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後娶篇 一五、喪偶續弦務求慎重 吉甫﹐賢父也﹐伯奇﹐孝子也﹐以賢父御孝子﹐合得終於天性﹐而後妻間之﹐伯奇遂放﹐曾參婦死﹐謂其子曰﹕“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王駿喪妻﹐亦謂人曰﹕“我不及曾參、子不如華、元。”並終身不娶﹐此等足以為誡。”其後﹐假繼慘虐孤遺。離間骨肉﹐傷心斷腸者﹐何可勝數。慎之哉﹗慎之哉﹗   【譯文】吉甫是位賢明的父親﹐伯奇是位孝順的兒子。讓賢明的父親來管教孝順的兒子﹐應該能夠稱心如意吧。但吉甫的後妻從中挑撥﹐伯奇就被父親放逐了。曾參的妻子死後﹐他拒絕再娶﹐並對兒子說﹕“我不如吉甫賢明﹐你們也不如伯奇孝順。”王駿在妻子死後﹐也對別人說了同樣的理由﹕“我不如曾參﹐我的孩子也不如曾華、曾元。”三人都終身不再娶。這些事例都足以為誡。在曾參﹐王駿他們之後﹐繼母殘酷虐待前妻的孩子﹐離間父子骨肉的關系﹐讓人傷心斷腸的事﹐不可勝數﹐所以對娶後妻的事﹐要慎重啊﹗慎重啊﹗   【注釋】御﹕治理﹐此處指管教。   天性﹕天命﹐指人的自然壽命。   假繼﹕繼母。   【評語】喪偶續弦﹐人之常情﹐然而有子之人卻不可不慎重從事。如若不然﹐則令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甚至成為孩子日後走上犯罪道路的契機。在追求個人幸福的同時﹐請不要忽視孩子的存在﹐如果草率離異﹐另覓新歡﹐則更不足取。   一六、一夫多妻家無寧日 江左不諱庶孽﹐喪室之後﹐多以妾媵終家事﹔疥癬蚊媵﹐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鬥閱之恥。河北鄙於側出﹐不預人流﹐是以必須重娶﹐至於三四﹐母年有少於子者。後母之弟﹐與前婦之兄﹐衣服飲食﹐爰及婚宦﹐至於士庶貴賤之隔﹐俗以為常﹐身沒之後﹐辭訟盈公門﹐謗辱彰道路﹐子誣母為妾﹐弟黜兄為傭﹐播揚先人之辭跡﹐暴露祖考之長短﹐以求直已者﹐往往而有﹐悲夫﹗自古姦臣佞妾﹐以一言陷人者眾矣﹗況夫婦之義﹐曉夕移之﹐婢僕求容﹐助相說引(11)﹐積年累月﹐安有孝子乎﹖此不可不畏。   【譯文】江東一帶﹐不顧忌妾媵所生的孩子﹐正妻死後﹐多以妾媵主持家事。這樣﹐小的摩擦﹐或許不能避免﹐但限於妾媵的身份地位﹐很少發生兄弟內訌那種恥辱的事。河北一帶﹐瞧不起妾媵所生的孩子﹐不讓他們平等參與各種家庭或社會事務﹐這樣﹐在妻子死後﹐就必須再娶一位﹐甚至娶三四次﹐以至後母的年齡比前妻的兒子還小﹐後妻所生的兒子﹐與前妻所生的兒子﹐他們的衣服飲食﹐以及至婚配做官﹐竟然有像士庶貴賤那樣的差別﹐而當地習俗認為這是很正常的。這種家庭﹐在父親死後﹐往往扛官司擠破衙門﹐誹謗辱罵之聲路上都聽得到。前妻之子誣蔑後母是小老婆﹐後母之子貶斥前妻之子當傭僕﹐他們到處傳揚先輩的隱私﹐暴露祖宗的長短﹐以此來証明自己的正直﹐這種人常常出現。可悲啊﹗自古到今的姦臣佞妾﹐用一句話就害了別人的可多了﹗何況憑夫婦的情義﹐早晚可改變男人的心意﹐婢女男僕為討得主人歡喜﹐幫著勸說引誘﹐積年累月﹐怎麼還會有孝子﹖這不能不讓人害怕。【注釋】江左﹕長江下遊以東地區。庶孽封建社會稱妾所生子女為庶孽。   妾媵(ying)﹕正妻以外的婢妾的通稱﹐終﹕結束。這裡是繼續管下去的意思。   ﹕同“虻”。   大分﹕名分。   河北﹕黃河以北地區。側出﹕妾所生的子女。   人流﹕有身份者的行列。   士庶﹕士族和庶族。   子﹕此指前妻之子。母﹕此指後母。   辭跡﹕言語﹐行跡。此句指傳揚先輩隱私。   考﹕指己去世的父親。祖考﹕指已去世的祖先。   引﹕誘引。   【評語】一夫多妻制﹐是歷史上的一種陳規陋俗﹐畸形的婚姻必然導致畸形的人格。所以封建家庭內﹐往往明爭暗鬥﹐同室操戈﹐給人們帶來不必要的痛苦。時至今日﹐這種歷史陋俗竟沉渣泛起﹐死灰復燃﹐在某些地區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問題﹐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七、父母再婚子女反目 凡庸之性﹐後夫多寵前夫之孤﹐後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婦人懷嫉妒之情﹐丈夫有沈惑之僻﹐亦事勢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前妻之子﹐每居已生之上﹐宦學婚嫁﹐莫不為防焉﹐故虐之。