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誡兵篇 一二一、儒雅為業好兵致禍 顏氏之先﹐本乎鄒、魯﹐或分入齊﹐世以儒雅為業﹐遍在書記。仲尼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顏氏居八人焉。秦、漢、魏、晉﹐下逮齊、樑﹐未有用兵以取達者。春秋世﹐顏高、顏鳴、顏息、顏羽之徒﹐皆一鬥夫耳。齊有顏涿聚﹐趙有顏﹐漢末有顏良﹐宋有顏延之﹐並處將軍之任﹐竟以顛覆。漢郎顏駟﹐自稱好武﹐更無事跡。顏忠以黨楚王受誅﹐顏俊以據武威見殺﹐得姓已來﹐無清操者﹐唯此二人﹐皆罹禍敗。頃世亂離﹐衣冠之十﹐雖無身手﹐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僥幸戰功。吾既羸薄﹐仰惟前代﹐故置心於此﹐子孫志之。孔子力翹門關﹐不以力聞﹐此聖証也。吾見今世大夫﹐才有氣幹﹐便倚賴之﹐不能被甲執兵﹐以衛社稷﹔但微行險服﹐逞弄拳腕﹐大則陷危亡﹐小則貽恥辱﹐遂無免者。   【譯文】顏氏的先輩﹐本是鄒國、魯國人﹐也有分散到齊國的﹐世世代代都是以儒雅為業﹐這些書中多有記載﹐孔子的門徒﹐學問精深的七十二人中﹐顏氏家族佔了八人。從秦、漢、魏、晉﹐往下至齊、樑﹐沒有靠用兵而取得顯位的。春秋時期﹐有顏高、顏鳴、顏息、顏羽等人。都是一些武夫。齊國有顏涿聚﹐趙國有顏﹐漢朝末年有顏良﹐東晉末年有顏延﹐都擔任將軍的職務﹐卻因此而傾敗。漢朝的郎官顏駟﹐自稱好武﹐更未見他有事跡流傳。還有顏忠因黨附楚王受誅﹐顏俊因割據武威被殺﹐從有顏姓以來﹐沒有高尚品行的﹐隻有這兩個人﹐都遭致了災禍敗亡。近世以來﹐國家遭逢亂離﹐士大夫們雖然沒有武藝﹐但有人也聚集徒眾﹐放棄了一貫的詩書儒業﹐去碰運氣求取戰功。我的身體既如此單薄﹐又想到前人好兵致禍的教訓﹐所以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希望子孫後代都記住這一點。孔子的力氣可舉起城門﹐卻不以武力聞名於世﹐這是聖人為我們樹立的榜樣。我看見當今的士大夫們﹐才血氣方剛﹐就以此自恃﹐又不能披戴鎧甲手執兵器去保衛國家﹔隻知穿上劍客的衣服﹐行蹤詭秘﹐到處逞弄拳術﹐大則身陷危亡﹐小則自討恥辱﹐最終無人幸免。   【注釋】升堂﹕升堂入室的略語。《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後稱人學問造詣精深為升堂入室。   衣冠﹕士大夫﹐官紳。   仰惟前代﹕想起過去時代姓顏的人以好兵致禍之事。惟﹐思。   置心於此﹕把心放在讀書仕宦這上面。   翹﹕同招﹐舉的意思。   聖証﹕謂取証於聖人之言。   氣幹﹕氣血和軀體。   微行﹕指隱匿身份﹐易服出行。險服﹕武士或劍客所穿的上衣﹐後幅較短﹐便於活動。   【評語】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力量出於頭腦而非拳腳﹐假使不安於讀書﹐憑血氣之勇而舞槍弄棒爭強好勝﹐自家性命尚且不保﹐何談降家衛國﹐立足社會﹖唯有知識﹐才能使人立於不敗之地。崇尚力量嗎﹖請從讀書做起。   一二二、圖謀不軌陷身滅族 國之興亡﹐兵之勝敗﹐博學所至﹐幸討論之。入帷幄之中﹐參廟堂之上﹐不能為主盡規以謀社稷﹐君子所恥也。然而每見文十﹐頗讀兵書﹐微有經略。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宮閫﹐幸災樂禍﹐首為逆亂﹐詿誤善良﹔如在兵革之時﹐構扇反覆﹐縱橫說誘﹐不識存亡﹐強相扶戴﹕此皆陷身滅族之本也。誡之哉﹗誡之哉﹗   【譯文】國家的興亡﹐戰爭的勝敗﹐對此如果已具有廣博的學識﹐也可以討論這個問題。進入國家決策機關﹐在朝廷的殿堂上參預國政﹐卻不能為君主盡謀劃之責以求得國家的安定富足﹐這是君子所引以為恥的。但我常常看見一些文士﹐兵書讀得很少﹐兵法也隻是略知概要。如果處在太平盛世﹐他們會熱心於窺視後宮動靜﹐幸災樂禍﹐領頭犯上作亂﹐以致牽連善良之輩﹔如果處在戰亂時期﹐他們會到處挑撥煽動﹐四處一遊說﹐看不清存亡的趨向﹐卻竭力扶持擁戴別人稱王﹐這些行為都是招致喪身滅族的禍根﹐對此要警惕﹗千萬要警惕﹗   【注釋】帷幄﹕此指天子決策之處。   廟堂﹕朝延。指人君接受朝見、議論政事的殿堂。   頗﹕這裡是略微的意思。   睥睨(pini)﹕窺視﹔偵伺。宮閫(kun)﹕帝王後宮。   詿(gua)誤﹕貽誤﹔連累。   構扇﹐也作“構煽”。挑撥煽動。   縱橫﹕即合縱連橫的簡稱。戰國時﹐蘇秦遊說六國諸侯聯合拒秦﹐稱合縱﹔張儀遊說諸侯共同事秦﹐稱連橫(也叫連衡)。此指在各個勢力之間進行遊說煽動﹐使之互相攻伐。   【評語】文人當以學術為重﹐如有濟世之才﹐介入政治﹐則必須有敏銳的思想﹐否則助紂為虐﹐或火上澆油﹐最終身首異處禍及親友﹐縱觀歷史﹐不安分的文人曾呼出多少風雨﹐掀起多少風浪﹐豈不令人深思﹗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