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上論   禦兒呂留良晚□評點   孝弟也者二句   敬事而信   禮之用和全章   告諸往而知來者   譬如北辰   五十有五天命   攻乎異端二句   言寡尤行中矣   八佾舞於庭   或問禘之一節   子貢欲去??氣羊   關睢樂而不淫   樂其可知也一節   子謂韶盡一節   君子無終一句   君子無終一句(其二)   君子懷德   夫子之文全章   夫子之言二句   崔子弒齊君   其愚不可及也   居敬而行簡   志於道全章   據於德依於仁   夫子為衛全章   加我數年一節(其一)   加我數年一節(其二)   加我數年全章(其三)   子所雅言一節   我非生而一節   神   子釣而不二句   仁遠乎哉一節   君娶於吳二句   禱爾於上下神祗   恭而無禮則勞   君子人與二句   師摯之始一節   巍巍乎其二句   子絕四毋一節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雅頌各得其所   可與立未可與權   式負版者   ○孝弟也者   二句   章世純   賢、者重孝弟、而明其為要道焉、夫孝弟亦仁也、而獨居仁之摠則因仁之所待而全、也是以君子重之、且世之言道者。務為大耳。而家庭孝弟之事。則薄而不修。必以此為淺小易究之事也乃一觀於不犯上不作亂之故而知孝弟之道博矣其理有兼。非一節之行也。其推之可遠。非庭除之守也。一本者。人之所當務。此其君子之所務者乎。道者。本之所能生。此其能生道者乎。一凡人之情用之他人則易偽難真用之父母兄弟則易真難偽求用情而於其易偽者此必竭之勢也必將於其能真者而導之而真者可篤也易偽者亦可因以厚也此本末相反之致也。凡人之情用之他人則易不足用之父母兄弟則至有餘求用情而先於其不足者此亦必竭之勢也必將於其有餘者而導之而有餘者可分也不足者即有所待其流也此亦本末相及之致也。一故天下有孝弟之人而與論仁者之心則損全之體矣有其至愛者而知其全心為愛有其至敬者而知其全心為敬固不待附益而足者也天下有孝弟之人而與論仁者之事則亦漸及之用矣有其至愛而由以無所不愛有其至敬而由以無所不敬亦可以相推而至者也一不然何以孝弟而即不犯上何以孝弟而即不作□者乎此亦可據其有生仁之機。而為本之所在矣。   全以空運。而題中蘊藉已森然矣。詞簡而理富。四面八方俱見。效大力者當效此等文。而詭俊排儷。牽扯題外傍枝者。急宜戒之 【 艾千子】   天下人都不犯上作亂。此是何氣象。故為仁二字。隻在上文涵泳淂之也者其與神理。自然意味深長。蓋此節是足上語。非推開語也。振筆直書。如寫家信。如與鄉裡人話故。津津不已。曲折飽滿皆真意所自生。更不須修飾一句。大家最上品也。章公文以刻削堅果為宗。意之所極。無微不入。境仄力盡。亦無留餘。淂之子家為多。故當時以為子氣。然亦自成一子。非抄套子書為之也其自信遇銳。多不顧其安處。頗好逞杜造之見。是則其短也。   孝弟也   ○敬事而信   章世純   治國之道、有所獨先者焉、夫治非一術、而敬與信、則其先圖也、失此無以為本統矣、且人主制國之高下而持其政、當難其所出、而使易其所守、難其所出、伍以參也、易其所守、民可以為期也、夫事有從成亦有從敗。令有從行。亦有從廢。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之甚微及其清陷則難為工矣貴功者畏於事、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見其可淂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失也、思慮熟而淂事理、淂事理而必成功、如是而行之必有能斷之美、致之必有□終之美、而見功亦必多焉、然則群臣百工、知君之慎察也、亦必不敢以疑事嘗於前矣、其守職又不敢懈也、蓋一敬而數善備也。令之行也。必以守。令之廢也。必行疑。令疑之自我。民之反覆。則無以責矣。□慎者審於制。大猷已成。則三令五申以明之。大命已行。則賞罰隨其後以守之。君不淂遷而臣不淂議。臣不淂議而民不淂渝。若是而下無數徙亡功之患。上無煩擾難檢之患。而主權亦以尊焉。然則群臣百王。知令之共著也。亦必不淂以居中為姦矣。其百姓又以此親君也。蓋一信而數善備焉。故二者為國之先務也。其主賢明之主。淂此兩者足以躋其長。其主中庸之主。淂此兩者足以補短。蓋守理執數者。無敗之道也。   細看非帝王之敬信也。乃申韓之敬信耳。羊質而虎皮。可乎。文之所以古者。以其氣耳。以氣行之。則為渾古。若氣既甚?斤續。則為擊府木濕鼓之音矣。此理雖老手未知。蓋由其讀古人。於時徒知恥俊句。取巧思。而不而觀其元氣耳。吾鄉之文。自大士文止尊持古道。正大爾雅。戍午己未之後。大力之文出。幾奪大士之席。一時故者競趨詭俊。世道之憂。不能無望於二三同人。克己自治。相與□回之也。 【 艾千子】   信字不過粗。故猶及申韓之信。若敬字則直頭不是。文字未嘗不古勁。隻理不親切。則古勁皆落空混語耳。   敬字而   ○禮之用和   全   章世純   先王之制禮也、要之當用而鼧弊也、夫行之不適、無為貴道矣、此和與禮、所由相配而用與、且禮之作也、先王有虞於天下也、慮其無以相與也、故期乎通之、慮乎無以相守也、故期乎久之、故其道一以可由可行而為準、是故禮有所從、從仁道起也、禮有所從極、從樂道極也、夫中心和愷、與世無競、仁之物也、合同無間、論倫無患、樂樂之禮也、禮之來也、始乎仁而歸乎樂、則固已無非和者、推而至之、而苕家齊國治天下平、亦和之極象耳、別而名之、而皆和之散名耳、先王以之成極治之美、齊小大之物、而後之君子之用禮者。亦安淂不和之是貴也哉、何也、為其必可由也、而取必於可行、則又不可無以善其後矣、蓋禮之不可不和、則固非去禮之說、而或者一用之、則其勢又必有所窮、何也、求求合不已、將無以繼、亦仁之病也、務樂不反、情竭無歸、亦樂之亂也、天下亦豈能無事也哉、道、莫不稽其所終、而後可以建之於始、以可由、故能立以為道、以必無不可行、故能立為至美之道、知此說者、人人可以制禮、非獨先生也、添出樂字。不免蛇足。聖賢之言。何必拘拘牽合乃爾。文特縱易欠工夫 【 艾千子】   江西諸家。□不識淂禮字。憑他橫說監說。都無一句道著。其□者不出莊子其粗則良知家詆毀程朱之道學而已。   ○告諸往而知來者   章世純   不執於言者、其識化也、夫言之所及有止耳、淂一端而博達之、斯所貴於受言者乎、且天下之理。藉於其言而傳。乘於其悟而轉唯悟者之機不執更令言者之旨亦圓而賜之今日是己。賜何以可言詩哉賜之所引證者詩也、是其因事而知於詩者也。如與言詩者淂□於詩必多也。又將有因詩而知於其事者也。心不凝滯於□、常□□故而為通、語雖觸於一端、能舉三隅以相反、凡人之知當其有□□當境之言不能畢解而及其無礙者則又非獨子於當境已□其已言者以言喻其未言者以類麝因此識彼見其一也而不見其□□蓋賜所自任為聞一知二者。於此而困信也矣。凡人之知當其有滯即在人之言不能相領而及其不滯者又非獨領於人言已也在人者乘以入其在我者亦乘以出聲入心通有所愛也而亦有所生也蓋吾所謂以一而貫者。賜亦有其將也矣理無必可通必不可通之處而心靈之變化無方。夫馭境之道。亦安在其為學問之旨哉賜言之而相通則竟相通也則理以心而妙也言亦無必可合必不可合之處而識悟之所取有主。夫貧富之說。亦安在其為切磋之詠哉。賜言之而相合則竟相合也則言以聽而妙也。彼三百篇之中。其為微言多矣。思婦遊女。情有所觸。而博寄於草木禽獸之間類非質言也其言而不言者又多矣。忠臣孝子。事有所忌。而隱之於且吐且茹之際類非盡言也而以告往知來者與之相求。宜可以淂其情而盡其藏也。   不填學問舊話。不角纖詭蹊徑。輕圓細秀。可與言悟矣。 【 艾千子】   講悟境。不落二氏機鋒。不落詩禪光景。不落偽理學知見。不落時文油嘴。瀟瀟灑灑。能寫通塞之趣。故自不群。   告諸往   ○譬如北辰   章世純   治之至者、與天同極者也、夫天有北□、所以鬱化精也、以德為政者、亦若是已矣、且處不居物之要、則以任物也無力、此君之道也、今夫天、建日以經之、立五緯以治之、布二十八舍以期之、此足為天矣、然皆動而遠者也、動而遠、則體勞而事狹、則有運而近者、鬥杓是也、以所指為春夏秋冬、此行令不行意之象也、則又有運而近者四輔是也、以佐帝出度授政、此行意不行令之象也、而進之則乃為北辰、夫辰龍角也、以其為列宿之始、又日月見地之始也、故五星十二次皆從之以淂名、北辰尤其主也、則從所屬而稱神馬耳、有天下者、屬之天而稱天王、有國土者、屬之國而稱國君、亦其義也、北天閫也、以其四方之所歸、又四方之所始也、故五行十二痋백3詮鬧□□槭住1背姜q物先也、則從其方而為尊焉耳、萬物之生皆南向、君天下皆南面、亦其義也、故比於人事君有似焉、君者、人之主也、處勢隆、為權重、其位有同焉者耳、比於君道用德者有似焉、德也者、政之主也、其為禮尊、為術高、其妙有似焉者矣、由北辰以觀太上之化、其有可想者乎、蓋皆以逸而受勞、以一而朝萬、以少而摠多也、   北辰。即北極出地三十六度耳。以其居樞不動。故取象之。何用搬出許多年杓四輔。