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名實篇 一○二、名之與實如影隨形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子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姦﹐幹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譯文】名聲與實際﹐好像形體與影像。德行才幹全面深厚﹐名聲必然美好﹔容貌顏色漂亮﹐則影像也必然美麗。現在某些人不注重身心修養﹐卻企求名聲傳揚﹐就好比相貌很醜卻要求漂亮的影象出現在鏡子中一樣。德行高的人不顧名聲﹐一般人努力揚名﹐沒有德行的人竭力竊取名聲。忘掉名聲的人﹐能夠認識事物的規律﹐使言行符合道德規范﹐因而享受鬼神的賜福、保佑﹐所以用不著去求取名聲﹔樹立名聲的人﹐努力提高品德修養﹐謹慎行事﹐擔心自己的榮譽不能顯揚﹐所以對名聲是不會謙讓的﹔竊取名聲的人﹐貌似忠厚而心懷大姦﹐求取浮華的虛名﹐因此是不會得到好名聲的。   【注釋】名﹕名聲。實﹕實質﹐實際。   影﹕指從鏡子等反射物中反映出來的物體的形象。   道﹕事理﹐規律。   【評語】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追求好的名聲﹐本無可非議。問題在於﹐求名的人應在自身的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做到名副其實﹐而不應采取種種卑鄙手段竊取名聲。如今﹐中國“名人”滿天飛﹐有人求助於金錢﹐有人求助於吹捧﹐甚至求助於色相﹐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如此虛名﹐求之何用﹖   一○三、言過其實弄巧成拙 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於崖岸﹐拱把之樑﹐每沉溺於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餘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餘地也。吾每為人所毀﹐常以此自責。若能開方軌之路﹐廣造舟之航﹐則仲由之言信﹐重於登壇之盟﹐趙熹之降城﹐賢於折沖之將矣。   【譯文】人腳所踩﹐寬不過幾寸﹐然而在咫尺寬的山路上行走﹐一定會摔下去﹔從很小的獨木橋上過河﹐也往往掉入河中﹐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可活動的余地﹐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也是這個道理。最誠實的話﹐別人不會相信﹔最高尚的行為﹐別人往往產生懷疑﹐都是因為這類言論、行動﹐沒留余地。當我被別人詆毀時﹐就常常以此自責。如果能開辟平坦的大道﹐加寬渡河的浮橋﹐就能像子路那樣﹐說話真實可信﹐勝似諸侯登壇結盟的誓約﹔像趙熹那樣﹐招降對方的城池﹐賽過卻敵致勝的將軍。   【注釋】顛蹶(jue決)﹕顛僕、跌倒。   拱把之樑﹕兩手合圍曰拱﹐隻手所握曰把。拱把之樑﹐即很小的獨木橋。   物﹕即人。   方軌﹕車輛並行。這裡指平坦的大道。   造舟﹕連船為橋﹐即今之浮橋。   【評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為人處事﹐說話辦事﹐都要因時因事﹐按一般規律辦事。世人皆濁﹐唯我獨清的思想和行為是不足取的。   一○四、一偽既出百誠盡喪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幹櫓也。子賤雲﹕“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於爾時﹐自以巧密﹔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後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嘗於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譯文】我看世上有些人﹐在清白的名聲樹立之後﹐就聚斂錢財﹐在信譽顯揚之後﹐就不再信守諾言﹐不知道自己說的話自相矛盾。