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慕賢篇 五八、君子慎交利於言行 古人雲﹕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也。”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敬仰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蔫。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譯文】古人說﹕“一千年出一個聖人﹐也就像從早到晚那麼快了﹔五百年出一個賢士﹐也就像一個緊接一個那麼多了。”這是說聖賢難﹐稀少到如此地步。倘若碰到了人世罕有的明達君子﹐哪能不去攀附景仰他呢﹖我出生在亂世﹐成長於戰爭年代﹐四處飄泊﹐聽到看到的夠多了。但隻要遇到有名的賢人﹐未嘗不心醉魂迷地向在欽慕他人。年輕的時候﹐精神性情尚未定型﹐與那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受其熏陶漬染﹐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雖然沒有存心去學﹐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跟朋友相似了。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是明顯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善住在一起﹐就像進入滿是芝草蘭花的屋子中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住在一起﹐就像進入滿是鮑魚的店舖一樣﹐時間一長自己也變得腥臭起來。墨子看見人們染絲就嘆惜﹐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孔子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顏回、閔損那樣的賢人﹐哪能夠時時遇見﹗隻要比我強﹐也就足以讓我看重他的了。   【注釋】(bo博)﹕肩胛。   播越﹕離散﹐流亡。   款狎﹕款洽狎習。指相互間關系親密。   操履﹕操守德行。藝能﹕本領﹐技能。   較﹕通“皎”﹐明顯。也﹕讀為“耶”﹐表疑問語氣詞。   顏、閔﹕指孔子弟子顏回、閔損。   【評語】常言道﹐進來者赤﹐進墨者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與人交友一定要有利於陶冶情操﹐增長才幹。否則寧可無友﹐也不濫交。   五九、貴耳賤目世人之弊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譯文】一般人多有一種偏見﹕對傳聞的東西很看重﹐對親眼所見的東西則很輕視﹔對遠處的事物很感興趣﹐對近處的事物則不放在心上。從小一起長大的人﹐如有誰是賢能之士﹐人們也往往對他輕慢侮弄﹐而不是以禮相待﹔而處在遠方異土的人﹐憑著那麼點名聲﹐就能使大家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去朝思暮盼﹐那種心情似乎比饑渴還難以忍受。他們繞有興致地評說人家的優劣﹐不厭其煩地談論人家的得失﹐好像那裡的人不會如此似的。所以﹐魯國的人稱孔子為“東家丘”。從前﹐虞國的宮之奇年齡稍長於國君﹐國君就很輕視他﹐反而不能采納他的意見﹐以至亡了國﹐這個教訓不可不牢記於心。   【注釋】少長﹐此指從年少到長大。周旋﹕交往。   藉﹕憑借﹐依靠。   【評語】重遠輕近﹐舍近求遠﹐是人們一種普遍的心理定勢﹐究其根本﹐是嫉妒心在作怪﹐不相信身邊的人有多少才能。孔夫子雲﹕“三人行﹐其必有我師。”隻要你願意虛心學習﹐何愁身邊沒有老師。   六○、竊人之美古人所恥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譯文】采用了某人的意見卻拋棄了這個人﹐這種行為被古人認為是可恥的。凡采納一個建議、辦理一件事情﹐是得到別人的幫助﹐應該讚揚人家﹐不該竊取他人成果﹐當成自己的功勞。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也一定要肯定他的功勞。竊取別人的錢財﹐會遭到刑罰的處置﹔竊取別人的成果﹐會遭到鬼神的譴責。   【注釋】刑辟(bi閉)﹕刑法﹔刑律。   【評語】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為人處世應遵循的起碼準則﹐豈能不思進取﹐不發奮努力﹐靠竊取他人成果來滿足私欲。這與竊取他人錢財一樣﹐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必將受到應有的制裁。   六一、伯樂相馬唯才是舉 樑孝元前在荊州﹐有丁覘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一皆使之。軍府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時雲﹕“丁君十紙﹐不敵王褒數字。”吾雅愛其手跡﹐常所寶持。孝元嘗遣典簽惠編送文章示蕭祭酒﹐祭酒問雲﹕“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編以實答。子雲嘆曰﹕“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於是聞者稍復刮目。稍仕至尚書儀曹郎﹐末為晉安王侍讀﹐隨王東下。及西台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於揚州﹔前所輕者﹐後思一紙﹐不可得矣。   