龍角五行十二支等。此不惟於題無著。併於天文星象無著也。好搬衍學問。故其言浮而不經。至於如此學者不必為吾兄弟所欺。鼓惑人家學生也。 【 艾千子】   皆鄉裡無稽之說。並不可謂之搬衍學問。且於居所眾共意何著。此句中須有上句在裏也   句句欲切題卻句不是題以未入題故也 【 耀星】   譬如北   ○五十有五  天命   章世純   聖人達天之學、漸而淂之也、夫知命、而上達之事在矣、非由下學而累之、何以至是哉、且學必至於達天、而後人事為有餘、知天者、知人之已盡也、然漸之進也、固有期也、夫事不及時而用。則勤苦而難成。功不以級而升。則懸隔而不至。吾所以學者。大略以時淂之。吾所以進者。大略以積淂之。古者十五入大學、蓋氣志既起、欲有為之時也、因其既起之氣、授之以所期、因其有為之意、授之以所用、然則近日用者皆吾所實事其力者也遠而為由來者亦吾所虛擬為心者也。由是而進焉。可以立笑。則由學而至之者也。而三十而淂之。夫血氣既定。於立為易者。亦惟此時為然耳。由是而又進焉。可以不惑矣。則由立而至之者也。而四十而淂之。夫志慮通達。於不惑為易者。亦此時為然耳。蓋至不惑而有進於立者矣。蓋、至不惑而又有進於不惑者矣夫徒言人事不足以盡天下之理必遍於三才而始究且徒言人事即不足以盡人宒涹潭E卮□哆_天而後全而天命不易知也。非更進焉不淂也。天命又不難知也。苟更進而無不淂也。造物者實開人事之端功彈於量內則能窺其所始知天者乃要知人之極識餘於量外則能究其所通蓋由不惑而至於盡。劫固不遺幹陰陽五行。而物習則達。智老而精。亦其時為之矣。此所以五十而知天命也哉。向學而往。遞相為藉。而能引類於太極之上。以此知積累厚者。可以達其所不至。由十五而往。皆及其時。而遂能會通於百物之原。以此知乘於時者。可以就其所欲為。遇此以往。亦猶是也。   一段摠。一段散序。前後互見。不隨凌躐。亦法局謹嚴。存以為式。 【 艾千子】   中幅次第如法。但數箇實字少精切耳。起處太似一節。末後似刪了下文。截題亦不見手段。   吾十有   ○攻乎異端  二句   章世純   天下之事、伐異者害之也、夫攻異端者、將以全吾說也、說之所以全、道之所以毀耳、且同異之際、妙之所由出、道不異則不全、異也者、陰陽之說也、古之聖人、所以謀於乃心、又謀及卿士、又謀庶人、豈不求所異哉、別而規之、以異為始也、合而成之、將以同為究也利之所以全、害之所以亡也、後之人則不然、成一意於胸中、隔千方於見外、有望而許、事至而同已者先收、有逆而拒、說來而異己者必卻、夫端之黑者、亦安可卻也哉、其說即果非耶、非者、是之充也、非不立、是不明、且彼自非矣、又安用以是而攻非、其說若且是耶、是者、是之質也、立一是、存一是、夫是亦多途矣、又安用以是而攻是、一事之理、可者半、不可者半、若執我之可、攻人之不可、執我之不可、攻人之可、亡其半者也、使此知天下事、天下事可知也、一己之見、淂亦中、亡亦中、若已慮為淂、即以為淂、人慮之而淂、即不為淂、此失其參者也、使此知天下事、天下事又可知也、蓋其執一而無以自圓、故道術之火全坐裂、殊方而無由相見、國家之朋黨遂分、夫天下大矣、必使一言於已之私也、亦安用天下為哉、   此等肺腸。摠是與異端回護耳。求新反拙。不免於火力見之。且夫子時。道術已紛紛萌芽矣。不必以老氏未盛。釋氏未入為疑也。如短喪。晝寢。原壤。子桑戶。及不悅學之說。皆夫子時有之。何必將異端二字回護。學者戒之。 【 艾千子】   攻治之攻。改而為攻伐之攻。其義水火矣。要使天下無是非。混同異。   攻乎異   ○言寡尤行  中矣   章世純   君子之淂祿、操其權於已而已、夫言行修於身、非有求於人也、而人皆自求之、是固祿之所不外耳、且國家懸爵祿以待天下士必使士以道德取之而後與之者出於公士之淂祿也必使君以名行重之而後受之者出於正無所以致之。而徒多其希望之心。雖復倖而相遭。亦處非其分矣。夫君子亦唯修之言行耳、言行兩者、近而言之、則私已之德行也、推而遠之、則異日之事功也、故毋謂是言焉已耳、大之則謨命、出乎身、加乎民、而行世之速者、無如此言也、言而寡尤、固國家所以藉咨詢者、是有道之所興耳、毋謂是行焉已耳、發乎邇見乎遠、及物之深者、無如此行也、行而寡悔、固國家所以藉幹濟者、是有司之所求矣、夫且持之而有以主乎榮辱、有物有恆者、可定鶴鳴之和也、出之有以動乎天地、為法則則者、可定句駒之招也、彼國家設祿、非與士之貧也、以為積修者酬耳、故鹿鳴興賢、以嘉賓也、菁莪樂見、以君子也、天下豈有不求賢之主哉、若使祿不待賢、則祿亦不為榮矣、而君必以祿搆士、非相為賜也、以與賢士資勸耳、故頤之大烹、及萬民也、泰之連茹、繫苞桑也、天下豈有不需賢之國哉、若使君不下其祿、則士無由上其功矣、然則寡尤寡悔之士、固上之所急欲淂者、又何慮富貴之不相迫也、而待求之人哉、以祿為在人者﹛廠以權與人。淂之唯君。不淂唯君。斯亦天下之至不可必者矣。知錄之在我。則以權自與。淂士者昌。失去者亡。斯亦天下之必不能舍者□。而亦所以使朝廷之祿出於公、已之淂出於正也、而或者謂□不好士、士固有抱玉而稿死者、斯亦過矣、桓玄之為纂也、猶有黨隱好士之名、固天下之所樂淂也、君子唯患未有士行也、   鶴鳴白駒。鹿□菁莪。大烹連茹等。腐爛對傳古文。逢陣便用。□□答應官府做啟秀才。甚能之。不意見於大力之文。 【 艾千子】   在其中意一無所發明。秪言必淂其□。未免粗淺矣。   言寡尤   ○八佾舞於庭   章世純   大夫而用天子之樂、自季氏始也、夫大夫之與諸侯、勢猶近也、其於天子則遠矣、八佾之舞、季氏可遂用之乎、蓋昔者成王廣魯於天下、故賜之天子之禮樂、周公雖未玉而已行王者之事、特不有其名耳、故假以當攝王之功、然識者猶焉、謂非所以康公之靈、失而癒甚、季氏且舞八佾於庭矣、在禮也。諸侯不淂祖天子。大夫不淂祖諸侯。季氏之始失在公廟而設於私家也廟尊者禮盛。則固不淂不以私家之禮行事矣及其再失則在於緣極廟而逮於宗室也浸淫以相及。則遂俱以公室之禮行事矣古者大夫祭器不具大夫而有蔡器者。其有田祿者也然猶不全須能不備也古者大夫奈不用藥大夫而用藥。其君之賜之也然不備懸四佾而止也若夫六佾之舞諸侯所以崇先公也大夫猶無敢幹焉若八佾之舞天子所以崇先生也諸侯猶無敢幹焉惟天子。建中和之極。盛德楊詡。而萬物大理。故□備色。聽備聲。列用八者。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以為於義有協也惟天子為條貫之至。處位尊高。足以包眾。故其禮盛。其樂盛。列用八□所以象八方摠萬物也以為於分有協也季氏微者也為天子□□之臣。雖曰命卿。適淂以其名達於天子止矣。而過而遂幹天下之□紀乎其功亦微者也先世常有戴僖痋潘腺鏔曰魯貳。至世其卿□□□足矣。侈然竊天子之事守乎。蓋漸摩。然也本以檀權庂忘其身之所定豈復自以為大士蓋即以當國之名居之也而擬侯而侯則亦擬王而王耳亦因仍以然也本以僭魯遂忘其為魯之所僭豈復知其為王事蓋□以為魯國之故而襲之也而以已擬魯因魯而擬天子耳為人臣子者。不敢凌其君。亦不敢誣其祖。君猶崇王。而已姦之。陵其生居亦甚矣。鬼亦有分。而矯舉之。誣其死父亦甚矣。   先說季民所以立公廟之故。然後說季氏不當有樂。然後主講人佾為天子之義。然後明證季氏之微。季氏之無功。用事引證俱不誣不借此大力小□文極正當處。 【 艾千子】   律令精嚴。出以刻辣之手。使因無不盡之情。老法家可畏如此。季氏僭竊與□操等不同。蓋公子紈褲權臣。一昧自尊大。不知其文理不通。帶一分駿惷無知。帶一分世家習氣在。後二比由摹其狀。既切中情事。又極森嚴。   八佾舞   ○或問禘之  節  章世純   聖人重語禘、而大其說於天下焉、失一禘也、而可達諸天下、則其義亦精矣、禘固若是難知也哉、且聖人之議禮也、必重言之、難尋常之故而必推而致之無窮之域、所以尊先王之禮、而維其教於不廢、是故先生之制禘也、其以然之故、必可數言而盡也、其數其器其文、所以然之故、必皆可數言而盡也、如可數言而盡則人將輕其說之易究、而忽其義之易窮、必且曰、先生制禮、重且大者、莫過於是、而其說亦此矣、將其餘癒益可知耳、將生其鄙夷不屑之意、而決其凌蕩之心、則聖人之所憂也、故或人輕問之、而夫子難言之、視其中若有甚深至微之義、出於耳目、而超於心思者、曰我亦猶然不知也、夫聖人而不知、孰為知者哉、則所謂深言之者也、視其中又若有宏衍宥密之歲、演之不窮、推之不盡者、指其掌而曰知其說者視天下如斯也、夫天下可通、孰不可通哉、則芊嬉大言之者也、事涉於鬼神、人測為幽遠聖人因而微之道本於先王、人尊其從來、聖人因而隆之、使知先王之禘、如是其重也、而嚴於其教、即凡先王之禮、皆若是其重也、而謹循其事、而亦知天下之事、凡所為知者、必知其所通、不即止諸其事、而其見亦可以廣也、夫聖賢之言事、亦何所不重言之哉、禮讓也、而曰可以治國、喜怒哀樂也、而曰位育、夫婦也、而曰察天地本其所以之意、亦皆若是已矣、   孔子何人。以此狗心鬼肺疑之。且將堯舜禹湯文王周公從來制禮聖人。俱作淺易兒戲。吾慮大力之有陰譴也。凡此皆書生輕薄態。後學不必效之。聖人學問深。我輩學問淺。故併聖人深處俱淺看矣。 【 艾千子】   其病摠坐不信聖賢語。其不信聖賢。由於不信註。其不信註。則未嘗細心體會其說。有必不可易者。於是乎鄙倍四出矣。   