子賤說﹕“誠於此者形於彼。”人的虛實真偽本於內心﹐但不會不從他的形跡中顯露出來﹐隻是沒羽深入考察罷了。一旦通過考察來鑒別﹐那麼﹐巧偽的人就不如拙誠的人﹐他蒙受的羞辱就大了。伯石曾經三次推卻卿的冊封﹐王莽也曾一再辭謝大司馬的任命﹐當時﹐他們都自以為做得機巧縝密。後人把他倆的言行記載下來﹐留傳萬代﹐讓人讀後為之毛骨悚然。最近有位大官﹐以孝順聞名﹐在守喪期間﹐異常悲傷﹐其孝心可說是超乎常人了。但在守喪期間﹐把巴豆塗在臉上﹐使臉上長出了瘡疤﹐以此表示他哭泣得多麼厲害。他身邊的童僕﹐卻沒有遮蓋此事﹐使得外人對他諸方面所表露的孝心﹐都不相信了。因為一件事情作假而使得一百件誠實的事情也失去別人信任﹐就是因為貪求名聲不知滿足的緣故啊﹗   【注釋】金貝﹕指貨幣。   幹櫓﹕盾牌。   誠於此者形於彼﹕在這件事上態度誠實﹐就給另一件事樹立了榜樣。   哀毀﹕居喪時因悲傷過度而損害身體。後常用作居喪盡禮之辭。   苫塊﹕寢苫枕塊的略稱。古人居父母之喪﹐以草墊為席﹐士塊為枕。   【評語】誠實是一種美德。人生在世﹐貴在表裡如一﹐切忌弄虛做假。是珠玉終會顯出光彩﹐是狐貍終會露出尾巴。任何自作聰明的人V棧崤□沙勺?   一○五、貪圖虛名終露其情 ……﹐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制作﹐多非機杼﹐遂設讌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   韓又嘗問曰﹕“玉珽杼上終葵首﹐當作何乃答雲﹕“珽頭曲圜﹐勢如葵葉耳。”韓既有學﹐忍笑為吾說之。治點子弟文章﹐以為聲價﹐大弊事也。一則不可常繼﹐終露其情﹔二則學者有憑﹐益不精勵。   【譯文】有一位士家子弟﹐讀的書不過二三百卷﹐又天性遲鈍笨拙﹐但家世殷實富有﹐很有些驕矜自負﹐經常以美酒、牛肉及珍玩來結交名士﹐得到他好處的人﹐就爭相吹捧他。朝廷也認為他文才出眾﹐曾經派他出國訪問。東萊王韓晉明﹐非常愛好文學﹐懷疑這位士族寫的東西大都不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筆﹐就設宴與他交談﹐想當面試試他。宴會那天﹐氣氛歡樂和諧﹐文人們聚集一堂﹐大家連綴音韻﹐提筆寫詩。這位世族拿起筆來一揮而就。但那詩歌卻完全不是過去的風格韻味。眾賓客尚在各自沉吟思考﹐以致無人發覺。韓晉明退席後感嘆道﹕“果然如我猜想的那樣﹗”韓又曾經問他說“玉珽杼上終葵首﹐那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卻回答說﹕“玉珽的頭部彎曲圓轉﹐那樣子就像葵葉一樣。”韓晉明是有學問的人﹐忍著笑給我說了這件事。修改潤飾子弟的文章﹐以此抬高他們的名聲身價﹐這是最糟糕的事﹐一則因為你不可能持續不斷﹐終歸有露出真情的時候﹔二則因為初學者一見了依靠﹐就越發不去努力鑽研了。   【注釋】餌﹕以利誘人。   聘﹕古代國與國之間通問修好。   機杼﹕織布機﹐用以比喻詩文創作中構思和痔u值男慮傘?   燕言﹕指宴飲言談。   造次﹕倉卒﹐急遽。   韻﹕這裡指文學作品的風格。   珽﹕即玉芴﹐為古代天子所持的玉制手板。終葵﹕椎(槌)﹕杼﹐殺﹐削。   【評語】貪圖虛名﹐附庸風雅﹐是一種社會陋習。粗通文墨便交結名士﹐以文人自居﹔一夜暴富便拋出銀子﹐換得文憑﹐甚至四處施舍﹐換來聘書﹐儼然以學者自居。如此種種﹐豈不倒人胃口﹖奉勸諸君﹕隻有作品傳世﹐才可文名不朽。   一○六、沽名釣譽難以為繼 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頗為勉篤。公事經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雲﹕“上命相煩﹐情所不忍﹔道路饑渴﹐以此見思。”民庶稱之﹐不容於口。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塗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譯文】鄴下有一位年輕人﹐外放任襄國縣令﹐他十分勤勉踏實﹐辦公事盡心盡意﹐對下屬體恤愛護﹐以此博得好名聲。