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書証篇 一三六、不識荇菜可笑之至 《詩》雲﹕“參差荇菜。”《爾雅》雲﹕“荇﹐接余也。字或為。先儒解釋皆雲﹕水草﹐圓葉細莖﹐隨水淺深。今是水悉有之。黃花似蓴﹐江南俗亦呼為豬蓴﹐或乎為荇菜。劉芳具有注釋。而河北俗人多不識之﹐博士皆以參差者是莧茶﹐呼人莧為人荇﹐亦可笑之甚。   【譯文】《詩經》上說﹕“參差荇菜”。啊《爾雅》解釋說﹕“荇菜﹐就是接余。”荇字有時也寫作“”﹐前代學者們的解釋都說﹕“荇菜就是一種水草﹐圓葉細莖﹐其高低隨水的深淺而定﹐現在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它﹐它那黃色的花就像蓴菜﹐江南民間也稱它叫豬蓴﹐也有人叫它做荇菜。劉芳對此都有注解。而河北地區的一般人大都不認識它﹐博士們都把《詩經》中所說的“參差荇菜”認作莧菜﹐把人莧叫作人荇﹐也太可笑了。   【注釋】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菜﹕一種水生植物。即“菜。”   是水﹕猶言凡是有水之處。   蓴﹕蓴菜。   劉芳﹕字伯文﹐彭城人。《魏書》有傳。   博士﹕古代學官名。   【評語】荇菜何物﹐為書中己有定詫﹐百姓不知﹐情有可原﹐博士不知﹐可矣之至。既不清楚﹐為何不求堯於書﹖此訛傳訛﹐人雲亦雲﹐這種馬虎作風實在害死人。   一三七、同名苦菜南北各異 《詩》雲﹕“誰謂荼苦﹖“《爾雅》、《毛詩傳》並以荼﹐苦萊也。又《禮》雲﹕“苦菜秀。”案﹕《易統通卦驗玄圖》曰﹕“苦菜生於寒秋﹐更冬歷春﹐得夏乃成。”今中原苦菜則如此也。一名遊冬﹐葉似苦苣而細﹐摘斷有白汁花﹐黃似菊﹐江南別有苦菜﹐葉似酸漿﹐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時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釋勞。案“郭璞注《爾雅》﹐此乃黃也。今河北謂之成龍葵。樑世講《禮》者﹐以此當苦菜﹔既無宿根﹐至春方生耳﹐亦大誤也。又高誘注《呂氏春秋》曰﹕“榮而不實曰英。”苦萊當言英﹐益知非龍葵也。   【譯文】《詩經》上說﹕“誰謂荼苦﹖”《爾雅》、《毛詩傳》都以荼為苦菜。此外﹐《禮記》上說﹕“苦菜秀。”接﹕《易統通卦驗玄圖》上說﹕“苦菜生長於寒冷的秋天﹐經冬歷春﹐到夏天就長成了。”現在中原一帶的苦菜就是這樣的。它又名遊冬﹐葉子像苦苣而比若苣細小﹐摘斷後有白色的汁液﹐花黃色像菊花。江南一帶另外有一種苦菜﹐葉子像酸漿草﹐它的花有的紫有的白﹐結的果實有珠子那麼大﹐成熟時顏色有紅的有黑的。這種菜可以消除疲勞。按“熟璞注的《爾雅》中﹐認為這種苦菜就是草﹐既黃﹐現在河北一帶把它叫作龍葵。樑朝講解《禮記》的人﹐把它當作中原的苦菜﹐它既沒有隔年的宿根﹐又是在春天才生長﹐這也是一個大的誤釋。另外高誘在《呂氏春秋》注文中說﹕“隻開花不結實的叫英。”苦菜的花就應當叫做英。由此更說明它不是龍葵。   【評語】同為苦菜﹐南北各異﹐如若粗心﹐豈能己分﹖透過表象﹐揭其做﹐這無疑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三八、南北有異孰是孰非 《詩》雲﹕“有杕之杜。”江南本並木傍施大﹐《傳》曰﹕“杕﹐獨也。”徐仙民音徒計反。《說文》曰﹕“杕﹐樹也。”在《木部》。《韻集》音次第之第﹐而河北本皆為。   【譯文】《詩經》上說﹕“有杕之杜。”江南的版本“杕字是木旁加一個“大”字﹐《毛詩傳》說﹐“杕﹐孤立的樣子。”徐仙民為它注的音是徒計反。《說文》上說﹕“杕﹐樹木的模樣。”字在木部。《韻集》為它注的音是次第的“第”﹐而河北的版本都寫作夷狄的狄字﹐讀音也是這個“狄”字﹐這是一個大錯誤。   【評語】文字應力求規范﹐對書籍來說﹐學應如此﹐頗本錯誤﹐流毒甚廣﹐以訛傳訛﹐遺患無窮﹐面對如今“無錯不成書”的現狀﹐我們豈能熟視無睹。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