或問禘   ○子貢欲去  ??氣羊   章世純   無名之供、賢者之所以欲去也、夫告朔之禮、已廢於時矣、而持羊之俠、其不謂之無名者乎、且三代之主。皆稱天以舉物。以王從天。以諸侯從王。以民從王與諸侯。故其事有本而下是以不悖是故天子有頒朔之典。諸侯有告朔之文。天也者。人君之所甚重也。而告朔而行。則猶重王也。王也者。諸侯之所甚重也。而告廟而行。則猶重祖也。若是。則其儀從豊矣。奉以特羊。不亦殺事乎先王以為此為人事非為鬼神也事之為鬼神而舉者。事專於神。有加腆矣。使神之樂之也。事之為人事而舉者。事專於人。請之而已。意固不在祭也。故特羊之能。如人之有謁。而以贄而往者。效已之範寓焉而已。是以儀□而意重。亦如人之有請。而先有入者。有省於人。不可徒往。是以假物以朋必。而自魯先公以來。循而不改。蓋明於其義。而敬於其事。柳去先王過逃。故王章猶明耳。自文公而後。漸而怠棄。蓋不明於其義。不達嚌嶈抗`R噯□韌躋堰h。故人心癒玩耳。頓事則廢矣。而將事之物。則猶月具也。物具而不知所以用之以為文焉而已矣君不皋矣。荋有司之守。則猶不改也。有司效之。而不知所以用之以為已馬而已矣大天下之重。莫如名寔。道舉其寔。則其寔為有利於天下夫豈□其□為有利於天下雖其名之所存以天下之所以惕也已去其□則其名為無益於天下夫豈獨無益於天下將其用之所費亦物力能所以敝也於是有識之士。觀時而為務曰。國家之患。冗費多也今之無寔而供者盡冗費之類也物雖小而將謹民財自小者始且魯國之患。虛文盛也今之無寔而供者盡虛文之類也事雖微而革文從忠自微者始於是乎欲去告朔之??氣羊矣。事之壞也有由。告朔之始怠。自□月不告朔始也。閏月不告朔。則除月不告之始也。其因循也。有故。告朔之人怠。則自有疾不視朔始也。有疾不視朔。則餘月不視□之始也。至於其事已嚴。而崇寔之儒。乃欲併去其虛文。而典禮於湜乎無餘矣。古道之所以廢大抵皆然。非獨此也。   如此小題。一境復進一境。乃以敘事□淂行之絕似顧濯陽先生 【 艾千子】   法律精嚴乎華高古。視之似無難。試學步。則蹣跚蹉疏矣。□記欲去隻二字當時子貢定有說。故夫子下愛羊二字。惜其無而妄費。此註之所以不可易也。人每將子貢欲去。另講出一種深心偉議□聖人之知言知人。覿面商論者。反不如後世之臆揣耶此□炤註解。何嘗不警動。   子貢欲   ○關睢樂而不淫   章世純   唯樂淂其止、而王風之所以始基矣、夫之婦之際、流佚之端、止於樂、不繼以淫、斯所以為王風釆、且婚姻之故、古人重之、以為禍福之本、非小已之私而故張大其辭也、以為萬物皆性情之治、而捆內據性情之深、所以獨與萬物為源流也、善乎此者、吾於關睢見之、關瞧者、樂文王之淂後妃也。與於烏以著其摰、而類之相儀、屳有盡情者矣、興於荇菜以著其潔、物類之無疵、蓋有自異者矣、吾於是知其樂也、能盡愛也、吾於是知其樂之善也、能不淫也合異姓之好、而曰我且無慾、誠無愛慾之接也、安由篤其交乎、極其恩之所用、而不犯義之所域、是則情言之而不見其缺、道律之而不睹其違耳、且變函隱之欲、而曰我且非私、誠非相私之甚也、安由衍其生乎、甚其私之所至、而要不失公之所可、是則儀於天地為能變者、儀於陰陽為不毗耳、故稱正誼以節歡娛、則將處乎二者之雜、不成其為歡者、亦不成其為正、以為二者之數、將俱不能全也、順本情而為作止、則□取夫一往之安、而無不及之情者、即無不淂之則、以為兩者之分固同有以滿也、今傳其詩。固贄御近侍之所作也。當時共處永巷之。故能盡其形容於其情之所至。而樂可知。而不淫亦即可知。今被於樂、則周公成德之所定也。當時深原治化之本。因傳其折以南呂之音。而樂可會。而不淫亦可會。且樂而不淫。豈易也哉。唯其如是。是以王也而說者謂文王之淂後妃也。正如王者之淂名世。是亦可名樂不可名淫。如是而於恩私固無與也。是則淂賢之頌。而非淂配之作矣。不可謂近情之論。   關睢隻詩人性情淂其正耳。以為後妃自作。則後妃性情淂其正以為宮人自作。則宮人性情淂其正。而文王修齊之化可知。苦苦將夫婦恩愛講道理何也。豈終身記少年作新郎時乎。可惜看小了文王矣。 【 艾千子】   不論詩。隻論夫婦。則關睢二字。何處著落。隻為他胸中看得夫婦之理甚俚褻。人道這俚褻即聖人亦不過與人同勉強說箇不淫隻是鶻究悵耳。   關睢樂   ○樂其可知也  節   章世純   盡其所為和者、樂之理也、夫始終之際、節度存乎其間、調而使盡當也、而樂之數不已盡乎、且樂之來尚矣、其本在於和心、和心在於節適、是故咸英六莖而降、六代不同樂、湖豍G雜興□稀19趶R朝廷之秦人鬼不同用、而旨要皆有所期、要其始終。可以知節矣。審其調理。可以知致也。其始作也、必宣之、宣之也、而猶留之、四氣之動而有其特、至德之光渾而存其樸、萬物出乎震、此其象與、已而縱之、縱之、盡其音也、翕如、不盡其音也、音盡則煩、器雜則亂、然則凌厲而節不安、大鳴而不小昭、間遼而會不應、中和之氣、於斯舛乎此則工師之所栽也、定其數以制其聲、尚宮之與尚羽擇宜而用、比其音而飾其節如亢之與如墜、赴節以來、然則剛柔清濁、和而相飲、大小之器、比而兩明、周旋不舍、退逐叢生也、所謂四時代興、或長或短以盡其氣、永月星辰、或疾或徐以盡其行者乎、從此往而樂關矣、樂終而德昭、君子聽之以思其道、聲□而化美、小人習之以平其心、感清明之氣、滅慆淫之思、皆在此也、   樂語套話混話多。作此題語。當斬釘截鐵耳。 【 艾千子】   寔無足歎賞處。能斬釘截鐵。先須識淂樂之理。隻纂經傳之□。知無濟也。   ○子謂韶盡  一節   章世純   樂有不同、亦各本其事也、夫韶與武、俱聖人之樂也、然求詳於其□美與善可盡同乎、君子以是知聖人之情也、其心無所翼於天下、則其意亦無所諱於後世、終未嘗以己心之所自知、忌夫人之知之、明白坦易之為、往與一世相示耳、夫韶舜所以昭已之治也。武者。武所以揭已之功也。作於終而名以始。各志其所由之端。盈於內而動於外。各寓其所成之事。則夫本末質文。皆以具矣。而韶直陳已之德也。其淂天下也受終文祖其興太平也恭已南面歌詠其事舞動其容事功已見於天下者皆可著而興天下樂之武亦直陳已之德也其淂天下也勝殷遏劉其興太平也陳常時夏歌詠其事舞動其容事功已見於天下者亦皆著而與天下樂之天下睹於其所含。莫不歡放而欲愜。謂自古聖人。皆通於聲氣之示。而微窺其所珒拌V﹔蛑苓t回而俛仰。謂古來聖賢。亦猶有不滿之事。而美與善之際。傷其有盡有不盡也。嗟夫、樂者。聖人之所自為。豈不可自藏。然不能以詭其心也。故湯之慚見於言、武之慚見幹樂、在聖人正自明之為快耳。   玩其詞意。乃韶武兩聖人。自見美善與未盡美善耳。與記者記夫子之言何與。作文不顧題情。何貴老手也。 【 艾千子】   不說壞武王是得處。不體認聖人微言闡發是疏處。出手高老卻自異人。   ○君子無終  一句   章世純   君子之於仁、以全成史也、夫仁以全舉理、則一日一行之修、固不足以任之、君子無違於終食間者以此。且天下有可以一為而成者。有不可以一為而成者事可以暫立也德則未有可以暫立者也惟不息為可。夫攻取之乘理微而欲亦微既辨之纖悉之間則坊之亦盡頃刻之會至密之與至微類也。而後足以相守。極深之用理積而□亦精既見為純粹之體。即無庸闊略之功。惟一之與惟□亦類也。而乃足以相副。是故為仁者始必有所爭之其大而後必有以及乎其細。辨之富貴貧賤之分。凡皆為大端而情大端遂足成德行子日用飲食之故。其類甚纖。而其來甚密。離合之數。方於以多也。君子亦謹持其隙而已。抑為仁者其始必有有所甚矯而其後之有所甚安持之富貴貧賤之交。凡皆自矯而徒矯持遂可為純德乎廉介節義之事雖性所許、而非情所順、循習之久。遂為自然也。君子亦常謹洪牧而而。目辭所欲之富貴。取所惡之貧賤。以此為行。初亦何可易也可欣可猒之事來於前而欲惡早與之迎乃舉所為仁者從後而為之制此亦常不及之勢也則違仁者其常而不違者獨恃夫先有以待之。夫無應而已端其主。無事而已習其心。未至乎事之情而不染。而復至而不染也欣之厭之之念逐乎物而全心盡以之往乃吾所為仁者持少分而與之爭此人常不勝之勢也則違仁者其必然而不違者獨恃夫多以全之夫累於阭苳獺m嚳e於念以取深舉小利害而不惑。而後利害不惑也。故終食之間。君子之所操也。終食間之違仁亦君子之所危也夫終食之間也。而可忽乎哉古今大□夫□之事何嘗須久而成於其造端皆以頃刻大頃刻遂成□夫彼無□之葉當□正無多年即人生百年之身亦非有寔在可據求其可據佳此目前有目前乃有終身彼百年之內析之皆須臾下苟無時則無日苟無日則無月無歲又安淂終身而稱之   終食無違。無時而不仁也西山謂此是平居暇日事矣非平日□存已熟。安能臨事無失。富貴貧賤於此決。造之顛沛亦於此持通章用力全在此句。文中窮極理奧。後段名言曠論尤透快無比 【 王美申】   終食無違。正是全體工夫。初入頭人。於取舍立淂腳佳。纔好講此節進步。是本章之次第也。若此一節工夫完密。則投之以千變萬化之取舍而無不自淂。斯其為不處不去者人精矣。是摠註圓義也仕此作能會斯旨。當時諸名士講作用看淂富貴貧賤至重不處不去極難。遂謂無違仁也隻是守淂此箇便是。粘煞首節。要混而為一不分取舍存養界分最為粗疏。此亦根首節來卻是次第盡然。又未嘗不見精粗一理。   ○君子無終  一句 【 其二】   章世純   君子之不去仁也、其功密矣、夫違仁不須時也、此時而違、即此時而違矣、故惟癒密而後可、且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故一善不足救眾不善。