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oo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附錄 讀《東坡先生年譜》 王宗稷編﹐在“東坡七集”卷首。 一 此年譜字數不多﹐非常簡要。記述精當﹐絕不旁枝。年月之下﹐記東坡居何官﹐在何地曾作何詩文﹐以相印証。東坡詩文﹐多記本人經歷見聞﹐取材甚便。詩文有不足以明﹐則引他人詩文旁証之。余以為可作文人年譜之楷模。 二 據年譜﹕蘇東坡二十一歲舉進士﹔二十五歲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二十六歲授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三十歲判登闖鼓院﹐直史館﹔三十四歲監官告院﹔三十六歲﹐因與王安石不和﹐通判杭州﹔四十歲﹐通判密州﹔四十二歲﹐知徐州﹔ 四十四歲移湖州。 此間出事﹐年譜雲﹕是歲言事者﹐以先生湖州到任謝表以為謗。七月二十八日中使皇甫遵到湖追攝。按子立墓志雲﹕ 予得罪於吳興﹐親戚故人皆驚散﹐獨兩王子不去﹐送予出郊曰﹕死生祝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予家﹐致之南都。又按先生上文潞公書雲﹕某始就逮赴獄﹐有一子稍長﹐徒步相隨﹐其余守舍皆婦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書﹐州郡望風﹐遣吏發卒﹐圍□搜取﹐長幼幾怖死。既去﹐婦女恚罵曰﹕是好著書﹐書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焚之。 耕堂曰﹕余讀至此﹐廢卷而嘆。古今文字之禍﹐如出一轍﹐而無辜受驚之家庭婦女﹐所言所行﹐亦相同也﹐余曾多次體驗之。 然宋時抄家﹐猶是通過行政手段﹕有皇帝意旨﹐官吏承辦﹐尚有法制味道。自有人提倡和尚打傘以來﹐抄家變成群眾行動﹐遭難者受害尤烈矣。司馬相如死後﹐漢武帝令人至其家取書﹐(是求書不是抄家。)卓文君言﹕相如無書也﹐有書亦為人取去。所答甚得體﹐有見識﹐不愧為文君也。朱買臣之妻尤有先見之明﹐力阻其夫讀書﹐不聽﹐則與之離婚﹐蓋深明讀書無益﹐而為文易取禍也。此兩位婦女﹐余甚佩服﹐故曾為兩篇短文稱頌之。 四十五歲責授黃州團練副使。五十一歲哲宗元祐元年﹐入侍延和﹐遷翰林學士﹐知制誥。──這是蘇東坡一生中最得意的幾年﹐曾蒙太皇太後及哲宗皇帝召見﹐命坐賜茶﹐並撤御前金蓮燈送歸值所。 耕堂按﹕這在舊日官場看來﹐是一種殊榮。但令不喜官場的人看來﹐這不過是婦人呴呴之恩﹐買好行善而已。 五十四歲﹐出知杭州。五十七歲在穎州。五十八歲再入朝﹐任端明、侍讀二學士。五十九歲﹐即紹聖元年﹐又不利﹐出知定州、英州﹐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過虔州﹐又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即過海矣。六十三歲在儋州。六十六歲﹐放還﹐死於常州。 耕堂按﹕“安置”即管制。後之“隨意居住”﹐即解除管制矣。 三 縱觀東坡一生為官﹐實如旅行﹐很少安居一處。所止多為驛站、逆旅、僧舍﹐或暫住朋友處﹐亦可謂疲於奔命矣。其官運雖不謂佳﹐然其居官興趣未稍減。東坡幼讀東漢書﹐慕范滂之為人﹐為母所喜﹐蘇轍作墓志﹐及宋史本傳均稱引之。 可知其志在廟堂﹐初未在文章。古人從不諱言﹕學而優則仕﹐因士子於此外﹐別無選擇。如言﹕學而優則商﹐在那時則不像話。既居官矣﹐則如騎虎﹐欲下不能﹐故雖屢遭貶逐﹐仍不忘朝廷。 東坡歷仁、英、神、哲、徽五朝﹐時國士日蹙﹐財政困難﹐朝政紛更多變﹐雖善為政者﹐亦多束手﹐況東坡本非公卿之材乎。既不能與人共事﹐且又恃才傲物﹐率意發言﹐自以為是。蘇轍作墓志﹐極力羅列其兄政績﹐然細思杭州之興修水利﹐徐州之防護水災﹐定州之整頓軍紀﹐亦皆為守土者分內之事﹐平平而已﹐談不上大節大能。此外﹐東坡兩度在朝﹐處清要之地﹐亦未見其有何重大建樹。文章空言﹐不足據以評價政績也。 遠古不論﹐中國歷史上﹐在政治上失意而在文學上有成者﹕唐有柳宗元﹐宋有蘇東坡。柳體弱多病﹐性情憂鬱﹐一貶至永州﹐即絕意仕途﹐有所徹悟。故其文字﹐寓意幽深﹐多隱諱。蘇東坡性情開放﹐樂觀﹐體質亦佳﹐能經波折﹐不忘轉機﹐故其文字淺近通達﹐極明朗。東坡論文﹐主張行所當行﹐止所當止﹐並以為文止而意不盡﹐乃是文章極致。然讀其文章﹐時有激越之詞﹐旁敲之意﹐反復連貫﹐有賈誼之風﹐與柳文大異。然在宋朝﹐歐公之外﹐仍當首選。其父與弟﹐以及王安石、曾鞏﹐皆非其匹。以上數人﹐在處理政事上﹐皆較東坡有辦法﹐有能力﹐因此也就不能多分心於文學。人各有秉賦、遭際﹐成就當亦不同。 蘇東坡生活能力很強﹐對政治沉浮也看得開﹐善於應付突然事變﹐也能很快適應惡劣環境。在獄中﹐他能吃得飽﹐睡得熟﹔在流放中﹐他能走路﹐能吃粗飯。能開荒種地﹐打井蓋屋。他能廣交朋友﹐所以也有人幫助。他不像屈原那種人﹐一旦失勢﹐就隻會行吟澤畔﹐也不像柳宗元﹐一遇逆境﹐便一籌莫展。他隨時開導娛樂自己﹐可以作畫﹐可以寫字﹐可以為文作詩﹐訪僧參禪﹐自得其樂﹐還到處培養青年作家﹐繁榮文藝。然其命運﹐終與柳宗元無大異﹐亦可悲矣﹗ 四 《宋史本傳》﹐全襲蘇轍所作墓志銘﹐無多新意﹐唯末尾論曰﹕ 嗚呼﹗軾不得相﹐又豈非幸歟﹖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 還是有些見解的。 -- 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 ※ 修改:‧yaclear 於 Apr 28 02:03:51 修改本文‧[FROM: 211.151.90.88] ※ 來源:‧水木社區 newsmth.net‧[FROM: 211.151.90.88]