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兄弟篇 九、兄弟一家情同手足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邊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譯文】有了人類然後才有夫婦﹐有了夫婦然後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後才有兄弟﹕一個家庭中的親人﹐就這三者而已。由此類推﹐直到產生出九族﹐都是來源於“三親”﹐所以對於人倫關系來說﹐三親是最為重要的﹐不可不加以重視。兄弟﹐是一母所生﹐外表不同﹐而氣息相通的人。他們小的時候﹐父母左手拉一個。右手牽一個﹔這個扯著父母的前襟﹐那個抓住父母的後擺﹔吃飯是用一個案盤﹕穿衣是哥哥傳給弟弟﹔學習是弟弟用哥哥的課本﹔遊玩是在同一個地方。雖然有悖禮胡來的人﹐兄弟間卻不會不互相愛護。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各自娶了妻子﹐各自有了孩子﹐雖然有忠誠厚道的人﹐兄弟間的感情卻是漸漸減弱。妯娌比起兄弟來﹐關系就更加疏遠淡薄了。現在讓關系疏遠淡薄者來決定關系親密者之間的關系﹐這就好比給方形的底座配上圓形的蓋子﹐一定是合不攏的。隻有相親相愛、感情至深、不會受別人影響而改變的兄弟﹐才可避免上述情況。   【注釋】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也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為“九族”。   分形連氣﹕形體各別﹐氣息相通。   案﹕古代一種放食器的盤。   傳服﹕指大孩子用過的衣服留給小孩子穿。   業﹕書寫經典的大版。連業﹕哥哥用過的經籍﹐弟弟又接著使用。   娣姒﹕兄弟之妻互稱﹐即“妯娌”。   節量﹕節制度量。   友﹕兄弟相親愛。悌﹕敬愛兄長。   旁人﹕此指妻子。   【評語】兄弟如手足。重視親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兄弟之情﹐與生俱來﹐風雪之夜﹐它會給你溫暖﹐困厄之際﹐它會拉你一把。   十、防微杜漸一往情深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於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塗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僕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譯文】父母死後﹐兄弟間互相照顧﹐應當像身體與它的影子﹐音響與它的回聲一樣密切。互相愛護先輩所給予的軀體﹐互相珍惜從父母那兒分得的血氣﹐不是兄弟誰會這樣互相愛憐呢﹖兄弟之間的關系與別人不同﹐相互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不滿﹐而接觸密切﹐不滿也容易消除。就比如一間居室﹐有一個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條縫隙就馬上塗蓋﹐就不會有倒塌的憂慮了。如果對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對風雨的侵蝕不加提防﹐就會牆壁倒塌﹐楹柱摧折﹐沒法補救了。僕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風雨﹐其危害更甚。   【注釋】歿(mo)﹕死。   先人﹕指已死亡的父母。遺體﹕古人稱自己的身子為父母的遺體。   分氣﹕分得父母的血氣。   念﹕愛憐。   地親﹕地近情親。   楹﹕廳堂前的柱子。淪﹕沒落﹐這裡指摧折。   【評語】兄弟親情﹐如影隨形﹐良好的兄弟關系﹐會使人受用終生。然而﹐兄弟之間﹐矛盾極易產生﹐要使親情永駐﹐需防微社漸﹐時時維護。   一一、兄弟和睦子侄友愛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僮僕為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其面而蹈其心﹐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於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譯文】兄弟之間不和睦﹐侄兒子之間就不會互相愛護﹔侄兒子之間不互相愛護﹐家庭中的子弟輩們就會關系疏薄﹔子弟輩們關系疏薄﹐那僮僕之間就會成為仇敵。