凡碰上派遣兵役﹐就去握手送別﹐又向服役的人贈送梨子、棗子、燒餅食品﹐並對每個人發表臨別贈言說﹕“上級的命令﹐有勞各位了﹐心中實在不忍。你們路上饑渴﹐特以這點薄禮略表思念之情。”百姓們因此稱頌他﹐對他讚不絕口。等到他升任泗州別駕﹐這類費用就一天多似一天﹐不可能都做得很周到﹐一旦表現出虛情假意﹐就處處難以繼續下去﹐以前的功績也隨之被抹殺了。   【注釋】經懷﹕經心。   齎(ji)﹕以物送人。   【評語】對人應以誠相待﹐切忌虛情假意﹐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弄虛作假﹐沽名釣譽﹐雖能得逞於一時﹐但終究難以為繼。   一○七、修善立名築室樹果 或問曰﹕“夫神滅形消﹐遺聲餘價﹐亦猶蟬殼蛇皮﹐獸鳥跡耳﹐何預於死者﹐而聖人以為名教乎﹖”對曰﹕“勸也﹐勸其立名﹐則獲其實。且勸一伯夷﹐而千萬人立清風矣﹔勸一季札﹐而千萬人立仁風矣﹔勸一柳下惠﹐而千萬人立貞風矣﹔勸一史魚﹐而千萬人立直風矣。故聖人欲其魚鱗鳳翼﹐雜沓參差﹐不絕於世﹐豈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蓋因其情而致其善。抑又論之﹐祖考之嘉名美譽﹐亦子孫之冕服牆宇也﹐自古及今﹐獲其庇蔭者亦眾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猶築室樹果﹐生則獲其利﹐死則遺其澤。世之汲汲者﹐不達此意﹐若其與魂爽俱升﹐鬆柏偕茂者﹐惑矣哉﹗”   【譯文】有人問道﹕“一個人的靈魂湮滅﹐形體消失之後﹐遺留在世上的名聲﹐也就像蟬蛻下的殼﹐蛇蛻掉的皮以及鳥獸留下的足跡一樣了﹐與死者有什麼關系﹐而聖人要把它作為教化的內容來對待呢﹖”我回答說﹕“那是為了勉勵大家啊﹐勉勵一個人去樹立好的名聲﹐就可以獲得向善的果實。況且我們勉勵人們向伯夷學習﹐成千上萬的人就可以樹立起清廉的風氣了﹔勉勵人們向季札學習﹐成千上萬的人就可以樹立起仁愛的風氣了﹔勉勵人們向柳下惠學習﹐成千上萬的人就可以樹立起堅貞的風氣了﹔勉勵人們向史魚學習﹐成千上萬的人就可以樹立起剛直的風氣了。所以聖人希望世上蕓蕓眾生﹐不論其天資稟賦的差異﹐都紛紛起而仿效伯夷等人﹐使這種風氣連綿不絕﹐這難道不是一件大事嗎﹖世間眾多的庶民﹐都是愛慕名聲的﹐應該根據他們的這種感情而引導他們達到美好的境界。或許還可以這樣說﹕“祖父輩的美好名聲和榮譽﹐也好比是子孫們的冠冕服飾和高牆大廈﹐從古到今﹐得到它的庇蔭的人也夠多了。那些廣修善事以樹立名聲的人﹐就好比是建築房屋栽種果樹﹐活著時能得到好處﹐死後也可把恩澤施及子孫。那些急於追逐實利的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死後﹐如果他們的名聲能夠與魂魄一道升天﹐能夠同鬆柏一樣長青不衰的話﹐那就是怪事了﹗   【注釋】(hang)﹕獸跡。   名教﹕指以正定名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魚鱗﹕魚的鱗片。這裡形容密集相從。雜沓﹕眾多雜亂貌。參差﹕不齊貌。此二名意思是﹕聖人希望天下之民﹐不論其天資稟賦的差異﹐都紛紛起而仿效伯夷諸人。   祖考﹕祖先。生曰父﹐死曰考。   冕服﹕古代統治者舉行吉禮時所用的禮服。冕指冕冠﹐服指服飾。   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魂爽﹕即魂魄。   【評語】常言道﹕“人活臉﹐樹活皮。”人生在世﹐誰不希望博得一個好的名聲。愛慕聲譽﹐就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學習﹐自覺加強自身修養﹐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不得有絲毫懈怠。思想上欲博導聲譽﹐行動上卻隻顧追實利﹐如此求名豈不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 青色的蛋﹐就能孵育出青色的鳥麼﹖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166.111.7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