫性命無相劣之分、唯取其可成吾是耳、君子所以有謂性謂命之分也、且天下之所謂小人者。非能離乎性與命之物也。安命養性之說。小人亦由之。而不予其所。則以成其小人而已矣。故雖復桀跖。亦為養性非為性也。淫惡不至此。雖復桀跖。亦以安命。非委命也。暴棄不至此。君子未益乎性命之事也。理無以相多、而獨辨乎輕重之權。非盡反其安養之說也。說無以相易、而獨倒乎取舍之分。且夫性者何也、知欲之際也、欲之所始、自其官器矣推而遠之、欲有愛而愛有仁、仁有敬而敬有義、義有文而文有禮、相因也、知之所始亦自官器矣、推而遠之、知有精而精有志、志有微而微有聖、亦相因也而相推於知與欲之故者、皆不淂不謂之性、而並範於陰與陽之數者、亦皆不淂不謂之命、皆為性矣。且淂不謂性乎。而君子於聲色之類。則不謂性也。而偏其說於命。皆為命矣。且淂不謂命乎。而君子於仁義之類。則不謂命也。而偏其說於性吾以是知君子果精於命之事也、為生命者先成、為事命者日硉g7蚍A付清濁之分。在其初而不及其後。而貧賤淂失之數。則相隨於目前而無所逃之力。有所止矣。安可謂命。無所逃之矣。又安可不謂命也。以是知君子果精於性之事也、性存乎禮者用物、性及乎物者效己、夫形質用粗之欲、必取物之寔以自給、而勢難相從、而成德為形之事、則心致其虛而不淂其盡、難相從矣、安可謂性、不淂其盡矣。又安可不謂性也。此兩者、所謂因其可以言而取之者也、故君子果精於性命之事也、   大力於性命題。有佳處。有謬處。佳者。必其題可專就人事學力言者也。謬者。必其題在性命源頭論者也。人事學大可以聰明文字做。性命源頭。必須學問深到。學者從五經性理。全部正史。宋大儒文集傳註我朝諸老理學之書。浸灌通徹。是非邪正。朗然胸中。則自不犯此弊。若隻從幾種子書。如老莊荀楊。繁露□註。素問靈□禪燈粗話。及近日李卓吾之書入手。到底學問蔽錮。議論輕淺。由其讀書未廣。心無主人翁耳。至於註解四書。尤不宜輕易下手。先儒已備。定其去取足矣。大力近有四書講藝。予常曰。此不當各章子留書當改名曰章大力四書世說新語耳。此語雖戲。卻為定評。蓋聖人之書。非纖詭小見瑣屑支離。從一二種子書入手遂可作傳註也。海內有志者幸詳之。因書於下孟文終卷。以告讀書人耳。 【 艾千子】   千子此等評論。真有功於後學。不淂漫以時文批語忽之。隻一箇性字沒□柄。以下道理摠無準的。有時道著便佳。有時亂道便謬。亦不論人事題與性理題也。此病說他讀書未廣。彼卻不服。隻是他看淂孔孟程朱。與老莊瞿曇達摩。儀秦雜阮。及近日陳獻章王守仁李贄等說數。摠是一樣。可彼可此。絕無是非邪正。或反倒亂亦淂。則讀書越廣。越不可救矣。此病不止大力。正嘉以後。文人學人。無不爾也。   口之於 【 三】   ○口之於味  全   章世밿   君子之於性命、亦各有取也、夫惟命無相劣之分、唯其能成吾是耳、君子所以有取性取命之分也、且天下之所謂小人者。非能離乎性與命之物也安命養性之說小人亦由之而不於其所則以成其小人而已。故雖復桀跖。亦為養性非為性之故自暴不至此雖復桀跖。亦以安命非委命之故自棄不至此君子非盡反其安養之說也。道無以相易。而獨順手取舍之分。亦未益乎性命之事也。理無以相多。而獨審乎輕重之權安命之學信有之矣而所安者則聲色臭味安逸之為奉者也於此而舍性取命此其淂力於命耳夫命豈不茫茫氣數之事哉而使有功於聖賢□欲之學則君子之善取命也矣養性之學信有之矣而所養者則仁義禮智聖之為德者也於此而合命取。此其淂力於性耳。夫性也豈不是情志之物哉而使有功於聖賢進修之方則君子之善取性也矣其抑性伸命。所以使天有權雖然竟何妨於性也人有欲而後生。欲者生道存焉耳然與以不過所以適於當然則節而亨之道焉亦所以為性之利之其抑命中性所以使人有權雖然竟何逆於命也天用理以生物。偏者陰陽殊焉耳而□其不足所以同於各正則善反之道焉亦所以全命之事也。故有君子之取舍。而性命皆無罪於世矣。   簡貴無枝葉牽纏。亦無大力自套。存之。 【 艾千子】   看其用意處。