一不善必敗眾善。夫固不可以類。君子知其然也。故以多成之。何以能多非有增於其數也以久用之者多矣何以為久非其舉終身也以暫累之者久矣君子於此。有盡密之道。有慎微之功。以為境遇之來。外受者淺。內受者深。軒冕之與韋褐入人心為清高汙濁之分有懼於此即何時可純其矜持之意也而境遇之來。決之在暫。居之則常。尊榮之與寂寞。一去取即生平充類之恆事非便已即何可聽於倘然之心也而君子之心。可以從事舉矣。從事舉者。以為終食硫馞然言事而時已在其中事托時也。又可以從時舉矣。從時舉者。以為終食之間不違然言時而事已在其中時載事也。且君子之心。可以正言舉矣。正言之者。以為與仁合也然言合而不違在其中是無非也。又可以反言舉矣。反言舉者。以為無違也然言無違而合在其中無非乃是也而合仁不足以全乎合之說言無違而全矣以為求其間而不淂則合之甚合之盡也言終身於仁亦不足以全乎久之說言無終食之間之違而全矣以為求其暫斷而不淂則久之甚久之盡也   不過說君子無時不依於仁耳。然正而講。用力處精神便寬鬆用終食之間違仁反而托出。乃見工夫細密。君子全體用力處纔說淂盡。文隻取此意。卻能開陳出新。   此篇更勝前作而選家多舍此而錄彼何必 【 耀星】   君子無 【 其二】   ○夫子之文  全   章世純   聖人之蘊、未見窺也、夫浮以與天下接者、文章也、此亦聖人之道哉、然而竟淺矣、且人之相測、皆涯於其識之所止、以識求聖、識窮而以聖量為盡、則惑矣、此之所涯、非彼之所涯也、今之尊聖人者、或以為莫殫莫窮、或以為博學無名、尊之已至矣、究其所指於夫子者、概以文章也、文章其可聞者也、見乃謂象、形乃為器、道遂入有名之域、相雜文生、相賁章生、事遂在易盡之區、而華者處末、君子以為行已之外篇本統不存、至人薄為謏聞之膚節、夫夫子則尤有深焉者也、深者曷謂、懷於胸中、非胸中之所能見者、性也、對之目前、非目前之所能了者、天道也、二者上下以相奧、遠近而相通、而存之一□列類太極之表、散之造化、收為方寸之機、帝王淂之以從陰陽、匹夫淂之以固其躬、若此者夫子豈嘗輕言之哉、夫子固不輕言之也而夫浮文章以示之、精者益沒於其粗、文章既見、此理固癒無端也、不能知者益沒於其所知、既樂其外、亦不復深相求也、故凡譽夫子者、皆失半者也、且非薺璦X□t文章何有、此則失全者也、雖然、夫子不輕言者何故哉、造化深微之故聖人亦欲全其深、夫言不能顯、則言淺矣、言能顯、則理人淺矣、不常言者、不使言與理相傷、且人心屯樸之機、聖人赤欲全其樸、夫言不足以喻、則增惑矣、言足以喻、則混沌破矣、不常言者、亦不使教與人相攖也、   可淂而聞也。不可淂而聞也。何等婉委贊嘆。作文不各還其是。乃添出枝葉。貶倒文章。幻說性道。充其意欲為西來不立文學教耳。視子貢初詞。何啻天淵。 【 艾千子】   秀才投降老佛不難獻本師孔夫子為贄其可怪如此。   夫子之   ○君子懷德   章世純   君子之所懷、懷其所以為君子者也、夫所謂君子、則存乎德行矣、而非其懷德、何以立德子、且人品者。心慮之所積而成也。故論人之趨。必於所懷之際而始真。彼人所貴於君子亦據於成德後耳夫要功能於已至之日。而君子之精神不見矣亦據於其行為間耳夫概進修於顯白之處。而君子之精神猶不見矣。君子固以德異於人也。君子固以懷德異於人也。秉彝之好。原本於性、□不昧其性、而懷已獨切矣。寤寐食息之會。而皆見吾懷也。則皆見吾德也。雖有他者若舉無足以易此者蓋契以家初之心而非契以後起之心其相入有精焉者矣。可欲之真。自足於德。□迎於其真。而懷又自切矣。貧賤富貴之變。而皆見吾德也。則皆見吾懷也。雖有他物。若舉無足以代此者。蓋有彼自迎我之機。而非獨我往赴彼之意。其相入尤有精馬者宜。是欲隔境而懸企。見為慕悅深也。而當境之浹洽更信夫人所孽□而不止者豈必盡其所無有哉未淂者其所求也而已淂者亦非其所置也懷不關淂不淂也獨處而深思。見為係精篤也。而同類之相感更倍彼人所惓切而莫解者又豈必盡其身有哉在己者其所論也而在人者亦非其所隔也懷並不岐已與人也唯其懷之而行為於是起矣所謂日乾乾間慫g樅糝闆4四□櫓□病Nㄆ鋺閻□齣灤徐妒淺梢鈾□災□林煉□□K終者。此念為之也。而君子從走道矣   神情散朗。雖微有時詮。而大力之相具在。 【 艾千子】   後二比曲暢。餘亦尋常。德字不甚親切。故時見腐談。凡腐談皆理不真也。   題眼在德字二比能畫能出德字圓相 【 耀星】   君子懷   ○夫子之言  二句   章世純   聖人之道、有未易窺者焉、夫聖人之所藏無窮也、見其顯者、遺其隱者、是安足以盡夫子哉、且道之近人者、非其至者也、使道而以日用為盡境而更無可深求之寔、則其理不尊、而聖人之所為亦平平耳、故夫文章之為道也、亦文章焉已矣、有進於此者、生之所以然謂之慢慢道山靜固常冥於其體、而物之奧主謂之天、天事遼眇則亦遠乎其物此唯夫子能言之也而夫子豈常言之也哉理之微者、聖人亦欲舍其微、彼其物無形而亦無容著其形也、其物無極而亦無容探其極也、各還以本然之分、而微妙者與之以微妙。則顯明者亦淂為其顯明、而夫子所以處道者各當矣、言之至者。夫子不□□其言。彼欲小言之。將不能至乎其分也。彼欲深言之。懼重以驚天下之心也。隱其微妙之旨、而言之所至者、付於言之所可至者而夫子之所以立教者亦淂矣、於是天下之人。聞其所聞。不聞其所不聞□以為聖人之道。止於應跡、而中庸之行世反用以為譏。而夫子、個從此隱耳。於是及門之士。以其所聞。蓋其所不聞也。以為聖人之美。大於事為、而經緯之著、遂共矜以以為大。而夫子癒從此隱耳、非其□□莫□於斯由於見小遂無以盡斯道之域中人以下不可語上由□不語、又何能盡聖人之藏哉蓋然後知人之窺夫子之淺也、   難題如此了當。大力討便宜法也。世人安淂駭以為奇。妙存其文之樸直。 【 艾千子】   文章性道。本是一串事。但人之火候有淺深。故聖人之教有次纜今將文章看淂太粗。性道看淂太玄。則兩件都不是也。又說性道自無容言聖人有顯有隱。則兩件之聞不聞。都是聖人權術所致也。故橫□說來都錯。   做淺文者。可指摘此反少。以□所況此是俗話。無關道理者也。所說此無關道理。則說欠文。未便可說他不知道。做其文。則可指摘處癒多。以欠所說盡是道理也。所說盡是道理。而卻說錯了。則見其文。即見其尚未見道者矣。故歌做大家文者。必須窮盡天下之理者。方須做也。大力先生於□□妄所見也。而做文註註多與道□皆者。皆以參二氏之說而致之。嗚乎。檅德 【 □】 是以敗中人之意。為佛若則是以致英傑之志者。其為害周至此哉。 【 耀星】   ○崔子弒齊君   章世純   齊之亂、亦其君自為之也、夫有崔杼之臣、而有莊公之君、此宜有亂者也、故君子無惜於莊公也、禮、諸侯不下漁色、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而後可以相固、易此則亂生、齊崔杼豔於棠姜、不辟宗而取之、固已不正其配矣、莊公通焉、驟如崔氏、夫君不漁臣之色、所以立已之廉隅也、過而下淫、尊上之分替矣、亦不專臣之私、所以養人之嗜欲也、奪其所歡、不宵之心生矣、已己則有室、而與其君共之、身為國卿、而不庇其偶、其何以堪乎、已專其室、而又以其冠賜人、以為國卿、不養其恥、其又可忍乎、崔子因是以其間伐晉、此致兵之道、意若曰、群臣有急、即以銳也、君子何有、是可以誺淫者矣、又因是以結於賈舉、使為己間、意若曰、崔慶之眾、不可當也、而或為之內、是可以就事矣、此所以有登臺之變也、此所以有射股之慘也、或者謂莊公之立、寔由崔杼、威權素具、非一日矣、臣權且必夷其主、是非能以其君寧者也、君子曰否、使公不宣淫、猜猶不生、未即淂縱其毒耳、或者謂莊公在位、數有兵爭、伐晉討邾、無寧歲矣、兵不輯職取其族、非能以其身安者也、君子曰否、使公不宣淫、臣猶忌君、未敢即悔而動耳淫而不父者、恆有子禍、蔡景公是也、景公娶子婦而美、而奪而有之、是以有子□之弒、淫而不君者、恆有臣禍、陳靈公是也、靈公與孔寧儀杼父淫於夏氏、是以有徵舒之弒、夫莊公亦猶是也、居子是以無惜於莊公也吁、深山大澤、有龍有蛇、物之美者、未嘗無禍、莊公既以棠□之故、見弒於臣、而崔杼亦隨以絕宗、君子以是知色之亡人國家也、   棠姜一案。雖載左傳。然作時文。自當薦雅。且此等題。記事之體也題雖小而文不可苟。滿紙鄙褻。委巷之談豈所望於大方乎。 【 艾千子】   本意為陳文子出奔張本敘來耳。徒論崔杼齊莊之淫逆。即不□褻。亦何當於題。   如此說來則齊君反當弒矣齊君當弒則文子之違何心與張之疑文□□違為□夫子之汗文子之違為請俱況不玄矣 【 耀星】   崔子弒   ○其愚不可及也   章世純   衛大夫之所難、人所不為者也、夫天下務為知、惡為愚、而君子之論、獨有難於愚者、則其所為愚者異也、且論人者、不淂其□勢之所極、與其末路之所就則其至心不可淂而知、而能不可淂而見□武子之愚於無道者是已、夫而不可以為安、亡而不可以為存、天下亦何貴才臣也、然危而急求其安、亡而急求美者、天下所以多收□也、夫事有反覆之機者、其勢不可以急爭、需有時而為□、事無□□之權者、其中不可以才蒙、蒙於此而有用、武子之愚也、其需之時也、吾不起而逆事之勢、則事勢之必至者、將久而自定、還與吾之□策者合、夫起而為之、亦出如是、伏而不為、亦仍淂如是、而不為者已□此坐待矣、武子之愚也、其蒙之意也、吾不巧而造事之隙。