【譯文】樑孝元帝過去在荊州時﹐他那裡有一位叫丁覘的人﹐是洪亭人氏﹐很會寫文章﹐特別擅長草書和隸書﹔孝元帝的文書抄寫﹐全部交給他幹。軍府中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大都小瞧他﹐恥於讓自己的子弟去臨習他的書法﹐當時流行的話是﹕“丁君寫上十張紙﹐抵不上王褒幾個字。”我非常喜愛他的墨跡﹐常常把它們珍藏起來。孝元帝曾經派典簽惠編送文章給祭酒蕭子雲看﹐蕭子雲就問惠編﹕“君王最近寫有書信給我﹐還有他的詩歌文章﹐書法非常漂亮﹐那書寫者實在是一個少有的高手﹐他姓甚名誰﹖怎麼會一點名聲都沒有呢﹖”惠編據實回答了。蕭子雲感嘆道﹕“沒有哪個後生能和他相比﹐竟然不被世人所稱道﹐也算是奇事一樁。”從此﹐聽說此事的人才稍稍注意他。丁覘後來漸漸升任到尚書儀曹郎的位置﹐最後任晉安王侍讀﹐隨晉安王東下。等到江陵陷落的時候﹐那些文書信札一起散失了﹐丁覘不久也在揚州去世。過去輕視他的人﹐後來再想得到他的一紙墨跡也不可能了。   【注釋】軍府﹕時蕭繹都督六州軍事﹐故稱其治所為軍府。   王褒﹕字子淵﹐琅邪監沂人﹐工書法﹐為時所重。   典簽﹕官名。權力甚大﹐稱為簽帥。祭酒﹕官名。   比﹕近。書翰﹕指書信。   寺筆﹕六朝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儀曹郎﹕職官名。   晉安王﹕樑簡文帝蕭綱於樑天監五年封晉安王。侍讀﹕諸王屬官﹐職務是給諸王學。   【評語】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在於培養﹐更在於發現、使用。若對徒有虛名者頂禮膜拜﹐求之若渴﹐而對學識過人者卻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使人材埋沒﹐人不能盡其才﹐物不能盡其用﹐豈不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六二、賢才所系國之存亡 侯景初入建業﹐台門雖閉﹐公私草擾﹐各不自全。太子左衛率羊侃坐東掖門﹐部分經略﹐一宿皆辦﹐遂得百余日抗拒兇逆。於時﹐城內四萬許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雲﹕“巢父、許由﹐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一錢之利。”亦已懸矣。齊文宣帝即位數年﹐便沉湎縱恣﹐略無綱紀﹔尚能委政尚書令楊遵彥﹐內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無異議﹐終天保之朝。遵彥後為孝昭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齊朝折沖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志﹐關中至今譽之。此人用兵﹐豈上萬夫之望而已哉﹗國之存亡﹐系其生死。張延雋之為晉州行台丞左。匡維主將﹐鎮撫疆場﹐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一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譯文】侯景剛攻入建業城的時候﹐台門雖然是緊閉﹐但台城內的官吏百姓都驚恐不安﹐人人自危。這時﹐太子左衛率羊侃坐鎮東掖門﹐他部署策劃抵抗事宜﹐一個晚上全都安排好了﹐於是才爭取到一百多天的時間來抵抗兇惡的叛軍。當時﹐台城內四萬多人﹐其中的王公大臣不下一百﹐就是靠羊侃一人來安定局面的﹐他們之間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古人說﹕“巢父、許由把天下都推辭掉了。而市儈庸人為一個小錢也要爭奪不休。”兩者的差距也太懸殊了。齊朝文宣帝即位幾年後﹐便沉緬酒色﹐放縱恣睢﹐一點不顧法紀。但他尚能將政事交給尚書令楊遵彥處理﹐故朝廷內外﹐清靜安寧﹐各種事務都能得到妥善安排﹐大家都沒有意見﹐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天保之朝結束。楊遵彥後來被孝昭帝殺害﹐國家的刑律政令從此就衰敗了。斛律明月是齊朝安邦卻敵的重臣﹐無罪被殺﹐軍隊將士因此而人心渙散﹐周國才萌生了吞並齊國的欲望﹐關中一帶人民至今對他仍稱讚不已。這個人用兵﹐豈止是千萬人希望之所歸而已啊﹗他的生死﹐維系著國家的存亡。張延雋任晉州行台左丞時﹐佐主將﹐鎮守安撫疆界﹐儲藏聚集物資﹐愛護救助百姓﹐其威嚴莊重仿佛可與一國相匹敵。那些卑鄙小人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就聯合起來放逐了他。取代了他之後﹐晉州一片混亂﹐周國軍隊一起兵晉﹐州城就先被平定。齊國敗亡的跡象﹐就從這裡開始了。   【注釋】台門﹕台城的城門。朝廷禁近之地稱台。   部分﹕部署處分。經略﹕策劃處理。   巢父、許由﹕俱為唐堯時人﹐堯以天下讓此二人﹐皆不受。   懸﹕懸殊。   天保﹕北齊文宣帝年號。   孝昭﹕北齊孝昭帝﹐名高演﹐字延安。   折沖﹕使敵戰車後撤﹐即擊退敵軍。沖﹐戰車的一種。   萬夫之望﹕即眾望所歸的意思。   行台﹕凡朝廷遣大臣督諸軍於外﹐謂之行台。”   疆場(yi義)﹕國界。   隱﹕威重之貌。敵國﹕與國相匹敵。   【評語】一個賢臣的進退榮辱﹐往往關系著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人才的作用不言而喻﹐人才興則國興﹐人才敗則國衰。支撐大廈﹐還需棟樑﹐當代國際競爭說到底是經濟競爭﹐經濟競爭的實質是科技競爭﹐科技競爭的關鍵則是人才的競爭。願我們人人都成為國家棟樑之才。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