定不走人熟路。正使人尋歷不到。其能雖人之所易毒口隻能易人之所雖自有制義以來可稱能文者先生事一人也 【 耀星】   口之於   ○義之於君臣也   章世純   義之所效、於其分之相屬者也、夫人有義、則必著其用於事矣、君臣之間、固義之所獨厚也、且凡人所有於身者。莫不畢行於物。非獨耳目之類也。有精於此者矣。又非獨仁於父子也。有等於此者矣。而義非乎。義不若仁之易見。而感之以所切。則亦均有自致之誼。義又出仁之轉用。而施之於易地。故亦同有深至之事、則其於君臣是矣。尊卑有大辨則狎暱之私。莫得而用反之於我原有是嚴威儼恪者自將於是而畢效也此嚴威儼恪者屬義亦自因於君臣之辨用耳上下有泰交。則離合之念。亦無所容反之於我原有是忠誠懇側者自將於是而罄竭也此忠誠懇切者屬義亦自因於上下之交而用耳。是故其為義也。不以自為義也而固已義矣食王土者。有高天厚地之戴、纓圭組者、有捐軀碎首之思。夫人皆已如斯固不以為法制之所使也其義行於君臣也。不必以邀君臣之歡也而固自行於君臣矣在盛明。有鳳梧魚水之美。履危亂。有呼天籲地之哀、千古蓋已如斯固不以為聖賢之所教也而君臣之待於義也重矣。為之名以定之而名有所止。為之儀以隆之而儀有所窮。有義以行之而後君得以有其尊而臣淂以有其卑也則義之足以明君臣也且義之待於君臣也亦重矣。用義於他人而分不足以生其恭。用義於至戚而□已足以撿其敬。有君臣以效之而後盡於義之情而究於義之節則君臣之足以明義也理不於其所關切。不足以見其深至。故於君臣之交而見義之如是焉於此可以尊義矣理不於其所深至。不可以推其原本。故義之篤於君臣而知義之必難緩矣於此可以得義之從來矣夫義所從來則性也。非自外淂也。雖然、仁之為性易言也。義之為性難言也。父子之恩。不可絕乎人心。而君臣之分、常莫能自全此何故與、勢既暌而欲交奪。則義之為性固易揜耳。要之義即不見於君臣。猶能以他端自見也。   極其澹蕩猶九。而深微之致自在。順題成勢。無一倒語。 【 吳次尾】   筆勢趨下。會大旨而為言。其層累遞換之法。尤古人所難。 【 陳大士】   之於二字。顛倒飛舞。撲起性也二字。如蝶弄遊絲。燕翻花片。驚旋無定。可玩而不可捉搦。是為筆妙。亦繇思靈。隻義便是性。非義之上更有性也。是則從。非則諫。可則進。否則退。明則良。昏則死之類。乃所謂義。非血性真切之謂也。文於膽字性字。猶有蒙隔。欠分明在。故看來終與仁字不同。即告子內外疑團也。   義之於   ○土地人民政事   章世純   有國者、不可不明於所有之重也、夫諸侯有國、國之所有者何也、所有在是、所寶即在矣、且為人君者。不可不自知其所托其所托也。危淂由之然而不知則無藏身之固矣諸侯之三寶。諸侯之所托也。蓋位者。諸侯之所以加其臣庶也。問所以成其位者幾何事、勢者、諸侯之所以懸權天下也、問所以立其勢者幾何事。夫能令國一富一貧者。土地也。土地者。五穀之所生也。土地者。百物之所生也是博則富是儉則貧所從來矣夫以鄒魯之國。不能與晉楚爭饒乏之數者。非智不若土地之相去遠矣夫能令國一弱一強者。人民也。人民者才俊之所出也。人民者。兵賦之所出也是眾則強是寡則弱所從來矣。夫以宋中山之君。不能與齊魏爭勝負之衡者。亦非智不足人民之相多遠矣若夫能令國輕重者政事也。政事者。功業之所由也。政事者。霸王道之所由也。舉失則國輕舉淂則國重所從來矣夫以商周之勢。能與桀紂定天下之分。非分相過政事足以相傾矣蓋三者若斯之重也是以天子建德祚之土。賜之民而啟之以政敷時斁思我徂求定蓋其慎也分之以為寶故也諸侯受命疆其土。籍其民。而三年報政謹爾侯度用戒不虞亦其慎也有之以為寶故也然權三者而要其所歸則人民為之主土地其所依而政事其治之者也摠三者而計所播財政事為其紀土地其所理而人民其聽□者也夫能審端政事以拊其人民。而固其疆土。則三寶者全矣。   機局與骨力。俱古人精神融結成之。剽綴者。無從夢見其藩籬也。   