則太□之相圖者。不因而生端。止於今之所為而止。夫超而為之、事或有□、伏而不為、終淂其常、則不為者天饒此淂全矣、蓋其所科於衛者。知非由昏虐造戾。祇以失禮子亡公子之故。而不協之慮。終□協。必淂邀社稷之靈。而綏之底定。其所料於晉者。知必以伯舉自飭。不□一舉而亡同姓之君。而無名之機。終已可復。必藉大國之義。而□於□寧。唯其成見已定於胸中。是以才有所不恃。而計有所不用也。然則其愚也、正智之極而為之、而又安可及也哉、不觀當日之勢、不知武子所以用愚之故、不觀復辟之功、不知武子所以用愚之故而說者徒以忠知武子、不亦淺乎、   智愚二字。夫子從旁定其名耳。非武子必欲如是為愚也。豈不理沒了武子一段忠壯之氣。莫若改之曰。其巧不可及也。 【 艾千子】   不中題解猶小事。使人遂看淂武子。是吳閶人所雲詐呆子。將謂權術作用之妙。又在忠貞之上。則大亂道矣。   患字說錯不可及三字竟沒卻尤不可解 【 耀星】   其愚不   ○居敬而行簡   章世純   治貴立主、簡其施之者也、夫簡者、事之始也、而非心之制也、然則□簡者、安淂不先言其主也哉、蓋聞古之明主賢君。其一民眾也。□臨下以簡。而其節馭性情也。又曰敬事無曠。以此而觀。言豈一端而已也。道有美而不可以專恃。淂所濟而用之。然後適於度。道存美而不可以妄施。淂其所而措之。然後適於度。簡為美德。然而居道之□偏。居道之一偏。則有所待而全也。夫敬者、亦簡之濟矣。敬之為道也。明主持以勝怠也。敬之為道也。明主持以勝欲也。欲勝、飽□之本。怠勝、絕匆之疵。資其事而後防其事。此乃敬為之也。此則簡之濟也。簡為美德。亦居事之一偏。居事之一偏。則有所施而或在也。夫民者亦簡之所。彼民之於治也。苦於苛而作力不。治之於民也。害在煩而謀癒不審。去苛可靖民之業。除煩而清已之神。下安治而上復能治。此乃簡之為也。此簡之所也。簡與敬合。淂其所合。是不為專用。居與行分淂其所分。是不為妄加。所以然者。求已欲其嚴。求人欲其寬。乃為道德之意也。已必不淂與便。人必不淂求詳。亦其事勢之趣也。   居字行字。甚有主輔之分。今如此作。非居敬而行簡也。乃以敬濟簡耳。不獨居字行字。鶻突說過。其不免以簡為主敬為輔矣。可乎 【 艾千子】   呂字既不講。行字又佔了以臨其民。二字無有。則敬簡都無著落而簡字又解做寬恕方便。皆夢境耳。   居敬而   ○志於道  全   章世純   君子有全學、要非從騖也、夫求道於德、而要之於仁、此其所守者寡矣、故可以及博也、且君子之學、將以進道也、道有全要之數、功有聚散之用、企於其全。亦立於其要。聚而致精。亦散而盡物。如是而已。今夫道者何也、萬事之成理也。其乘之而動可以達其所欲至、循之而行、可以必於其成功者、則皆可與之以道之名、指而言之。大者父子君臣夫婦朋友之節。而散焉者天下國家之故是也。荅此者、君子皆志之。志之而不能遽有之者何故。無在我者以收之焉耳。在我者未立主以貫之焉耳。天下之達德。所以行天下之達道。而不至德。至道不凝。唯其存諸中者之足恃。然後觸之可以生道。變化可以善道。彼道者吾□淂而志之。而所據以入者。固必存乎此也。蓋與道以名、與德以寔焉。若夫所謂立主以貫者、此其事在求端於仁。仁者。並列德中。而獨稱德先者也。仁在、則義禮智信廉勇之物、皆隨之而起、不慮其不俱淂也、亦倚之而全、不懼其為偏行也、然則可以裁天下而不割、可以辨天下而不皦、可以藩飾天下、不傷於偽、可以潔已於天下、不至於苦、有近厚近情之美、無專已病物之疵、故依仁至名、德與道一以貫之、柳又聞之、古之君子、食其虛、亦不置其寔、取其甚精、亦不捨其至粗、藝雖小道、必有可觀、苟日時之餘暇、君子又以此用之所以寔精神之虛、使外有事而內有守也、而於以效一用、致效一功、亦皆與有力矣、然惟功力所正用、時以當遊衍焉、則其心固寬裕而不迫、而既有以寓其神志、則又未嘗不由之以淂道、   單行直入。言其所確然者。由其明也。言其未確者。亦由其明也。然必以確者為勝。 【 艾千子】   言其未確。何以為明。篇中惟德與道關際。略近似耳。吾未見其有確然之言也。明其所明。非吾之所謂明。正坐大不明耳。   志於道   ○據於德依於仁   章世純   深求之於身心之間、所以入道也、夫道有德而德有仁、癒約之操也、學者於此益精求之而可矣、且君子而有志於道。未可就道而泛求之也。泛而逐之天下、則終身不可以淂道。何也、無所據以入焉耳。無所依以主焉耳。蓋道者。散而之物也。於天下為虛名。我無所挾則無以與之相收。夫德道之克也。德者散而在己者也。於取數亦多條。中無所統。亦無以使之致一。夫仁德之先也。有德以存身。然後有以領散殊之道。而行乎天下國家之間。有仁以統德。然後有以領散殊之德。而淂其交成互用之妙故德者。君子之所據也眾動紛紜而吾所憑者有地恃其德行之內立也夫君子之自修也事未作而吾歸守其性。物相奪而吾自尊其權。由是以御天下之。以同天下之勝。皆是物也。夫德在而五倫九經具由之。夫固據於要奧者耳。□者。君子之所依也。德行亦紛紜。而吾所主者止一端要於仁心為質也。夫君子之為行也、眾理具而以慈惻隱愛為其始。百節修而以歸物皆淂為其歸。若亨利貞之統於元。長收藏之總於生。皆是物也。夫仁在而恭儉潔敬忠孝節義之數具由之。夫固依於其自生者耳。據於德。則其守不失。然則雖處變而不□。理足以自負也。雖權行而不悖。心足以自信也。得據者物有其根矣。依於仁。則其行近戛然則難義以裁割、不傷於劇也。雖禮以藩飾、不傷於偽也。淂依者事會其本矣。夫如是而後可以淂道。   德字確。仁字不確。分別存之。 【 艾千子】   德字亦不堪確。彼善於此雲爾。   據於德   ○夫子為衛  全   章世純   以親易國、罪可知矣、夫父子之分。非可引他義以相抵者也。故君子無疑於輒之獄也。且直鈞、則尊者為淂理、惡鈞、則卑者為有罪、蒯瞶之與輒、鈞罪也、蒯瞶之為有罪何也、人莫不愛其親也、而志乎殺、莫不念其父也、而忘其喪、莫不欲其子之富貴也。而志乎奪、以為無人道也、雖然豈輒所淂拒哉。蒯瞶為有罪則輒為罪人之子而義不是輒為當立則蒯瞶為有錄於衛而義不絕然則非援蒯瞶以累輒即援輒以釋蒯瞶矣故輒立則亡人之罪亡也亡人之罪亡。則父子之說始專申而獨論。然則戚之圍。曼姑之師以國故行強於父也不亦明章弒械而大姦天倫也哉冉有知之、故設可疑之辭、子貢知之、故稱夷齊之論、然猶有求於夫子之旨而後斷者、不以身質言語之義也、   夷齊一問。極微極婉。將父子兄弟比儗且非。況全抹去題面乎。如此作文。亦容易矣。 【 艾千子】   論語載此章微旨。正在下一節問畣義理精妙。其所關已不止衛國一事。父子一倫也。而所以定衛案者已自明盡。竟拋荒聖賢至論。自作一則衛輒勘詞。豈止容易。直無題目矣。   ○加我數年  節 【 其一】   章世純   易所以成德、聖人所盡心也、夫人身之動、淂失隨之、寡過蓋其難也、非深於易、惡能自全乎、且六經莫苦於易、六經莫深於易、夫易何為也哉、列六位而見王度者、伏羲之所以畫象、觀會通而行與禮者、周矣之所以繫辭、是故其道甚美、聖人以之通神明□德、其辭屢遷、聖人以之類動賾之情、非天下之至精不能□於□矣、然假以歲時之久、竟其探索之功、則亦庶有窺乎、夫陰陽者、人之所師也、人靈多□、不能自覽於悔吝之途、達於造化矣、不可以效法乎、與天同極、與地同極、事皆反而從其本也、陰陽者、亦人之所乘也、位以時滅、莫能□執於往來之通、達於造化矣、不可以推移乎、比復好先、乾壯惠首亦各順而聽於時也、若然者、明乎惠迪吉、從逆兇之理、不至以私知□自守之正、因以冒人道之傷、知夫小貞吉、大貞兇之機、亦不至以□正爭陰陽之衡、因以犯鬼神之忌、夫犯時之忌、罪不在大、明事之赴、術不在多、雖險而可以處焉有處險之功也雖兇而不失寔焉□為兇之道也故易也者、君子所盡心也、   易理若寫盡。便當滿紙。何難之有況所寫者皆易中套話乎何不以清新出之。 【 艾千子】   隻贊頌易經一番不知於易之可以寡過。聖人學易之可以無大過。意復如何。   ○加我數年  節 【 其二】   章世純   易道之妙、聖人之所難言也、夫其道大者其功探、易不可不學也、而急之則無翼矣、且不淂天道、自謂能盡人事者、皆過也、君子求本以用未、依數以究理、以天馭人而道周矣、夫人生於陰陽、死於陰陽陰陽於人、恩若父母、陰陽於人、怨若仇□、故善者順而制之、不善者□而犯之、說陰陽者莫辨乎易、蓋於易而睹其深也、君子之用易奈何。易生物、亦運物、生之自來謂之命、君子受之以其性、既生而運我以往謂之時、君子受之以其事、故終身守命命所具奉之、所不具辟之、物而過乎其命、必無剛柔之正、日用守時、時未至圓以待之。既至方以據之、事而過乎其時、必戾終始之守、執命而用時、保性而成事、然則天地與我不相多也易道博大、吾知之吾與天地同往、鬼神與我不相非也、易道幽冥、吾知之、吾與鬼神為謀、天地鬼神猶且合之、而人何悖乎、雖然、非旦夕事也、雖然、非少年業也、功不積、不達其深、時未至、未堅其識、學久而通、智老而多、人事既足、乃求天道、然則可以吉、可以兇、雖兇亦可以居之兇。可以福、可以禍、雖禍亦可以居之禍。進而可以退、存而可以亡、亢而可不失龍德、是為無大過已矣、   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甚言易之不可不學。