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為仇﹐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譯文】一般人的秉性﹐後夫大多寵愛前夫留下的孩子﹐後妻則必定虐待前妻丟下的骨肉。不是隻有婦人才會心懷嫉妒之情﹐男人才有一味溺愛的毛病﹐這也是事物的情勢使他們這樣。前夫的孩子﹐不敢與自己的孩子爭奪家產﹐而從小照顧撫養他﹐日積累月就會產生愛心﹐所以就寵愛他﹔前妻的孩子﹐地位往往在自己孩子之上﹐讀書做官﹐男婚女嫁﹐沒有一樣不須提防﹐所以說要虐待他。但異姓的孩子被寵愛﹐父母就會遭到怨恨﹐後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兄弟之間就會變成仇人﹐哪家有這種事﹐都是家庭的禍害啊﹗   【注釋】沈惑﹕溺於所愛而不明。僻﹕邪僻背理。   宦學﹕宦指學習仕宦之事﹔學指學習《六經》之事。   異姓﹕前夫之子。   繼親﹕後母。   【評語】家庭的重新組合﹐必然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產生新的矛盾﹐甚至父子反目﹐兄弟成仇。面臨這一人生十字路口的人們﹐為了孩子﹐請你的步子慎重一些。   一八、後母難當無可奈何 思魯等從舅殷外臣﹐博達之士也﹐有子基、諶﹐皆已成立﹐而再娶王氏。基每拜見後母﹐感慕嗚嚥﹐不能自持﹐家人莫忍仰視。王亦凄愴﹐不知所容﹐旬月求退﹐便以禮遣﹐此亦悔事也。   【譯文】思魯他們的表舅父殷外臣﹐是位博學通達的讀書人﹐他有兩個孩子﹐叫殷基、殷諶﹐都已長大成人﹐殷外臣又娶了王氏為妻﹐殷基每當拜見後母時﹐因念及生母失聲痛哭﹐難以控制﹐家裡人都不忍抬頭看他﹐王氏也非常悲傷﹐不知如何是好﹐才過門十幾天就要求退婚﹐殷家隻好依照禮節將她送回娘家﹐這也是值得懊悔的事啊。   【注釋】思魯﹕顏子椎長子名。從舅﹕母親的兄弟。   感慕﹕思念。   【評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欲做後母﹐望你三思。   一九、溫情永駐冰雪消融   《後漢書》曰﹕“安帝時﹐汝南薜包孟嘗﹐好學篤行﹐喪母﹐以至孝聞。及父娶後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不得己﹐廬於舍外﹐旦入而灑埽。父怒﹐又逐之。廬於裡門﹐昏晨不廢積歲余﹐父母慚而還之。後行六年服﹐喪過乎哀﹐既而弟子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產﹐還復賑給。建光中﹐公車待征﹐至拜侍中﹐包性恬虛﹐稱疾不起﹐以死自乞。有詔賜告歸也。”   【譯文】《後漢書》上說﹕“安帝的時候﹐汝南有位叫薛包的﹐字孟嘗﹐他喜愛學習﹐行為誠實﹐母親已去世﹐以格外孝順聞名。趕上他父親娶了後妻﹐就憎恨薛包﹐讓他分家別住。薛包日夜放聲痛哭﹐不肯離開﹐以至被父親用棍棒毆打。薛包不得已﹐在家門外搭了間小屋暫住、清晨就進家清掃房屋。父親很生氣﹐又趕他出門。薛包隻好在裡門外搭了間茅屋暫住﹐但從不忘記早晚向父母問安。過了一年多﹐父母感到羞愧﹐讓他回家。父母死後﹐薛包守喪六年﹐超過了喪禮的要求。不久﹐弟弟要求分家另過﹐薛包不能勸止﹐就把家產平均分配﹕奴婢要老的﹐說﹕‘他門與我共事時間長﹐你使喚不了。’田地房屋要那荒廢了的﹐說﹕‘我年輕時經營過了﹐感情有所依戀。’器物要朽敗了的﹐說﹕‘我平時用慣了。’弟弟幾次敗家﹐薛包屢次接濟。建光年間﹐官府特地征用他﹐直到封他侍中之職﹐但薛包生性恬淡﹐聲稱起臥病不起﹐隻求一死已﹐朝廷隻得下詔讓回家養病。”   【注釋】埽﹕同“掃”。   裡門﹕鄉裡之門。   封建社會﹐父母死﹐兒子奕行服(服喪)埃一年﹐薛包行六年服﹐所以說“喪過乎哀”   引﹕取。   荒頓﹕荒廢。   理﹕此處作“治”解。   服﹕用。   建光﹕漢安帝年號。   公車﹕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証召﹐都由公車接待。   賜告﹕漢制﹐官吏病滿三月當免﹐天子特賜其保留官職﹐回家養病﹐稱賜告。   【評語】以情換情﹐以心換心。溫情會融化冰雪﹐春風會驅走嚴寒。請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為人間爭添一絲春色。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