土地人   ○牿之反覆  二句 【 其一】   章世純   良心之竟失則其害深也、夫仁義、誠有根之良也、仁義固終不絕於人心也、然其如此反覆者何哉、且天下聖賢少而狂愚特多。仁義之人少而不仁不義痋撕|囟唷□t性善之說。幾無以解於天下矣本善者不宜有不善也而固有之者解在乎牿亡也而牿亡之說。亦無以解於吾性矣有根者不宜受奪也而受奪者解在牿之反覆也物之害心。非一害之而已也一害之而即已則必無有能害者矣心之受害。非一受害而已也一受害而即已則亦無有見害者矣唯其相尋於無已則其道為習至習至則久久而心與狃矣夫天下豈有久於吾性者哉生而稟之以至於今日亦以成故矣今之來者亦以狎至而累積於歲月因以相勝則夫向之久者亦不足以當也夫後來者□據於念所甘也唯其相累於至久則其類且眾至眾至則多多則物九強矣夫天下又豈有多於性者哉自一良而演之以至於百善亦已有類矣今之來者亦以累積而大得其朋從因以相傾則夫向之多者亦將不足以敵也夫後來者尤乘於見所用也於是乘清夜而養者。至此不能養也。何也。清夜亦牿亡之時也。覺之所習。夢亦同趣。而擾擾之境。不復置於向晦晏息之會於是乘清夜之餘而見者至此亦不能見也何也清夜之餘。亦牿亡之餘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而重陰之人。不復能受天地清陽之氣。如是而猶有存焉者哉夫不至於反覆相牿而遂失者。則不得謂之性矣言性則本之省深也逮夫勢窮理極而後不能不奪也此深者之事也至於反覆而不失者亦不得謂之性也矣言性則其變化神也逮夫易物相習而亦能與之為□也此又神者之事也知此說者可與論心矣   夜氣亦牿亡處。不如前篇。而反覆二字特佳。將二作合之。可成全文。 【 艾千子】   旦晝牿亡。尚有夜氣一□滋生。至於反覆。則消者日甚。而息者不足以供所消。此一□澌滅。良心乃喪盡矣。重發反覆二字。極得肯綮。較勝前作夜氣亦牿亡之有病也。   牿之反   ○五霸桓公為盛   章世純   霸之最勝、不可以霸少之也、夫霸不如王、霸之中猶有升降焉、若桓公者、亦非晉文以下所幾也、蓋霸之衰者夷於狄。塢Z災□17咭嘟□鍛酢W災芩□□灝緣□d。代主齊盟。而事始於桓公。然天下之氣亦於始而厚也何也。天下固猶知有王也。猶有故事。而遂繼踵其跡。雖有變革。亦不遠矣。此以知桓之淂天多也。天下之事。亦作始者厲也。何也。天下固不知有霸也。未有故事。而欲服從其人。非大有制斷。必不行矣。此以知桓之人事盡也。故桓之功非餘所及也。征伐會盟。陟禹跡之方。伐戎。戎也。伐徐。夷也。伐山戎。狄也。而大莫重於攘刑。震之以八國之師。而屈完來盟。江漠之間。亦稍集矣。故桓之盛也。東西南北。回征不庭。一明王畛之有域。則無外也。桓之德亦非餘所及也。稱仁稱順。被同盟之國。救邢。為邢也。城葵丘。為衛也。城穆陵。為杞也。而大莫重於寧魯。高子帥南陽之甲。而僖公以立。內外大釁。溘其定矣。故桓之盛也。四十年間。親近來遠。一以天下而為心則至公也是以春秋於幽之盟也。列諸侯而書同盟。予之諸侯也。王者之舉也。法天而樹同德焉。霸者之舉也。臣王而濟同欲焉。是同盟之義也。則春秋於桓之效也。春秋於存三亡國也。略美績而不序。進之王也。天下之危。與天下安之。天下之亡。與天下存之。民其德怨之跡也。是春秋將桓之厚也故桓公之□所謂盛而近於王者也。晉文□衰矣。踐亦之功。有似首止。翟泉之會。有似召陵。然寔何可比乎。文具而寡忠。開大專不盟之大。霸道替矣。楚莊人而萬天城陳而復。若合於仁。退合盟鄭。若比於禮。然竟安足數乎。以夷而主夏。肆其凌篾之心。去霸遠矣。若夫秦穆。無志於中國者也。宋襄。仁義及悖者也。每降癒下耳。則所謂爽於狄者乎。   填贅可厭。何不以簡嚴二字。盡桓公之勝。若抄盡左傳公穀胡氏四書。儘數寫入。謂之無學無才可也。 【 艾千子】   儘數寫入亦無害。□須議論足以駕。即謂之才。謂之學矣。此不是無議論。隻是不匟晼澆縑밿   五伯桓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