易之難學也。作文者許多曲折。方盡此題。若隻泛講易理。與題何幹。 【 艾千子】   將易隻在吉兇禍福上看。隻此一點意旨。便與易理。與聖人學易之理。千裡萬裡。   加我數 【 其二】   ○加我數年  全 【 其三】   章世純   聖人之志在乎易、通於其微也、夫明於天之道而於人有餘察矣、此可易言也哉。蓋六經為處之教、而易為攬要之書、易道陰陽、陰陽者、人事之本也、世無窮、人事無窮、雖堯舜禹湯至於今、相續而為之、未之盡也、易獨何以相盡也哉、其所處者、物之始也、立於摠以盡□而天下之物、皆淂以其原繫屬其中、其所著者、物之象也、立於通以舉類、而天下之物、皆淂以似取象於其際、而道貴其中用處其□以中□陰陽而陰陽已不能齊也一畫之卦中□而過與不及居其二六畫之卦中二而過與不及居其四如是而天下之為中者六已難矣以正律陰陽而陰陽時相詭也當位者有矣而已有重剛重泰之患不當位固矣而人有所馬所乘之差如是而天下之為正者亦人難俟故人世之分。善之數少。惡之數多。少者道狹。不戒則遂出。多者途寬。不戒則遂入而在我者乾坤健又各自其性不可強於已也外者否泰剝復又各自其世不可強於時也以是參錯則雖萬舉萬歲豈足怪哉雖然盡知其偏者盡知其中盡知其悖者盡知其正盡知過之所在者盡知無過之所在矣在易淂失之說。皆繫以吉兇。稱吉以著是。稱兇以著非。是非之說。人所常疑。吉兇之稱。人所甚辨。人即輕於是非之際。而莫不懼於吉兇之間以吉兇深明乎淂失是非故其道可以喻於愚民而本之陰陽以為端者在神聖又可深求所不盡也故寡過君子所難言也。學易亦君子所難言也。年未至則力未優。無以與於上達之學。功不多不及其深。無以達於變化之全。此知命必俟於五十。而學昒又冇取於數年也與。   一部易象。都從過處生來。覯象玩佔。而知過所以然之理。即可以無夫過之道也。亦惟聖人能深明其故耳。此作甚有體會。   加我數   ○子所雅言  節   章世純   聖人之所言者、篤於常道而已、夫常道不明、亦語焉而弗詳者之過也、此夫子之雅言、所以獨有在與、且聖人之教、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所以狃天下於中正而漸之大道也、既以為教術矣。故常稱其事而喻其志。蓋懼天下之莫覺也。故言之。言之。天下著於其說矣懼天下之遺忘也。故雅言之。雅言之。天下將深於其義矣。而且□言也。其一曰詩、詩也者。所以使人諷詠之文也。諷詠之為學也。所入者輕。然而能深。久之有淂於勸懲之際焉。夫國風情而麗於則。雅頌性而通乎命。其列物也備矣。學者之所急也。其一曰書、書也者。所以使人稽古之文也。稽古之為學也。所求者泛。然而可大。久之有淂於帝王之全焉。夫典謨具天人之統。訓誥誓命明平成之烈。其立教也尊矣。亦學者之所急也。其一曰執禮、禮也者。所以使人持循之事也。持循之為學也拘。然而能固。久之自深於道德之意焉。夫儀禮制而人義有紀。曲禮制而人道有理。其表物也正矣。又學者之所急也。蓋聖人之教。常多其事以興之。途多而可以遊其志矣。三者所以離為分處之教。聖人之教也。隱其旨以會之。旨會而可以合其益矣。三者所以同為致意之文。而諸子之學、百家之辭、未有如是其粹者也、彼訓判天地之美、而此可以存統也、則彼宜所詘而此宜所尊也、即易之精微、春秋之謹嚴、亦未如其切者也、彼皆為言上之事、而此可以通下也、則彼猶宜微之而此宜表之也、此夫子之雅言所以獨有在也。   不見細心處。末後枝蔓。 【 艾千子】   此言聖人尋常言語之間。引據辨說。大約不出此耳。不是日提此三經為課程也。原本題為二句。今看後著四比乃一節法。不然則贅佔矣。改正之。   子所雅   ○我非生而  節   章世純   聖人以敏求自信、道其寔也、夫唯聖人為能學耳、其生而知好古、□而知敏求、成於性而不自己者。是其為生而知也乎。且夫知者何也、神明之用、與物相叩、而知出焉、其間號為生知者。我知之矣。非獨□為知也。偶物而知物之故。偶人而知人之情所偶即其所學學者眇耳而亦必以所已嘗類其所方至然則一身之中亦又有為之古者也。夫學者雖眇。其有學固矣。古者雖近。其有古固也均學何如廣為學均古何如遠為古乎夫生知之寔。我固未能。生知之名。正可不淂。所可自信者則有之。蓋嘗思焉。身載心而心每太於身生有知而知每長於生此一耳日可有千萬世之視聽也。是吾之所大快也□□今而古不能有今今避古而今可以藏古此一天下可受萬天下之委輸也。是尤吾之所深忍也。而用是汲汲矣一身之知常恐非一□之所能盡耳目無多用之固不窮也急疾以赴猶曰不及可木?變懈乎此吾假年之想所以深耳千世之積亦恐非一世之所能盡載籍已多味之又無窮也速以從事猶慮遲之可用需乎此吾寢食之常所以忘耳於敏求可卜非生知矣知本性已足。人力復何事也既敏求亦無賴生知矣人力可恃。天付復何功也。若夫不自恃而恃天。與不自恃而恃人者等耳。吾不取也。      有尾   深言而淺出之人人俱見真能以文言道世事者也。 【 艾千子】 即生知中講子古敏求。見好古敏求正是生知。尖新之至。   我非生   ○神   章世純   事有涉於幽者、聖人微之、夫鬼神之事、聖人所立以佐教者、奈何輕泄其故、以重累立教之意哉、其不語也、示民疑也、且聖人不絕神於人、亦不參神於人、絕神於人、則人道淺薄、無所自懼其心、參神於人、則人心不靜、不復自必其事、聖人於此、謹重鬼神於祭祀之事。而獨微其故於鬼神之說。晝夜之道。不可誣也。而若不知其故者。有神乎。無神乎。五官薄之而不知。無可自據也。吉兇之司。信有微也。而若不能定其論者。神有知乎。神無知乎。心徵之而無說。莫可指陳也。□□神同物。聖人有時言天天有也因有以還有而可借以尊大其事□與人同理。聖人終無時言神神無也舉無以還無而因以疑□其□有聖人不語、而神得以有其幽、幽則尊、自聖人不。而人淂以有□明明則不惑。故聖人之不語也。教也。   經書中神字原多。不必強同。子所不語。不過神降於莘。伯有為□之類耳。何必曰聖人微之。與疑玄其旨。幽則尊之。張皇大過求□淂淺也。 【 艾千子】   要之大力原不懂神字道理。隻一肚皮師巫邪說耳。   ○子釣而不  二句   章世純   聖人而為不仁、仁亦在其中矣、夫釣弋非仁術不綱不弋宿、則猶是仁者之意哉、且萬物莫不相殺其由來者遠矣、起於天地天地之大且以殺道行秋冬殺固天地所倡矣聖人不欲求高於天地與分過焉耳、然以殺為道君子終疑焉、故出於殺與不殺之間、以示其疑鈞若可也、綱又若不可也、弋若可也、射宿又若不可也、人少而物多、殺多、以治太過也、又多殺焉、又一太過也、於是乎節之、人強而物弱、貪者、是亦物之智者也、聖人許其智、故不以綱窮之、鳥之宿者、是亦物之安者也、聖人許其安、而不以財窮之、若此者一以分過於天地、一以善治於萬物物之所以不恨天地而歸首惡與、   此題著一句計較商量不淂。著一句議論不淂。即不能隨題□記者體。亦不宜太搜索無千話也。 【 艾千子】   仁者天地之心。若無聖人之道主張其間。天地之仁亦行不去。故曰與天地參。揆文教。奮武術。弧矢之利。皆仁也。放蛇蟲。飼虎豹。不仁之甚者。釣弋固仁術也。綱與射宿。則太過而為不仁。故聖人無是爾。   ○仁遠乎哉  節   章世純   仁道不遠、試之欲而見矣、失欲之即至、何其速也、亦可以知仁即其人。有合一而不分者矣。世類無志於仁也。人有莫為之病。而道受難為之名。仁之代人任咎也久矣。彼盡懸意為遠耳。果其遠也。則強附而莫合矣。淂不應求。其間岐也。而仁然乎哉。果其未免於遠也。則雖合而有待矣。求淂相跂。中猶有際也。而仁又然乎哉。我以為仁與不仁之人相爭在彼此之界而仁與不仁之念止爭於方寸之間而其爭於方寸者又□論惺昧不論有無也共是繼善之質。誰且獨無是心□昧之則即此方寸而非矣惺之則即此方寸而是矣惺昧固不易心也仁與不仁之品爭於終身之功而仁與不仁之心爭於須臾之念且其爭於一念者又□論向背不論存亡也雖在摧剝之候此仁何常暫亡□背之即此時而晦矣向之即此時而顯矣顯晦固不須頃也其欲仁也徒取於一時之意。而終食之不違。造次之不舍。皆為有待之功此誠不淂與純仁之士較疏密之養其仁至也則還以生平之真。而性成者之所安行。深造者之所自淂。亦即其頓合之體。純仁之士亦不淂與較淺深之數如是而且可謂仁遠乎哉。吾謂仁即果遠耶亦非不為者之所淂言□也彼寔未嘗有一曰之功遠亦何從見也今我即謂不遠乎亦非不為者之所淂言不遠也彼寔未嘗有一日之功即不遠亦何從見也   平常耳。然間有醒語。作奇文。便勝人。作平等文。便不如做時文人。細潤新楚。此自吾社中兄弟病處。 【 艾千子】   極平常中有醒語。先輩之妙盡之矣。江西社中。正多了求勝出奇一轉耳。要亦平常中無真滋味故然。如此篇又何嘗不細潤清楚也。   仁遠乎   ○君娶於吳  二句   章世純   為婚而瀆姓、禮之大本喪矣、夫禮有本有文、登降度數大也、而人倫本也、猶是姬之胤也、而以議婚姻、將無亂紀已甚乎、且先王於合之甚者。皆求有以別之。別之而為合。故其合也。合而固。安而能久。異而後事同暌而後志通。此其義乎。然而為義不止於此。天地陰陽之氣。皆以異類相求。以異氣相益。而至以一本之親。通其情暱則有善盡之憂。人道禮義之治。常使疏不至離。親不至瀆。而至以私褻之意。□於骨肉。則有道苦之害。而在太古之時者。其取義情。蓋其智足以□微。故所詳者專於陰陽之際。以同德為同氣。同氣者同姓。