這樣﹐過往路人都可以隨意欺辱他們﹐誰能夠救助他們呢﹖有的人能夠結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間都快樂友愛﹐而對自己的哥哥卻缺乏敬意﹐為什麼對多數人可做到的﹐對少數人卻不行呢﹗有人統領幾萬軍隊﹐能使部屬以死效力﹐而對自己的弟弟卻缺乏恩受﹐為什麼對關系疏遠的人能做到的﹐對關系親密的人卻不行呢﹗   【注釋】子侄﹕兄弟之子。   群從﹕與“子侄”同輩的族中子弟。   ﹕踐踏。蹈﹕踩。   【評語】兄弟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是社會和諧的保証。試想﹐手足之情尚且不保﹐那麼﹐整個社會的和平友愛安在﹖   一二、妯娌相處恕己而行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ㄐ慫Y嗾□□兀□□藜湔擼□室印K□勻徽擼□雲淶憊□穸□此角椋□χ卦鴝□當∫逡玻蝗裟芩【憾□校□蛔傭□□□虼嘶疾簧□印?   【譯文】妯娌之間﹐容易產生糾紛﹐即使是同胞姊妹﹐讓她們成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讓她們遠嫁各地﹐這樣﹐她門反而會因感受霜露的降臨而互相思念﹐仰觀日月的運行而遙相盼望。何況妯娌本是陌路之人﹐處在容易鬧糾紛的環境裡﹐互相之間能夠不產生嫌隙的﹐就太少了。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家面對家庭中的集體事務時卻出以麼情﹐肩負重大的家庭責任卻心懷個人的區區恩義。如果她們能夠本著仁愛之心行事﹐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加以愛撫﹐則這種弊端就不會產生了。   【注釋】骨肉﹕此指妯娌為同胞姊妹關系而言。   公務﹕此指大家庭內部的集體事務。   恕己﹕擴充自己的仁愛之心。   換子而撫﹕互相交換孩子撫養。這裡指把兄弟的子女當成自己的子女。【評語】人際關系難處﹐在於凡人皆有私心。假如大家能夠本著仁愛之心﹐“幼吾幼即人之所幼”﹐則沒有解不開的疙瘩。   一三、事兄如父親情更濃 人之事兄﹐不可同於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沛國劉□﹐嘗與兄連棟隔壁﹐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   怪問之﹐乃曰﹕“向來未著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譯文】有人不肯以對待父親的態度敬事兄長﹐又何必埋怨兄長對自己不如自家孩子恩愛呢﹖以此反觀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沛國的劉□與哥哥劉□住房隻隔一層牆壁﹐一次﹐劉□呼叫劉﹐連叫幾聲都沒有答音﹐過了好一會才聽見劉答應。劉□感到奇怪﹐問他原因﹐他說﹕“因為剛才還沒有穿戴好衣帽。”以這樣的態度敬事兄長﹐可以不必擔心哥哥對弟弟不如對自家的孩子了。   【注釋】可﹕肯。   向來﹕剛窕븿   【評語】敬人者恆敬之。對侍兄長應恭敬有禮。其實﹐又何止於兄長﹖對待他人不也理應如何嗎﹖在任何場合﹐傲慢的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一四、同甘共苦以死相隨 江陵王玄紹﹐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及西台陷沒﹐玄紹以形體魁梧﹐為兵所圍﹐二弟爭共抱持﹐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並命爾。   【譯文】江陵的王玄紹。與其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別友愛﹐誰要得到美味新奇的食品﹐除非是三人在一起共享﹐否則決不會有誰先去品嘗。雖然互相勤勉相待﹐見面對仍覺自己替別人做得不夠。趕上西台陷落﹐玄紹因為體形魁梧﹐被敵兵包圍﹐兩個弟弟爭著去抱他﹐請求替哥哥去死﹐但終於未能消解厄運﹐被一同殺害。   【注釋】孜孜﹕勤勉的樣子。   並命﹕相從而死。   【評語】患難見真情﹐烈火見真金﹐敢於以死相隨﹐笑傲黃泉﹐世間真情﹐莫過於此﹐兄弟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不亦應如此嗎﹖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