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跋 我在中學讀書時﹐在保定“馬號”一家兼營文具的小書舖﹐買了一本“毛邊”的《中國小說史略》(一九三二年七月第八版﹐版權頁有魯迅印章)﹐現在還在我的身邊。 這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抗戰前所有書籍﹐都已化為灰燼。這本書是我在土改時﹐從家中帶到饒陽大官亭﹐在貧農團辦公的大院裡﹐揀了一小塊辦喪事用的黃綾子﹐把書脊糊裱了一下﹐又帶進天津來了。 一九五二年二月﹐人文出版了《唐宋傳奇集》﹐三月﹐我就買了一本。此後﹐我還買過一本﹐舊日中華書局為中學生選的《唐宋傳奇》。還買過一本神州國光社的《唐人傳奇》。前者﹐“文革”後回故鄉時﹐帶著路上看﹐被同村的一位教書先生拿走了。此人已逝去﹐書不知流落何方。後者﹐則忘記送給誰了。 以上兩件事﹐說明我對中國小說及其歷史﹐很早就發生了興趣﹐並從魯迅的著作﹐得到一些知識。但自己並沒有什麼研究成果。直到今天﹐寫這篇稿子﹐還是以先生這兩本書﹐為主要依據﹐自己也沒有什麼發明與增補。這同時說明﹐先生的論述﹐非常精確﹐是歷久不刊之論。因為他是從作家的角度﹐研究古代小說的。 不過﹐因為眼下我的藏書多了一些﹐為文時﹐又按照先生的指引﹐參閱了﹕ 一、《太平廣記》一九六二年中華書局排印本。 二、《顧氏文房小說》上海涵芬樓影印本。 三、《資治通鑒考異》同上。 四、《文苑英華》近年中華書局影印本。 五、《說郛》涵芬樓排印張宗祥抄本。 實際也未細讀﹐翻翻而已。 嗚呼﹐晚年無聊﹐側身人海。未解超脫﹐沉迷舊籍。雖古人稱﹐優於博奕﹐實亦如魯迅所雲﹕“顧舊鄉而不行﹐弄飛光於有盡﹐此亦豈所以善吾生﹖”有可悲者矣﹗                    1990年8月29日記 -- 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