異德為異氣、異氣者異姓同姓雖遠。不為婚姻異姓雖近不避婚姻故同為黃帝之子。而著姓之殊。所以然者。紀異德以別所生之氣也。古道然□。在中古而後者。其據義顯。蓋其智不足以及微故所詳者專於禮義之際。為正姓以統遠。遠者行飲食。為庶姓以統近。近者議服數。男子則稱氏以別貴賤。女子則稱姓以別婚姻。故有買妾不知姓。則小之之文。所以然者。本所從以厚男女之別也。周道然也。若夫周公。文王之自出也。太伯太王之自出也。二國之子孫。各以其祖而君有一方之土。二國之祖。即嘗以昭穆相從於再世之間。此可以為兄弟之國矣。未可以為甥舅之國也。而女?匽然講好合之道於姑姊妹之間。氣一不相濟也。男女同姓。其生不殖。非天地之道也辨失則敗王也。宗不余避。余不避宗。非先生之教也、是以不命於天子固非天子之命之所可加耳不告宗廟已固無辭以稱耳國人因是謂之吳孟子繫子於吳。是奪吳宗也。以魯之故而使吳不有其姓。非吳之所受也。夫繫子於吳。是又奪宋宗也。以魯之故而使宋不淂正其姓。非宋之所受也。於其存而稱之曰孟子也。諱君惡也。於其後而書之亦曰孟子也。諱國惡也。曲為君諱。曲為國諱。於臣子之義淂矣。而為其所諱者不亦可知乎。故以淫而亂男女之辨者、齊桓是也、桓惟多內姦、而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淫瀆甚矣、故有蟲出之禍、以弱而亂男女之辨者ꄱ7壓□且病17鹽├{於強臣、而結好於吳以自輔、不振甚矣、是以有失國之禍、蓋男女之別、國之大者、未有亂之於本、而害氣不從者也、   有學問人。不必搬衍。莫若政作一首婚姻論。豈不更佳。國語一段。司空季子逢君之惡。附會其說。以娶懷贏耳。大力柰何信之。據以入文。雖百世不通。自周人始。然黃帝為姬。炎帝為姜。是同胞兄弟。可通婚姻也。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是同父異母兄弟。可通婚姻也。無稽之談。聖門所不道。大力隻好搬衍學問。輕信如此。讀書人可有如此大力耶。 【 艾千子】   古書中說數。害道者甚多。不可憑以立論。使瀆倫內亂。而曰亦猶行古之道也。非其說之罪乎。艾評甚有□於世道。題是敘述。未竟其說。不淂便下斷論。   君娶於 【 三】   ○禱爾於上下神祗   章世純   禱祠之說、蓋古有其文矣、夫人力所無可奈何、則以聽乎神、此禱之所以設也、古之道也、且鬼神以幽而治於明、天下之事、凡出於所不其而至、則概乎神之所為也、於是乎人始有求於神矣、而其為理之所有者、蓋道有可以來則有可以往鬼神之能通於人、與人之能通於神、其理一也、事有可以之兇、則有可以之吉、鬼神之禍人、與鬼神之能福人、其理亦一也、而禱爾子上下神祗之文、於是而著於古人、古之人所以自行其身者。一信之於事之所可據。盡己而已。他何求焉。內無旁福。外無旁禍雖有鬼神之事。常不以亂其居受順之所。古之人所以為其君親者。畢竭其事之所可致。苟有可為豈餘力□。忠臣之義。孝子之心。求之幽冥之間。亦以效其無所不盡之意。是說謂鬼神之不可以不正幹也、則求其生平之美而陳之、神道福善、吾以有善責福於上下天地、順鬼神之所以為權者、祈之而已矣、其言忠信於鬼神、則神將享焉而降之嘉祉、謂生平之行不必盡當也、則又求其過失而謝之神道禍掻e10嵋猿□^求貸於上下天地、亦順鬼神之所以為權者、禳之而已矣、其言實效其至心則神亦鑒焉而收還威怒、夫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讓道存也、有請求之事、以為去□道也、故君子難之、不輕以加於人、亦不輕以君於神、然神之所以為神者、因效功於人也、禱而不能應、即無以為神也、故君子從事焉、有功則報之、有故則祈之、是以盤庚之作下也、稱乃祖乃父、斷棄爾命、以惕其意、夫豈謂世果無神道、以不然之言、厚誣天下乎、蓋亦信其有誠然者矣、周公之請代也、謂三王之神、有丕子之責於天、夫豈無實事、以矯誣之事、自為其功乎、蓋亦信其為必可請矣、由是觀之、禱之有與無可知矣、   篇不見子路一意何也。須將他痴處描畫。不宜專講道理。 【 艾千子】   專講道理。此非子路痴。而大力之痴也。講來有何道理。不過村巫市卜。謝菩薩掇羹飯之陋說耳。子路所見。亦不至是。   禱爾於   ○恭而無禮則勞   章世純   恭亦有節、止之於禮而可矣、夫君子好恭以成其名、然而亦有當也、而至於過禮、則或者有以議其後矣、且君子之與人居也、狎甚則相簡也、莊甚則不親、君子狎足以交歡、恭足以成禮而已矣、故禮之不可以已也、由之可以生恭、則接物之義也、節之所以養安、則定身之仁也、故一之於禮。則無有不恭者矣。一之於恭。則有過禮者矣。夫君子審於禮、所以調性情之甘、豈不或畏而敬、或愛而敬、以為足以違至心焉、斯舍之矣、既過而不止、而有作而致其情之意、則性情之所不能便也、君子由於禮、用以固筋骸之束、豈不大讓如慢、小讓如偽、以為足以成文理焉、斯舍之矣、既過而不止、有瘁焉而不可終日之意、則□骸之所不能任也、蓋人事往來之節君亦有所應淂之臣父亦有所應淂之子我好為下將使人可安於上也而踰分之施違心以相加。其可久乎。病於夏畦。君子芊戮_I足恭耳。天下施受有分君終不可插而從臣之儀父終不可損而行子之節志乎尊人亦必淂其自卑之當也而退巽之過。毀則以相成其可行乎。減而不進。君子所由慮消沮耳。是以上交不□。下交不瀆。接人之道。唯應至分而止。而或失則多。或失則寡。高下之間。皆非道德之平。夫天下亦唯守禮之士重於時耳。   句切字確。與題孚洽。且有醇儒矜重之像。 【 艾千子】   此言四者皆德行之美。而無禮以節之。則有是弊耳。非言由□□生恭慎勇直也。且恭字義猶近之。下三句又如何例說淂去   恭而無   ○君子人與  二句   章世純   大賢所深與者、能為國重者也、夫勝人所不能勝、則其所自淂者必深矣、非其人固莫與也、且夫人之能與事相際。而人之品與能相循。事無所立。能無所見。而曰我固君子。人不吾信也。夫共是人耳。或小效而不足。或大受而有餘。或履常而不足。或蹈變而有餘。此天之所與、器有以限之、弗可更於後耳、此已之所淂、養有以分之、弗可取於卒耳、有如託君寄命而能自效、臨大節而能自堅者、此何如人哉、是必其道足以自信。故勢之所處、不自嫌允也、權之所任、不自嫌專也、以能斷行其志於顛踣傾側之中、非然者、吾之守未、可以質吾之心、將未至乎事之情、而氣己靡矣、生平經濟、必無一可用也、又必其心足以信天下。而事所欲立。眾亦與之。理所可見。勢亦便之。以能奮□有成於險阻艱難之內。非然者、吾之心未足以喻人之意、將欲犯天下之患而不淂藉矣、古人行事、恐未可倣也、蓋嘗有所徵之矣。彼當年放桐改亮之舉。其事出於疏者也疏則勢輕然而竟行其志者何也夫為其人之為伊尹也非伊尹固有所不能。非伊尹亦有所不敢也。又嘗有所徵之矣。當人負扆□攝之為。其事出於親者也親則勢嫌然而竟成其功者何也夫唯其人之為周公非周公有所不能為。非笵ㄐ敵X興□桓覟橐病J巧w事行出危疑之中故其任不屬木屬德且功業更出豪傑之上故其品不屬小成屬大受彼幹臣之數力於一方視此不敢望也即志士之蹈軌於尋常較此亦非其侶也而且淂不謂之君子也哉。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抹去人與人也。專講君子。雖稚子能之矣。不意老手犯之。 【 艾千子】   不體貼語氣是大病。語氣不是虛文。其一疑一決中。有無數道理好發明也。中比正講君子。本領亦欠精切。   後半唱嘆歟字也字處極有動味   君子人   ○師摯之始  節   章世純   魯樂之盛、正之者有人也、夫周禮在魯、周樂亦在魯也、而僅曰師□之始爾也、後無乃不繼乎、且聲音之道。存乎其人。是故動其本而治其飾者。明聖之作也。淂其音而淂其數者。官師之守也。作者之隆。不可幾而睹矣。述者之盛。其猶有復者乎。予思夫師摯之始也、是時也。樂淂其倫。官能其職。藝成而進乎技。淂元聲之要渺焉。不懈而及於古。有先王之遺風焉。若乃關睢之亂。蓋其盛也。蓋制樂者作之於終而本之於始。原興王之瑞。而永而歌之且闋之時。所以著王道之其深使逆者思初。安者惟始也。善為者希淡於始而致隆其終。挹眾聲之美。聚而致之飾歸之會。所以引人心於癒上。以著不竭。以明不匱也是以察其聲者睹其體贍而用博四時迭起萬物循生幽微必達而若不可以為端聽其樂者為之歡放而欲愜目窮所見力屈所逐覽觀無極而常不足相盡洋洋乎充滿周遍也。蓋亦一時之盛哉。道有時隆。亦有時替。人心之好尚既異。風氣之推移且殊。存於上者。志淫好僻。則好濫邪散之樂作。存於下者。政散民流。則哀思怨厲之音生。師摰之所為者。亦復不可知矣。   說樂音處皆是說關睢處便非。當分別觀之。 【 艾千子】   洋洋句。極善為難狀之言。見其力量。此歎美中有愴然追惜之情。須在言內包裹。钙未能淂也。   ○巍巍乎其  二句   章世純   稽堯之所就、而大可知矣、夫考其時、列其事、則人可淂而論矣、如竟之成功文章、是豈不千古之盛哉、且後聖遞作、則必有勝乎古之人者矣、而作而癒勝、而或不能相加者、有所因而為之則績分於前人、而道以減於後代也、君子所以重能創也、當堯之時、凡所為者、大抵皆堯所作始耳、先乎天地之氣、則天地無以資其事、而異乎往聖之執、則往聖無以基其猷、而堯固卓然也、事相加而為功、功也者、列事之報、而殽道之用者也、事事而經之、積子事則功多、於是乎堯之成功遍天下矣、物相雜而為文、文章者、錯法之跡、而賁事之光者也、物物而飾之、積於飾則美備、於是子堯之文章遍天下矣、夫物之倫子無者名相之所不淂加也而言論之所止已窮於無而物之極於有者名相之所不能盡也而擬議之所隔則亦窮於有而有如□之成功。堯之文章。悉數之不能終其物。散為之名不淂也是天下之至□也包舉之不能著其凡共為之名又不淂也是天下之至隆也是豈不巍巍乎、煥乎、而豈可淂而名之哉。蓋亦以其時考之也後之人踵其事而加修、則功有過焉者矣、龔其跡而加飾、則文章亦有過焉者矣、而不幸而為後之人、則亦不淂不以因仍受屈、則豈非創者之獨難哉、   窮於無。窮於有。方見無能名。至於堯亦有因。後世何常無創。上以能創為無名。則無名淺矣。兼亦蛇足。 【 艾千子】   直是誣至聖。低看了堯之成功文章。豈止淺與蛇足之譏哉。   巍巍乎   ○子絕四毋  節   章世純   聖人之動、惟其時也、夫時固不可知、時固不可留、則意必固我亦安所用之哉、且道者、萬物之宜然也、著跡不一、而因遇以成、然而人橫以情計衡於其間、是以動而相失也、夫子無是矣、夫子聖之時者也、存乎時者、倏忽莫知其域、以變化乘人者也、變極故鼧端、存乎此者、常變惟其所遭、以因順為行者也、順甚故無情、夫吾所據者、見前之一頃耳、及至後來、殊未可知、未可知而意之、誣也、懸測隱遠、先失目前之處、何也、非今日之時也、吾所能用者、亦見前之一理耳、理之於物、殊非定域、本無域而決之者妄也、先成其心、將失轉化之根、何也、非後日之時也、吾所為者、適如是而為也、適如是而為者、豈有固哉、首之所用、今或舍之、與變為期而已矣、亦以時不一行也、吾所為者、因乎物而為也、因物而為、豈存我哉、不謀於智、不顧於慮、與之俱往已矣、亦以時不在己也、四者俱絕、故常居靜以待天下之應。有度無度也。有數無數也。無用智之累。無建已之患。則已之淂也。四者俱絕、故常遊虛而入萬物之會。其應非所為也。其動非所設也。不措而自當。不為而自成。則物之淂也。故夫子聖之時者也、   旨宗道家詞趨魏晉。時字既為蛇足。亦落□臼。 【 艾千子】   為人門下弟子。全不識認先生模樣塗抹箇牛頭馬面來便道是吾師真法身如是豈不可哀。   ○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章世純   聖人之教、無所不盡也、夫鄙夫無可與語、而猶將求其說而盡之、不倦之教、於斯見矣、其言日、二三子類相疑於有隱。必謂有存而不論者矣。否則亦有論而不盡者矣。而實不然。自度生平。固未嘗敢誣□夫也。今夫道有所起亦有所究此存乎彼者也知有所通亦有所訖此存乎我者也丘於道豈常有語焉而不詳者乎。丘子所知也。豈常有舉端不竟者乎。理之在物。初未嘗藏。出人心之靈。與之徵召則旨趣之所存亦隨有可指者矣而原本必要其末見所淂至。未昔蓄不以罄也事雖至粗亦自有說從淺近之地益推而遠則展轉之故□有可論者矣而圖物必造其歸。事所有緒。未嘗嗇不以竟也。蓋含是之情。皆相誘於所不及。不必大有餘也。但在高下相差之間。善誘之責。摹q興□巍2桓乙砸閻□o知。遂負來者之誠。賢愚之倫。皆相資於所有餘。不必才相次也。茍非傲辟自棄之人。因才之教。即有所施。不敢以人之無知。遂無一體之意。然則授受之際。亦安可不竭哉如是而有以相益也在鄙夫自淂耳吾可以自慰也如是而無以相益也亦在彼自淂耳吾亦可以無憾也   原本必要其末。淺近之地。蓋推而遠。於兩端字義甚切。相誘於不及。相資於有餘語雖工而不切兩端之義。分別觀之可也。 【 艾千子】   當時此等題。不說墮孤鬼窟中。直是景星卿雲不易多見。   我叩其   ○雅頌各得其所   章世純   正樂者、正其詩而已、夫詩、樂章也、樂章淂、故樂淂也、且樂本起子詩。有詩而有歌。八音六律。比而成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而歌者在上終貴人□也詩有雅頌。二者居樂之大端矣。樂壞而來、有用之手其方者、則與禮不相中、有詩存而無其聲者、則與樂不相錄、夫詩因□聲。非若他經之以義行也。聲不淂詩。無以為質矣。詩不聲。無所可用矣蓋非獨音節之各有所當亦且綠竹之各有所葉老訂而後淂其詩無不淂其聲者舉詩而繫之其聲舉而繫之其樂各淂其所紀繫無散逸者矣詩亦副禮、非若他事之可獨行者也有禮無樂、□已素也、有樂無禮、則無主也、蓋非獨用之有其處亦且用之有其序考訂以後。淂其樂。無不淂其禮者、舉詩而繫之禮、舉禮而繫之事、各淂其所配合、無錯亂者矣、雅淂其所。則王政舉矣。所歡欣和悅以盡群下之情。恭肅莊敬以發先生之德者。此可以達其致也。頌淂其所。則鬼神享矣。所謂美盛德之形容。告成功於神明者。此可以將其事也。後有王者。欲復先王之禮樂也。其在茲乎。   作此等題。當如老樂工。明器適用。無差錯耳。一切文人華端閩話無所用之若大力中二比庶幾無愧矣。 【 艾千子】   詩與樂自相聯切。此章本義也。樂與禮相聯エp□e是話頭非此章義也如此枝蔓。政刑戰獵。何事不關禮樂乎。正因詩與獵相聯切。故說箇樂正。便說箇雅頌淂所。兩件一時同停當不是以樂行雅頌。亦非以雅頌淂所而後樂正也。此主以詩正樂說亦偏。   雅頌各   ○可與立未可與權   章世純   道至於權、即能牟者猶難矣、夫權以變通盡利、自非聖人不足語此、其次唯守經為可耳、且道之在天下、散於多端、人之竊以為名者固已便於有所托矣、聖人又開之以權之說、權之說出、天下癒縱恣猖狂而無所底、君子於此必擇夫能立者而後與之道無常者。不善之所從生非持之已定者不足以立其本也即能立者亦不遽與之中有主者。成心足以相拒在守之過確者不足以達其化也蓋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夫道之說亦多矣、仁或不必於不殺。義或不必於不取。將以合時事之會。固不以故跡據也事之不以跡求者其□也無所依據而其退也無所底麗天下之士始苦然不可窺矣而權雖反經。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也蓋道至權而癒正矣有自貶損以行楉。無害人以行權。將以行自許之心、必非以私利動也、事之不以私斷者、其成也為可居之功、而其敗也亦為可居之過、君子之道。□冥深不可知矣。故權未易言也。必有以知夫經之莫非權也。而後可以權。夫居處之間。日用之際愚夫愚婦處之亦自有輕重多寡也□通於小節滯於九體則識未達耳必知夫權之莫非經也。而後可以權。夫堯舜之揖讓。湯武之放伐聖賢處之亦以為日用飲食也而問之而驚學之而狂則才非大耳道有其至用爽其宜則一毫以乖終不可以意處其劑又有其分淺深之度適至於是終不可以自溢其涯自古及今。能權者幾人哉。   此文在大力稿中。當是極寬大之文。汰其套語。存其崇論。在善讀者耳。 【 艾千子】   漢儒謂反經合道為權。說成經自經。權自權。竟兩件相對。而有權變權術之說。則竟離乎經矣。故程袗o嬤□6沖套訖嘀皇牆浺徽Z。人太高渾無分別。恐學者鶻突去。故朱子又詳論之。蓋權實不離乎經。而精微曲折。則有非經之所能盡。必見理精熟。乃能權衡輕重而悉合於義。是所謂權也。故曰經為已定之權。權是未定之經故權與經。須看淂是二又實是一乃淂。權即是上至善之意學者必須到此。乃為至處。然學力未至而妄及此。必成差誤耳。如□儒所雲。則學者便亦可不必到權。與守經者各成一是矣。孔子□箇未可與權。是必須到權乃淂。與經正是一條路上事。但有至有未至也。結二比甚淂此意。   精□可愛 【 耀星】   可與立   ○式負版者   章世純   民教所存、聖人斯敬之矣、夫聖人敬眾、其籍幹版者、亦眾之至也、是以式之、蓋聞禮下十室、所以者何、不敢誣十室也、不敢誣十室、況其大者乎、今夫版者、豈有實哉、戶籍存焉耳、古之王者、謹於養民、而欲周知其數是故有司民以協孤終有司商以協名姓、司徒協旅司寇協姦、是以出入往來少多恐生之數、皆可淂而知、而歲終則具其數以上之天子、版者、所以記也、然而亦已重矣、夫天子兆民、諸侯萬民、天子諸侯者、民數多寡之稱也雲爾、天子天下、諸侯建國、天下國家者、亦民數合離之稱也雲爾、數之所商、國家強弱、子是乎生、何也、車棄之所出、以此數也、卒徒之所籍、以此數也、數之所商、國家□富、於是乎出、何也、地利之所任、以此數也、技藝之所作、以此數也、是以王者之於民也。亦必端冕而蒞之。必弁冕者。敬之也。不謂禮不下庶人而簡其體也。其於民籍也。則拜而受之。必拜受者。敬之也。不謂空籍之所存而簡其事也。至於夫子無王者之位而有其心。斯民之徒吾與。久矣其托於懷也。吉兇與民同患。久矣其切於志也。睹負版者。如對兆姓。敢不式哉。蓋民者。天之所甚重者也天視以民天聽以民古言之矣天猶重民王者曷敢不重民夫亦達天之志而已矣民國王者所甚重也若馭六馬如保赤子古言之矣王猶重民君子曷敢不重民夫亦存王者之意而已矣   此等文雖大破敗。然使百人作此題。百人中豈無五十人讀三禮國語者。人人寫來。大力以何處標新。乃知昔人貴清真。彼固久知此類之必腐也。 【 艾千子】   後二比見鋒芒。前半雖曼衍。然亦是大家古懋氣脈。後二比他人百思不到   式負版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